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1038A -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31038A CN109931038A CN201910249418.9A CN201910249418A CN109931038A CN 109931038 A CN109931038 A CN 109931038A CN 201910249418 A CN201910249418 A CN 201910249418A CN 109931038 A CN109931038 A CN 1099310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gas injection
- injection
- nitrogen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包括预测注气压力;所述预测注气压力包括测定地层静压P地层静压,测量井底温度T和计算注气压力P注气压力和气柱压力P气柱压力;所述测量地层静压是指在油井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测量油层中部的压力P地层静压;采用式(1)得到预测注气压力。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准确的预测注气压力,并且能规范油井注气施工设计,保障现场注气施工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盆地,其中溶洞型油藏储量丰富。缝洞型油藏具有六大特征:①储层孔、缝、洞发育,溶洞是主要的储集体空间,碳酸盐岩油藏基质孔隙度<1%,储集空间以溶洞、溶孔和裂缝为主,常认为裂缝和溶孔主要起连通作用,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储量占比71%。②非均质性极强,储集空间组合、连通关系多样,受早期岩溶程度差异,以及后期充填、压实垮塌、构造改造影响,储集体形态、大小差异大,空间连通关系多样。③油水关系复杂,由于储集体分布的强非均匀性,储集空间连通关系极为复杂,加之油藏为多期次的充注形成,存在多种油水分布模式,没有统一油水界面。④受深层水体沟通程度影响,不同单元能量差异较大。⑤流动规律呈现管流、空腔流、渗流三种,产能差异大。
溶洞型油井开发一般采用天然能量开发,溶洞型油藏开发具有“高产、递减快”的特征,油井初期产量可达上百吨甚至上千吨,递减快的主要原因为底水上升、暴型水淹。随着开发的深入,暴型水淹成为制约储量动用的开发瓶颈。以塔河缝洞型油藏为例,溶洞型油藏开发,主要基于地震异常体串珠反射,预测缝洞体,进行打井开发。鉴于地震预测与打井具有一定误差,导致油井不能精确地打到溶洞的顶部。油井暴型水淹后,单井井周存在大量的“阁楼油”,2012以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大力发展了单井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尽管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没有形成缝洞型油藏注氮气系统的设计方法,容易产生施工安全问题,造成爆炸等严重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事故,同时,现有的注气压力预测通常采用软件直接测算,存在偏小的问题,设计注气压力偏小,造成设备参数的设计不足,影响后期采油安全性,因此急需一种更加简便准确的方法来预测注气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准确的预测注气压力,并且能规范油井注气施工设计,保障现场注气施工安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测注气压力;
所述预测注气压力包括测定地层静压P地层静压,测量井底温度T和计算注气压力P注气压力和气柱压力P气柱压力;
所述测量地层静压是指在油井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测量油层中部的压力P地层静压;
采用式(1)得到预测注气压力:
其中,P启动压力为注气设备出口至井口之间管线消耗的压力,取经验值0.5~2MPa;P注气压差为注气井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取经验值0.7~1.5MPa;P摩阻是指氮气在管柱中流动的摩阻,取经验值1.4~5.6MPa;ρ井口气体密度是在井口压力、温度条件下的井口气体密度值,取经验值0.33g/cm3;P气柱压力为氮气静气柱压力;h为垂直油管高度;g是重力常数;
ρ井底气体密度为所述地层静压、地层温度条件下密度值,通过公式ρ井底气体密度=P地层静压M/zRT计算而得,M为氮气的摩尔质量,z为井底温度T和地层静压P地层静压下的氮气的压缩因子,R为常数8.314J·mol-1·K-1,T为井底温度。
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还包括确定最优注气速度,是指对先导实验油井采用不同注氮气速度下测定其生产指标,具有最高累增油量和换油率的注氮气速度为最优注气速度。
所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还包括确定注气方式:当所述预测注气压力小于注气增压机80%的额定压力时,采用纯注气方式;否则采用气水混注方式。气水混注方式能降低注气压力,保证注气过程的安全性,防止爆炸等安全事故。
所述纯注气方式下要求氮气纯度≥97%;所述气水混注方式下要求氮气纯度≥99.2%。
所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还包括选择制氮方式:在所述纯注气方式下,制氮方式选择膜制氮;在所述气水混注方式下,选择组合式变压吸附制氮。
所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还包括注气井口设计:如果是纯注气方式,则选择70MPa采气井口或70MPa注气-采油一体化井口,能够满足注气后直接转抽,降低开采成本;如果是气水混注井,则选用105MPa修复采油井口。
注气压力低于40MPa。注气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气压力在40MPa以下,否则将会引起爆炸等安全事故。
所述注气井口设计包括,采用注气采油一体化管柱。
对稀油井采用稀油井注气采油一体化管柱,配套杆式泵,固定式抽油杆悬挂器;对稠油井采用稠油井注气采油一体化管柱,配套抽稠泵,固定式抽油杆悬挂器和配套单流阀或循环滑套。
所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还包括焖井方式,指用油田水替换完油管内的氮气,再注满一个井筒容积的稀油后焖井;
优选的,注气管柱材质采用P110S或以上材质;扣型首选金属气密封扣,气水混注井可选TP-JC扣型。
本申请公开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准确测量缝洞型油藏适合的注气压力范围的方法,在采用该方法所得注气压力范围内,选择符合条件的注汽设备,既保证了成功采油,也保证了注氮气施工的安全性;
(2)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合在油井深度5500~7000m的缝洞型油藏,注气速度在1×104m3/h以下,在此条件下P启动压力,P注气压差,P摩阻的经验值就直接取经验值的最大值,注气压力值测量和计算简单,而且经过数次试验,预测的注气压力比现场注气压力略高,使得设计选择的注气设备的压力的参数大于现场注气实际压力,保证了采油过程中注气压力的平稳性和注汽过程的安全性;同时,预测的注气压力与现场注气压力偏差小,可以保证注汽设备选择不浪费;
(3)用现有的软件进行注气压力的预测不会考虑到注气压差,同时不同软件选择的计算模型不同,计算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采用迭代法会导致不同误差的产生,导致预测的注气压力比实际注气压力偏小,会导致设备参数估算不足,使得注气设备达不到使得注气压力平稳的工作状态的压力,会导致安全隐患和影响采油效率,另外用软件计算,使用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对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更体现了用本申请公开的注气压力的计算方法的优越性;
(4)纯注气方式或气水混注方式的选择标准,严格控制注气压力在40MPa以下,以及对氮气纯度的严格要求,一方面是防止注气压力过大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是避免氧气浓度过大导致油井爆炸;
(5)注气采油一体化管柱可以能够满足注气后直接转抽,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但本发明所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确定最优注气速度:测定先导实验油井不同注氮气速度下的生产指标,确定最优注气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当注气速度为5×104m3/d具有最高的累增油量和换油率,因此将5×104m3/d确定为最优注气速度;
(2)预测注气压力;
地层静压的测量:油井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测量油层中部的压力,即为地层静压;
井底气体密度的计算:以地层静压为井底压力,通过ρ=P井底M/zRT,计算井底气体密度,其中P井底为井底的压力即地层静压,M为氮气的摩尔质量,z为氮气的压缩因子,R为常数8.314J·mol-1·K-1,T为井底温度(通过仪器测量可知),z为相应温度和压力下的氮气的压缩因子(可通过软件获得)。
进行纯注气压力范围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启动压力取经验值0.5-2MPa,P注气压差取经验值0.7-1.5MPa,P摩阻取经验值1.4-5.6MPa,ρ井口气体密度取经验值0.33g/cm3。
各参数定义:P地层静压为地层静止压力,也叫油层压力,是指油井在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P启动压力为注气设备出口至井口之间管线消耗的压力;P摩阻是指氮气在管柱中流动的摩阻;P注气压差为注气井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P气柱压力为氮气静气柱压力;h为垂直油管高度;ρ井口气体密度为井口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密度值,ρ井底气体密度为地层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密度值,其中h为5500~7000m。
(3)注气方式设计:根据预测注气压力小于注气增压机80%的额定压力时,采用纯注气方式;否则采用气水混注降压方式。
(4)制氮方式选择:撬装式制氮拖车现场制氮,纯注气方式下氮气纯度要求≥97%,气水混注方式下氮气纯度要求≥99.2%;膜制氮方式氮气纯度可达到97%以上,组合式变压吸附制氮方式氮气纯度可达到99.2%以上;
(5)注气井口设计:注气首选70MPa采气井口,该井口承压高、气密封;其次采用70MPa注气-采油一体化井口,能够满足注气后直接转抽;以降本增效为目的,气水混注井可选用105MPa修复采油井口,注气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气压力不大于40MPa。
(6)注气管柱设计:材质采用P110S或以上材质;扣型首选金属气密封扣,气水混注井可选TP-JC扣型;对稀油井采用稀油井注气采油一体化管柱,配套杆式泵,固定式抽油杆悬挂器(专利号为ZL201420254893.8),注气前上提抽油杆若干,保证柱塞提出泵筒后,利用抽油杆悬挂器将井内抽油杆固定;注气开井转抽时将柱塞入泵实现抽油生产;对稠油井掺稀生产,采用稠油井注气采油一体化管柱,配套抽稠泵,固定式抽油杆悬挂器和配套单流阀(专利号为ZL201420228291.5)或循环滑套。
(7)施工完毕后先用油田水大排量顶替完油管内的氮气,为防止焖井过程中管柱发生腐蚀结垢,再注满一个井筒容积的稀油后焖井。
实施例2:预测注气压力的比较
对照例:采用Beggs-Brill方法计算的注气压力。
实验例:
采油实施例1的方法确定的最优注气速度、注气压力范围和气柱压力、注气方式、制氮方式、注气井口方式、注气管柱进行是施工,测定现场注氮气实际压力;由于每口井的固有性质不同,现场注氮气实际压力是指油井和其他设备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设计,现场注氮气施工时最平稳的压力,可以从设备读出。
采用式(1)计算注气压力预测值,P启动压力,P注气压差,P摩阻取经验值。
预测注气压力的结果见表1,
表1注气压力预测数据对比表
可见采用式(1)计算最大注气压力预测值比现场实际注气压力略大,在设计完成后,现场采用的设备的参数完全可以达到现场注氮气实际压力,既满足了生产的需求也满足了安全的需求;而Beggs-Brill方法计算的注气压力均比现场实际注气压力小,在实际应用中,预测注气压力比实际注气压力小时,在设计完成后,现场采用的设备的参数不足以达到现场注氮气实际压力,会造成采油过程注气压力不足,但如果再增大注气压力,会造成安全隐患。
Claims (10)
1.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测注气压力;
所述预测注气压力包括测定地层静压P地层静压,测量井底温度T和计算注气压力P注气压力和气柱压力P气柱压力;
所述测量地层静压是指在油井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测量油层中部的压力P地层静压;
采用式(1)得到预测注气压力:
其中,P启动压力为注气设备出口至井口之间管线消耗的压力,取经验值0.5~2MPa;P注气压差为注气井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取经验值0.7~1.5MPa;P摩阻是指氮气在管柱中流动的摩阻,取经验值1.4~5.6MPa;ρ井口气体密度是在井口压力、温度条件下的井口气体密度值,取经验值0.33g/cm3;P气柱压力为氮气静气柱压力;h为垂直油管高度;g是重力常数;
ρ井底气体密度为所述地层静压、地层温度条件下密度值,通过公式ρ井底气体密度=P地层静压M/zRT计算而得,M为氮气的摩尔质量,z为井底温度T和地层静压P地层静压下的氮气的压缩因子,R为常数8.314J·mol-1·K-1,T为井底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最优注气速度,是指对先导实验油井采用不同注氮气速度下测定其生产指标,具有最高累增油量和换油率的注氮气速度为最优注气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注气方式:当所述预测注气压力小于注气增压机80%的额定压力时,采用纯注气方式;否则采用气水混注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注气方式下要求氮气纯度≥97%;所述气水混注方式下要求氮气纯度≥99.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制氮方式:在所述纯注气方式下,制氮方式选择膜制氮;在所述气水混注方式下,选择组合式变压吸附制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气井口设计:如果是纯注气方式,则选择70MPa采气井口或70MPa注气-采油一体化井口;如果是气水混注井,则选用105MPa修复采油井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气压力低于40MPa。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井口设计包括,采用注气采油一体化管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稀油井采用稀油井注气采油一体化管柱,配套杆式泵,固定式抽油杆悬挂器;对稠油井采用稠油井注气采油一体化管柱,配套抽稠泵,固定式抽油杆悬挂器和配套单流阀或循环滑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焖井方式,指用油田水替换完油管内的氮气,再注满一个井筒容积的稀油后焖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49418.9A CN109931038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49418.9A CN109931038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31038A true CN109931038A (zh) | 2019-06-25 |
CN109931038B CN109931038B (zh) | 2020-02-21 |
Family
ID=66988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49418.9A Active CN109931038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3103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6006A (zh) * | 2020-06-02 | 2020-07-1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特稠油溶洞型油藏注氮气原油增稠的处理方法 |
CN111396005A (zh) * | 2020-06-02 | 2020-07-1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缝洞型稠油油藏注氮气致稠井的处理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98918B1 (en) * | 1999-02-18 | 2001-10-09 | Petroleo Brasileiro S.A.-Petrobras | System for lifting petroleum by pneumatic pumping |
CN107060707A (zh) * | 2017-06-30 | 2017-08-1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油井注气方法 |
CN206592111U (zh) * | 2017-04-05 | 2017-10-27 | 长江大学 | 一种新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驱替模拟实验装置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10249418.9A patent/CN1099310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98918B1 (en) * | 1999-02-18 | 2001-10-09 | Petroleo Brasileiro S.A.-Petrobras | System for lifting petroleum by pneumatic pumping |
CN206592111U (zh) * | 2017-04-05 | 2017-10-27 | 长江大学 | 一种新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驱替模拟实验装置 |
CN107060707A (zh) * | 2017-06-30 | 2017-08-1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油井注气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96006A (zh) * | 2020-06-02 | 2020-07-1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特稠油溶洞型油藏注氮气原油增稠的处理方法 |
CN111396005A (zh) * | 2020-06-02 | 2020-07-10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缝洞型稠油油藏注氮气致稠井的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31038B (zh) | 2020-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He et al. |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 of separated layer water flooding in China | |
CN108868748B (zh) | 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裂缝开启压力的计算方法 | |
CN104213906B (zh) | 一种钻井井筒压力校正方法 | |
CN106285617B (zh) | 天然气水平井完井方法 | |
US20220099519A1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gas-storing performance of solution-mined salt cavern in high-insoluble salt mine | |
CN106522928B (zh) | 一种酸化压裂后停泵测井口压降不稳定试井方法 | |
CN104568052B (zh) | 一种盐穴型储气库造腔过程油水界面检测方法 | |
CN102587873B (zh) | 一种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方法 | |
CN103437746A (zh) | 一种水平井多段段内多缝体积压裂方法 | |
CN110397428A (zh) | 一种直井与u型对接井联合开采煤层气的驱替煤层气增产方法 | |
CN104847341A (zh) | 地下储气库井合理产能预测修正方法 | |
CN108894777A (zh) | 一种分层压裂多层合采油气藏储层物性及裂缝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 | |
CN206860155U (zh) | 一种煤系气u型井钻进及压裂结构 | |
CN101368477B (zh) | 一种油水界面检验和控制方法 | |
CN105178943A (zh) | 一种实时校正井筒压力的方法 | |
CN106194122A (zh) | 一种油田报废井改造为地热井或卤水井的方法 | |
CN107130955B (zh) | 井底流压的确定方法及储集体天然能量的确定方法 | |
CN108225998B (zh) | 7厘米直径岩心地层温压下酸化增产模拟实验方法 | |
CN107246254A (zh) | 一种煤系气u型井钻进及开发方法 | |
CN109931038A (zh) |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设计方法 | |
CN109882138A (zh) | 自流注水替油开采装置和方法 | |
CN109826600A (zh) |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采油时机优选方法 | |
CN108930529A (zh) | 基于废弃油气井的油-热-电联产方法 | |
CN109973059B (zh) |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气体机理的快速分析方法 | |
CN113743037B (zh) | 一种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变导流能力计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