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3350A - 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3350A
CN109923350A CN201880004262.1A CN201880004262A CN109923350A CN 109923350 A CN109923350 A CN 109923350A CN 201880004262 A CN201880004262 A CN 201880004262A CN 109923350 A CN109923350 A CN 109923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lmouth
motor
supporting member
fan
out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42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苫惠介
江口刚
五十住晋一
仓地正也
杉本大辅
加藤隆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23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3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室外机中的热交换效率。室外机(1)具备:圆筒状的钟形口(12),设于构成壳体(10)的一部分的基板(11);风扇(20),设于钟形口(12)的内侧;马达(21),配设于风扇(20)的中央部,使风扇(20)旋转驱动;马达支承构件(30A),以跨于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的方式设置,对马达(21)进行支承;以及热交换器(15),以隔着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对置的方式设置成两个一对,马达支承构件(30A)的至少一端部(30a)配置于两个一对的热交换器(15)的端部(15e、15f)彼此之间。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在壳体内具备风扇以及热交换器。室外机通过使风扇旋转而产生的风吹向热交换器,由此进行与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的热交换。
例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在室外机中,风扇配置于在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风扇罩上形成的开口部的内侧。对风扇进行驱动的马达经由马达支承构件装配于风扇罩。马达支承构件设置为沿径向跨于开口部,且其两端部在开口部的外周侧固定于风扇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46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4-1593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再者,在室外机中,为了减小室外机的外形尺寸,并提高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优选使热交换器接近于内周侧的风扇、开口部、钟形口。
但是,在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构成中,热交换器不得不配置于在开口部的外周侧固定于风扇罩的马达支承构件的端部的外周侧。因此,马达支承构件的两端部成为使热交换器接近于风扇、开口部、钟形口的障碍。
此外,室外机在风扇的外周侧具备筒状的钟形口。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希望尽量缩小钟形口的内周面与风扇的外周部的间隙。
但是,在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构成中,马达支承构件固定于风扇罩。钟形口也固定于风扇罩。即,马达支承构件和钟形口经由风扇罩间接地连结。因此,风扇罩的制造误差也对马达支承构件和钟形口的位置精度有影响。其结果是,提高马达支承构件和钟形口的位置精度有限度。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进一步提高室外机中的热交换效率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圆筒状的钟形口,设于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基板;风扇,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内侧;马达,配设于所述风扇的中央部,使所述风扇旋转驱动;马达支承构件,以跨于所述钟形口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对所述马达进行支承;以及热交换器,以隔着所述钟形口的开口部对置的方式设置成两个一对,所述马达支承构件的至少一端部配置于两个一对的所述热交换器的端部彼此之间。
根据该构成,在将两个一对的热交换器以隔着钟形口的开口部对置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当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使各热交换器接近开口部时,热交换器和钟形口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变小。与此相对,若将马达支承构件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在两个一对的热交换器的端部彼此之间,则无需将马达支承构件的端部配置在钟形口的开口部与热交换器之间。因此,能缩小钟形口的开口部与热交换器的间隔地配置马达支承构件,并且能提高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第一方案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中,所述马达支承构件直接地接合于所述钟形口。
根据该构成,通过将马达支承构件直接地接合于钟形口,能提高马达支承构件和钟形口的位置精度。由此,能缩小通过由马达支承构件支承的马达驱动的风扇与钟形口之间的间隙。因此,通过风扇使空气高效地流动,能提高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第一方案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中,在所述马达支承构件一体成形有对所述马达进行固定的马达基座构件。
根据该构成,通过将马达基座构件与马达支承构件一体成形,与将马达基座构件作为与马达支承构件分开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组装的时间和劳力。
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第一方案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中,具备:加强构件,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外周侧,对所述基板进行加强。
根据该构成,通过加强构件对基板进行加强,由此,能抑制基板在风扇旋转时发生共振。
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第一方案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中,在同一个所述基板设有多组所述钟形口、所述风扇、所述马达、以及所述马达支承构件,所述加强构件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钟形口之间。
根据该构成,当设有多组钟形口时,基板的特别是在钟形口的开口部之间的强度降低。因此,通过在彼此相邻的钟形口之间配置加强构件,能高效地加强该部分的基板。因此,能抑制基板在风扇旋转时发生共振。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圆筒状的钟形口,设于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基板;风扇,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内侧;马达,配设于所述风扇的中央部,使所述风扇旋转驱动;以及马达支承构件,以跨于所述钟形口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对所述马达进行支承,所述马达支承构件直接地接合于所述钟形口。
根据该构成,通过将马达支承构件直接地接合于钟形口,能提高马达支承构件和钟形口的位置精度。由此,能缩小通过由马达支承构件支承的马达驱动的风扇和钟形口的间隙。因此,通过风扇使空气高效地流动,能提高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圆筒状的钟形口,设于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基板;风扇,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内侧;马达,配设于所述风扇的中央部,使所述风扇旋转驱动;马达支承构件,以跨于所述钟形口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对所述马达进行支承;以及加强构件,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外周侧,对所述基板进行加强,在同一个所述基板设有多组所述钟形口、所述风扇、所述马达、以及所述马达支承构件,所述加强构件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钟形口之间。
根据该构成,当设有多组钟形口时,基板的特别是在钟形口的开口部之间的强度降低。因此,通过在彼此相邻的钟形口之间配置加强构件,能高效地加强该部分的基板。因此,能抑制基板在风扇旋转时发生共振。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能进一步提高室外机中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从壳体的内侧观察设于上述室外机的钟形口的马达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从壳体的内侧观察上述马达支承构件的图。
[图4]是表示将上述马达支承构件与钟形口直接地接合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将上述马达支承构件与钟形口直接地接合的结构的其他例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图,是从壳体的内侧观察设于上述室外机的钟形口的马达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图,是从壳体的内侧观察设于上述室外机的基板的加强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图,是从壳体的内侧观察上述室外机的马达支承构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1具备:壳体10、钟形口12、风扇20、马达21(参照图2、图3)、以及热交换器15。
在图2示出了右侧的马达支承构件30A与左侧的马达支承构件30A不同,处于未载置马达21的状态。
壳体10为长方体状,在其一面设有由金属板形成的基板11。
钟形口12固定于壳体10的基板11。钟形口12为圆筒状,在其基端部一体形成有向外周侧伸出的凸缘部12a。钟形口12以凸缘部12a抵靠至基板11的状态固定于基板11。在基板11形成有与钟形口12的内侧的开口部13连通的贯通孔14(参照图2、图3)。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板11为长方形,钟形口12沿着基板11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地并列设置有两个。
风扇20配设于各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的内侧。风扇20一体地具备:形成于中心部的凸台22、以及在凸台22的外周侧沿周向设有多个的叶片23。
如图2所示,马达21相对于风扇20配置在壳体10的内侧。马达21与风扇20的凸台22配置在同一轴上,其驱动轴21s连结于凸台22。马达21利用从外部供给的电流使驱动轴旋转,由此使风扇20旋转驱动。
马达21通过后文详述的马达支承构件30A固定在钟形口1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示出了右侧的马达支承构件30A与左侧的马达支承构件30A不同,处于未载置马达21的状态。
如图3所示,热交换器15以隔着钟形口12、12的开口部13、13对置的方式设置成两个一对。在热交换器15中,在与构成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内机之间循环的制冷剂流动。
各热交换器15为大致L形,具有:沿着基板11的短边11a延伸的第一直线部15a、沿着基板11的与短边11a正交的长边11b延伸的第二直线部15b、以及形成于第一直线部15a与第二直线部15b之间并沿着一方的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的外周部延伸的弯曲部15c。
马达支承构件30A设置为跨于各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马达支承构件30A具备臂部31、以及固定托架32、3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示出了右侧的马达支承构件30A与左侧的马达支承构件30A不同,处于未载置马达21的状态。
臂部31以沿径向跨于开口部13的方式延伸。在臂部31的中央部一体成形有对马达21进行固定的马达基座构件33。
固定托架32、32设于臂部31的两端部。
如图4所示,各固定托架32配置为隔着基板11与钟形口12的凸缘部12a对置。通过使设于固定托架32侧的双头螺栓35贯通基板11以及凸缘部12a,并使螺母36螺合于其顶端部,来连结马达支承构件30A的固定托架32和钟形口12的凸缘部12a。
这样的马达支承构件30A可以通过例如对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
在此,代替图4所示的构成,如图5所示,也可以从钟形口12的凸缘部12a侧穿过基板11而插入螺栓37,并将其顶端部37a拧入马达支承构件30A的固定托架32。
如图3所示,上述马达支承构件30A将其一端部30a配置于两个一对的热交换器15、15的端部15e、15f彼此之间。马达支承构件30A沿径向跨于开口部13,将另一端部30b配置在热交换器15的第二直线部15b的中间部的附近。
根据上述的构成,将两个一对的热交换器15、15以隔着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对置的方式设置,当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使各热交换器15接近开口部13时,热交换器15的特别是弯曲部15c与开口部13之间的间隙变小。与此相对,由于将马达支承构件30A的一端部30a配置在两个一对的热交换器15的端部15e、15f彼此之间,因此无需将马达支承构件30A的一端部30a配置在热交换器15的弯曲部15c与开口部13之间的间隙中。因此,能缩小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与热交换器15的弯曲部15c的间隔地配置马达支承构件30A。由此,能提高热交换器15中的热交换效率。
此外,将马达支承构件30A直接地接合于钟形口12,由此,能提高马达支承构件30A和钟形口12的位置精度。由此,能缩小通过由马达支承构件30A支承的马达21驱动的风扇20和钟形口12的间隙。因此,能通过风扇20来使空气高效地流动,提高热交换器15中的热交换效率。
而且,通过将马达基座构件33与马达支承构件30A一体成形,与将马达基座构件33作为与马达支承构件30A分开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抑制组装的时间和劳力。
(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马达基座构件33与马达支承构件30A一体成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马达支承构件30B也可以构成为具有跨于开口部13的两根一对的管材38、38,在这些管材38、38上焊接板状的马达基座构件39。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示出了右侧的马达支承构件30B与左侧的马达支承构件30B不同,处于未载置马达21的状态。
(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此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钟形口12的外周侧具备对基板11进行加强的加强构件40A。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省略载置于马达支承构件30A的马达21而进行图示。
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在同一个基板11设有多组钟形口12、风扇20、马达21、以及马达支承构件30A的情况下,基板11、特别是在相邻的钟形口12、12的开口部13、13之间的强度变低。其结果是,当风扇20旋转时,基板11有时会发生共振。
因此,加强构件40A配置在彼此相邻的钟形口12、12之间。
加强构件40A在钟形口12、12之间一体地具备:在基板11的短边11a方向延伸的主部41、在主部41的一端部向长边11b方向一侧延伸的延伸部42、以及在主部41的另一端部向长边方向另一侧延伸的延伸部43。加强构件40A形成为与基板11正交并向壳体10的内侧立起的肋状。加强构件40A的主部41和延伸部42、43分别固定于基板11。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加强构件40A对基板11进行加强,由此能抑制基板11在风扇20旋转时发生共振。
特别是在相邻的钟形口12、12的开口部13、13之间的强度降低,因此通过在彼此相邻的钟形口12、12之间配置加强构件40A,能高效地加强该部分的基板11。因此,能有效地抑制基板11在风扇20旋转时发生共振。(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同一个基板11设有多组钟形口12、风扇20、马达21、以及马达支承构件30A、30B,也可以如图8所示,构成为仅具备一组钟形口12、风扇20、马达21、以及马达支承构件30A。
在这种情况下,热交换器15以隔着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对置的方式设为两个一对。各热交换器15为大致L形,具有:沿着基板11的一边11g延伸的第一直线部15g、沿着基板11的与一边11g正交的另一边11h延伸的第二直线部15h、以及形成于第一直线部15g与第二直线部15h之间且沿着一方的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的外周部延伸的弯曲部15c。然后,马达支承构件30A的一端部30a和另一端部30b配置在两个一对的热交换器15、15的端部15e、15f彼此之间。
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缩小钟形口12的开口部13和热交换器15的弯曲部15c的间隔。由此,能提高热交换器15中的热交换效率。
此外,在如图8所示的构成中,在设有加强构件40B的情况下,优选在热交换器15、15的端部15e、15f彼此对置的部分的附近设置L形的加强构件40B。
符号说明
1 室外机
10 壳体
11 基板
12 钟形口
13 开口部
15 热交换器
15c 弯曲部
15e、15f 端部
20 风扇
21 马达
30A、30B 马达支承构件
30a 一端部
30b 另一端部
33、39 马达基座构件
40A、40B 加强构件

Claims (7)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圆筒状的钟形口,设于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基板;
风扇,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内侧;
马达,配设于所述风扇的中央部,使所述风扇旋转驱动;
马达支承构件,以跨于所述钟形口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对所述马达进行支承;以及
热交换器,以隔着所述钟形口的开口部对置的方式设置成两个一对,
所述马达支承构件的至少一端部配置于两个一对的所述热交换器的端部彼此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支承构件直接地接合于所述钟形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马达支承构件一体成形有对所述马达进行固定的马达基座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加强构件,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外周侧,对所述基板进行加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个所述基板设有多组所述钟形口、所述风扇、所述马达、以及所述马达支承构件,
所述加强构件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钟形口之间。
6.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圆筒状的钟形口,设于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基板;
风扇,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内侧;
马达,配设于所述风扇的中央部,使所述风扇旋转驱动;以及
马达支承构件,以跨于所述钟形口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对所述马达进行支承,
所述马达支承构件直接地接合于所述钟形口。
7.一种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圆筒状的钟形口,设于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基板;
风扇,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内侧;
马达,配设于所述风扇的中央部,使所述风扇旋转驱动;
马达支承构件,以跨于所述钟形口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对所述马达进行支承;以及
加强构件,设于所述钟形口的外周侧,对所述基板进行加强,
在同一个所述基板设有多组所述钟形口、所述风扇、所述马达、以及所述马达支承构件,
所述加强构件配置于彼此相邻的所述钟形口之间。
CN201880004262.1A 2017-05-16 2018-04-05 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 Pending CN1099233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7241 2017-05-16
JP2017097241A JP2018194216A (ja) 2017-05-16 2017-05-16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室外機
PCT/JP2018/014520 WO2018211849A1 (ja) 2017-05-16 2018-04-05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室外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3350A true CN109923350A (zh) 2019-06-21

Family

ID=64273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4262.1A Pending CN109923350A (zh) 2017-05-16 2018-04-05 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31033A1 (zh)
JP (1) JP2018194216A (zh)
CN (1) CN109923350A (zh)
WO (1) WO20182118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6216A (zh) * 2020-01-21 2020-06-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8095A (ja) * 1981-11-02 1983-05-11 Mitsui Toatsu Chem Inc 熱交換器
JPH02100137U (zh) * 1989-01-27 1990-08-09
JPH05157289A (ja) * 1991-12-10 1993-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2829514A (zh) * 2011-06-13 2012-12-1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205641231U (zh) * 2015-04-10 2016-10-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28375B2 (en) 1978-06-07 1983-04-28 Allegheny Ludlum Industries Inc. Protecting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from crevice and pitting corrosion
JP3721874B2 (ja) 1999-08-04 2005-11-3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軸重計測装置
JP5877364B2 (ja) * 2011-06-13 2016-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8095A (ja) * 1981-11-02 1983-05-11 Mitsui Toatsu Chem Inc 熱交換器
JPH02100137U (zh) * 1989-01-27 1990-08-09
JPH05157289A (ja) * 1991-12-10 1993-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2829514A (zh) * 2011-06-13 2012-12-1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205641231U (zh) * 2015-04-10 2016-10-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6216A (zh) * 2020-01-21 2020-06-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94216A (ja) 2018-12-06
EP3531033A1 (en) 2019-08-28
WO2018211849A1 (ja) 2018-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9723B (zh) 风扇组件
US8152484B2 (en) Engine cooling fan assembly
CN203321860U (zh) 离心式送风机
EP2069621B1 (en) Axial fan
US8519585B2 (en)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fan module with dust screen
US9494358B2 (en) Air conditioner
JP3071456U (ja) 直列動翼を有するファン
JP2000209800A (ja) アウタロ―タ型ブラシレス電動機の回転子構造
EP3633206B1 (en) Cross-flow fan and fan heater
CN109923350A (zh) 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机
EP2488760B1 (en) Axial fan and fan rotor
EP0922911A2 (en) An outdoor unit of a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9790947B2 (en) Fan assembly
CN204041546U (zh) 叶轮和具备其的轴流鼓风机
CN103322626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结构
US9157362B2 (en) Pressure release slot for fan noise improvement
JP2014141944A (ja) 流体ポンプ用インペ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770167U (zh) 一种纺织机齿轮箱
EP0733809A1 (en) Support bracket
JP5949750B2 (ja)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KR101745904B1 (ko) 이중 날개가 형성된 냉각팬
KR20100041127A (ko) 팬 및 쉬라우드 조립체
CN205372782U (zh) 空调器
JP657739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機の製造方法
CN218966620U (zh) 车载空调系统的集成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