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5835B -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5835B
CN109875835B CN201910148695.0A CN201910148695A CN109875835B CN 109875835 B CN109875835 B CN 109875835B CN 201910148695 A CN201910148695 A CN 201910148695A CN 109875835 B CN109875835 B CN 1098758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supporting
hol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86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5835A (zh
Inventor
黄刚
徐静宜
郑春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Luo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Luo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101486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58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5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5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5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5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移动支撑机构,两个移动支撑机构后侧顶端之间固定有缓冲支撑机构,缓冲支撑机构顶端安装有下肢康复机构,两个移动支撑机构中间水平固定有连接横梁,移动支撑机构顶端安装有上肢康复机构。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对使用者的四肢同时进行恢复治疗,通过下肢康复机构和上肢康复机构的设计能够对使用者的四肢进行有效的运动康复治疗,通过缓冲支撑机构的设计避免了使用者在运动恢复过程中身体受到的冲击,加快治疗恢复速度,移动支撑机构的巧妙设计能够让使用者在户外使用的同时自由进行固定,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具有良好的实用与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神经内科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治疗时,经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康复仪器辅助治疗的方式,而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容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刺激胃部,容易使患者反胃,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身心健康,而对患者使用康复仪器治疗,康复仪器不能很好的对患者的全身同时作用,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神经内科治疗医师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科学有效,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安全实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移动支撑机构,两个移动支撑机构后侧顶端之间固定有缓冲支撑机构,缓冲支撑机构顶端安装有下肢康复机构,两个移动支撑机构中间水平固定有连接横梁,移动支撑机构顶端安装有上肢康复机构;
所述下肢康复机构包括腰部固定机构以及对称安装在腰部固定机构两端的连接竖杆,连接竖杆底端转动连接有大腿夹持座,大腿夹持座内侧安装有大腿夹持弹性带,大腿夹持座底端转动连接有小腿夹持座,小腿夹持座内侧安装有小腿夹持弹性带,小腿夹持座底部安装有脚部支撑机构;
所述腰部固定机构包括腰部中心支座以及对称安装在腰部中心支座两端的腰部夹持座,两个腰部夹持座外端之间安装有延展连接座,腰部夹持座与延展连接座之间通过定位插件相连,腰部夹持座内端安装有限位连接座,两个限位连接座之间水平安装有导向螺杆,导向螺杆中间安装有夹持弹簧,导向螺杆两端安装有限位螺母;
所述腰部中心支座包括外平面以及垂直设置在外平面两侧的侧端面,两个侧端面之间通过拱形曲面相连;侧端面中央贯通设置有滑动插槽,外平面中央水平设有与滑动插槽贯通相连的滑动卡槽,滑动插槽与拱形曲面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限位连接孔;腰部夹持座包括与滑动插槽相配合的滑动插板,滑动插板外端垂直设有方形管,方形管末端竖直设有固定插孔,方形管外表面设有两个固定螺柱,滑动插板内端设有固定插槽,固定插槽中间贯通设置有固定螺孔,固定螺孔中安装有固定螺栓;限位连接座包括与滑动卡槽相配合的滑动卡块,滑动卡块内端设有与固定插槽相配合的固定插块,滑动卡块中央设有与导向螺杆相配合的导向插孔,固定插块中央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对应的固定穿孔;滑动卡块内表面与夹持弹簧接触相连,滑动卡块外表面与限位螺母接触相连;延展连接座包括弧形弹片,弧形弹片两端对称设有与方形管相配合的滑动插条,滑动插条顶面沿直线方向均布有与固定插孔相对应的限位穿孔;定位插件包括与固定插孔相对应的固定插杆,固定插杆顶端设有限位顶块;
所述连接竖杆顶端设有两个与固定螺柱相对应的固定连接孔,固定螺柱穿过固定连接孔与固定螺母相连,连接竖杆底端垂直设有第一转动连接螺柱;大腿夹持座包括转动连接条,转动连接条底端向内折弯形成弯板,弯板底端竖直设有大腿夹持板,转动连接条中间沿直线方向均布有与第一转动连接螺柱相配合的第一转动连接穿孔,第一转动连接穿孔外侧设有第一环形滑槽,大腿夹持板中间设有第一夹持插槽,大腿夹持板外表面中间设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中央设有与第一夹持插槽相贯通的第一夹持安装螺孔,大腿夹持板外表面底端设有第二转动连接螺柱;第一转动连接螺柱穿过第一转动连接穿孔与第一内螺纹环相连,第一内螺纹环内端面均布有与第一环形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滚珠;
所述大腿夹持弹性带一端与大腿夹持板内表面固定相连,大腿夹持弹性带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夹持插槽相配合的第一夹持插板;第一夹持安装螺孔中安装有第一夹紧螺栓,第一夹紧螺栓穿过第一夹持安装螺孔与第一夹持插板紧密接触相连;
所述小腿夹持座包括小腿夹持板以及设置在内表面中央的插接凸台,插接凸台中央设有第二夹持插槽,小腿夹持板顶端设有与第二转动连接螺柱相配合的第二转动连接穿孔,第二转动连接穿孔外侧设有第二环形滑槽,小腿夹持板中间设有与第二夹持插槽相贯通的第二夹持安装螺孔;第二转动连接螺柱穿过第二转动连接穿孔与第二内螺纹环相连,第二内螺纹环内端面均布有与第二环形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滚珠;小腿夹持弹性带一端与小腿夹持板内表面固定相连,小腿夹持弹性带另一端设有与第二夹持插槽相配合的第二夹持插板;第二夹持安装螺孔中安装有第二夹紧螺栓,第二夹紧螺栓穿过第二夹持安装螺孔与第二夹持插板紧密接触相连;
所述脚部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安装在小腿夹持座底端的支撑底座台,支撑底座台内侧底端通过定位销轴水平安装有脚部支撑平板,脚部支撑平板前端安装有弹性绑带,脚部支撑平板后端安装有脚跟限位板;
所述脚部支撑平板中间水平设有支撑插槽,脚部支撑平板表面设有按摩突起;支撑底座台顶端竖直设有与小腿夹持板相配合的调节插槽,支撑底座台后侧面设有与调节插槽贯通相连的销轴插孔,销轴插孔中安装有定位销轴,支撑底座台内侧底端垂直设有与支撑插槽相配合的支撑插块;小腿夹持板后侧面底端均布有与销轴插孔相对应的销轴穿孔;脚跟限位板包括弧形限位板,弧形限位板一端与支撑底座台固定相连,弧形限位板另一端设有与脚部支撑平板固定相连的限位直板;弹性绑带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与脚部支撑平板相连的固定连接片;
所述缓冲支撑机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缓冲支撑座、缓冲支撑弹簧、内螺纹限位套;缓冲支撑座包括缓冲支撑横梁以及对称设置在缓冲支撑横梁中央的缓冲支撑螺杆,缓冲支撑螺杆依次穿过缓冲支撑弹簧、限位连接孔与内螺纹限位套相连,缓冲支撑弹簧两端分别与缓冲支撑横梁、腰部中心支座接触相连;
所述移动支撑机构包括移动支撑架以及对称安装在移动支撑架底部两侧的定位插头,定位插头顶部连接有液压油缸;
所述移动支撑架包括支撑顶梁以及对称设置在支撑顶梁两端的斜撑杆,斜撑杆底端水平设有支撑底梁,支撑底梁上方水平设有限位安装横梁,支撑底梁底面内端安装有移动滚珠,支撑底梁外端竖直设有用于安装定位插头的定位插孔,限位安装横梁外端竖直设有升降穿孔;定位插头顶端设有定位凸块;液压油缸输出端穿过升降穿孔与定位凸块固定相连;支撑顶梁中央竖直设有异形滑孔,异形滑孔中间水平设有贯穿轴孔;
所述上肢康复机构包括升降调节座以及对称安装在升降调节座顶部两端的限位挡板,升降调节座顶部周侧均布有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与升降调节座顶部之间通过挤压弹簧相连;
所述升降调节座包括与异形滑孔相配合的异形滑杆以及水平设置在异形滑杆顶端的安装螺杆,异形滑杆中间沿竖直方向均布有与贯穿轴孔相对应的调节穿孔,安装螺杆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四个导向连接孔组,导向连接孔组由对称分布的两个导向连接孔构成;弹性连接件包括弧形握板,弧形握板内表面对称设有与导向连接孔相配合的导向连接杆,导向连接杆外侧安装有挤压弹簧;限位挡板内表面边缘设有环形限位凸起,限位挡板中央设有与安装螺杆相配合的安装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挡板与弧形握板的间距小于环形限位凸起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脚部支撑平板与限位直板之间、脚部支撑平板与固定连接片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插槽与支撑插块之间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螺杆与导向插孔之间为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支撑螺杆与限位连接孔之间为滑动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对使用者的四肢同时进行恢复治疗,通过下肢康复机构和上肢康复机构的设计能够对使用者的四肢进行有效的运动康复治疗,通过缓冲支撑机构的设计避免了使用者在运动恢复过程中身体受到的冲击,加快治疗恢复速度,移动支撑机构的巧妙设计能够让使用者在户外使用的同时自由进行固定,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整个装置科学有效,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安全实用,具有良好的实用与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8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移动支撑机构10,两个移动支撑机构10后侧顶端之间固定有缓冲支撑机构20,缓冲支撑机构20顶端安装有下肢康复机构30,两个移动支撑机构10中间水平固定有连接横梁50,移动支撑机构10顶端安装有上肢康复机构40;
如图2所示,下肢康复机构30包括腰部固定机构1以及对称安装在腰部固定机构1两端的连接竖杆2,连接竖杆2底端转动连接有大腿夹持座3,大腿夹持座3内侧安装有大腿夹持弹性带4,大腿夹持座3底端转动连接有小腿夹持座5,小腿夹持座5内侧安装有小腿夹持弹性带6,小腿夹持座5底部安装有脚部支撑机构7;
如图3所示,腰部固定机构1包括腰部中心支座11以及对称安装在腰部中心支座11两端的腰部夹持座12,两个腰部夹持座12外端之间安装有延展连接座13,腰部夹持座12与延展连接座13之间通过定位插件14相连,腰部夹持座12内端安装有限位连接座15,两个限位连接座15之间水平安装有导向螺杆16,导向螺杆16中间安装有夹持弹簧17,导向螺杆16两端安装有限位螺母18;
如图4所示,腰部中心支座11包括外平面113以及垂直设置在外平面113两侧的侧端面112,两个侧端面112之间通过拱形曲面111相连;侧端面112中央贯通设置有滑动插槽114,外平面113中央水平设有与滑动插槽114贯通相连的滑动卡槽115,滑动插槽114与拱形曲面111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限位连接孔116;腰部夹持座12包括与滑动插槽114相配合的滑动插板122,滑动插板122外端垂直设有方形管121,方形管121末端竖直设有固定插孔125,方形管121外表面设有两个固定螺柱126,滑动插板122内端设有固定插槽123,固定插槽123中间贯通设置有固定螺孔124,固定螺孔124中安装有固定螺栓19;限位连接座15包括与滑动卡槽115相配合的滑动卡块151,滑动卡块151内端设有与固定插槽123相配合的固定插块152,滑动卡块151中央设有与导向螺杆16相配合的导向插孔153,固定插块152中央设有与固定螺栓19相对应的固定穿孔154;滑动卡块151内表面与夹持弹簧17接触相连,滑动卡块151外表面与限位螺母18接触相连;延展连接座13包括弧形弹片131,弧形弹片131两端对称设有与方形管121相配合的滑动插条132,滑动插条132顶面沿直线方向均布有与固定插孔125相对应的限位穿孔133;定位插件14包括与固定插孔125相对应的固定插杆141,固定插杆141顶端设有限位顶块142;
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竖杆2顶端设有两个与固定螺柱126相对应的固定连接孔22,固定螺柱126穿过固定连接孔22与固定螺母24相连,连接竖杆2底端垂直设有第一转动连接螺柱23;大腿夹持座3包括转动连接条31,转动连接条31底端向内折弯形成弯板32,弯板32底端竖直设有大腿夹持板33,转动连接条31中间沿直线方向均布有与第一转动连接螺柱23相配合的第一转动连接穿孔34,第一转动连接穿孔34外侧设有第一环形滑槽35,大腿夹持板33中间设有第一夹持插槽36,大腿夹持板33外表面中间设有安装凸台37,安装凸台37中央设有与第一夹持插槽36相贯通的第一夹持安装螺孔38,大腿夹持板33外表面底端设有第二转动连接螺柱39;第一转动连接螺柱23穿过第一转动连接穿孔34与第一内螺纹环25相连,第一内螺纹环25内端面均布有与第一环形滑槽35相配合的第一滚珠251;
如图7所示,大腿夹持弹性带4一端与大腿夹持板33内表面固定相连,大腿夹持弹性带4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夹持插槽36相配合的第一夹持插板41;第一夹持安装螺孔38中安装有第一夹紧螺栓381,第一夹紧螺栓381穿过第一夹持安装螺孔38与第一夹持插板41紧密接触相连;
如图8和图9所示,小腿夹持座5包括小腿夹持板51以及设置在内表面中央的插接凸台54,插接凸台54中央设有第二夹持插槽55,小腿夹持板51顶端设有与第二转动连接螺柱39相配合的第二转动连接穿孔52,第二转动连接穿孔52外侧设有第二环形滑槽53,小腿夹持板51中间设有与第二夹持插槽55相贯通的第二夹持安装螺孔56;第二转动连接螺柱39穿过第二转动连接穿孔52与第二内螺纹环391相连,第二内螺纹环391内端面均布有与第二环形滑槽53相配合的第二滚珠392;小腿夹持弹性带6一端与小腿夹持板51内表面固定相连,小腿夹持弹性带6另一端设有与第二夹持插槽55相配合的第二夹持插板61;第二夹持安装螺孔56中安装有第二夹紧螺栓561,第二夹紧螺栓561穿过第二夹持安装螺孔56与第二夹持插板61紧密接触相连;
如图10所示,脚部支撑机构7包括竖直安装在小腿夹持座5底端的支撑底座台71,支撑底座台71内侧底端通过定位销轴75水平安装有脚部支撑平板72,脚部支撑平板72前端安装有弹性绑带74,脚部支撑平板72后端安装有脚跟限位板73;
如图11所示,脚部支撑平板72中间水平设有支撑插槽722,脚部支撑平板72表面设有按摩突起721;支撑底座台71顶端竖直设有与小腿夹持板51相配合的调节插槽711,支撑底座台71后侧面设有与调节插槽711贯通相连的销轴插孔712,销轴插孔712中安装有定位销轴75,支撑底座台71内侧底端垂直设有与支撑插槽722相配合的支撑插块713;小腿夹持板51后侧面底端均布有与销轴插孔712相对应的销轴穿孔57;脚跟限位板73包括弧形限位板731,弧形限位板731一端与支撑底座台71固定相连,弧形限位板731另一端设有与脚部支撑平板72固定相连的限位直板732;弹性绑带74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与脚部支撑平板72相连的固定连接片741;
如图12所示,缓冲支撑机构2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缓冲支撑座201、缓冲支撑弹簧202、内螺纹限位套203;缓冲支撑座201包括缓冲支撑横梁2011以及对称设置在缓冲支撑横梁2011中央的缓冲支撑螺杆2012,缓冲支撑螺杆2012依次穿过缓冲支撑弹簧202、限位连接孔116与内螺纹限位套203相连,缓冲支撑弹簧202两端分别与缓冲支撑横梁2011、腰部中心支座11接触相连;
如图13所示,移动支撑机构10包括移动支撑架101以及对称安装在移动支撑架101底部两侧的定位插头102,定位插头102顶部连接有液压油缸103;
如图14所示,移动支撑架101包括支撑顶梁1011以及对称设置在支撑顶梁1011两端的斜撑杆1012,斜撑杆1012底端水平设有支撑底梁1013,支撑底梁1013上方水平设有限位安装横梁1014,支撑底梁1013底面内端安装有移动滚珠1015,支撑底梁1013外端竖直设有用于安装定位插头102的定位插孔1016,限位安装横梁1014外端竖直设有升降穿孔1017;定位插头102顶端设有定位凸块1021;液压油缸103输出端穿过升降穿孔1017与定位凸块1021固定相连;支撑顶梁1011中央竖直设有异形滑孔1018,异形滑孔1018中间水平设有贯穿轴孔1019;
如图15所示,上肢康复机构40包括升降调节座401以及对称安装在升降调节座401顶部两端的限位挡板402,升降调节座401顶部周侧均布有弹性连接件403,弹性连接件403与升降调节座401顶部之间通过挤压弹簧404相连;
如图16和图17所示,升降调节座401包括与异形滑孔1018相配合的异形滑杆4012以及水平设置在异形滑杆4012顶端的安装螺杆4011,异形滑杆4012中间沿竖直方向均布有与贯穿轴孔1019相对应的调节穿孔4013,安装螺杆4011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四个导向连接孔组,导向连接孔组由对称分布的两个导向连接孔4014构成;弹性连接件403包括弧形握板4031,弧形握板4031内表面对称设有与导向连接孔4014相配合的导向连接杆4032,导向连接杆4032外侧安装有挤压弹簧404;限位挡板402内表面边缘设有环形限位凸起4022,限位挡板402中央设有与安装螺杆4011相配合的安装螺孔4021。
其中,限位挡板402与弧形握板4031的间距小于环形限位凸起4022的高度,脚部支撑平板72与限位直板732之间、脚部支撑平板72与固定连接片741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插槽722与支撑插块713之间为过盈配合,导向螺杆16与导向插孔153之间为滑动配合,缓冲支撑螺杆2012与限位连接孔116之间为滑动配合。
使用时,先通过下肢康复机构30对使用者身体进行安装固定:通过腰部固定机构1对使用者腰部进行固定夹持,然后根据使用者身高对大腿夹持座3进行升降调节,直到与使用者身体相适应,然后通过大腿夹持弹性带4、小腿夹持弹性带6对使用者大腿、小腿进行安装绑定;然后使用者可以自行进行下肢运动;在缓冲支撑机构20的作用下,使得使用者在走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便于使用者的身体恢复;同时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滚珠1015进行移动至户外进行锻炼康复,当需要固定时,通过液压油缸103下压定位插头102,使得定位插头102穿过户外土地地面得到临时固定;整个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手握弧形握板4031外表面进行身体的稳定以及移动支撑架101的移动,同时进行手部力量锻炼与恢复。
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对使用者的四肢同时进行恢复治疗,通过下肢康复机构和上肢康复机构的设计能够对使用者的四肢进行有效的运动康复治疗,通过缓冲支撑机构的设计避免了使用者在运动恢复过程中身体受到的冲击,加快治疗恢复速度,移动支撑机构的巧妙设计能够让使用者在户外使用的同时自由进行固定,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整个装置科学有效,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安全实用,具有良好的实用与推广价值。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移动支撑机构(10),两个移动支撑机构(10)后侧顶端之间固定有缓冲支撑机构(20),缓冲支撑机构(20)顶端安装有下肢康复机构(30),两个移动支撑机构(10)中间水平固定有连接横梁(50),移动支撑机构(10)顶端安装有上肢康复机构(40);所述下肢康复机构(30)包括腰部固定机构(1)以及对称安装在腰部固定机构(1)两端的连接竖杆(2),连接竖杆(2)底端转动连接有大腿夹持座(3),大腿夹持座(3)内侧安装有大腿夹持弹性带(4),大腿夹持座(3)底端转动连接有小腿夹持座(5),小腿夹持座(5)内侧安装有小腿夹持弹性带(6),小腿夹持座(5)底部安装有脚部支撑机构(7),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部固定机构(1)包括腰部中心支座(11)以及对称安装在腰部中心支座(11)两端的腰部夹持座(12),两个腰部夹持座(12)外端之间安装有延展连接座(13),腰部夹持座(12)与延展连接座(13)之间通过定位插件(14)相连,腰部夹持座(12)内端安装有限位连接座(15),两个限位连接座(15)之间水平安装有导向螺杆(16),导向螺杆(16)中间安装有夹持弹簧(17),导向螺杆(16)两端安装有限位螺母(18);
所述腰部中心支座(11)包括外平面(113)以及垂直设置在外平面(113)两侧的侧端面(112),两个侧端面(112)之间通过拱形曲面(111)相连;侧端面(112)中央贯通设置有滑动插槽(114),外平面(113)中央水平设有与滑动插槽(114)贯通相连的滑动卡槽(115),滑动插槽(114)与拱形曲面(111)之间对称设有两个竖直分布的限位连接孔(116);腰部夹持座(12)包括与滑动插槽(114)相配合的滑动插板(122),滑动插板(122)外端垂直设有方形管(121),方形管(121)末端竖直设有固定插孔(125),方形管(121)外表面设有两个固定螺柱(126),滑动插板(122)内端设有固定插槽(123),固定插槽(123)中间贯通设置有固定螺孔(124),固定螺孔(124)中安装有固定螺栓(19);限位连接座(15)包括与滑动卡槽(115)相配合的滑动卡块(151),滑动卡块(151)内端设有与固定插槽(123)相配合的固定插块(152),滑动卡块(151)中央设有与导向螺杆(16)相配合的导向插孔(153),固定插块(152)中央设有与固定螺栓(19)相对应的固定穿孔(154);滑动卡块(151)内表面与夹持弹簧(17)接触相连,滑动卡块(151)外表面与限位螺母(18)接触相连;延展连接座(13)包括弧形弹片(131),弧形弹片(131)两端对称设有与方形管(121)相配合的滑动插条(132),滑动插条(132)顶面沿直线方向均布有与固定插孔(125)相对应的限位穿孔(133);定位插件(14)包括与固定插孔(125)相对应的固定插杆(141),固定插杆(141)顶端设有限位顶块(142);
所述连接竖杆(2)顶端设有两个与固定螺柱(126)相对应的固定连接孔(22),固定螺柱(126)穿过固定连接孔(22)与固定螺母(24)相连,连接竖杆(2)底端垂直设有第一转动连接螺柱(23);大腿夹持座(3)包括转动连接条(31),转动连接条(31)底端向内折弯形成弯板(32),弯板(32)底端竖直设有大腿夹持板(33),转动连接条(31)中间沿直线方向均布有与第一转动连接螺柱(23)相配合的第一转动连接穿孔(34),第一转动连接穿孔(34)外侧设有第一环形滑槽(35),大腿夹持板(33)中间设有第一夹持插槽(36),大腿夹持板(33)外表面中间设有安装凸台(37),安装凸台(37)中央设有与第一夹持插槽(36)相贯通的第一夹持安装螺孔(38),大腿夹持板(33)外表面底端设有第二转动连接螺柱(39);第一转动连接螺柱(23)穿过第一转动连接穿孔(34)与第一内螺纹环(25)相连,第一内螺纹环(25)内端面均布有与第一环形滑槽(35)相配合的第一滚珠(251);
所述大腿夹持弹性带(4)一端与大腿夹持板(33)内表面固定相连,大腿夹持弹性带(4)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夹持插槽(36)相配合的第一夹持插板(41);第一夹持安装螺孔(38)中安装有第一夹紧螺栓(381),第一夹紧螺栓(381)穿过第一夹持安装螺孔(38)与第一夹持插板(41)紧密接触相连;
所述小腿夹持座(5)包括小腿夹持板(51)以及设置在内表面中央的插接凸台(54),插接凸台(54)中央设有第二夹持插槽(55),小腿夹持板(51)顶端设有与第二转动连接螺柱(39)相配合的第二转动连接穿孔(52),第二转动连接穿孔(52)外侧设有第二环形滑槽(53),小腿夹持板(51)中间设有与第二夹持插槽(55)相贯通的第二夹持安装螺孔(56);第二转动连接螺柱(39)穿过第二转动连接穿孔(52)与第二内螺纹环(391)相连,第二内螺纹环(391)内端面均布有与第二环形滑槽(53)相配合的第二滚珠(392);小腿夹持弹性带(6)一端与小腿夹持板(51)内表面固定相连,小腿夹持弹性带(6)另一端设有与第二夹持插槽(55)相配合的第二夹持插板(61);第二夹持安装螺孔(56)中安装有第二夹紧螺栓(561),第二夹紧螺栓(561)穿过第二夹持安装螺孔(56)与第二夹持插板(61)紧密接触相连;
所述脚部支撑机构(7)包括竖直安装在小腿夹持座(5)底端的支撑底座台(71),支撑底座台(71)内侧底端通过定位销轴(75)水平安装有脚部支撑平板(72),脚部支撑平板(72)前端安装有弹性绑带(74),脚部支撑平板(72)后端安装有脚跟限位板(73);
所述脚部支撑平板(72)中间水平设有支撑插槽(722),脚部支撑平板(72)表面设有按摩突起(721);支撑底座台(71)顶端竖直设有与小腿夹持板(51)相配合的调节插槽(711),支撑底座台(71)后侧面设有与调节插槽(711)贯通相连的销轴插孔(712),销轴插孔(712)中安装有定位销轴(75),支撑底座台(71)内侧底端垂直设有与支撑插槽(722)相配合的支撑插块(713);小腿夹持板(51)后侧面底端均布有与销轴插孔(712)相对应的销轴穿孔(57);脚跟限位板(73)包括弧形限位板(731),弧形限位板(731)一端与支撑底座台(71)固定相连,弧形限位板(731)另一端设有与脚部支撑平板(72)固定相连的限位直板(732);弹性绑带(74)底部两端对称设有与脚部支撑平板(72)相连的固定连接片(741);
所述缓冲支撑机构(2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缓冲支撑座(201)、缓冲支撑弹簧(202)、内螺纹限位套(203);缓冲支撑座(201)包括缓冲支撑横梁(2011)以及对称设置在缓冲支撑横梁(2011)中央的缓冲支撑螺杆(2012),缓冲支撑螺杆(2012)依次穿过缓冲支撑弹簧(202)、限位连接孔(116)与内螺纹限位套(203)相连,缓冲支撑弹簧(202)两端分别与缓冲支撑横梁(2011)、腰部中心支座(11)接触相连;
所述移动支撑机构(10)包括移动支撑架(101)以及对称安装在移动支撑架(101)底部两侧的定位插头(102),定位插头(102)顶部连接有液压油缸(103);
所述移动支撑架(101)包括支撑顶梁(1011)以及对称设置在支撑顶梁(1011)两端的斜撑杆(1012),斜撑杆(1012)底端水平设有支撑底梁(1013),支撑底梁(1013)上方水平设有限位安装横梁(1014),支撑底梁(1013)底面内端安装有移动滚珠(1015),支撑底梁(1013)外端竖直设有用于安装定位插头(102)的定位插孔(1016),限位安装横梁(1014)外端竖直设有升降穿孔(1017);定位插头(102)顶端设有定位凸块(1021);液压油缸(103)输出端穿过升降穿孔(1017)与定位凸块(1021)固定相连;支撑顶梁(1011)中央竖直设有异形滑孔(1018),异形滑孔(1018)中间水平设有贯穿轴孔(1019);
所述上肢康复机构(40)包括升降调节座(401)以及对称安装在升降调节座(401)顶部两端的限位挡板(402),升降调节座(401)顶部周侧均布有弹性连接件(403),弹性连接件(403)与升降调节座(401)顶部之间通过挤压弹簧(404)相连;
所述升降调节座(401)包括与异形滑孔(1018)相配合的异形滑杆(4012)以及水平设置在异形滑杆(4012)顶端的安装螺杆(4011),异形滑杆(4012)中间沿竖直方向均布有与贯穿轴孔(1019)相对应的调节穿孔(4013),安装螺杆(4011)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四个导向连接孔组,导向连接孔组由对称分布的两个导向连接孔(4014)构成;弹性连接件(403)包括弧形握板(4031),弧形握板(4031)内表面对称设有与导向连接孔(4014)相配合的导向连接杆(4032),导向连接杆(4032)外侧安装有挤压弹簧(404);限位挡板(402)内表面边缘设有环形限位凸起(4022),限位挡板(402)中央设有与安装螺杆(4011)相配合的安装螺孔(40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板(402)与弧形握板(4031)的间距小于环形限位凸起(4022)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支撑平板(72)与限位直板(732)之间、脚部支撑平板(72)与固定连接片(741)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插槽(722)与支撑插块(713)之间为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螺杆(16)与导向插孔(153)之间为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支撑螺杆(2012)与限位连接孔(116)之间为滑动配合。
CN201910148695.0A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Active CN109875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8695.0A CN109875835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8695.0A CN109875835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5835A CN109875835A (zh) 2019-06-14
CN109875835B true CN109875835B (zh) 2020-12-25

Family

ID=66929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8695.0A Active CN109875835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58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9023A (zh) * 2019-07-12 2019-10-18 王祖德 一种穴位刺激产生反射的下肢康复机器人
CN111991638B (zh) * 2020-07-24 2023-02-24 姜敏 一种血液透析上肢固定装置
CN114452167A (zh) * 2022-02-21 2022-05-10 韩敏辉 一种糖尿病下肢康复治疗仪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9253B2 (en) * 2004-09-21 2008-09-30 Honda Motor Co., Ltd. Walking assistance system
CN105640743A (zh) * 2015-12-17 2016-06-08 吉林大学 多功能步态矫姿与行走减负器
CN106726369A (zh) * 2016-12-02 2017-05-31 江苏大学 一种可拆卸下肢康复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17124110A (ja) * 2016-01-15 2017-07-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アシスト器具
CN107468487A (zh) * 2017-07-26 2017-12-15 东南大学 基于套索人工肌肉驱动的可穿戴下肢外骨骼
CN108555885A (zh) * 2018-05-15 2018-09-2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可调节重心的外骨骼腰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0440B2 (en) * 2015-03-10 2020-04-07 Jtekt Corporation Swinging joint device, walking assisting device, conveying device, manipulator, and walking-ability assis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9253B2 (en) * 2004-09-21 2008-09-30 Honda Motor Co., Ltd. Walking assistance system
CN105640743A (zh) * 2015-12-17 2016-06-08 吉林大学 多功能步态矫姿与行走减负器
JP2017124110A (ja) * 2016-01-15 2017-07-2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アシスト器具
CN106726369A (zh) * 2016-12-02 2017-05-31 江苏大学 一种可拆卸下肢康复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468487A (zh) * 2017-07-26 2017-12-15 东南大学 基于套索人工肌肉驱动的可穿戴下肢外骨骼
CN108555885A (zh) * 2018-05-15 2018-09-2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可调节重心的外骨骼腰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5835A (zh) 2019-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5835B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治疗装置
US7621857B2 (en) Shoulder stabilizing and strengthening apparatus
CN109846619B (zh) 一种骨科患者康复用护理器械
CN109304706B (zh) 具有蹲坐支撑性能的柔性下肢外骨骼
US4936573A (en) Exercise machine with handle assemblies which are linked to pivoting foot pads
CN208864733U (zh) 一种康复医学科偏瘫健身器
CN215652121U (zh) 新型下肢康复训练护理设备
CN113616471A (zh) 一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装置
CN216148992U (zh) 一种蹲马步练习的康复训练工具
CN207203051U (zh) 下肢康复训练系统
CN211635084U (zh) 一种健身用可调式仰卧起坐装置
CN107550616A (zh) 一种背部健身按摩器
JP3045412U (ja) 多機能運動器具
CN210409355U (zh) 单兵综合力量训练架
CN114669019A (zh) 一种下肢康复装置
CN205549385U (zh) 一种多功能训练器材
CN214550937U (zh) 一种便携式体能康复训练装置
CN216222752U (zh) 一种儿童多功能运动与松懈辅助装置
CN221106171U (zh) 肘关节外固定器
CN213607953U (zh) 一种康复医学科偏瘫健身器
CN217854378U (zh) 综合康复训练平台
CN211513297U (zh) 一种体育训练用可调节压腿装置
CN215229920U (zh) 一种帕金森患者步态康复训练装置
CN213666582U (zh) 一种踝关节运动康复手拐
CN112791347B (zh) 一种多用途大学体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