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0689B - 加工站和用于改变夹持框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工站和用于改变夹持框架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90689B CN109890689B CN201780066904.6A CN201780066904A CN109890689B CN 109890689 B CN109890689 B CN 109890689B CN 201780066904 A CN201780066904 A CN 201780066904A CN 109890689 B CN109890689 B CN 1098906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frame
- transfer
- drive
- drive device
-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22—Transferring or handl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e.g. in work stations or between workst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Multi-Process Working Machines And Systems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为车身部件的工件的加工站,特别是框架站,该加工站具有至少一个夹持框架、用于保持夹持框架的至少一个储存区域、用于加工工件的工作区域和用于在纵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上在至少一个储存区域与工作区域之间馈送夹持框架的馈送设备,其中,该馈送设备具有用于引导和承载引导框架的基于地板的轨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为车身部件的工件的加工站,特别是框架站,该加工站具有至少一个夹持框架、用于保持夹持框架的至少一个储存区域、用于加工工件的工作区域和用于在纵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上在至少一个储存区域与工作区域之间馈送夹持框架的馈送设备,其中,该馈送设备具有用于引导和承载引导框架的基于地板的轨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加工站和框架站是已知的,并且例如用于将车身部件夹持在预定的精确位置,随后通过接合程序最终将所述车身部件连接在一起。接合程序可以是焊接、粘合剂结合、铆接或甚至夹压。对于将一个主体部件(例如侧壁)精确地定位到另一个主体部件(例如地板组件)的程序,使用所谓的夹持框架。这些夹持框架中的一个或多个被保持和/或存储在储存区域中,并且通过馈送设备移位和/或运输到工作区域中并再次返回。夹持框架通常配置为直立的、基本平面的支撑框架,多个可致动张紧器被保持在该支撑框架上,主体部件借此在预定点处被夹持在一起以便在此接合。夹持框架本身并不配置为承载和运输主体部件,而是仅将已经通过鱼尾板接头预先定位或甚至在先前的安装步骤中夹持到第二主体部件的主体部件移动到最终的结构预定位置。
在DE 10 2012 009 061 A1中公开了一种加工站,其中,夹持框架可以经由两个输送系统在悬挂式轨装置上在储存区域与工作区域之间移位。
至少当必须根据需要从工作区域上方馈送工件(例如焊接系统和/或焊接机器人)时,悬挂式轨装置不是最佳的。
EP 1 686 048 A2公开了一种加工站,其中,夹持框架在基于地板的轨装置上在储存区域与工作区域之间移位。
原则上,驱动馈送设备的驱动器的布置引起这种布置上的困难。因此,存在为每个夹持框架设置驱动器的可能性。这是复杂且昂贵的。此外,存在将驱动器布置在馈送设备的轨装置的区域中的可能性,其中,如果有需要,这仍然导致需要将驱动动力传递到待移位的夹持框架。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站,其馈送设备设置有基于地板的轨装置,并且其驱动器配置为以节省空间且结构简单的方式移位夹持框架。
该目的通过用于形成为车身部件的工件的加工站、特别是框架站来实现,该加工站具有至少一个夹持框架、用于保持夹持框架的至少一个储存区域、用于加工工件的工作区域以及用于在纵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上在至少一个储存区域与工作区域之间馈送夹持框架的馈送装置,其中,该夹持装置具有用于引导和承载夹持框架的基于底板的轨装置和至少一个驱动装置,该至少一个驱动装置具有平行于轨装置定向的两个传递元件,其中,传递元件能够彼此独立地耦接到待馈送的相应的夹持框架,以便使耦接状态下的夹持框架在纵向方向X上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加工站可以关于储存区域以及转移区域以模块化的方式配置。例如,储存区域可以由两个储存库组成,使得馈送装置将这些储存库中的每一个连接到工作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加工站提供的优点在于,驱动装置集成在馈送装置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传递元件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平行于轨装置定位。结果,也可以省去为每个夹持框架设置独立的驱动器。此外,通过设置两个传递元件,确保了每个传递元件本身可以设计为比夹持框架的宽度短。然而,两个平行的传递元件也会比例如两个伸缩元件的可伸缩布置更容易实现。
因此,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设置为将传递元件配置为齿杆。这些齿形杆在生产技术方面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并且在恶劣生产环境条件下在磨损方面足够坚固。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设置为,驱动装置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传递元件的相应的驱动装置。结果,确保了传递元件可以彼此独立地移动。尽管需要为每个传递元件设置驱动器,但是相较于每个夹持框架都具有驱动器的布置,这可以在结构上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设置为将齿杆的齿竖直向下定向。这导致对于每个齿杆的驱动器的节省空间的布置的可能性,因为驱动器可以定位在轨装置的下方,使得其能够从下方接合到位于其上方的齿杆中。优选地,为此,驱动器形成驱动齿轮。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设置为,夹持框架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滚子装置,其中,夹持框架经由与轨装置相对的滚子装置来安装。从而确保了夹持框架的重量由轨装置来承载。此外,通过滚子装置确保了竖直的夹持框架在前进时相对于驱动装置提供尽可能小的阻力。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设置为,驱动元件布置在传递元件的在纵向方向X上彼此相对的端部区域上,用于将夹持框架耦接到传递元件。这导致用于将夹持框架耦合到传输元件的选项数目的更大灵活性。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设置为,驱动装置优选包括气动致动的致动器,驱动元件能够经由该致动器在传递元件的相应接收位置中耦接到夹持框架。如果致动器可以配置为相对于轨装置静止,则是有利的,因为其仅需要在传递元件的接收位置中进行其致动功能。作为驱动元件的配对件,夹持框架优选包括耦接销,夹持框架能够经由该耦接销形状配合的地耦接到驱动元件。
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设置为,馈送装置在纵向方向X上从储存区域经由转移区域延伸到工作区域,其中,驱动装置布置在转移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有利地设置驱动装置的中心布置,从该中心布置开始,驱动装置可以使保持在储存区域中的夹持框架和位于工作区域中的夹持框架移位。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设置为,在储存区域、转移区域和工作区域中的轨装置形成彼此分开的轨部分。结果,如果需要,可以使在横向方向Y上彼此分离的各个轨区域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特别地设置为,布置在转移区域中的轨部分能够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在横向方向Y上移位。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布置在工作区域中的轨部分能够通过第三驱动装置在横向方向Y上移位。
该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在如上所述的加工站中改变夹持框架的方法来实现,其中,第一夹持框架在加工位置位于工作区域中,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夹持框架在保持位置位于储存区域中,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使工作区域中的第一夹持框架在横向方向Y上移位出加工位置;
-将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一传递元件耦接到第一夹持框架;
-经由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一传递元件使第一夹持框架在纵向方向X上从工作区域移位到转移区域中到接收位置;
-使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二传递元件在纵向方向X上移位到接收位置;
-将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二传递元件耦接到第一夹持框架;
-将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一传递元件与第一夹持框架解除耦接;
-经由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二传递元件使第一夹持框架在纵向方向X上移位到转移区域中的转移位置;
-使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一传递元件移位到转移位置。
该方法的有利实施例设置为,在第一夹持框架经由第一驱动装置的第一传递元件移位到转移区域中的接收位置的同时,执行以下步骤:
-经由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二传递元件使第二夹持框架在纵向方向X上移位到第二转移区域的接收位置;
-使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一传递元件在纵向方向X上移位到第二转移区域的接收位置;
-将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一传递元件耦接到第二夹持框架,并且将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二传递元件从第二夹持框架解除耦接;
-经由第二驱动装置的第一传递元件使第二夹持框架在纵向方向X上从转移区域的接收位置移位到工作区域;
-使工作区域中的第二夹持框架在横向方向Y上移位到加工位置。
附图说明
下文通过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以及进一步的特征、细节和优点。在这种情况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加工站的示意性整体图;
图2以平面图示出加工站的转移区域的细节;
图3以侧视图示出加工站的转移区域的细节;
图4以立体图示出加工站的进一步的细节;
图5以立体图示出加工站的转移区域的细节;
图6示出夹持框架的细节;
图7至图9示出处于不同移位位置的加工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工站10的示意性整体图。加工站10布置在输送机区段12的纵向侧上。在当前情况下,输送机区段12由虚线示出的箭头表示,并且用于连续地输送工件,例如车身部件。工件通过未示出的输送装置沿着输送机区段12输送。加工站10用于在输送机区段12的指定部分中加工工件。工件的加工例如可以包括通过焊接机器人(也未示出)的接合程序。
所示的加工站10的实施例最初包括居中布置的工作区域24,工作区域24在工作区域24的一侧上分别邻近转移区域261和262,并且继而在转移区域261、262的一侧上分别邻近储存区域221和222。先前通过示例描述的工件加工在工作区域24中进行。加工站10还包括馈送设备30,馈送设备30在平行于输送机区段12的纵向方向X上将工作区域24、转移区域261、262和储存区域221、222连接在一起。馈送设备30用于将夹持框架50从储存区域221、222经由相应的转移区域261、262馈送到工作区域24中。在当前情况下,示出了两个夹持框架501和502,其中一个位于工作区域24中,而其中另一个位于转移区域261中,以便例如被馈送到储存区域221。
图2和图3示出了转移区域261的细节;图2是平面图,而图3是侧视图。首先可以看出,馈送设备30具有用于引导和承载夹持框架50(这里未示出)的轨装置32。轨装置32相对于输送机区段12具有内轨461和外轨462。轨461和462用于以将更详细地描述的方式在纵向方向X上引导和承载夹持框架50。在这点上,优选地设置为轨装置32仅配置为无源部件。还优选的是,轨装置32在储存区域22、转移区域26和工作区域24上连续延伸,然而其中,如图3所示,对于每个区域22、26、24,轨部分64、66、68设置为与相应邻近的部分分离但与其对齐。
此外,馈送设备30具有驱动装置34,驱动装置34可以基本上布置在轨装置32内部并平行于轨装置32,其中,驱动装置34的一些或所有部件也可以布置在轨461、462的水平面下方。驱动装置34具有彼此平行且平行于轨装置32延伸的两个传递元件36和38。优选地,传递元件36、38配置为齿杆,其中,可以设置为相应的齿竖直向下定向。在图2中,传递元件36、38分别布置在相对于转移区域261的中心位置,使得该位置可以表示为传递元件36、38的相应转移位置。优选地,传递元件36、38在相应的侧向引导件48的一侧上被引导,使得传递元件36、38能够在侧向引导件48内在纵向方向X上移位。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设置为两个传递元件36、38都是可移位的,从两个方向上的转移位置开始进入一个相应的接收位置。
驱动装置34还包括多个驱动器40,其中,优选设置可以配置为电动机的两个驱动器401和402。传递元件36可以通过驱动器401移位,而传递元件38可以通过驱动器402在纵向方向X上在所描述的转移位置与接收位置之间移位。优选地,驱动器401、402的传递元件分别设计为齿轮,使得每个齿轮可以移动到与作为齿杆的齿轮传递元件36、38的优选实施例齿接合。
在沿纵向方向X彼此相对的端部区域中,传递元件36、38具有用于将夹持框架50耦接到传递元件36、38的驱动元件44,以便使夹持框架50在纵向方向X上沿着馈送设备30移位到耦接状态。为此,如参照图4所示,如参照图4所示驱动元件44可以采用相对于夹持框架50的锁定和解锁状态。图4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加工站10的进一步细节。示出了转移区域26与工作区域24之间的过渡部。由馈送设备30承载的夹持框架50位于工作区域24中。传递元件38从转移位置开始移位到接收位置,使得传递元件38的两个驱动元件44中的一个大致定位在转移区域26与工作区域24之间的过渡部中。驱动元件44具有向上突出的驱动叉54,驱动叉54能够在横向方向Y上移动,从而使得驱动元件44能够采用锁定和解锁状态。在图4中,驱动叉54相对于夹持框架50移位到解锁位置。为了使得在驱动叉54的锁定位置(其中驱动叉相对于图4的视图向右移位)中在驱动元件44与夹持框架50之间存在形状配合连接,夹持框架50具有至少一个面向下的耦接销56,耦接销56被驱动叉44形状配合地包围。优选地,夹持框架50具有用于每个传递元件36、38的两个耦接销561、562,即在夹持框架50的在纵向方向X上间隔开的下端区域上分别具有两个耦接销561、562。
此外,图4使得能够识别优选的多个致动器58中的一个,从而能够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致动驱动器元件44。优选地,致动器58是气动致动的。致动器58通过耦接销60将致动运动传递到驱动元件44的致动叉62。致动拨叉62转而将致动运动在驱动元件44内部传递到驱动拨叉54上。致动器58在纵向方向X上相对于馈送设备30保持不可移动。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工站10的转移区域261的立体图。示出了六个致动器58,其中,三个致动器58被分配给传递元件36并可以布置在所述传递元件与轨461之间,并且三个致动器58被分配给传递元件38并可以布置在所述传递元件与轨462之间。两个外部致动器58在纵向方向X上与每个传递元件36、38的中央致动器58的间距优选精确地对应于传递元件36、38在纵向方向X上的长度和/或传递元件36、38的驱动元件44的间距。
此外,如可以从图2所示的平面图中得到的,设置了第二驱动装置70。优选地,第二驱动装置70设置为使至少转移区域26的轨部分66在横向方向Y上移位。为此,第二驱动装置70包括轨装置72,轨装置72例如可以具有彼此平行间隔开的三个轨741、742和743。第二驱动装置70还包括第三驱动器76,以便使在轨74上驱动的轨部分66在横向方向Y上移位。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34与轨部分66一起(即传递元件36、38)以及驱动器401、402能够在横向方向Y上移位。优选地,轨741、742、743中的一个设置有线性齿,使得移位运动可以经由到驱动器76的齿轮的小齿轮接合而启动。
图6示出了夹持框架50的下部外端区域的细节。特别地,可以识别滚子装置52的一部分,夹持框架50经由滚子装置52由轨461、462承载和引导。可以设置为滚子装置52由四个滚子单元78组成,其中,每个滚子单元78布置在夹持框架50的下角部的区域中。滚子单元78可以具有支撑滚子80、第一引导滚子82和第二引导滚子84。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滚子80设计为使得其将夹持框架50的竖直载荷向下传递到轨461、462上。第一引导滚子82布置为相对于支撑滚子80平行地向上偏移,并且设计为使得第一引导滚子82将夹持框架50的竖直载荷向上传递到轨461、462上。第二引导滚子84具有竖直转动轴线,并且设计为使得其引导夹持框架50在横向方向上相对于轨461、462的移位运动。
参考图7至图8d)描述了用于改变加工站10中的夹持框架50的方法。示出了加工站10的示意图,该加工站具有已经描述的分成储存区域22、转移区域26和工作区域24的部分。在工作区域24的上部区域中,通常布置有所谓的地理箱,在该地理箱中进行工件的实际加工,并且当前需要的夹持框架50通过在横向方向Y上的运动而推进到该地理箱上,横向方向Y由双箭头示出而箱由虚线示出。图7示出了布置在工作区域26中处于非推进位置(即处于从加工位置撤回的位置)的夹持框架50。示出了用于夹持框架50的四个耦接销56。两个传递元件36、38示出为处于其各自的转移位置。分别示出了用于传递元件36、38的两个驱动元件44。此外,使轨部分66和第一驱动装置34在横向方向Y上移位的可能性由传递元件36、38下方的双箭头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储存区域22包含用于夹持框架50的两个停放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经由夹持框架50在纵向方向X上的单一移位运动达到上停放位置,反之可以经由在纵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上的组合移位运动达到下停放位置。
图8a)示出了如下方法步骤,根据该方法步骤,传递元件36在工作区域22的方向上从转移位置移位到接收位置。此外,驱动元件44移位到锁定位置,使得驱动元件44形状配合地包围耦接销56。这两种运动都由箭头表示。图8b)示出了方法步骤,根据该方法步骤,通过传递元件36将夹持框架50拉入转移区域26中。在这种情况下,传递元件36已经在纵向方向X上覆盖了相当于其长度两倍的移位距离。优选地,同时传递元件38在工作区域24的方向上从转移位置移位,使得在这些移位运动之后,传递元件38被布置为与夹持框架50一致。在未单独示出的下一方法步骤中,驱动元件44在夹持框架50的左手侧上被转移到相应的另一位置中,即传递元件36的驱动元件44被解锁并且传递元件38的驱动元件44被锁定。
图8c)示出了如下方法步骤,在该方法步骤中,传递元件38已经使夹持框架50移位通过转移区域26,使得夹持框架50因此位于储存区域22的前部。在未单独示出的后续方法步骤中,驱动元件44转移到夹持框架50的右手侧上的相应的另一位置中,即传递元件38的驱动元件44被解锁并且传递元件36的驱动元件44被锁定。图8d)示出了如下方法步骤,在该方法步骤中,传递元件36使夹持框架在储存区域22中移动,以便将夹持框架储存在储存区域22中,直到下一次使用。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工站10的另一实施例,其基本上对应于图1的视图。所示的加工站在工作区域24的每一侧上分别具有转移区域261、262,并且分别具有储存区域221、222。夹持框架501布置在工作区域24中,而第二夹持框架502布置在右手储存区域222中的保持位置中。夹持框架501、502的位移方式原则上对应于相对于图8所描述的程序。图9所示的布置导致以节省时间的方式馈送用于第二体型的第二夹持框架502的可能性。为此,例如可以设置用于第二体型的第二夹持框架502可以初始地移位到转移区域262中。随后,当前位于工作区域24中的夹持框架501在转移区域262的方向上移动,使得工作区域24是自由的而第二夹持框架502可以从转移区域262缩回。
附图标记表
10 加工站
12 输送机区段
22 储存区域
24 工作区域
26 转移区域
30 馈送设备
32 轨装置
34 驱动装置
36 传递元件
38 传递元件
40 驱动器
42 齿
44 驱动元件
46 轨
48 侧向引导件
50 夹持框架
52 滚子装置
54 驱动叉
56 耦接销
58 致动器
60 耦接销
62 致动叉
64 轨区域
66 轨区域
68 轨区域
70 驱动装置
72 轨装置
74 轨
76 驱动器
78 滚子单元
80 支撑滚子
82 引导滚子
84 引导滚子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形成为车身部件的工件的加工站(10),其具有多个夹持框架(501,502),
至少一个储存区域(22),其用于保持所述夹持框架(501,502),
工作区域(24),其用于加工所述工件,和
馈送装置(30),其用于在纵向方向X和横向方向Y上在所述至少一个储存区域(22)与所述工作区域(24)之间馈送所述夹持框架(501,502),
其中,所述馈送装置(30)具有用于引导和承载所述夹持框架(501,502)的基于地板的轨装置(32)和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装置(3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具有平行于所述轨装置(32)定向的两个传递元件(36,38),其中,所述传递元件(36,38)能够彼此独立地耦接到待馈送的相应的夹持框架(501,502),以便使所述夹持框架(501,502)在被耦接的状态下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元件(36,38)包括用于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传递移位运动的齿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包括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传递元件(36,38)的相应的驱动器(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杆(36,38)的齿(42)竖直向下定向。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框架(501,502)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滚子装置(52),其中,所述夹持框架(501,502)经由所述滚子装置(52)与所述轨装置(32)相对地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驱动元件(44)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彼此相对地布置在所述传递元件(36,38)的端部区域上,用于将所述夹持框架(501,502)耦接到所述传递元件(36,3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包括气动致动的致动器(58),所述驱动元件(44)能够经由所述致动器在所述传递元件(36,38)的相应接收位置耦接到所述夹持框架(501,5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框架(501,502)包括耦接销(56),所述夹持框架(501,502)能够经由所述耦接销形状配合地耦接到所述驱动元件(44)。
9.根据权利要求1、2、4、7、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所述馈送装置(30)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从所述储存区域(22)经由转移区域(26)延伸到所述工作区域(24)中,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布置在所述转移区域(26)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装置(32)在所述储存区域(22)、所述转移区域(26)和所述工作区域(24)中形成彼此分开的轨部分(64,66,6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转移区域(26)中的轨部分能够借助于第二驱动装置(70)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工作区域(24)中的轨部分能够借助于第三驱动装置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移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4、7、8、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站(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站是框架站。
14.一种用于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工站(10)中改变夹持框架(501,502)的方法,其中,第一夹持框架(501)在加工位置中位于所述工作区域(24)中,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夹持框架(502)在保持位置中位于所述储存区域(22)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工作区域(24)中的所述第一夹持框架(501)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移位出加工位置;
-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的第一传递元件(36)耦接到所述第一夹持框架(501);
-经由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的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使所述第一夹持框架(501)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从所述工作区域(24)移位到第一转移区域(261)中到接收位置;
-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的第二传递元件(38)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移位到所述接收位置;
-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的所述第二传递元件(38)耦接到所述第一夹持框架(501);
-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的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从所述第一夹持框架(501)解除耦接;
-经由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的所述第二传递元件(38)使所述第一夹持框架(501)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移位到所述第一转移区域(261)中的转移位置;
-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的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移位到所述转移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夹持框架(501)经由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的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移位到所述第一转移区域(261)中的所述接收位置的同时,执行以下步骤:
-经由第二驱动装置(70)的第二传递元件(38)使所述第二夹持框架(502)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移位到第二转移区域(262)的接收位置;
-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0)的第一传递元件(36)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移位到所述第二转移区域(262)的所述接收位置;
-将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0)的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耦接到所述第二夹持框架(502)并且将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0)的所述第二传递元件(38)从所述第二夹持框架(502)解除耦接;
-经由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0)的所述第一传递元件(36)使所述第二夹持框架(502)在所述纵向方向X上从所述第二转移区域(262)的所述接收位置移位到所述工作区域(24)中;
-使所述工作区域(24)中的所述第二夹持框架(502)在所述横向方向Y上移位到所述加工位置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6221569.8A DE102016221569A1 (de) | 2016-11-03 | 2016-11-03 | Bearbeitungsstation zum Zuführen von Spannrahmen in einen Arbeitsbereich und Verfahren zum Wechseln von Spannrahmen |
DE102016221569.8 | 2016-11-03 | ||
PCT/EP2017/077014 WO2018082956A1 (de) | 2016-11-03 | 2017-10-23 | Bearbeitungsstation zum zuführen von spannrahmen in einen arbeitsbereich und verfahren zum wechseln von spannrahme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90689A CN109890689A (zh) | 2019-06-14 |
CN109890689B true CN109890689B (zh) | 2021-11-02 |
Family
ID=60164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66904.6A Active CN109890689B (zh) | 2016-11-03 | 2017-10-23 | 加工站和用于改变夹持框架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50017B2 (zh) |
EP (1) | EP3490877B1 (zh) |
CN (1) | CN109890689B (zh) |
DE (1) | DE102016221569A1 (zh) |
ES (1) | ES2770112T3 (zh) |
HU (1) | HUE047944T2 (zh) |
PL (1) | PL3490877T3 (zh) |
WO (1) | WO201808295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2202356A1 (de) | 2022-03-09 | 2023-09-14 | Thyssenkrupp Ag | Bearbeitungsstation für als Fahrzeugkarosserieteile ausgebildete Werkstücke mit vorgehaltenen, auswechselbaren Spannvorrichtungen sowie Verfahren zum Wechseln der Spannvorrichtungen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354A (zh) * | 1993-09-15 | 1995-03-22 | 康茂股份公司 | 用于在由冲压的金属板构件构成的结构上进行点焊的装置 |
CN1427785A (zh) * | 2000-05-01 | 2003-07-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侧壁板组装线装置 |
EP1686048A2 (en) * | 2005-01-31 | 2006-08-02 | COMAU S.p.A. | Improvements to systems for welding sheet-metal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motor-vehicle bodies or sub-assemblies thereof |
CN1942361A (zh) * | 2004-02-05 | 2007-04-04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用于运送和定位汽车车身组件的装置 |
EP2279929A1 (en) * | 2009-07-27 | 2011-02-02 | COMAU SpA | System for framing motor-vehicle bodies or sub-assemblies thereof |
CN104583064A (zh) * | 2012-05-09 | 2015-04-29 | 蒂森克虏伯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构造单元的机加工工厂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973856A (en) * | 1958-04-09 | 1961-03-07 | Prec Scient Company | Conveyor |
US3746148A (en) * | 1972-03-08 | 1973-07-17 | Logan Co | Shuttle car mechanism for transferring loads between two stations |
US3871534A (en) * | 1972-07-28 | 1975-03-18 | Max Hubert Bursk | Walking beam conveyor |
GB2078645B (en) * | 1980-05-30 | 1983-11-16 | Honda Motor Co Ltd | Conveyors for automatic welding apparatus |
US4442335A (en) * | 1982-03-31 | 1984-04-10 | Comau S.P.A. | Side aperture welding assembly system |
FI67125C (fi) * | 1982-05-26 | 1985-01-10 | Tampella Oy Ab | Matningsfoerraod foer borrstaenger i en laonghaolsborranordning |
US4488493A (en) * | 1983-05-12 | 1984-12-18 | Nakanishi Metal Works Co., Ltd. | Power-and-free conveyor |
DE3720175A1 (de) * | 1987-06-16 | 1988-12-29 | Kuka Schweissanlagen & Roboter |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foerdern von spannrahmen oder dergleichen in transferstrassen |
US5203073A (en) * | 1989-12-20 | 1993-04-20 | Hond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exterior parts of a motorcar |
DE29806823U1 (de) | 1998-04-16 | 1999-09-09 | KUKA Schweissanlagen GmbH, 86165 Augsburg | Vorrichtung zum Hantieren mindestens eines Spannrahmens, insbesondere für die Montage von Rohkarosserien von Fahrzeugen |
US6112390A (en) * | 1998-05-25 | 2000-09-05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hemmed workpieces |
AT410189B (de) * | 2000-07-12 | 2003-02-25 | Va Tech Transport & Montagesysteme Gmbh & Co | Vorrichtung zum wechseln von spannrahmen in einer bearbeitungsstation |
ES2274412T3 (es) | 2004-06-08 | 2007-05-16 | Comau S.P.A. | Sistema para soldar carrocerias de vehiculos automoviles. |
DE202005003913U1 (de) | 2005-03-09 | 2006-07-20 | Kuka Schweissanlagen Gmbh | Wechselvorrichtung für Spannrahmen |
US7484290B2 (en) * | 2006-02-22 | 2009-02-03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s and system to facilitate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a generator rotor assembly |
DE202007002365U1 (de) | 2007-02-14 | 2008-06-26 | Kuka Systems Gmbh | Bearbeitungsstation |
US8274009B2 (en) | 2009-07-14 | 2012-09-25 | Easom Automation Systems, Inc. | Automotive body shop flexible framing gate changing system |
DE102012009062A1 (de) | 2012-05-09 | 2013-11-14 | Thyssenkrupp System Engineering Gmbh | Transporteinheit und Transportsystem |
DE102012015392A1 (de) * | 2012-08-03 | 2014-05-15 | Daimler Ag | Rohbaustation zum Herstellen von Kraftwagen-Rohbaut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Rohbaustation |
-
2016
- 2016-11-03 DE DE102016221569.8A patent/DE102016221569A1/de not_active Ceased
-
2017
- 2017-10-23 EP EP17788206.5A patent/EP3490877B1/de active Active
- 2017-10-23 CN CN201780066904.6A patent/CN109890689B/zh active Active
- 2017-10-23 WO PCT/EP2017/077014 patent/WO2018082956A1/de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17-10-23 ES ES17788206T patent/ES2770112T3/es active Active
- 2017-10-23 PL PL17788206T patent/PL3490877T3/pl unknown
- 2017-10-23 HU HUE17788206A patent/HUE047944T2/hu unknown
- 2017-10-23 US US16/342,071 patent/US1045001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354A (zh) * | 1993-09-15 | 1995-03-22 | 康茂股份公司 | 用于在由冲压的金属板构件构成的结构上进行点焊的装置 |
CN1427785A (zh) * | 2000-05-01 | 2003-07-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侧壁板组装线装置 |
CN1942361A (zh) * | 2004-02-05 | 2007-04-04 |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用于运送和定位汽车车身组件的装置 |
EP1686048A2 (en) * | 2005-01-31 | 2006-08-02 | COMAU S.p.A. | Improvements to systems for welding sheet-metal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motor-vehicle bodies or sub-assemblies thereof |
EP2279929A1 (en) * | 2009-07-27 | 2011-02-02 | COMAU SpA | System for framing motor-vehicle bodies or sub-assemblies thereof |
CN104583064A (zh) * | 2012-05-09 | 2015-04-29 | 蒂森克虏伯系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构造单元的机加工工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90877B1 (de) | 2019-12-04 |
WO2018082956A1 (de) | 2018-05-11 |
ES2770112T3 (es) | 2020-06-30 |
PL3490877T3 (pl) | 2020-05-18 |
CN109890689A (zh) | 2019-06-14 |
US10450017B2 (en) | 2019-10-22 |
US20190248434A1 (en) | 2019-08-15 |
HUE047944T2 (hu) | 2020-05-28 |
DE102016221569A1 (de) | 2018-05-03 |
EP3490877A1 (de) | 2019-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81196B (zh) | 一种法兰自动加工生产线 | |
CN102655963B (zh) | 输送装置 | |
US7448489B2 (en) |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workpieces in presses | |
KR101658454B1 (ko) | 봉재 자동 정렬 및 공급 장치 | |
US20070125832A1 (en) | Machin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vehicle bodies | |
CN107900133A (zh) | 一种汽车座椅管件的缩管成型自动加工系统 | |
US7197810B2 (en) | Transport system | |
DE102005015580B4 (de) | Spannmodul | |
CN109890689B (zh) | 加工站和用于改变夹持框架的方法 | |
US10421511B2 (en) | Pro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different shell assembly variants | |
RU2674422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мены и способ смены зажимных рам, несущих кузовные детали, между подающ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зажимных рам и транспортером для рам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риемников для зажимных рам | |
CN106672588A (zh) | 产品部件的精确输送定位系统 | |
US10369621B2 (en) | Form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work pieces in a forming system | |
JP5579242B2 (ja) |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 |
JP5421172B2 (ja) | 溶接ライン | |
JP3650903B2 (ja) | トランスファ装置 | |
JP3119571B2 (ja) | トランスファプレスのワーク搬送装置 | |
JP3724900B2 (ja) | シリンダスリーブ搬送装置 | |
WO1996005049A1 (fr) | Presse de transfert | |
KR101665868B1 (ko) | 2열 이송장치가 구비된 복합금형 장치 | |
JP4951445B2 (ja) | プレス設備のワーク自動搬送装置 | |
JP4004208B2 (ja) | ワーク搬送装置 | |
CN102333603B (zh) | 用于至少两个工件在加工设备的加工级之间的运输和位置变化的装置 | |
CN216706434U (zh) | 用于车辆的生产线 | |
JPH09301236A (ja) | 自動車のメインボディ組立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