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2143A -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12143A
CN109912143A CN201910361915.8A CN201910361915A CN109912143A CN 109912143 A CN109912143 A CN 109912143A CN 201910361915 A CN201910361915 A CN 201910361915A CN 109912143 A CN109912143 A CN 109912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black
fecl
odor riverway
repair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619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12143B (zh
Inventor
王宏杰
董文艺
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3619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12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12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2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12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12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所述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包括释氧修复剂和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所述释氧修复剂为聚乳酸包覆CaO2/FeCl3,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包括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包衣立体填料和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位于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包衣的表面。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同时实现了水中污染物的处理以及底泥的修复,操作方法简单,单位面积底泥修复效率高,对环境友好,投资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底泥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污染物和营养物质的主要滞纳库。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吸附、沉淀、络合等物理化学作用附着于泥沙上,造成底泥污染。虽然通过加强截流、污水处理等措施可以减少污染负荷进入受纳水体,但底泥污染的内源性释放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污染水体的改善,成为影响和制约水质改善的重要二次污染源。大量污染严重的底泥在水动力、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系列作用下会重新向水中释放污染物,导致河道水体黑臭。因此,污染底泥治理是水体污染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治理水体底泥污染的技术从原理上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物理方法包括底泥疏浚、人工曝气、底泥覆盖;化学法包括底泥化学氧化、底泥固化/稳定化等;生物法包括微生物强化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生物-生态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等。
近年来,底泥污染的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和原位生物修复技术(In-situ bio-remediation)以其对有毒害污染物处理的高效和对生物修复的促进作用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投加过氧化物、硝酸盐等可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或促进污染物生物降解,国外已经有工程应用实例。国内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这一技术是将外加化学药剂直接喷射到底泥内,以促进底泥氧化,为底泥内微生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生物法是通过改变底泥微生物生长环境(如加入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来提高底泥中原有微生物的活性,或添加实验室培养的具有特殊亲合性的微生物来加快环境修复。但是,目前上述处理方法底泥修复效率不高,对水中的颗粒态污染物效果不好,投放化学物质的对环境不友好,要想达到即处理污染物又修复底泥功能的,需要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操作复杂,且整个投资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操作简单,单位面积底泥修复效率高,对环境友好,投资成本低。
对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其包括释氧修复剂和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所述释氧修复剂为聚乳酸包覆CaO2/FeCl3,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包括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包衣立体填料和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位于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包衣的表面。
进一步的,其中释氧修复剂成型为球形,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成型为条形。进一步的,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为立体填料。
其中释氧修复剂由缓释材料聚乳酸包覆CaO2/FeCl3按一定比例制备而成,具有长时间高效释氧、絮凝等功能。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由海藻酸钠包衣负载铁改性膨润土及微生物菌剂,并按一定比例制备,增强了弹性填料的吸附及微生物附着性能,该填料具有强絮凝、易吸附、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等特点。其中,CaO2/FeCl3为CaO2、FeCl3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CaO2、FeCl3的质量比为3~5:1,进一步的,所述CaO2、FeCl3的质量比为4:1。
该修复材料耦合了化学和生物方法,可同时对底泥及上覆水进行修复,在底泥中CaO2与水反应可产生大量氧气,使底泥内部的厌氧状态逐渐转化为富氧,产生的Ca2+可与底泥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沉淀,防止磷酸盐释放到水体中,减小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铁盐具有较强的絮凝性,可将部分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形成络合物沉降,达到去除污染物质的效果。在水体中,强化改性后的负载铁改性膨润土的填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可快速诱导微生物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降解水中的污染物。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从根本上修复黑臭河道底泥及水体,且具有操作简单、施工和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风险、不影响河道通行及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等特点,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释氧修复剂包含的组分及其质量份数为:CaO250~80份,FeCl3 20~40份,聚乳酸60~95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释氧修复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101,配置CaO2/FeCl3溶液;
步骤S102,在CaO2/FeCl3溶液中加入聚乳酸,混合均匀,烘干,得到表面负载CaO2/FeCl3的聚乳酸颗粒;
步骤S103,将表面负载CaO2/FeCl3的聚乳酸颗粒熔融共混,挤出成型得到释氧修复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1包括如下子步骤:
(1)取各原料,将CaO2加入其2倍质量份的水中,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中加热至30~40℃搅拌20~40min,得到CaO2溶液。
(2)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添加FeCl3,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中搅拌至沸腾,得到CaO2/FeCl3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02中,按每100mLCaO2/FeCl3溶液中加入50g颗粒聚乳酸,均匀共混,使CaO2/FeCl3均匀粘附于聚乳酸表面。进一步的,将CaO2/FeCl3均匀粘附的聚乳酸,至于85~100℃烘箱中10~14h,得到表面负载CaO2/FeCl3的聚乳酸颗粒。
进一步的,步骤S103中,采用单螺杆挤出机将表面负载CaO2/FeCl3的聚乳酸颗粒熔融共混均匀,挤出,成型,得到具有可缓慢释放氧气且加速底泥微生物进行反硝化活动的释氧修复剂。
进一步的,释氧修复剂成型为球形,半径为20~4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包含的组分及其质量份数为:海藻酸钠5~10份,铁改性膨润土10~20份,微生物菌剂5~10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改性膨润土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膨润土加入到20~40mg/L的FeCl3溶液中,膨润土与FeCl3溶液的质量比为1:8~1:10,加热到30~40℃搅拌1~3h,冷却后离心,倒掉上清液,再经过去离子水冲洗,干燥后得到铁改性膨润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201,配置海藻酸钠溶液;
步骤S202,将铁改性膨润土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的粘稠状溶液;
步骤S203,以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粘稠状溶液为包衣浆液,将弹性立体填料浸没于所述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溶液进行包衣,包衣完成后将微生物菌剂均匀涂抹于表层,自然风干,得到条形的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
进一步的,步骤S201,按5份海藻酸钠加入100mL水的比例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海藻酸钠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S202,按15份铁改性膨润土加入100mL海藻酸钠溶液的比例,配置均匀混合的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的粘稠状溶液。
进一步的,步骤S203,以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粘稠状溶液为包衣浆液,将弹性立体填料浸没于上述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溶液20~30h,进行包衣,包衣完成后立即将微生物菌剂均匀涂抹于表层,自然风干48h,得到条形的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立体填料的单位质量为3~5kg/m3,比表面积为300~500m2/m3,成膜重量为70~80kg/m3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立体填料的单位质量为3.8kg/m3,比表面积为360m2/m3,成膜重量为77kg/m3
进一步的,填料的规格按照成型填料外直径×单丝直径计为200mm×1.5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盆栽,采用如上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制备得到,其包括底座和主干,所述主干的材料为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块和修复材料包,所述主干插入到固定块中,所述修复材料包包裹在固定块外,所述修复材料包的成分为释氧修复剂。
进一步的,将条形的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块上,将固定块插入到成型的释氧修复剂中,得到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盆栽。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为混凝土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干上设有多个分支,所述分支的材料为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即所述分支采用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制备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修复材料包为球形。进一步的,所述修复材料包的半径为20~40cm。进一步的,所述修复材料包的半径为30cm。
所述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除了可以制成盆栽,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
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的应用,其用于污染河道的黑臭河道底泥的治理和修复;将释氧修复剂部分栽种到河道底泥内,将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部分浸没于水中。
进一步的,按照按修复区域每100m2一个进行栽种。
本发明中,将CaO2、FeCl3和聚乳酸作为黑臭河道底泥治理的化学修复部分。导致河道底泥黑臭的主要原因是缺氧,若可以投加一些可缓释O2的物质,那么河道黑臭问题将会逐步改善。CaO2与水反应可产生大量氧气,反应方程如(1)所示,且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释氧高效、价格低廉等优点。
2CaO2+2H2O=2Ca(OH)2+O2↑ (1)
底泥中加入FeCl3不仅具有化学修复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生物作用。底泥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PAHs)、杀虫剂(如DDT)、氯代烃(如多氯联苯PCBs)、单环芳烃(苯及其衍生物)及邻苯二甲酸酯等。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淀粉原料经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种发酵制成高纯度的乳酸,再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聚乳酸为缓释基材,将CaO2/FeCl3包裹于聚乳酸内,随着聚乳酸的降解CaO2/FeCl3可被缓慢的释放出来,缓释周期可达3~5年。同时产生的Ca2+可与底泥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磷酸钙沉淀,达到底泥除磷的效果,可以不用长期定期添加。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将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作为强化弹性立体填料的原料。膨润土呈黄绿色的粘土,加水后能膨胀成糊状,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由于膨润土在水中高度分散,物理吸附现象十分明显。
海藻酸钠是从褐藻类的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碘和甘露醇之后的副产物,其分子由β-D-甘露糖醛酸(β-D-mannuronic,M)和α-L-古洛糖醛酸(α-L-guluronic,G)连接而成,具有稳定性、溶解性、粘性和安全性。海藻酸钠含有大量的—COO,在水溶液中可表现出聚阴离子行为,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在酸性条件下,—COO转变成—COOH,电离度降低,海藻酸钠的亲水性降低,分子链收缩,pH值增加时,—COOH基团不断地解离,海藻酸钠的亲水性增加,分子链伸展,因此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海藻酸钠可以在极其温和的条件下快速形成凝胶,当有Ca2+、Sr2+等阳离子存在时,G单元上的Na+与二价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G单元堆积形成交联网络结构,从而形成水凝胶。
将弹性填料表面以海藻酸钠为包衣粘附介体,铁改性膨润土为填料改性物质负载于弹性立体填料表面,从而增强载体的比表面积、生物亲和性和吸附性能,强化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促进微生物的富集形成生物膜,进行污染物的降解,且铁改性膨润土中产生的Fe3+可生成Fe(OH)3,具有优良的絮凝作用,可去除水中的颗粒态污染物,形成胶体沉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同时实现了水中污染物的处理以及底泥的修复,操作方法简单,单位面积底泥修复效率高,对环境友好,投资成本低。
第二,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同时达到修复底泥和生物降解上覆水中的污染物的效果。缓释CaO2可与水反应持续产生O2,改善底泥的厌氧环境,抑制自养反硝化菌氧化底泥中的AVS,减少硫化物的产生,缓解底泥黑臭;缓释FeCl3中的Fe3+可生成Fe(OH)3胶体,可絮凝部分污染物。缓释CaO2/FeCl3产生的Ca2+可与底泥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磷酸钙沉淀,达到底泥除磷的效果。
第三,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中强化微生物弹性立体填料表面负载铁改性膨润土,载体的比表面积增加、生物亲和性和吸附性能增强,强化了微生物的附着生长,促进微生物的富集形成生物膜,进行水中污染物的降解。铁改性膨润土中产生的Fe3+可生成Fe(OH)3,具有优良的絮凝作用,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颗粒态污染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应用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底座,2-主干,3-修复材料包,4-混凝土块,5-分支,6-底泥,7-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这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或技术特征进行改进,但这些经过改进或替换的技术方案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其包括释氧修复剂和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所述释氧修复剂为聚乳酸包覆CaO2/FeCl3,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包括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包衣立体填料和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位于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包衣的表面。其中释氧修复剂成型为球形,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成型为条形。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为立体填料。
所述释氧修复剂包含的组分及其质量份数为:CaO2 50~80份,FeCl3 20~40份,聚乳酸60~95份。其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按上述质量份数称取各原料,将CaO2加入其2倍质量份水中,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中搅拌30min(35℃),得到CaO2溶液。
(2)按质量份数CaO2溶液90份、FeCl310份,在上述配制好的溶液中添加FeCl3,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中搅拌至沸腾,得到CaO2/FeCl3溶液。
(3)按每100mLCaO2/FeCl3溶液中加入50g颗粒聚乳酸,均匀共混,使CaO2/FeCl3均匀黏附于聚乳酸表面,至于烘箱12h(90℃),得到表面负载CaO2/FeCl3的聚乳酸颗粒。
(4)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将表面负载CaO2/FeCl3的聚乳酸颗粒熔融共混均匀,挤出,成型成球形,半径为R=30cm)得到具有可缓慢释放氧气且加速底泥微生物进行反硝化活动的释氧修复剂。
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包含的组分及其质量份数为:海藻酸钠5~10份,铁改性膨润土10~20份,微生物菌剂5~10份。其中,铁改性膨润土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膨润土加入到20~40mg/L的FeCl3溶液中,膨润土与FeCl3溶液的质量比为1:8~1:10,加热到30~40℃搅拌1~3h,冷却后离心,倒掉上清液,再经过去离子水冲洗,干燥后得到铁改性膨润土。所述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Ⅰ)按5份海藻酸钠加入100mL水的比例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海藻酸钠溶液。
(Ⅱ)按15份铁改性膨润土加入100mL海藻酸钠溶液的比例,配置均匀混合的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的粘稠状溶液。
(Ⅲ)以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粘稠状溶液为包衣浆液,将弹性立体填料(规格如表1所示)浸没于上述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溶液24h,进行包衣,包衣完成后立即将微生物菌剂均匀涂抹于表层,自然风干48h,得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立体填料,该填料具有强絮凝、易吸附、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等特点。
表1弹性立体填料参数
将上述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制成盆栽,得到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盆栽,如图1所示,该盆栽包括底座1和主干2,所述主干2的材料为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所述底座1包括混凝土块4和修复材料包3,所述主干2插入到混凝土块4中,所述修复材料包3包裹在混凝土块4外,所述修复材料包3的成分为释氧修复剂。所述主干2上设有多个分支5,所述分支5也为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
制备时,将条形的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的一端固定于混凝土块上,将混凝土块插入到成型的释氧修复剂中,得到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盆栽。
如图2所示,采用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盆栽用于治理污染河道的化学/生物耦合高效修复黑臭河道底泥时,按修复区域100m2/个,将盆栽中底座1“栽种”到河道底泥6内,使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部分即主干2和分支5部分浸没于水7中,进行修复工作。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对比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用的黑臭水体底泥及上覆水取自某市黑臭河道的底泥和上覆水,进行是实验室小规模试验,设置三个反应器:L×W×=10×10×3m,其中1号反应器只放置①释氧修复剂部分;2号反应器只投加②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部分;3号反应器“栽种”完整的修复材料。
将黑臭河道底泥置于反应器中,底泥厚度为1m,上覆水深度为1m。每个反应器放置2棵,①释氧修复剂部分栽种到底泥中,栽种深度0.5m,间隔5m,②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部分停留在上覆水区域,保持填料置于水中部分为1.5m(注:该“盆栽”可根据实际修复黑臭水体的水深、底泥特性等定制)。每隔7天取部分底泥及上覆水进行检测,实验天数为65天。
经过试验对比发现,单独放置①释氧修复剂部分对底泥中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明显,AVS、TP、NH3-N去除率均可达到70%以上,TOC去除率达到40%左右,且底泥ORP变化较大,由-311mV升高至118mV。还可增加上覆水中NH3-N的去除率,因为底泥中的氧气有部分进入上覆水,增加了水中的DO(保持在1.5mg/L),但对污染物的去除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
单独投放②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部分反应器底泥和上覆水污染物去除效果,单独投放②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对底泥和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底泥中污染物去除率均低于10%,上覆水中污染物去除率随时间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较缓慢,可能原因是上覆水中DO含量较少(低于0.5mg/L),好氧微生物较难大量生长、繁殖,填料表面微生物富集较少,生物膜生长缓慢,污染物去除效率低。
“栽种”了2棵完整的底泥修复材料的反应器中对底泥和上覆水污染物去除情况。完整的修复材料对底泥和上覆水的修复效果均优于单独添加①释氧修复剂部分或②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部分。底泥和上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效果显著。上覆水DO保持在3mg/L左右,底泥ORP由-325mV升到122mV且底泥的颜色逐渐由黑色变成土黄色,表明该材料对黑臭河道底泥修复具有明显的作用,完整的修复材料比单独投放①高效释氧修复剂部分或②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部分效果更好,进一步说明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更好的发挥黑臭河道底泥和上覆水的修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某市黑臭河道水库为例,该水库或者占地约500km2,黑臭的主要原因是有许多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的排入。向水库栽种50棵该修复材料盆栽,5d后能明显看到底泥颜色有明显变黄的迹象,15d后强化微生物填料的生物膜生长完全且稳定,水体的表观透明度由10cm提高到25cm,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均有较明显变化,其中溶解氧由0.2mg/L提高到3.4mg/L,氧化还原电位由-235mV升到122mV,20d后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和64%,45d后黑臭水体底泥及上覆水检测指标均有重度黑臭转为非黑臭水体标准,经过长时间观察,且未出现返黑臭现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某鱼塘为例,因初雨径流及饲料等有机物的加入,使大量有机污染物沉沉积,引发水体及底泥黑臭。向池塘“栽种”5棵该修复材料盆栽,经一周修复后,水体中臭味逐渐消除,水体透明度有所提升,水中溶解氧由0.2mg/L增加到3.3mg/L,氧化还原电位由-55mV升高至220mV,15d后底泥和水体中的COD和NH3-N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底泥颜色逐渐由黑色变为土黄色,且底泥返黑现象,表明该新型材料对底泥及上覆水的修复性能显著。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释氧修复剂和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所述释氧修复剂为聚乳酸包覆CaO2/FeCl3,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包括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包衣立体填料和微生物菌剂,所述微生物菌剂位于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包衣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氧修复剂包含的组分及其质量份数为:CaO2 50~80份,FeCl3 20~40份,聚乳酸 60~9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氧修复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101,配置CaO2/FeCl3溶液;
步骤S102,在CaO2/FeCl3溶液中加入聚乳酸颗粒,均匀混合,烘干,得到表面负载CaO2/FeCl3的聚乳酸颗粒;
步骤S103,将表面负载CaO2/FeCl3的聚乳酸颗粒熔融共混,挤出成型得到释氧修复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包含的组分及其质量份数为:海藻酸钠5~10份,铁改性膨润土10~20份,微生物菌剂5~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改性膨润土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膨润土加入到20~40 mg/L的FeCl3溶液中,膨润土与FeCl3溶液的质量比为1:8~1:10,加热到30~40℃搅拌1~3h,冷却后离心,倒掉上清液,再经过去离子水冲洗,干燥后得到铁改性膨润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201,配置海藻酸钠溶液;
步骤S202,将铁改性膨润土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的粘稠状溶液;
步骤S203,以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粘稠状溶液为包衣浆液,将弹性立体填料浸没于所述铁改性膨润土-海藻酸钠溶液进行包衣,包衣完成后将微生物菌剂均匀涂抹于表层,自然风干,得到条形的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立体填料的单位质量为3~5kg/m3,比表面积为300~500m2/m3,成膜重量为70~80kg/m3
8.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盆栽,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制备得到,其包括底座和主干,所述主干的材料为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块和修复材料包,所述主干插入到固定块中,所述修复材料包包裹在固定块外,所述修复材料包的成分为释氧修复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盆栽,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上设有多个分支,所述分支的材料为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
10.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用于污染河道的黑臭河道底泥的治理和修复;将释氧修复剂部分栽种到河道底泥内,将强化微生物富集弹性填料部分浸没于水中。
CN201910361915.8A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 Active CN109912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1915.8A CN109912143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61915.8A CN109912143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2143A true CN109912143A (zh) 2019-06-21
CN109912143B CN109912143B (zh) 2022-04-15

Family

ID=6697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61915.8A Active CN109912143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1214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4202A (zh) * 2019-09-30 2020-01-3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河道黑臭底泥修复及利用方法
CN114181928A (zh) * 2021-12-14 2022-03-15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用于海洋石油污染修复的固定化菌剂
CN115159884A (zh) * 2022-03-21 2022-10-1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微生物金属复合载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9008A (ja) * 1992-09-18 1994-04-12 Nippon Solid Co Ltd 固型凝集剤
CN105800899A (zh) * 2016-05-12 2016-07-27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修复黑臭河道底泥的环保型硝酸钙缓释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7705A (zh) * 2016-12-07 2017-03-22 宁波大红鹰学院 受污染的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99812A (zh) * 2017-08-16 2017-11-2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原位修复黑臭河道底泥的方法
CN107445427A (zh) * 2017-08-25 2017-12-08 安徽优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0181A (zh) * 2017-09-28 2018-01-05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黑臭河道底泥覆盖材料制备方法
CN108018280A (zh) * 2017-12-04 2018-05-11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缓释载体的构建方法
CN108101231A (zh) * 2017-12-27 2018-06-01 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剂及方法
CN109609406A (zh) * 2018-12-27 2019-04-12 广州市金龙峰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缓释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9008A (ja) * 1992-09-18 1994-04-12 Nippon Solid Co Ltd 固型凝集剤
CN105800899A (zh) * 2016-05-12 2016-07-27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修复黑臭河道底泥的环保型硝酸钙缓释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7705A (zh) * 2016-12-07 2017-03-22 宁波大红鹰学院 受污染的河道底泥的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99812A (zh) * 2017-08-16 2017-11-28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原位修复黑臭河道底泥的方法
CN107445427A (zh) * 2017-08-25 2017-12-08 安徽优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体底泥原位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0181A (zh) * 2017-09-28 2018-01-05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黑臭河道底泥覆盖材料制备方法
CN108018280A (zh) * 2017-12-04 2018-05-11 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缓释载体的构建方法
CN108101231A (zh) * 2017-12-27 2018-06-01 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剂及方法
CN109609406A (zh) * 2018-12-27 2019-04-12 广州市金龙峰环保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缓释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4202A (zh) * 2019-09-30 2020-01-31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河道黑臭底泥修复及利用方法
CN114181928A (zh) * 2021-12-14 2022-03-15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用于海洋石油污染修复的固定化菌剂
CN114181928B (zh) * 2021-12-14 2023-10-31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用于海洋石油污染修复的固定化菌剂
CN115159884A (zh) * 2022-03-21 2022-10-11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微生物金属复合载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12143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3927B (zh) 一种污染水体底泥复氧型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277597B1 (ko) 토양미생물을 이용한 하폐수의 무취 고도처리 방법
CN109912143A (zh) 一种原位黑臭河道底泥修复材料及其盆栽及其应用
CN109734199A (zh) 固定化微生物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8947B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改性生物酶木炭填料
CN108409080B (zh) 一种底泥原位修复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应用
CN110078329A (zh) 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强化与底栖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CN105692880A (zh) 水处理用悬浮生物填料
CN110143737A (zh) 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方法
Wang et al. Advanced insights on removal of antibiotics by microalgae-bacteria consortia: A state-of-the-art review and emerging prospects
CN111320275A (zh) 一种利用废弃水产养殖塘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沟渠系统及方法
CN104232546A (zh) 一种微污染水源固定化生物菌剂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CN110304736A (zh) 一种缓释型复合微生物促生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646640A (zh) 一种人工水草及其应用
Hu et al. Design of a combine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on sw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6145375A (zh) 一种用于清除污水与复育河道的组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12645434A (zh) 适用于小型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的缓释氧微生物促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92870A (zh) 高吸附强度的生物滤池填料
CN108328737B (zh) 一种基于人工湿地强化处理养殖废水的微生态基质、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060508A (zh)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75603U (zh) 一体化非点源污水处理系统
CN106986455A (zh) 一种基于载体生物膜系统的异位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方法
CN114105314B (zh) 一种水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ou et al. Recent applications of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for decontaminating hormones in livestock waste and wastewater
CN109399809A (zh) 一种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