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1863A - 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 - Google Patents

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1863A
CN109891863A CN201680090458.8A CN201680090458A CN109891863A CN 109891863 A CN109891863 A CN 109891863A CN 201680090458 A CN201680090458 A CN 201680090458A CN 109891863 A CN109891863 A CN 109891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machine
room host
control machine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04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91863B (zh
Inventor
甲斐辉
竹谷勇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pho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pho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pho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pho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91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91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1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9/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not involving centralised switching
    • H04M9/0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not involving centralised switching involving a common line for all pa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2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bell or annunciator systems
    • H04M11/025Door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9/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not involving centralised switching
    • H04M9/06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not involving centralised switching involving combinations of interconnecting lines

Abstract

一种对讲系统,用于集合住宅,该集合住宅由多个住宅楼栋、和可以与各住宅楼栋进行通信的集中楼栋(5)构成,在住宅楼栋分别设有:居室主机(30),设置于各居室中;多个集合玄关机(10A~10D),能够与居室主机(30)进行通信;以及楼栋控制机,可通信地连接本楼栋内的各居室的居室主机(30)和集合玄关机(10A~10D),楼栋控制机具有:楼栋控制机ID,用于在从集中楼栋(5)通过楼栋控制机呼叫居室主机(30)时,集中楼栋(5)识别楼栋控制机;以及集合玄关机ID,用于在从集中楼栋(5)通过楼栋控制机呼叫居室主机(30)时,居室主机(30)将楼栋控制机识别为与集合玄关机(10A~10D)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

Description

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集合住宅中使用的对讲系统以及被安装于对讲系统的楼栋控制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有面向由多个住宅楼栋和集中楼栋构成的集合住宅的对讲系统。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对讲系统中采用集中型的系统结构,即与各住宅楼栋连接并且被设置于集中楼栋的楼栋控制机,对来自各住宅楼栋的呼叫信号等进行集中管理。在该结构中,当住宅楼栋的数量增加时,必须与其增加数量关联地提高控制机的处理能力,导致成本增加。此外,还有分散型的对讲系统,将管理呼叫信号的集中楼栋的楼栋控制机的功能,分散给各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和集合玄关机、管理室主机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60679号公报
居室主机被设置于构成住宅楼栋的各居室中,因此其台数在构成对讲系统的终端设备中是最多的。因此,如果居室主机能够兼用在集中型的对讲系统和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则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抑制居室主机的商品种类数量增加。
但是,以往的为了集中型的对讲系统设计的居室主机,不能识别为了分散型的对讲系统设计的楼栋控制机。因此,以往的居室主机不能兼用在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即使是在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也能够兼用以往的居室主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对讲系统用于集合住宅,该集合住宅由多个住宅楼栋、和能够与所述各住宅楼栋进行通信的集中楼栋构成,
在所述住宅楼栋分别设有:
居室主机,设置在各居室中;
多个终端设备,能够与所述居室主机进行通信;以及
楼栋控制机,可通信地连接本楼栋内的所述各居室的居室主机和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所述楼栋控制机具有:
第一识别信息,用于在从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所述楼栋控制机呼叫所述居室主机时,所述集中楼栋识别所述楼栋控制机;以及
第二识别信息,用于在从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所述楼栋控制机呼叫所述居室主机时,所述居室主机将所述楼栋控制机识别为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不同的假想的终端设备。
根据该结构,在从集中楼栋通过楼栋控制机呼叫居室主机时,集中楼栋能够使用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的第一识别信息,将楼栋控制机识别为通信对象设备并进行通信。此时,居室主机能够使用楼栋控制机的第二识别信息将该楼栋控制机识别为假想的终端设备,因此也在楼栋控制机和居室主机之间建立通信。这样,根据上述结构,居室主机还可以与在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使用的楼栋控制机进行通信,因此也能够在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兼用。
并且,在本发明的对讲系统中,也可以是,
所述楼栋控制机通过对讲线路可通信地连接本楼栋内的所述各居室的居室主机和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所述多个住宅楼栋及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按照通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网络相互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从集中楼栋通过楼栋控制机呼叫居室主机时,集中楼栋和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能够通过按照通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网络、使用第一识别信息相互连接地进行通信。并且,此时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和居室主机能够通过对讲线路使用第二识别信息相互连接地进行通信。
并且,在本发明的对讲系统中,也可以是,
所述多个住宅楼栋各自的所述楼栋控制机具有:
第一变换部,将能够在本楼栋内的所述对讲线路中进行通信的信号变换处理成能够按照所述通用通信协议在所述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信号;
第二变换部,将能够按照所述通用通信协议在所述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信号变换处理成能够在本楼栋内的所述对讲线路中进行通信的信号。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各住宅楼栋的对讲线路中使用不同的信号方式时,也能够通过按照通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网络构成为一个系统。
并且,在本发明的对讲系统中,也可以是,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包括集合玄关机,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在从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所述楼栋控制机呼叫所述居室主机时,所述居室主机将所述楼栋控制机识别为与所述集合玄关机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
根据该结构,在从集中楼栋通过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呼叫居室主机时,楼栋控制机能够作为假想的集合玄关机与居室主机进行通信。
并且,在本发明的对讲系统中,也可以是,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包括管理室主机,
所述楼栋控制机具有第三识别信息,用于在从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所述楼栋控制机呼叫所述管理室主机时,所述所述管理室主机将所述楼栋控制机识别为与所述管理室主机不同的假想的管理室主机。
根据该结构,在从集中楼栋通过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呼叫管理室主机时,楼栋控制机能够作为假想的管理室主机与现实的管理室主机进行通信。
并且,本发明的楼栋控制机具有所述对讲系统中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及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集中型的对讲系统和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兼用居室主机,因此不仅在对讲机导入时,而且在更新时也是成本上所期望的,并且能够抑制居室主机的商品种类数量增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在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也能够兼用以往的居室主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讲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集合玄关机的功能框图。
图3是楼栋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4是楼栋控制机的功能框图。
图5是集中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表示在住宅A栋~住宅E栋的楼栋控制部所存储的居室主机的呼叫表的图。
图7是表示在住宅A栋~住宅E栋的楼栋控制部所存储的管理室主机的呼叫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例。
如图1所示,对讲系统1是在例如公寓等集合住宅中使用的系统,该集合住宅由多个住宅楼栋(在本例中是住宅A栋~住宅E栋)、和在进入这些住宅楼栋之前经过的集中楼栋5构成。住宅A栋~住宅E栋中的各楼栋具有集合玄关机10A~10D(终端设备的一例)、管理室主机20(终端设备的一例)、居室主机30和楼栋控制部40。集中楼栋5具有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和集中控制部70。另外,在本例的图1中,仅对住宅A栋示出了上述各构成要素。各住宅楼栋彼此间以及各住宅楼栋和集中楼栋5通过按照通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网络N(在本例中是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相互连接。
集合玄关机10A~10D设置在住宅楼栋的玄关或公用空间等。在各集合玄关机10A~10D存储有确定该玄关机的信息(例如,集合玄关机ID:identification,识别信息)。集合玄关机10A~10D通过对讲线路(专用线路)L1与楼栋控制部40可通信地连接。另外,在本例的图1中,4台集合玄关机(集合玄关机10A~10D)与楼栋控制部40连接,但所连接的台数不限于该台数。
集合玄关机10A~10D例如能够呼叫本楼栋内的居室主机30或本楼栋内的管理室主机20。并且,集合玄关机10A~10D例如能够拍摄来访者的影像。
作为集合玄关机,例如有如集合玄关机10A所示用数字键输入房间号码的方式的集合玄关机、如集合玄关机10B所示按下与名称相对应的专用按钮的方式的集合玄关机,如集合玄关机10C、10D所示能够实现数字键和专用按钮这两种方式的集合玄关机等。
管理室主机20设置在住宅楼栋的管理室。管理室主机20具有操作部201、通话部202、显示部203等。在管理室主机20存储有确定该管理室主机的信息(例如管理室主机ID)。管理室主机20通过对讲线路L2与楼栋控制部40可通信地连接。另外,与楼栋控制部40连接的管理室主机的台数可以是多台。
管理室主机20例如能够呼叫本楼栋内的居室主机30。并且,管理室主机20能够响应来自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或本楼栋内的居室主机30的呼叫。并且,管理室主机20能够呼叫集中楼栋5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或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另外,管理室主机20能够响应来自集中楼栋5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或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的呼叫。
居室主机30设置在集合住宅的各住户内。居室主机30具有显示部301、操作部302、通话部303等。在各居室主机30存储有确定该居室主机的信息(例如居室主机ID)。居室主机30通过对讲线路L3与楼栋控制部40可通信地连接。
居室主机30例如能够呼叫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或本楼栋内的管理室主机20。并且,居室主机30能够响应来自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或本楼栋内的管理室主机20的呼叫。并且,居室主机30能够呼叫集中楼栋5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或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并且,居室主机30能够响应来自集中楼栋5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或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的呼叫。另外,居室主机30能够呼叫其它楼栋的居室主机30。
楼栋控制部40控制与通过对讲线路而连接的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管理室主机20及居室主机30之间的通信等。并且,楼栋控制部40控制与通过网络N而连接的其它住宅楼栋(在本例中是住宅B栋~住宅E栋)的楼栋控制部40及集中楼栋5的集中控制部70之间的通信等。楼栋控制部40的楼栋控制机具有确定该控制机的信息(例如楼栋控制机ID(第一识别信息的一例))。并且,楼栋控制部40的楼栋控制机具有这样的信息(例如集合玄关机ID(第二识别信息的一例)):用于楼栋控制机冒充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不同的本楼栋内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在本例的图1中是指第5个集合玄关机)。另外,楼栋控制机具有这样的信息(例如管理室主机ID(第三识别信息的一例)):用于楼栋控制机冒充与本楼栋内的管理室主机20不同的本楼栋内的假想的管理室主机(在本例的图1中是指第2个管理室主机)。
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设置在集中楼栋5的玄关或公用空间等。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具有呼叫部501、显示部502、摄像机503、通话部504等。在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存储有确定该玄关机的信息(例如集中集合玄关机ID)。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通过对讲线路L4与集中控制部70可通信地连接。另外,在本例中,5台集中集合玄关机与集中控制部70连接,但所连接的台数不限于该台数。
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例如能够呼叫各住宅楼栋的居室主机30或管理室主机20。并且,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能够呼叫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并且,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能够响应来自住宅楼栋的居室主机30或管理室主机20的呼叫。并且,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例如能够拍摄来访者的影像。
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设置在集中楼栋5的管理室。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具有操作部601、通话部602、显示部603等。在各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存储有确定该管理室主机的信息(例如集中管理室主机ID)。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通过对讲线路L5与集中控制部70可通信地连接。另外,在本例中,2台集中管理室主机与集中控制部70连接,但所连接的台数不限于该台数。
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例如能够呼叫各住宅楼栋的居室主机30或管理室主机20。并且,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能够响应来自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的呼叫。并且,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能够响应来自住宅楼栋的管理室主机20或居室主机30的呼叫。
集中控制部70控制与通过对讲线路而连接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及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之间的通信等。并且,集中控制部70控制与通过网络N而连接的各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部40之间的通信等。
如图2所示,集合玄关机10A~10D具有呼叫部101、存储部102、摄像机103、集合玄关显示部104、通话部105、集合玄关机CPU 106、集合玄关机接口(下面将接口称为I/F)107。
呼叫部101在来访者等呼叫访问对象的居室主机30或管理室的管理室主机20时被操作。呼叫部101具有用于输入呼叫对象的输入按钮(数字键或专用按钮等)111、在操作输入按钮后进行操作的呼叫按钮112等。在存储部102存储有将本楼栋内的各居室的房间号码、和各居室的居住者的姓名或各居室的名称(例如租户名等)、和确定各居室的居室主机30的居室主机ID相对应的呼叫表。摄像机103拍摄操作集合玄关机10A~10D的来访者等。在集合玄关显示部104显示有从呼叫部101输入的房间号码、针对来访者的消息、由摄像机103拍摄的来访者的影像等。通话部105由与居住者或管理员进行通话用的麦克风及扬声器构成。
集合玄关机CPU 106进行用于控制构成集合玄关机10A~10D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处理。例如,在输入房间号码或名称时,集合玄关机CPU 106根据呼叫表将所输入的信号变换为呼叫对象的居室主机30的居室主机ID。集合玄关机I/F 107形成集合玄关机CPU 106和对讲线路L1之间的双向的信号传输路径。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管理室主机20与集合玄关机10A~10D一样也具有存储有呼叫表的存储部,在对操作部201输入房间号码等信号时,将根据呼叫表进行变换得到的居室主机ID朝向本楼栋内的各居室主机发送。
如图3所示,楼栋控制部40具有楼栋控制机410、影像控制机420、音频控制机430、楼栋控制部I/F 440。并且,如图4所示,楼栋控制机410具有楼栋存储部411、楼栋控制机CPU412、和信号变换部413。
在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存储部411存储有呼叫表411a,在呼叫表411a中将本楼栋的各房间的房间号码、各居室的居住者的姓名或各居室的名称(例如租户名等)、和确定各居室的居室主机30的居室主机ID相对应。并且,在楼栋存储部411存储有将本楼栋的管理室号码、和确定管理室主机20的管理室主机ID相对应的呼叫表411b。并且,在楼栋存储部411存储有确定各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部410的楼栋控制机ID 411c、楼栋控制机410冒充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所使用的集合玄关机ID 411d、楼栋控制机410冒充与本楼栋内的管理室主机20不同的假想的管理室主机用的管理室主机ID411e。并且,在楼栋存储部411存储有确定集中楼栋5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的集中集合玄关机ID、和确定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的集中管理室主机ID。
楼栋控制机CPU 412进行用于控制构成楼栋控制机410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处理。例如,在从集中楼栋5发送过来用于呼叫房间号码或名称的信号时,楼栋控制机CPU 412根据呼叫表将所发送来的信号变换为呼叫对象的居室主机30的居室主机ID。并且,在从集中楼栋5发送过来用于呼叫管理室主机的信号时,楼栋控制机CPU 412根据呼叫表将所发送来的信号变换为呼叫对象的管理室主机20的管理室主机ID。
信号变换部413是对在对讲线路L1~L3中使用的信号和在网络N中使用的信号进行相互变换处理的电路。信号变换部413具有模拟数字变换部413A(第一变换部的一例)和数字模拟变换部413B(第二变换部的一例)。模拟数字变换部413A(下面将模拟数字称为A/D)将可以在各个住宅楼栋内的对讲线路L1~L3中进行通信的模拟信号,变换为可以在各住宅楼栋之间以及住宅楼栋和集中楼栋之间的网络N中进行通信的数字信号。另一方面,数字模拟变换部413B(下面将数字模拟称为D/A)将可以在各住宅楼栋之间以及住宅楼栋和集中楼栋之间的网络N中进行通信的数字信号,变换为可以在各个住宅楼栋内的对讲线路中进行通信的模拟信号。
影像控制机420对在集合玄关机10A~10D的摄像机103拍摄的影像信号、和从集中楼栋5发送过来的影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且将进行了处理的影像信号朝向本楼栋内的各居室主机30或者管理室主机20发送。音频控制机430对来自集合玄关机10A~10D、管理室主机20及集中楼栋5的声音信号进行声音处理,并且将进行了处理的声音信号朝向本楼栋内的各居室主机30或者管理室主机20发送。楼栋控制部I/F 440形成楼栋控制机410、影像控制机420及音频控制机430与对讲线路L1~L3之间的双向的信号传输路径。
如图5所示,集中控制部70具有集中控制机710、影像控制机720、音频控制机730和集中控制部I/F 740。并且,集中控制机710具有A/D变换部711和D/A变换部712。
集中控制机710的A/D变换部711将可以在集中楼栋5内的对讲线路L4、L5中进行通信的模拟信号,变换为可以在集中楼栋5和各住宅楼栋之间的网络N中进行通信的数字信号。另一方面,D/A变换部712将可以在集中楼栋5和各住宅楼栋之间的网络N中进行通信的数字信号,变换为可以在集中楼栋5内的对讲线路L4、L5中进行通信的模拟信号。
影像控制机720对在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的摄像机503拍摄的影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且将进行了处理的影像信号朝向各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410发送。音频控制机730对来自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的通话部504的声音信号、或来自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的通话部602的声音信号进行声音处理,并且将进行了处理的声音信号朝向各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410发送。集中控制部I/F 740形成集中控制机710、影像控制机720及音频控制机730与对讲线路L4、L5之间的双向的信号传输路径。
下面,参照图6、图7说明关于对讲系统1的动作。
<动作例1>
在本例中,作为一例,以下说明住宅A栋的101号室的居室主机30被呼叫时的动作。
从在集中楼栋5设置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中的例如集中集合玄关机50A,通过呼叫部501输入对住宅楼栋的楼栋号码“A”附加了房间号码“101”的“A101”,并按下呼叫按钮。所输入的“A101”作为呼叫信号“A101”通过对讲线路L4朝向集中控制部70发送。另外,所发送的呼叫信号“A101”被附加了用于确定发送源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的集中集合玄关机ID。
集中控制部70的集中控制机710通过A/D变换部711,将能够在对讲线路中进行通信的模拟信号即呼叫信号“A101”变换为能够在网络N中进行通信的数字信号的呼叫信号“A101”。集中控制部70将被变换后的呼叫信号“A101”经由网络N朝向所有的住宅楼栋(住宅A栋~住宅E栋)发送。另外,与上述情况一样,所发送的呼叫信号“A101”被附加了集中集合玄关机ID。
各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410通过楼栋控制机410的D/A变换部413B,将从集中楼栋5发送过来的呼叫信号“A101”变换为模拟信号。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判别该呼叫信号“A101”是否是朝向本楼栋发送过来的呼叫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判定为是朝向本楼栋的呼叫信号。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将表示所判定的情况的回信信号经由网络N向集中楼栋5发送。此时,用于确定是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ID 411c被附加在回信信号中。该回信信号通过A/D变换部413A被变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发送。
接收到回信信号的集中楼栋5的集中控制部70检测所附加的楼栋控制机ID 411c,并识别出发送了回信信号的楼栋控制机是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410。集中控制部70再次经由网络N朝向住宅A栋发送呼叫信号“A101”。
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410对所接收到的呼叫信号“A101”,与上述情况一样地通过D/A变换部413B变换为模拟信号。然后,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根据在楼栋存储部411存储的呼叫表411a(参照图6),将呼叫信号“A101”变换为确定呼叫对象的居室主机30的居室主机ID例如“S1”这样的呼叫信号。并且,楼栋控制机CPU 412检测对呼叫信号“A101”所附加的集中集合玄关机ID,并识别出呼叫信号“A101”的发送源是集中集合玄关机50A。并且,楼栋控制机CPU 412为了通过对讲线路与呼叫对象的居室主机30进行通信,决定冒充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
楼栋控制机CPU 412将用于冒充假想的集合玄关机的集合玄关机ID 411d附加在呼叫信号“S1”中,并从楼栋控制部I/F 440通过对讲线路L3朝向住宅A栋内的所有居室主机发送该呼叫信号“S1”。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集中集合玄关机50A的摄像机503拍摄的来访者的影像也被附加于呼叫信号“S1”。
接收到呼叫信号“S1”的各居室主机30判别“S1”是否与在本机中存储的居室主机ID一致。判别为一致的101号室的居室主机30,检测呼叫信号“S1”所附加的集合玄关机ID411d,并识别出发送了呼叫信号“S1”的对方是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居室主机30和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进行通信的情况一样地,通过对讲线路与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即楼栋控制机410进行通信。
在101号室的居室主机30中,从通话部303的扬声器输出呼叫声音,同时呼叫指示灯点亮,通知是来自集中集合玄关机的呼叫。例如,在居室主机30是具有5种类型的呼叫指示灯1~5的情况下,呼叫指示灯1~4分别通知集合玄关机10A~10D的呼叫,呼叫指示灯5通知来自集中集合玄关机的呼叫。并且,在显示部301显示来访者的影像。在居室主机30的通话按钮被101号室的居住者按下时,从居室主机30通过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向集中楼栋5返回接受应答的通话信号,从而能够进行居室主机30和集中集合玄关机50A之间的信号通信,例如能够进行通话。
另外,在从集中楼栋5的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呼叫住宅楼栋的居室主机30的情况下,与上述从集中集合玄关机50A进行呼叫的情况一样,楼栋控制机CPU 412冒充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并进行动作。
<动作例2>
然后,在住宅A栋的管理室主机20被呼叫的情况下,对讲系统1按照下面所述进行动作。
从集中楼栋5的例如集中集合玄关机50A通过呼叫部501输入住宅A栋的管理室号码例如“A20”,并按下呼叫按钮。所输入的“A20”作为呼叫信号“A20”通过对讲线路L5被朝向集中控制部70发送。另外,对所发送的呼叫信号“A20”附加用于确定发送源的集中集合玄关机50A的集中集合玄关机ID。
集中控制部70的集中控制机710与上述动作例1一样,通过A/D变换部711将模拟信号的呼叫信号“A20”变换为数字信号的呼叫信号“A20”。集中控制部70将变换后的呼叫信号“A20”经由网络N朝向所有的住宅楼栋(住宅A栋~住宅E栋)发送。另外,与上述情况一样,对所发送的呼叫信号“A20”附加集中集合玄关机ID。
各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410与上述动作例1一样,通过D/A变换部413B将来自集中楼栋5的呼叫信号“A20”变换为模拟信号。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判别该呼叫信号“A20”是否是朝向本楼栋发送过来的呼叫信号。判定为是朝向本楼栋的呼叫信号的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将表示所判定的情况的回信信号经由网络N向集中楼栋5发送。此时,用于确定是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ID 411c被附加在回信信号中。该回信信号通过A/D变换部413A被变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发送。
接收到回信信号的集中楼栋5的集中控制部70检测所附加的楼栋控制机ID 411c,并识别出发送了回信信号的楼栋控制机是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410。集中控制部70再次经由网络N朝向住宅A栋发送呼叫信号“A20”。
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410对所接收到的呼叫信号“A20”,与上述情况一样地通过D/A变换部413B变换为模拟信号。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根据在楼栋存储部411存储的呼叫表411b(参照图7),将呼叫信号“A20”变换为确定呼叫对象的管理室主机20的管理室主机ID即例如“V1”这样的呼叫信号。并且,楼栋控制机CPU 412检测对呼叫信号“A20”附加的集中集合玄关机ID,并识别出呼叫信号“A20”的发送源是集中集合玄关机50A。并且,楼栋控制机CPU 412为了通过对讲线路与呼叫对象的管理室主机20进行通信,决定冒充与本楼栋内的管理室主机20的不同的假想的管理室主机。
楼栋控制机CPU 412将用于冒充假想的管理室主机的管理室主机ID 411e附加于呼叫信号“V1”,并通过对讲线路L2朝向住宅A栋的管理室主机20发送该呼叫信号“V1”。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集中集合玄关机50A的摄像机503拍摄的来访者的影像也被附加在呼叫信号“V1”中。
接收到呼叫信号“V1”的管理室主机20判别“V1”是否与在本机中存储的管理室主机ID一致。判别为一致的管理室主机20检测呼叫信号“V1”所附加的管理室主机ID 411e,并识别出发送了呼叫信号“V1”的对方是与本楼栋内的管理室主机不同的假想的管理室主机。管理室主机20与在本楼栋内的管理室主机彼此间进行通信的情况一样地,通过对讲线路与假想的管理室主机即楼栋控制机410进行通信。
在管理室主机20中输出呼叫声音,同时呼叫指示灯点亮,通知是来自集中集合玄关机的呼叫。并且,在显示部203显示来访者的影像。在管理室主机20的通话按钮被按下时,能够进行管理室主机20和集中集合玄关机50A之间的信号通信,例如能够进行通话。
另外,在从集中楼栋5的集中管理室主机60A、60B呼叫住宅楼栋的管理室主机20的情况下,与上述从集中集合玄关机50A呼叫的情况一样,楼栋控制机CPU 412冒充假想的管理室主机并进行动作。
<动作例3>
在从某一住宅楼栋的居室主机30(在本例中是住宅B栋的103号室的居室主机30),呼叫另一住宅楼栋的居室主机30(在本例中是住宅A栋的101号室的居室主机30)的情况下,对讲系统1按照下面所述进行动作。
从住宅B栋的103号室的居室主机30通过操作部302输入“A101”,并按下呼叫按钮。所输入的“A101”作为呼叫信号“A101”通过对讲线路L3被朝向楼栋控制机410发送。另外,所发送的呼叫信号“A101”被附加了用于确定作为发送源的住宅B栋的103号室的居室主机30的居室主机ID。
住宅B栋的楼栋控制机410为了向住宅A栋发送呼叫信号“A101”,通过楼栋控制机410的A/D变换部413A将模拟信号的呼叫信号“A101”变换为数字信号的呼叫信号“A101”。楼栋控制机410将变换后的呼叫信号“A101”经由网络N,首先朝向其它所有住宅楼栋(住宅A栋、住宅C栋~住宅E栋)发送。
B栋以外的各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410通过D/A变换部413B,将来自住宅B栋的呼叫信号“A101”变换为模拟信号。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判别该呼叫信号“A101”是否是朝向本楼栋发送过来的呼叫信号。判定为是朝向本楼栋的呼叫信号的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向住宅B栋发送表示所判定的情况的回信信号。此时,用于确定是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ID 411c被附加在回信信号中。该回信信号通过A/D变换部413A被变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发送。
接收到回信信号的住宅B栋的楼栋控制机410检测所附加的楼栋控制机ID 411c,并识别出发送了回信信号的楼栋控制机是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410。住宅B栋的楼栋控制部40再次朝向住宅A栋发送呼叫信号“A101”。
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410通过D/A变换部413B将所接收到的呼叫信号“A101”变换为模拟信号。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根据楼栋存储部411的呼叫表411a(参照图6),将呼叫信号“A101”变换为确定呼叫对象的居室主机30的居室主机ID即例如“S1”这样的呼叫信号。并且,楼栋控制机CPU 412为了通过对讲线路与呼叫对象的居室主机30进行通信,决定冒充与本楼栋内的例如集合玄关机10A~10D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另外,楼栋控制机CPU 412还可以冒充与本楼栋内的例如管理室主机20不同的假想的管理室主机。
住宅A栋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将附加了用于冒充假想的集合玄关机的集合玄关机ID 411d的呼叫信号“S1”,通过对讲线路L3朝向住宅A栋内的所有居室主机30发送。
接收到呼叫信号“S1”的各居室主机30判别“S1”是否与在本机中存储的居室主机ID一致。判别为一致的101号室的居室主机30,检测呼叫信号“S1”所附加的集合玄关机ID411d,并识别出发送了呼叫信号“S1”的对方是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居室主机30和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进行通信的情况一样地,通过对讲线路与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即楼栋控制机410进行通信。另外,在101号室的居室主机30中,通过呼叫声音的输出、呼叫指示灯的点亮以及在显示部301的文字显示,通知是来自住宅B栋的103号室的呼叫。
另一方面,住宅B栋的楼栋控制机410为了通过对讲线路与呼叫源的103号室的居室主机30进行通信,决定冒充与本楼栋内的例如集合玄关机10A~10D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另外,楼栋控制机401还可以冒充与本楼栋内的例如管理室主机20不同的假想的管理室主机。
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CPU 412将用于冒充假想的集合玄关机的集合玄关机ID 411d,通过对讲线路L3朝向103号室的居室主机30发送。
103号室的居室主机30检测集合玄关机ID 411d,并识别出当前连接的对象是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居室主机30和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10A~10D进行通信的情况一样地,通过对讲线路与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即楼栋控制机410进行通信。
由此,通过楼栋控制机410建立住宅B栋的居室主机30与住宅A栋的居室主机30之间的通信。
另外,在由多楼栋构成的集合住宅中,在集中型的对讲系统中使用的居室主机能够与本楼栋内的集合玄关机或管理室主机相互进行通信。但是,在将该居室主机用于分散型的对讲系统时,居室主机不能识别在各楼栋设置的楼栋控制机,因此不能进行与楼栋控制机之间的通信。
与此相对比,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对讲系统1,在从集中楼栋5通过楼栋控制机410呼叫居室主机30时,集中楼栋5能够使用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410的楼栋控制机ID411c,将楼栋控制机识别为通信对象设备并进行通信。另一方面,此时,居室主机30能够使用楼栋控制机410的集合玄关机ID 411d将该楼栋控制机410识别为假想的集合玄关机,因此也在楼栋控制机410和居室主机30之间建立通信。同样地,在从集中楼栋5通过楼栋控制机410呼叫管理室主机20时,管理室主机20能够使用楼栋控制机410的管理室主机ID 411e,将该楼栋控制机410识别为假想的管理室主机,因此也在楼栋控制机410和管理室主机20之间建立通信。另外,在从居室主机30通过楼栋控制机410呼叫另一楼栋的居室主机30时也一样。这样,能够使与以往相同结构的居室主机30与在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使用的楼栋控制机410进行通信。
并且,在从集中楼栋5通过楼栋控制机410呼叫居室主机30(管理室主机20)时,集中楼栋5和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410能够通过按照通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网络N、使用楼栋控制机ID相互连接地进行通信。并且,此时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410和居室主机30(管理室主机20)能够通过对讲线路L3(L2)使用集合玄关机ID(管理室主机ID)相互连接地进行通信。
并且,在各住宅楼栋的楼栋控制机410设有A/D变换部413A和D/A变换部413B,能够对可以在对讲线路中进行通信的模拟信号和可以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数字信号进行相互变换。因此,例如即使在各住宅楼栋中使用不同的信号方式的对讲线路时,也能够通过按照通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网络N构成为一个系统。
这样,根据对讲系统1,能够在集中型的对讲系统和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兼用与以往相同结构的居室主机30。并且,根据上述楼栋控制机410,能够在集中型的对讲系统和分散型的对讲系统中兼用居室主机30,因此不仅在对讲机导入时,而且在更新时也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抑制居室主机30的商品种类数量增加。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自由地进行适当的变形、改进等。另外,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值、形态、数量、配置场所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就没有限定,是任意的。
例如,当在上述动作例1中从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呼叫居室主机30的情况下,楼栋控制机410还可以冒充例如假想的管理室主机。同样,当在上述动作例2中从集中集合玄关机50A~50E呼叫管理室主机20的情况下,楼栋控制机410还可以冒充例如假想的集合玄关机。
附图标记列表
1:对讲系统;
5:集中楼栋;
10A~10D:集合玄关机(终端设备的一例);
20:管理室主机(终端设备的一例);
30:居室主机;
40:楼栋控制部;
50A~50E:集中集合玄关机;
60A、60B:集中管理室主机;
70:集中控制部;
410:楼栋控制机;
411c:楼栋控制机ID(第一识别信息的一例);
411d:集合玄关机ID(第二识别信息的一例);
411e:管理室主机ID(第三识别信息的一例);
413A:A/D变换部(第一变换部的一例);
413B:D/A变换部(第二变换部的一例);
L1~L5:对讲线路;
N:网络。

Claims (6)

1.一种对讲系统,用于集合住宅,该集合住宅由多个住宅楼栋、和能够与所述各住宅楼栋进行通信的集中楼栋构成,
在所述住宅楼栋分别设有:
居室主机,设置在各居室中;
多个终端设备,能够与所述居室主机进行通信;以及
楼栋控制机,可通信地连接本楼栋内的所述各居室的居室主机和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所述楼栋控制机具有:
第一识别信息,用于在从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所述楼栋控制机呼叫所述居室主机时,所述集中楼栋识别所述楼栋控制机;以及
第二识别信息,用于在从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所述楼栋控制机呼叫所述居室主机时,所述居室主机将所述楼栋控制机识别为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不同的假想的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讲系统,其中,
所述楼栋控制机通过对讲线路可通信地连接本楼栋内的所述各居室的居室主机和所述多个终端设备,
所述多个住宅楼栋及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按照通用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的网络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讲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住宅楼栋各自的所述楼栋控制机具有:
第一变换部,将能够在本楼栋内的所述对讲线路中进行通信的信号变换处理成能够按照所述通用通信协议在所述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信号;
第二变换部,将能够按照所述通用通信协议在所述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信号变换处理成能够在本楼栋内的所述对讲线路中进行通信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讲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包括集合玄关机,
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在从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所述楼栋控制机呼叫所述居室主机时,所述居室主机将所述楼栋控制机识别为与所述集合玄关机不同的假想的集合玄关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讲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包括管理室主机,
所述楼栋控制机具有第三识别信息,用于在从所述集中楼栋通过所述楼栋控制机呼叫所述管理室主机时,所述所述管理室主机将所述楼栋控制机识别为与所述管理室主机不同的假想的管理室主机。
6.一种楼栋控制机,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及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CN201680090458.8A 2016-10-28 2016-10-28 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 Active CN109891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2155 WO2018078818A1 (ja) 2016-10-28 2016-10-28 棟制御機およ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1863A true CN109891863A (zh) 2019-06-14
CN109891863B CN109891863B (zh) 2021-02-26

Family

ID=62024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458.8A Active CN109891863B (zh) 2016-10-28 2016-10-28 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4823B2 (zh)
EP (1) EP3518514B1 (zh)
JP (1) JP6706337B2 (zh)
CN (1) CN109891863B (zh)
ES (1) ES2862454T3 (zh)
WO (1) WO2018078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39273A (ja) * 2021-03-11 2022-09-26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TWI817135B (zh) * 2021-06-08 2023-10-01 遠東科技大學 農業場域中自動選擇節能環控設備的方法、電腦程式與電腦可讀取媒體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1250A (ja) * 2002-12-20 2004-07-15 Aiphone Co Ltd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US20070047712A1 (en) * 2003-03-07 2007-03-01 Cirrus Logic, Inc. Scalabl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for fully connected network intercom system
US20110007883A1 (en) * 2009-04-30 2011-01-13 Switch Automation Pty Ltd Intercom system
CN103098451A (zh) * 2010-07-02 2013-05-08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程序和信息存储介质
US20140219431A1 (en) * 2010-12-24 2014-08-07 Axxess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CN105187955A (zh) * 2015-08-17 2015-12-23 Abb技术有限公司 数模切换器设备、楼宇对讲系统和实现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连接的方法
CN109964474A (zh) * 2016-10-28 2019-07-02 爱峰株式会社 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7365B2 (ja) 2000-10-24 2006-04-1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04260679A (ja) 2003-02-27 2004-09-16 Aiphone Co Ltd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JP4630687B2 (ja) * 2005-02-25 2011-02-09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JP2007034657A (ja) 2005-07-27 2007-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サーバー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0178072A (ja) * 2009-01-29 2010-08-1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集合住宅用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CN108886553B (zh) * 2016-03-28 2021-10-08 爱峰株式会社 对讲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1250A (ja) * 2002-12-20 2004-07-15 Aiphone Co Ltd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US20070047712A1 (en) * 2003-03-07 2007-03-01 Cirrus Logic, Inc. Scalable,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for fully connected network intercom system
US20110007883A1 (en) * 2009-04-30 2011-01-13 Switch Automation Pty Ltd Intercom system
CN103098451A (zh) * 2010-07-02 2013-05-08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程序和信息存储介质
US20140219431A1 (en) * 2010-12-24 2014-08-07 Axxess Indust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CN105187955A (zh) * 2015-08-17 2015-12-23 Abb技术有限公司 数模切换器设备、楼宇对讲系统和实现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连接的方法
CN109964474A (zh) * 2016-10-28 2019-07-02 爱峰株式会社 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54823B2 (en) 2020-02-04
EP3518514B1 (en) 2020-12-16
CN109891863B (zh) 2021-02-26
US20190289133A1 (en) 2019-09-19
EP3518514A1 (en) 2019-07-31
JP6706337B2 (ja) 2020-06-03
WO2018078818A1 (ja) 2018-05-03
ES2862454T3 (es) 2021-10-07
EP3518514A4 (en) 2019-08-21
JPWO2018078818A1 (ja) 2019-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863A (zh) 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
JP6636052B2 (ja)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CN109964474A (zh) 楼栋控制机及对讲系统
CN108781239A (zh) 对讲系统
US10298771B1 (en) Intercom system
KR102487629B1 (ko) 카메라 내장형 ip 스피커 및 이를 이용한 ip 네트워크 기반 방송시스템
CN108886553B (zh) 对讲系统
KR100555404B1 (ko) 집합주택 관리 시스템의 공동현관 영상전송 장치
JP6868825B2 (ja)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ロビーインターホン、親機、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886554A (zh) 终端设备及具有终端设备的对讲系统
JP2009130522A (ja)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JP5296725B2 (ja)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CN204559754U (zh) 具备光纤接口的楼宇对讲智能终端
KR101591846B1 (ko) 위치기반 음성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226005B1 (ko)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
JP2008187657A (ja)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JP2002099976A (ja) 集合住宅監視通話システム
JPH01226265A (ja) 電話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2011097399A (ja)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JPH01318451A (ja) テレコ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