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9700A - 底部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底部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9700A
CN109949700A CN201811540660.3A CN201811540660A CN109949700A CN 109949700 A CN109949700 A CN 109949700A CN 201811540660 A CN201811540660 A CN 201811540660A CN 109949700 A CN109949700 A CN 109949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vibroacoustics
bottom member
buff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06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9700B (zh
Inventor
卢正训
安以埈
金明任
马韩娜
任宰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49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9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49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9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2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r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eams, i.e. deflection
    • G02F1/33Acousto-optical deflec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integrated loudspeak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底部构件和包括底部构件的显示设备。底部构件包括吸光元件、顶部联接层、第一缓冲元件、填充层和振动声学元件,其中,顶部联接层设置在吸光元件上,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第一缓冲元件中,填充层设置在第一开口中,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下方,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振动声学元件与第一开口和吸光元件重叠,并且振动声学元件经由填充层与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Description

底部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2月21日提交的第10-2017-017685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的底部构件以及包括该底部构件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向用户提供图像的诸如智能电话、数码相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设备和智能电视(“TV”)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通常包括用于生成并且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的底部构件。底部构件可包括用于保护显示面板免受热量、外部冲击等影响的各种功能片。
包括能够显示图像的这种显示设备的电子设备还可包括单独的扬声器以提供声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振动声学元件的底部构件。
本公开的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振动声学元件的显示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声音产生特征的显示设备以及用于这种显示设备的底部构件。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改善具有声音产生特征的显示设备以及用于这种显示设备的底部构件的抗冲击性。
底部构件的实施方式包括吸光元件、顶部联接层、第一缓冲元件、填充层和振动声学元件,其中,顶部联接层设置在吸光元件上,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第一缓冲元件中,填充层设置在第一开口中,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下方,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振动声学元件与第一开口和吸光元件重叠,并且振动声学元件经由填充层与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显示设备的实施方式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的底部构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底部构件包括吸光元件、顶部联接层、第一缓冲元件、填充层和振动声学元件,其中,吸光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顶部联接层设置在吸光元件与显示面板之间以将吸光元件与显示面板联接,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第一缓冲元件中,填充层设置在第一开口中,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下方,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振动声学元件与第一开口和吸光元件重叠,并且振动声学元件经由填充层与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显示设备的实施方式包括显示面板、吸光元件、缓冲元件和振动声学元件,其中,吸光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之下并与显示面板联接,缓冲元件设置在吸光元件之下并与吸光元件联接,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缓冲元件中,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缓冲元件之下并与缓冲元件联接,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第一开口的外围定位成比振动声学元件的外围更靠内。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以上及其他特征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部分Q1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更具体地,图4是图3的显示面板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3的部分Q2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更具体地,图5是图3的底部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5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振动声学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后视图;
图7是图5的吸光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和图9是示出图7中所示的结构的修改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图17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图19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图21是在概念上示出振动声学元件的特性的视图;
图22是在概念上示出由振动声学元件产生声音的过程的视图;
图23是在概念上示出振动声学元件的另一特征的视图;以及
图24是示出使用振动声学元件的接近感测操作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示出多个实施方式的附图在下文中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方式。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是全面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
将理解,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本文中用以描述多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文中的教导的情况下,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区段”能够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区段。
当第一元件被称为在第二元件或第二层“上”、“连接到”或“联接到”第二元件或第二层时,第一元件可直接在第二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第二元件,或者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可存在一个或多个介于中间的元件。与此相反,当第一元件被称为“直接在”第二元件或第二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联接到”第二元件或第二层时,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不存在刻意的介于中间的元件(除了诸如空气的环境元素)。术语“和/或”可包括相关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an)”和“the(该)”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包括“至少一个”)。“至少一个”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一(a)”或“一(an)”。“或”表示“和/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目中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含(comprises)”和/或“包含(comprising)”或“包括(includes)”和/或“包括(including)”表示所叙述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此外,可在本文中使用诸如“下”或“底部”以及“上”或“顶部”的相对术语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附图中描绘的定向之外,相对术语旨在包含设备的不同定向。例如,如果附图之一中的设备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下”侧的元件将随之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侧上。因此,根据附图的具体定向,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下”和“上”两种定向。类似地,如果附图之一中的设备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随之被定向在其他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或“在…下面”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的两种定向。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术语(诸如在常用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和本公开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如此限定,否则将不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进行解释。
在本文中,参考作为理想化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意图的剖视图来描述多种实施方式。因此,将预期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实施方式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如本文中示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应包括例如由制造引起的形状上的偏差。例如,示出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可通常具有粗糙和/或非线性特征。此外,示出的尖角可为圆形的。因此,附图中示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旨在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不旨在限制当前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显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剖视图。
图1示出了包括显示设备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可包括平板个人计算机(“PC”)、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游戏设备、手表式电子设备等。然而,应理解,显示设备1的类型不限于以上列出的类型。在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1可用在诸如电视机和电子板的大型电子设备、诸如台式PC、膝上型计算机、车辆导航设备和相机的小型和中型电子设备中。
参考图1,当从顶部(例如,从俯视图或从显示设备1的厚度方向上的平面图)观察时,显示设备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具有类似矩形的形状(例如,具有圆形拐角的矩形)。显示设备1可具有在一个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较短的边和在另一方向(例如,y轴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较长的边。在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1的较长的边和较短的边相遇的拐角可形成直角。当从顶部观察时,显示设备1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形状。可选地,显示设备1可具有圆形形状或其他形状。
显示设备1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DA和与显示区DA相邻的非显示区NDA。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NDA可围绕显示区DA。
显示设备1可包括侧区SA1和SA2,侧区SA1和SA2中的每个中设置有将稍后描述的振动声学元件。振动声学元件被限定为使用振动来实现扬声器功能或麦克风功能的设备。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侧区SA1和SA2可包括设置在显示区DA的一侧上的第一侧区SA1和设置在显示区DA的相对侧上的第二侧区SA2。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侧区SA1和SA2中的一部分可为显示区DA的一部分。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中所示,第一侧区SA1的一部分可为显示区DA的一部分,并且第一侧区SA1的剩余部分可为非显示区NDA的一部分。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区SA2的一部分可为显示区DA的一部分,并且第二侧区SA2的剩余部分可为非显示区NDA的一部分。然而,应理解,这仅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区SA1和第二侧区SA2中的每个的全部部分可由显示区DA的一部分限定。可选地,在其他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区SA1和第二侧区SA2中的一个的一部分或全部可由显示区DA的一部分限定,并且第一侧区SA1和第二侧区SA2中的另一个的一部分或全部由非显示区NDA限定。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侧区SA1和SA2可设置在沿着与显示设备1的较长的边平行的方向均等地划分显示设备1的较短的边的线上。
虽然图1示出了侧区SA1和SA2被划分成第一侧区SA1和第二侧区SA2使得第一侧区SA1和第二侧区SA2位于相对侧上且第一侧区SA1和第二侧区SA2之间具有显示区DA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这仅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侧区SA1和SA2的布置和数目可根据实现方式进行各种修改。
参考图2和图3,显示设备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显示面板500和设置在显示面板500之下的底部构件700。显示设备1还可包括输入感测元件(例如,触摸面板)300和设置在显示面板500上的窗100。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1还可包括设置在底部构件700之下的托架900。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在......上方”、“顶部”和“上表面”指的是显示面板500的在z轴方向上显示图像的一侧,而“在......下方”、“底部”和“下表面”指的是显示面板500的在z轴方向上的相对侧。
窗100包括用于透射由显示面板500提供的图像的透光部分100-DA和与透光部分100-DA相邻的挡光部分100-NDA。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在窗100的挡光部分100-NDA的内表面上设置不透明掩蔽层。
窗10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500的上表面上以保护显示面板500。窗100可设置成与显示面板500重叠并且覆盖显示面板500的整个表面。窗100可以比显示面板500大。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窗100可从显示面板500的较短的边向外突出或进一步延伸。窗100还可在显示设备1的较长的边处从显示面板500突出。窗100可在较短的边处比在较长的边处突出得多。
窗100可包括玻璃、蓝宝石、塑料等或由玻璃、蓝宝石、塑料等制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窗100可为刚性的或柔性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元件30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500与窗100之间。输入感测元件300可通过自电容感测和/或互电容感测获取触摸点的位置信息。输入感测元件300可为刚性面板、柔性面板或膜。
输入感测元件300可具有与显示面板500基本相同的尺寸,并且可与显示面板500重叠。例如,输入感测元件300的侧面可与显示面板500的侧面对齐。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元件300以及输入感测元件300和窗100可通过诸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和光学透明树脂(“OCR”)的透明联接层彼此联接。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省略输入感测元件300。在省略输入感测元件300的这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500可通过OCA、OCR等与窗100联接。
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元件300可与显示面板500集成。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输入感测元件300的触摸电极可直接设置在显示面板500上或者输入感测元件300的触摸电极可设置在显示面板500内部。
显示面板500包括显示区500-DA和非显示区500-NDA。显示区500-DA显示图像并且与窗100的透光部分100-DA重叠。非显示区500-NDA不显示图像、与显示区500-DA相邻并且与窗100的挡光部分100-NDA重叠。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500可包括自发光元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自发光元件可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基于无机材料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例如,微型LED)和基于无机材料的纳米发光二极管(例如,纳米LED)中的至少一种。在下文中,为了方便描述,将详细描述自发光元件是有机发光元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稍后将参考图4更详细地描述显示面板500中的每个元件。
底部构件700设置在显示面板500之下。底部构件700可与显示面板500联接。底部构件700可具有与显示面板500基本相同的尺寸,并且可与显示面板500重叠。例如,底部构件700的侧面可与显示面板500的侧面对齐。底部构件700可执行散热功能、电磁波阻挡功能、挡光功能或光吸收功能、缓冲功能等。底部构件700可包括具有上述功能中的至少之一的功能层。功能层可例如以层、膜、片、板或面板的形式设置,但是不限于此。
底部构件700可包括功能层部分701以及联接在功能层部分701的下部处的振动声学元件702。
功能层部分701包括上述功能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当功能层部分701包括多个功能层时,功能层可设置成彼此重叠。功能层中的一个可直接或经由联接层堆叠在功能层中的另一个上。
功能层部分701的在侧区SA1和SA2中的部分的厚度可小于其他部分的厚度。
振动声学元件702响应于声音信号而振动。声音信号可为由外部电路等提供的、与声学数据对应的电信号。振动声学元件702可实现为包括振动材料层的压电元件。振动材料层可响应于声音信号而机械变形,并且振动声学元件702可由于机械变形而振动。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振动材料层可包括诸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的压电膜、诸如锆钛酸铅(“PZT”)陶瓷的压电材料以及电活性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振动声学元件702可联接在功能层部分701的下部处,并且可位于侧区SA1和SA2中。在显示设备1包括作为侧区SA1和SA2的第一侧区SA1和第二侧区SA2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振动声学元件702可设置在第一侧区SA1和第二侧区SA2中的每个中。
当从顶部观察时,振动声学元件702的至少一部分可位于显示区DA中(例如,设置成与显示区DA重叠)。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3中所示,第一侧区SA1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的一部分可位于显示区DA中,并且第二侧区SA2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的一部分可位于显示区DA中。然而,应理解,这仅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一侧区SA1和第二侧区SA2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两者均可全部位于显示区DA中。在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区SA1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可部分地位于显示区DA中,并且第二侧区SA2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可全部位于非显示区NDA中。
稍后将描述底部构件700的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
托架900可设置在底部构件700之下。托架900支承窗100、输入感测元件300、显示面板500和底部构件700。托架900可包括底表面930和侧壁910。托架900的底表面930可面向底部构件700的下表面,并且托架900的侧壁910可面向窗100、输入感测元件300、显示面板500和底部构件700中的每个的侧表面。托架900可包括合成树脂材料、金属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组合或者由合成树脂材料、金属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组合制成。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托架900的一部分可从显示设备1的侧表面暴露以形成显示设备1的侧面外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底部壳体90可设置在托架900之下。底部壳体90可容纳设置在其上的元件并且可形成显示设备1的背面外部。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在底部壳体90与托架900之间限定或设置容纳诸如主电路板、电池等的电子组件的空间。底部壳体90可包括塑料或金属。
图4是图3的部分Q1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更具体地,图4是图3的显示面板的放大剖视图。
参考图4,显示面板5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包括基底衬底510、第一电极520、像素限定层530、发射层540、第二电极550和封装层570。
基底衬底510可设置在底部构件700上。基底衬底510可为绝缘衬底。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底衬底510可包括柔性的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可包括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化物、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CAT”)、醋酸丙酸纤维素(“CAP”)或它们的组合。
第一电极520可设置在基底衬底510上。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520可为阳极电极。
虽然为了方便说明而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还可在基底衬底510与第一电极520之间设置多个元件。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该元件可包括缓冲层、多根导电布线、绝缘层、多个薄膜晶体管等。
像素限定层530可设置在第一电极520上。像素限定层530可限定暴露第一电极520的至少一部分的开口。
发射层540可设置在第一电极520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射层540可发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中的一种。红色光的波长可在大约从620纳米(nm)至750nm的范围内,并且绿色光的波长可在大约从495nm至570nm的范围内。此外,蓝色光的波长可在大约从450nm至495nm的范围内。
在本公开的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射层540可发射白色光。在发射层540发射白色光的这种实施方式中,发射层540可具有红色发射层、绿色发射层和蓝色发射层的堆叠结构。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还可包括分别用于显示红颜色、绿颜色和蓝颜色的附加滤色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射层540可为有机发射层。在本公开的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射层540可为量子点发射层。
第二电极550可设置在发射层540和像素限定层530上。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二电极550可完全设置在发射层540和像素限定层530上。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550可为阴极电极。
第一电极520、第二电极550和发射层540可共同限定自发光元件EL。
封装层570可设置在自发光元件EL上。封装层570可密封自发光元件EL并且有效地防止水分等从外部渗透到自发光元件EL中。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封装层570可由薄膜封装形成,并且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有机膜和一个或多个无机膜。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封装层570可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550上的第一无机层571、设置在第一无机层571上的有机层572和设置在有机层572上的第二无机层573。
第一无机层571可有效地防止水分、氧气等渗透到自发光元件EL中。第一无机层571可包括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铈、氮氧化硅(SiON)等或由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铈、氮氧化硅(SiON)等制成。
有机层572可设置在第一无机层571上。有机层572可改善平坦度或在位于其下方的层上提供平坦表面。有机层572可包括液体有机材料或由液体有机材料形成。有机层572可包括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纤维素树脂、二萘嵌苯树脂等或由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纤维素树脂、二萘嵌苯树脂等形成。这类有机材料可通过沉积、印刷或涂覆而设置在基底衬底510上并且可经受固化过程。
第二无机层573可设置在有机层572上。第二无机层573可执行与第一无机层571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并且可包括与第一无机层571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材料或由与第一无机层571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制成。第二无机层573可完全覆盖有机层572。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无机层573和第一无机层571可在非显示区NDA中彼此接触以形成无机-无机接合。
然而,封装层570的结构不限于此,而是可根据实现方式而变化。在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封装层570可包括玻璃衬底等或由玻璃衬底等形成。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入感测元件300可设置在封装层570上。
图5是图3的部分Q2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更具体地,图5是图3的底部构件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5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振动声学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后视图,具体地,图6是示出设置在第一侧区中的振动声学元件、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之间的关系的后视图。图7是图5的吸光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图8和图9是示出图7中示出的结构的修改的视图。
参考图3以及图5至图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底部构件700的功能层部分701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500下方的吸光元件711、设置在吸光元件711与显示面板500之间的顶部联接层713、设置在吸光元件711之下的第一联接层715、设置在第一联接层715之下的第一缓冲元件721以及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721之下的第二联接层723。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底部构件700的功能层部分701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联接层723之下的散热元件730。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底部构件700的功能层部分701还可包括设置在散热元件730之下的底部联接元件781。
吸光元件711设置在显示面板500下方以阻挡光的透射并且有效地防止从显示设备1的外部看到设置在吸光元件711之下的元件。
吸光元件711可具有多种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7中所示,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吸光元件711可包括基底7111和设置在基底7111上的第一吸光层7113。顶部联接层713可设置在第一吸光层7113上,并且第一联接层715可设置在基底7111之下。
基底7111可包括例如PET、PI、P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砜(“PS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乙酰纤维素(“TAC”)、环烯烃聚合物(“COP”)等或由例如PET、PI、P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砜(“PS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乙酰纤维素(“TAC”)、环烯烃聚合物(“COP”)等制成。
第一吸光层7113设置在基底7111上。第一吸光层7113可直接设置在基底7111上。第一吸光层7113可设置成完全覆盖设置在其下方的振动声学元件702。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振动声学元件702可与第一吸光层7113完全重叠。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光层7113可设置成完全覆盖设置在其下方的功能层。第一吸光层7113可设置在基底7111的整个上表面上。
第一吸光层7113阻挡光的透射,从而防止从上方看到设置在第一吸光层7113下方的振动声学元件702等。第一吸光层7113可包括吸收光的材料,诸如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例如,第一吸光层7113可包括黑色墨水。第一吸光层7113可通过涂覆或印刷设置或形成在基底7111的上表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吸光层7113可设置在基底7111上,但是这仅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
在一个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8中所示,吸光元件711a可包括基底7111和设置在基底7111之下的第二吸光层7115。顶部联接层713可设置在基底7111上,并且第一联接层715可设置在第二吸光层7115之下。第二吸光层7115可设置成完全覆盖设置在其下方的振动声学元件702。第二吸光层7115与以上描述的第一吸光层7113基本相同或类似,并且将省略其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在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9中所示,吸光元件711b可包括基底7111、设置在基底7111上的第一吸光层7113和设置在基底7111之下的第二吸光层7115。顶部联接层713可设置在第一吸光层7113上,并且第一联接层715可设置在第二吸光层7115之下。
返回参考图5,顶部联接层713设置在吸光元件711上。顶部联接层713用于将底部构件700附接至显示面板500的下表面。顶部联接层713可包括粘合层或树脂层。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顶部联接层713可包括聚合物材料,例如,硅酮树脂聚合物、氨基甲酸乙酯聚合物、具有硅酮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杂化结构的SU聚合物、丙烯酸聚合物、异氰酸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合物、明胶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胶乳聚合物、聚酯聚合物、水基聚酯聚合物等。
第一联接层715设置在吸光元件711之下。第一联接层715将吸光元件711和第一缓冲元件721彼此联接。第一联接层715的材料可从以上列出的顶部联接层713的材料中选择。
第一缓冲元件721设置在第一联接层715之下。第一缓冲元件721吸收外部冲击以防止显示面板500、窗100等受到损坏。第一缓冲元件721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具有包括多个层的堆叠结构。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缓冲元件721可包括诸如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丙烯和聚乙烯的聚合物树脂或由诸如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丙烯和聚乙烯的聚合物树脂形成,或者可包括具有弹性的材料或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其中,具有弹性的材料诸如橡胶和通过使氨基甲酸乙酯基材料或丙烯酸基材料发泡而获得的海绵。第一缓冲元件721可为缓冲垫层。
可在侧区SA1和SA2中的每个中的第一缓冲元件721中限定开口。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开口OP1可限定在第一侧区SA1中的第一缓冲元件721中,并且第一联接层715的一部分可经由第一开口OP1暴露。第一开口OP1可限定用于将振动声学元件702中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显示面板500的路径。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所示,当从顶部或从在吸光元件711b的厚度方向上的平面图观察时,第一开口OP1的外围E1可形成闭环。
第二联接层723可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721之下。第二联接层723可将第一缓冲元件721与散热元件730联接。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OP1还可限定在第二联接层723中。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开口OP1可由第一缓冲元件721的内表面和第二联接层723的内表面限定。在剖视图中,第一缓冲元件721的内表面和第二联接层723的内表面可基本位于相同的竖直线上。
第二联接层723的材料可从以上列出的顶部联接层713的材料的至少一种中选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联接层723可为OCA。
散热元件730可设置在第二联接层723之下并且可经由第二联接层723联接到第一缓冲元件721。
可在侧区SA1和SA2中的每个中的散热元件730中限定开口。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二开口OP2可限定在第一侧区SA1中的散热元件730中,并且第二联接层723的一部分可经由第二开口OP2暴露。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所示,当从顶部观察时,第二开口OP2的外围E2可形成闭环。当从顶部观察时,第二开口OP2的面积可大于第一开口OP1的面积。第二开口OP2的外围E2可位于
第一开口OP1的外围E1的外侧上,并且可围绕第一开口OP1的外围E1。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散热元件730可包括第一散热层731、第二散热层735以及设置在第一散热层731与第二散热层735之间的层间联接层733。
第一散热层731和第二散热层735可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散热特性的材料或由具有彼此不同的散热特性的材料形成。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散热层731可为具有高散热特性的石墨层。第二散热层735可为金属层并且可包括能够阻挡电磁波且具有高热导率的各种材料。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二散热层735可包括诸如铜、镍、铁素体和银的金属。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散热层731可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721下方,并且第二散热层735可设置在第一散热层731下方。
层间联接层733可设置在第一散热层731与第二散热层735之间,并且可将第一散热层731与第二散热层735联接。层间联接层733的材料可从以上列出的顶部联接层713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中选择。
第二开口OP2可由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和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限定。在剖视图中,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和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可基本位于相同的竖直线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所示,填充层725可位于第一开口OP1中。第一开口OP1可用填充层725填充。第一开口OP1中的填充层725可将第一缓冲元件721与振动声学元件702连接。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填充层725可用作用于将振动声学元件702中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显示面板500的介质。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填充层725可包括具有比第一缓冲元件721的振动传递率高的振动传递率的材料或具有比第一缓冲元件721的振动吸收率低的振动吸收率的材料或由具有比第一缓冲元件721的振动传递率高的振动传递率的材料或具有比第一缓冲元件721的振动吸收率低的振动吸收率的材料制成。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填充层725可具有比第一缓冲元件721的硬度大的硬度。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填充层725可包括粘合树脂(例如,OCR)或由粘合树脂(例如,OCR)制成。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硬化的填充层725的硬度可大于第一缓冲元件721的硬度。
振动声学元件702可设置在第二开口OP2中。振动声学元件702可经由填充层725联接到第一缓冲元件721。
当从顶部观察时,第一开口OP1可与振动声学元件702重叠。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所示,第一开口OP1的外围E1可落入在振动声学元件702的外围702E内。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OP1可与振动声学元件702完全重叠。
振动声学元件702的沿着一个方向(例如,y轴方向)测量的宽度W可大于第一开口OP1的沿着相同的方向(例如,y轴方向)测量的宽度。因此,振动声学元件702的一部分可与第一缓冲元件721重叠。由于第一缓冲元件721与振动声学元件702部分重叠,因此第一缓冲元件721可吸收外部冲击以防止振动声学元件702受到损坏。因此,能够改善振动声学元件702的抗冲击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振动声学元件702的面积可大于第一开口OP1的面积且小于第二开口OP2的面积。在第二开口OP2形成为具有比振动声学元件702大的面积的这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用于将振动声学元件702与第一缓冲元件721联接的工艺的余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中所示,振动声学元件702的外围702E可完全包围第一开口OP1的外围E1,并且第二开口OP2的外围E2可完全包围振动声学元件702的外围702E。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OP2的外围E2可定位得比振动声学元件702的外围702E更靠外。因此,散热元件730可与振动声学元件702间隔开。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间隙G限定在振动声学元件702与限定第二开口OP2的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以及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中的每个之间。
填充层725的一部分可位于间隙G中。即,填充层725可用于填充间隙G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以下工艺设置这种结构:将其中限定具有第一开口OP1的第一缓冲元件721和第二联接层723附接至第一联接层715;将其中限定有第二开口OP2的散热元件730附接至第二联接层723;将用于形成填充层725的粘合树脂施加在第一开口OP1和第二开口OP2中;以及将振动声学元件702联接到粘合树脂上。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间隙G的一部分用填充层725填充,因此可有效地防止振动声学元件702由于外部冲击等而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振动声学元件702的抗冲击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开口OP1还可限定在第二联接层723中,并且填充层725可用于填充第一开口OP1。因此,填充层725可与限定第一开口OP1的第一缓冲元件721的内表面和第二联接层723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可与第二联接层723的未由散热元件730覆盖的表面接触。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填充层725可填充间隙G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填充层725还可与限定第二开口OP2的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和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接触。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在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填充层725还可与底部联接元件781接触。在其他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填充层725可与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和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接触而不与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接触。在其他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填充层725可与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接触而不与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和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接触。
底部联接元件781可设置在散热元件730之下。底部联接元件781将底部构件700与另一元件(例如,下缓冲元件800)联接。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OP2还可限定在底部联接元件781中,并且底部联接元件781可不与振动声学元件702重叠。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底部联接元件781可以成具有位于其两侧上的两个联接层的带的形式,例如,双面胶带。
下缓冲元件800可设置在底部构件700与托架900的底表面930之间。下缓冲元件800可设置成与底部构件700的振动声学元件702重叠,并且可吸收外部冲击以防止振动声学元件702受到损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所示,下缓冲元件800与散热元件730以及振动声学元件702等重叠,但是不限于此。可选地,下缓冲元件800可与振动声学元件702重叠而不与散热元件730重叠。下缓冲元件800可附接至底部构件700的底部联接元件781,并且可包括与第一缓冲元件721相同的材料或者可包括从以上列出的第一缓冲元件721的材料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材料。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下缓冲元件800设置在托架900与振动声学元件702之间,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振动声学元件702的抗冲击性。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下缓冲元件800,可有效地防止由振动声学元件702产生的振动被传递至托架900的后侧,并且可有效地防止由振动声学元件702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朝向显示设备1的后侧发出。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21和图22描述振动声学元件的特性和通过振动声学元件产生声音的过程。
图21是在概念上示出振动声学元件的特性的视图。图22是在概念上示出由振动声学元件产生声音的过程的视图。为了方便示出,图22仅示出了振动声学元件702、吸光元件711、第一缓冲元件721、填充层725和显示面板500。
参考图21和图22,振动声学元件702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包括第一电极7021、设置在第一电极7021之下的振动材料层7023和设置在振动材料层7023之下的第二电极7022。
第一电极7021和第二电极7022向振动材料层7023提供电场。第一电极7021和第二电极7022可包括导电材料或由导电材料制成。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导电材料可为诸如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锌(“IZO”)的透明导体、不透明金属、导电聚合物或碳纳米管(“CNT”)。
振动材料层7023可包括通过由第一电极7021和第二电极7022提供的电场而振动的压电材料。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压电材料可包括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诸如锆钛酸铅(“PZT”)的压电材料和电活性聚合物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所施加的电压的极性,振动材料层7023通过接收第一力F1而收缩,或者通过接收第二力F2而松弛或膨胀。因此,当交流电(“AC”)电压被施加至第一电极7021和第二电极7022中的每个时,振动材料层7023通过逆压电效应而重复收缩和膨胀。振动声学元件702重复这种收缩和膨胀以产生振动。
如图22中所示,第一开口OP1限定在第一缓冲元件721中,并且第一开口OP1用填充层725填充。振动声学元件702中产生的振动被传递至第一开口OP1中的填充层725,并且传递至填充层725的振动被传递至显示面板500。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填充层725可用作用于传递振动的介质。
当振动声学元件702松弛时,显示面板500可如由虚线A1所示的那样暂时向上变形。当振动声学元件702收缩时,显示面板500可如由虚线A2所示的那样暂时向下变形。当振动声学元件702重复收缩和松弛以振动时,显示面板500也上下振动而输出声音。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500本身用作扬声器的振膜。
通常,具有较大振膜的扬声器呈现出在低频率范围内较好的输出特性和从振膜输出的声音的较强声压。因此,从显示面板500输出的声音的在低频率范围内的输出特性和强度可根据显示面板500的面积而调整。具体地,由普通显示设备采用的典型扬声器的振膜的尺寸比显示面板的面积小得多。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1使用显示面板500自身作为振膜,并且因此与显示面板的传统扬声器的在低频率范围内的输出特性或输出声音的声压级相比,改善了在低频率范围内的输出特性或输出声音的声压级。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显示设备1不包括单独的扬声器并使用显示面板500的一部分作为振膜,因此能够减小显示设备1的尺寸和厚度并且能够简化显示设备1的结构。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由于振动声学元件702可部分或全部设置在显示区DA中,能够增加显示区DA的尺寸。
在显示设备1的这种实施方式中,底部构件700包括振动声学元件702,并且因此,振动声学元件702可经由将底部构件700与显示面板500联接的工艺而与显示面板500联接,从而能够简化制造显示设备1的工艺。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23和图24描述振动声学元件702的附加特征。
图23是在概念上示出振动声学元件的另一特征的视图。
参考图23,将详细描述振动声学元件702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振动材料层7023在因电场而振动的同时产生声音。然而,当振动材料层7023在没有电场的情况下因外部力F3等而振动时,因压电效应由振动材料层7023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可用于将声音信息、位于显示设备1外部的对象的位置信息等传递至显示设备1。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源自显示设备1的外部的声波可在显示面板500中引起振动。这种振动可被传递至振动声学元件702的振动材料层7023以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可用于将声音信息传递至显示设备1。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1还可包括用于检测振动材料层7023中产生的电压的传感器SED。当由传感器SED感测的电压大于预定值时,振动声学元件702中产生的电压可被用于显示设备1的操作。
图24是示出使用振动声学元件的显示设备的接近感测操作的视图。
参考图24,当设置在显示设备1的第一侧区SA1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产生非可听频率的高频或低频声波WA1时,所产生的声波WA1由对象OB(诸如显示设备1外部的用户)反射。由对象OB反射的声波WA2可在显示面板500等中引起振动。所引起的振动被传递至设置在第二侧区SA2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
设置在第二侧区SA2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可通过传递的振动而产生电压,并且可使用振动声学元件702中产生的电压来感测对象OB的接近。
在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显示设备1包括单独的麦克风MIC时,可使用麦克风MIC感测由对象OB反射的声波WA2,并且可通过使用振动声学元件702感测对象OB的接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显示设备1在不需要单独的接近传感器的情况下使用振动声学元件702不仅可执行扬声器功能而且还可执行接近感测功能。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1可执行诸如麦克风功能的多种功能。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振动声学元件702可根据显示设备1的操作而执行不同的操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当显示设备1正在进行呼叫时,设置在第一侧区SA1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可执行用于产生声音的扬声器功能,而设置在第二侧区SA2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可执行麦克风功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显示设备1播放视频或音频剪辑时,设置在第一侧区SA1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和设置在第二侧区SA2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两者均可执行扬声器功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显示设备1接收触摸输入时,设置在第一侧区SA1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和/或设置在第二侧区SA2中的振动声学元件702可执行响应于触摸输入而产生振动的功能,即,触觉功能。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并且更具体地,图10是示出在底部构件附接至显示面板之前图5中示出的底部构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参考图10,底部构件70包括设置在顶部联接层713的上表面上的第一离型膜761。第一离型膜761在底部构件70附接至显示面板500之前覆盖并保护顶部联接层713的上表面。当底部构件70附接至显示面板500时,剥离第一离型膜761,使得顶部联接层713的上表面暴露。
第一离型膜761可与顶部联接层713接触,但是不完全附接在顶部联接层713上,使得可在后续工艺中剥离第一离型膜761。第一离型膜761可包括PET、PC、PI、纸等。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可在第一离型膜761的上表面上执行硅酮溶液处理,或者包括硅酮树脂的离型涂层可形成在第一离型膜761的上表面上以增加第一离型膜761的离型力。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型膜761的下表面可具有压纹图案。第一离型膜761的下表面的压纹图案被转移至与其相邻的顶部联接层713的上表面,并且因此,顶部联接层713的上表面也可具有与第一离型膜761的下表面形状的图案互补的压纹图案。在顶部联接层713在其上表面上具有压纹图案的这种实施方式中,当底部构件70附接至显示面板500的下表面时,压纹形状用作空气通道,从而减少气泡。当顶部联接层713完全附接至显示面板500的下表面时,顶部联接层713的压纹图案可如图5中所示倒塌并变平。
底部构件70还可包括设置在底部联接元件781之下的第二离型膜763。第二离型膜763可保护底部联接元件781的下表面。第二离型膜763可与以上描述的第一离型膜761基本相同。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0中所示,第二离型膜763的上表面不具有压纹图案,但是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二离型膜763的上表面可具有与第一离型膜761的下表面相似的压纹图案。
底部构件70的其他元件与以上参考图5描述的底部构件700的其他元件基本相同,并且将省略其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元件721、散热元件730和振动声学元件702可通过以下工艺组合:准备其中限定有第一开口OP1的结构(诸如,第一缓冲元件721和第二联接层723)以及其中限定有第二开口OP2的散热元件730;将该结构的第一缓冲元件721附接至第一联接层715,并且将散热元件730附接至第二联接层723;以及将用于形成填充层725的粘合树脂施加在第一开口OP1中,并且将振动声学元件702附接至粘合树脂。然而,应理解,这些工艺仅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第一缓冲元件721、散热元件730和振动声学元件702可以以多种方式彼此联接。
图11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除了底部构件700a和限定在底部构件700a的第二联接层723a中的第二开口OP2之外,图11中示出的显示设备2与图5中示出的显示设备1基本相同。类似地,除了限定在第二联接层723a中的第二开口OP2之外,图12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a与图10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基本相同。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已经用与上文用于描述图5和图10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并且将在下文中省略或简化其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11和图1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OP2还可限定在第二联接层723a中。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OP2可由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以及第二联接层723a的内表面限定。在剖视图中,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和第二联接层723a的内表面可基本位于相同的竖直线上。
第二联接层723a可由散热元件730基本完全地覆盖。因此,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填充层725可与第二联接层723a的内表面接触但是不与第二联接层723a的面向散热元件730的表面接触。
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第一缓冲元件721、散热元件730和振动声学元件702可通过以下工艺组合:准备其中限定有第一开口OP1的第一缓冲元件721、其中限定有第二开口OP2的结构(诸如,第二联接层723a和散热元件730);将第一缓冲元件721附接至第一联接层715,并且将该结构的第二联接层723a附接至第一缓冲元件721;以及将用于形成填充层725的粘合树脂施加到第一开口OP1中,并且将振动声学元件702附接至粘合树脂。
图13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除了底部构件700b不包括第二联接层723之外,图13中示出的显示设备3与图5中示出的显示设备1基本相同。类似地,除了底部构件70b不包括第二联接层723之外,图14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b与图10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基本相同。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已经用与上文用于描述图5和图10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并且将在下文中省略或简化其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13和图14,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填充物725a还可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721与散热元件730之间。散热元件730可经由填充物725a与第一缓冲元件721联接。
图13和图14中示出的第一缓冲元件721、散热元件730和振动声学元件702可通过以下工艺组合:准备其中限定有第一开口OP1的第一缓冲元件721以及其中限定有第二开口OP2的散热元件730;将第一缓冲元件721附接至第一联接层715,并且将用于形成填充层725a的粘合树脂施加在第一缓冲元件721的整个侧面上;以及将散热元件730附接至粘合树脂,并将振动声学元件702附接至粘合树脂。
图15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除了底部构件700c还包括第二缓冲元件727和第三联接层729之外,图15中示出的显示设备4与图5中示出的显示设备1基本相同。类似地,除了底部构件70c还包括第二缓冲元件727和第三联接层729之外,图16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c与图10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基本相同。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已经用与上文用于描述图5和图10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并且将在下文中省略或简化其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6中所示,第二缓冲元件727可设置在第二联接层723之下。第二缓冲元件727可经由第二联接层723与第一缓冲元件721联接。第二缓冲元件727可包括与第一缓冲元件721相同的材料或可包括从以上列出的第一缓冲元件721的材料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三联接层729可设置在第二缓冲元件727之下,并且散热元件730可设置在第三联接层729之下。散热元件730可经由第三联接层729与第二缓冲元件727联接。第三联接层729可包括与第二联接层723相同的材料或者可包括从以上列出的第二联接层723的材料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OP2还可限定在第二缓冲元件727和第三联接层729中。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OP2可由第二缓冲元件727的内表面、第三联接层729的内表面、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和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限定。在剖视图中,第二缓冲元件727的内表面、第三联接层729的内表面、第一散热层731的内表面、第二散热层735的内表面和层间联接层733的内表面可基本位于相同的竖直线上。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间隙G中的填充层725的一部分还可与第二缓冲元件727的内表面和第三联接层729的内表面接触。
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第一缓冲元件721、第二缓冲元件727、散热元件730和振动声学元件702可通过以下工艺组合:准备其中限定有第一开口OP1的第一结构,诸如包括第一缓冲元件721和第二联接层723的结构,并且准备其中限定有第二开口OP2的第二结构,诸如包括第二缓冲元件727、第三联接层729以及附接至第三联接层729的散热元件730的结构;将第一结构的第一缓冲元件721附接至第一联接层715,并且将第二结构的第二缓冲元件727附接至第二联接层723;以及将用于形成填充层725的粘合树脂施加在第一开口OP1中,并且将振动声学元件702附接至粘合树脂。然而,应理解,这种过程仅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在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元件721、第二缓冲元件727、散热元件730和振动声学元件702可以以多种方式彼此联接。
图17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除了第二开口OP2限定在底部构件700d的第二联接层723a中之外,图17中示出的显示设备5与图15中示出的显示设备4基本上相同。类似地,除了第二开口OP2限定在第二联接层723a中之外,图18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d与图16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c基本上相同。第二联接层723a与以上描述的图11和图12的第二联接层723a基本上相同,并且将省略其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图17和图18中示出的第一缓冲元件721、第二缓冲元件727、散热元件730和振动声学元件702可通过以下工艺组合:准备其中限定有第一开口OP1的第一缓冲元件721,并且准备其中限定有第二开口OP2的结构,诸如包括第二联接层723a、附接至第二联接层723a的第二缓冲元件727、附接至第二缓冲元件727的第三联接层729和附接至第三联接层729的散热元件730的结构;将第一缓冲元件721附接至第一联接层715,并且将该结构的第二联接层723a附接至第一缓冲元件721;以及将用于形成填充层725的粘合树脂施加在第一开口OP1中,并且将振动声学元件702附接至粘合树脂。
图19是沿着图1的线X1-X2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可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构件的剖视图。
除了底部构件700e不包括第二联接层之外,图19中示出的显示设备6与图15中示出的显示设备4基本相同。类似地,除了底部构件70e不包括第二联接层之外,图20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e与图16中示出的底部构件70c基本相同。图19和图20中示出的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已经用与上文用于描述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明,并且将在下文中省略或简化其任何重复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19和图20,填充物725a还可设置在第一缓冲元件721与第二缓冲元件727之间。第二缓冲元件727可经由填充物725a与第一缓冲元件721联接。
图19和图20中示出的第一缓冲元件721、第二缓冲元件727、散热元件730和振动声学元件702可通过以下工艺组合:准备其中限定有第一开口OP1的第一缓冲元件721,并且准备其中限定有第二开口OP2的结构,诸如包括第二缓冲元件727、附接至第二缓冲元件727的第三联接层729和附接至第三联接层729的散热元件730的结构;将第一缓冲元件721附接至第一联接层715,并且将用于形成填充层725a的粘合树脂施加在第一缓冲元件721的整个侧面上;以及将该结构的第二缓冲元件727附接至粘合树脂,并且将振动声学元件702附接至粘合树脂。
根据以上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改善振动声学元件的抗冲击性,并且因此能够改善显示设备的可靠性。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中做出形式或细节上的多种改变。

Claims (30)

1.底部构件,包括:
吸光元件;
顶部联接层,所述顶部联接层设置在所述吸光元件上;
第一缓冲元件,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中;
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以及
振动声学元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下方,
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吸光元件重叠,以及
其中,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经由所述填充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沿着一个方向测量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沿着所述方向测量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外围包围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构件,还包括:
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之下,
其中,第二开口限定在所述散热元件中,以及
其中,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
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外围包围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围,以及
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围包围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所述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
所述填充层还设置在所述散热元件与所述振动声学元件之间的间隙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还包括:
联接层,所述联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与所述散热元件之间,
其中,所述散热元件经由所述联接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还限定在所述联接层中,以及
所述填充层与所述联接层的限定所述第一开口的侧表面以及所述联接层的面向所述散热元件中的所述第二开口的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
所述填充层还与所述散热元件的限定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
所述第二开口还限定在所述联接层中,以及
所述填充层与所述联接层的限定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表面接触,并且不与所述联接层的面向所述散热元件的表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填充层还与所述散热元件的限定所述第二开口的侧表面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
所述填充层还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与所述散热元件之间,以及
所述散热元件经由所述填充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散热元件包括:
石墨层,所述石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之下;
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石墨层之下;以及
层间联接层,所述层间联接层设置在所述石墨层与所述金属层之间,以及
其中,所述石墨层、所述金属层和所述层间联接层中的至少之一与所述填充层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构件,还包括:
第二缓冲元件,所述第二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之下,
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第二开口限定在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中,以及
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部构件,还包括:
联接层,所述联接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与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之间,
其中,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联接层不与所述振动声学元件重叠,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元件经由所述联接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所述填充层与所述联接层和所述第二缓冲元件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部构件,还包括:
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之下并与所述第二缓冲元件联接,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还限定在所述散热元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
所述填充层还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与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之间,以及
所述第二缓冲元件经由所述填充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构件,其中,
所述振动声学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振动材料层,以及
所述振动材料层包括压电材料、压电膜和电活性聚合物中的至少之一。
20.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底部构件,所述底部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之下,
其中,所述底部构件包括:
吸光元件,所述吸光元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之下;
顶部联接层,所述顶部联接层设置在所述吸光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以将所述吸光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联接;
第一缓冲元件,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吸光元件之下,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中;
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以及
振动声学元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下方,
其中,当从顶部观察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吸光元件重叠,以及
其中,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经由所述填充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联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响应于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振动而输出声音。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以及
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托架,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底部构件之下;以及
下缓冲元件,所述下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托架与所述底部构件之间。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当从所述顶部观察时,所述下缓冲元件与所述振动声学元件重叠。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底部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缓冲元件上的底部联接元件,以及
所述下缓冲元件附接至所述底部联接元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底部构件还包括:
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之下,
其中,第二开口限定在所述散热元件中,以及
其中,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底部构件还包括:
第二缓冲元件,所述第二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元件与所述散热元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还限定在所述第二缓冲元件中。
28.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
吸光元件,所述吸光元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之下并与所述显示面板联接;
缓冲元件,所述缓冲元件设置在所述吸光元件之下并与所述吸光元件联接,其中,第一开口限定在所述缓冲元件中;以及
振动声学元件,所述振动声学元件设置在所述缓冲元件之下并与所述缓冲元件联接,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围定位成比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外围更靠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中,
其中,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经由所述填充层联接至所述缓冲元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散热元件,所述散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缓冲元件之下,
其中,第二开口限定在所述散热元件中,以及
其中,所述振动声学元件的所述外围设置成比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围更靠内。
CN201811540660.3A 2017-12-21 2018-12-17 底部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Active CN1099497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76859A KR102430953B1 (ko) 2017-12-21 2017-12-21 패널 하부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017-0176859 2017-1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9700A true CN109949700A (zh) 2019-06-28
CN109949700B CN109949700B (zh) 2022-08-02

Family

ID=6695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0660.3A Active CN109949700B (zh) 2017-12-21 2018-12-17 底部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5867B2 (zh)
KR (1) KR102430953B1 (zh)
CN (1) CN1099497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39091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缓冲结构、显示屏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终端设备
CN113035918A (zh) * 2021-03-04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52088B1 (ko) 2019-01-17 2024-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35015B1 (ko) 2019-01-22 2023-05-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구동 방법
US11622181B2 (en) 2019-02-01 2023-04-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2000237A (zh) * 2019-05-27 2020-11-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终端设备
CN110890455B (zh) * 2019-11-29 2024-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2022105325A (ja) * 2020-12-31 2022-07-13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装置及び振動発生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6786U (ja) * 2008-08-11 2008-12-04 株式会社グロウアップ・ジャパン 電子機器収納ケース
CN101534464A (zh) * 2008-03-14 2009-09-16 索尼株式会社 音频输出装置及振动器
JP2013051457A (ja) * 2011-08-30 2013-03-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テレビのスピーカー固定構造
KR20140076492A (ko) * 2013-12-04 2014-06-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유닛
JP2014146610A (ja) * 2014-04-08 2014-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
CN103999370A (zh) * 2011-11-09 2014-08-20 礼一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声响输出构造及声响处理单元的固定结构
CN104218057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和包括该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的显示设备
CN104427443A (zh) * 2013-08-28 2015-03-1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扬声功能的触控装置
CN104461115A (zh) * 2013-09-16 2015-03-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751743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中的后框架
CN104854847A (zh) * 2012-12-14 2015-08-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5472516A (zh) * 2014-09-29 2016-04-06 奥迪康有限公司 定位的听力系统
CN106303792A (zh) * 2016-11-07 2017-01-04 马根昌 防摩擦耳机
CN107241675A (zh) * 2016-03-28 2017-10-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6927B1 (ko) 2007-11-08 2014-04-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정보 처리 장치
JP5149758B2 (ja) 2008-09-29 2013-02-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US8947616B2 (en) 2012-06-01 2015-02-03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0140806B2 (en) * 2016-05-31 2018-11-27 Interblock D.D. Wide area roulette display system with group arena play
US10330918B1 (en) * 2016-11-14 2019-06-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device support plate having recessed region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4464A (zh) * 2008-03-14 2009-09-16 索尼株式会社 音频输出装置及振动器
JP3146786U (ja) * 2008-08-11 2008-12-04 株式会社グロウアップ・ジャパン 電子機器収納ケース
JP2013051457A (ja) * 2011-08-30 2013-03-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テレビのスピーカー固定構造
CN103999370A (zh) * 2011-11-09 2014-08-20 礼一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声响输出构造及声响处理单元的固定结构
CN104854847A (zh) * 2012-12-14 2015-08-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
CN104218057A (zh) * 2013-05-31 2014-12-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模块和包括该有机发光显示模块的显示设备
CN104427443A (zh) * 2013-08-28 2015-03-18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扬声功能的触控装置
CN104461115A (zh) * 2013-09-16 2015-03-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KR20140076492A (ko) * 2013-12-04 2014-06-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유닛
CN104751743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中的后框架
JP2014146610A (ja) * 2014-04-08 2014-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
CN105472516A (zh) * 2014-09-29 2016-04-06 奥迪康有限公司 定位的听力系统
CN107241675A (zh) * 2016-03-28 2017-10-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
CN106303792A (zh) * 2016-11-07 2017-01-04 马根昌 防摩擦耳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39091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缓冲结构、显示屏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终端设备
US11445278B2 (en) 2019-05-30 2022-09-13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buffering structure, display screen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035918A (zh) * 2021-03-04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76080A (ko) 2019-07-02
CN109949700B (zh) 2022-08-02
US20190196298A1 (en) 2019-06-27
KR102430953B1 (ko) 2022-08-09
US10935867B2 (en)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8930B (zh) 面板底构件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09949700A (zh) 底部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CN109656318B (zh) 面板底部构件结构和显示装置
US103552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odule provided therein
KR102526888B1 (ko)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구동 방법
CN109426393B (zh) 显示装置
KR102635463B1 (ko) 음향 발생 장치,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US119306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and camera
JP7461724B2 (ja) 表示装置
US1099018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vibrating element
KR102648131B1 (ko) 압전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2218214A (zh) 显示装置
CN112786646A (zh) 显示装置
TW202026814A (zh) 顯示裝置
KR20210123699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00069602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68375B1 (ko) 음향 발생 장치를 갖는 회로보드와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240054830A (ko)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KR20200095315A (ko) 표시 장치와 그의 햅틱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