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7289A -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7289A
CN109947289A CN201910168565.3A CN201910168565A CN109947289A CN 109947289 A CN109947289 A CN 109947289A CN 201910168565 A CN201910168565 A CN 201910168565A CN 109947289 A CN109947289 A CN 109947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wire
groove
metal
width
gr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85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财明
王亚平
金范哲
谢自民
王庆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anpe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anpe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anpe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anpe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685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72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7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7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触控屏包括:驱动层结构,驱动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网格,第一金属网格包括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第一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大于第二金属线的宽度;第一透明光学胶层;感应层结构,感应层结构包括第二金属网格,第二金属网格位于第一金属网格上,第二金属网格包括第三金属线及第四金属线,第三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四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小于第四金属线的宽度;第二透明光学胶层及透明盖层。本发明的触控屏可以有效抑制摩尔纹,从而在触控屏用于金属网格触摸屏时确保金属网格触摸屏具有较好的光学效果。

Description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网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网格触摸屏一般是有金属网格构成通道而具备功能。金属网格多为规则图形,如矩形、菱形或六边形等等。现有的金属网格触摸屏一般包括驱动层和感应层,驱动层及感应层内均具有金属网格作为导线层,并且驱动层及感应层内的金属网格中的金属线的线宽相同。然而,上述金属网格触摸屏中,驱动层及感应层容易与LCD(液晶显示屏)的R(红)G(绿)B(蓝)像素结构产生摩尔纹现象,而摩尔纹现象的存在必然会严重影响金属网格触摸屏的光学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金属网格触摸屏存在的驱动层及感应层容易与LCD的RGB像素结构产生摩尔纹现象,从而严重影响金属网格触摸屏的光学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
驱动层结构,所述驱动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
第一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
感应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上表面,所述感应层结构包括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四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各所述第三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之间,各所述第四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之间;
第二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
透明盖层,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与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与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
可选地,所述驱动层结构还包括:
第一基底;
第一柔性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基底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金属网格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内;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
所述感应层结构还包括:
第二基底,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第二柔性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二基底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金属网格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内;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网格还包括第一种子层,所述第一种子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之间及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网格还包第二种子层,所述第二种子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之间及所述第四金属线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触控屏还包括:
第一引线,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内,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及所述第二金属线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第二引线,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内,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及所述第四金属线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屏还包括: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引线相连接;
处理芯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所述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制备驱动层结构,所述驱动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
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
制备感应层结构,并将所述感应层结构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所述感应层结构包括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四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各所述第三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之间,各所述第四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之间;
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
提供透明盖层,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可选地,制备所述驱动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基底;
于所述第一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沟槽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沟槽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
于所述第一沟槽内及所述第二沟槽内形成第一种子层;
于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第一金属线,并于所述第二沟槽内形成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以构成所述第一金属网格。
可选地,制备所述感应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二基底;
于所述第二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沟槽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沟槽,所述第三沟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沟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沟槽与所述第四沟槽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沟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沟槽的宽度;各所述第三沟槽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之间,各所述第四沟槽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之间;
于所述第三沟槽及所述第四沟槽内形成第二种子层;
于所述第三沟槽内形成第三金属线,并于所述第四沟槽内形成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四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以构成所述第二金属网格;
将所述第二基底及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所述第四沟槽的宽度、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及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均相同;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所述第三沟槽的宽度、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及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均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三沟槽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沟槽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
可选地,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第二沟槽的同时,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引线凹槽,所述第一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第二沟槽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通;所述第一种子层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沟槽内、所述第二沟槽内及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于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及于所述第二沟槽内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同时,于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及所述第二金属线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三沟槽及所述第四沟槽的同时,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引线凹槽,所述第二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三沟槽及所述第四沟槽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通;所述第二种子层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三沟槽内、所述第四沟槽内及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于所述第三沟槽内形成所述第三金属线及于所述第四沟槽内形成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同时,于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及所述第四金属线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可选地,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柔性电路板及处理芯片;
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及所述处理芯片耦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经由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处理芯片电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触控屏通过将第一金属网格中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的宽度设置为不同,且将第二金属网格中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三金属线及第四金属线的宽度设置为不同,可以达到有效抑制摩尔纹的效果,从而确保触控屏具有较好的光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至图8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所得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8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所得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中步骤4)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中步骤5)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驱动层结构
10 第一基底
11 第一柔性材料层
111 第一沟槽
112 第二沟槽
12 第一种子层
13 第一金属网格
131 第一金属线
132 第二金属线
2 感应层结构
21 第二柔性材料层
211 第三沟槽
212 第四沟槽
22 第二种子层
23 第二金属网格
231 第三金属线
232 第四金属线
24 第二基底
3 第一透明光学胶层
4 第二透明光学胶层
5 透明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图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请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所述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制备驱动层结构,所述驱动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
2)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
3)制备感应层结构,并将所述感应层结构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所述感应层结构包括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四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各所述第三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之间,各所述第四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之间;
4)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
5)提供透明盖层,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在步骤1)中,请参阅图1中的S1步骤及图2至图8,制备驱动层结构1,所述驱动层结构1包括第一金属网格13,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金属线131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金属线132,所述第一金属线13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线132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与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
作为示例,步骤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1)提供第一基底10,如图2所示;
1-2)于所述第一基底10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柔性材料层11,如图3所示;
1-3)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形成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沟槽111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沟槽112;所述第一沟槽11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沟槽112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沟槽111与所述第二沟槽112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沟槽1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沟槽112的宽度,如图4及图5所示,其中,图4为步骤1-3)所得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4)于所述第一沟槽111内及所述第二沟槽112内形成第一种子层12,如图6所示;
1-5)于所述第一沟槽111内形成第一金属线131,并于所述第二沟槽112内形成第二金属线132,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与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交叉连接成网格状以构成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如图7及图8所示,其中,图7显示为步骤1-5)所得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沿图7中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作为示例,步骤1-1)中提供的所述第一基底10可以包括刚性基底或柔性基底,所述刚性基底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玻璃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但不仅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聚酰亚胺(PI)基底、聚碳酸酯(PC)基底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底。所述第一基底1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定。
作为示例,步骤1-2)中形成的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UV树脂层,譬如,聚丙烯酸系的UV树脂层等等;具体的,可以采用旋涂法于所述第一基底10的表面旋涂形成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UV树脂层又称为光敏树脂层、紫外光固化树脂层,它可以作为油漆、涂料、油墨等的胶料使用。UV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的缩写,即紫外线。紫外线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nm~400nm的范围。所述UV树脂层的固化原理是所述UV树脂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和接支化学反应,使得所述UV树脂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该步骤中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底10表面的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未经过紫外光照射,仍然呈液态。
作为示例,步骤1-3)中,可以采用压印工艺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具体的,可以提供一表面具有凸起结构的模具(未示出),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的形状完全相匹配;使用所述模具形成有所述凸起结构的一面挤压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使得所述凸起结构陷入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内以形成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使用紫外光照射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以使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固化后移除所述模具即可。
作为示例,步骤1-3)中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形成的沟槽可以相互连通呈菱形网格状、矩形网格状、五边形网格状或六边形网格状等等,即当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形成的所述沟槽呈菱形网格状或矩形网格状时,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可以相互连通呈菱形网格状或矩形网格状;当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形成的所述沟槽呈五边形网格状或六边形网格状时,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除了形成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之外,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相连通的其他沟槽,所有的沟槽相互连通呈五边形网格状或六边形网格状。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沟槽111的宽度可以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二沟槽112的宽度可以包括1微米~10微米;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111的宽度包括8微米~10微米,所述第二沟槽112的宽度包括6微米~8微米。
作为示例,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的同时,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引线凹槽(未示出),所述第一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一引线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侧边,以将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自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至少一侧引出。
作为示例,步骤1-4)中,可以采用溅射工艺或刮印工艺于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内形成所述第一种子层12,所述第一种子层12的材料可以包括银、铜、金、金属催化油墨或可被光还原的溴化银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种子层12可以仅形成于各所述第一沟槽111的底部及各所述第二沟槽112的底部,也可以同时形成于各所述第一沟槽111及所述第二沟槽112的底部及侧壁。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种子层12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沟槽111内、所述第二沟槽112内及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
作为示例,步骤1-5)中,可以采用电镀工艺或化学镀工艺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金、银、镍等等,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金、银、镍等等。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相平齐。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包括8微米~10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包括6微米~8微米。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可以包括菱形网格、矩形网格、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等等,即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包括菱形网格或矩形网格时,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可以由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构成,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与所述第二金属线132可以相互连接呈菱形网格或矩形网格;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包括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时,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除了包括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之外,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相连接的其他金属线,所有的所述金属线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为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的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可以作为驱动层线路。
作为示例,于所述第一沟槽11内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于所述第二沟槽12内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同时,于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一引线(未示出),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引线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侧边,以将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自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至少一侧引出。
步骤2),请参阅图1中的S2步骤及图9,于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但不仅限于旋涂工艺于驱动层结构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具体的,所有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形成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及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的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层。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可以覆盖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整个上表面。
在步骤3)中,请参阅图1中的S3步骤及图10至图18,制备感应层结构2,并将所述感应层2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的上表面;所述感应层结构2包括第二金属网格23,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金属线231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金属线232,所述第三金属线23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金属线232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金属线231与所述第四金属线232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各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之间,各所述第四金属线232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之间。
作为示例,步骤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1)提供第二基底24,如图10所示;
3-2)于所述第二基底24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柔性材料层21,如图11所示;
3-3)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形成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沟槽211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沟槽212,所述第三沟槽21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沟槽212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沟槽211与所述第四沟槽212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沟槽21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沟槽212的宽度;各所述第三沟槽211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之间,各所述第四沟槽212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之间,如图12及图13所示,其中,图12为步骤2-3)所得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沿图12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4)于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内形成第二种子层22,如图14所示;
3-5)于所述第三沟槽211内形成第三金属线231,并于所述第四沟槽212内形成第四金属线232,所述第三金属线231与所述第四金属线232交叉连接成网格状以构成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如图15至图16,其中,图15为步骤2-5)所得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6为沿图15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6)将步骤3-5)所得结构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基底2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的上表面相接触,如图17及图18所示,其中,图17为步骤3-6)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8为步骤3-6)所得结构仅示意出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所述感应层结构2经由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贴置于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上表面。
作为示例,步骤3-1)中提供的所述第二基底24可以包括刚性基底或柔性基底,所述刚性基底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玻璃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但不仅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聚酰亚胺(PI)基底、聚碳酸酯(PC)基底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底。所述第二基底24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定。
作为示例,步骤3-2)中形成的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材料可以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材料相同,譬如,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UV树脂层。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旋涂工艺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及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
作为示例,步骤3-3)中,可以采用压印工艺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具体的,可以提供一表面具有凸起结构的模具(未示出),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的形状完全相匹配;使用所述模具形成有所述凸起结构的一面挤压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使得所述凸起结构陷入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内以形成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使用紫外光照射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以使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固化后移除所述模具即可。当然,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刻蚀工艺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沟槽211的深度及所述第四沟槽212的深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厚度,也可以等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厚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沟槽211的深度及所述第四沟槽212的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厚度。
作为示例,步骤3-3)中,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形成的沟槽可以相互连通呈菱形网格状、矩形网格状、五边形网格状或六边形网格状等等,即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形成的所述沟槽呈菱形网格状或矩形网格状时,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所述第三沟槽211与所述第四沟槽212可以相互连通呈菱形网格状或矩形网格状;当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形成的所述沟槽呈五边形网格状或六边形网格状时,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除了形成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之外,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相连通的其他沟槽,所有的沟槽相互连通呈五边形网格状或六边形网格状。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沟槽211的宽度可以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沟槽212的宽度可以包括5微米~15微米;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沟槽211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沟槽212的宽度包括8微米~10微米。
作为示例,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的同时,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引线凹槽(未示出),所述第二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通。具体的,所述第二引线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侧边,以将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自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至少一侧引出。
作为示例,步骤3-4)中,可以采用溅射工艺或刮印工艺于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内形成所述第二种子层22,所述第二种子层22的材料可以包括银、铜、金、金属催化油墨或可被光还原的溴化银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种子层22可以仅形成于所述第三沟槽211及所述第四沟槽212的底部,也可以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三沟槽211与所述第四沟槽212的底部及侧壁。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种子层22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三沟槽211内、所述第四沟槽212内及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
作为示例,步骤3-5)中,可以采用电镀工艺或化学镀工艺形成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金、银、镍等等,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金、银、镍等等。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相平齐。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包括6微米~8微米,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包括8微米~10微米。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可以包括菱形网格、矩形网格、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等等,即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包括菱形网格或矩形网格时,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可以由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构成,所述第三金属线231与所述第二金属线232可以相互连通呈菱形网格或矩形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包括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时,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除了包括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之外,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相连接的其他金属线,所有的所述金属线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为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的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沟槽21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沟槽111的宽度,所述第四沟槽21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沟槽112的宽度,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小于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111的宽度、所述第四沟槽212的宽度、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均相同;所述第二沟槽112的宽度、所述第三沟槽211的宽度、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及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均相同。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可以作为感应层线路。
作为示例,如图18所示,各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之间,各所述第四金属线232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之间。
作为示例,于所述第三沟槽211内形成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于所述第四沟槽212内形成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同时,于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二引线(未示出),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引线一端与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侧边,以将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自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至少一侧引出。
作为示例,所述感应层结构2的形状可以与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形状相同,在一示例中,所述感应层结构2及所述驱动层结构1可以均为矩形结构;所述感应层结构2的尺寸与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尺寸也可以相同。
本实施例制备的所述触控屏通过将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中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设置为不同,且将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中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设置为不同,可以达到有效抑制摩尔纹的效果,从而可以确保所述触摸屏具有较好的光学效果。
在步骤4)中,请参阅图1中的S4步骤及图19,于所述感应层结构2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
作为示例,可以采用但不仅限于旋涂工艺于所述感应层结构2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具体的,所有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形成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的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层。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可以覆盖所述感应层结构2的整个上表面。
在步骤5)中,请参阅图1中的S5步骤及图20,提供透明盖层5,将所述透明盖层5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的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透明盖层5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玻璃盖板。所述透明盖层5经由所述第二光学胶层4贴置于所述感应层结构2上。
作为示例,所述透明盖层5可以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
作为示例,步骤5)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6)提供柔性电路板(FPC)(未示出)及处理芯片(未示出);
7)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及所述处理芯片耦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经由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处理芯片电连接。
作为示例,步骤6)中提供的所述柔性电路板及所述处理芯片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此处不再累述。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经由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经由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实施例二
请结合图2至图2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驱动层结构1,所述驱动层结构1包括第一金属网格13,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金属线131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金属线132,所述第一金属线13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线132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与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位于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上表面;感应层结构3,所述感应层结构3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的上表面,所述感应层结构3包括第二金属网格23,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金属线231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金属线232,所述第三金属线23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金属线232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金属线231与所述第四金属线232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各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之间,各所述第四金属线232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之间;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位于所述感应层结构2的上表面;透明盖层5,所述透明盖层5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的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小于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与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与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相同。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金、银、镍等等,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金、银、镍等等。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宽度包括8微米~10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宽度包括6微米~8微米。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可以包括菱形网格、矩形网格、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等等,即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包括菱形网格或矩形网格时,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可以由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构成,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与所述第二金属线132可以相互连接呈菱形网格或矩形网格;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包括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时,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除了包括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之外,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相连接的其他金属线,所有的所述金属线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为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的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可以作为驱动层线路。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层。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可以覆盖所述驱动层结构1的整个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金、银、镍等等,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材料可以包括铜、金、银、镍等等。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宽度包括6微米~8微米,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宽度包括8微米~10微米。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可以包括菱形网格、矩形网格、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等等,即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包括菱形网格或矩形网格时,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可以由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构成,所述第三金属线231与所述第二金属线232可以相互连通呈菱形网格或矩形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包括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时,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除了包括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之外,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相连接的其他金属线,所有的所述金属线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为五边形网格或六边形网格的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可以作为感应层线路。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OCA(Optically ClearAdhesive)光学胶层。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可以覆盖所述感应层结构2的整个上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透明盖层5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玻璃盖板。所述透明盖层5经由所述第二光学胶层4贴置于所述感应层结构2上。
作为示例,所述透明盖层5可以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
作为示例,所述驱动层结构1还包括:第一基底10;第一柔性材料层11,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位于所述第一基底1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内;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及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作为驱动层线路;所述感应层结构2还包括:第二基底24,所述第二基底24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3的上表面;第二柔性材料层21,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位于第二基底24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内;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4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作为感应层线路。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基底10可以包括刚性基底或柔性基底,所述刚性基底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玻璃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但不仅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聚酰亚胺(PI)基底、聚碳酸酯(PC)基底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底。所述第一基底1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定。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UV树脂层,譬如,聚丙烯酸系的UV树脂层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UV树脂层又称为光敏树脂层、紫外光固化树脂层,它可以作为油漆、涂料、油墨等的胶料使用。UV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的缩写,即紫外线。紫外线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nm~400nm的范围。所述UV树脂层的固化原理是所述UV树脂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和接支化学反应,使得所述UV树脂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基底24可以包括刚性基底或柔性基底,所述刚性基底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玻璃基底,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但不仅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聚酰亚胺(PI)基底、聚碳酸酯(PC)基底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底。所述第二基底24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定。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材料可以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材料相同,即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可以包括柔性材料层,譬如,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UV树脂层。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内。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线13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二金属线13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的上表面相平齐。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金属线23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四金属线23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的上表面相平齐。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还包括第一种子层12,所述第一种子层12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线131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之间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之间;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还包第二种子层22,所述第二种子层22位于所述第三金属线231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之间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之间。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种子层12的材料可以包括银、铜、金、金属催化油墨或可被光还原的溴化银等等。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种子层22的材料可以包括银、铜、金、金属催化油墨或可被光还原的溴化银等等。
作为示例,所述触控屏还包括:
第一引线(未示出),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内,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131及所述第二金属线13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第二引线(未示出),所述第二引线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内,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231及所述第四金属线232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触控屏包括所述第一引线时,所述第一种子层12还位于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11之间,所述第二种子层22还位于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21之间。
作为示例,所述触控屏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引线及所述第二引线相连接;处理芯片,所述处理芯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柔性电路板及所述处理芯片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此处不再累述。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金属网格13经由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网格23经由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触控屏包括:驱动层结构,所述驱动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第一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感应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所述感应层结构包括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四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各所述第三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之间,各所述第四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之间;第二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透明盖层,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本发明的触控屏通过将第一金属网格中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金属线及第二金属线的宽度设置为不同,且将第二金属网格中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三金属线及第四金属线的宽度设置为不同,可以达到有效抑制摩尔纹的效果,从而确保触控屏具有较好的光学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4)

1.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包括:
驱动层结构,所述驱动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
第一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
感应层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所述感应层结构包括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四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各所述第三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之间,各所述第四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之间;
第二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
透明盖层,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与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与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层结构还包括:
第一基底;
第一柔性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基底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金属网格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内;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
所述感应层结构还包括:
第二基底,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第二柔性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二基底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金属网格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内;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还包括第一种子层,所述第一种子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之间及所述第二金属线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网格还包第二种子层,所述第二种子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之间及所述第四金属线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还包括:
第一引线,位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内,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及所述第二金属线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第二引线,位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内,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及所述第四金属线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还包括: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引线及所述第二引线相连接;
处理芯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连接。
8.一种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制备驱动层结构,所述驱动层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
于所述驱动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光学胶层;
制备感应层结构,并将所述感应层结构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所述感应层结构包括第二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包括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金属线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四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各所述第三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之间,各所述第四金属线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之间;
于所述感应层结构的上表面形成第二透明光学胶层;
提供透明盖层,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驱动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一基底;
于所述第一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一沟槽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沟槽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具有预设夹角,以使得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
于所述第一沟槽内及所述第二沟槽内形成第一种子层;
于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第一金属线,并于所述第二沟槽内形成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二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以构成所述第一金属网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感应层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第二基底;
于所述第二基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二柔性材料层;
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三沟槽及若干条平行间隔排布的第四沟槽,所述第三沟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沟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沟槽与所述第四沟槽交叉连接成网格状;所述第三沟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沟槽的宽度;各所述第三沟槽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金属线之间,各所述第四沟槽在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线之间;
于所述第三沟槽及所述第四沟槽内形成第二种子层;
于所述第三沟槽内形成第三金属线,并于所述第四沟槽内形成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与所述第四金属线交叉连接成网格状以构成所述第二金属网格;
将所述第二基底及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贴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所述第四沟槽的宽度、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及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均相同;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所述第三沟槽的宽度、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及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均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二沟槽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三沟槽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沟槽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一金属线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三金属线的宽度包括1微米~10微米,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宽度包括5微米~15微米。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第二沟槽的同时,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引线凹槽,所述第一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第二沟槽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通;所述第一种子层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一沟槽内、所述第二沟槽内及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于所述第一沟槽内形成所述第一金属线及于所述第二沟槽内形成所述第二金属线的同时,于所述第一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一金属线及所述第二金属线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所述第三沟槽及所述第四沟槽的同时,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引线凹槽,所述第二引线凹槽与所述第三沟槽及所述第四沟槽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通;所述第二种子层同时形成于所述第三沟槽内、所述第四沟槽内及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于所述第三沟槽内形成所述第三金属线及于所述第四沟槽内形成所述第四金属线的同时,于所述第二引线凹槽内形成第二引线,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三金属线及所述第四金属线二者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透明盖层贴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光学胶层的上表面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柔性电路板及处理芯片;
将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及所述处理芯片耦合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及所述第二金属网格经由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处理芯片电连接。
CN201910168565.3A 2019-03-06 2019-03-06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9472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8565.3A CN109947289A (zh) 2019-03-06 2019-03-06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8565.3A CN109947289A (zh) 2019-03-06 2019-03-06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7289A true CN109947289A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0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8565.3A Pending CN109947289A (zh) 2019-03-06 2019-03-06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728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365A (zh) * 2020-12-09 2021-03-26 浙江日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格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72713A1 (zh) * 2021-07-02 2023-0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32632A (en) * 2010-11-19 2012-08-01 Fujifilm Corp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and conductive film
CN204945976U (zh) * 2015-09-16 2016-01-06 厦门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金属网格的触摸屏
CN109375823A (zh) * 2018-12-10 2019-02-22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格结构与触摸屏
CN209514581U (zh) * 2019-03-06 2019-10-18 苏州蓝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32632A (en) * 2010-11-19 2012-08-01 Fujifilm Corp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and conductive film
CN204945976U (zh) * 2015-09-16 2016-01-06 厦门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金属网格的触摸屏
CN109375823A (zh) * 2018-12-10 2019-02-22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格结构与触摸屏
CN209514581U (zh) * 2019-03-06 2019-10-18 苏州蓝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365A (zh) * 2020-12-09 2021-03-26 浙江日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网格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72713A1 (zh) * 2021-07-02 2023-0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37340U (zh) 柔性显示屏盖板、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8962028A (zh) 柔性显示屏盖板、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9885206A (zh) 透明导电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TWI503715B (zh) 導電膜及其製備方法以及包含該導電膜之觸控式面板
CN105388658B (zh) 光控制装置以及制造该光控制装置的方法
KR101527848B1 (ko) 터치 스크린
KR101544716B1 (ko) 투명 전도성 필름
CN105652505B (zh) 光控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47289A (zh)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TW201531907A (zh) 監視器及其觸控式螢幕感應模組
US20150002755A1 (en) Touch screen
CN209514580U (zh) 透明导电膜结构
CN110515241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09514581U (zh) 触控屏
CN106772776A (zh) 背光模组及其的制作方法
CN10937542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0087779A1 (zh) 一种面光源显示模组
WO2020149113A1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CN206096692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14409509U (zh) 一种Mini LED背光结构及背光源显示装置
CN203338316U (zh)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CN104020890B (zh) 触控基板与其制作方法以及采用该触控基板的触摸屏
CN113129774A (zh) 一种基于灌浆法的led智能玻璃双向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KR20190032212A (ko) 투명 발광소자 디스플레이용 전극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9922645A (zh) 透明电磁屏蔽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