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1073B - 对插装置、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及自动对插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插装置、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及自动对插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01073B CN109901073B CN201910131818.XA CN201910131818A CN109901073B CN 109901073 B CN109901073 B CN 109901073B CN 201910131818 A CN201910131818 A CN 201910131818A CN 109901073 B CN109901073 B CN 1099010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posite
- plug
- battery module
- connector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插装置、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及自动对插方法。对插装置包括电池模组固定组件和插拔组件,其中,推动部能够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与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可插拔配合。技术效果:对插连接器B端在推动部的带动下与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插拔,能够实现第一转接线束和第二转接线束的自动插拔,进而实现电池模组与充放电检测装置的电连接或断开,避免了操作人员产生触电危险,降低了对人生安全的影响。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远离插拔区域,不用时刻穿戴劳保用品,无需单独配置操作人员,同时,由于推动部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与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自动插拔,因此大大节省了插拔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有利于大规模检测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插装置、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及自动对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日益减少的石油资源和日渐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严峻现状,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成为了世界上的科技发展趋势。在交通工具方面,电动汽车不再使用石油资源,而是采用节能环保的电作为动力源,能够降低环境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电动汽车通常采用可充电电池作为动力源,电池模组一般包括多个串联和/或并联的电芯串,以及BMS(电池管理系统)组成。家用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一般储能在20kWh以上,公交用电动汽车、卡车用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一般储能可以达到100kWh以上。如此大的能量通常需要成百上千个电池单体组成。
为了检测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性能,传统的检测做法是,将已完成EOL测试的电池模组运送至检测区,人工进行电池模组的高压线束、低压线束的连接,启动电池模组对应的检测程序,进行充放电性能检测,人工拔出电池模组的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如此完成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性能检测。
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电池模组充放电性能检测的过程中,人工进行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的插拔,操作人员容易产生触电危险,影响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电池模组充放电性能检测的过程中,人工进行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的插拔,操作人员容易产生触电危险,影响人身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插装置、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及自动对插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插装置,包括电池模组固定组件和插拔组件。电池模组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台架,具有放置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放置台,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对插连接器A端;第一转接线束,与所述对插连接器A端连接。插拔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对插连接器B端,所述对插连接器B端与所述对插连接器A端可插拔配合;第二转接线束,与所述对插连接器B端连接;推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能够带动所述对插连接器B端与所述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可插拔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对插装置,利用对插连接器A端和对插连接器B端的可插拔配合,对插连接器B端在推动部的带动下与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插拔,能够实现第一转接线束和第二转接线束的自动插拔,进而实现电池模组与充放电检测装置的电连接或断开,避免了操作人员产生触电危险,降低了对人生安全的影响,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远离插拔区域,不用时刻穿戴劳保用品,无需单独配置操作人员,同时,由于推动部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与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自动插拔,因此大大节省了插拔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有利于大规模检测生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连接的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所述推动部,所述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启停,进而控制所述推动部的启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连接的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所述推动部,所述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启停,进而控制充放电检测装置的启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转接线束的一侧;所述插拔组件还包括第二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二转接线束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部在所述推动部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实现可插拔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导向孔;或者,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导向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的端部呈锥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架还设有能够使所述第一台架移动的移动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置台设有多个挡块,多个所述挡块共同形成容纳电池模组的容纳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置台靠近所述第一转接线束的位置设有镂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放置台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有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固定支架避开所述第一转接线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还设有固定于所述放置台的转接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拔组件还包括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推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推动部连接,所述推板避开所述第二转接线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间隙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外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拔组件还包括导轨板,所述导轨板具有导轨,所述推板限位于所述导轨,并可沿所述导轨在所述推动部的作用下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拔组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轨板连接,所述固定板避开所述第二转接线束,所述推动部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拔组件还包括第二台架,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导轨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台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部具有可伸缩件,所述可伸缩件的伸缩运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运动。
本发明还一种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对插装置;电池模组,放置于所述放置台,与所述第一转接线束电连接;充放电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转接线束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对插装置,利用对插连接器A端和对插连接器B端的可插拔配合,对插连接器B端在推动部的带动下与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插拔,能够实现第一转接线束和第二转接线束的自动插拔,进而实现电池模组与充放电检测装置的电连接或断开,避免了操作人员产生触电危险,降低了对人生安全的影响,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远离插拔区域,不用时刻穿戴劳保用品,无需单独配置操作人员,同时,由于推动部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与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自动插拔,因此大大节省了插拔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有利于大规模检测生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对插方法,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对插装置对电池模组进行充放电检测,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池模组放置于放置台,通过第一转接线束将电池模组与对插连接器A端电连接;设于第二连接板的对插连接器B端通过第二转接线束电连接至充放电检测装置;推动部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与对插连接器A端进行插接,进行充放电检测;充放电检测结束时,推动部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拔出对插连接器A端,完成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检测。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自动对插方法,利用对插连接器A端和对插连接器B端的可插拔配合,对插连接器B端在推动部的带动下与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插拔,能够实现第一转接线束和第二转接线束的自动插拔,进而实现电池模组与充放电检测装置的电连接或断开,避免了操作人员产生触电危险,降低了对人生安全的影响,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远离插拔区域,不用时刻穿戴劳保用品,无需单独配置操作人员,同时,由于推动部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与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自动插拔,因此大大节省了插拔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有利于大规模检测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对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对插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池模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电池模组固定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电池模组固定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第一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插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插拔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对插装置 100、电池模组固定组件 110、第一台架
112、放置台 114、挡块 116、镂空部
120、第一连接板 130、对插连接器A端 140、第一转接线束
150、第一导向部 160、固定支架 170、转接架
200、插拔组件 210、第二台架 220、第二连接板
230、对插连接器B端 240、第二转接线束 250、第二导向部
260、推动部 270、推板 280、螺杆
282、弹性件 290、导轨板 292、固定板
20、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 22、电池模组
24、充放电检测装置 180、移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对插装置10,包括电池模组固定组件100和插拔组件200。电池模组固定组件100,包括:第一台架110,具有放置台112;第一连接板120,固定于放置台112,第一连接板120设有对插连接器A端130;第一转接线束140,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连接。插拔组件200,包括:第二连接板220,第二连接板220设有对插连接器B端230,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可插拔配合;第二转接线束240,与对插连接器B端230连接;推动部260,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20,能够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实现可插拔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接线束140包括第一高压线束和第一低压线束(高压和低压是相对的,并不局限于具体压值),第二转接线束240也包括第二高压线束和第二低压线束。对应地,第一高压线束与第二高压线束之间通过对插连接器A端130实现电连接,第一低压线束与第二低压线束之间通过对插连接器A端130实现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对插连接器A端130的插接端口数量与第一转接线束140和第二转接线束240的数量有关,一般地,插接端口数量等于第一转接线束140的数量,第一转接线束140的数量等于第二转接线束240的数量,三者具体的数量根据实际检测环境进行选择确定。
此外,继续参考图9,第一转接线束140的两端可以设有连接器A端和连接器B端,连接器A端连接至电池模组22,对于不同型号的电池模组22,连接器A端可以进行拆卸替换,连接器B端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插接。或者,可以更换不同的具有连接器A端的第一转接线束140,以匹配对应型号的电池模组22。第二转接线束240与充放电检测装置24连接,一般无需更换,因此,第二转接线束240可以直接压接于对插连接器B端230,保持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A端和B端为相互配合的插接方式,类似于插孔和插头,本领域中,也可以称为母端和公端。具体A端和B端分别代表哪种不受限制。此外,对插连接器A端130不局限于仅仅包括A端,还可以为了与第一转接线束140方便连接,对插连接器A端130还可以包括B端,此时,对插连接器A端130类似于充电器和适配器的结构,作用是传输电流。对插连接器B端230亦是如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使用对插装置10进行充放电检测时,电池模组22放置于放置台112上,第一转接线束140连接于电池模组22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之间。第二转接线束240连接于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充放电检测装置24之间。对插连接器A端130与对插连接器B端230相互配合实现插接,进而实现电流的传输,将电池模组22与充放电检测装置24电连接。推动部260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板220移动,进而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进行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对插连接器A端130,推动部260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移动,减少了对第一转接线束140的影响,防止对电池模组22的位置产生晃动影响测量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对插装置10,利用对插连接器A端130和对插连接器B端230的可插拔配合,对插连接器B端230在推动部260的带动下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实现插拔,能够实现第一转接线束140和第二转接线束240的自动插拔,进而实现电池模组22与充放电检测装置24的电连接或断开,避免了操作人员产生触电危险,降低了对人生安全的影响,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远离插拔区域,不用时刻穿戴劳保用品,无需单独配置操作人员,同时,由于推动部260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实现自动插拔,因此大大节省了插拔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有利于大规模检测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动部260具有可伸缩件,可伸缩件的伸缩运动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板220的运动。具体地,推动部260包括动力源和可伸缩件,动力源可以为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油缸、电磁阀等,可伸缩件由动力源驱动做往复运动,可伸缩件可以为伸缩杆、伸缩板等。此外,对插装置10还包括控制电路,推动部260电连接至控制电路中,形成工作电路,控制电路控制推动部260的启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插装置10还包括电连接的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包括安装于第一连接板120的第一传感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推动部260,检测电路根据第一传感器控制该控制电路的启停,进而控制推动部260的启停。第一传感器电连接至检测电路中,以检测对插连接器A端130是否处于预设位置,根据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通过电信号控制该控制电路的启停,从而控制推动部260的启停。第一传感器可以为位移传感器或光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检测电路可以采用门电路设计、比较器等控制该控制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插装置10还包括电连接的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包括安装于第二连接板220的第二传感器,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推动部260,检测电路根据第二传感器控制该控制电路的启停,进而控制充放电检测装置的启停。第二传感器电连接至检测电路中,以检测对插连接器A端130与对插连接器B端230的插接程度,根据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通过电信号控制该控制电路的启停,从而控制充放电检测装置24的启停。第二传感器可以为位移传感器或光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检测电路可以采用门电路设计、比较器等控制该控制电路的导通或断开。通常,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配合使用,以进一步地实现自动化,减少劳动力,提高操作效率。
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固定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导向部150,设于第一连接板120背离第一转接线束140的一侧;插拔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导向部250,设于第二连接板220背离第二转接线束240的一侧,第二导向部250在推动部260的带动下与第一导向部150实现可插拔配合。第一导向部150和第二导向部250的可插拔配合,能够引导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更为精准地实现插拔操作,提高了插拔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部150为导向柱,第二导向部250为导向孔;或者,第一导向部150为导向孔,第二导向部250为导向柱。导向柱和导向孔为凹凸配合,能够提高配合的可靠性。具体导向柱和导向孔的数量不受限制,但设置位置需要避开对插连接器A端130和对插连接器B端230。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50为导向柱,第二导向部250为导向孔。
更进一步地,导向柱的端部呈锥形。如图6所示,如此设置,导向柱与导向孔之间有一定的修正范围,对移动过程中产生的位置跳动进行一定程度地修正。
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台架110还设有能够使第一台架110移动的移动部180。由于放置电池模组22的过程中,第一台架110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置偏移,同时,为了保证第一台架110与第二台架210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台架110的底部安装有移动部180,如滚轮、皮带组件等。
继续参考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置台112设有多个挡块114,多个挡块114共同形成容纳电池模组22的容纳空间。多个挡块114能够限制电池模组22的位置偏移,保证检测效果,减少出现接触不良等现象。
继续参考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置台112靠近第一转接线束140的位置设有镂空部116。具体地,该镂空部116设置于靠近第一转接线束140和电池模组22之间插拔的位置,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插拔过程中产生的物理阻碍,便于第一转接线束140的插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镂空部116方便取出电池模组22。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电池模组固定组件100还包括固定于放置台112的固定支架160,固定支架160固定有第一连接板120,且固定支架160避开第一转接线束140。为了提高第一连接板120的可靠性和可拆卸,将第一连接板120固定于固定支架160,如此,也能够改变第一连接板120的空间高度。为了防止固定支架160在空间上影响第一转接线束140,固定支架160设有避开口以避开第一转接线束140,也就是第一转接线束140可以穿过固定支架160。
进一步地,固定支架160还设有固定于放置台112的转接架170。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固定支架160的安装可靠性,转接架170将固定支架160紧固于放置台112。
请继续参考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拔组件200还包括推板270,推板270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板220连接,推板270的另一侧与推动部260连接,推板270避开第二转接线束240。为了减少推动部260对第二连接板220的机械损伤,提高第二连接板220的使用寿命,推动部260通过推板270间接地推动第二连接板220。推板270设有避开口以避开第二转接线束240,也就是第二转接线束240可以穿过推板270,防止推板270在空间上对第二转接线束240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推板270与第二连接板220之间通过螺杆280连接,螺杆280与第二连接板220之间间隙配合。螺杆280与第二连接板220之间间隙配合,能够使得螺杆280与第二连接板220的周向存在活动间隙,对插拔过程中产生的位置偏移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
更进一步地,螺杆280外套设有弹性件282,弹性件282抵接于推板270与第二连接板220之间。弹性件282能够允许第二连接板220在螺杆280的轴向上存在活动间隙,对插拔过程中产生的位置偏移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螺杆280与第二连接板220间隙配合,结合弹性件282的设置,能够实现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X/Y/Z)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置修正,确保对插连接器A端130和对插连接器B端230能够充分接触,保证电流的传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7和图8,插拔组件200还包括导轨板290,导轨板290具有导轨,推板270限位于导轨,并可沿导轨在推动部260的作用下移动。具体地,导轨板290可以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推板270和第二连接板220的两侧,导轨板290大致垂直于推板270和第二连接板220。推板270具有滑动部,能够限位于导轨中,并沿导轨进行移动,同时,第二连接板220与导轨板29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不发生接触。如此设置,能够保证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插拔组件200还包括固定板292,固定板292与导轨板290连接,固定板292避开第二转接线束240,推动部260安装于固定板292。固定板292大致垂直于导轨板290,大致平行于推板270,用来安装推动部260,相当于推动部260的静止参照。固定板292设有避开口以避开第二转接线束240,也就是第二转接线束240可以穿过固定板292,防止固定板292在空间上对第二转接线束240产生影响。
更进一步地,插拔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台架210,固定板292和导轨板290固定于第二台架210。为了与第一台架110的高度相匹配,保证对插连接器A端130与对插连接器B端230的精准插拔,将固定板292和导轨板290固定于第二台架210,使得第二连接板220的空间高度与第一连接板120的空间高度相同。
请继续参考图9,本发明的实施例还一种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20,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对插装置10;电池模组22,放置于放置台112,与第一转接线束140电连接;充放电检测装置24,与第二转接线束240电连接。
在使用对插装置10进行充放电检测时,电池模组22放置于放置台112上,第一转接线束140连接于电池模组22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之间。第二转接线束240连接于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充放电检测装置24之间。对插连接器A端130与对插连接器B端230相互配合实现插接,进而实现电流的传输,将电池模组22与充放电检测装置24电连接。推动部260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板220移动,进而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进行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对插连接器A端130。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20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对插装置10,利用对插连接器A端130和对插连接器B端230的可插拔配合,对插连接器B端230在推动部260的带动下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实现插拔,能够实现第一转接线束140和第二转接线束240的自动插拔,进而实现电池模组22与充放电检测装置24的电连接或断开,避免了操作人员产生触电危险,降低了对人生安全的影响,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远离插拔区域,不用时刻穿戴劳保用品,无需单独配置操作人员,同时,由于推动部260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实现自动插拔,因此大大节省了插拔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有利于大规模检测生产。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对插方法,采用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对插装置10对电池模组22进行充放电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电池模组22放置于放置台112,通过第一转接线束140将电池模组22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电连接。
充放电检测开始前,将电池模组22放置于放置台112,第一转接线束140将电池模组22和对插连接器A端130电连接。
S200、对插连接器B端230通过第二转接线束240电连接至充放电检测装置24。
充放电检测开始前,第二转接线束240将对插连接器B端230和充放电检测装置24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00与步骤S200在时间先后上可以调换,不受限制。
S300、推动部260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进行插接,进行充放电检测。
在此步骤之前,可以利用移动部180将第一台架110移动至合适的预设位置,第一传感器识别该信号后,传递给推动部260,推动部260启动,从而在第一导向部150和第二导向部250的引导下,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进行插接。当插接到位后,第二传感器传递信号给充放电检测装置24,充放电检测装置24启动,进行充放电检测。
S400、充放电检测结束时,推动部260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拔出对插连接器A端130,完成电池模组22的充放电检测。
当充放电检测结束时,推动部260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拔出对插连接器A端130,推动部260复位,完成电池模组22的充放电检测。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自动对插方法,利用对插连接器A端130和对插连接器B端230的可插拔配合,对插连接器B端230在推动部260的带动下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实现插拔,能够实现第一转接线束140和第二转接线束240的自动插拔,进而实现电池模组22与充放电检测装置24的电连接或断开,避免了操作人员产生触电危险,降低了对人生安全的影响,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远离插拔区域,不用时刻穿戴劳保用品,无需单独配置操作人员,同时,由于推动部260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230与对插连接器A端130实现自动插拔,因此大大节省了插拔的操作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有利于大规模检测生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固定组件和插拔组件;
所述电池模组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台架,具有放置台;
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放置台,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对插连接器A端;
第一转接线束,与所述对插连接器A端连接;
第一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转接线束的一侧;
所述插拔组件,包括: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对插连接器B端,所述对插连接器B端与所述对插连接器A端可插拔配合;
第二转接线束,与所述对插连接器B端连接;
推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能够带动所述对插连接器B端与所述对插连接器A端实现可插拔配合;
第二导向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二转接线束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部在所述推动部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实现可插拔配合;
所述插拔组件还包括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推板的另一侧与所述推动部连接,所述推板避开所述第二转接线束;
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连接的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所述推动部,所述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启停,进而控制所述推动部的启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连接的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所述推动部,所述检测电路根据所述第二传感器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启停,进而控制充放电检测装置的启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导向孔;或者,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导向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端部呈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架还设有能够使所述第一台架移动的移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设有多个挡块,多个所述挡块共同形成容纳电池模组的容纳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靠近所述第一转接线束的位置设有镂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放置台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有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固定支架避开所述第一转接线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还设有固定于所述放置台的转接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外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组件还包括导轨板,所述导轨板具有导轨,所述推板限位于所述导轨,并可沿所述导轨在所述推动部的作用下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组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轨板连接,所述固定板避开所述第二转接线束,所述推动部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组件还包括第二台架,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导轨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台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具有可伸缩件,所述可伸缩件的伸缩运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对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还包括动力源,所述可伸缩件由所述动力源驱动做往复运动。
17.一种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对插装置;
电池模组,放置于所述放置台,与所述第一转接线束电连接;
充放电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转接线束电连接。
18.一种自动对插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对插装置对电池模组进行充放电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池模组放置于放置台,通过第一转接线束将电池模组与对插连接器A端电连接;
对插连接器B端通过第二转接线束电连接至充放电检测装置;
推动部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与对插连接器A端进行插接,进行充放电检测;
充放电检测结束时,推动部带动对插连接器B端拔出对插连接器A端,完成电池模组的充放电检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31818.XA CN109901073B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对插装置、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及自动对插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31818.XA CN109901073B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对插装置、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及自动对插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01073A CN109901073A (zh) | 2019-06-18 |
CN109901073B true CN109901073B (zh) | 2021-07-23 |
Family
ID=66945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31818.XA Active CN109901073B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对插装置、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及自动对插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010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97937A (zh) * | 2019-08-16 | 2021-02-23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插拔机构以及电池插拔机构的检测方法 |
CN117110912B (zh) * | 2023-09-15 | 2024-05-17 | 广州市汇江新能源有限公司 | 户外电池用充放电一体化检测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616471U (zh) * | 2012-03-31 | 2012-12-19 | 安费诺(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 电池连接器 |
CN104908722A (zh) * | 2015-06-30 | 2015-09-16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插接件开闭控制方法 |
CN204885652U (zh) * | 2015-08-03 | 2015-12-16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连接器 |
CN105467173A (zh) * | 2016-01-23 | 2016-04-06 | 宾兴 | 一种扣接电池连接器与电池测试板的自动扣板机 |
CN205484428U (zh) * | 2016-01-23 | 2016-08-17 |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连接器排线自动整形装置 |
DE102015203525A1 (de) * | 2015-02-27 | 2016-09-01 | Robert Bosch Gmbh | Temperaturbestimmung von Schützen |
DE102016012849A1 (de) * | 2016-10-27 | 2017-04-27 | Daimler Ag | Batterie zum Anschließen an eine elektrische Anlage eines elektrisch antreibbaren Kraftfahrzeug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018377U (zh) * | 2011-01-13 | 2011-10-26 | 浙江新益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双直线驱动器检测装置 |
CN202711652U (zh) * | 2012-07-09 | 2013-01-30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检测系统 |
CN207965627U (zh) * | 2018-01-29 | 2018-10-12 | 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意特驰的hil测试台架测试转接线束 |
CN208350929U (zh) * | 2018-06-20 | 2019-01-08 | 江门市君业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ed铝基板的快速高效耐压测试装置 |
-
2019
- 2019-02-22 CN CN201910131818.XA patent/CN1099010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616471U (zh) * | 2012-03-31 | 2012-12-19 | 安费诺(天津)电子有限公司 | 电池连接器 |
DE102015203525A1 (de) * | 2015-02-27 | 2016-09-01 | Robert Bosch Gmbh | Temperaturbestimmung von Schützen |
CN104908722A (zh) * | 2015-06-30 | 2015-09-16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插接件开闭控制方法 |
CN204885652U (zh) * | 2015-08-03 | 2015-12-16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连接器 |
CN105467173A (zh) * | 2016-01-23 | 2016-04-06 | 宾兴 | 一种扣接电池连接器与电池测试板的自动扣板机 |
CN205484428U (zh) * | 2016-01-23 | 2016-08-17 |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连接器排线自动整形装置 |
DE102016012849A1 (de) * | 2016-10-27 | 2017-04-27 | Daimler Ag | Batterie zum Anschließen an eine elektrische Anlage eines elektrisch antreibbaren Kraftfahrzeug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01073A (zh) | 2019-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01073B (zh) | 对插装置、电池模组充放电检测系统及自动对插方法 | |
CN103675487B (zh) | 空调器电气安全测试的生产线 | |
CN109884431B (zh) | 一种积木式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设施检测装置 | |
CN209581189U (zh) | 一种agv对接式充电桩 | |
CN203300885U (zh) | 一种高压互锁回路系统及其快速连接装置 | |
CN212323361U (zh) | 动力电池组检测用插头组件、全自动连接装置和检测线 | |
CN116979317A (zh) | 电动汽车放电插座 | |
CN115268410A (zh) | 具有快速接拆线机构的能源控制器检测装置 | |
EP3761474A1 (en) | Battery charging device, battery storage frame and battery operation platform | |
CN210577359U (zh) | 一种数控cps模块式隔爆开关 | |
CN107147179B (zh) | 基于港湾式无线充电的移动医疗设备及无线充电方法 | |
CN209233092U (zh) | 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电池插接装置 | |
CN210032802U (zh) | 一种机械式停车设备供电装置 | |
CN221328270U (zh) | 一种配电装置 | |
CN218698865U (zh) | 供电互联机器人及对接插电系统 | |
CN218805247U (zh) | 高压互锁系统和车辆 | |
CN219574336U (zh) | 一种功率型通信电源模块功能测试装置 | |
KR20170006754A (ko) | 전기 차량들 간의 배터리 전원 공급을 위한 충전용 케이블 | |
CN219980781U (zh) | 一种光伏发电监控装置的测试工装 | |
CN116315856B (zh) | 一种母线槽与插接箱系统锁定安装机构 | |
CN218919489U (zh) | 一种bdu控制器及电池包 | |
CN114683915B (zh) | 换电站的拆卸方法 | |
CN216529444U (zh) | 一种同时提供电源与数据传输的自适应适配器 | |
CN203840009U (zh) | 车辆充电控制系统及车辆 | |
CN115626296B (zh) | 一种无人机充电停机平台、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