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2626B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2626B
CN109902626B CN201910147303.9A CN201910147303A CN109902626B CN 109902626 B CN109902626 B CN 109902626B CN 201910147303 A CN201910147303 A CN 201910147303A CN 109902626 B CN109902626 B CN 109902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display screen
emitting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73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2626A (zh
Inventor
缪国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73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02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02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262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4867 priority patent/WO202017330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2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2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显示屏、透光补光装置和光学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指纹识别区域,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光学指纹模组上,所述光学指纹模组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相对设置,所述透光补光装置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相对设置。上述方案能解决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亮度较差而导致指纹识别较慢,甚至无法识别的问题。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终端设备上。其中,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以其优良的识别性能,尤其受到制造商的青睐,因此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配置有光学指纹模组。
当前,用户对终端设备的屏占比要求较高,为了增大终端设备的屏占比,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较多地出现在终端设备上,即将光学指纹模组安装在显示屏的下方,当然此种设计需要显示屏具备良好的光透过率。
请参考图1,显示屏101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胶层102后透过透光盖板103射出,由于皮肤104与空气的光学折射率的差异,在皮肤104与透光盖板103之间的反射率较小,而空气与透光盖板103之间的界面反射率较大,上述存在反射率差异的光线能够被光学指纹模组105获取,进行形成指纹图像。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显示屏101的亮度不足,特别是在亮度较高的环境中,经过手指的皮肤104反射到光学指纹模组105的光线较弱而影响指纹识别性能,导致光学指纹模组105的识别速度较慢,甚至无法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终端设备,以解决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亮度较差而导致指纹识别较慢,甚至无法识别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透光补光装置和光学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指纹识别区域,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光学指纹模组上,所述光学指纹模组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相对设置,所述透光补光装置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相对设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通过增加透光补光装置,并使得透光补光装置与指纹识别区域相对设置,因此能够向指纹识别区域投射补光光线,补光光线会与显示屏本身发出的光线叠加,从而能够增大指纹识别区域的亮度,因此在识别的过程中,指纹识别区域投射出的光线能够较为明显地在被手指的皮肤反射后,再被光学指纹模组感应,进而能够避免由于指纹识别区域的亮度较小而受亮度较高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最终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速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指纹识别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显示屏、102-光学胶层、103-透光盖板、104-皮肤、105-光学指纹模组;
100-显示屏、110-指纹识别区域、120-上玻璃层、130-下玻璃层、140-阴极层、150-第一发光层、151-红色发光单元、152-绿色发光单元、153-蓝色发光单元、160-阳极层、
200-透光补光装置、210-第二发光层、211-红色发光单元、212-绿色发光单元、213-蓝色发光单元、220-电极层、230-透光绝缘层、
300-光学指纹模组、
400-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2-图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所公开的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100、透光补光装置200和光学指纹模组300。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壳体和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安装在壳体上。具体的,显示模组可以包括透光盖板和显示屏100,透光盖板可以通过光学胶层粘接固定在显示屏100上,从而实现对显示屏100的覆盖防护。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屏100包括指纹识别区域110,指纹识别区域110指的是能够供用户手指放置,并能够使得手指的指纹被光学指纹模组300识别的区域。
为了方便操作,优选的方案中,指纹识别区域110通常可以位于显示屏100靠近其边缘的部位上。例如,指纹识别区域110可以位于显示屏100的底端。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指纹识别区域110的具体位置。
显示屏100设置在光学指纹模组300上,即光学指纹模组300位于显示屏100覆盖的空间中。光学指纹模组300与指纹识别区域110相对设置,此处的相对设置,指的是用户的手指放置在指纹识别区域110上就能够被光学指纹模组300感应的位置关系。光学指纹模组300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透光补光装置200能够起到补光的作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光补光装置200与指纹识别区域110相对设置,进而能向指纹识别区域110投射补光光线。透光补光装置200能够透光,进而不影响光线被手指反射后被光学指纹模组300的识别。在指纹识别的过程中,透光补光装置200发出的补光光线和显示屏100本身发出的光线叠加,从而能够使得指纹识别区域110的亮度较高,进而能够较为明显地被用户的手指皮肤反射后再被光学指纹模组300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通过增加透光补光装置200,并使得透光补光装置200与指纹识别区域110相对设置,因此能够向指纹识别区域110投射补光光线,补光光线会与显示屏100本身发出的光线叠加,从而能够增大指纹识别区域110的亮度,因此在识别的过程中,指纹识别区域110投射出的光线能够较为明显地在被手指的皮肤反射后,再被光学指纹模组300感应,能够避免由于指纹识别区域110的亮度较小而受亮度较高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最终能够提高指纹识别的速度。
更为优选的方案中,透光补光装置200的亮度可以大于显示屏100的亮度,此种情况下,即便在显示屏100处于未亮屏状态,单单透光补光装置200发出的补光光线仍然会比单独显示屏100本身的亮度高,仍然能够提高指纹识别速度。当然,在显示屏100处于亮屏状态,更能够进一步提高指纹识别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光补光装置200与指纹识别区域110相对设置,进而能够向指纹识别区域110投射补光光线,终端设备内只要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位置均可以用来安装透光补光装置200。例如,透光补光装置20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0与光学指纹模组300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屏100可以包括上玻璃层120、下玻璃层130以及依次设置在上玻璃层120与下玻璃层130之间的阴极层140、第一发光层150和阳极层160。阴极层140、阳极层160与第一发光层150进而形成供电回路,进而确保第一发光层150能够发光。通常情况下,上玻璃层120朝向透光盖板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偏光片400。
优选的方案中,透光补光装置200可以与阴极层140、第一发光层150和阳极层160形成的整体叠置,也就是说,透光补光装置200可以设置在显示屏100的内部。例如,透光补光装置200可以叠置在阴极层140、第一发光层150和阳极层160形成的整体朝向上玻璃层120的一侧;再例如,透光补光装置200也可以叠置在阴极层140、第一发光层150和阳极层160形成的整体朝向下玻璃层130的另一侧。此种设置方式无疑能够将透光补光装置200集成在显示屏100内,进而能够减小占用空间。
更为优选的方案中,透光补光装置200可以设置在阳极层160与下玻璃层130之间,此种结构不但能够减小占用空间,而且还能够避免对显示屏100显示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屏100需要具有良好的透光能力,能够确保指纹识别工作的进行。透光补光装置200可以采用多种发光设备,只要能够向指纹识别区域110投射补光光线即可。请再次参考图3,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透光补光装置200可以为Micro LED发光层。具体的,可以采用半导体制备工艺在显示屏100内形成一层Micro LED发光层。MicroLED发光层可以为由纳米级的发光二级光材料制成的发光层,Micro LED发光层的发光效率高于显示屏100的发光效率,相同的发光面积内可实现10倍左右的亮度提升,同时MicroLED发光层的材料寿命较高,因此能够更好地解决指纹识别区域110的亮度问题,进而能够使得反射到光学指纹模组300的光强增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光学指纹模组300的识别速度。
具体的,透光补光装置200可以包括第二发光层210和电极层220,第二发光层210和电极层220可以依次设置在阳极层160与下玻璃层130之间。电极层220与第二发光层210电连接,进而能够为第二发光层210供电,当然,电极层220需要与终端设备的供电侧电连接。
为了避免透光补光装置200与显示屏100之间发生短路,更优选的方案中,透光补光装置200还可以包括透光绝缘层230,透光绝缘层230可以设置在第二发光层210与阳极层160之间。具体的,透光绝缘层230可以为二氧化硅层,进而能够实现更大的透光率。当然,透光绝缘层230还可以采用其它能够透光的绝缘材料制成,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透光绝缘层230的具体材质。
由于透光补光装置200可以透光,而显示屏100也具备良好的透光性,因此第二发光层210受第一发光层150的影响以及光学指纹模组300受第二发光层210的影响均比较小,此种情况下,第二发光层210可以在与指纹识别区域110相对的区域内铺设较大的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指纹识别区域110的亮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层150可以包括呈阵列分布、且分散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例如红色发光单元151、绿色发光单元152和蓝色发光单元153。第二发光层210可以包括呈阵列分布、且分散设置的第二发光单元,例如红色发光单元211、绿色发光单元212和蓝色发光单元213。
具体的,第二发光单元与第一发光单元可以错位分布,也就是说,第二发光单元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发光单元之间形成的空间相对设置,此种情况下,第二发光单元不会受第一发光单元的遮挡,进而能够使得补光光线的透过性更好,达到更高的补光亮度。上述红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和蓝色发光单元无疑能够使得第一发光层150或第二发光层210具备更优的调色能力,能够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线。
如上文所述,第一发光层150和第二发光层210的相互影响较小,应该更多考虑对指纹识别的影响,基于此,更为优选的方案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发光单元和相邻的两个第二发光单元之间均可以形成透光孔,透光孔的设置更有利于反射光线的通过,能够进一步提高指纹识别的速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透光性,优选的方案中,电极层220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走线层。当然,电极层220还可以为其它透明材料制成的电极层220。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电极层220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显示屏100和透光补光装置200相连,控制器用于控制显示屏100和透光补光装置200切换点亮。具体的操控过程可以如下:当显示屏100处于工作状态时,显示屏100通常处于亮屏状态,控制器可以控制透光补光装置200不点亮;当进行指纹识别时,显示屏100通常处于未亮屏的状态,此时需要指纹解锁,控制器可以控制透光补光装置200点亮。上述方案能避免透光补光装置200出现不必要的开启,进而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能耗。
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为终端设备的中央处理器,也可以为单独的控制模块或控制软件。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显示屏100可以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屏,还可以为其它透光性良好、而且适合设计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屏,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显示屏100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游戏机、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终端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终端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透光补光装置和光学指纹模组,所述显示屏包括指纹识别区域,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光学指纹模组上,所述光学指纹模组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相对设置,所述透光补光装置与所述指纹识别区域相对设置;
所述显示屏包括上玻璃层、下玻璃层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上玻璃层与所述下玻璃层之间的阴极层、第一发光层和阳极层,所述阴极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阳极层形成的整体与所述透光补光装置叠置,且所述透光补光装置设置在所述阳极层与所述下玻璃层之间;
所述透光补光装置包括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与所述下玻璃层之间;
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呈阵列分布、且分散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呈阵列分布、且分散设置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错位分布;或者,
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呈阵列分布、且分散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呈阵列分布、且分散设置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相对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之间均形成透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补光装置的补光光线亮度大于所述显示屏的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补光装置还包括电极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电极层依次设置在所述阳极层与所述下玻璃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补光装置还包括透光绝缘层,所述透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与所述阳极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为ITO走线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补光装置为Micro LED发光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透光补光装置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显示屏和所述透光补光装置切换点亮。
CN201910147303.9A 2019-02-27 2019-02-27 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902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7303.9A CN109902626B (zh) 2019-02-27 2019-02-27 终端设备
PCT/CN2020/074867 WO2020173303A1 (zh) 2019-02-27 2020-02-12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7303.9A CN109902626B (zh) 2019-02-27 2019-02-27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2626A CN109902626A (zh) 2019-06-18
CN109902626B true CN109902626B (zh) 2024-01-05

Family

ID=6694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7303.9A Active CN109902626B (zh) 2019-02-27 2019-02-27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02626B (zh)
WO (1) WO2020173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2626B (zh) * 2019-02-27 2024-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5356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自发光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使用方法
CN207637122U (zh) * 2017-11-30 2018-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
CN109031782A (zh) * 2018-07-31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061946A (zh) * 2018-08-31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180373916A1 (en) * 2017-06-22 2018-12-27 Eosmem Corporatio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with supplementary light source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66695A1 (en) * 2015-03-10 2016-09-15 Crucialtec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image scanning function
CN108229241A (zh) * 2016-12-09 2018-06-29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19011B (zh) * 2017-09-28 2019-1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移动终端和显示方法
CN108615003B (zh) * 2018-04-20 2019-06-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8488620U (zh) * 2018-07-31 2019-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9902626B (zh) * 2019-02-27 2024-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5356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自发光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显示模组的使用方法
US20180373916A1 (en) * 2017-06-22 2018-12-27 Eosmem Corporatio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with supplementary light source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7637122U (zh) * 2017-11-30 2018-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
CN109031782A (zh) * 2018-07-31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061946A (zh) * 2018-08-31 2018-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cro LED 显示技术研究进展;邰建鹏等;《照明工程学报》;20190215;第30卷(第1期);全文 *
王海宏等.平板显示释疑手册 第1辑.《平板显示释疑手册 第1辑》.2016,第211-2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73303A1 (zh) 2020-09-03
CN109902626A (zh)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5580A (zh) 指纹按键及终端设备
US20190371870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3500753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
CN11170819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123055A (zh) 发光装置
WO2011125359A1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
CN11400586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518038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27750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902626B (zh) 终端设备
CN209199067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731862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201327787Y (zh) 按键导光结构
CN209785941U (zh)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937126A (zh) 键盘背光装置
JP3167165U (ja) 発光キーキャップ構造
CN202584649U (zh) 一种led闪动装置
CN111666923A (zh)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210836185U (zh) 一种发光银行卡
CN108061988B (zh) 反射式液晶模组和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
CN201174123Y (zh) 触控板构造
KR20170095417A (ko)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201181434Y (zh) 笔记本电脑的指示模块
CN112902108A (zh) 一种多功能的汽车灯罩
CN110780487A (zh) 显示器与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