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80234A -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80234A
CN109880234A CN201910197116.1A CN201910197116A CN109880234A CN 109880234 A CN109880234 A CN 109880234A CN 201910197116 A CN201910197116 A CN 201910197116A CN 109880234 A CN109880234 A CN 109880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parts
interior decoration
sodium
automobile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71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荣福
印玲
周亚飞
魏莱
胡超
邱令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a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a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a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a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71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802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80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802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改姓聚丙烯由按质量份计的60‑80份聚丙烯、20‑25份聚四氟乙烯、1‑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备而得。其中,聚四氟乙烯为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该改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成核剂混合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最终制得的产品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和吸收性能,且本身不会释放出VOC,非常适用于汽车内饰。

Description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等规聚丙烯(isotactic polypropylene)、无规聚丙烯(atactic polypropylene)和间规聚丙烯(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三种。
甲基排列在分子主链的同一侧称等规聚丙烯,若甲基无秩序的排列在分子主链的两侧称无规聚丙烯,当甲基交替排列在分子主链的两侧称间规聚丙烯。一般工业生产的聚丙烯树脂中,等规结构含量约为95%,其余为无规或间规聚丙烯。工业产品以等规物为主要成分。聚丙烯也包括丙烯与少量乙烯的共聚物在内。通常为半透明无色固体,无臭无毒。由于结构规整而高度结晶化,故熔点可高达167℃。耐热、耐腐蚀,制品可用蒸汽消毒是其突出优点。密度小,是最轻的通用塑料。缺点是耐低温冲击性差,较易老化,但可分别通过改性予以克服。
共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变形温度(100℃)、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PP的冲击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0℃。由于结晶度较高,这种材料的表面刚度和抗划痕特性很好。PP不存在环境应力开裂问题。
PP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通常在1~100。低MFR的PP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型的抗冲强度比均聚型的要高。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6~2.0%。
聚丙烯的结晶度高,结构规整,因而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聚丙烯力学性能的绝对值高于聚乙烯,但在塑料材料中仍属于偏低的品种,其拉伸强度仅可达到30MPa或稍高的水平。
汽车长时间使用之后其内部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油脂味,会对乘客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现有技术中,缺乏控制汽车内部油脂味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辅以聚四氟乙烯和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经使用双螺杆挤出和发泡后制得,最终的产品具有轻质、低VOC、具有一定的吸油性等特点。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包括按质量份计的60-80份聚丙烯、20-25份聚四氟乙烯、1-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备而得。
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为纳米聚四氟乙烯。
更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为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
优选地,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纳米聚四氟乙烯加入到30-50℃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中,搅拌1-5分钟,过滤取固体,用80-90℃热水洗涤,100-130℃干燥,即得。
优选地,所述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5.5-6.5份萘加入到10-15份无水四氢呋喃中,称取1-1.5份钠,均分成四等分,每隔10-15分钟,加入一份,加入过程中保持搅拌,同时控制反应温度小于50℃。
优选地,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按摩尔量计的0.005-0.007份DIBPA、0.004-0.005份烯烃聚合催化剂、0.004-0.005份三苯基硼溶解于按摩尔量计的15-80份甲苯中,体系转移至密闭容器中,通入按摩尔量计的10-20份乙烯,在22-35℃下搅拌1-5小时,向密闭容器内通入丙烯气体至密闭容器内气压为2.0-3.0atm,搅拌10-30分钟,随后减压至常压,加入3-10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搅拌1-5小时,过滤,甲醇洗涤,60-100℃下干燥,即得;
所述3-10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的体积为甲苯体积的0.8-1.2倍。
优选地,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选自铬系烯烃聚合催化剂、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铪系烯烃聚合催化剂、铁系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铬系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优选地,所述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优选地,所述铪系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优选地,所述铁系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优选地,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成核剂混合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
S2、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即得。
优选地,所述成核剂的使用量为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三者质量之和的0.5-5%。
优选地,所述成核剂选自碳酸钙、柠檬酸钙、草酸钙、庚二酸钙、辛二酸钙、介孔二氧化硅、氧化镁、二氧化钛、二亚苄基山梨糖醇、γ-喹吖啶酮、2,2’-亚甲基-二(4,6-二正丁基苯酚)磷酸钠、亚甲基双(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苯甲酸钠、对叔丁基苯甲酸羧基铝、聚乙烯基环己烷、聚乙烯基环戊烷、脱氢枞酸、脱氢枞酸钠、N,N’-二环己基-2,6-萘二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成核剂为庚二酸钙与脱氢枞酸钠质量比为(1-3):1的复合成核剂。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件所用的塑料材料往往功能单一,仅具有装饰功能,还会在长期的光照下老化,释放出各种VOC,长此以往,会对乘客尤其是驾驶员的身体造成危害。本发明使用了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得的聚丙烯泡沫改善了传统的聚丙烯泡沫的熔体强度强化了塑化效果,还具有吸附空气中油脂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阐述,下述实施例仅用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制。
具体地,下述原料的来源如下:
聚丙烯,型号045,安庆石化总厂。
纳米聚四氟乙烯,型号为Dyneon TF-9207,美国3M公司生产。
DIBPA,即乙二酸二异丁酯。
实施例1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由按质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20份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备而得;
制备方法为:
S1、将聚丙烯、纳米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辛二酸钙在60℃/100Pa下真空干燥4小时;
S2、将按重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80份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1.5g辛二酸钙在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合,料筒温度依次为100℃、150℃、170℃、200℃,螺杆转速为100rpm,冷水冷却,随后在190℃/20MPa条件下热压成厚度为1mm的片材;
S3、将S2中得到的片材密封在模具中,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为180℃,压力为20MPa,持续2小时后迅速减压至常压,使用20℃的循环水冷却至室温,即得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
所述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摩尔量计的0.0055份DIBPA、0.004份烯烃聚合催化剂、0.004份三苯基硼溶解于按摩尔量计的28份甲苯中,体系转移至密闭容器中,通入按摩尔量计的15份乙烯,在25℃下以300rpm搅拌2小时,向密闭容器内通入丙烯气体至密闭容器内气压为2.75atm,500rpm搅拌15分钟,随后减压至常压,加入3.5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300rpm搅拌2小时,过滤500目筛,甲醇洗涤,80℃下干燥12小时,即得;
所述氯化氢甲醇溶液的质量为甲苯体积相等;
洗涤用的甲醇体积为所用甲苯体积的50%;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实施例2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由按质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20份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备而得;
制备方法为:
S1、将聚丙烯、纳米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辛二酸钙在60℃/100Pa下真空干燥4小时;
S2、将按重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80份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1.5g辛二酸钙在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合,料筒温度依次为100℃、150℃、170℃、200℃,螺杆转速为100rpm,冷水冷却,随后在190℃/20MPa条件下热压成厚度为1mm的片材;
S3、将S2中得到的片材密封在模具中,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为180℃,压力为20MPa,持续2小时后迅速减压至常压,使用20℃的循环水冷却至室温,即得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
所述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摩尔量计的0.0055份DIBPA、0.004份烯烃聚合催化剂、0.004份三苯基硼溶解于按摩尔量计的28份甲苯中,体系转移至密闭容器中,通入按摩尔量计的15份乙烯,在25℃下以300rpm搅拌2小时,向密闭容器内通入丙烯气体至密闭容器内气压为2.75atm,500rpm搅拌15分钟,随后减压至常压,加入3.5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300rpm搅拌2小时,过滤500目筛,甲醇洗涤,80℃下干燥12小时,即得;
所述氯化氢甲醇溶液的质量为甲苯体积相等;
洗涤用的甲醇体积为所用甲苯体积的50%;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所述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1份纳米聚四氟乙烯加入到5份50℃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中,500rpm搅拌3分钟,过500目筛取固体,用85℃热水洗涤两次,110℃干燥6小时,即得。
所述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6份萘加入到12份无水四氢呋喃中,称取1.2份钠,均分成四等分,每隔15分钟,加入一份,加入过程中保持300rpm搅拌,全程控制反应温度小于50℃,待钠块全部溶解,即得。
实施例3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由按质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20份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备而得;
制备方法为:
S1、将聚丙烯、纳米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辛二酸钙在60℃/100Pa下真空干燥4小时;
S2、将按重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80份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1.5g辛二酸钙在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合,料筒温度依次为100℃、150℃、170℃、200℃,螺杆转速为100rpm,冷水冷却,随后在190℃/20MPa条件下热压成厚度为1mm的片材;
S3、将S2中得到的片材密封在模具中,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为180℃,压力为20MPa,持续2小时后迅速减压至常压,使用20℃的循环水冷却至室温,即得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
所述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摩尔量计的0.0055份DIBPA、0.004份烯烃聚合催化剂、0.004份三苯基硼溶解于按摩尔量计的28份甲苯中,体系转移至密闭容器中,通入按摩尔量计的15份乙烯,在25℃下以300rpm搅拌2小时,向密闭容器内通入丙烯气体至密闭容器内气压为2.75atm,500rpm搅拌15分钟,随后减压至常压,加入3.5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300rpm搅拌2小时,过滤500目筛,甲醇洗涤,80℃下干燥12小时,即得;
所述氯化氢甲醇溶液的质量为甲苯体积相等;
洗涤用的甲醇体积为所用甲苯体积的50%;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所述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1份纳米聚四氟乙烯加入到5份50℃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中,500rpm搅拌3分钟,过500目筛取固体,用85℃热水洗涤两次,110℃干燥6小时,即得。
所述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6份萘加入到12份无水四氢呋喃中,称取1.2份钠,均分成四等分,每隔15分钟,加入一份,加入过程中保持300rpm搅拌,全程控制反应温度小于50℃,待钠块全部溶解,即得。
实施例4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由按质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20份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备而得;
制备方法为:
S1、将聚丙烯、纳米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辛二酸钙在60℃/100Pa下真空干燥4小时;
S2、将按重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80份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1.5g辛二酸钙在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合,料筒温度依次为100℃、150℃、170℃、200℃,螺杆转速为100rpm,冷水冷却,随后在190℃/20MPa条件下热压成厚度为1mm的片材;
S3、将S2中得到的片材密封在模具中,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为180℃,压力为20MPa,持续2小时后迅速减压至常压,使用20℃的循环水冷却至室温,即得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
所述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摩尔量计的0.0055份DIBPA、0.004份烯烃聚合催化剂、0.004份三苯基硼溶解于按摩尔量计的28份甲苯中,体系转移至密闭容器中,通入按摩尔量计的15份乙烯,在25℃下以300rpm搅拌2小时,向密闭容器内通入丙烯气体至密闭容器内气压为2.75atm,500rpm搅拌15分钟,随后减压至常压,加入3.5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300rpm搅拌2小时,过滤500目筛,甲醇洗涤,80℃下干燥12小时,即得;
所述氯化氢甲醇溶液的质量为甲苯体积相等;
洗涤用的甲醇体积为所用甲苯体积的50%;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所述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1份纳米聚四氟乙烯加入到5份50℃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中,500rpm搅拌3分钟,过500目筛取固体,用85℃热水洗涤两次,110℃干燥6小时,即得。
所述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6份萘加入到12份无水四氢呋喃中,称取1.2份钠,均分成四等分,每隔15分钟,加入一份,加入过程中保持300rpm搅拌,全程控制反应温度小于50℃,待钠块全部溶解,即得。
实施例5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由按质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20份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备而得;
制备方法为:
S1、将聚丙烯、纳米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脱氢枞酸钠在60℃/100Pa下真空干燥4小时;
S2、将按重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80份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1.5g脱氢枞酸钠在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合,料筒温度依次为100℃、150℃、170℃、200℃,螺杆转速为100rpm,冷水冷却,随后在190℃/20MPa条件下热压成厚度为1mm的片材;
S3、将S2中得到的片材密封在模具中,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为180℃,压力为20MPa,持续2小时后迅速减压至常压,使用20℃的循环水冷却至室温,即得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
所述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摩尔量计的0.0055份DIBPA、0.004份烯烃聚合催化剂、0.004份三苯基硼溶解于按摩尔量计的28份甲苯中,体系转移至密闭容器中,通入按摩尔量计的15份乙烯,在25℃下以300rpm搅拌2小时,向密闭容器内通入丙烯气体至密闭容器内气压为2.75atm,500rpm搅拌15分钟,随后减压至常压,加入3.5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300rpm搅拌2小时,过滤500目筛,甲醇洗涤,80℃下干燥12小时,即得;
所述氯化氢甲醇溶液的质量为甲苯体积相等;
洗涤用的甲醇体积为所用甲苯体积的50%;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所述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1份纳米聚四氟乙烯加入到5份50℃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中,500rpm搅拌3分钟,过500目筛取固体,用85℃热水洗涤两次,110℃干燥6小时,即得。
所述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6份萘加入到12份无水四氢呋喃中,称取1.2份钠,均分成四等分,每隔15分钟,加入一份,加入过程中保持300rpm搅拌,全程控制反应温度小于50℃,待钠块全部溶解,即得。
实施例6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由按质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20份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备而得;
制备方法为:
S1、将聚丙烯、纳米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辛二酸钙和脱氢枞酸钠在60℃/100Pa下真空干燥4小时;
S2、将按重量份计的80份聚丙烯、80份纳米聚四氟乙烯、2.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1.1g辛二酸钙和0.4g脱氢枞酸钠在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合,料筒温度依次为100℃、150℃、170℃、200℃,螺杆转速为100rpm,冷水冷却,随后在190℃/20MPa条件下热压成厚度为1mm的片材;
S3、将S2中得到的片材密封在模具中,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为180℃,压力为20MPa,持续2小时后迅速减压至常压,使用20℃的循环水冷却至室温,即得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
所述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摩尔量计的0.0055份DIBPA、0.004份烯烃聚合催化剂、0.004份三苯基硼溶解于按摩尔量计的28份甲苯中,体系转移至密闭容器中,通入按摩尔量计的15份乙烯,在25℃下以300rpm搅拌2小时,向密闭容器内通入丙烯气体至密闭容器内气压为2.75atm,500rpm搅拌15分钟,随后减压至常压,加入3.5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300rpm搅拌2小时,过滤500目筛,甲醇洗涤,80℃下干燥12小时,即得;
所述氯化氢甲醇溶液的质量为甲苯体积相等;
洗涤用的甲醇体积为所用甲苯体积的50%;
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为
所述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1份纳米聚四氟乙烯加入到5份50℃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中,500rpm搅拌3分钟,过500目筛取固体,用85℃热水洗涤两次,110℃干燥6小时,即得。
所述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氮气保护下,将按重量份计的6份萘加入到12份无水四氢呋喃中,称取1.2份钠,均分成四等分,每隔15分钟,加入一份,加入过程中保持300rpm搅拌,全程控制反应温度小于50℃,待钠块全部溶解,即得。
测试例1
力学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1-6制得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其中拉伸性能测试参照GB/T 1040-1996进行,弯曲性能测试参照GB/T 9341-2000进行。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力学性能测试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具有较为优异的力学性能,无论是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属上乘,其中烯烃聚合催化剂对其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是成核剂的组成对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测试例2
吸油率测试
对实施例1-6制得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进行吸油率测试,取实施例1-6制得的过50目筛的聚丙烯材料5g,浸透在25℃的食用油中,120s后取出,自然垂滴30s后称重,根据材料吸油前后重量差值计算吸油率。
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吸油率测试(g/g)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吸油率 3.46 4.94 5.08 10.26 9.58 12.10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具有一定的吸油效果,其中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的性能对其吸油效果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在泡沫化之后带来了更多的三维网状结构,利用分子间或物质空间的致密间隙包裹作用吸附油。

Claims (9)

1.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份计的60-80份聚丙烯、20-25份聚四氟乙烯、1-5份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制备而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为纳米聚四氟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为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钠-萘改性的纳米聚四氟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纳米聚四氟乙烯加入到30-50℃钠-萘络合物四氢呋喃溶液中,搅拌1-5分钟,过滤取固体,用80-90℃热水洗涤,100-130℃干燥,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按摩尔量计的0.005-0.007份DIBPA、0.004-0.005份烯烃聚合催化剂、0.004-0.005份三苯基硼溶解于按摩尔量计的15-80份甲苯中,体系转移至密闭容器中,通入按摩尔量计的10-20份乙烯,在22-35℃下搅拌1-5小时,向密闭容器内通入丙烯气体至密闭容器内气压为2.0-3.0atm,搅拌10-30分钟,随后减压至常压,加入3-10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中,搅拌1-5小时,过滤,甲醇洗涤,60-100℃下干燥,即得;
所述3-10wt%的氯化氢甲醇溶液的体积为甲苯体积的0.8-1.2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选自铬系烯烃聚合催化剂、镍系烯烃聚合催化剂、铪系烯烃聚合催化剂、铁系烯烃聚合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嵌段共聚物和成核剂混合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
S2、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核剂选自碳酸钙、柠檬酸钙、草酸钙、庚二酸钙、辛二酸钙、介孔二氧化硅、氧化镁、二氧化钛、二亚苄基山梨糖醇、γ-喹吖啶酮、2,2’-亚甲基-二(4,6-二正丁基苯酚)磷酸钠、亚甲基双(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铝、苯甲酸钠、对叔丁基苯甲酸羧基铝、聚乙烯基环己烷、聚乙烯基环戊烷、脱氢枞酸、脱氢枞酸钠、N,N’-二环己基-2,6-萘二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VOC汽车内饰专用改性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成核剂为庚二酸钙与脱氢枞酸钠质量比为(1-3):1的复合成核剂。
CN201910197116.1A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 Pending CN1098802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7116.1A CN109880234A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7116.1A CN109880234A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80234A true CN109880234A (zh) 2019-06-14

Family

ID=66932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7116.1A Pending CN109880234A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80234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5213A (zh) * 2014-12-09 2016-08-24 林建君 一种耐温耐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5213A (zh) * 2014-12-09 2016-08-24 林建君 一种耐温耐磨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炜德: "《塑料印刷技术》", 31 January 1994,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明山等: "《现代工程塑料改性:理论与实践》", 31 July 2009,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洪定一: "《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 30 September 2002, 中国石化出版社 *
王文广: "《十三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聚合物改性原理》", 31 March 2018,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363895B1 (en) A multi-layer material
CN1736813A (zh) 一种食品包装膜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109142A1 (en) Polypropylene and polylactic acid blends of injection stretch blow molding applications
WO2018090412A1 (zh) 多嵌段支化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57851B (zh) 一种易吸塑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640649A (zh) 一种高阻隔降解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21236A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聚丙烯吹塑薄膜
CN111978670A (zh) 一种高光泽度、高韧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736812A (zh) 纳米降解高阻隔包装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64738A (zh) 聚烯烃组合物
US6995213B2 (en) Oriented films prepared using impact copolymer polypropylene
CN109880234A (zh) 一种低voc汽车内饰件专用改性聚丙烯
CN101676309A (zh) 一种软包装用功能化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备的软包装用功能化聚丙烯
JP7424027B2 (ja) リサイク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ブロー容器
CN104761804B (zh) 一种可发泡组合物以及由其得到的制品
US3347957A (en) High-impact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ethylene/carboxylic acid salt copolymers
JP6098221B2 (ja) 多層中空容器
JP6387770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シート
CN1208738A (zh) 丙烯嵌段共聚物
JP5929447B2 (ja) 積層体及び医療用容器
CN108912630A (zh) 一种易剥离环保薄膜及其吸附竹筷的工艺
JP3426162B2 (ja) 耐ドローダウン性に優れる樹脂組成物及びブロー成形品
JP7033410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JP3687383B2 (ja) 2軸延伸ブロー成形用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または重合体組成物、及び容器
CN108247978A (zh) 一种增韧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