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8237A -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8237A
CN109898237A CN201910316572.3A CN201910316572A CN109898237A CN 109898237 A CN109898237 A CN 109898237A CN 201910316572 A CN201910316572 A CN 201910316572A CN 109898237 A CN109898237 A CN 109898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cavity
gas
lower mold
stra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65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8237B (zh
Inventor
张智明
王佳伟
姬巧玲
徐巧
梅顺齐
肖人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orui Zhixi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3165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8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8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8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8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8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外套筒、喷气装置、直线导轨与输送装置,其中,上、下模具均包括外在的模体及其内开设的互通的模腔与气道,外套筒高度大于上模具高度,直线导轨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导轨、二号导轨,一、二号导轨的顶端分别与一、二号滑座的底面进行滑动配合,一、二号滑座的顶面各与一个模具升降气缸的底部相连接,模具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经支撑轴与下模体的侧部连接,喷气装置的顶部设置有与进气区相对应的出气口,出气口夹于一、二号导轨的中部之间,且在一、二号导轨的尾端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本设计不仅能实现流水线操作,生产效率较高,而且不限制纺织体的形状,能提高材料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体的加工技术,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纺织体是指由纺织纤维加工而成的一种体态稳定的成型体,其结构组成主要为纺织纤维,现有的纺织纤维包括自然纤维与化学纤维,而现有的加工工艺多是先将纺织纤维依次经原料开松、梳理成网之后再进行各种加工,如经纬编织、层层叠加、垂直/水平铺网或它们的结合,最后进行烘燥冷却以获得成型体,即纺织体,不仅加工流程长、工序繁多,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大大限制了纺织体的形状,导致制作后续产品时,必须对已得到的纺织体进行较多的形状改变,如裁剪,从而产生大量的废料,降低纺织体的材料利用率。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产线效率较低、限制纺织体的形状、降低材料利用率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生产线效率较高、不限制纺织体的形状、提高材料利用率的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包括上模具与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体及其内部开设的上模腔,下模具包括下模体及其内部开设的下模腔,且上模腔、下模腔上下对接成一个成型腔;
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外套筒、喷气装置、直线导轨与输送装置,所述外套筒为中空结构,外套筒的内壁的宽度大于上模具、下模具的宽度,外套筒的高度大于上模具的高度,所述上模体内设置有多根与上模腔相通的上通气道,上通气道的外端与上模具的外部环境相通,所述下模体内设置有多根与下模腔相通的下通气道,下通气道的外端与下模具底面上设置的进气区相通;
所述直线导轨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导轨、二号导轨,一号导轨、二号导轨的顶端分别与一号滑座、二号滑座的底面进行滑动配合,一号滑座、二号滑座的顶面各与一个模具升降气缸的底部相连接,模具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支撑轴的外端垂直连接,支撑轴的内端与下模体的外侧部垂直连接;所述喷气装置的顶部设置有与进气区相对应的出气口,该出气口夹于一号导轨、二号导轨的中部之间,且在一号导轨、二号导轨的尾端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
所述模具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开设有轴套腔,该轴套腔与支撑轴的外端进行插入连接,所述支撑轴的内端开设有内连接腔,下模体的外侧部上设置有与内连接腔进行螺纹连接的内连接轴。
所述喷气装置包括升降套板与容气罩,所述升降套板包括外板体及其内部开设的内套口,所述容气罩为上宽下窄的圆锥体结构,容气罩的顶端与出气口相连接,容气罩的底端与与进气管道相连接,容气罩的侧围套装在内套口内,外板体的侧部与气罩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进气管道包括输出管、热风管与冷风管,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容气罩的底端相连接,输出管的另一端与热风管、冷风管的内端同时连接,热风管的外端与热风输出装置相连接,冷风管的外端与冷风输出装置相连接,热风管的内部设置有热风单向阀,冷风管的内部设置有冷风单向阀。
所述外套筒包括成对设置的左半套筒与右半套筒,所述左半套筒的左侧部与左驱动装置相连接,左半套筒的右侧部与右半套筒的左侧部对接成外套筒,右半套筒的右侧部与右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左驱动装置、右驱动装置均高于下模具设置,所述左半套筒、右半套筒的底端均低于下模体的顶面但高于下模体的底面设置。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传送带及位于其内部两端的前输送辊、后输送辊,所述传送带的输入端夹于一号导轨、二号导轨的尾端之间,传送带的输出端远离一号导轨、二号导轨的尾端设置,且传送带的宽度小于一号导轨、二号导轨的间距。
所述上模体的顶面与下压轴相连接,上模体的底面上围绕上模腔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上内滑轨、上外滑轨,上内滑轨、上外滑轨均为环形结构,所述下模体的顶面上围绕下模腔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下内滑槽、下外滑槽,下内滑槽、下外滑槽均为环形结构,下内滑槽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内滑轨进行滑动配合,下外滑槽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外滑轨进行滑动配合。
所述上内滑轨、上外滑轨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轨直柱与轨滚球,所述轨直柱的顶端与上模体的底面相连接,轨直柱的底端与轨滚球相连接,且轨滚球的直径大于轨直柱的宽度;所述下内滑槽、下外滑槽的结构一致,均包括槽直腔与槽球腔,所述槽球腔的直径大于槽直腔的宽度,所述槽直腔的顶部与下模体的顶面相连接,槽直腔的底部与槽球腔的顶部相通,槽球腔的底部位于下模体的内部,所述轨直柱与槽直腔进行插入配合,轨滚球与槽球腔进行插入配合。
所述下模体的顶面上夹于下内滑槽、下外滑槽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内凹的隔断槽,所述隔断槽为环形结构,隔断槽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通的隔断直腔、隔断内凹腔、隔断底腔,且隔断直腔、隔断底腔的宽度均大于隔断内凹腔的最大宽度。
所述出气口的外部套设有外环盘,所述外环盘的顶面上围绕出气口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内气滑轨、外气滑轨,内气滑轨、外气滑轨均为环形结构,所述下模体的底面上围绕进气区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气内滑槽、气外滑槽,气内滑槽、气外滑槽均为环形结构,且气内滑槽与插入其内部的内气滑轨进行滑动配合,气外滑槽与插入其内部的外气滑轨进行滑动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中,整体设备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外套筒、喷气装置、直线导轨与输送装置,下模具的底面沿直线导轨作直线型的往复运动,夹在一号导轨、二号导轨之间的喷气装置位于下模具的运行路线上,一号导轨、二号导轨的尾端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应用时,先驱动下模具沿一号导轨、二号导轨滑行至喷气装置的正上方(该操作之前的下模腔内可填充纺织纤维,也可不填充),再在下模具上近其顶部的部位套装有外套筒,然后对下模腔、外套筒内输入纺织纤维,输入后,再驱动上模具下压,直至上模具、下模具相接触,且上模腔、下模腔上下对接成一个成型腔,然后由喷气装置向成型腔内输入热空气或冷空气,以使成型腔内的纺织纤维成型,以得到纺织体,再停止供气,并取走外套筒,上提上模具,然后驱动下模具及其上的纺织体一并沿一号导轨、二号导轨继续前行,直至运行至输送装置的正上方,再将纺织体从下模具中取出,并放至输送装置上运走,随后,下模具沿一号导轨、二号导轨返回复位,以待下一次的加工,由此可见,本设计整体上沿直线导轨作循环的往复运动,前后设备衔接性较好,非常利于实现流水线操作。因此,本发明能实现流水线操作,生产效率较高。
2、本发明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中,在纺织纤维成型获得纺织体的过程中,依赖喷气装置向成型腔内输送热空气或冷空气(出气口依次经进气区、下通气道进入成型腔),以对成型腔内的纺织纤维进行加热或冷却,使得纺织纤维相互熔接为一体,以得到与成型腔形状相同的成型体,即纺织体,由此可见,纺织体的形状由成型腔的形状而定,而成型腔则可以根据不用的产品需求设计为不同的形状,使得在获取纺织体之后避免较多的形状修剪,大大降低了废料量,提高了纺织纤维的利用率。因此,本发明不限制纺织体的形状,能提高材料利用率。
3、本发明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中,纺织纤维在输入空气(热空气或冷空气)的作用下成为纺织体,在该过程中,提供外来能量的中介为流动的空气,即风,该种中介不仅穿透能力较强,能够确保成型腔内的纺织纤维全面、无遗漏、全方位的受热或冷却,以提高后续产品纺织体的内部均匀度,而且在进风的同时,风力能对成型腔内的纺织纤维进行轻拂、振动,使得纺织纤维在整体微震动的状态下进行受热或受冷,从而对纺织体的整体松紧度、疏密度进行调整,以获得更均匀、更高质量的纺织体。因此,本发明能提高纺织体的均匀度,以提高产品质量。
4、本发明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中,上模体内设置有多根与上模腔相通的上通气道,下模体内设置有多根与下模腔相通的下通气道,应用时,下通气道主要负责外来空气的进入,上通气道主要负责外来空气的排出,以确保成型腔内气体流动的通畅,避免成型腔内发生堵塞,导致损害纺织体的内部结构,甚至发生爆炸,此外,上通气道、下通气道的布置位置及疏密度还能对外来空气进入成型腔的流量以及滞留时间进行调控,从而对纺织体的内部结构进行控制,以满足各种产品需求。因此,本发明不仅安全性较高,而且可调性较强。
5、本发明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中,上模体的底面上围绕上模腔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上内滑轨、上外滑轨,下模体的顶面上围绕下模腔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下内滑槽、下外滑槽,下内滑槽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内滑轨进行滑动配合,下外滑槽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外滑轨进行滑动配合,应用时,可驱动上内滑轨、上外滑轨与对应的下内滑槽、下外滑槽进行相对滑动,以实现上模具、下模具的相对转动,该转动不仅能对成型腔内纺织纤维进行抚触、振动,以提高纺织体内部结构的均匀度,而且能对成型腔内气流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如气流的速度、角度或力量,以增加气流的可调性,从而提高纺织体成型的可控性。因此,本发明能对进入成型腔后的风进行调整,可控性较强。
6、本发明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中,喷气装置包括升降套板与容气罩,容气罩的侧围套装在内套口内,外板体的侧部与气罩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该设计不仅能通过驱动容气罩升降以实现出气口的升降,以与下模具进行对接或脱离,从而实现外来空气的输入,而且内套口不妨碍容气罩的转动,利于后续进一步的设计实现(即内气滑轨、外气滑轨与对应的气内滑槽、气外滑槽进行相对滑动所带来的容气罩相对于下模具的相对转动),使得在容气罩内形成涡流,从而改变外来风进入下模具的速度、强度与角度,进而对纺织体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与控制。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实现出气口的纵向运动,而且能实现出气口的原地转动,能对进入成型腔之前的风进行调整,可控性较强。
7、本发明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中,输出管与热风管、冷风管的内端同时连接,热风管、冷风管的内部各自对应设置有热风单向阀、冷风单向阀,该设计不仅能对经输出管流入下模具内的热空气、冷空气进行切换,而且能够控制热空气、冷空气的流入量,以对纺织体的成型质量进行控制。因此,本发明能对输入空气的性质进行控制,可控性较强,产品质量较高。
8、本发明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中,外套筒的高度大于上模具的高度,外套筒包括成对设置的左半套筒与右半套筒,应用时,外套筒不需笼罩整个上模具、下模具,只需要笼罩住上模具、下模具交接处及其以上的部位即可,既节省了材料,也降低了操作难度,此外,左半套筒、右半套筒的分体式结构设计,不仅能实现外套筒的组成与拆开,操作简易,便于配合纺织纤维的输入与填充,而且只需水平移动即可实现拼合或拆开,占用的操作空间较小。因此,本发明不仅节省制作成本,而且降低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上模具、下模具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升降套板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上模具、下模具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各部件相互分离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上模具的仰视图。
图8是图5中下模具的俯视图。
图9是图5中下模具的仰视图。
图10是图5中外环盘的俯视图。
图11是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上模体、下模体的分离示意图。
图13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下模体、外环盘的分离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进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成型腔1、上模具2、下压轴20、上模体21、上模腔22、上内滑轨23、轨直柱231、轨滚球232、上外滑轨24、上通气道25、上横气道251、上竖气道252、上斜气道253、下模具3、进气区30、下模体31、内连接轴311、下模腔32、下内滑槽33、槽直腔331、槽球腔332、底座腔333、下外滑槽34、下通气道35、下横气道351、下竖气道352、隔断槽36、隔断直腔361、隔断内凹腔362、隔断底腔363、气内滑槽37、气直腔371、气球腔372、气外滑槽38、外套筒4、左半套筒41、右半套筒42、左驱动装置43、右驱动装置44、喷气装置5、出气口51、外环盘52、容气罩53、内气滑轨54、气直柱541、气滚球542、外气滑轨55、进气管道56、输出管561、热风管562、冷风管563、升降套板57、外板体571、内套口572、气罩升降气缸573、直线导轨6、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一号滑座63、二号滑座64、模具升降气缸65、轴套腔651、支撑轴66、内连接腔661、输送装置7、传送带71、前输送辊72、后输送辊7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15,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包括上模具2与下模具3,所述上模具2包括上模体21及其内部开设的上模腔22,下模具3包括下模体31及其内部开设的下模腔32,且上模腔22、下模腔32上下对接成一个成型腔1;
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外套筒4、喷气装置5、直线导轨6与输送装置7,所述外套筒4为中空结构,外套筒4的内壁的宽度大于上模具2、下模具3的宽度,外套筒4的高度大于上模具2的高度,所述上模体21内设置有多根与上模腔22相通的上通气道25,上通气道25的外端与上模具2的外部环境相通,所述下模体31内设置有多根与下模腔32相通的下通气道35,下通气道35的外端与下模具3底面上设置的进气区30相通;
所述直线导轨6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顶端分别与一号滑座63、二号滑座64的底面进行滑动配合,一号滑座63、二号滑座64的顶面各与一个模具升降气缸65的底部相连接,模具升降气缸65的输出端与支撑轴66的外端垂直连接,支撑轴66的内端与下模体31的外侧部垂直连接;所述喷气装置5的顶部设置有与进气区30相对应的出气口51,该出气口51夹于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中部之间,且在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7。
所述模具升降气缸65的输出端上开设有轴套腔651,该轴套腔651与支撑轴66的外端进行插入连接,所述支撑轴66的内端开设有内连接腔661,下模体31的外侧部上设置有与内连接腔661进行螺纹连接的内连接轴311。
所述喷气装置5包括升降套板57与容气罩53,所述升降套板57包括外板体571及其内部开设的内套口572,所述容气罩53为上宽下窄的圆锥体结构,容气罩53的顶端与出气口51相连接,容气罩53的底端与与进气管道56相连接,容气罩53的侧围套装在内套口572内,外板体571的侧部与气罩升降气缸573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进气管道56包括输出管561、热风管562与冷风管563,所述输出管561的一端与容气罩53的底端相连接,输出管561的另一端与热风管562、冷风管563的内端同时连接,热风管562的外端与热风输出装置相连接,冷风管563的外端与冷风输出装置相连接,热风管562的内部设置有热风单向阀,冷风管563的内部设置有冷风单向阀。
所述外套筒4包括成对设置的左半套筒41与右半套筒42,所述左半套筒41的左侧部与左驱动装置43相连接,左半套筒41的右侧部与右半套筒42的左侧部对接成外套筒4,右半套筒42的右侧部与右驱动装置44相连接;所述左驱动装置43、右驱动装置44均高于下模具3设置,所述左半套筒41、右半套筒42的底端均低于下模体31的顶面但高于下模体31的底面设置。
所述输送装置7包括传送带71及位于其内部两端的前输送辊72、后输送辊73,所述传送带71的输入端夹于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尾端之间,传送带71的输出端远离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尾端设置,且传送带71的宽度小于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间距。
所述上模体21的顶面与下压轴20相连接,上模体21的底面上围绕上模腔22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上内滑轨23、上外滑轨24,上内滑轨23、上外滑轨24均为环形结构,所述下模体31的顶面上围绕下模腔32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均为环形结构,下内滑槽33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内滑轨23进行滑动配合,下外滑槽34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外滑轨24进行滑动配合。
所述上内滑轨23、上外滑轨24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轨直柱231与轨滚球232,所述轨直柱231的顶端与上模体21的底面相连接,轨直柱231的底端与轨滚球232相连接,且轨滚球232的直径大于轨直柱231的宽度;所述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的结构一致,均包括槽直腔331与槽球腔332,所述槽球腔332的直径大于槽直腔331的宽度,所述槽直腔331的顶部与下模体31的顶面相连接,槽直腔331的底部与槽球腔332的顶部相通,槽球腔332的底部位于下模体31的内部,所述轨直柱231与槽直腔331进行插入配合,轨滚球232与槽球腔332进行插入配合。
所述下模体31的顶面上夹于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内凹的隔断槽36,所述隔断槽36为环形结构,隔断槽36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通的隔断直腔361、隔断内凹腔362、隔断底腔363,且隔断直腔361、隔断底腔363的宽度均大于隔断内凹腔362的最大宽度。
所述出气口51的外部套设有外环盘52,所述外环盘52的顶面上围绕出气口51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内气滑轨54、外气滑轨55,内气滑轨54、外气滑轨55均为环形结构,所述下模体31的底面上围绕进气区30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气内滑槽37、气外滑槽38,气内滑槽37、气外滑槽38均为环形结构,且气内滑槽37与插入其内部的内气滑轨54进行滑动配合,气外滑槽38与插入其内部的外气滑轨55进行滑动配合。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发明中的纺织体是指由纺织纤维加工而成的一种体态稳定的成型体,即由各种纺织纤维相互结合而成的一种整体结构。
本发明在应用时,先对下模具3的内部进行清洁,再驱动下模具3沿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滑行至喷气装置5的正上方(驱动下模具3滑行之前,可在下模腔32内预先填充纺织纤维,也可不填充),然后在下模具3上近其顶部的部位套装有外套筒4(若外套筒4为包括左半套筒41、右半套筒42的分体结构,该操作为分别驱动左半套筒41、右半套筒42以使两者在下模具3上近其顶部的部位对接,从而组成外套筒4,外套筒4的底部低于下模具3的顶部,但高于下模具3的底部),然后向下模腔32、外套筒4内输入纺织纤维,输入后,再驱动上模具2下压,直至上模具2、下模具3相接触,且上模腔22、下模腔32上下对接成一个成型腔1,然后升起喷气装置5,以使出气口51与进气区30对接,再由喷气装置5向成型腔1内输入热空气或冷空气,以使成型腔1内的纺织纤维成型,在输入热空气或冷空气的过程中,上模具2、下模具3之间相对转动或相对静止,下模具3、外环盘52之间相对转动或相对静止,得到纺织体之后,先停止供气,再取走外套筒4,然后上提上模具2,再驱动下模具3及其上制得的纺织体一并沿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继续前行,直至运行至输送装置7的正上方,再将纺织体从下模具3中取出,并放至输送装置7上运走,随后,下模具3沿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返回至起始位进行复位,以待下一次的生产。
本发明中在下模体31的顶面上夹于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内凹的隔断槽36,应用时,可在隔断槽36内填充减振材料以缓冲上、下模具相对转动时的冲击力,避免相对转动导致的外来振动损害纺织体的内部结构,此外,还能在隔断槽36内填充润滑油,以确保相对转动的流畅。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15,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包括外套筒4、喷气装置5、直线导轨6、输送装置7、上模具2与下模具3,所述上模具2包括上模体21及其内部开设的上模腔22,下模具3包括下模体31及其内部开设的下模腔32,且上模腔22、下模腔32上下对接成一个成型腔1;所述外套筒4的内壁的宽度大于上模具2、下模具3的宽度,外套筒4的高度大于上模具2的高度,所述上模体21内设置有多根与上模腔22相通的上通气道25,上通气道25的外端与上模具2的外部环境相通,所述下模体31内设置有多根与下模腔32相通的下通气道35,下通气道35的外端与下模具3底面上设置的进气区30相通;所述直线导轨6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顶端分别与一号滑座63、二号滑座64的底面进行滑动配合,一号滑座63、二号滑座64的顶面各与一个模具升降气缸65的底部相连接,模具升降气缸65的输出端与支撑轴66的外端垂直连接,支撑轴66的内端与下模体31的外侧部垂直连接;所述喷气装置5的顶部设置有与进气区30相对应的出气口51,该出气口51夹于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中部之间,且在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7。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喷气装置5包括升降套板57与容气罩53,所述升降套板57包括外板体571及其内部开设的内套口572,所述容气罩53为上宽下窄的圆锥体结构,容气罩53的顶端与出气口51相连接,容气罩53的底端与与进气管道56相连接,容气罩53的侧围套装在内套口572内,外板体571的侧部与气罩升降气缸57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出气口51的外部套设有外环盘52,所述外环盘52的顶面上围绕出气口51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内气滑轨54、外气滑轨55,内气滑轨54、外气滑轨55均为环形结构,所述下模体31的底面上围绕进气区30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气内滑槽37、气外滑槽38,气内滑槽37、气外滑槽38均为环形结构,且气内滑槽37与插入其内部的内气滑轨54进行滑动配合,气外滑槽38与插入其内部的外气滑轨55进行滑动配合。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外套筒4包括成对设置的左半套筒41与右半套筒42,所述左半套筒41的左侧部与左驱动装置43相连接,左半套筒41的右侧部与右半套筒42的左侧部对接成外套筒4,右半套筒42的右侧部与右驱动装置44相连接;所述左驱动装置43、右驱动装置44均高于下模具3设置,所述左半套筒41、右半套筒42的底端均低于下模体31的顶面但高于下模体31的底面设置。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7包括传送带71及位于其内部两端的前输送辊72、后输送辊73,所述传送带71的输入端夹于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尾端之间,传送带71的输出端远离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尾端设置,且传送带71的宽度小于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间距。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上模体21的顶面与下压轴20相连接,上模体21的底面上围绕上模腔22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上内滑轨23、上外滑轨24,上内滑轨23、上外滑轨24均为环形结构,所述下模体31的顶面上围绕下模腔32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均为环形结构,下内滑槽33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内滑轨23进行滑动配合,下外滑槽34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外滑轨24进行滑动配合。所述上内滑轨23、上外滑轨24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轨直柱231与轨滚球232,所述轨直柱231的顶端与上模体21的底面相连接,轨直柱231的底端与轨滚球232相连接,且轨滚球232的直径大于轨直柱231的宽度;所述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的结构一致,均包括槽直腔331与槽球腔332,所述槽球腔332的直径大于槽直腔331的宽度,所述槽直腔331的顶部与下模体31的顶面相连接,槽直腔331的底部与槽球腔332的顶部相通,槽球腔332的底部位于下模体31的内部,所述轨直柱231与槽直腔331进行插入配合,轨滚球232与槽球腔332进行插入配合。所述下模体31的顶面上夹于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内凹的隔断槽36,所述隔断槽36为环形结构,隔断槽36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通的隔断直腔361、隔断内凹腔362、隔断底腔363,且隔断直腔361、隔断底腔363的宽度均大于隔断内凹腔362的最大宽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包括上模具(2)与下模具(3),所述上模具(2)包括上模体(21)及其内部开设的上模腔(22),下模具(3)包括下模体(31)及其内部开设的下模腔(32),且上模腔(22)、下模腔(32)上下对接成一个成型腔(1),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外套筒(4)、喷气装置(5)、直线导轨(6)与输送装置(7),所述外套筒(4)为中空结构,外套筒(4)的内壁的宽度大于上模具(2)、下模具(3)的宽度,外套筒(4)的高度大于上模具(2)的高度,所述上模体(21)内设置有多根与上模腔(22)相通的上通气道(25),上通气道(25)的外端与上模具(2)的外部环境相通,所述下模体(31)内设置有多根与下模腔(32)相通的下通气道(35),下通气道(35)的外端与下模具(3)底面上设置的进气区(30)相通;
所述直线导轨(6)包括相互平行的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顶端分别与一号滑座(63)、二号滑座(64)的底面进行滑动配合,一号滑座(63)、二号滑座(64)的顶面各与一个模具升降气缸(65)的底部相连接,模具升降气缸(65)的输出端与支撑轴(66)的外端垂直连接,支撑轴(66)的内端与下模体(31)的外侧部垂直连接;所述喷气装置(5)的顶部设置有与进气区(30)相对应的出气口(51),该出气口(51)夹于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中部之间,且在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尾端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升降气缸(65)的输出端上开设有轴套腔(651),该轴套腔(651)与支撑轴(66)的外端进行插入连接,所述支撑轴(66)的内端开设有内连接腔(661),下模体(31)的外侧部上设置有与内连接腔(661)进行螺纹连接的内连接轴(3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装置(5)包括升降套板(57)与容气罩(53),所述升降套板(57)包括外板体(571)及其内部开设的内套口(572),所述容气罩(53)为上宽下窄的圆锥体结构,容气罩(53)的顶端与出气口(51)相连接,容气罩(53)的底端与与进气管道(56)相连接,容气罩(53)的侧围套装在内套口(572)内,外板体(571)的侧部与气罩升降气缸(573)的输出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56)包括输出管(561)、热风管(562)与冷风管(563),所述输出管(561)的一端与容气罩(53)的底端相连接,输出管(561)的另一端与热风管(562)、冷风管(563)的内端同时连接,热风管(562)的外端与热风输出装置相连接,冷风管(563)的外端与冷风输出装置相连接,热风管(562)的内部设置有热风单向阀,冷风管(563)的内部设置有冷风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4)包括成对设置的左半套筒(41)与右半套筒(42),所述左半套筒(41)的左侧部与左驱动装置(43)相连接,左半套筒(41)的右侧部与右半套筒(42)的左侧部对接成外套筒(4),右半套筒(42)的右侧部与右驱动装置(44)相连接;所述左驱动装置(43)、右驱动装置(44)均高于下模具(3)设置,所述左半套筒(41)、右半套筒(42)的底端均低于下模体(31)的顶面但高于下模体(31)的底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7)包括传送带(71)及位于其内部两端的前输送辊(72)、后输送辊(73),所述传送带(71)的输入端夹于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尾端之间,传送带(71)的输出端远离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尾端设置,且传送带(71)的宽度小于一号导轨(61)、二号导轨(62)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21)的顶面与下压轴(20)相连接,上模体(21)的底面上围绕上模腔(22)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上内滑轨(23)、上外滑轨(24),上内滑轨(23)、上外滑轨(24)均为环形结构,所述下模体(31)的顶面上围绕下模腔(32)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均为环形结构,下内滑槽(33)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内滑轨(23)进行滑动配合,下外滑槽(34)与插入其内部的上外滑轨(24)进行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滑轨(23)、上外滑轨(24)的结构一致,均包括轨直柱(231)与轨滚球(232),所述轨直柱(231)的顶端与上模体(21)的底面相连接,轨直柱(231)的底端与轨滚球(232)相连接,且轨滚球(232)的直径大于轨直柱(231)的宽度;所述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的结构一致,均包括槽直腔(331)与槽球腔(332),所述槽球腔(332)的直径大于槽直腔(331)的宽度,所述槽直腔(331)的顶部与下模体(31)的顶面相连接,槽直腔(331)的底部与槽球腔(332)的顶部相通,槽球腔(332)的底部位于下模体(31)的内部,所述轨直柱(231)与槽直腔(331)进行插入配合,轨滚球(232)与槽球腔(332)进行插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31)的顶面上夹于下内滑槽(33)、下外滑槽(34)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内凹的隔断槽(36),所述隔断槽(36)为环形结构,隔断槽(36)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通的隔断直腔(361)、隔断内凹腔(362)、隔断底腔(363),且隔断直腔(361)、隔断底腔(363)的宽度均大于隔断内凹腔(362)的最大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51)的外部套设有外环盘(52),所述外环盘(52)的顶面上围绕出气口(51)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内气滑轨(54)、外气滑轨(55),内气滑轨(54)、外气滑轨(55)均为环形结构,所述下模体(31)的底面上围绕进气区(30)的部位上设置有同心的气内滑槽(37)、气外滑槽(38),气内滑槽(37)、气外滑槽(38)均为环形结构,且气内滑槽(37)与插入其内部的内气滑轨(54)进行滑动配合,气外滑槽(38)与插入其内部的外气滑轨(55)进行滑动配合。
CN201910316572.3A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Active CN109898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6572.3A CN109898237B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16572.3A CN109898237B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8237A true CN109898237A (zh) 2019-06-18
CN109898237B CN109898237B (zh) 2020-07-21

Family

ID=66956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6572.3A Active CN109898237B (zh) 2019-04-19 2019-04-19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823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7915A (zh) * 2020-06-30 2021-06-01 榆林市锦龙羊毛绒制品有限公司 有吸毛边系统无纺布铺网装置及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
CN113249877A (zh) * 2021-06-25 2021-08-13 南通荣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CN113293514A (zh) * 2021-04-29 2021-08-24 苏伟 一种热合无纺布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01104A1 (en) * 1990-07-09 1992-01-23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onded non-woven polyester fiber structures
JPH05280689A (ja) * 1992-03-31 1993-10-26 Nippon Muki Co Ltd 無機質繊維筒状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H093760A (ja) * 1995-06-21 1997-01-07 Nippon Muki Co Ltd 無機質繊維筒状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EP0879911A1 (en) * 1996-12-05 1998-11-25 Teijin Limited Fiber aggregate molding method
CN103328711A (zh) * 2011-05-18 2013-09-25 喜恩吉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网状结构,立体网状结构的制造方法及立体网状结构的制造装置
CN103946433A (zh) * 2011-11-14 2014-07-23 东丽株式会社 加压成型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2001104A1 (en) * 1990-07-09 1992-01-23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bonded non-woven polyester fiber structures
JPH05280689A (ja) * 1992-03-31 1993-10-26 Nippon Muki Co Ltd 無機質繊維筒状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H093760A (ja) * 1995-06-21 1997-01-07 Nippon Muki Co Ltd 無機質繊維筒状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EP0879911A1 (en) * 1996-12-05 1998-11-25 Teijin Limited Fiber aggregate molding method
CN103328711A (zh) * 2011-05-18 2013-09-25 喜恩吉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网状结构,立体网状结构的制造方法及立体网状结构的制造装置
CN103946433A (zh) * 2011-11-14 2014-07-23 东丽株式会社 加压成型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7915A (zh) * 2020-06-30 2021-06-01 榆林市锦龙羊毛绒制品有限公司 有吸毛边系统无纺布铺网装置及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
CN112877915B (zh) * 2020-06-30 2024-02-06 榆林市锦龙羊毛绒制品有限公司 有吸毛边系统无纺布铺网装置及在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
CN113293514A (zh) * 2021-04-29 2021-08-24 苏伟 一种热合无纺布设备
CN113249877A (zh) * 2021-06-25 2021-08-13 南通荣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CN113249877B (zh) * 2021-06-25 2021-09-07 南通荣日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8237B (zh) 202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8237A (zh) 一种纺织体的线型直轨式生产系统
CN208232591U (zh) 一种纺织印染用织布印花烘干装置
CN101775708B (zh) 汽车内饰件毡自动成型机
CN109807756A (zh) 一种喷砂机
CN108505158A (zh) 一种并条机
CN107449249A (zh) 一种纺织用烘干箱
CN106757430A (zh) 熔纺聚乳酸丝用的侧吹风冷却装置
CN206477065U (zh) 熔纺聚乳酸丝用的侧吹风冷却装置
CN107345752A (zh) 一种纺织品烘干机
CN210314652U (zh) 一种化纤丝倍捻生产用冷却装置
CN109910358A (zh) 一种纺织纤维压制成型装置
CN104674397B (zh) 细纱机自动清纱方法
CN105026626A (zh) 用于气动地输送和导引多纤维长丝的装置
CN201254627Y (zh) 粗纱机的多孔吹风清洁装置
CN201165591Y (zh)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
CN206070077U (zh) 一种高效的粗纱机吸绒装置
CN207147156U (zh) 纺织用烘箱
CN207645180U (zh) 一种涡流纺纱线包装用输送装置
CN207672291U (zh) 一种定型机冷却系统
CN106744636A (zh) 一种面料导送及复合装置
CN203403281U (zh) 间歇式气流柔软整理机构
CN205258719U (zh) 纺纱机清洁系统
CN102199850B (zh) 气流式织物柔软整理机
CN107289763A (zh) 一种纺织用烘箱
CN203998111U (zh) 一种气动物料输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7

Address after: Room 8002, building 1, Fucheng Science Park, 331 Minzu Avenue,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after: Wuhan Borui Zhix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1 Sunshine Avenue,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