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2163B - 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 - Google Patents

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2163B
CN109962163B CN201910080016.0A CN201910080016A CN109962163B CN 109962163 B CN109962163 B CN 109962163B CN 201910080016 A CN201910080016 A CN 201910080016A CN 109962163 B CN109962163 B CN 109962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mposite film
conductive glas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00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2163A (zh
Inventor
刘钰旻
夏宇
余黎
江云
齐宇阳
汪少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800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62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62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2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2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2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6Building materials integrated with PV modules, e.g. façad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1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comprising heterojunctions betwee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and inorganic semi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8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属于光伏领域。所述光伏薄膜包括:透明导电玻璃、依次层叠在透明导电玻璃上的电子传输层、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电极层和复合薄膜层,复合薄膜层为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光伏薄膜通过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对照射到该薄膜上的光的光子进行捕获吸收,得到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分别通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传递到两个电极(透明导电玻璃和电极层)上进行电能的输出,完成光电转化;而设计在电极层之上的复合薄膜层是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其温度或者向其施加外加电场,来控制该复合薄膜层的透明度,从而完成透光性调节。

Description

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目前,家庭生活中电器的智能化已经逐渐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然而,诸如门、窗等传统的房屋组件,大部分还停留在较为传统的设计上。目前的窗户仅仅能够起到透光作用,且需要与窗帘配合才能实现遮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使得窗户不但可以进行光伏发电,而且能够更方便地控制其透光。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薄膜,所述光伏薄膜包括:
透明导电玻璃、依次层叠在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的电子传输层、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电极层和复合薄膜层,所述复合薄膜层为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窗户,所述窗户包括如前所述的光伏薄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窗户的工作模式包括低温半透明模式、高温散射模式和高温半透明模式;其中,所述低温半透明模式与所述高温散射模式依靠温度进行切换;
所述窗户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向所述光伏薄膜的所述复合薄膜层施加外加电场,控制所述窗户的工作模式在所述高温散射模式与所述高温半透明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薄膜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透明导电玻璃上依次制备电子传输层、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电极层,得到钙钛矿太阳能器件;
采用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染料和光引发剂制备复合薄膜,所述复合薄膜为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
将所述复合薄膜贴附于所述钙钛矿太阳能器件的电极层之上,形成所述光伏薄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透明导电玻璃上依次制备电子传输层、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电极层,包括:
将二氧化锡水溶液旋涂于所述透明导电玻璃基底上,并在空气气氛中退火,得到所述电子传输层;
将碘化铅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液中,旋涂于生长有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再旋涂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得到所述钙钛矿吸光层;
在生长有所述钙钛矿吸光层的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旋涂一层空穴传输层;
在生长有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蒸镀一层金属膜,得到所述电极层。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碘化铅的浓度为0.8-1.5摩尔每升,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亚砜的体积比为4-19,所述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浓度为50-100毫克每毫升,且所述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中添加有0-15毫克每毫升的氯甲胺和溴甲胺。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染料和光引发剂制备复合薄膜,包括:
将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染料和光引发剂按照配比均匀混合,形成均匀浆料;
分多次涂布浆料,并采用紫外光预聚合,得到预聚合材料;
在施加电场的情况下,通过紫外光对所述预聚合材料进行完全聚合,得到所述复合薄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液晶材料为SmA~N*的列向液晶材料;
可聚单体为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和非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的混合物;
光引发剂为氯代硫杂蒽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液晶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5-30%,所述可聚单体的质量百分比为65-70%,所述染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20%,所述光引发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1%。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采用紫外光预聚合,包括:
采用365nm、强度为10mWcm-2的紫外光照射1-3分钟进行预聚合;
所述在施加电场的情况下,通过紫外光对所述预聚合材料进行完全聚合,包括:
在施加50Hz 170V电压电场的情况下,用365nm、强度为10mW cm-2的紫外光照射10-25分钟对所述预聚合材料进行完全聚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光伏薄膜通过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对照射到该薄膜上的光的光子进行捕获吸收,得到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分别通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传递到两个电极(透明导电玻璃和电极层)上进行电能的输出,完成光电转化;而设计在电极层之上的复合薄膜层是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其温度或者向其施加外加电场,来控制该复合薄膜层的透明度,从而完成透光性调节;采用上述光伏薄膜作为窗子的主要材料,不但能够通过窗户进行光伏发电,而且使得窗子的透光调节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薄膜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薄膜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薄膜在同一光强下三种模式下的光电转换性能;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薄膜在三种模式下的单色光电转换效率;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薄膜在不同光强下的光电转换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光伏薄膜包括:
透明导电玻璃100、依次层叠在透明导电玻璃100上的电子传输层101、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102、空穴传输层103、电极层104和复合薄膜层105,复合薄膜层105为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
该透明导电玻璃采用掺杂氟的SnO2(SnO2:F)制成,简称FTO。透明导电玻璃除了作为衬底基板外,由于其导电性还作为该光伏薄膜中的一个电极,外接器件可以通过连接透明导电玻璃100和电极层104获取转换得到的电能。
其中,电子传输层101可以采用二氧化锡材料制作而成。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102可以采用碘化铅、N,N-二甲基甲酰胺(或称为DMF)、二甲基亚砜(DMSO)等材料制作而成。空穴传输层103可以采用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Spiro-OMeTAD)或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AA)等材料制成。电极层104可以采用金制成。
复合薄膜105可以采用采用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染料和光引发剂等材料制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材料为SmA~N*的列向液晶材料;并且该液晶材料中掺有手性化合物;手性化合物为R5011或S5011,光引发剂为氯代硫杂蒽酮;液晶材料为列向液晶5CB,可聚合单体为C6M、CB15、S1011等。
可聚单体为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和非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的混合物;光引发剂为氯代硫杂蒽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染料可以为蓝色染料或者黄色染料。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层104为薄膜层,例如金属薄膜,能够保证透光性,从而使得光伏薄膜透光性良好,可以用于窗户的制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光伏薄膜通过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对照射到该薄膜上的光的光子进行捕获吸收,得到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分别通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传递到两个电极(透明导电玻璃和电极层)上进行电能的输出,完成光电转化;而设计在电极层之上的复合薄膜层是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其温度或者向其施加外加电场,来控制该复合薄膜层的透明度,从而完成透光性调节;采用上述光伏薄膜作为窗子的主要材料,不但能够通过窗户进行光伏发电,而且使得窗子的透光调节更方便。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户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窗户包括如图1所示的光伏薄膜10。
如图1所示,光伏薄膜10设置在窗户的框架20之间,作为窗户的透光面。
进一步地,窗户的工作模式包括低温半透明模式、高温散射模式和高温半透明模式;其中,低温半透明模式与高温散射模式依靠温度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光伏薄膜10的复合薄膜层在热量作用下会出现状态转变,在低温时,该复合薄膜层为半透明状态,在高温时,该复合薄膜层为散射状态,此时不透光。
进一步地,窗户还包括控制装置30,控制装置30用于通过向光伏薄膜10的复合薄膜层施加外加电场,控制窗户的工作模式在高温散射模式与高温半透明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例如,当光伏薄膜10的复合薄膜层在高温状态下,通过施加外加电场控制液晶偏转,进而使得复合薄膜层从散射状态转为半透明状态。
其中,控制装置可以为电场产生装置,例如在复合薄膜层的两侧加设两个透明电极层(需要与电极层绝缘),通过向两个电极层施加电压,形状能够驱动液晶偏转的电场。
当复合薄膜层在热或光响应下变散射模式后,可以对光进行反射,将透过电极层的光进行二次利用,大幅提高器件的光生电流和器件整体的光电转换效率。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薄膜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在透明导电玻璃上依次制备电子传输层、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电极层,得到钙钛矿太阳能器件。
其中,电子传输层可以采用二氧化锡材料制作而成。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可以采用碘化铅、N,N-二甲基甲酰胺(或称为DMF)、二甲基亚砜(DMSO)等材料制作而成。空穴传输层可以采用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Spiro-OMeTAD)或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AA)等材料制成。电极层可以采用金制成。
步骤302:采用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染料和光引发剂制备复合薄膜,复合薄膜为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材料为SmA~N*的列向液晶材料;并且该液晶材料中掺有手性化合物;手性化合物为R5011或S5011,光引发剂为氯代硫杂蒽酮;液晶材料为列向液晶5CB,可聚合单体为C6M、CB15、S1011等。
可聚单体为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和非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的混合物;光引发剂为氯代硫杂蒽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染料可以为蓝色染料或者黄色染料。
步骤303:将复合薄膜贴附于钙钛矿太阳能器件的电极层之上,形成光伏薄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光伏薄膜通过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对照射到该薄膜上的光的光子进行捕获吸收,得到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分别通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传递到两个电极(透明导电玻璃和电极层)上进行电能的输出,完成光电转化;而设计在电极层之上的复合薄膜层是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其温度或者向其施加外加电场,来控制该复合薄膜层的透明度,从而完成透光性调节;采用上述光伏薄膜作为窗户的主要材料,不但能够通过窗户进行光伏发电,而且使得窗户的透光调节更方便。
另外,该光伏薄膜提供的钙钛矿太阳能器件,在拥有较好透明度的基础上,同时拥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另外,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可以看出,该薄膜的制备工艺简单,产品容易制备,并且可用于大批量生产。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薄膜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将二氧化锡水溶液旋涂于透明导电玻璃基底上,并在空气气氛中退火,得到电子传输层。
其中,二氧化锡水溶液的旋涂速度为2000-5000r.m.p,时间为15-60秒,退火时间为15-120分钟,退火温度为150摄氏度。
步骤402:将碘化铅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或称为DMF)和二甲基亚砜(DMSO)的混合溶液中,旋涂于生长有电子传输层的透明导电玻璃上,再旋涂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得到钙钛矿吸光层。
碘化铅的浓度为0.8-1.5摩尔每升,N,N-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亚砜的体积比为4-19,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浓度为50-100毫克每毫升,且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中添加有0-15毫克每毫升的氯甲胺和溴甲胺。
示例性地,碘化铅的浓度为0.9至1.5摩尔每升,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比例为95:5至80:20,在70摄氏度下搅拌1小时,随后用滤头过滤,待完全冷却后使用;碘甲脒的浓度为40至90毫克每毫升,其中加入0至10毫克每毫升的氯甲胺和溴甲胺。
该步骤中,混合溶液的旋涂速度为1500-5000r.m.p,时间为20-60秒。旋涂以后的碘化铅薄膜在70-150摄氏度下退火0-60分钟;
待碘化铅薄膜冷却后,往上旋涂碘甲脒溶液,碘甲脒溶液的旋涂速度为1300-5000r.m.p,时间为20-60秒。旋涂以后退火15-60分钟,在150摄氏度下实现相转变。
步骤403:在生长有钙钛矿吸光层的透明导电玻璃上旋涂一层空穴传输层。
待钙钛矿完成相变后,旋涂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50-300纳米;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Spiro-OMeTAD)或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PTAA)等,且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不限于此。
步骤404:在生长有空穴传输层的透明导电玻璃上蒸镀一层金属膜,得到电极层。
其中,电极层的材料可以为金,电极层的厚度可以为15nm。
通过步骤401-404得到钙钛矿太阳能器件。
步骤405:将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染料和光引发剂按照配比均匀混合,形成均匀浆料。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液晶材料为SmA~N*的列向液晶材料;并且该液晶材料中掺有手性化合物;手性化合物为R5011或S5011,光引发剂为氯代硫杂蒽酮;液晶材料为列向液晶5CB,可聚合单体为C6M、CB15、S1011等。
可聚单体为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和非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的混合物;光引发剂为氯代硫杂蒽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染料可以为蓝色染料或者黄色染料。
其中,液晶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25-30%,可聚单体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65-70%,染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0-20%,光引发剂的质量百分比可以为0.1%。
步骤406:分多次涂布浆料,并采用紫外光预聚合,得到预聚合材料。
在该步骤中,采用紫外光预聚合,可以包括:
采用365nm(波长)、强度为10mWcm-2的紫外光照射1-3分钟进行预聚合;例如3分钟。
在该步骤中,通过控制浆料涂布的次数可以控制得到不同厚度的复合薄膜。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涂布浆料是在一块单独的导电玻璃上进行的,而并非在前述生长有电极层的导电玻璃上。
步骤407:在施加电场的情况下,通过紫外光对预聚合材料进行完全聚合,得到复合薄膜。
在该步骤中,在施加电场的情况下,通过紫外光对预聚合材料进行完全聚合,可以包括:
在施加50Hz 170V电压电场的情况下,用365nm、强度为10mW cm-2的紫外光照射10-25分钟对预聚合材料进行完全聚合;例如10分钟。
由于前述材料是涂布在导电玻璃上的,因此,这步里可以通过该导电玻璃施加上述电压。
步骤408:将复合薄膜贴附于钙钛矿太阳能器件的电极层之上,形成光伏薄膜。
将兼具热响应和电响应的复合薄膜贴附于钙钛矿太阳能器件上之后,得到具备三种工作模式的智能光伏薄膜。三种模式分别为低温半透明、高温散射和高温半透明,通过温度和电场能够使智能光伏窗户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之间切换。低温半透明模式与高温散射模式之间通过温度进行模式之间的切换,高温散射模式与高温半透明模式之间通过外加电场进行模式之间的切换。
该光伏薄膜不仅适用于前述窗户,还适用于所有半透明-全透明太阳能电池器件。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前述光伏薄膜中的制作工艺进行举例说明:
将液晶(SmA-N*-80℃-I)、可聚单体(C6M)、蓝色染料和引发剂(2,2-dimethoxy-1,2-diphenylethan-1-one)按照质量比为29:65.9:5:0.1的比例混合,总质量为20克,涂覆于导电玻璃上,并用365nm的紫外光固化90秒。之后对导电玻璃施加一个170伏的外加电压,与此同时,继续紫外光照射10分钟,得到复合薄膜。
将1.3摩尔的碘化铅,在70摄氏度下溶解于0.95毫升N,N-二甲基甲酰胺和0.05毫升二甲基亚砜混合溶液,以5000转每分钟的速度持续30秒旋涂于沉积了二氧化锡电子传输层的导电玻璃上,在70摄氏度下退火1分钟。再将60毫克每毫升的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以4300转每分钟的速率持续30秒旋涂于碘化铅上,并在150摄氏度下退火15分钟。以4000转每分钟的速度持续50秒旋涂上空穴传输层,最后蒸镀上15纳米厚的金电极,得到半透明的钙钛矿太阳能器件。
将复合薄膜紧贴于金电极的背后,得到具备三种工作模式的智能光伏器件。将该器件置于1个太阳光强下进行电化学测试,在低温半透明模式下得到整体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由于太阳光持续照射,器件整体吸热,工作模式变为高温散射模式,此时电池性能大幅上升;施加一个外加电场,器件的工作模式由高温散射模式转化为高温半透明模式,测得此时的光电转换效率,图5-图7是在上述三种模式下测试得到的效能示意图,其中,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薄膜在同一光强下三种模式下的光电转换性能,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薄膜在三种模式下的单色光电转换效率,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薄膜在不同光强下的光电转换性能。
进一步地,在一个光强的太阳光照射下持续照射5分钟,安装普通的窗户的室内温度将达到58摄氏度;安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窗户,在高温半透明模式下,室内温度将达到38摄氏度;在高温散射模式下,室内温度仅仅只有29摄氏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伏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薄膜包括:
透明导电玻璃、依次层叠在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的电子传输层、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电极层和复合薄膜层,所述复合薄膜层为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所述复合薄膜层两侧设置有两个透明电极层,所述两个透明电极层用于提供能够驱动液晶偏转的电场;
所述复合薄膜层在通过温度或者所述电场作用下,在散射状态转和半透明状态之间转换;
当所述复合薄膜层在散射状态时,对透过所述电极层的光进行反射,以对光进行二次利用;
所述钙钛矿吸光层采用如下方式制成:
将碘化铅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液中,旋涂于生长有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再旋涂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得到所述钙钛矿吸光层;所述碘化铅的浓度为0.8-1.5摩尔每升,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亚砜的体积比为4-19,所述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浓度为50-100毫克每毫升,且所述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中添加有0-15毫克每毫升的氯甲胺和溴甲胺;所述混合溶液在70摄氏度下搅拌1小时,随后用滤头过滤,待完全冷却后使用;其中,所述混合溶液的旋涂速度为1500-5000r.m.p,时间为20-60秒,旋涂以后的碘化铅薄膜在70-150摄氏度下退火0-60分钟;所述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的旋涂速度为1300-5000r.m.p,时间为20-60秒,旋涂以后退火15-60分钟,在150摄氏度下实现相转变。
2.一种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户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户的工作模式包括低温半透明模式、高温散射模式和高温半透明模式;其中,所述低温半透明模式与所述高温散射模式依靠温度进行切换;
所述窗户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向所述光伏薄膜的所述复合薄膜层施加外加电场,控制所述窗户的工作模式在所述高温散射模式与所述高温半透明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4.一种光伏薄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透明导电玻璃上依次制备电子传输层、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电极层,得到钙钛矿太阳能器件;
采用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染料和光引发剂制备复合薄膜层,所述复合薄膜层为聚合物与液晶共存的高分子网络;
将所述复合薄膜层贴附于所述钙钛矿太阳能器件的电极层之上,形成所述光伏薄膜,所述复合薄膜层两侧设置有两个透明电极层,所述两个透明电极层用于提供能够驱动液晶偏转的电场;
所述复合薄膜层在通过温度或者所述电场作用下,在散射状态转和半透明状态之间转换;
当所述复合薄膜层在散射状态时,对透过所述电极层的光进行反射,以对光进行二次利用;
其中,所述在透明导电玻璃上依次制备电子传输层、半透明的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电极层,包括:
将二氧化锡水溶液旋涂于所述透明导电玻璃基底上,并在空气气氛中退火,得到所述电子传输层;
将碘化铅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液中,旋涂于生长有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再旋涂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得到所述钙钛矿吸光层;所述碘化铅的浓度为0.8-1.5摩尔每升,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与二甲基亚砜的体积比为4-19,所述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浓度为50-100毫克每毫升,且所述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中添加有0-15毫克每毫升的氯甲胺和溴甲胺;所述混合溶液在70摄氏度下搅拌1小时,随后用滤头过滤,待完全冷却后使用;其中,所述混合溶液的旋涂速度为1500-5000r.m.p,时间为20-60秒,旋涂以后的碘化铅薄膜在70-150摄氏度下退火0-60分钟;所述碘甲脒的异丙醇溶液的旋涂速度为1300-5000r.m.p,时间为20-60秒,旋涂以后退火15-60分钟,在150摄氏度下实现相转变;
在生长有所述钙钛矿吸光层的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旋涂一层空穴传输层;
在生长有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所述透明导电玻璃上蒸镀一层金属膜,得到所述电极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染料和光引发剂制备复合薄膜,包括:
将液晶材料、可聚合单体、染料和光引发剂按照配比均匀混合,形成均匀浆料;
分多次涂布浆料,并采用紫外光预聚合,得到预聚合材料;
在施加电场的情况下,通过紫外光对所述预聚合材料进行完全聚合,得到所述复合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材料为SmA~N*的列向液晶材料;
可聚单体为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和非液晶性紫外可聚合单体的混合物;
光引发剂为氯代硫杂蒽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5-30%,所述可聚单体的质量百分比为65-70%,所述染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20%,所述光引发剂的质量百分比为0.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紫外光预聚合,包括:
采用365nm、强度为10mWcm-2的紫外光照射1-3分钟进行预聚合;
所述在施加电场的情况下,通过紫外光对所述预聚合材料进行完全聚合,包括:
在施加50Hz 170V电压电场的情况下,用365nm、强度为10mW cm-2的紫外光照射10-25分钟对所述预聚合材料进行完全聚合。
CN201910080016.0A 2019-01-28 2019-01-28 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 Active CN109962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0016.0A CN109962163B (zh) 2019-01-28 2019-01-28 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0016.0A CN109962163B (zh) 2019-01-28 2019-01-28 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2163A CN109962163A (zh) 2019-07-02
CN109962163B true CN109962163B (zh) 2023-06-27

Family

ID=6702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0016.0A Active CN109962163B (zh) 2019-01-28 2019-01-28 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62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4716B (zh) * 2020-05-15 2022-05-10 浙江大学 热激活辅助光修复二维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6519A (zh) * 2015-03-24 2015-08-12 东南大学 基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供电的一体化智能玻璃窗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05916A (zh) * 2016-12-16 2017-02-15 北京大学 一种柔性反式液晶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6945A (zh) * 2016-12-16 2017-03-22 北京大学 一种兼具温控和电控功能的液晶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86102A (zh) * 2017-03-24 2017-06-23 北京大学 一种反式电控液晶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96559A (zh) * 2017-04-26 2017-06-2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反射区的曲面或柔性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6519A (zh) * 2015-03-24 2015-08-12 东南大学 基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供电的一体化智能玻璃窗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05916A (zh) * 2016-12-16 2017-02-15 北京大学 一种柔性反式液晶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26945A (zh) * 2016-12-16 2017-03-22 北京大学 一种兼具温控和电控功能的液晶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86102A (zh) * 2017-03-24 2017-06-23 北京大学 一种反式电控液晶调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96559A (zh) * 2017-04-26 2017-06-2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反射区的曲面或柔性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2163A (zh) 201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i et al.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and optical coupling for multicolored semitransparent inverted organic photovoltaics with a record efficiency of over 12%
Roy et al. Color comfort evaluation o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DSSC) based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glazing after 2 years of ambient exposure
Li et al. Near-infrared and ultraviolet to visible photon conversion for full spectrum respons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N102183863B (zh) 光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704B (zh) 一种量子点共敏化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3965864A (zh) 一种紫精化合物电致变色材料及其电致变色器件
CN112490363B (zh) 一种基于磁控溅射氧化锌/二氧化锡双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CN106972104A (zh) 一种碱金属氟化物掺杂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制备方法
Li et al. Vacuum‐Deposited Transparent Organic Photovoltaics for Efficiently Harvesting Selective Ultraviolet and Near‐Infrared Solar Energy
CN109065727A (zh)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9962163B (zh) 光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窗户
CN103208588B (zh) 一种倒置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CN106920856B (zh) 一种电致发光和光伏双功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20190066533A (ko) 탈색 성능이 향상된 광감응 자동변색전구체와 광감응 자동변색소자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한 광감응 자동변색소자
CN104638109A (zh)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阴极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1021A (zh) 固态红-转-黄上转换共聚物体系的应用
CN114560500B (zh) 一种非铅钙钛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77464A (zh) 量子点复合材料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
CN105810441B (zh) 对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CN110791153B (zh) 一种聚合物基导电油墨及其电致变色器件
CN110105351B (zh) 一种含双端基吡啶的共轭有机小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68996A (zh) 一种基于透明光伏电池的自供能智能变色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2‐in‐1 Optimiz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Semitranspar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N106025072B (zh) 基于Zn1‑xCdxS固溶薄膜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1540A (zh) 一种昼夜可用长时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