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7013B - 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7013B
CN109907013B CN201910144176.7A CN201910144176A CN109907013B CN 109907013 B CN109907013 B CN 109907013B CN 201910144176 A CN201910144176 A CN 201910144176A CN 109907013 B CN109907013 B CN 109907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hell
mounting box
monitoring device
term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41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7013A (zh
Inventor
孙彬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1441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07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07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7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7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70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主要涉及白蚁治理技术领域。包括监测模块、安装模块和补给模块,安装模块固定在低下,是用来支撑监测模块的固定座,监测模块采用能够识别木头啃食的传感技术,内部设置诱捕木条,能够消灭白蚁,补给模块设置在安装模块上方,内部预设备用的多个监测模块,能够自动更换被白蚁啃食的监测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连续的发挥作用,执行过程不需要人工反复查看和维护更换,治理彻底。

Description

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蚁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不断加快白蚁防治行业技术转型升级,我们行业的专家和技术多方面引进前沿技术,随着 DEKAN 非环路通断电磁感应技术的引进,白蚁引诱箱已经具备能够通过手持移动设备进行监控了。现有的引诱箱(物理饵站),主要包括外壳、内壳、封盖、把手。内部放置诱木,上面有氟虫腈杀白蚁粉剂等白蚁灭杀药剂。白蚁啃食后,能够将药物携带到巢穴,通过接触传播,扩大消灭的数量和范围。通过在引诱箱内设置传感器,判断啃食情况,触发报警。管理人员不用将引诱箱拿出打开查看,通过扫描和 GPS定位,就能了解箱内情况,实现了数据化并节约了管理环节,省力省时。
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具有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一个盒子的耐用性较差,当遇到已经成型的白蚁受灾区域,一个盒子很快就被啃食,需要更换新的引诱盒。这样一来还是需要管理人员不断的巡视和更换维护,也就是说,如果遇到有白蚁的情况,即便有上述系统存在的情况下,也不能够减少工作者的劳动负担,而且这些盒子往往多点位放置,定期巡检,一旦被白蚁啃食的无药效了,而还没到巡检的周期,就会形成对白蚁群体的用药间断,在白蚁不断繁殖的情况下,这样反复的用药强度的减弱,使得对白蚁的用药难以达到应有水平,总给白蚁喘息的机会,迟迟无法根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它能够连续的发挥作用,直到白蚁完全被消灭,且执行过程不需要人工反复查看和维护更换,治理彻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壳体、盖帽、内架,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侧网孔,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置底网孔,所述壳体的顶侧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沿,所述壳体的顶部与盖帽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架设置于壳体内,用于放置和固定木条,所述内架的顶端固定在盖帽上,所述盖帽的顶端设有铁质的定位块,
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识别木条是否被啃食的传感器,用于触发补给模块的启动;
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安装固定在地下,所述安装模块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安装模块的顶部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过口,所述过口暴露在地面上,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贯通的设有窗口;
补给模块,所述补给模块包括固定在安装模块上方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底部中央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过口上下对应,所述安装盒的顶部设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水平滑动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上安装有能够上下升降的吸盘头,所述吸盘头的底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用于吸附固定定位块的电磁铁。
所述壳体的底部边沿设有斜面,使壳体底部的竖直剖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自上而下的依次连通有斗形腔和缓冲腔,所述斗形腔的内壁为自上而下向中央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与斜面倾斜角度相对应,用于配合斜面对壳体承托。
所述内架包括限位杆和网型板,所述限位杆竖直设置且固定在盖帽的底面,所述限位杆的横截面为十字结构,所述网型板水平设置并固定在限位杆的底端。
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顶面的固定板和下部的基架,所述固定板为水平设置且设有锚孔,所述基架向下竖直设置,所述窗口设置在基架上。
所述壳体的外部套接有海绵网套,所述海绵网套的侧壁上贯穿的分布有水平的条型孔。
所述安装盒内设有药液盒,所述药液盒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固定在安装盒顶部,所述安装盒的顶部设有一排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与管道连通,能够向盒内喷洒药液。
所述安装盒的底部在安装口的左右两侧均分布有定位垫,所述定位垫为方型泡沫垫,所述定位垫的底面粘在安装盒底面,所述定位垫的顶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对应壳体底面上的底网孔。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使用本装置,能够持续的给目标地区执行白蚁监控和消灭。应对白蚁受灾严重,巢穴较多,深度较大,治理时间较长的地区,能实现对白蚁用药的自动补给,使用于清理白蚁的药物能够连续的发挥作用,直到白蚁完全被消灭。且执行过程不需要人工反复查看和维护更换,只要根据需要和警示,定期或及时对备用的监测模块进行补充即可。保证对白蚁给药的强度和连贯,治理彻底。
附图说明
附图 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 2是本发明的安装模块和监测模块的拆分示意图;
附图 3是本发明的监测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 4是本发明带海绵网套的监测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 5是本发明的部分组件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壳体;2、盖帽;3、内架;4、侧网孔;5、底网孔;6、支撑沿;7、定位块;8、限位杆;9、网型板;10、斜面;11、固定板;12、锚孔;13、过口;14、基架;15、斗形腔;16、缓冲腔;17、海绵网套;18、安装盒;19、安装口;20、无杆气缸;21、滑动架;22、电动伺服缸;23、吸盘头;24、喷淋头;25、定位垫;2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包括设置于地上的,用于持续补给的机构,以及设置在地下的,用于检测和灭蚁的机构,在本示例中,分别是补给模块、安装模块和监测模块。
1)监测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壳体 1、盖帽 2、内架 3;
所述壳体 1与盖帽 2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架 3的顶端固定在盖帽 2的底面,所述内架 3用于防止在壳体 1内,固定和支撑用于吸引和诱捕白蚁的木条。所述壳体 1的侧壁上设有竖直的侧网孔 4,用于使白蚁通过。所述壳体 1的底面上分布有辐射的底网孔 5,用于使白蚁能全方位的通过,并使水落下,进入下方,防止木条沤烂。
所述壳体 1的顶侧设有支撑沿 6,所述支撑沿 6为环形片,用于落在固定板11上,防止检测模块放入过深。
本示例中,盖帽 2 与壳体 1 螺纹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常见的可拆分的连接方式,例如卡扣等,不局限于本示例所采用的结构。螺纹连接的优势在于固定牢靠,大开方便,通用易于加工。
所述盖帽 2的顶面上居中的设有定位块 7,所述定位块 7为铁块。
所述内架 3包括限位杆 8,所述限位杆 8的截面为十字形状,本示例设置四根限位杆 8,限位杆 8的底端固定有网型板 9,将诱捕白蚁的木条放置在限位杆8之间,将其捆好,即可很好的固定木条。现有的装置在木条的固定方面均差强人意,要么木条紧靠皮筋儿捆绑,放在壳体 1 内,木条捆在壳体 1 内逛来逛去的很不牢靠,特别当采用本装置这种自动更换保持长期给药的结构,自动更换时,内部木条的晃动就会给整个装置带来影响,可能会造成监测模块的重心不稳,放置后角度不端正,影响下次更换时候对本监测模块的取出。而其他对木条进行牢固固定的结构,都是在壳体 1 内或者顶盖的底面上设置插槽,将木条插在插槽内,由于木条的切割较为粗糙,长宽并不很精确,很难做到正好能插进去,还能够固定不掉下来。往往弄得安装人员反复切割削磨木条的一端,非常费力。本结构通过十字型的限位杆 8,辅助固定木条的相对位置,并结合皮筋捆绑在外部,能够将木条很好的固定在内架 3上,不会晃动,效果非常好。
所述网型板 9 能够使水落下,当遇到下雨季节,有水进入壳体 1 内,可以及时从网型板 9落下。
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斜面10,所述斜面10自上而下的向壳体1底部中央倾斜,倾斜角度是45度,所述斜面10用于与基座的坡面配合实现对壳体1底部的承托。这种倾斜的支撑结构在后续相关结构中详细介绍。
所述壳体1内设置传感器,用于判断木条是否被白蚁啃食,传感器是磁通量传感器,当啃食达到一定程度即可触发补给模块的启动。
2)安装模块
所述安装模块主要是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固定在地面上,在需要监测的目标区域附近(地表需是土层),选择好监测的设置地点后,在土壤内挖好洞内,该土洞垂直向下,与基座的大小相适应,挖好后,将基座放置在内,所述基座包括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为向两侧展开的矩形平板,所述矩形板的两侧靠近边缘处设有锚孔12,所述锚孔12内用于穿过锚杆,通过锚杆将本基座固定在地表。如果泥土较结实,或者底面较硬,或土层较薄,也可以采用普通的螺纹杆件,贯穿锚孔12将本基座钉紧在地表的目标区域。
所述固定板11上居中的设有过口13,用于放入检测模块,所述固定板11的底面上固定有(一体成型)向下竖直延伸的基架14,所述基架14为框架结构的支撑体,所述基架14内竖直的设有与过口13贯通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放置检测模块,所述容纳腔的周侧设有窗口,用于暴露壳体1。方便蚂蚁通过,在本示例中基架14主要采用环状架+四根支撑柱的结构,所述环状架固定在固定板11的底面上,用于配合壳体1加强对检测模块的支撑,所述支撑柱的结构在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保证窗口的最大化。所述基架14的底部设有与容纳腔贯通的斗形腔15,所述斗形腔15的上半部的内壁为向内收缩的坡面,下半部为直柱形腔室结构,为缓冲腔16,所述坡面用于与壳体1底部的斜面10相配合,实现对检测模块的支撑,倾斜角度均为45度,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效果。当前一个检测模块被取出更换新的检测模块的时候,难免有少量土落在基座内,坡面有利于将土快速的导入下方直柱体的缓冲腔16内,保证在下一检测模块放入时,能较好的坐落在坡面上,而不会被小土块硌在坡面和壳体1底面的支撑坡面之间,避免歪斜,保证检测模块放置后能够在预期的平稳状态,有利于下次自动对接取出和更换。
3)海绵网套17
由于本装置能够实现对基座中放置的监测模块反复更换,在反复更换监测模块的情况下,如果本装置所固定的地表土壤环境较为松软,可能会引起坑洞表面浮土掉落。使得基座周围坑洞的内壁与再次放入的监测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故在多次更换时,为了进一步便于蚂蚁的通过,避免壳体1与基座窗口暴露的坑内土壤之间产生缝隙降低白蚁的通过,故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土壤环境使用海绵网套17,所述海绵网套17为与壳体1套接的管型海绵套,所述海绵网套17的侧壁上贯穿有水平延伸的条型孔,次海绵网套17套在壳体1外部,为了进一步固定可以使用胶粘让海绵网套17粘在壳体1外,当将监测模块插入基座后,海绵网套17的弹性很好,能够从窗口坑内膨胀展开,从而弥补了监测模块与坑洞之间的缝隙,方便蚂蚁全方位的通过窗口进入监测模块。
4)补给模块
所述补给模块包括封闭的安装盒18,所述安装盒18的背面设有安装面板,用于固定在墙体上,也可以在安装盒18的底部设置支架,使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安装盒18的前侧为敞口结构,所述敞口上设有能够拆装的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与安装盒18通过螺钉拆装。在本示例中,主要考虑的是本装置的长期自动使用情况,故采用螺钉拆装,如果能够实现定期巡检查看,也可以将前面板设计为通过卡扣、合页等便于开和锁的常见结构,不局限于本示例所记载的拆装结构。
所述安装盒18的底部中央设有安装口19,在具体使用时,将本安装盒18安装固定在基座的上方,使得安装口19正对基座,与基座上的过口13上下冲齐。
所述安装盒18的上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与安装盒18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无杆气缸20,所述无杆气缸20上配合有滑台,所述滑台上固定有滑动架21,所述滑动架21上安装固定有向下伸缩的电动伺服缸22,所述电动伺服缸22的底端设有吸盘头23,所述吸盘头23的底面设有与定位块7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电磁铁,用于与定位块7配合,通过通电控制与监测模块实现抓取和释放。
所述安装盒18内设有药液盒,所述药液盒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固定在安装盒18顶部,所述安装盒18的顶部设有一排喷淋头24,所述喷淋头24与管道连通,能够向盒内喷洒药液。所述喷淋头24均匀分布设置于安装口19的一侧,用于对取出的有白蚁的检测盒进行直接喷药消灭。
所述安装盒18的底部在安装口19的左右两侧均分布有定位垫25,所述定位垫25为方型泡沫垫,所述定位垫25的底面粘在安装盒18底面,所述定位垫25的顶面上设有凸块26,所述凸块26对应壳体1底面上的底网孔5,用于辅助检测模块站立可靠。
结合具体使用,进一步解释上述结构:
固定基座:在需要监测白蚁的目标区域,定好位置后,使用工具在地表挖一与基座相适应的坑,将基座的基架14放置在坑内,固定板11支撑在地表,使用30公分的螺杆穿过锚孔12插入土内固定基座。
固定补给模块:将安装盒18的安装口19对准过口13,将安装盒18固定在地面上方5公分处。
放置监测模块:打开前面板,将放置好带药木条的监测模块一一放置在安装口19左侧的定位垫25上,并将药液盒灌满药液。
启用:闭合前面板,本装置即可进入自动监控和灭蚁执行环节。具体为:监测模块在地下,当该区域有白蚁,通过药物和木条引诱白蚁进入壳体1,在木条上啃食,并在身上携带药物,其回到巢穴后通过拥抱接触等,将药物传播到巢穴内的其他白蚁,实现对白蚁数量的消灭。
当白蚁对木条的啃食明显,即可触发安装模块启动,在无杆气缸20的和电动伺服缸22的配合下,实现吸盘头23的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先移动到安装口19的上方,吸盘头23落下,定位槽插入定位块7,通过电磁吸附将已经啃食的差不多的监测模块固定,提起,向右移动放置在定位垫25上。滑台再向左移动,自右向左依次抓取监测模块,通过电磁作用按上述方法抓取新的监测模块,将其移动到安装口19,并放入基座内。实现对白蚁的持续给药。直到此区域白蚁完全消失。
所述补给模块内设有传感器(设置在最左端,当检测最左端没有,即为用光),用于检测预备的监测模块,当补给模块的预备的新的监测模块(位于左侧的)完全用完,或者超过预定的时间(使用时候设定)没有更换,就会以报警通知管理员进行维护或查看。
具体的报警方式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以简单使用警示灯提示,也可以利用无线网络触发信息提醒。

Claims (7)

1.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壳体、盖帽、内架,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侧网孔,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置底网孔,所述壳体的顶侧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沿,所述壳体的顶部与盖帽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架设置于壳体内,用于放置和固定木条,所述内架的顶端固定在盖帽上,所述盖帽的顶端设有铁质的定位块,
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识别木条是否被啃食的传感器,用于触发补给模块的启动;
安装模块,所述安装模块安装固定在地下,所述安装模块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安装模块的顶部设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过口,所述过口暴露在地面上,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贯通的设有窗口;
补给模块,所述补给模块包括固定在安装模块上方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底部中央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过口上下对应,所述安装盒的顶部设有能够沿其长度方向水平滑动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上安装有能够上下升降的吸盘头,所述吸盘头的底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用于吸附固定定位块的电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边沿设有斜面,使壳体底部的竖直剖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自上而下的依次连通有斗形腔和缓冲腔,所述斗形腔的内壁为自上而下向中央倾斜的坡面,所述坡面与斜面倾斜角度相对应,用于配合斜面对壳体承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架包括限位杆和网型板,所述限位杆竖直设置且固定在盖帽的底面,所述限位杆的横截面为十字结构,所述网型板水平设置并固定在限位杆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模块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顶面的固定板和下部的基架,所述固定板为水平设置且设有锚孔,所述基架向下竖直设置,所述窗口设置在基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套接有海绵网套,所述海绵网套的侧壁上贯穿的分布有水平的条型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内设有药液盒,所述药液盒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固定在安装盒顶部,所述安装盒的顶部设有一排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与管道连通,能够向盒内喷洒药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的底部在安装口的左右两侧均分布有定位垫,所述定位垫为方型泡沫垫,所述定位垫的底面粘在安装盒底面,所述定位垫的顶面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对应壳体底面上的底网孔。
CN201910144176.7A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07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4176.7A CN109907013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4176.7A CN109907013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7013A CN109907013A (zh) 2019-06-21
CN109907013B true CN109907013B (zh) 2021-01-29

Family

ID=66962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417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07013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070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8325B (zh) * 2020-09-18 2021-05-11 广州新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林业智能测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ZA983105B (en) * 1997-04-15 1999-10-14 Dow Agroscienc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pests.
JPH1156207A (ja) * 1997-08-11 1999-03-02 Apex:Kk 自動販売機における害虫防止方法及び害虫防止装置
JP4394457B2 (ja) * 2002-03-21 2010-01-06 ダウ アグロサイエンシィズ エルエルシー 有害小動物を駆除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814985Y (zh) * 2005-08-09 2006-09-13 潘国良 白蚁监测控制装置
CN104186449B (zh) * 2014-08-15 2016-06-08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自动更换粘虫板的害虫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TWI617242B (zh) * 2015-10-30 2018-03-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自動更換捲體表面的黏蟲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8211305U (zh) * 2017-11-22 2018-12-11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可更换诱芯四季可用的白蚁、蚂蚁监测陷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7013A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33291B2 (en) Wild bird catch and release device and method of catching and releasing wild birds
KR101360234B1 (ko) 산림해충 포집장치
CN109907013B (zh) 一种持续给药型白蚁监测装置
CN212341136U (zh) 一种土壤农药污染场地原位生物监测装置
KR20190067154A (ko) 해충 방제 시스템 및 방법
EP0108059A1 (en) Shellfish mariculture
US20180132469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bterranean termite control
CN106614452A (zh) 一种飞蝗蝗蝻发生密度自动监测系统及其制造工艺
CN112544582A (zh) 一种简捷化有害生物实时监测及数据采集诱捕装置
US8464463B1 (en) Plant screening apparatus
KR102324748B1 (ko) 논 수위알림 장치
CN211458608U (zh) 一种白蚁自动报警装置
US201700271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unting and Surveying Bucks
CN209914774U (zh) 一种稻田虾养殖用防逃装置
CN106535631A (zh) 用于抵挡陆地腹足动物的装置
CN210184265U (zh) 一种户外用的白蚁检测装置
CN204634859U (zh) 一种简易捕鼠器
CN208783595U (zh) 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
CN205884467U (zh) 叩头甲等地下害虫诱集装置
US20200236909A1 (en) Wild bird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s
CN206978494U (zh) 红棕象甲诱捕器悬挂架
CN209882875U (zh) 一种蟑螂诱捕器
CN107047453B (zh) 一种啮齿动物的野外围栏繁育方法
CN109090090B (zh) 一种桶式长效灭鼠装置
CN213784995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驱虫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