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5936B -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5936B
CN109915936B CN201910228739.0A CN201910228739A CN109915936B CN 109915936 B CN109915936 B CN 109915936B CN 201910228739 A CN201910228739 A CN 201910228739A CN 109915936 B CN109915936 B CN 109915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fresh air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87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5936A (zh
Inventor
向新贤
张兴钰
刘鹏
彭光前
吴俊鸿
陈志伟
廖俊杰
陈英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102287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59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5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593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9435 priority patent/WO202019207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5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5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和空调,所述空调内机包括空调壳体、新风装置和至少两个调温机构;所述空调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调温区,每个所述调温区内均设有一个所述调温机构;所述新风装置贯穿所述空调壳体且连通新风供给环境和新风需求环境。不同的调温区具有了单独的调温功能,可以根据调温区针对的调温区域进行单独设置,实现了分区送风,分区调温,满足了不同位置用户对气流速度、温度和方向的需求,提高了调温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且分区送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耗,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新风装置的设计能够使室外的新风进入到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提升氧气含量,提高了室内空气的舒适性,使其利于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器进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之中。空调以其对环境温度的调节等功能已经成为了人们难以离开的一种电器。但是,目前的空调室内机主要用于实现室内气流换热循环,即室内气体从进风口吸进后经过蒸发器换热后从出风口排出。然而,该循环方式导致室内气体不能与室外气体进行交换,空调器长期运行降低了室内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相对降低,影响了用户的舒适性且不利于健康。而且现有室内机常采用一个出风口,出风口的气流速度、温度和方向不能满足室内不同位置不同用户的需求,影响了不同用户的舒适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内机无法同时实现分区送风和新风功能且互不影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一种空调内机,包括空调壳体、新风装置和至少两个调温机构;
所述空调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调温区,每个所述调温区内均设有一个所述调温机构;
所述新风装置贯穿所述空调壳体且连通新风供给环境和新风需求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调温机构包括送风组件和换热组件;
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方向为其径向;
所述换热组件从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口的一侧至另一侧、半环绕地设于所述送风组件的周向。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组件为由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组成的倒V形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的连接线与所述送风组件的轴线平行、且关于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送风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贯流风叶、与所述贯流风叶的转动轴的一端驱动连接的电机和与所述贯流风叶的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的支撑件。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调温区内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空调壳体固定连接的电机压板和换热器固定架;
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固定架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压板,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固定架。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装置包括进风管和连接于所述进风管上的至少一个新风盒;
所述进风管沿与所述送风组件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空调壳体、且与所述空调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管与新风供给环境连通;
所述新风盒将所述空调壳体内的容置腔分为至少两个调温区;
所述新风盒与新风需求环境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盒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压板或所述换热器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压板或所述换热器固定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盒内设有进气风机,所述新风盒的新风出口设于远离所述进风管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设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空调壳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壳体包括底壳、面板体和面板,所述底壳和面板体连接形成壳体,所述面板设于所述面板体外表面;
所述空调壳体设有与多个所述调温区一一对应的调温出风口,所述空调壳体还设有与多个所述调温出风口一一对应、且用于启闭所述调温出风口的导风板;
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调温机构之间还设有扫风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壳体设有调温进风口,所述调温进风口与所述调温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调温进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同一侧壁上。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所述的空调内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内机,多个调温区内各自的调温机构,都可以进行单独的调温,其调温与否以及功率等均相互独立,因此不同的调温区即具有了单独的调温功能,可以根据调温区针对的调温区域进行单独设置,实现了分区送风,分区调温,满足了不同位置用户对气流速度、温度和方向的需求,提高了调温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且分区送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耗,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新风装置的设计能够使室外的新风进入到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提升氧气含量,提高了室内空气的舒适性,使其利于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内机的部件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底壳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内机导风板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新风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新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新风装置的进出口示意图。
其中,1-第一出风口;2-第二出风口;3-第一导风板;4-第二导风板;5-面板;6-面板体;7-新风装置;8-第一换热器;9-第二换热器;10-第一贯流风叶;11-第二贯流风叶;12-底壳;13-第一风道;14-第二风道;15-第一扫风叶片;16-第二扫风叶片;17-第一电机压板;18-第二电机压板;19-进风管;20-新风盒;21-新风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包括空调壳体、新风装置7和至少两个调温机构;
所述空调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调温区,每个所述调温区内均设有一个所述调温机构;
所述新风装置7贯穿所述空调壳体且连通新风供给环境和新风需求环境。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内机,包括两个调温区,即第一调温区和第二调温区,第一调温区内设有第一调温机构,第二调温区内设有第二调温机构,第一调温机构和第二调温机构都可以进行单独的调温,其调温与否以及功率等均相互独立,因此第一调温区和第二调温区均具有了单独的调温功能,可以根据调温区针对的调温区域进行单独设置,实现了分区送风,分区调温,满足了不同位置用户对气流速度、温度和方向的需求,提高了调温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且分区送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能耗,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新风装置7的设计能够使室外的新风进入到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提升氧气含量,提高了室内空气的舒适性,使其利于健康。
相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两个调温区的情况,也可以将调温区扩展到两个以上,具体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而每一个调温区内的调温机构都具有调温功能,而对于各个调温机构的控制,可以分别单独控制、全部统一控制,或者将调温机构进行分组,每组单独控制,至于每组的调温机构的数量,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数量为一个或多个都可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温机构包括送风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方向为其径向;所述换热组件从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口的一侧至另一侧、半环绕地设于所述送风组件的周向。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温机构包括第一送风组件和第一换热组件,第二调温机构包括第二送风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且第一送风组件、第一换热组件、第二送风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均按照上述对送风组件和换热组件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设置,因为上述形状和位置利于调温机构的调温,具体地:
所述送风组件为柱状,且一般水平的设置在空调壳体内,送风组件的送风口为与其轴向平行的一个横向开口,这样可以增加送风的面积和送风量,送风组件可以实现沿其径向的送风,以形成沿其径向的气流,而换热组件环绕包围在送风组件的送风口之外的部分,因此在气流的作用下,空气流动穿过换热组件,再穿过送风组件送出,空气穿过换热组件的过程中,通过与换热组件的接触完成换热,即完成对空气的制冷或制热,被制冷或制热的空气通过送风组件送入调温环境后,也就能够实现对调温环境的制冷或制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为由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组成的倒V形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的连接线与所述送风组件的轴线平行、且关于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送风口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二换热器9,且第一换热器8的形状以及其与第一送风组件的位置关系、第二换热器9的形状以及其与第二送风组件的位置关系均按照上述对换热组件的描述进行设置,如此设置有如下方便之处:
换热器的V形设计,方便对送风组件的环绕,且生产和安装方便、节省空调壳体内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贯流风叶、与所述贯流风叶的转动轴的一端驱动连接的电机和与所述贯流风叶的转动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支撑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风组件包括第一贯流风叶10、第一电机和第一支撑件;第二送风组件包括第二贯流风叶11、第二电极和第二支撑件,且上述的第一贯流风叶10、第一电机和第一支撑件之间的连接及位置关系以及上述的第二贯流风叶11、第二电极和第二支撑件的连接及位置关系均按照上述对贯流风叶、电机和支撑件的连接和位置关系进行设置,如此设计之下有如下优点:
电机和支撑件配合实现贯流风叶的支撑和驱动,两端的支撑可以使贯流风叶转动时稳定,进而送风稳定,调温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调温区内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空调壳体固定连接的电机压板和换热器固定架;
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压板,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固定架。。电机压板和换热器固定架分别设置在调温区的两端用于固定设于二者之间的换热器和贯流风叶,且是通过与贯流风叶的转动轴连接的电机和支撑件进行固定,至于电机压板和换热器固定架具体在调温区两端的分配,可根据安装方便以及安装美观等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温区内设有与空调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压板17和第一换热器8固定架,第一电机压板17设置在第一调温区的内侧的一端,或者说靠近第二调温区的一端,而第一换热器8固定架则固定在第一调温区的外侧的一端,或者说远离第二调温区的一端;第二调温区内设有与空调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压板18和第二换热器9固定架,第二电机压板18设置在第二调温区的内侧的一端,或者说靠近第一调温区的一端,而第二换热器9固定架则固定在第二调温区的外侧的一端,或者说远离第一调温区的一端,由于第一调温区和第二调温区是同轴设置的,因此第一调温区内的部件设置和第二调温区内的部件设置是对称的,这既提高了安装的便利和效率,也提高了美观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7包括进风管19和连接于所述进风管19上的至少一个新风盒20;所述进风管19沿与所述送风组件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空调壳体、且与所述空调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管19与新风供给环境连通;所述新风盒20将所述空调壳体内的容置腔分为至少两个调温区;所述新风盒20与新风需求环境连通。
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7设有一个新风盒20,这个新风盒20把空调壳体内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调温区,即第一调温区和第二调温区,第一调温区和第二调温区也关于新风盒20对称,增加了安装的便利和效率;进风管19沿着上述的延伸方向贯穿空调壳体的两端,然后与空调内外机间的换热剂连接管一道延伸到室外,从而可以与新风供给环境连通,即与室外大气环境连通,进风管19的两端可各自与室外大气环境连通,也可以先汇合到一处,然后通过一根较粗的连通管路与室外大气环境连通,具体的可根据安装环境和新风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本发明中的新风装置也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形式,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的进口贯穿空调壳体后与新风供给环境连通,新风装置的出口贯穿空调壳体后与新风需求环境连通,其独立地、直接地将新风送至需求环境,即具有一个与换热风道完全独立的新风通道;其他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可以以其出口贯穿所述壳体后与新风供给环境连通,新风供给环境内的新风可以通过新风装置进入到空调壳体内,然后在空调向室内送换热风时,与换热风混合后一同被送入新风需求环境,即新风通道连通新风供给环境和换热风道,换热风道与新风需求环境连通,即新风装置间接地连通了新风需求环境和新风供给环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盒2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压板或所述换热器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压板或所述换热器固定架连接。本实施例中,新风盒20两侧的第一调温区和第二调温区对称设计,第一电机压板17设置在第一调温区内靠近新风盒20的一端,第二电机压板18设置在第二调温区内靠近新风盒20的一端,因此第一电机压板17和第二电机压板18分别与新风盒20固定连接,新风盒20两端的用于连接的连接耳可按统一规格设计,生产方便,安装简单,组装效率大大提高,维护过程中检修等操作也较容易。当然也可以生产另一种新风盒20,其两侧的连接耳与换热器固定架匹配,当空调内机设计多个调温区时,可将每两个调温区分成一组,则设置在组内的新风盒20采用与电机压板连接的规格,设置在组间的新风盒20采用与换热器固定架连接的规格,同时各调温区内的电机压板、电机、换热器、支撑件也要相应的匹配设置。这样可以使空调组装时,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守,组装过程中的零件选择、各部件间的匹配连接都较方便,省时省力提高组装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盒20内设有进气风机,所述新风盒20的新风出口21设于远离所述进风管19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新风盒20与进风管19垂直设置,新风出口21与进风管19相对设置,便于新风盒20内进气风机对气流的驱动,使新风装置7内的新风沿进风管19、进气盒源源不断的流入新风需求环境,即从室外流向室内,本实施例中仅有一个新风盒20,若是空调内机包括多个调温区时,新风盒20的数目也相应增加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此时相邻的新风盒20间的距离应相等,且新风盒20的大小以及其内的进气风机的安装位置、功率等均应相同,以使进气管内的气流均匀的分配至每一个新风盒20,使每一个新风盒20的新风大小相等,防止气流不均匀地集中于个别新风盒20,避免近期不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19设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空调壳体之间。进风管19设置在换热器与壳体之间,能够节省空间,不至于因增加了新风装置7而增加空调的厚度或体积,使空调内机在保持原有体积的情况下,增加了新风功能,有效地利用了空调内机内固有的闲置空间,增加了空调内机空间的利用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壳体包括底壳12、面板体6和面板5,所述底壳12和面板体6连接形成壳体,所述面板5设于所述面板体6外表面;所述空调壳体设有与多个所述调温区一一对应的调温出风口,所述空调壳体还设有与多个所述调温出风口一一对应、且用于启闭所述调温出风口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调温机构之间还设有扫风组件。本实施例中,底壳12内设有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分别在空调壳体组装完成后相应地形成第一调温区和第二调温区,第一调温区设置有用于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第一出风口1上设置有第一导风板3,第一导风板3与第一调温机构间设有第一扫风组件15;第二调温区设置有用于与外界环境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第二出风口2上设置有第二导风板4,第二导风板4与第二调温机构间设置有第二扫风组件16;导风板能够控制出风的方向和大小,扫风组件能够在与导风板控制的风向垂直的另一个方向控制风向,二者配合能够实现对风向的360°控制,使其按照用户要求送风、调温。导风板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启闭的驱动件,扫风组件也相应的包括扫风叶片、连杆和驱动件,且空调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有空调内机的电气功能的电器盒,电器盒连接有人机交互组件,用户可通过人机交互组件和电器盒对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内机进行控制,如控制导风板的启闭、导风板的方向、扫风组件的扫风方向和速度、贯流风叶的转动速率、新风装置7内的进风风机的进风功率,进风管19内还可以设置一个电动阀门,无需进新风时可通过阀门切断室内外的连通,以防止外界空气环境恶劣时影响到室内的空气质量,电动阀门也是与电器盒连接,然后用户可通过人机交互组件对其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壳体设有调温进风口,所述调温进风口与所述调温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新风出口21与所述调温进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同一侧壁上。如附图中所示,调温进风口设置在空调内机的上端,调温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内机的下端,新风出口21也设置在空调内机的上端,新风出口21和出风口在不同方向,可以分别单独进行送风,互不干扰,且从新风出口21进入的新风温度与室内差别较大,也方便其进入室内后一部分通过调温进风口进入空调进行调温后再次进入室内,从而可以降低新风对室内温度的影响,既保证了室内的空气健康质量,又保证了室内的温度等舒适性。
实施例2
基于同一发明思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所述的空调内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壳体、新风装置(7)和至少两个调温机构;
所述空调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调温区,每个所述调温区内均设有一个具有单独调温功能的所述调温机构;其中,两个所述调温区同轴设置;所述调温机构包括送风组件和换热组件;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方向为其径向;所述换热组件从所述送风组件的送风口的一侧至另一侧、半环绕地设于所述送风组件的周向;
所述新风装置(7)贯穿所述空调壳体且连通新风供给环境和新风需求环境,所述新风装置(7)包括进风管(19)和连接在所述进风管(19)上的至少一个新风盒(20),所述进风管(19)沿与所述送风组件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空调壳体,所述新风盒(20)将所述空调壳体的容置腔分为至少两个调温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为由第一换热区和第二换热区组成的倒V形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的连接线与所述送风组件的轴线平行、且关于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送风口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贯流风叶、与所述贯流风叶的转动轴的一端驱动连接的电机和与所述贯流风叶的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的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温区内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空调壳体固定连接的电机压板和换热器固定架;
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固定架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压板,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换热器固定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9)与所述空调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管(19)与新风供给环境连通;
所述新风盒(20)与新风需求环境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盒(2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压板或所述换热器固定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机压板或所述换热器固定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盒(20)内设有进气风机,所述新风盒(20)的新风出口(21)设于远离所述进风管(19)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9)设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空调壳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包括底壳(12)、面板体(6)和面板(5),所述底壳(12)和面板体(6)连接形成壳体,所述面板(5)设于所述面板体(6)外表面;
所述空调壳体设有与多个所述调温区一一对应的调温出风口,所述空调壳体还设有与多个所述调温出风口一一对应、且用于启闭所述调温出风口的导风板;
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调温机构之间还设有扫风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壳体设有调温进风口,所述调温进风口与所述调温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新风出口(21)与所述调温进风口设于所述空调壳体的同一侧壁上。
1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
CN201910228739.0A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Active CN1099159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8739.0A CN109915936B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PCT/CN2019/109435 WO2020192071A1 (zh) 2019-03-25 2019-09-30 空调内机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8739.0A CN109915936B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5936A CN109915936A (zh) 2019-06-21
CN109915936B true CN109915936B (zh) 2024-05-03

Family

ID=6696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8739.0A Active CN109915936B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5936B (zh)
WO (1) WO2020192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5936B (zh) * 2019-03-25 2024-05-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10425634A (zh) * 2019-09-06 2019-11-08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风空调
CN110986346B (zh) * 2019-12-19 2021-05-28 李晨阳 一种基于对向差速吹风的圆柱式空调用扫风装置
CN112432236A (zh) * 2020-11-17 2021-03-0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5388464A (zh) * 2021-05-20 2022-1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932302B (zh) * 2021-10-28 2023-07-1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904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4976689A (zh) * 2015-07-07 2015-10-14 北京三盟矿用设备厂 可调温度的净化换风器
CN207422441U (zh) * 2017-11-06 2018-05-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竖款空气机
CN210197461U (zh) * 2019-03-25 2020-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34270C2 (de) * 1998-07-30 2002-09-19 Ltg Holding Gmbh Ventilatorkonvektor
KR20050117665A (ko) * 2004-06-11 2005-1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08418942U (zh) * 2018-02-11 2019-01-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9297092A (zh) * 2018-09-30 2019-02-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9458662A (zh) * 2018-12-07 2019-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可送不同温度的空调室内机
CN109915936B (zh) * 2019-03-25 2024-05-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904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4976689A (zh) * 2015-07-07 2015-10-14 北京三盟矿用设备厂 可调温度的净化换风器
CN207422441U (zh) * 2017-11-06 2018-05-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竖款空气机
CN210197461U (zh) * 2019-03-25 2020-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92071A1 (zh) 2020-10-01
CN109915936A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5936B (zh)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CN111706919A (zh) 双贯流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10978070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011892U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
CN213395592U (zh) 空调系统
CN210197461U (zh)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
CN213395844U (zh) 一种风门组件、应用其的分风箱及空调系统
CN216924547U (zh) 出风口切换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12539473B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控制方法
CN110749007B (zh) 一种吊扇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432236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4164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1178196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双风扇结构
CN205279319U (zh) 可灵活组配的风机类设备的集成化机芯装置
CN21960723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378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7274763U (zh) 矢量出风口结构和双涡轮增压线型新风冷暖空调
CN219243731U (zh) 空调
CN211009278U (zh) 蜗壳组件和空气加热器
CN215929848U (zh) 一种空调混风装置及空调
CN217031400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283474U (zh) 一种全域风空调
CN217635904U (zh) 室内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