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9183A - 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39183A
CN109939183A CN201910268010.6A CN201910268010A CN109939183A CN 109939183 A CN109939183 A CN 109939183A CN 201910268010 A CN201910268010 A CN 201910268010A CN 109939183 A CN109939183 A CN 109939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eight
parts
skin
o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680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和斌
唐东杰
洪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n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filed Critical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iority to CN2019102680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391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39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391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组成为:黄芩10‑30重量份、黄连10‑30重量份、黄柏10‑30重量份、大黄10‑30重量份、黄芪10‑30重量份、当归10‑30重量份、地榆10‑30重量份、地黄10‑30重量份、白芷10‑30重量份、白薇10‑30重量份、白芨10‑30重量份、乳香10‑30重量份、没药10‑30重量份、冰片3‑8重量份、食用植物油1000‑1500重量份,通过分批加热,混合制成口服生肤油。染色结果显示生肤油组的小鼠口腔烧烫伤部位创面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降低,组织结构较完整,表明生肤油具有治疗沸水、酸和碱引起的口腔烧、烫伤之功效。生肤油的口服毒理实验表明连续服用生肤油对小鼠的体重、肝肾功能与空白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均无明显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吃东西,趁热吃”一直都是饭桌上的传统,人们一直有着低温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经常吃冷的食物会伤胃等这样的意识,因此大家逐渐形成“趁热吃”的习惯。生活中,人们常习惯食用开水、滚烫、刚出锅的饺子等,有研究表明,如果进入口腔的食物温度超过65度就会对口腔造成严重的烫伤。在进食过程中,口腔是首先与热源接触的器官。由于食物需要在口腔中咀嚼,使得过热的食物需要在口腔内停留。同时,口腔的咀嚼使食物与口腔接触的表面积增大,故口腔的烧烫伤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
口腔烧烫伤就指因吞入了高热液体或气体,引起口腔内部舌头或者黏膜组织损伤。烫伤部位出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不同程度的病变。患者会有剧烈性疼痛、垂涎、咀嚼困难等症状。若烫伤部位是食道,会因损伤部位表面糜烂、溃疡和水肿,导致堵塞气管,出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因此,生活中的口腔烧烫伤不容忽视。生活中,常被误食的有沸水、滚汤、酸、碱等。
临床上对于口腔的烧烫伤没有明确的标准的治疗手段,亦无相关文献报道口腔烧烫伤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通常是采用处理好创面及给予抗生素抗炎等方法。对于烫伤部位只表现为颜色发红、有轻微疼痛感、无水泡现象的轻度烫伤的患者,医生会建议采用凉水反复漱口来降低余热的损伤,减轻肿胀,防止产生水泡。对于已经产生水泡或者水泡破裂的中度烫伤患者,医生会给予伤口保护药、消炎药物及维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重度烫伤患者如创面有溃疡、表皮脱落甚至坏死,这时需要去除坏死组织,再给予更大剂量的保护创面和抗炎药物。若患者因烫伤出现其他的病症,则对症治疗。但遗憾的是目前并不存在一种本身具有保护伤口同时又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因此,有必要针对此适应症,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故本发明旨在探寻一种以沸水、酸或碱所导致的口腔烧烫伤为适应症的药物,为众多的口腔烧烫伤患者提供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上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上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的医药用途。
口腔烧烫伤是指因摄入过热、过酸或过碱的食物,导致口腔内的组织受到损伤,舌头和口腔黏膜是常见的损伤组织。因饮食习惯的影响,摄入过热食物对比较常见。但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过酸和过碱对口腔的烫伤也是存在的。当时,导致烫伤部位局部充血、水肿。损伤的黏膜坏死,形成假膜。如不及时处理,口腔的咀嚼功能会使假膜脱落,持续的慢性炎症就会变成创面糜烂、出血甚至溃疡,使得创面经久不愈。当黏膜上皮长期受过热物质刺激时,病情反复,最终可能造成癌变,易成为癌。又因不轻易被人重视,一旦被重视,已经是处于严重烫伤阶段,使得其成为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
口腔严重烧烫伤时会引起进食困难,故而会引发众多的并发症。临床上对于口腔的烧烫伤没有明确的标准的治疗手段,故临床上通常是采用处理好创面及给予抗生素抗炎等方法。根据患者烫伤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段,但常常是保护好创面、抗炎、抗感染等两种甚至多种药物联合给药。目前针对口腔严重烧烫伤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文献很少,而且遗憾的是,根据专利及相关的研究论文等文献查阅,尚未见一种有效的中药或西药既能有效隔离保护创面,又能兼备抗炎治疗作用。
申请人前期公开了由黄芩、大黄、黄芪、黄柏、黄连、地榆、地黄、白芷、白薇、白芨、当归、紫草、乳香、没药和冰片十五种中药浸于麻油而制备的生肤油(CN 102895526A),并证实了外用生肤油可以治疗皮肤的烧烫伤,可有效预防伤后创面感染,促进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产生新生血管,加速深度烧伤创面愈合,促进无瘢痕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其组方原则为: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大黄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益气脱毒生肌,用为君;当归、紫草、地榆、乳香、没药等活血行气,化瘀止痛,凉血止血,为臣;地黄、白芨、白芷、白薇等敛阴生肌,解毒疗疮,消肿排脓,为佐;冰片、麻油二药调和诸药共凑解毒生肌之功为使。
尽管该药方各成分药物的功效可通过传统中医药理论来解释外用生肤油具有益气活血、祛瘀生肌之功效,却无法预测其能否对预防以及治疗开水、酸或碱所导致的口腔烧烫伤也具有良好的疗效,也无法预测长期口服生肤油对受试机体的毒性影响。因此,申请人对一种新配方的生肤油防治口腔烧烫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通过分别建立百度开水、过酸和过碱的烧烫伤模型,研究生肤油经口给药对相应病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30天的连续服用,探究生肤油的内服给药是否对机体具有毒性作用。在本发明中,选用了烫伤最为严重的部位,小鼠舌头和口腔黏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经口给予生肤油既能明显改善烫伤部位的炎症反应、保护创面组织结构、加速创面愈合;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0天内服生肤油(300μl)对于小鼠的体重、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为了实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措施:
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材料制备而成:
黄芩10-30重量份、黄连10-30重量份、黄柏10-30重量份、大黄10-30重量份、黄芪10-30重量份、当归10-30重量份、地榆10-30重量份、地黄10-30重量份、白芷10-30重量份、白薇10-30重量份、白芨10-30重量份、乳香10-30重量份、没药10-30重量份、冰片3-8重量份、食用植物油1000-1500重量份;
所述食用植物油选自芝麻油、椰油、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和橄榄油中的至少一种,优选自芝麻油和椰油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实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措施:
一种上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将食用植物油总量的50%-90%置入容器中,然后向其中加入黄芩、大黄、黄连、黄柏、黄芪、当归、地榆、地黄、白芷、白薇、白芨各药材干粉末,搅拌均匀;静置浸泡3-10日后,搅拌加热,在搅拌、油温为55-65℃下保持1-2小时后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向其中加入乳香和没药的干粉末,55-65℃下搅拌5-30分钟,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待油温降至30-40℃时,向其中加入冰片和剩余的食用植物油,充分搅匀,冷却,得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
进一步的,所述食用植物油为重量比为(2-4):1的芝麻油和椰油,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将芝麻油置入容器中,然后向其中加入黄芩、大黄、黄连、黄柏、黄芪、当归、地榆、地黄、白芷、白薇、白芨各药材干粉末,搅拌均匀;静置浸泡3-10日后,搅拌加热,在搅拌、油温为55-65℃下保持1-2小时后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向其中加入乳香和没药的干粉末,55-65℃下搅拌5-30分钟,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待油温降至30-40℃时,向其中加入冰片和椰油,充分搅匀,冷却,得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
所述食用植物油中芝麻油和椰油作用是不同的。主要区别为(1)芝麻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而椰油则是饱和脂肪酸;(2)麻油性味甘、凉,长于清热解毒,而椰油性味辛、微温,长于止痒敛疮。在实践中发明人也发现两种油料配合使用,恰到好处。其他的植物油也有试过,但在制剂过程中发现均不符合要求,所以没有使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口服生肤油在制备治疗口腔烧烫伤药物中的应用。
同时也提供了上述口服生肤油在制备治疗沸水、酸和/或碱所致口腔烧烫伤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酸为冰醋酸,所述碱为氢氧化钠。
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组方原则如下:
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君;黄芪、当归、地榆、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臣;地黄、白芨、白芷、白薇敛阴生肌,祛腐疗疮,消肿排脓,用为佐;冰片和植物油调和诸药共奏脱毒与生肌之功为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经口给予生肤油后能有效发挥其抗炎消肿之作用,明显改善开水、酸或碱等不同伤害刺激所导致的炎症反应,达到了治疗口腔烧烫伤的作用,并且长时间大剂量内服生肤油对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影响。本发明中内服生肤油防治口腔烧烫伤具有以下优势:①烧烫伤部位愈合快,效果佳;②经口给药安全、使用方便;③药物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中口服生肤油治疗开水所导致小鼠舌烫伤的组织结构形态图。
小鼠经口给予500μl 100℃开水,3天后,对烫伤部位舌头进行HE染色。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的小鼠的舌头组织中舌黏膜严重损伤,舌头上皮基底层细胞丢失,烫伤程度深至舌头肌肉层,上皮基底层和肌肉层大量嗜碱性炎性细胞聚集。而生肤油组的小鼠舌黏膜相较于模型组损伤较少,舌头上皮基底层结构相对完整,舌头肌肉层未见烫伤痕迹,上皮基底层和肌肉层的嗜碱性炎性细胞相对较少。
图2为实施例4生肤油治疗冰醋酸所导致小鼠舌烧伤的组织结构形态图。
如图2所示,2A为舌头HE染色的4倍图,相比于空白组,模型组中舌头肌肉层中嗜碱性炎性细胞大量聚集,而生肤油组中的嗜碱性炎性细胞相对模型组是显著减少,并且同时少于麻油组和地塞米松组,表明生肤油可有抑制模型组中的炎症。图2B为舌头HE染色的20倍图,从图中亦可见生肤油组中的炎性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及地塞米松组。同时,可观察到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中舌头上皮组织及肌肉层结构紊乱,丝状乳头数目变少。而在生肤油组中,相较于模型组,舌头的上皮组织及肌肉组织结构完整,排列有序,可见丝状乳头。图2C为舌头酸烫伤后的大体观,可见,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中的烫伤面积大、肿大。而给予生肤油后,烫伤处的面积缩小,无肿大现象。
图3为实施例5内服生肤油治疗氢氧化钠所导致大鼠口角黏膜烧伤的组织结构形态图。
如图3所示为烧伤处的HE染色图,相比于空白组,模型组中的损伤处嗜碱性炎性细胞大量聚集,上皮结构紊乱,表皮脱落。而生肤油组中的烧伤处像较于模型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表皮结构较完整。从外观上观察,可得相较于空白组大鼠口腔粘膜的平滑完整,氢氧化钠烧伤后的模型组大鼠口腔粘膜形成溃疡,可见上皮缺损,质地粗糙,水肿严重,有出血症状。而生肤油组相较于模型组而言,水肿略轻,并且溃疡表面已有假膜覆盖。
图4为实施例6口服生肤油对健康小鼠的体重影响图。
健康昆明小鼠(5周龄)分别连续1天、7天和30天经口给予生肤油300μl,给药结束后,监测小鼠的体重变化。结果表明,1天的生肤油组内小鼠体重26.5±1.5g与空白组26.1±1.3g无明显差异,7天的生肤油组内小鼠体重34.9±1.6g与空白组34.1±2.8g无明显差异,30天的生肤油组内小鼠45.4±1.56g与空白组46.6±4.5g无明显差异。故,连续1天、7天和30天口服生肤油对小鼠体重无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申请人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内容不应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
申请人对生肤油治疗作用进行了系列、大量的科学实验验证,确认该复方可以有效维持烧烫伤部位的组织形态结构,降低炎症细胞的聚集。同时,在生肤油口服的毒理实验中发现其对正常小鼠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病理影响。
实施例1: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将1000g芝麻油置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黄芩、大黄、黄连、黄柏的干粉末各30g,黄芪、当归、地榆、地黄、白芷、白薇、白芨的干粉末各10g,搅拌均匀;静置浸泡10日后,搅拌加热,在搅拌、油温为55℃下保持2小时后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向其中加入乳香和没药的干粉末各10g,55℃下搅拌加热30分钟,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待油温降至40℃时,向其中加入冰片3g和500g椰油,充分搅匀,待冷却至室温,得口服生肤油1,装瓶后密闭储存。
实施例2: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将800g芝麻油置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黄芪、当归、地榆、地黄、白芷、白薇、白芨的干粉末各30g,黄芩、大黄、黄连、黄柏的干粉末各10g,搅拌均匀;静置浸泡3日后,搅拌加热,在搅拌、油温为65℃下保持1小时后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向其中加入乳香和没药的干粉末各10g,在65℃下搅拌加热5分钟,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待油温降至30℃时,向其中加入冰片8g和200g椰油,充分搅匀,待冷却至室温,得口服生肤油2,装瓶后密闭储存。
实施例3:口服生肤油对开水所导致小鼠舌烫伤的组织结构影响
受试动物为SPF级昆明雄性的青年(5周龄)小鼠(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自由饮水饮食,饲养间室温保持在25±1℃,明暗周期为12小时。
1、口腔开水烫伤的造模与给药
将小鼠均分为5组,每组5只,并实施编号记录:空白组、模型组、生肤油组(实施例1制备的口服生肤油1),麻油(生肤油的溶剂-芝麻油)组,地塞米松组。所有小鼠先经口给予小鼠300μl局麻药盐酸利多卡因(0.02g/mL),然后除空白组经口给予500μl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经口给药500μl 100℃开水,模拟人体烫伤,造成烫伤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经口给予300μl生理盐水,生肤油组小鼠每天经口给予300μl生肤油(实施例1制备的口服生肤油1),麻油组小鼠每天经口给予300μl芝麻油,地塞米松组小鼠每天经口给予地塞米松(0.005g/mL)300μl。给药方式均为1次/天,连续3天。每只动物在实验结束时取样后按标准拍照,记录。
2、舌头开水烫伤部位的HE染色
给药完毕后,处死小鼠,取烫伤部位最为严重的部位-舌头,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
3、实验结果
如图1所示,100℃开水的模型组中小鼠舌头上皮基底层细胞丢失,烫伤程度深至舌头肌肉层,上皮基底层和肌肉层大量嗜碱性炎性细胞聚集。连续3天经口给予生肤油(实施例1制备的口服生肤油1)300μl后,发现与模型组相比,生肤油组小鼠的舌黏膜损伤较少,舌头上皮基底层结构相对完整,舌头肌肉层未见烫伤痕迹,上皮基底层和肌肉层的嗜碱性炎性细胞相对较少;生肤油组治疗效果优于麻油组,与地塞米松疗效相当。
实施例4口服生肤油对冰醋酸所导致小鼠舌烧伤的组织结构影响
受试动物为SPF级昆明雄性的青年(5周龄)小鼠(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自由饮水饮食,饲养间室温保持在25±1℃,明暗周期为12小时。
1、冰醋酸烧伤的造模与给药
将小鼠均分为5组,每组5只,并实施编号记录:空白组、模型组、生肤油组(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麻油(生肤油的溶剂-芝麻油)组、地塞米松组。所有小鼠腹腔注射200μl 10%水合氯醛(0.1g/mL),然后除空白组不做处理外,其余各组小鼠均用冰醋酸经口给药造成烧伤模型。具体造模方法为:用带软胶套的外科镊子将小鼠口腔撬开,并用另一只带胶管套的镊子将舌头轻轻拉出,将浸有100%醋酸溶液的圆形滤纸放到舌面25s立即拿下纸片,造成酸烧伤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经口给予300μl生理盐水,生肤油组小鼠每天经口给予300μl生肤油(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麻油组小鼠每天经口给予300μl芝麻油,地塞米松组小鼠每天经口给予地塞米松(0.005g/mL)300μl。给药方式均为1次/天,连续7天。每只动物在实验结束时取样后按标准拍照,记录。
2、烧伤处的大体观及HE染色
连续7天给药完毕后,处死小鼠,取烫伤部位最为严重的部位-舌头,记录其大体观图片后,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
3、实验结果
如图2A(HE染色的4倍图)和2B(HE染色的20倍图)所示,冰醋酸可以引起模型组中小鼠舌头肌肉层中嗜碱性炎性细胞大量聚集,连续给予生肤油(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7天后,可以明显抑制酸引起的炎性细胞的大量聚集,并且效果优于麻油组和地塞米松组,表明生肤油可有抑制模型组中的炎症。同时,可观察到模型组中舌头上皮组织及肌肉层结构紊乱,丝状乳头数目变少。而在生肤油组中小鼠的舌头上皮组织及肌肉组织结构完整,排列有序,可见丝状乳头。图2C为舌头酸烫伤后的大体观;从图可见,生肤油可明显改善冰醋酸引起的大面积烫伤和创面水肿。
实施例5口服生肤油对氢氧化钠所导致大鼠舌烧伤的组织结构影响
受试动物为SPF级SD大鼠(7周龄)(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自由饮水饮食,饲养间室温保持在25±1℃,明暗周期为12小时。
1、氢氧化钠烧伤的造模与给药
将大鼠均分为5组,每组5只,并实施编号记录:空白组、模型组、生肤油组(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麻油(生肤油的溶剂-芝麻油)组、地塞米松组。所有正常SPF级SD大鼠(7周龄)经口给予600μl的10%水合氯醛(0.1g/mL),使大鼠麻醉。然后除空白组不做处理外,其余各组大鼠用氢氧化钠晶体在双侧下唇口角黏膜处灼6s,接着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形成溃疡,建立口腔烧伤模型。模型建立后,生肤油治疗组经口给予300μl生肤油(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麻油治疗组经口给予300μl芝麻油,阳性药对照地塞米松组经口给予300μl地塞米松(0.005g/mL),给药方式均为1次/天,连续2天。2天后取大鼠黏膜进行HE染色。每只动物在实验结束时取样后按标准拍照,记录。
2、烧伤处的大体观及HE染色
连续2天给药完毕后,处死大鼠,取烧伤部位最为严重的部位-口腔内的黏膜,记录其大体观图片后,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
3、实验结果
如图3所示为氢氧化钠引起的烧伤处HE染色图;由图可见,生肤油(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可以有效治疗由氢氧化钠所导致的烧伤,具体结果表现为可以明显减少模型组中大鼠损伤处的嗜碱性炎性细胞的数目,抑制上皮结构紊乱和表皮脱落等现象。从外观上观察,生肤油可改善氢氧化钠烧伤后的小鼠口腔粘膜溃疡、上皮缺损、质地粗糙、水肿严重和出血症状等现象。
实施例6长期口服生肤油对健康小鼠的体重影响
受试动物为SPF级昆明雄性(5周龄)小鼠(由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自由饮水饮食,饲养间室温保持在25±1℃,明暗周期为12小时。
1、生肤油内服毒理实验模型建立
将小鼠均分为4组,每组5只,并实施编号记录:空白组、1天的生肤油组、7天的生肤油组和30天的生肤油组。空白组每天给予300μl生理盐水经口给药,生肤油(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的1天组、7天组和30天组分别连续经口给予300μl生肤油1天、7天和30天,1次/天。每只动物在实验结束时取样后称重,记录。
2、小鼠体重的监测
健康昆明小鼠(5周龄)分别连续1天、7天和30天给予生肤油300μl(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经口给药,给药结束后,监测小鼠的体重变化,空白组每天给予300μl生理盐水经口给药,记录连续给药1天、7天和30天时小鼠的体重变化。
3、实验结果
结果(图4)表明,1天生肤油组的小鼠体重26.5±1.5g,与空白组给药1天体重26.1±1.3g无明显差异,7天生肤油组的小鼠体重34.9±1.6g,与空白组给药7天体重34.1±2.8g无明显差异,30天生肤油组的小鼠45.4±1.56g,与空白组给药30天体重46.6±4.5g无明显差异。故,连续1天、7天和30天口服生肤油(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对小鼠体重无影响。
实施例7长期口服生肤油对健康小鼠的肝肾功能的毒性影响
1、口服生肤油的健康小鼠的肝肾功能指标的测定
将实施例6中30天的生肤油组和空白组的实验雄鼠在第30天经口给药后,麻醉处死,利用生化酶标仪检测血清中反应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APL、GOT、GPT、TCHO、TG、TP)。
2、实验结果
结果发现,如表1,连续30天口服生肤油(实施例2制备的口服生肤油2)后,小鼠的血液学中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APL、GOT、GPT、TCHO、TG、TP)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别;说明长时间口服生肤油对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毒性影响。
表1.经口给予生肤油处置后小鼠血清的生化指标变化

Claims (9)

1.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材料制备而成:
黄芩10-30重量份、黄连10-30重量份、黄柏10-30重量份、大黄10-30重量份、黄芪10-30重量份、当归10-30重量份、地榆10-30重量份、地黄10-30重量份、白芷10-30重量份、白薇10-30重量份、白芨10-30重量份、乳香10-30重量份、没药10-30重量份、冰片3-8重量份、食用植物油1000-150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植物油选自芝麻油、椰油、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和橄榄油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植物油为芝麻油和椰油。
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将食用植物油总量的50%-90%置入容器中,然后向其中加入黄芩、大黄、黄连、黄柏、黄芪、当归、地榆、地黄、白芷、白薇、白芨各药材干粉末,搅拌均匀;静置浸泡3-10日后,搅拌加热,在搅拌、油温为 55-65℃下保持1-2小时后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向其中加入乳香和没药的干粉末,55-65℃下搅拌 5-30分钟,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待油温降至 30-40℃时,向其中加入冰片和剩余的食用植物油,充分搅匀,冷却,得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植物油为重量比为(2-4):1的芝麻油和椰油,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将芝麻油置入容器中,然后向其中加入黄芩、大黄、黄连、黄柏、黄芪、当归、地榆、地黄、白芷、白薇、白芨各药材干粉末,搅拌均匀;静置浸泡3-10日后,搅拌加热,在搅拌、油温为 55-65℃下保持1-2小时后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向其中加入乳香和没药的干粉末,55-65℃下搅拌 5-30分钟,停止加热,过滤去渣后,待油温降至 30-40℃时,向其中加入冰片和椰油,充分搅匀,冷却,得到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
6.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口服生肤油在制备治疗口腔烧烫伤药物中的应用。
7.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服生肤油在制备治疗沸水所导致的口腔烫伤药物中的应用。
8.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服生肤油在制备治疗酸所导致的口腔烧伤药物中的应用。
9.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服生肤油在制备治疗碱所导致的口腔烧伤药物中的应用。
CN201910268010.6A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99391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8010.6A CN109939183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68010.6A CN109939183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39183A true CN109939183A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13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68010.6A Pending CN109939183A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3918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4551A (zh) * 2020-05-26 2020-08-07 吴德炳 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制剂及应用
CN114699484A (zh) * 2022-05-13 2022-07-05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外用生肤油在制备防治痔疮药物中的应用
CN114767786A (zh) * 2022-05-13 2022-07-22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防治液氮超低温冻伤的外用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86996A (zh) * 2022-05-13 2022-08-12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经阴道治疗宫颈炎的生肤油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20049A (zh) * 2023-07-12 2023-10-24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20049B (zh) * 2023-07-12 2024-05-31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5526A (zh) * 2012-10-31 2013-01-30 唐和斌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50011A (zh) * 2019-01-18 2019-04-02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外用祛痘精华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5526A (zh) * 2012-10-31 2013-01-30 唐和斌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外用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50011A (zh) * 2019-01-18 2019-04-02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外用祛痘精华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4551A (zh) * 2020-05-26 2020-08-07 吴德炳 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制剂及应用
CN114699484A (zh) * 2022-05-13 2022-07-05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外用生肤油在制备防治痔疮药物中的应用
CN114767786A (zh) * 2022-05-13 2022-07-22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防治液氮超低温冻伤的外用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86996A (zh) * 2022-05-13 2022-08-12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经阴道治疗宫颈炎的生肤油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20049A (zh) * 2023-07-12 2023-10-24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20049B (zh) * 2023-07-12 2024-05-31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39183A (zh) 一种治疗口腔烧烫伤的口服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93953B (zh) 一种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4288504B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软膏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9182A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生肤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43146B (zh) 一种麻醉科药用海绵及制备方法
CN111920908B (zh) 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组合物
CN105597057A (zh) 一种制备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散剂的方法
CN105596769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褥疮、痔疮的中药物
CN102727804B (zh) 一种治疗脓疮、疖子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2242A (zh) 一种治疗痔疮便血的汤剂药物
CN103638205A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1580A (zh) 一种保健型狗粮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79616B (zh) 牛蒡苷元用于制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肌梗死药物中的用途
CN109419941A (zh) 一种治疗骨伤后血瘀肿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8284B (zh) 一种治疗痔疮的药物
Shripathi et al. The role of Ayurveda Kshara Karma in the management of Keloid: a case study.
CN104906467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
CN101185737B (zh) 一种治疗胃热炽盛型呕血的内服中药
CN108042725A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1199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CN101199752B (zh) 一种治疗瘀血阻滞型呕血的内服中药
CN113855770A (zh)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08276A (zh) 一种用于治疗鸡肝脏病变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
CN105288307A (zh) 一种治疗阴虚湿热型泌尿系感染的中药组合物
CN107469039A (zh) 一种用于治疗胃胀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4

Address after: 518131 1002c, block B, Nanxian Commercial Plaza, Nanyuan new village, North Station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BENYUAN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74 No. 182, National Road, Hongshan District, Wuhan, Hubei

Applicant before: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pplicant before: Tang Dongjie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