CN109974130B - 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74130B CN109974130B CN201910277489.XA CN201910277489A CN109974130B CN 109974130 B CN109974130 B CN 109974130B CN 201910277489 A CN201910277489 A CN 201910277489A CN 109974130 B CN109974130 B CN 1099741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er assembly
- refrigerant
- heat exchanger
- electromagnetic coil
- electromagne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51 heat transfer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58 condu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98 dental enam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7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refrigerant hea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加热器组件包括冷媒换热器、电磁发热体组件、传热板和支撑板,冷媒换热器内限定出冷媒通道,电磁发热体组件设在冷媒换热器一侧,电磁发热体组件包括电磁线圈盘且可加热冷媒通道内的冷媒,传热板设在冷媒换热器和电磁发热体组件之间,支撑板设在冷媒换热器的另一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拆装效率高、加热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热传递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低温环境中,大部分空调器受系统本身的限制,启动阶段不能快速将制冷剂热量提升,制热速度缓慢,室内温度不能快速升温,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相关技术中,有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冷媒直接加热,以实现室内的快速升温。具体地,将电热丝装在铜管内对冷媒直接加热以提升冷媒的加热效率,但是这种结构铜管成型制造技术复杂、电加热与铜管结合处密封性可靠性差、电加热易干烧且电加热管直接接触冷媒,使得电和冷媒没有完全隔离开,不能避免电加热干烧和线路击穿等电气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加热器组件,所述加热器组件拆装效率高、加热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热传递效果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加热器组件的空调器室外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所述加热器组件包括冷媒换热器、电磁发热体组件、传热板和支撑板,所述冷媒换热器内限定出冷媒通道,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设在所述冷媒换热器一侧,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包括电磁线圈盘且可加热所述冷媒通道内的冷媒,所述传热板设在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之间,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冷媒换热器的另一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通过支撑板可有利于加热器组件与外部设备快速拆装,拆装效率高。通过对电磁线圈盘通电可使得电磁线圈盘产生热量,电磁线圈盘产生热量后可对冷媒换热器内的冷媒加热,加热效果好,同时电磁线圈盘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可节约生产成本,电磁线圈盘不与冷媒进行接触,安全性高,冷媒的密封效果好。通过传热板,可较好地将电磁线圈盘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媒,从而快速地提高冷媒的温度,有利于冷媒对下游快速升温,热传递效果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加热器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还包括线圈盘外罩,所述线圈盘外罩内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安装槽,所述电磁线圈盘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电磁线圈盘由所述安装槽露出且朝向所述传热板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磁线圈盘和所述安装槽中的一个上设有通孔且另一个上设有固定柱,所述电磁线圈盘通过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固定柱相连。
可选地,所述电磁线圈盘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凸耳,每个所述凸耳上设有所述通孔,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多个与所述多个凸耳一一对应的所述固定柱。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线圈盘大致呈矩形,所述电磁线圈盘的四个拐角上分别设有所述凸耳,所述安装槽内对应位置处设有四个所述固定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还包括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设在所述安装槽内且相对于所述电磁线圈盘更邻近所述传热板设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一隔热件在所述安装槽内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所述安装槽的深度方向间隔开设在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隔热件的边缘定位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包括多个且分别在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上间隔开布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邻近所述线圈盘外罩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第一隔热件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三限位件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外罩上设有接线端子,所述电磁线圈盘的电磁线圈出线端连接在所述接线端子上。
可选地,所述线圈盘外罩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接线端子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接线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线圈盘外罩上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在所述线圈盘外罩的外壁上且朝向远离所述冷媒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槽形成在所述延伸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热板与所述电磁线圈盘之间具有预定间隙H,所述预定间隙H的范围为1mm~20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热板和所述电磁线圈盘的投影重合面积大于所述电磁线圈盘面积的一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冷媒换热器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冷媒换热器之间设有焊料或者焊片且焊接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冷媒换热器之间设有导热剂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支撑板之间还设有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压紧在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是支撑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热件上设有让位孔,所述冷媒换热器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所述让位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卡槽,所述冷媒换热器上设有卡勾,所述卡勾配合在所述卡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组件还包括:熔断器和/或温度传感器,所述熔断器设在所述冷媒换热器的侧壁面上,所述熔断器可断开所述电磁线圈盘与主电路的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冷媒换热器或所述传热板上以检测所述冷媒换热器或所述传热板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磁线圈盘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磁线圈盘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传热板上,且在所述电磁线圈盘朝向所述传热板的投影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线圈盘的电磁盲区内或高磁场强度区内,其中所述电磁线圈盘包括盘体和设在所述盘体上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呈环形,所述电磁线圈的中部具有非绕制区,所述非绕制区构成所述电磁盲区,所述电磁线圈的外环和内环之间具有预设环线,所述预设环线分别与所述外环和所述内环的距离相等,其中所述高磁场强度区由所述电磁线圈的外环和所述预设环线之间的区域限定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换热器、进入管和排出管,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内限定出所述冷媒通道,所述进入管设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长度的一端且与所述冷媒通道连通,所述排出管设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长度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冷媒通道连通。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空调器室外机。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压缩机、风机、室外换热器和加热器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风机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对应所述风机设置,所述加热器组件设在所述中隔板上且所述冷媒通道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通过设有上述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可在冷媒从压缩机流向冷凝器的过程中对冷媒进行快速加热,可快速地提升冷媒的热量,从而快速地对室内进行制热,制热效果好,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电磁线圈盘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左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右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仰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加热器组件;
1:冷媒换热器;11:微通道换热器;12:进入管;13:排出管;14:卡钩;
2:电磁发热体组件;21:电磁线圈盘;211:凸耳;2111:通孔;212:电磁线圈出线端;213:电磁线圈;22:线圈盘外罩;23:安装槽;231:固定柱;24:限位结构;241:第一限位件;242:第二限位件;243:第三限位件;25:延伸部;251:定位槽;26:接线端子;27:第一隔热件;
3:传热板;
4:支撑板;41:卡槽;
5:第二隔热件;51:让位孔;
6:熔断器;
7:温度传感器;
1000:空调器室外机;200:壳体;300:中隔板;400:压缩机;500:风机;600:室外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100包括冷媒换热器1、电磁发热体组件2、传热板3和支撑板4。
冷媒换热器1内限定出冷媒通道(图中未示出),冷媒可在冷媒通道内流动以传递热量。
电磁发热体组件2设在冷媒换热器1一侧,电磁发热体组件2包括电磁线圈盘21且可加热冷媒通道内的冷媒,也就是说,电磁线圈盘21可产生热量,从而可以对冷媒通道内的冷媒加热。具体地,电磁线圈盘21可与外部电源进行电连接,电磁线圈盘21通电后可产生热量,电磁线圈盘21产生的热量可传递给冷媒换热器1,从而对冷媒换热器1内的冷媒快速加热。冷媒吸收热量后可将热量传递给下游,以快速地提升下游环境的温度。这里的下游指的是在冷媒流动的方向上,冷媒后流动到的位置。进一步地,电磁线圈盘21可由电磁线圈213缠绕而成,结构简单,加热效果好,方便生产制造,可节约生产成本,同时电磁线圈盘21不与冷媒进行接触,安全性高,还有利于提高冷媒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传热板3设在冷媒换热器1和电磁发热体组件2之间,由此,电磁线圈盘21产生的热量可传递给传热板3,传热板3的传热效率高,可较好地将电磁线圈盘21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媒换热器1,从而可更好地对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进行加热,使得冷媒获得更高地温度,从而更好地提升下游环境的温度。
支撑板4设在冷媒换热器1的另一侧,支撑板4可与外部设备配合,以有利于将加热器组件100安装在外部设备上,通过支撑板4可提高加热器组件100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拆装效率。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组件,通过支撑板4可有利于加热器组件100与外部设备快速拆装,拆装效率高。通过对电磁线圈盘21通电可使得电磁线圈盘21产生热量,电磁线圈盘21产生热量后可对冷媒换热器1内的冷媒加热,加热效果好,同时电磁线圈盘21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可节约生产成本,电磁线圈盘21不与冷媒进行接触,安全性高,冷媒的密封效果好。通过传热板3,可较好地将电磁线圈盘21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媒,从而快速地提高冷媒的温度,有利于冷媒对下游快速升温,热传递效果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发热体组件2还包括线圈盘外罩22,线圈盘外罩22内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安装槽23,电磁线圈盘21设在安装槽23内,电磁线圈盘21由安装槽23露出且朝向传热板3设置。也就是说,线圈盘外罩22开口朝向传热板3敞开,电磁线圈盘21设在安装槽23内,且电磁线圈盘21位于线圈盘外罩22与传热板3之间。
可选地,电磁线圈盘21和安装槽23中的一个上设有通孔2111且另一个上设有固定柱231,电磁线圈盘21通过第一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穿过通孔2111后与固定柱231相连。在一些示例中,电磁线圈盘21上设有通孔2111,安装槽23上设有固定柱231,在另一些示例中,电磁线圈盘21上设有固定柱231,安装槽23上设有通孔2111。第一连接件穿过通孔2111后可与固定柱231配合,从而将电磁线圈盘21安装在安装槽23内。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固定柱231可以设在电磁线圈盘21朝向线圈盘外罩22的壁面与安装槽23的底壁之间,固定柱231可将电磁线圈盘21与安装槽23的底壁隔开,由此可以防止电磁线圈盘21与安装槽23在装配过程中互相磨损,从而损坏电磁发热体组件2。
进一步地,固定柱231内可形成有内螺纹,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外螺纹,第一连接件穿过通孔2111后可与固定柱231螺纹配合,从而使得电磁线圈盘21与线圈盘外罩22之间具有较好的配合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线圈盘21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凸耳211,每个凸耳211上设有通孔2111,安装槽23内设有与多个与多个凸耳211一一对应的固定柱231。也就是说,电磁线圈盘21的周向上具有多个凸耳211,通孔2111可形成在凸耳211上,可有利于通孔2111的加工,在凸耳211上加工通孔2111可降低通孔2111的生产难度,节约生产成本。多个凸耳211与多个固定柱231一一对应,通过多个凸耳211与多个固定柱231,可使得电磁线圈盘21更好地固定在安装槽23内。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每个凸耳211上可形成有一个通孔2111,每个凸耳211和固定柱231可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另一些示例中,每个凸耳211上可形成有多个通孔2111,固定柱231上形成由多个内螺纹,多个第一连接件可穿过多个通孔2111与多个内螺纹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线圈盘21大致呈矩形,电磁线圈盘21的四个拐角上分别设有凸耳211,安装槽23内对应位置处设有四个固定柱231。也就是说,电磁线圈盘21上设有四个凸耳211,四个凸耳211中的每个上均形成有一个通孔2111,通过四个第一连接件分别穿过四个通孔2111后,四个第一连接件分别与四个固定柱231配合,从而将电磁线圈盘21固定在安装槽23内。由此使得电磁线圈盘21稳定地安装在安装槽23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发热体组件2还包括第一隔热件27,第一隔热件27设在安装槽23内且相对于电磁线圈盘21更邻近传热板3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隔热件27设在安装槽23内,进一步地,第一隔热件27设在电磁线圈盘21朝向传热板3的一侧,由此,第一隔热件27可将电磁线圈盘21封堵在安装槽23内,第一隔热件27可与安装槽23配合在一定程度和保护电磁线圈盘21,防止电磁线圈盘21损伤,可延长电磁线圈盘21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隔热件27设在传热板3与电磁线圈盘21之间,第一隔热件27可防止传热板3接收电磁线圈盘21的热量传递后,传热板3对电磁线圈盘21进行热辐射,从而影响电磁线圈盘21产热,进而降低电磁线圈盘21对冷媒的加热效果。另外,第一隔热件27还可对传热板3进行保温,防止传热板3热量散失,有利于提高传热板3对冷媒的热量的传递效果。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槽23内设有限位结构24以限制第一隔热件27在安装槽23内的位置。由此,通过限位结构24,可防止第一隔热件27安装在安装槽23内后,第一隔热件27相对于安装槽23移动,第一隔热件27相对于安装槽23移动容易造成第一隔热件27与安装槽23内临近第一隔热件27的零件产生磨损,从而损伤第一隔热件27与零件,影响电磁发热体组件2的发热效果。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24包括沿安装槽23的深度方向间隔开设在安装槽23内侧壁上的第一限位件241和第二限位件242,第一隔热件27的边缘定位在第一限位件241和第二限位件242之间。这里的深度方向指的是安装槽23朝向第一隔热件27的方向。在安装槽23的深度方向上,第一隔热件27设在第一限位件241和第二限位件242之间,通过第一限位件241和第二限位件242可限制第一隔热件27在深度方向上的移动。
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安装槽23的深度方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第一隔热件27与限位结构24配合后,第一限位件241在第一隔热件27的左侧,第二限位件242在第一隔热件27的右侧,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件241朝向左侧的周壁上形成有斜面,在第一隔热件27与第一限位件241配合的过程中,第一隔热件27可沿着该斜面移动,可有利于第一隔热件27与第一限位件241的配合。
可选地,第一限位件241和第二限位件242均包括多个且分别在安装槽23内侧壁上间隔开布置。通过多个第一限位件241和多个第二限位件242的配合,可更好地对第一隔热件27进行限位,可提高限位结构24对第一隔热件27的限位效果,可靠性高。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件241的数量可以与第二限位件242的数量相等,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限位件241的数量可以与第二限位件242的数量不等,例如,第一限位件241的数量大于第二限位件242的数量,或者,第一限位件241的数量小于第二限位件242的数量。当然,第一限位件241和第二限位件242在数量以及位置的布局上还可以具有其他的布局方式,这里不做限定。
可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限位结构24包括第三限位件243,第三限位件243邻近线圈盘外罩22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第一隔热件27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与第三限位件243配合。这里的线圈盘外罩22的长度方向指的是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在一些示例中,第三限位件243临近线圈盘外罩22的上侧设置,第三限位件243与第一隔热件27的上端配合以限制第一隔热件27相对于线圈盘外罩22朝上移动,可选地,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三限位件243临近线圈盘外罩22的下侧设置,第三限位件243与第一隔热件27的下端配合以限制第一隔热件27相对于线圈盘外罩22朝下移动,还有一些示例中,临近线圈盘外罩22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第三限位件243,通过第三限位件243可限制第一隔热件27相对于线圈盘外罩22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线圈盘外罩22上设有接线端子26,电磁线圈盘21的电磁线圈出线端212连接在接线端子26上。接线端子26可较好地与外部线路配合,从而方便电磁线圈出线端212与外部线路电连接。
可选地,线圈盘外罩22上设有定位槽251,接线端子26定位在定位槽251内,接线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在定位槽251内。也就是说,接线端子26可与线圈盘外罩22拆卸,可有利于接线端子26与电磁线圈出线端212配合连接,也有利于接线端子26与外部线路配合连接。接线端子26可与定位槽251配合连接,通过定位槽251,可使得接线端子26快速安装到线圈盘外罩22上,同时,定位槽251还可限制接线端子26与线圈盘外罩22之间的相对移动。进一步地,通过第二连接件,可将接线端子26固定在定位槽251内,防止接线端子26从定位槽251内脱落,可靠性高。有利地,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定位槽251的配合,可更好地对接线端子26进行限位,限位效果好。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线圈盘外罩22上设有延伸部25,延伸部25设在线圈盘外罩22的外壁上且朝向远离冷媒换热器1的方向延伸,定位槽251形成在延伸部25上。由此,通过设置延伸部25,可有利于定位槽251的加工,可降低定位槽251的加工工艺的难度,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延伸部25设在线圈盘外罩22的外壁上且朝向远离冷媒换热器1的方向延伸,即延伸部25设在线圈盘外罩22的外壁上,换言之,定位槽251形成在线圈盘外罩22的外壁上,由此可有利于接线端子26与定位槽251的配合连接,可提高接线端子26与定位槽251的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热板3与电磁线圈盘21之间具有预定间隙H,预定间隙H的范围为1mm~20mm。也就是说,传热板3与电磁线圈盘21之间的距离为1mm~20mm。当传热板3与电磁线圈盘21之间的距离为1mm~20mm时,可较好地减少传热板3对电磁线圈盘21进行热辐射,从而有利于电磁线圈盘21产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热板3和电磁线圈盘21的投影重合面积大于电磁线圈盘21面积的一半。这里的投影方向指的是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在一些示例中,传热板3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完全与电磁线圈盘21的投影重合,由此,传热板3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大于电磁线圈盘21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一半,在另一些示例中,传热板3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一部分与电磁线圈盘21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更具体地,传热板3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的上端区域与电磁线圈盘21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或者,传热板3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的下端区域与电磁线圈盘21在左右方向上的投影重合。当然,传热板3与电磁线圈盘21投影重合的区域还可以是其他的情况,这里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热板3与冷媒换热器1之间可拆卸连接。在一些示例中,传热板3与冷媒换热器1上均可设有螺钉孔,可通过螺钉将传热板3与冷媒换热器1固定在一起,当然,传热板3与冷媒换热器1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连接,例如卡扣连接、铆钉连接等,这里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热板3与冷媒换热器1之间设有焊料或者焊片且焊接连接。由此可使得传热板3与冷媒换热器1之间连接较为稳定,传热板3与冷媒换热器1之间的一致性较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热板3与冷媒换热器1之间设有导热剂层。通过导热剂层可较好地将传热板3上的热量传递给冷媒换热器1,从而较好地对冷媒换热器1内的冷媒加热,热量传递的效果好。可选地,导热剂层可以由导热硅脂层构成,也可以由导热胶带构成,这里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冷媒换热器1和支撑板4之间还设有第二隔热件5,第二隔热件5压紧在冷媒换热器1和是支撑板4之间。由此,通过第二隔热件5可减少热量从冷媒换热器1朝向支撑板4流动,可防止冷媒换热器1内的热量传递给支撑板4,然后从支撑板4散失,从而造成热量的损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热件5上设有让位孔51,冷媒换热器1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在支撑板4上,第三连接件穿过让位孔51。由此,通过第三连接件可将第二隔热件5固定在支撑板4上。进一步地,冷媒换热器1上可设有固定孔,第三连接件可依次穿过固定孔与让位孔51后连接在支撑板4上,从而可将冷媒换热器1、第二隔热件5和支撑板4连接在一起。可选地,第三连接件可以是螺钉或者铆钉,这里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4上设有卡槽41,冷媒换热器1上设有卡勾14,卡勾14配合在卡槽41内。也就是说,通过卡槽41与卡勾14的配合,可以将冷媒换热器1与支撑板4配合连接,进一步地,卡槽41与卡勾14配合的过程中,卡勾14可沿着卡槽41的内壁面滑动,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卡槽41与卡勾14的快速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组件100还包括熔断器6和/或温度传感器7。在一些示例中,加热器组件100包括熔断器6,在另一些示例中,加热器组件100包括温度传感器7,还有一些示例中,加热器组件100包括熔断器6和温度传感器7。
熔断器6设在冷媒换热器1的侧壁面上,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熔断器6可设在冷媒换热器1的前侧壁面上,熔断器6也可设在冷媒换热器1的后侧壁面上。熔断器6可断开电磁线圈盘21与主电路的电连接,也就是说,当冷媒换热器1上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熔断器6可断开电磁线圈盘21与主电路之间的电连接,从而使得电磁线圈盘21断电,电磁线圈盘21停止产热。
温度传感器7设在冷媒换热器1或传热板3上以检测冷媒换热器1或传热板3的温度,温度传感器7与电磁线圈盘21电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盘21的工作状态。在一些示例中,温度传感器7设在冷媒换热器1上以检测冷媒换热器1的温度,在另一些示例中,温度传感器7设在传热板3上以检测传热板3的温度。进一步地,电磁线圈盘21可由电磁线圈213组成,电磁线圈213可由多段漆包线盘绕而成,温度传感器7通过检测的温度,可控制电磁线圈盘21产生热量的大小。例如,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温度较低时,多段漆包线均通电以产生较高的热量,随着温度传感器7检测的温度数据逐渐升高,温度传感器7控制电磁线圈盘21,已断开部分的漆包线,从而减少电磁线圈盘21产生的热量,进而节约电量。更进一步地,当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温度较高时,温度传感器7可控制电磁线圈盘21断电。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电磁线圈213还可以由一段漆包线盘绕而成。
可选地,温度传感器7设在传热板3上,且在电磁线圈盘21朝向传热板3的投影上,温度传感器7位于电磁线圈盘21的电磁盲区内或高磁场强度区内,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磁线圈盘21包括盘体和设在盘体上的电磁线圈213,电磁线圈213呈环形,电磁线圈213的中部具有非绕制区,为非绕制区构成电磁盲区,电磁线圈213的外环和内环之间具有预设环线,预设环线与外环的距离和预设环线与内环的距离相等,其中高磁场强度区由电磁线圈213的外环和预设环线之间的区域限定出。
在一些示例中,温度传感器7位于电磁线圈盘21的电磁盲区内,由此,温度传感器7可不受电磁线圈盘21产生的磁场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温度传感器7检测温度。在另一些示例中,温度传感器7位于电磁线圈盘21的高磁场区域内,需要说明的是,电磁线圈盘21的高磁场区域内可产生较高的温度,温度传感器7可较好地检测电磁线圈盘21通电后产生的较高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媒换热器1包括微通道换热器11、进入管12和排出管13,微通道换热器11内限定出冷媒通道,进入管12设在微通道换热器11的长度的一端且与冷媒通道连通,排出管13设在微通道换热器11的长度的另一端且与冷媒通道连通。也就是说,冷媒可从进入管12进入冷媒通道,冷媒在冷媒通道内可被加热,加热后的冷媒可从冷媒通道流向排出管13,然后从排出管13流出后继续朝向下游流动。进一步地,冷媒从冷媒换热器1的一端流向冷媒换热器1的另一端,可有利于将冷媒通道设置的较长,从而有利于对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进行加热,加热效果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100的空调器室外机1000。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0包括壳体200、压缩机400、风机500、室外换热器600和加热器组件100。
壳体200内设有中隔板300,中隔板300将壳体20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压缩机400设置在第一腔室内,风机500设在第二腔室内,通过中隔板300可将风机500与压缩机400隔开,可防止风机500与压缩机400之间的互相影响。
室外换热器600的至少一部分对应风机500设置,在一些示例中,室外换热器600一部分对应风机500设置,在另一些示例中,室外换热器600完全对应风机500设置。风机500可提高室外换热器600换热效率。
加热器组件100设在中隔板300上且冷媒通道与压缩机400的排气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压缩机400的排气口可与进入管12相连,压缩机400内的冷媒可通过排气口流入进入管12,然后经进入管12流入冷媒通道,冷媒在冷媒通道内可被进一步加热,被加热后的冷媒可从排出管13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当在寒冷环境中启动空调器对室内进行制热时,空调器在刚开始启动的过程中不能快速地将冷媒的热量进行提升,由此容易导致空调器制热效率缓慢,室内温度不能快速制热,从而不能满足用户对室内快速制热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0,通过设有上述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100,可在冷媒从压缩机400流向热换器的过程中对冷媒进行快速加热,可快速地提升冷媒的热量,从而快速地对室内进行制热,制热效果好,能满足用户对室内快速制热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进一步地”、“一些示例”或“另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4)
1.一种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媒换热器,所述冷媒换热器内限定出冷媒通道;
电磁发热体组件,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设在所述冷媒换热器一侧,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包括电磁线圈盘且可加热所述冷媒通道内的冷媒;
传热板,所述传热板设在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之间;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冷媒换热器的另一侧;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传热板上,且在所述电磁线圈盘朝向所述传热板的投影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电磁线圈盘的电磁盲区内或高磁场强度区内,
其中所述电磁线圈盘包括盘体和设在所述盘体上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呈环形,所述电磁线圈的中部具有非绕制区,所述非绕制区构成所述电磁盲区;
所述电磁线圈的外环和内环之间具有预设环线,所述预设环线分别与所述外环和所述内环的距离相等,其中所述高磁场强度区由所述电磁线圈的外环和所述预设环线之间的区域限定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还包括:
线圈盘外罩,所述线圈盘外罩内限定出一端敞开的安装槽,所述电磁线圈盘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电磁线圈盘由所述安装槽露出且朝向所述传热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盘和所述安装槽中的一个上设有通孔且另一个上设有固定柱,所述电磁线圈盘通过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固定柱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盘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凸耳,每个所述凸耳上设有所述通孔,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多个与所述多个凸耳一一对应的所述固定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盘大致呈矩形,所述电磁线圈盘的四个拐角上分别设有所述凸耳,所述安装槽内对应位置处设有四个所述固定柱。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发热体组件还包括:
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设在所述安装槽内且相对于所述电磁线圈盘更邻近所述传热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一隔热件在所述安装槽内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所述安装槽的深度方向间隔开设在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隔热件的边缘定位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包括多个且分别在所述安装槽内侧壁上间隔开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三限位件邻近所述线圈盘外罩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所述第一隔热件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三限位件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外罩上设有接线端子,所述电磁线圈盘的电磁线圈出线端连接在所述接线端子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外罩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接线端子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接线端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定位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外罩上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在所述线圈盘外罩的外壁上且朝向远离所述冷媒换热器的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槽形成在所述延伸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与所述电磁线圈盘之间具有预定间隙H,所述预定间隙H的范围为1mm~2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和所述电磁线圈盘的投影重合面积大于所述电磁线圈盘面积的一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冷媒换热器之间可拆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冷媒换热器之间设有焊料或者焊片且焊接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板与所述冷媒换热器之间设有导热剂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支撑板之间还设有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压紧在所述冷媒换热器和支撑板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件上设有让位孔,所述冷媒换热器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所述让位孔。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卡槽,所述冷媒换热器上设有卡勾,所述卡勾配合在所述卡槽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熔断器,所述熔断器设在所述冷媒换热器的侧壁面上,所述熔断器可断开所述电磁线圈盘与主电路的电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磁线圈盘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磁线圈盘的工作状态;所述电磁线圈由一段漆包线盘绕而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换热器包括:
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内限定出所述冷媒通道;
进入管和排出管,所述进入管设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长度的一端且与所述冷媒通道连通,所述排出管设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长度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冷媒通道连通。
24.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风机和室外换热器,所述风机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对应所述风机设置;
根据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组件,所述加热器组件设在所述中隔板上且所述冷媒通道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7489.XA CN109974130B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
EP20786904.1A EP3926244B1 (en) | 2019-04-08 | 2020-03-18 | Heating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
DK20786904.1T DK3926244T3 (da) | 2019-04-08 | 2020-03-18 | Ppvarmningsindretning og klimaanlæg med denne |
PCT/CN2020/080047 WO2020207220A1 (zh) | 2019-04-08 | 2020-03-18 | 加热组件及其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77489.XA CN109974130B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74130A CN109974130A (zh) | 2019-07-05 |
CN109974130B true CN109974130B (zh) | 2024-05-07 |
Family
ID=6708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77489.XA Active CN109974130B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741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26244B1 (en) * | 2019-04-08 | 2024-05-08 |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 Heating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08332A (ja) * | 1999-10-01 | 2001-04-20 | Daikin Ind Ltd | 冷媒加熱装置 |
WO2007091566A1 (ja) * | 2006-02-08 | 2007-08-16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冷媒加熱装置 |
CN102227951A (zh) * | 2009-01-07 | 2011-10-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及空调装置 |
CN103363743A (zh) * | 2012-03-29 | 2013-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加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空调 |
CN108426393A (zh) * | 2018-04-12 | 2018-08-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8759169A (zh) * | 2018-06-20 | 2018-11-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09857239U (zh) * | 2019-04-08 | 2019-12-2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
-
2019
- 2019-04-08 CN CN201910277489.XA patent/CN1099741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08332A (ja) * | 1999-10-01 | 2001-04-20 | Daikin Ind Ltd | 冷媒加熱装置 |
WO2007091566A1 (ja) * | 2006-02-08 | 2007-08-16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冷媒加熱装置 |
CN102227951A (zh) * | 2009-01-07 | 2011-10-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及空调装置 |
CN103363743A (zh) * | 2012-03-29 | 2013-10-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加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空调 |
CN108426393A (zh) * | 2018-04-12 | 2018-08-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冷媒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8759169A (zh) * | 2018-06-20 | 2018-11-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09857239U (zh) * | 2019-04-08 | 2019-12-2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74130A (zh) | 2019-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79443U (zh) | 电控箱及具有该电控箱的空调器 | |
CN209861205U (zh) | 速热模块及空调器 | |
CN209857239U (zh) | 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 |
CN109974130B (zh) | 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外机 | |
EP3926244B1 (en) | Heating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 |
CN108072117A (zh) | 一种嵌入式商用空调室内机 | |
JPWO2006054547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CN218888889U (zh) | 电控盒及空调装置 | |
CN104121640A (zh) | 横吹式的空调机室外机 | |
CN112053836B (zh) | 一种大容量干式高频高压变压器 | |
CN215982924U (zh) |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209861206U (zh) | 速热模块及空调器 | |
CN101726140B (zh) | 一种感应电加热器 | |
CN207022239U (zh) |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板 | |
CN106440103B (zh) |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WO2020207240A1 (zh) | 速热模块及空调器 | |
CN101730325B (zh) | 一种感应电加热器的安装结构 | |
CN21655738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8499449U (zh) | 电控盒和空调装置 | |
CN218570726U (zh) | 电控盒及空调装置 | |
CN218379666U (zh) | 电控盒及空调装置 | |
CN219160476U (zh) | 一种空调热交换装置以及空调室内机 | |
CN221930519U (zh) | 空调器 | |
CN115206734B (zh) | 带过流保护的继电器 | |
CN219103183U (zh) | 室外机用护罩、侧板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