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9534A - 货物管理系统和货物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货物管理系统和货物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9534A
CN109919534A CN201811505117.XA CN201811505117A CN109919534A CN 109919534 A CN109919534 A CN 109919534A CN 201811505117 A CN201811505117 A CN 201811505117A CN 109919534 A CN109919534 A CN 109919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go
unit
image
vehicle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051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冈庆
前田隼
室崎芳廣
辻村宽子
兼市大辉
阵内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19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9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1/00Use of pick-up or transfer devices or of manipulators for stacking or de-stack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1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 B60R25/102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a signal being sent to a remote location, e.g. a radio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 a police station, a security company or the ow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02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using recording means, e.g. black bo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30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 B60R25/305Detection related to theft or to other events relevant to anti-theft systems using a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41Advertisements
    • G06Q30/0242Determining effectiveness of advertis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41Advertisements
    • G06Q30/0277Online advertis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9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inside of a vehicle, e.g. relating to seat occupancy, driver state or inner lighting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02Mechanical actuation
    • G08B13/14Mechanical actuation by lifting or attempted removal of hand-portable articl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3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single remote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8Capturing isolated or intermittent images triggered by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event, e.g. an object reaching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G07C2009/0092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cargo, freight or shipping containers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e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货物管理系统,包括:锁定/解锁装置,其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以锁定和解锁车辆,该终端由递送货物的用户使用;成像装置,被配置为捕获位于车辆中的预定区域的内部的图像,该预定区域被用作为货物的递送地点;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当所述锁定/解锁装置响应于所述请求而锁定或解锁所述车辆时,使所述成像装置捕获所述预定区域的内部的图像,并存储捕获图像;以及判定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参考图像与比较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

Description

货物管理系统和货物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管理系统和货物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开发了一种将由用户指定的车辆的货舱用作为货物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递送系统,作为在递送服务的用户和递送者之间高效地执行货物的收集和递送的工具。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206225号(JP2006-206225A)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系统,当递送者递送货物时,该系统在递送者的递送用户终端和安装在指定车辆中的车辆通信装置之间执行认证处理,并且当认证成功时,允许指定车辆的锁定和解锁。
发明内容
在这种递送系统中,当由多个其间具有时间差的递送者执行货物的递送时,后来的递送者可以在货物已经存放在货舱中的状态下将货物存放在货舱中。在这种情况下,会担心递送者可能带走现有的货物。此时,可以想到,当打开和关闭货舱的门时,递送者可以不将货物存放在货舱中,并带走其中的货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当车辆的货舱被用作为货物的收集和递送地点时,能够有助于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货物管理系统。该货物管理系统包括:锁定/解锁装置,其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以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所述终端由递送货物的用户使用;成像装置,其被配置为捕获位于所述车辆中的预定区域的内部的图像,所述预定区域被用作所述货物的递送地点;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当所述锁定/解锁装置响应于所述请求而锁定或解锁所述车辆时,使所述成像装置捕获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所述图像,并且存储所述图像;以及判定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表示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参考图像与表示当所述车辆被锁定时的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比较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
用户可以通过使用锁定/解锁装置解锁车辆来进入预定区域,并且当使用锁定/解锁装置锁定车辆时,用户不能进入预定区域。在递送者将货物存放在预定区域中之前和之后,预定区域的状态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可以由成像装置检测到。因此,根据此配置,能够基于由成像装置捕捉的图像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存放在预定区域内或者货物是否已经从预定区域带走。
例如,当可以从图像中判定预定区域中的货物的量增加时,可以判定货物已经存放在预定区域中。当可以从图像中判定预定区域中的货物的量减少时,可以判定货物已经从预定区域带走。当可以从图像中判定预定区域内没有改变时,货物新近没有存放在预定区域中,因此可以判定要递送的货物已经被带走。当成像装置可以基于图像的特征(颜色或尺寸)来识别货物时,可以判定货物的更换等。
这里,货物的带走可以在递送用户可以进入预定区域的时间段内发生。因此,控制单元使成像装置在可以判定预定区域中的状态在车辆被解锁后直到车辆被锁定之前已经改变或者未改变的时间对预定区域的内部进行成像。由控制单元执行的使成像装置在此时捕获图像的操作,对应于使成像装置在利用锁定/解锁装置来锁定/解锁车辆的时间对预定区域的内部进行成像的操作。当控制单元存储以这种方式捕获的图像时,可以基于存储的图像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从而能够有助于提高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使所述成像装置在锁定相关时刻捕获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第一图像来获取所述比较图像,所述锁定相关时刻与所述车辆被锁定的时刻相关联。
锁定相关时刻也是可以对在车辆已经被锁定时与预定区域中的状态相关联的状态进行成像的时刻。这也是在递送用户已经将货物存放在预定区域之后或者在递送用户已经从预定区域带走货物之后的时刻。当车辆被锁定时,递送用户不能进入预定区域,并且预定区域中的状态不会被递送用户改变。因此,根据这种配置,可以在递送用户已经进入预定区域之后,存储指示预定区域中的状态的图像。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之后判定所述比较图像作为所述参考图像来获取所述参考图像。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使所述成像装置在解锁相关时刻捕获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第二图像来获取所述参考图像,所述解锁相关时刻与所述车辆被解锁的时刻相关联。
解锁相关时刻也是可以对在车辆已经被解锁时与预定区域中的状态相关联的状态进行成像的时刻。这也是在递送用户已经将货物存放在预定区域之前或者在递送用户已经从预定区域带走货物之前的时刻。在车辆已经被锁定之后直到车辆被解锁之前,递送用户不能进入预定区域,因此在此期间递送用户不能从预定区域带走货物。另一方面,当车辆已经被解锁时,递送用户可以进入预定区域,并且预定区域中的状态可以改变。因此根据这种配置,可以在递送用户可以进入预定区域的时间点,存储指示预定区域中的状态的图像。
在第一方面中,控制装置可以被配置为使所述成像装置捕获从所述解锁相关时刻至所述锁定相关时刻的运动图像。
根据这种配置,可以将货物被带走的时间和方式存储为证据。由于可以从运动图像中提取静止图像,因此,还可以通过捕获运动图像来生成下一个解锁相关时刻的静止图像和下一个锁定相关时刻的静止图像。
在第一方面中,货物管理系统可以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预定区域的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解锁相关时刻可以是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预定区域被打开的时刻。
所述预定区域可以通过解锁车辆而被打开和关闭。在车辆已经被解锁之后直到预定区域被打开之前,递送用户不能进入预定区域,因此预定区域中的状态不改变。因此,当预定区域被打开时预定区域的捕获图像可以说代表在车辆已经被解锁之前的预定区域的内部。根据这种配置,通过将递送用户可以实际地进入预定区域的时间点设置为解锁相关时刻,例如,当运动图像被捕获时的成像时间可以缩短,因此可以减少存储运动图像所需的存储器容量并降低电池的电量消耗。
在第一方面中,货物管理系统可以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预定区域的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锁定相关时刻可以是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预定区域被关闭的时刻。
当在车辆已经被锁定之前预定区域被关闭时,递送用户不能进入预定区域。因此,当预定区域已经被关闭时的预定区域的捕获图像可以说代表在车辆已经被锁定之后的预定区域的内部。根据这种配置,通过将递送用户可以实际地进入预定区域的终点设置为锁定相关时刻,例如,当运动图像被捕获时的成像时间可以缩短,因此能够减少存储运动图像的存储器容量并降低电池的电量消耗。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解锁相关时刻可以是所述锁定/解锁装置响应于所述请求而解锁所述车辆的时刻。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锁定相关时刻是所述锁定/解锁装置响应于所述请求而锁定所述车辆的时刻。
由锁定/解锁装置锁定和解锁车辆的时刻由锁定/解锁装置控制。因此,根据这种配置,无需提供用于检测预定区域的打开和关闭的装置,即可以设置解锁相关时刻和锁定相关时刻。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判定单元被配置为判定所述第二图像作为所述参考图像并且判定所述第一图像作为所述比较图像,所述第二图像是由所述成像装置在所述解锁相关时刻捕获的,所述第一图像是由所述成像装置在所述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
根据这种配置,可以通过在解锁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和在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之间的比较来检测在解锁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和在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之间的区别,并且当在解锁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中出现的货物不存在于在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中时,判定出递送用户已经带走货物。当在解锁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中未出现的货物存在于在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中时,能够判定递送用户已经存放货物。当在解锁相关时刻获取的图像与在锁定相关时刻获取的图像之间没有改变时,能够判定要递送的货物没有被递送而是被带走。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判定单元被配置为判定先前图像作为所述参考图像并且判定当前图像作为所述比较图像,所述先前图像是由所述成像装置在先前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所述比较图像是由所述成像装置在当前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
假设递送用户在从先前锁定相关时刻到当前解锁相关时刻的时间段内不能进入预定区域,因此可以假设在该时间段内预定区域内不会有任何改变。根据这种配置,在先前解锁相关时刻的图像可以被用作为在与当前解锁相关时刻对应的时刻的图像。通过以这种方式减少图像的获取次数,能够简化系统。
在第一方面中,货物管理系统可以包括:质量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货物递送之前,获取将要被递送至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货物的获取质量;以及质量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车辆中的所述货物的检测质量;其中,所述判定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在所述货物的所述获取质量与所述货物的所述检测质量之间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
当多个货物已经被存放在预定区域中时,可以想到,当从成像装置查看时,存放在被另一件货物隐藏的区域中的一件货物将不会出现在捕获的图像中。还可以想到,递送用户可以仅在预定区域中存放货物的外盒并且带走其内容物。内容物的带走无法从捕获的图像中检测到。以这种方式,可能难以仅基于捕获的图像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另一方面,可以想到,在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时,也可以考虑货物的质量。也就是说,当货物已经被存放于预定区域中时,预定区域内的货物的总质量增加了新存放的货物的质量。因此,当货物没有在图像中出现但预定区域内的质量增加了要递送的货物的质量时,可以判定货物已经被存放。另一方面,当货物的内容物已经被带走,并且仅其外盒被存放在其中时,预定区域中的货物的总质量不会增加要递送的货物的质量,因此能够判定货物没有被存放。因此,根据这种配置,除了预定区域内的图像之外,还可以通过考虑货物的质量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来防止错误的判定。
在第一方面中,货物管理系统可以包括:请求用户终端,所述请求用户终端由接收所述货物的用户使用,并且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被配置为请求所述锁定/解锁装置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其中,所述判定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当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请求所述车辆的锁定/解锁时,向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询问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中取出,并且当所述请求用户终端响应于来自所述判定单元的询问而返回指示所述货物已经被取出的响应时,重置所述先前图像。
当接收货物的用户(下文中也称为请求用户)已经从预定区域带走货物时,合法用户已经带走货物,因此没有问题。然而,当递送用户在此后递送货物时,预定区域中的状态已经与基于成像装置在前一解锁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的状态不同,因此,不优选使用这个图像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因此,当请求用户终端已经返回指示货物已经被取走的响应时,控制装置重置在前一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图像,使得图像不用于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根据这种配置,可以通过基于新存储的图像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来防止错误的判定。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货物管理系统可以包括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货物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时,执行针对所述请求用户终端的预定的通知处理。
根据这种配置,由于已经请求货物递送的用户等可以立即确定货物的带走,因此,可以采取与其对应的措施。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货物管理系统可以包括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货物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时,执行针对除了所述请求用户终端之外的终端的预定的通知处理。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判定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当所述锁定/解锁装置被请求用户终端请求时,向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询问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中取出,所述请求用户终端由接收所述货物的用户使用,并且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被配置为请求所述锁定/接收装置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并且当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返回指示所述货物已经被取出的响应时,重置所述先前图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货物管理方法。所述货物管理方法包括:使用位于车辆中的预定区域作为货物的递送地点;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而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所述终端由递送所述货物的用户使用;当响应于所述请求而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时,使成像装置捕获所述预定区域的内部的图像;存储所述图像;以及基于表示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参考图像与表示当所述车辆被锁定时的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比较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
根据本发明,当车辆的货舱被用作为货物的收集和递送地点时,能够有助于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货物管理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货物管理系统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车辆中的装置的布置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车身ECU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递送信息的表格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车辆管理信息的表格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捕获和存储用于判定货物是否被带走的运动图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改变判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当改变判定处理单元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在货物管理系统中的操作流程的图;
图10是示出当改变判定处理单元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在货物管理系统中的操作流程的图;
图11是示出成像装置附接在货舱门内的货舱内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货物管理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货物管理系统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4是示出当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时在中央处理器中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当改变判定处理单元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在货物管理系统中的操作流程的图;
图16是示出当从请求用户接收到指示货物已经被取走的响应时在货物管理系统中的操作流程的图;
图17是示出当递送管理用户或请求用户确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时在货物管理系统中的操作流程的图;
图18是示出当请求用户终端向请求用户发出通知时在货物管理系统中的操作流程的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递送管理服务器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0是示出当递送用户终端向递送用户发出通知时在货物管理系统中的操作流程的图;
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薄片结构的图;
图22是示出检测货物的质量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23是示出改变判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此外,除非特别提及,否则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位置等不旨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下述实施例可以组合。
<第一实施例>
<系统概述>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货物管理系统1的配置的图。货物管理系统1是在递送服务中管理货物的系统,其中,通过允许请求货物递送的人和被请求货物递送的人共同地使用(共享)请求者指定的车辆10的货舱,来将车辆10的货舱(行李箱室)用作为货物的收集和递送地点。因此,“请求货物递送的人”和“被请求货物递送的人”是使用车辆10的货舱的用户,前者被称为“请求用户”而后者被称为“收集和递送用户”以区分两个人。货舱是车辆10中的预定区域,如稍后将描述的,其可以存放要递送的货物并且被配置为由车载单元10A锁定和解锁。货舱可以是,例如,车辆的行李箱或例如乘客座椅的乘客舱。货舱是与车辆10的驾驶员等乘坐的乘客舱隔开的区域,使得货舱和乘客舱不能彼此连通。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货物管理系统1包括安装在车辆10中的车载单元10A、递送用户终端200、请求用户终端50、中央服务器400以及递送管理服务器500A和500B。车载单元10A、递送用户终端200、请求用户终端50、中央服务器400和递送管理服务器500A和500B通过网络N1彼此连接。网络N1可以是,例如,诸如因特网的全球公共通信网络,并且可以采用广域网(WAN)或其他通信网络。网络N1可以包括用于移动电话等的电话通信网络和诸如WiFi的无线通信网络。车载单元10A连接至递送用户终端200,递送用户终端200是由递送用户通过包括短程无线通信网络等的网络N2使用的终端。例如,货物管理系统1包括两个递送管理服务器500A和500B,但是可以包括三个或者更多的递送管理服务器。当递送管理服务器在以下描述中被集体提及时,使用500作为其参考符号。
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请求用户终端50接收要递送的物品(下文中也称为“货物”)的登记,该请求用户终端50是由请求用户使用的终端。例如,当从由电子交易提供商经营的产品购买站点购买的物品作为货物被递送给请求用户时,请求用户可以通过用于利用使用安装在请求用户终端50中的货物管理系统1的服务的应用程序(下文中也称为预定应用程序)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中登记货物的递送信息。递送信息包括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和如图5中所示的将在后面描述的递送计划信息。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中,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也预先和与请求用户相关的车辆10相关联,要使用的递送地点从与用户(请求用户)相关联的包括车辆10的递送地点的候选者中适当地选择,并且由请求用户包含在递送信息中。在以下描述中,假设请求用户的递送地点被设置为车辆10。递送信息还包括关于货物状态的信息。状态信息的示例是关于货物的递送是否已经完成的信息等。
假设图1中所示的递送管理服务器500A和递送管理服务器500B由不同的递送公司管理。因此,基于由递送管理服务器500A管理的递送信息的货物的递送,由除基于由递送管理服务器500B管理的递送信息执行货物的递送的递送公司之外的递送公司执行。当属于管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A和500B的递送公司的递送用户彼此区分时,在以下描述中假设向其添加如递送用户A和递送用户B的后缀。
当从请求用户终端50接收到货物递送请求并且其递送地点是车辆10时,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请求中央服务器400向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用于锁定/解锁将存放货物的车辆10(也称为“锁定/解锁存放货物的车辆10的货舱”)的认证信息。该请求作为触发信号与来自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请求一起发送。中央服务器400基于包含于递送信息中的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通过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与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关联的车辆10的认证信息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通过使用由递送用户终端200接收的认证信息锁定/解锁车辆10的货舱,递送用户可以进入车辆10的货舱以递送货物。这里,认证信息是用于通过利用短程无线通信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向车载单元10A发送并且由车载单元10A进行认证处理来允许车载单元10A执行用于车辆10的货舱的锁定/解锁处理的数字信息。用于车辆10的货舱的锁定/解锁处理是通过稍后将描述细节的车载单元10A来锁定/解锁存放货物的车辆10的货舱的门的处理。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构成货物管理系统1的车载单元10A、递送用户终端200、请求用户终端50、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中央服务器4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下面将参考图2描述车载单元10A、递送用户终端200、请求用户终端50、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中央服务器400的硬件配置和功能配置。
车载单元10A包括钥匙单元100、锁定/解锁装置300、成像装置11、图像存储单元12和通知单元13。钥匙单元100包括与智能钥匙(以下称为便携式单元)的电子钥匙相同的无线接口,并且不需要使用任何物理钥匙,即可以通过与车载单元10A的锁定/解锁单元进行通信来执行车辆10的货舱或乘客舱的锁定和解锁(当货舱和乘客舱不需要区分时,下文中可以简称为“车辆10的锁定和解锁”)。钥匙单元100与诸如递送用户终端200的移动终端进行短程无线通信,并且基于用于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认证处理的结果来判定其是否用作车辆10的电子钥匙。
当进入车辆10的货舱以递送货物时,递送用户终端200通过如上所述的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接收由中央服务器400发出的用于锁定和解锁货舱的认证信息。然后,将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到钥匙单元100的认证信息与预先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的认证信息进行比较。当认证处理成功时,递送用户终端200被认证为合法操作车载单元10A的终端。当递送用户终端200已被认证时,钥匙单元100将预先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并与认证信息相关联的车辆10的钥匙ID与锁定信号或解锁信号一起发送至锁定/解锁装置300。在以下描述中,锁定信号和解锁信号统称为锁定/解锁信号。术语锁定/解锁信号表示锁定信号和解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当从钥匙单元100接收到的钥匙ID与预先存储在锁定/解锁装置300中的钥匙ID一致时,锁定/解锁装置300锁定或解锁车辆10。钥匙单元100和锁定/解锁装置300利用从安装在车辆10中的电池供给的电力进行操作。预先存储在钥匙单元10中的钥匙ID可以利用认证信息进行加密。在这种情况下,当用于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认证处理成功时,钥匙单元100可以用认证信息解密钥匙ID,并将解密的钥匙ID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
下面将描述锁定/解锁装置300的细节。锁定/解锁装置300是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乘客舱或货舱的门的装置。例如,锁定/解锁装置300根据使用射频(以下称为RF)频带的无线电波从与车辆10对应的便携式单元发送的锁定信号和解锁信号来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门。锁定/解锁装置300还具有发送用于检测便携式单元的低频(以下称为LF)频带的无线电波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钥匙单元100代替移动单元通过向锁定/解锁装置300发送和从锁定/解锁装置300接收RF频带和LF频带的无线电波来控制车辆10的门的锁定和解锁。在以下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锁定/解锁装置300的通信目的地限于钥匙单元100。
锁定/解锁装置300包括LF发射器301、RF接收器302、比较ECU 303、车身ECU 304、门锁致动器305和门开关306。LF发射器301是发送用于检测(轮询)钥匙单元100的LF频带(例如,100KHz至300KHz)的无线电波的器件。LF发射器301被结合在例如乘客舱中的中央控制台中或方向盘附近。RF接收器302是接收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RF频带(例如,100MHz至1GHz)的无线电波的器件。RF接收器302被结合在乘客舱中的任何位置。
比较ECU303是基于使用RF频带的无线电波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信号(锁定信号或解锁信号)执行用于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乘客舱或货舱的门的控制的计算机。比较ECU303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
比较ECU 303验证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锁定/解锁信号是否已经从合法装置发送。具体地,比较ECU 303判定包含于锁定/解锁信号中的钥匙ID是否与预先存储在比较ECU303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的钥匙ID一致。然后,比较ECU 303基于判定结果向车身ECU304发送解锁命令或锁定命令。解锁命令或锁定命令通过诸如控制器局域网络(CAN)的车载网络传输。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车辆10中的装置的布置的图。门锁致动器305是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门(例如在进入或离开作为乘坐空间的乘客舱时打开和关闭的乘客舱门或者向货舱15中装载货物时打开和关闭的货舱门16)的致动器。门锁致动器305基于从车身ECU 304发送的信号进行操作。门锁致动器305可以被配置为独立地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乘客舱门和货舱门16。锁定和解锁货舱门16的门锁致动器305在图3中示出。图3中的阴影区域是由成像装置11成像的区域。
门开关306是当车辆10的门打开时切换到开(ON)并且当车辆10的门关闭时切换到关(OFF)的开关。在图3中示出检测货舱门16的打开和关闭的门开关306。门开关306的ON/OFF信号输入到车身ECU 304中。门开关306可以用作权利要求中的“检测单元”。
车身ECU 304是执行车辆10的车身控制的计算机。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车身ECU304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车身ECU 304包括锁定/解锁处理单元3041、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成像处理单元3043和警报处理单元3044。锁定/解锁处理单元3041具有通过基于从比较ECU 303发送的解锁命令或锁定命令控制门锁致动器305来同时或独立地执行车辆10的乘客舱门或货舱门16的解锁和锁定的功能。比较ECU 303和车身ECU 304可以体现为单一主体。稍后将描述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成像处理单元3043和警报处理单元3044。
现在将描述钥匙单元100。钥匙单元100是设置在车辆10的乘客舱中的预定位置(例如,手套箱内)的装置。钥匙单元100具有通过与递送用户终端200等进行短程无线通信来认证递送用户终端200的功能和基于认证结果使用RF频带的无线电波发送锁定/解锁信号的功能。钥匙单元100包括LF接收器101、RF发射器102、短程通信单元103和控制单元104。
LF接收器101是使用LF频带的无线电波接收从锁定/解锁装置300发送的轮询信号的器件。LF接收器101包括用于接收LF频带的无线电波的天线(下文中称为LF天线)。RF发射器102是使用RF频带的无线电波将锁定/解锁信号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的器件。
短程通信单元103是与递送用户终端200通信的器件。短程通信单元103使用预定的无线通信标准在短距离内(在可以在车辆的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通信的距离)进行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短程通信单元103基于蓝牙(注册商标)低能量标准(以下称为BLE)进行数据通信。BLE是使用蓝牙的低能量通信标准,并且具有当检测到通信配对物时,无需在设备之间请求配对即可以立刻开始通信的特征。在本实施例中,例举了BLE,但是也可以使用另一种无线通信标准。例如,可以使用近场通信(NFC)、超宽带(UWB)或WiFi(注册商标)。
控制单元104是通过短程通信单元103与递送用户终端200进行短程无线通信并且执行用于认证递送用户终端200的控制以及用于基于认证结果发送锁定/解锁信号的控制的计算机。控制单元104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
控制单元104包括存储单元1041和认证单元1042。用于控制钥匙单元100的控制程序存储在存储单元1041中。控制单元104可以通过使未示出的CPU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041中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包括认证单元1042的各种功能单元。例如,控制单元104可以实现通过LF接收器101接收从锁定/解锁装置300作为LF频带的无线电波发送的轮询信号的功能,通过RF发射器102将锁定/解锁信号作为RF频带的无线电波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的功能,处理与由短程通信单元103执行的与递送用户终端200通信的功能,以及当认证单元1042对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认证成功时生成锁定/解锁信号的功能。
认证单元1042基于包含于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的锁定请求或解锁请求(下文统称为锁定/解锁请求)中的认证信息,来认证递送用户终端200。具体地,认证单元1042将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认证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1041中的认证信息进行比较,并且当它们满足预定关系时判定认证成功。当两条认证信息不满足预定关系时,认证单元1042判定认证失败。这里,预定关系包括存储在存储单元1041中的认证信息与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认证信息一致的情况,诸如使用两条认证信息的加密和解密的预定处理的结果彼此一致的情况,以及对两条认证信息中的一个解密的结果与其中另一个一致的情况。
当认证单元1042对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认证成功时,响应于从递送用户终端200接收到的请求生成的锁定/解锁信号通过RF发射器102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必要,将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的认证信息称为装置认证信息,将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认证信息称为终端认证信息。
钥匙单元100将钥匙ID与锁定/解锁信号一起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钥匙ID可以预先以明文状态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或者可以存储为使用特定于递送用户终端200的密码进行加密的状态。当钥匙ID以加密状态存储时,可以使用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认证信息来解密加密的钥匙ID,以获取原始的钥匙ID。
然后,成像装置11被设置在车辆10的货舱15中并且捕获货舱15中的图像。成像装置11是,例如使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元件来捕获图像的相机。通过成像装置获取的图像可以是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中的任何一个,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成像装置11捕获运动图像。类似于钥匙单元100和锁定/解锁装置300,成像装置11利用从安装在车辆10中的电池供应的电力进行操作。
图像存储单元12使用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硬盘驱动器(HDD)或者可移动介质等存储诸如由成像装置11捕获的运动图像数据或者从运动图像提取的静止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可移动介质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器或诸如光盘(CD)或数字化视频光盘(DVD)的盘记录介质。通知单元13基于稍后将描述的改变判定处理中的处理结果来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稍后将描述预定的通知处理。
这样,车载单元10A使用从递送用户终端200作为触发信号发送的认证信息来执行使用钥匙单元10A执行认证处理、操作锁定/解锁装置300以及锁定或解锁车辆10的乘客舱或货舱的一系列处理。
现在将描述递送用户终端200。递送用户终端200是诸如智能电话、移动电话、平板终端、个人信息终端或可佩戴计算机(例如智能手表)的小型便携式计算机。递送用户终端200可以是通过诸如作为公共通信网络的因特网的网络N1连接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个人计算机(PC)。递送用户终端200包括短程通信单元201、通信单元202、控制单元203以及输入和输出单元204。
短程通信单元201是使用与钥匙单元100的短程通信单元103相同的无线通信标准与钥匙单元100进行通信的器件。在短程通信单元201和钥匙单元100之间建立的网络被示为图1中的N2。通信单元202是将递送用户终端200连接到网络N1的通信器件。在本实施例中,通信单元202可以使用诸如3G(第三代)或LTE(长期演进)的移动通信服务通过网络N1与另一装置(例如,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进行通信。
控制单元203是负责递送用户终端200的控制的计算机。控制单元203执行,例如获取终端认证信息的处理、生成包括所获取的终端认证信息的锁定/解锁请求的处理和向钥匙单元100发送所生成的锁定/解锁请求的处理等。控制单元203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并且通过使CPU(未示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件(例如ROM)(未示出)中的程序来实现执行上述处理的功能。
控制单元203通过输入和输出单元204与递送用户进行交互。输入和输出单元204是接收由递送用户执行的输入操作并将信息呈现给递送用户的器件。具体地,输入和输出单元204包括触摸板及其控制器件、以及液晶显示器及其控制器件。在本实施例中,触摸面板和液晶显示器构成单个触摸屏显示器。
控制单元203在输入和输出单元204上显示操作界面,并基于由递送用户执行的操作来生成锁定/解锁请求。例如,控制单元203向触摸屏显示器输出用于解锁的图标、用于锁定的图标等,并且基于由递送用户执行的操作来生成解锁请求或锁定请求。由递送用户执行的操作不限于使用触摸屏显示器的操作。例如,可以使用硬件开关来执行操作。
控制单元203执行从中央服务器400获取终端认证信息的处理。终端认证信息不是用于锁定/解锁装置300来认证钥匙单元100的信息(钥匙ID),而是用于钥匙单元100认证递送用户终端200的信息(例如,与特定于安装在车辆10中的钥匙单元100的认证信息相对应的认证信息)。具体地,控制单元203使用通信单元202通过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向中央服务器400发送用于终端认证信息的发布的请求。这里提到的“用于终端认证信息的发布的请求”包括递送用户终端200的标识信息和用于请求特定于钥匙单元100的终端认证信息的发布的信号。接收到终端认证信息的发布的请求的中央服务器400获取特定于安装在车辆10中的钥匙单元100的终端认证信息,并将所获取的终端认证信息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因此,递送用户终端200可以执行解锁车辆10的操作。当递送用户终端200不存储终端认证信息时,不可能在操作界面上进行锁定操作和解锁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由递送用户终端200获取的终端认证信息可以是通过由于作为触发信号的递送用户的递送操作结束而锁定货舱门16使其无效的一次性钥匙。例如,在递送用户终端200接收到从中央服务器400发送的终端认证信息时,终端认证信息可以存储在递送用户终端200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此后,例如,在由递送用户终端200接收到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解锁通知时,当已经执行了由于递送操作结束而锁定货舱门16时,从存储单元中删除终端认证信息。
删除存储在递送用户终端200的存储单元中的终端认证信息的时间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可以是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已经接收到从中央服务器400发送的终端认证信息的时间点(或者中央服务器400已经将终端认证信息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的时间点)起经过预定时间的时间。终端认证信息不限于上述一次性钥匙,并且可以是仅在预定时间段内有效的受限钥匙。无论终端认证信息是一次性钥匙还是受限钥匙,都假设与终端认证信息对应的装置认证信息被预先存储在钥匙单元100中。
下面将描述请求用户终端50。与递送用户终端200类似,请求用户终端50可以是,例如诸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平板终端、个人信息终端或可穿戴计算机(例如智能手表)的小型计算机,或者可以是个人计算机(PC)。请求用户终端50包括通信单元51、控制单元52、输入和输出单元53以及短程通信单元54。
通信单元51是用于连接到网络N1的通信器件,其功能与通信单元202相同。控制单元52是负责请求用户终端50的控制的计算机。控制单元52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并且通过使CPU(未示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件(例如ROM)(未示出)中的程序来实现执行各种处理的功能。输入和输出单元53是接收由请求用户执行的输入操作并向请求用户提供信息的器件,其功能与输入和输出单元204相同。
短程通信单元54是使用与钥匙单元100的短程通信单元103相同的通信标准与钥匙单元100通信的器件。通过使控制单元52执行从中央服务器400获取终端认证信息的处理以及通过短程无线通信经由短程通信单元54将所获取的终端认证信息发送到钥匙单元100,锁定/解锁装置300可以由请求用户终端50操作。
现在将描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具有计算机的通用配置,并且当多个递送公司参与如上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1时,提供至少一个递送管理服务器作为每个递送公司的管理服务器。例如,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是例如包括诸如中央处理器(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器(未示出)、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主存储单元(未示出)以及诸如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硬盘驱动器(HDD)和可移动介质的辅助存储单元(未示出)的计算机。可移动介质是例如诸如例如光盘(CD)或数字化视频光盘(DVD)的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器或光盘记录介质。操作系统(OS)、各种程序和各种表格等被存储在辅助存储单元中,并且可以通过将存储在其中的程序加载到主存储单元的工作区中、执行加载的程序以及通过程序的执行控制组成单元,实现与预定目的相对应的功能。
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还包括通信单元501。通信单元501连接到另一装置,并且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其他装置(例如,中央服务器400或递送用户终端200)之间进行通信。通信单元501是,例如局域网(LAN)接口板或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电路。LAN接口板或无线通信电路连接到诸如作为公共通信网络的因特网的网络N1。
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包括存储上述递送信息的递送管理数据库(DB)503。递送管理DB 503通过将递送信息存储在辅助存储单元中来配置,其中,请求用户与递送信息相互关联。递送管理DB 503是通过使由处理器执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程序管理存储在辅助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而构成的。递送管理DB 503是例如关系数据库。
下面将参考图5描述存储在递送管理DB 503中的递送信息的结构。图5示出了递送信息的表格结构,递送信息表包括请求用户ID、递送日期和时间、递送地点、递送状态和货物属性的字段。用于识别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被输入到请求用户ID的字段。指示货物递送的日期和时间的信息被输入到递送日期和时间的字段,并且特定时间可以作为递送时间输入或请求递送的特定时间段可以作为递送时间输入。指示货物的递送是否已经由递送用户完成的信息被输入到递送状态的字段。例如,当完成货物的递送时输入“已完成”,当未完成货物的递送时输入“未完成”。诸如货物的重量和大小的属性信息被输入到货物属性的字段。
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中,控制单元502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而体现为功能单元。控制单元502执行对递送管理DB 503等中的递送信息的登记和更新的管理和控制。例如,当请求用户使用请求用户终端50请求货物递送时,控制单元502将递送日期和时间、递送地点等与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关联,生成与请求用户对应的递送信息,并将生成的递送信息存储在递送管理DB503中。当在生成递送信息之后已经从请求用户发送了递送日期和时间或递送地点的信息改变通知时,控制单元502响应于该改变而更新存储在其中的递送信息。控制单元502通过通信单元501与递送用户终端200进行通信,并且还更新关于包含在递送信息中的货物的状态的信息。例如,控制单元502接收由递送用户通过输入和输出单元204从递送用户终端200输入的状态信息(例如,指示递送完成的信息),并更新相应的递送信息。
在递送管理DB 503中还存储了车辆管理信息,其中,请求用户与作为对应的递送地点的车辆10相关联。下面将参照图6描述车辆管理信息的结构。图6示出了车辆管理信息的表格结构,车辆管理信息表包括请求用户ID的字段,以及输入用于识别车辆10的信息(车辆型号、车辆颜色和车辆编号)的车辆型号的字段、车辆颜色的字段以及车辆编号的字段,以便当由请求用户已经选择车辆10作为递送地点时,递送用户可以找到车辆10。车辆管理信息表还包括输入关于车辆10的所在位置的位置信息的车辆位置的字段。车辆10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经由来自请求用户的请求用户终端50的输入获取,或者可以通过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安装在车辆10中的数据通信装置350从中央服务器400获取由中央服务器400获取的车辆10的位置信息。
控制单元502向相应的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递送指令,以便递送用户可以基于与请求用户相关的递送信息和车辆管理信息将货物递送给车辆10。递送指令可以多次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而不仅仅是一次。例如,与次日递送相关联的递送指令可以在计划递送日期的前一天一起被发送给递送用户终端200,并且递送指令可以在递送日期的当前一天再次被发送。当已经更新了递送信息或车辆管理信息时,在重新递送时反映更新的细节。
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功能元件之一或其中的一些处理可以由连接到网络N1的另一计算机实现。由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执行的一系列处理可以用硬件实现,或者可以用软件实现。
中央服务器400将在下面描述。中央服务器400具有计算机的通用配置,并且其基本硬件配置与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相同。具体地,中央服务器400包括未示出的处理器、主存储单元和辅助存储单元。因此,在中央服务器400中,通过将存储在辅助存储单元中的程序加载到主存储单元的工作区中、执行加载的程序以及通过程序的执行来控制组成单元等,可以实现与预定目的对应的功能。中央服务器400还包括通信单元401。通信单元401在功能上与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通信单元501相同,并且执行中央服务器400与另一装置(例如,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之间的通信。
中央服务器400包括用户信息DB 403和认证信息DB 404,它们存储辅助存储单元中的各种信息。这种数据库(DB)是通过使由处理器执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管理存储在辅助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来构成。用户信息DB 403和认证信息DB404是例如关系数据库。
用户信息DB 403存储使用车辆10的用户(例如,向车辆10等递送货物的递送用户和接收递送的货物的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和相应的口令。
认证信息DB 404存储例如用于与终端认证信息对应的车辆10的认证信息。用于车辆10的认证信息是与用于车辆10的标识信息(钥匙ID)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设置为例如车载单元10A的钥匙单元100特定的标识信息。除了用于车辆10的认证信息之外,认证信息DB 404还可以存储关于认证信息的有效期(包括有效时间段)、认证信息是否无效等的信息。认证信息的有效期可以与认证信息一起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当接收到认证信息的有效期时,递送用户终端200可以通过删除认证信息来使有效期已经过期的认证信息无效。关于认证是否无效的信息指示认证信息是否已经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并且是否有效,或者有效期是否已经过期并且认证信息是否无效。当认证信息被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并且有效时,稍后将描述的认证信息管理单元4021可以禁止以重叠的有效期来发布认证信息,并且避免认证信息的重复发布。
在中央服务器400中,控制单元402通过使处理器执行程序来体现为功能单元。控制单元402执行与向递送用户终端200等发布认证信息相关联的控制。具体地,控制单元402包括作为功能单元的认证信息管理单元4021和锁定/解锁控制单元4022。
认证信息管理单元4021控制用于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认证信息的发布。具体地,认证信息管理单元4021通过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递送用户终端200接收用于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认证信息的发送的请求。认证信息管理单元4021接收关于作为认证信息的发送目的地的递送用户终端200的信息以及认证信息的发送的请求。认证信息管理单元4021通过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与钥匙单元100相对应的认证信息(终端认证信息)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认证信息管理单元4021可以生成包括关于有效期的信息的认证信息。当已经接收到包括关于有效期的信息的认证信息,但是有效期已经过期时,车载单元10A的钥匙单元100判定认证信息已经无效并且不执行车辆10的锁定和解锁。
下面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身ECU 304。通过车辆10的货舱门16的打开和关闭,基于从门开关306输出的开/关信号控制成像装置11,成像处理单元3043捕获车辆10的货舱15中的运动图像。具体地,当通过货舱门16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改变,门开关306已经从关闭状态切换到打开状态时,成像处理装置3043使成像装置11开始运动图像的捕获,然后当通过货舱门16从打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改变,门开关306已经从打开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时,使成像装置11结束运动图像的捕获。成像处理单元3043将由成像装置11捕获的运动图像作为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通过以这种方式控制成像装置11以及将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车身ECU304可以用作权利要求中的“控制装置”。
当递送用户使用由递送用户终端200接收的认证信息锁定或解锁车辆10的货舱15时,由成像装置11执行图像的捕获。即,当递送用户使用一次性钥匙锁定或解锁货舱15时,锁定/解锁处理单元3041向成像处理单元3043发送指示锁定或解锁的信号,并且已经接收到该信号的成像处理单元3043控制成像装置11,使得运动图像被捕获。另一方面,当请求用户使用存储在请求用户终端50中的认证信息锁定或解锁车辆10的货舱15时,锁定/解锁处理单元3041不向成像处理单元3043发送指示货舱15的锁定或解锁的信号。因此,即使请求用户锁定或解锁货舱15,也不由成像装置11执行运动图像的捕获。当请求用户锁定或解锁货舱15时,与递送用户的情况类似,可以由成像装置11执行图像的捕获。
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基于由成像装置11捕获的图像来执行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的处理(下文中也称为“改变判定处理”)。通过使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执行改变判定处理,可以体现权利要求中的“判定单元”。判定单元可以在车辆中提供,可以在用户的终端中提供,或者可以在管理关于锁定/解锁的信息的服务器或管理递送的服务器中提供。当由成像装置11进行的图像的捕获结束时,例如,通过在成像存储单元中存储图像作为触发信号,开始该改变判定处理。在改变判定处理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从图像存储单元12存储的运动图像中提取紧接在车辆10中的货舱门16从关闭状态切换到打开状态之后的(即,紧接在从门开关306输入到车身ECU 304的信号已经从OFF状态切换到ON状态之后的)图像(下文中称为“参考图像”)以及紧接在车辆10的货舱门16已经从打开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之后的(即,紧接在从门开关306输入到车身ECU 304的信号已经从ON状态切换到OFF状态之后的)的图像(下文中称为“比较图像”),并比较两个图像。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可以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或者可以存储在成像处理单元3043中的存储器(未示出)中。
为了使成像处理单元3043使得成像装置11在从来自门开关306的信号已经从OFF状态切换到ON状态的时间点到信号已经从ON状态切换到OFF状态的时间点的时段内捕获运动图像,可以说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将由成像装置11捕获的运动图像的开始时间点处的作为参考图像的图像和运动图像的结束时间点处的作为比较图像的图像进行相互比较。在货舱15解锁后直到门开关306切换到ON状态之前,货舱门16关闭,因此递送用户不能进入货舱15。因此,由于在货舱15锁定后直到门开关306切换到ON状态之前,货舱15的状态没有改变,参考图像可以说是指示货舱15解锁时货舱15中的状态的图像。也就是说,参考图像可以说是在与货舱15解锁的时刻相关联的时刻捕获的图像。在门开关306已经切换到OFF状态之后直到货舱15被锁定之前,货舱门16处于关闭状态,因此递送用户不能进入货舱15。因此,由于在门开关306切换到OFF状态之后直到货舱15被锁定之前,货舱15中的状态不会改变,比较图像可以说是指示货舱15已经锁定时货舱15中的状态的图像。也就是说,比较图像可以说是在与货舱15被锁定的时刻相关联的时刻捕获的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的参考图像、比较图像和运动图像可以说是通过使成像装置11在通过锁定/解锁装置300响应来自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请求而锁定/解锁货舱15(预定区域)的时刻捕获货舱15中的图像而获得的图像。
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将参考图像与比较图像进行比较,并且当判定参考图像中已经存在于货舱15中的货物(以下也称为现有的货物)不存在于比较图像中的货舱15中时,判定现有的货物已经被从货舱15带走。当作为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在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之间没有差异时,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判定要递送的货物尚未被递送,即,货物已经由递送用户带走。当判定在参考图像中的货舱15中不存在的物体存在于在比较图像中的货舱15中时,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可以判定货物已经由递送用户递送。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中的判定方法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能够基于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判定货物已被送入或取出货舱15即可。
当通过改变判定处理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将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作为当货物已经被带走时的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当通过改变判定处理判定递送用户已经递送了货物时,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可以从图像存储单元12中删除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的运动图像、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在下文中称为已存储的图像数据),或者可以仅从图像存储单元12中删除运动图像。当图像存储单元12的存储容量存在余量时,已存储的图像数据可以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而当存储容量没有余量时,可以从最旧的一个删除已存储的图像数据。
当通过改变判定处理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将指示判定结果的信号发送到警报处理单元3044。当已经接收到来自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的信号时,警报处理单元3044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这里提到的“预定的通知处理”是例如操作安装在车辆10中的通知单元13的处理。即,当从警报处理单元3044接收到指示货物的带走的信号(下文中也称为带走信号)时,通知单元13被激活。货物的带走通过激活通知单元13而被通知给周围环境。通知可以包括通过声音警告(包括喇叭的鸣响或指示货物的带走的声音的输出)或灯的打开或闪烁等。因此,可以警告将要带走货物的递送用户,或者可以将货物的带走通知给车辆10附近的第三方。如在后面将描述的图12和图13所示,可以通过安装在车辆10中的数据通信装置350将带走信号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或请求用户终端50。通过使警报处理单元3044以这种方式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可以体现权利要求中的“警报单元”的功能。通知单元可以在车辆中提供,可以在用户的终端中提供,或者可以在管理用于锁定/解锁的信息的服务器或管理递送的服务器中提供。
图7是示出捕获和存储用于判定货物的带走的运动图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在以下描述中,捕获用于判定货物的带走的图像和存储捕获的图像的处理也被称为成像处理。在步骤S101中,成像处理单元3043判定来自门开关306的信号是否已经从OFF状态切换到ON状态。在步骤S101中,成像处理单元3043判定是否已经到达由成像装置11成像的开始时间。当步骤S101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处理的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步骤S101的判定结果是肯定时,成像处理单元3043通过在步骤S102中控制成像装置11来开始对运动图像的捕获。然后,在步骤S103中,成像处理单元3043判定来自门开关306的信号是否已经从ON状态切换到OFF状态。在步骤S103中,成像处理单元3043判定是否已经到达由成像装置11捕获运动图像的结束时间。当步骤S103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连续执行由成像装置11对运动图像的捕获。另一方面,当判定结果是肯定时,处理流程转到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成像处理单元3043通过控制成像装置11结束对运动图像的捕获,并将由成像装置11捕获的运动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然后,成像处理单元3043向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发送指示成像已经结束的信号。当由成像装置11捕获静止图像时,成像处理单元3043捕获静止图像并将静止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而不是在步骤S102中开始对运动图像的捕获,并且捕获静止图像并将静止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而不是在步骤S104中结束对运动图像的捕获。
下面将描述基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的图像判定是否已经发生货物的带走的改变判定处理。图8是示出改变判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改变判定处理由车载单元10A执行。在步骤S105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判定运动图像是否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当步骤S105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处理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步骤S105的判定结果是肯定时,处理流程转到步骤S106。在步骤S106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从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的运动图像中提取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当成像处理单元3043使成像装置11捕获静止图像时,在步骤S105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判定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是否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并且跳过步骤S106。
在步骤S107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将比较图像与参考图像进行比较,并且在步骤S108中判定是否已经发生货物的带走。当步骤S108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处理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步骤S108的判定结果是肯定时,处理流程转到步骤S109,并且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向警报处理单元3044发送带走信号并且结束处理流程。已经从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接收到带走信号的警报处理单元3044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
下面将参照图9描述当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判定货物已被带走时货物管理系统1的操作。在图9中所示的处理流程中,当递送用户到达车辆10的附近以便响应于来自请求用户的递送请求而递送货物时,执行步骤S11的处理,即,通过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向中央服务器400发送认证信息的发布请求。然后,中央服务器400基于包含于递送信息内的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发布与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关的车辆10的认证信息(步骤S12的处理)。
在步骤S13中,通过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所发布的认证信息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当递送用户终端200接收到以这种方式从中央服务器400发送的认证信息时,使用递送用户终端200锁定和解锁车辆10的货舱15的操作变得可能。
然后,在步骤S21至S24中执行使用递送用户终端200解锁车辆10的货舱15的处理。在执行步骤S21至步骤S24的处理时,假设递送用户终端200已经由递送用户移动到在车辆10的钥匙单元100与递送用户终端200之间建立短程无线通信的位置。
当递送用户通过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输入和输出单元204执行解锁车辆10的操作时,在步骤S21中,递送用户终端200将包括认证信息的解锁请求发送到钥匙单元100。然后,当钥匙单元100接收到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的解锁请求时,在步骤S22中,钥匙单元100通过将包括在解锁请求中的认证信息(终端认证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1041中的认证信息(装置认证信息)进行比较来执行认证处理。当使用两条认证信息的认证成功时,在步骤S23中,钥匙单元100将解锁信号和钥匙ID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当锁定/解锁装置300接收到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解锁信号和钥匙ID时,在步骤S24中,锁定/解锁装置300基于接收到的钥匙ID来执行认证处理。作为结果,当认证成功时,车辆10的货舱15被解锁。此时,锁定/解锁装置300可以将应答等返回至钥匙单元100。
在步骤S31至步骤S38中,使用递送用户终端200执行锁定车辆10的处理以及与锁定相关联的处理。当递送用户通过解锁处理打开货舱门16时,在步骤S31中,执行预定的递送操作,然后关闭货舱门16,并且通过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输入和输出单元204执行锁定车辆10的操作,递送用户终端200将包括认证信息的锁定请求发送到钥匙单元100。当钥匙单元100接收到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的锁定请求时,在步骤S32中,钥匙单元100通过将包含于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的锁定请求中的认证信息(终端认证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1041中的认证信息(装置认证信息)进行比较来执行认证处理。当使用两条认证信息的认证成功时,在步骤S33中,钥匙单元100将锁定信号和钥匙ID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当锁定/解锁装置300接收到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锁定信号和钥匙ID时,在步骤S34中,锁定/解锁装置300基于所接收的钥匙ID来执行认证处理。当认证也成功时,车辆10的货舱15被锁定。在将锁定信号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之后,钥匙单元100向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指示已完成锁定的通知(锁定通知)(步骤S35的处理)。因此,指示锁定已经完成的通知被输出到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触摸面板界面上。
当递送用户从锁定通知判定货物的递送已经完成时,递送用户通过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输入和输出单元204输入最新的递送状态,即,指示递送已经完成的状态,以更新存储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中的递送信息中的递送状态(步骤S36的处理)。因此,最新的递送状态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步骤S37的处理)。作为结果,在已经接收到最新的递送状态的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中,控制单元502更新递送信息(步骤S38的处理)。关于递送状态的更新,不是使递送用户输入用于此的信息,而是当递送用户终端200从钥匙单元100接收到锁定通知时,递送用户终端200可以向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更新命令以将递送状态设置为已完成递送。当在当前递送操作中由递送用户终端200使用的认证信息是一次性钥匙时,在递送用户终端200已经接收到步骤S35的处理中的锁定通知时可以使在步骤S13中获取的认证信息无效。也就是说,可以在递送用户终端200已经接收到锁定通知时从递送用户终端200中删除存储在递送用户终端200的存储单元中的认证信息。
当在步骤S24中解锁车辆10的货舱15时,在步骤S41中锁定/解锁装置300执行图7中所示的成像处理,并且在步骤S42中锁定/解锁装置300执行图8中所示的改变判定处理。也就是说,当在步骤S24中车辆10的货舱门16已经解锁之后,递送用户打开货舱门16并且门开关306从OFF状态切换到ON状态时,锁定/解锁装置300使成像装置11开始图像的捕获。递送用户关闭货舱门16并且门开关306从ON状态切换到OFF状态之前,连续地执行图像的捕获。当门开关306已从ON状态切换到OFF状态时,执行改变判定处理。锁定/解锁装置300从图像存储单元12提取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并比较两个图像。当作为两个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
即使当通过改变判定处理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也可以想到作为由请求用户确定货物的结果,货物实际上没有被带走。也就是说,在改变判定处理中可能发生错误。另一方面,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可以学习用作当前判定中的错误的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之间的差异,使得其不影响后续的改变判定处理中的判定。因此,可以提高改变判定处理中的判定准确度。请求用户通过操作请求用户终端50的输入和输出单元204,经由通信单元202向车载单元10A发送指示当前判定是错误的信号。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响应于该信号而执行学习。学习结果存储在未示出的存储器中。
根据上述实施例,当在将车辆10的货舱15用作货物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货物管理系统1中货物已被经带走时,通过发出通知可以有助于提高安全性。通过将由成像装置11捕获的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能够存储用于货物的带走的证据。
<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1>
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在门开关306的ON/OFF状态已经改变的时刻的图像设置为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但是其他时刻的图像可以被设置为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也就是说,参考图像只需要是通过以与货舱15解锁时相同的状态对货舱15成像而获得的图像,并且比较图像只需要是通过以与货舱15锁定时相同的状态对货舱15成像而获得的图像。在以下描述中,捕获要设置为参考图像的图像的时刻可以被称为第一时刻,并且捕获要设置为比较图像的图像的时刻可以被称为第二时刻。第一时刻是与货舱15解锁的时刻相关联的时刻,第二时刻是货舱15被锁定的时刻。第一时刻可以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解锁相关时刻,第二时刻可以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锁定相关时刻。当成像装置11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捕获静止图像时,成像处理单元3043使成像装置11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捕获静止图像并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存储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基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的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来执行改变判定处理。
例如,门锁致动器305已经解锁货舱15的时刻可以被设定为第一时刻。在这种情况下,车身ECU 304的锁定/解锁处理单元3041已经向门锁致动器305发送解锁信号的时刻被设置为第一时刻。当货舱15已经解锁时,可以预计货舱门16在此后打开。由于在货舱15被锁定时难以从外部进入货舱15,因此当货舱门16先前关闭时货舱15中的状态被认为至少保持到货舱15被解锁之前。在货舱15解锁后,货舱门16可以打开,因此也可以带走货物。因此,通过将门锁致动器305已经解锁货舱15的时刻被设置为第一时刻,可以基于在货舱15中放入或取出货物之前的货舱15中的状态执行改变判定处理。由于仅需要对与车辆已经被解锁的时间点的预定区域中的状态相同的状态进行成像,因此不需要在车辆已被解锁的时间点执行成像。
例如,门锁致动器305已经锁定货舱15的时刻可以被设定为第二时刻。在这种情况下,车身ECU 304的锁定/解锁处理单元3041将锁定信号已经被发送到门锁致动器305的时间点设置为第二时刻。当货舱15已经锁定时,可以预计当前递送用户此后不会打开货舱门16。也就是说,在货舱15已经被锁定之后,认为货舱15中的状态不会改变,直到下一个递送用户打开货舱门16。因此,门锁致动器305已经锁定货舱15的时刻可以被说是货舱15中货物的布置得以被确定的时刻。通过将该时刻设定为第二时刻,可以基于从当前递送用户放入或取出货物之后货舱15中的状态执行改变判定处理。由于仅需要对与车辆已被锁定的时间点的预定区域中的状态相同的状态进行成像,因此不必在车辆已经被锁定的时间点执行成像。
下面将参考图10描述当门锁致动器305已经解锁货舱15的时刻被设定为第一时刻并且门锁制动器305已经锁定货舱15的时刻被设定为第二时刻时以及当改变处理单元3042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货物管理系统1的操作。在图10中,与图9中所示的处理流程相同的处理将通过相同的参考符号来表示,并且不再重复其描述。当在步骤S24中车辆10的货舱15被解锁时,在步骤S43中锁定/解锁装置300使成像装置11开始对运动图像的捕获。当在步骤S34中车辆10的货舱15被锁定时,在步骤S44中,锁定/解锁装置300使成像装置11结束对运动图像的捕获,并将捕获的运动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在步骤S45中,锁定/解锁装置300执行图8中所示的改变判定处理。
例如,可以将从钥匙单元100向锁定/解锁装置300发送解锁信号的时刻设置为第一时刻,并且可以将从钥匙单元100发送锁定信号的时刻设置为第二时刻。
例如,可以将钥匙单元100的短程通信单元103和递送用户终端200的短程通信单元201可以在它们之间进行短程通信的时刻设置为第一时刻。在这种情况下,当钥匙单元100的短程通信单元103和递送用户终端200的短程通信单元201可以在它们之间执行短程通信时,钥匙单元100的控制单元104可以通过RF发射器102向锁定/解锁装置300发送指示状态的信号。该信号可以从比较ECU 303发送到车身ECU 304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这里,由于在钥匙单元100和递送用户终端200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的范围内的通信标准用于钥匙单元100的短程通信单元103与递送用户终端200的短程通信单元201之间的短程通信,当钥匙单元100和递送用户终端200在一定程度上彼此分离时,无线电场强度减小并且不可能进行通信。因此,当钥匙单元100的短程通信单元103和递送用户终端200的短程通信单元201可以在它们之间执行短程通信时,可以预计递送用户接近车辆10。在这种状态下,由于货舱门16被打开或关闭或此后货物被存放在货舱15中,因此在货舱15中的状态已经被改变之前可以进行短程通信的时刻被设定为第一时刻。
例如,钥匙单元100的短程通信单元103和递送用户终端200的短程通信单元201已经从在它们之间可能进行短程通信的状态改变为在它们之间不可能进行短程通信的状态的时刻可以被设置为第二时刻。在这种情况下,当钥匙单元100的短程通信单元103和递送用户终端200的短程通信单元201已经从在它们之间可能进行短程通信的状态改变为在它们之间不可能进行短程通信的状态时,钥匙单元100的控制单元104通过RF发射器102将指示状态的信号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该信号从比较ECU 303发送到车身ECU304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当可能进行短程通信的状态已经改变为不可能进行短程通信的状态时,可以认为携带递送用户终端200的递送用户从车辆10远离并且可以预计此后货物没有被放入或取出。以这种方式,当可能进行短程通信的状态已经变为不可能进行短程通信的状态时,货舱15中的状态在此后不会改变,因此该时刻被设定为第二时刻。
成像处理单元3043可以控制成像装置11,使得以预定间隔捕获静止图像。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可以由请求用户判定,或者紧接在货舱门16打开之前或之后的成像时刻可以被设置为第一时刻,并且紧接在货舱门16关闭之前或之后的成像时刻可以被设置为第二时刻。
<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2>
优选的是,成像装置11设置在可以对货舱15中的大片区域成像的位置处。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成像装置11设置在车辆10的纵向方向上的货舱15的中心附近和车辆10的横向方向上的货舱15的中心附近的货舱15的顶板上。设置成像装置11的位置不限于图3中所示的示例,并且可以设置在能够对货舱15内的整个范围进行成像的位置。这里,当货物被存放在成像装置11附近时,由于货物导致可能在成像装置11中形成死角,因此担心改变判定处理的准确性可能降低。例如,即使当货物被布置在成像装置11的死角处或者在死角处布置的货物被带走时,依据由成像装置11捕获的图像可能不会检测到货物。
因此,成像装置11可以被附接到货舱门16。图11是示出成像装置11被附接到货舱15内部的货舱门16的状态的图。图11中的阴影区表示由成像装置11成像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成像装置11被布置成使得当货舱门16打开时成像装置11可以对货舱15中的整个范围进行成像。然后,在货舱门16已经打开的状态下,成像装置11与货舱15的内部之间的距离增加,并且成像装置11和货物之间的距离与图3中所示的情况相比增加,因此,即使当具有相同尺寸的货物被存放在货舱15中时,成像装置11的死角也减小。因此,可以提高改变判定处理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从货舱15被解锁的时间点到货舱15被锁定的时间点捕获运动图像,从紧接在货舱门16已经被打开后捕获的运动图像中提取参考图像,并且从紧接在货舱门16关闭之前捕获的运动图像中提取比较图像。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车辆10中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执行改变判定处理,但是中央服务器400执行第二实施例中的改变判定处理。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货物管理系统1的配置的图。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货物管理系统1的车载单元10A、递送用户终端200、请求用户终端50、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中央服务器4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下面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数据通信装置350设置在车载单元10A中。数据通信装置350是通过网络N1连接到中央服务器400并且可以向中央服务器400发送数据和从中央服务器400接收数据的通信装置。数据通信装置350包括通信单元351和控制单元352。通信单元351是将车载单元10A连接到网络N1的通信器件。在本实施例中,通信单元351可以使用诸如3G(第三代)或LTE(长期演进)的移动通信服务通过网络N1与另一装置(例如,中央服务器400)进行通信。
控制单元352是负责数据通信装置350的控制的计算机。控制单元352执行例如将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的图像数据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的处理。控制单元352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并且通过使CPU(未示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件(诸如ROM)(未示出)中的程序来实现执行上述处理的功能。当由成像装置11捕获的运动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时,锁定/解锁处理单元3041向控制单元352发送信号,使得图像数据被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该图像数据是由控制单元352通过车身ECU 304接收的,并且控制单元352通过通信单元351将图像数据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该图像数据与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关联地发送。
当中央服务器400的通信单元401接收到图像数据时,中央服务器400的控制单元402将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图像存储单元405使用可擦除可编程ROM(EPROM)、硬盘驱动器(HDD)和可移动介质等来存储图像数据。中央服务器400的控制单元402还包括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和警报处理单元4024。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基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的图像数据来执行改变判定处理。以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车载单元10A中的改变判定处理相同的方式执行改变判定处理。也就是说,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从运动图像中提取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比较两个图像,并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
因此,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不需要设置在锁定/解锁装置300的车身ECU 304中。车身ECU 304的成像处理单元3043可以仅将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捕获的静止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或者可以仅将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从运动图像提取的图像作为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数据通信装置350仅将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因此与发送运动图像的情况相比,要发送的数据量减少。
当通过改变判定处理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将指示该事实的信号发送到警报处理单元4024。当接收到来自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的信号时,警报处理单元4024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这里提到的“预定的通知处理”包括,例如,(1)向车载单元10A发送带走信号以操作安装在车辆10中的通知单元13的处理、(2)将带走信号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的处理以及(3)将带走信号发送到请求用户终端50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个。
在(1)的处理中,警报处理单元4024通过通信单元401将带走信号发送到数据通信装置350的通信单元351。当数据通信装置350的通信单元351接收到带走信号时,控制单元352将带走信号发送到车身ECU 304的警报处理单元3044。已经接收到带走信号的警报处理单元3044执行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通知处理。
在(2)的处理中,警报处理单元4024通过通信单元401将带走信号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当递送用户终端200的通信单元202接收到带走信号时,控制单元203在输入和输出单元204上显示关于货物带走的通知。除了触摸屏显示器之外,在输入和输出单元204中还可以提供通过声音或振动给出关于货物带走的通知的器件。以这种方式,可以警告将要带走货物的递送用户不要带走货物。
在(3)的处理中,警报处理单元4024通过通信单元401将带走信号发送到请求用户终端50。当请求用户终端50的通信单元51接收到带走信号时,控制单元52在输入和输出单元53上显示关于货物带走的通知。除了触摸屏显示器之外,还可以在输入和输出单元53中提供通过声音或振动给出关于货物带走的通知的器件。以这种方式,可以向携带请求用户终端50的请求用户给出关于货物带走的通知。警报处理单元4024可以将带走信号与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一起发送至请求用户终端50。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可以在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
图14是示出当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时由中央服务器400执行的改变判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改变判定处理由中央服务器400执行。
在步骤S201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判定运动图像是否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当步骤S201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处理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步骤S201的判定结果是肯定时,在步骤S202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从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的运动图像中提取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当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从车载单元10A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时,在步骤S201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判定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是否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并且跳过步骤S202。在步骤S203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将参考图像与比较图像进行比较,并且在步骤S204中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当步骤S204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处理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步骤S204的判定结果是肯定时,在步骤S205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将带走信号发送到警报处理单元4024,然后处理流程结束。已经从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接收到带走信号的警报处理单元4024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
下面将参照图15描述当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判定以这种方式带走货物时货物管理系统1的操作。步骤S11至S13、步骤S21至S24以及步骤S31至S38的处理与图9中所示的处理流程相同,因此,将不再重复其描述,并且未示出其中的一些。
在步骤S24中解锁了车辆10的货舱15之后,执行成像处理。也就是说,在递送用户打开货舱门16之后直到货舱门16关闭为止,锁定/解锁装置300使成像装置11捕获运动图像。当货舱门16关闭并且运动图像的捕获结束时,锁定/解锁装置300将运动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步骤S51的处理)。然后,图像数据从锁定/解锁装置300发送到数据通信装置350(步骤S52的处理),并且图像数据从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步骤S53的处理)。当中央服务器400接收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时,由中央服务器400执行改变判定处理(图14中所示的处理流程)(步骤S54的处理)。当中央服务器400通过改变判定处理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中央服务器400向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带走信号(步骤S55的处理),并且从数据通信装置350向解锁/锁定装置300发送带走信号(步骤S56的处理)。然后,锁定/解锁装置300通过声音等给出关于货物带走的通知(步骤S57的处理)。在步骤S57中,执行(1)的通知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将车辆10的货舱15用作货物的收集和递送地点的货物管理系统1中,当货物已经被带走时,中央服务器400检测到货物已经被带走,因此能够有助于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中央服务器400向车载单元10A通知一次性钥匙有效的时段,并且可以以该时段的开始时间点作为第一时刻并且以该时段的结束时间点作为第二时刻来捕获运动图像。
当警报处理单元4024接收到带走信号时,警报处理单元4024可以采取除上述之外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给警察、管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管理者和管理中央服务器400的管理者等的通知。在这种情况下,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或中央服务器400中提供该功能。例如,当中央服务器400的警报处理单元4024已经接收到带走信号时,可以通过通信单元401向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带走信号。当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通信单元501接收到带走信号时,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控制单元502可以执行通知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服务器400执行改变判定处理,但是可以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或请求用户终端50中提供相同的功能。可以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或请求用户终端50中提供存储图像的功能。也就是说,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或请求用户终端50可以包括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单元、执行改变判定处理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以及当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给出通知的警报处理单元。例如,可以由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通信单元501或请求用户终端50的通信单元51接收从车载单元10A的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的图像数据。
当车载单元10A执行如第一实施例中的改变判定处理并且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可以通过数据通信装置350将带走信号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并且中央服务器400的警报处理单元4024可以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中央服务器400中提供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并且锁定/解锁装置300包括改变判定处理单元3042。
<第二实施例的变型例1>
当通过改变判定处理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中央服务器400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将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但是可以不向警报处理单元4024发送指示状态的信号。即使当货物已经被带走时,也不会在那时发出通知,并且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仅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提供警报处理单元4024。此后,响应于来自请求用户、警察、管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管理者和管理中央服务器400的管理者等的请求,显示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中央服务器400可以被配置为使得将用于显示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的显示器可以连接到中央服务器400。通过将图像数据存储在中央服务器400的图像存储单元405中或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图像存储单元(未示出)中,能够存储用于货物的带走的证据。中央服务器400可以响应于来自请求用户终端50的请求而将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发送到请求用户终端50。
图像数据可以存储在中央服务器400的图像存储单元405中或车载单元10A的图像存储单元12中,并且当接收到来自请求用户等的请求时可以执行改变判定处理。也就是说,当请求用户等怀疑货物已经被带走时,可以执行改变判定处理并且可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通过允许请求用户操作请求用户终端50的输入和输出单元53来发布该请求。例如,请求用户通过点击请求用户终端50的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的预定图标来发布请求。该请求通过通信单元51发送到车载单元10A或中央服务器400。中央服务器400或车载单元10A通过比较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来执行改变判定处理。类似地,可以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或请求用户终端50中提供存储图像数据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其中存储图像数据。可以将改变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从车载单元10A或中央服务器400发送到请求用户终端50,并且可以在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判定结果。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基于图12和13中所示的货物管理系统1来描述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图1和2中所示的货物管理系统1。在本实施例中,前次递送时的比较图像被设置为在当前递送时的参考图像。也就是说,假设货舱15中的状态从与前次前递送中的第二时刻相对应的时间点到与在当前递送中的第一时刻相对应的时间点没有改变,并且前次递送中的第二时刻捕获的图像被用作在当前递送中的参考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时刻仅捕获静止图像,或者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地捕获从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的运动图像,捕获的运动图像可以至少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然后可以从运动图像中提取第二时刻的静止图像,并且可以不提取与第一时刻相对应的时间点的静止图像。可以认为在改变判定处理中的条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条件相同。因此,可以简化处理。
例如,在图1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02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仅从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的运动图像中提取比较图像,并将提取的比较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而不是从运动图像中提取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在步骤S203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将前一改变判定处理中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的比较图像作为当前改变判定处理中的参考图像与当前改变判定处理中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的比较图像进行比较。当步骤S203的比较完成时,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将指示下一参考图像的信息添加到当前改变判定处理中的比较图像中,并将图像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当在第一时刻执行改变判定处理时,当重置稍后将描述的参考图像等时,不存在参考图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获取参考图像。
<第三实施例的变型例1>
在前次的递送和当前的递送之间,请求用户可以从货舱15中取出现有的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前次递送时的比较图像不能被设置为当前递送时的参考图像。下面将描述前次的递送和当前的递送之间由请求用户打开或关闭车辆10的货舱门16的情况。当请求用户取出现有的货物时,在对应于前次的递送中的第二时刻的时间点的货舱15中的状态和在对应于在当前的递送中的第一时刻的时间点的货舱15中的状态彼此不同,因此,当在当前的递送中货舱15已被解锁或货舱门16已被打开时,不能认为前次的递送中的比较图像代表货舱15中的状态。
因此,在本变型例中,询问请求用户关于当请求用户打开或关闭货舱门16时货物是否已经被取出,并且当从请求用户返回表示已取出货物的响应时,在随后的递送中的第一时刻捕获的图像被设置为参考图像。另一方面,当返回指示尚未取出货物的响应时,前次的递送中的比较图像被用作随后的递送中的参考图像。
存储在请求用户终端50中的认证信息与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认证信息不同。因此,当接收到锁定/解锁请求时,钥匙单元100的认证单元1042可以判定是否已经从请求用户终端50或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布了锁定/解锁请求。与锁定/解锁信号一起从钥匙单元100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的钥匙ID在锁定/解锁请求是从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时与锁定/解锁请求是从请求用户终端50发送时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当接收到锁定/解锁请求时,锁定/解锁装置300可以判定是从请求用户终端50还是从递送用户终端200接收到锁定/解锁请求。
当从请求用户终端50发送锁定/解锁请求时,车身ECU 304通过数据通信装置350将指示已经从请求用户终端50接收到锁定/解锁请求的信号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已经接收到信号的中央服务器400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通过通信单元401向请求用户终端50发送用于询问关于货物是否已经被取出的信号(下文中也称为询问信号)。在请求用户终端50的通信单元51接收到询问信号时,控制单元52在输入和输出单元53上显示指示货物是否已经被取出的图像。例如,在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指示货物已经被取出的图标和指示货物尚未被取出的图标,以及在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用于促使请求用户点击一个图标的句子。当请求用户操作输入和输出单元53以输入对询问的响应时,控制单元52通过通信单元51将响应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当从请求用户终端50返回指示货物已经被取出的响应时,中央服务器400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重置(删除)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的先前的递送中的比较图像。可以从锁定/解锁装置300向请求用户终端50发送询问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当从请求用户终端50接收到锁定/解锁请求时,车身ECU 304通过数据通信装置350向请求用户终端50发送用于询问货物是否已经被取出的信号。由控制单元52通过通信单元51向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通过允许请求用户操作输入和输出单元53而输入的响应。基于该响应,车身ECU 304重置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2中的先前的递送中的比较图像。此后,可以使成像装置捕获新的图像并且捕获的图像可以被存储。
将在下面参考图16对当请求用户已经返回指示货物已经被取出的响应时货物管理系统1的操作进行描述。在图16中所示的步骤S1001至S1004中,使用请求用户终端50执行用于解锁车辆10的货舱15的处理。在执行步骤S1001至S1004的处理时,假设请求用户终端50被移动到由请求用户设置的车辆10的钥匙单元100和请求用户终端50之间进行短程无线通通信的位置。
当请求用户通过请求用户终端50的输入和输出单元53执行解锁车辆10的操作时,在步骤S1001中,请求用户终端50将包括认证信息的解锁请求发送到钥匙单元100。然后,当钥匙单元100接收到从请求用户终端50发送的解锁请求时,在步骤S1002中,钥匙单元100通过将包含于解锁请求中的认证信息(终端认证信息)与存储在存储单元1041中的认证信息(装置认证信息)进行比较来执行认证处理。当使用两条认证信息的认证成功时,在步骤S1003中,钥匙单元100将解锁信号和钥匙ID发送到锁定/解锁装置300。当锁定/解锁装置300接收到从钥匙单元100发送的解锁信号和钥匙ID时,在步骤S1004中,锁定/解锁装置300基于接收到的钥匙ID来执行认证处理。当认证成功时,车辆10的货舱15被解锁。
当车辆10的货舱15被解锁时,锁定/解锁装置300通过数据通信装置350向中央服务器400发送用于通知解锁的信号(下文中也称为解锁通知)。已经接收到解锁通知的中央服务器400询问请求用户是否已经取出货物(步骤S1007的处理)。用于询问的信号从中央服务器400发送到请求用户终端50(步骤S1008的处理),并且已经接收到询问信号的请求用户终端50在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用于促使请求用户返回指示货物是否已经被取出的响应的图像(步骤S1009的处理)。当输入对询问的响应时(步骤S1010的处理),基于响应的信号从请求用户终端50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步骤S1011的处理)。然后,当中央服务器400接收到指示货物已被取出的响应时,重置存储在中央服务器400中的参考图像(先前的比较图像)。捕获新的参考图像的时刻可以是与当前的递送中的第一时刻相对应的时间点,或者可以是在与请求用户操作输入和输出单元53以输入响应的随后或当前的递送中的第一时刻相对应的时间点之前的任何时间。也就是说,可以在从请求用户终端返回响应的时间点和与解锁相关时刻相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任何时间捕获替换先前的比较图像的图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先前的比较图像可以用作当前的参考图像,因此可以简化改变判定处理。当请求用户已经从货舱15取出货物时,新捕获当前的参考图像,因此能够抑制当判定货物是否已经从货舱15被带走时的准确性的降低。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基于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货物管理系统1来描述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货物是否已经从货舱15被带走是由使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递送公司或使用请求用户终端50的请求用户判定的。不同于使用递送用户终端200的递送用户,这里提到的递送公司是监视递送用户是否正确执行递送的用户。该用户也称为递送管理用户。
下面将参照图17描述当递送管理用户或请求用户确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时货物管理系统1的操作。步骤S11至S13、步骤S21至S24以及步骤S31至S38的处理与图9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的相同,步骤S51至S53的处理与图15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的相同。因此,将不再重复其描述,并且未示出其中的一些。当在步骤S53中,中央服务器400接收到图像数据时,中央服务器400将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步骤S61的处理)。已经接收到图像数据的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将图像数据存储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步骤S62的处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响应于来自递送管理用户的请求而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显示器(未示出)上显示图像数据(步骤S63的处理)。显示器可以是例如包含于通过网络N1连接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个人计算机或移动终端中的显示器。
中央服务器400可以仅在从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接收到请求时才向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图像数据。类似地,锁定/解锁装置300可以仅在从中央服务器400接收到请求时才向中央服务器400发送图像数据。递送管理用户可以通过在步骤S63的处理中看到显示在显示器上的图像来确定递送用户是否正确地执行递送。
中央服务器400可以将通过数据通信装置350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到请求用户终端50(步骤S70的处理)。已经接收到图像数据的请求用户终端50将图像数据存储在请求用户终端50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步骤S71的处理)。响应于来自请求用户的请求,图像数据被显示在请求用户终端50的输入和输出单元53上(步骤S72的处理)。请求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图像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中央服务器400可以仅在从请求用户终端50接收到请求时才向请求用户终端50发送图像数据。可以执行步骤S61到S63的处理和步骤S70到S72的处理的一侧,或者可以执行其两侧。在步骤S52、S53、S61和S70中发送的图像数据可以仅包括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可以除了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之外还包括运动图像,或者可以仅包括运动图像。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递送管理用户或请求用户判定货物箱是否已经被带离货舱15,因此不需要在中央服务器400或锁定/解锁装置300中提供改变判定处理单元。因此,可以简化货物管理系统1。由于图像数据存储在车载单元10A、中央服务器400、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和请求用户终端50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因此即使当货物已经被带走也可以留下带走的证据。
<第五实施例>
下面将基于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货物管理系统1来描述第五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中央服务器400执行改变判定处理。当中央服务器400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图像数据和带走信号被发送到请求用户终端50。请求用户终端50向请求用户发出通知。
下面将参考图18描述当请求用户终端50以这种方式向请求用户发出通知时货物管理系统1的操作。步骤S11至S13、步骤S21至S24以及步骤S31至S38的处理与图9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的相同,因此,将不再重复其描述,并且未示出其中的一些。步骤S51至S53的处理与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的相同,因此,将不再重复其描述。当中央服务器400接收从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的图像数据并且图像数据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405中时,中央服务器400执行改变判定处理(图14中所示的处理流程)(步骤S81的处理)。然后,当通过改变判定处理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将带走信号和图像数据从中央服务器400发送到请求用户终端50(步骤S82的处理)。已经接收到带走信号和图像数据的请求用户终端50将图像数据存储在请求用户终端50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步骤S83的处理),并且通过在请求用户终端50的显示器上显示指示货物已经被带走的通知来向请求用户发出通知(步骤S84的处理)。在步骤S84的处理中,请求用户终端50可以另外在显示器上显示参考图像和比较图像。
根据本实施例,中央服务器400可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离货舱15,并且当货物已经被带走时可以快速地向请求用户发出通知。因此,能够促使请求用户确认货物。
<第六实施例>
下面将基于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货物管理系统1来描述第六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当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执行改变判定处理并将带走信号发送到递送用户终端200。然后,递送用户终端200向递送用户发出警报。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控制单元502包括以与图13所示的中央服务器400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相同的方式执行改变判定处理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5021以及以与图13所示的中央服务器400的警报处理单元4024相同的方式执行预定的警报处理的警报处理单元5022。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包括以与图13所示的中央服务器400的图像存储单元405相同的方式存储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单元504。根据本实施例的中央服务器400不需要包括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警报处理单元4024和图像存储单元405。
下面将参考图20描述当递送用户终端200向递送用户发出通知时货物管理系统1的操作。步骤S11至S13、步骤S21至S24以及步骤S31至S38的处理与图9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的相同,因此,将不再重复其描述,并且未示出其中的一些。步骤S51至S52的处理与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相同,因此,将不再重复其描述。数据通信装置350将图像数据发送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步骤S91的处理)。图像数据可以通过中央服务器400发送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当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通信单元501接收从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的图像数据时,控制单元502将图像数据存储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图像存储单元504中。当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504中时,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控制单元502执行改变判定处理(步骤S92的处理)。在改变判定处理中,图14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的中央服务器400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可以用改变判定处理单元5021替换,中央服务器400的警报处理单元4024可以用警报处理单元5022替换,并且中央服务器400的图像存储单元405可以用图像存储单元504替换。当改变判定处理单元5021通过改变判定处理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警报处理单元5022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通过预定的通知处理,从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向递送用户终端200发送带走信号(步骤S93的处理)。已经接收到带走信号的递送用户终端200通过在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触摸屏显示器上显示指示货物已经被带走的通知来通知递送用户(步骤S94的处理)。
这里,可能在改变判定处理中执行错误的判定。也就是说,递送用户没有带走货物,但其可能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这种情况的示例包括现有的货物未出现在比较图像中的情况或者当前递送的货物未出现在比较图像中的情况。例如,当现有的货物被布置在当前递送的货物的死角时,可能执行错误的判定。在这种情况下,递送用户可以执行调整,使得通过再次打开货舱门16并移动各件货物的位置,来使成像装置11对所有货物进行成像。此后,可以再次获取比较图像,并且可以再次执行改变判定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递送用户操作递送用户终端200以请求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再次执行改变判定处理。也就是说,当递送用户点击带有警报的递送用户终端200的输入和输出单元204上显示的预定图标时,控制单元203再次通过通信单元202向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发送指示执行改变判定处理的请求的信号(步骤S95的处理)。递送用户再次打开货舱门16并移动货物。通过该操作,锁定/解锁装置300再次捕获运动图像(步骤S96的处理)。在步骤S96中,执行与步骤S51中相同的处理。新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步骤S97和S98的处理)。当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通信单元501接收从数据通信装置350发送的图像数据时,控制单元502将图像数据存储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图像存储单元504中。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再次执行改变判定处理。在该改变判定处理中,当在图14所示的处理流程中的步骤S203中货舱门16在前次的递送中被打开或关闭时,即在步骤S51的处理中的第一时刻所捕获的图像被设置为参考图像,当货舱门16在当前的递送中被打开或关闭时,即在步骤S96的处理中的第二时刻所捕获的图像被设置为比较图像。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离货舱15,并且当货物已经被带走时,快速向递送用户发出通知。已经接收到警报的递送用户可以通过调整货物的位置,然后再次请求改变判定处理来更正改变判定处理中的错误的判定。
<第七实施例>
下面将基于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货物管理系统1来描述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货物管理系统1。在本实施例中,在货舱15的底面上设置检测货物质量的薄片151,并且当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时,除了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参考图像与比较图像之间的比较(下文中简称为图像之间的比较)之外,还考虑到货舱15中的货物质量的变化来执行判定。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薄片151构造的图。在图21中,第一货物15A是由递送用户A(现有的货物)存放的货物,第二货物15B是由递送用户B存放的货物。
薄片151放置在货舱15的整个底面上,并检测每个预定区域施加到薄片上的压力。因此,可以为每件货物检测放置货物的区域、货物的尺寸和货物的质量。薄片151将与放置货物的区域、货物的尺寸和货物的质量相对应的信号发送到车身ECU 304。因此,车身ECU304可以确定存放在货舱15中的货物件数、尺寸和质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仅需检测货物的质量,因此,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等检测车辆10的高度变化,并且基于车辆10的高度变化来检测货物的质量,而不是使用薄片151。该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悬架的下压量的变化来检测车辆10的高度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薄片151用作权利要求中的质量检测单元。
当第二货物15B被布置在设置有第一货物15A的状态下时,货舱15中的货物的总质量增加了第二货物15B的质量。因此,当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未检测到与第二货物15B的质量相对应的增加时,可以认为已经发生货物的带走。另一方面,当检测到与第二货物15B的质量相对应的增加时,可以认为没有发生货物的带走。由于还可以想到递送用户设置具有相同质量的货物来代替第二货物15B,因此除了质量之间的比较结果之外,还考虑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来执行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的判定。
货物的质量的信息被包含于存储在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递送管理DB503中的递送信息中。货物的质量由请求用户或递送公司测量并作为属性信息输入到图5所示的货物属性的字段中。例如,当递送管理服务器500从请求用户终端50接收到货物的登记时,将货物的质量的信息从请求用户终端50发送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在本实施例中,递送管理DB503用作权利要求中的质量获取单元。中央服务器400的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将存储在递送管理DB 503中的货物的质量与由薄片151检测到的货舱15中的货物的总质量的增加进行比较,当它们之间没有差异或当它们之间有差异但是差异在误差范围内时,判定货物没有被带走,并且当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或当差异已经超出误差范围时,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当图像的比较结果和质量的比较结果相等时,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采用比较结果。也就是说,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基于图像的比较结果来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并且仅当基于质量的比较结果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才向警告处理单元4024发送带走信号。当图像的比较结果和质量的比较结果不同时,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可以将指示差异的信号发送到警报处理单元4024,并且警报处理单元4024可以基于该信号来执行通知处理。
图22是示出检测用于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的货物的质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该处理流程与成像处理并行执行。在以下描述中,计算用于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的货物的质量的处理也被称为质量计算处理。在步骤S401中,车身ECU 304判定来自门开关306的信号是否已从OFF状态变为ON状态。在步骤S401中,车身ECU 304判定是否是使用薄片151检测货物的质量的时间。当步骤S401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处理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步骤S401的判定结果是肯定时,在步骤S402中,车身ECU 304通过控制薄片151来检测货物的质量。此时检测到的质量是货舱15中货物的总质量。货物的质量由车身ECU 304存储在存储单元(未示出)中。然后,在步骤S403中,车身ECU 304判定来自门开关306的信号是否已从ON状态变为OFF状态。在步骤S403中,车身ECU 304判定是否是使用薄片151检测货物的质量的时间。当步骤S403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再次执行步骤S403的处理。另一方面,当步骤S403的判定结果是肯定时,在步骤S404中,车身ECU 304通过控制薄片151来检测货物的质量。此时检测到的质量是货舱15中货物的总质量。货物的质量由车身ECU 304存储在存储单元(未示出)中。在步骤S405中,通过从步骤S404中检测到的质量减去步骤S402中检测的质量,计算当前的递送中货舱15中的质量增加。在此时计算的当前的递送中的货舱15中的质量增加由车身ECU 304存储在存储单元(未示出)中。当货物已经被带走时,质量可能具有负值。
当当前的递送中的货舱15中的质量增加被计算并存储在存储单元中时,车身ECU304将信号发送到数据通信装置350的控制单元352,使得增加的质量(以下也称为比较质量)被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控制单元352通过车身ECU 304接收比较质量,控制单元352通过通信单元351将比较质量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比较质量被与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关联地发送。当中央服务器400的通信单元401接收到比较质量时,中央服务器400的控制单元402将比较质量存储在未示出的存储单元中。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改变判定处理。图23是示出改变判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与图14所示的流程图中相同的处理的步骤将通过相同的附图表及表示,并且不再重复其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改变判定处理由中央服务器400执行。
在图23所示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203之后执行步骤S501。在步骤S501中,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当步骤S501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处理流程转到步骤S505。另一方面,当步骤S501的判定结果是肯定时,在步骤S502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从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获取货物的质量的数据。中央服务器400的控制单元402通过通信单元401将用于请求存储在递送管理DB 503中的货物的质量的数据的信号发送到递送管理服务器500。该信号被与请求用户的标识信息相关联地发送。已经通过通信单元501接收到信号的递送管理服务器500的控制单元502从递送管理DB 503中提取相应的货物的质量(下文中也称为参考质量),并将提取的货物的质量发送到中央服务器400。当中央服务器400的通信单元401接收到参考质量时,中央服务器400的控制单元402将参考质量存储在未示出的存储单元中。
在步骤S503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将参考质量与比较质量进行比较,并且当参考质量和比较质量之间没有差异时或它们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在误差范围内时,判定货物没有被带走。在步骤S504中,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当步骤S504的判定结果是肯定时,基于图像的比较结果和质量的比较结果来判定货物没有被带走,因此处理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当步骤S504的判定结果是否定时,处理流程转到步骤S505。在步骤S505中,由于基于图像的比较结果和质量的比较结果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因此将带走信号发送到警报处理单元4024并且处理流程结束。已经从改变判定处理单元4023接收到带走信号的警报处理单元4024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
在图23所示的流程图中,当基于图像的比较结果和质量的比较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警报处理单元4024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然而,当基于图像的比较结果和质量的比较结果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时,警报处理单元4024可以执行预定的通知处理。也就是说,当图像的比较结果和质量的比较结果相等时,可以采用该结果来判定货物是否已经被带走。另一方面,当两个结果不同时,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判定货物已经被带走。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由于基于图像和质量来判定货物是否已被带走,因此可以抑制错误的判定。

Claims (18)

1.一种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定/解锁装置,其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被配置为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以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所述终端由递送货物的用户使用;
成像装置,其被配置为捕获位于所述车辆中的预定区域的内部的图像,所述预定区域被用作所述货物的递送地点;
控制装置,其被配置为:
当所述锁定/解锁装置响应于所述请求而锁定或解锁所述车辆时,使所述成像装置捕获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所述图像,并且
存储所述图像;以及
判定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表示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参考图像与表示当所述车辆被锁定时的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比较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通过使所述成像装置在锁定相关时刻捕获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第一图像来获取所述比较图像,所述锁定相关时刻与所述车辆被锁定的时刻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通过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之后判定所述比较图像作为所述参考图像来获取所述参考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通过使所述成像装置在解锁相关时刻捕获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第二图像来获取所述参考图像,所述解锁相关时刻与所述车辆被解锁的时刻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使所述成像装置捕获从所述解锁相关时刻至所述锁定相关时刻的运动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预定区域的打开和关闭,
其中,所述解锁相关时刻是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预定区域被打开的时刻。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预定区域的打开和关闭,
其中,所述锁定相关时刻是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预定区域被关闭的时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相关时刻是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预定区域被关闭的时刻。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相关时刻是所述锁定/解锁装置响应于所述请求而解锁所述车辆的时刻。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相关时刻是所述锁定/解锁装置响应于所述请求而锁定所述车辆的时刻。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被配置为判定所述第二图像作为所述参考图像并且判定所述第一图像作为所述比较图像,所述第二图像是由所述成像装置在所述解锁相关时刻捕获的,所述第一图像是由所述成像装置在所述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被配置为判定先前图像作为所述参考图像并且判定当前图像作为所述比较图像,所述先前图像是由所述成像装置在先前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所述比较图像是由所述成像装置在当前锁定相关时刻捕获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质量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货物递送之前,获取将要被递送至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货物的获取质量;以及
质量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车辆中的所述货物的检测质量;
其中,所述判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在所述货物的所述获取质量与所述货物的所述检测质量之间的比较结果,判定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请求用户终端,所述请求用户终端由接收所述货物的用户使用,并且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被配置为请求所述锁定/解锁装置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
其中,所述判定单元被配置为:
当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请求所述车辆的锁定/解锁时,向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询问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中取出,并且
当所述请求用户终端响应于来自所述判定单元的询问而返回指示所述货物已经被取出的响应时,重置所述先前图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货物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时,执行针对所述请求用户终端的预定的通知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所述货物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时,执行针对除了所述请求用户终端之外的终端的预定的通知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货物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被配置为:
当所述锁定/解锁装置被请求用户终端请求时,向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询问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中取出,所述请求用户终端由接收所述货物的用户使用,并且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被配置为请求所述锁定/接收装置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并且
当所述请求用户终端返回指示所述货物已经被取出的响应时,重置所述先前图像。
18.一种货物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位于车辆中的预定区域作为货物的递送地点;
响应于来自终端的请求而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所述终端由递送所述货物的用户使用;
当响应于所述请求而锁定和解锁所述车辆时,使成像装置捕获所述预定区域的内部的图像;
存储所述图像;以及
基于表示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参考图像与表示当所述车辆被锁定时的所述预定区域的所述内部的比较图像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定所述货物是否已经被从所述预定区域带走。
CN201811505117.XA 2017-12-12 2018-12-10 货物管理系统和货物管理方法 Pending CN1099195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7975A JP6586985B2 (ja) 2017-12-12 2017-12-12 荷物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荷物管理方法
JP2017-237975 2017-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9534A true CN109919534A (zh) 2019-06-21

Family

ID=64664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05117.XA Pending CN109919534A (zh) 2017-12-12 2018-12-10 货物管理系统和货物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10609347B2 (zh)
EP (1) EP3498545B1 (zh)
JP (1) JP6586985B2 (zh)
KR (1) KR102185103B1 (zh)
CN (1) CN109919534A (zh)
BR (1) BR102018075586B1 (zh)
RU (1) RU2720930C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7280A (zh) * 2019-11-22 2020-04-21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厂房内的对象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69602A (zh) * 2020-03-31 2021-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搬运系统、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684067A (zh) * 2020-12-31 2022-07-01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后备箱监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31790B2 (en) * 2012-12-03 2021-06-08 ChargeItSpot,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connected and secure mobile device charging stations
US11258282B2 (en) * 2012-12-03 2022-02-22 ChargeItSpot,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connected and secure mobile device charging stations
JP6586985B2 (ja) 2017-12-12 2019-10-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荷物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荷物管理方法
JP7151654B2 (ja) 2019-07-26 2022-10-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検索装置、学習装置、検索システム、検索プログラム、及び学習プログラム
CN110517461B (zh) * 2019-08-30 2022-03-04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人携带包裹逃避安检的方法
JP7322686B2 (ja) * 2019-12-06 2023-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載判定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33184B2 (ja) * 2020-09-30 2024-0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配達管理装置及び車両配達管理方法
CN115534863A (zh) * 2022-08-31 2022-12-3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载控制设备、车辆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2779A (ja) * 2004-04-30 2005-1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可搬型宅配ボックス
JP2006206225A (ja) * 2005-01-26 2006-08-10 Denso Corp 配達物受取システム、車両用配達物受取装置、車両による配達物の受取方法
CN103705088A (zh) * 2012-10-02 2014-04-09 灵索系统有限公司 自动通知装置
JP2014145200A (ja) * 2013-01-29 2014-08-14 Denso Corp 施開錠権限付与システム、認証装置、携帯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051763A (zh) * 2012-06-12 2015-11-11 实耐宝公司 使存货控制系统和远程系统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CN106494745A (zh) * 2015-09-08 2017-03-15 张立新 多功能智能物流箱及物流运输方法
CN106560836A (zh) * 2015-10-02 2017-04-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车辆中提供防物品遗失服务的设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JP2017120535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イシダ 配送受付システム
CN107016753A (zh) * 2014-03-31 2017-08-04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将寄送物存放在机动车中的方法以及所属的机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834A (ja) * 1992-07-15 1994-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宅配荷受け装置
JPH10184138A (ja) * 1996-12-27 1998-07-14 Ukai:Kk 配送車の荷室施錠システム
JP2001289705A (ja) * 2000-04-10 2001-10-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非接触型icタグを使用した重量管理システム
WO2012125726A1 (en) * 2011-03-14 2012-09-20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Cargo theft prev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RU83753U1 (ru) * 2009-02-13 2009-06-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е Железные Дороги"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загрузки и сохранности грузов в вагонах
DE102012223304A1 (de) * 2012-12-14 2014-06-18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System zum selektiven Öffnen eines Fahrzeuges
MX371424B (es) * 2014-05-29 2020-01-29 HILSLEY Ethan Sistema de seguimiento de entrega de sello.
CN104021514A (zh) * 2014-05-30 2014-09-0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物流的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DE102014214624A1 (de) * 2014-07-25 2016-01-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Unterstützung des Abholvorganges von Einkaufsgütern
RU2577875C1 (ru) 2014-08-22 2016-03-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ДАТА-ЦЕНТР Автоматика" Способ проверки сохранности груза при перевозке путем созда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о-геометрической пломбы
KR20160094597A (ko) * 2015-01-31 2016-08-10 정하선 실시간 모니터링 기능을 갖는 운송화물 관리 시스템
RU2015106601A (ru) * 2015-02-26 2016-09-20 Александ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оскоти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тслеживания багажа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тслеживания багажа, включающая в себя та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3271879A1 (en) 2015-03-18 2018-01-24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rifying the contents of a shipment
US9811995B2 (en) * 2015-12-31 2017-11-0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Baby on board reminder
US20180111699A1 (en) * 2016-10-21 2018-04-26 Karam Osama Karam IMSEEH Tagless baggage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JP6586985B2 (ja) * 2017-12-12 2019-10-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荷物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荷物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2779A (ja) * 2004-04-30 2005-1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可搬型宅配ボックス
JP2006206225A (ja) * 2005-01-26 2006-08-10 Denso Corp 配達物受取システム、車両用配達物受取装置、車両による配達物の受取方法
CN105051763A (zh) * 2012-06-12 2015-11-11 实耐宝公司 使存货控制系统和远程系统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CN103705088A (zh) * 2012-10-02 2014-04-09 灵索系统有限公司 自动通知装置
JP2014145200A (ja) * 2013-01-29 2014-08-14 Denso Corp 施開錠権限付与システム、認証装置、携帯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016753A (zh) * 2014-03-31 2017-08-04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将寄送物存放在机动车中的方法以及所属的机动车
CN106494745A (zh) * 2015-09-08 2017-03-15 张立新 多功能智能物流箱及物流运输方法
CN106560836A (zh) * 2015-10-02 2017-04-1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车辆中提供防物品遗失服务的设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JP2017120535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イシダ 配送受付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7280A (zh) * 2019-11-22 2020-04-21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厂房内的对象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69602A (zh) * 2020-03-31 2021-10-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搬运系统、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4684067A (zh) * 2020-12-31 2022-07-01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后备箱监控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720930C1 (ru) 2020-05-14
BR102018075586B1 (pt) 2024-01-09
US10958880B2 (en) 2021-03-23
JP2019105994A (ja) 2019-06-27
JP6586985B2 (ja) 2019-10-09
US20190182457A1 (en) 2019-06-13
US10609347B2 (en) 2020-03-31
KR102185103B1 (ko) 2020-12-01
BR102018075586A2 (pt) 2019-06-25
US20210168335A1 (en) 2021-06-03
EP3498545A1 (en) 2019-06-19
US20200186758A1 (en) 2020-06-11
US11277592B2 (en) 2022-03-15
KR20190070294A (ko) 2019-06-20
EP3498545B1 (en) 2023-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9534A (zh) 货物管理系统和货物管理方法
JP702786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0029886A (zh) 上锁解锁控制系统以及上锁解锁控制方法
JP6290734B2 (ja) カーシェアシステム
CN108475447A (zh) 用于控制对物理空间的访问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38773A (zh) 用于触发闩锁释放的系统和方法
JP6897536B2 (ja) 認証情報制御システム、認証情報制御方法、及び、認証情報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1164139B2 (en) Trunk-shar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or trunk-sharing, and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program stored therein
US11497336B2 (en) Container and system
JP2019104376A (ja) 車室内監視装置、格納装置、および車両
CN109919535A (zh) 装载判定系统、装载判定方法和认证信息控制系统
CN109840972A (zh) 中继装置、存储用于中继装置的程序的存储介质以及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
JP7081133B2 (ja) 認証情報提供サーバ及び施解錠方法
CN107531414B (zh) 保管库
CN110400102A (zh) 认证信息发布装置、配送系统以及认证信息发布方法
CN110033537A (zh) 行李箱共享系统、用于行李箱共享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记录介质
JP2019125043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7021663B2 (ja) 荷物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荷物管理方法
CA3076208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access control
CN110414897A (zh) 货物配送管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961543A (zh) 声音输出装置、声音输出控制方法、车辆及上锁解锁系统
JP2019159644A (ja) サーバ装置および配送システム
KR101751294B1 (ko) 폐기물 처리 시스템, 서버 및 방법
JP6897531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1400888B1 (en) Commercial vehicle access contro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