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5390A - 加热杯 - Google Patents

加热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5390A
CN109875390A CN201910244002.8A CN201910244002A CN109875390A CN 109875390 A CN109875390 A CN 109875390A CN 201910244002 A CN201910244002 A CN 201910244002A CN 109875390 A CN109875390 A CN 109875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avity
fixing seat
push
touch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440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T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4400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5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5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53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杯,加热杯包括杯身、外壳、加热元件、电源接口及触动开关,杯身内设有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外壳设于杯身的一端,内设有独立于腔体的容置腔,外壳上还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插孔,加热元件设于容置腔内,电源接口设置在外壳上,触动开关与加热元件及电源接口均电连接,触动开关包括面向插孔的接触体,接触体触动时,触动开关导通加热元件与电源接口。而且,触动开关位于容置腔和插孔连通形成的空间内,因此,对于加热杯来说,触动开关为内置式开关,这样能避免用户的意外触碰,防止加热杯干烧,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杯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加热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加热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热杯除了可以烧开水外,还可以泡咖啡、泡牛奶、泡方便面等,集合了普通杯子与电热水壶的功能,十分方便快捷,完全适应了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快节奏的生活习惯。
传统加热杯的开关基本为外置式,以方便用户操作,但这样也容易出现加热杯内还未放置任何液体,而用户意外触碰到开关,致使加热杯干烧,最终导致加热杯损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杯,旨在解决传统的加热杯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一种加热杯,包括:
杯身,内设有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
外壳,设于所述杯身的一端,所述外壳内设有独立于所述腔体的容置腔,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插孔;
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所述液体;
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以及
触动开关,与所述加热元件及所述电源接口均电连接,所述触动开关位于所述容置腔与所述插孔连通形成的空间内,所述触动开关包括面向所述插孔的接触体,所述接触体被触动时,所述触动开关导通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电源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动开关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包容所述接触体,并用于密封所述插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塞,所述电源塞用于封堵所述电源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温控器及指示灯,所述温控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指示灯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温控器及所述指示灯均能通过所述触动开关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连接体及导热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杯身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热体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导热体伸入至所述腔体内,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导热体连接,所述电源接口及所述触动开关均与所述连接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部分结构能穿过所述插孔以触动所述接触体,进而导通所述电源接口及所述加热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杯还包括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设于所述杯身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泄压机构能连通所述腔体与外界环境,所述顶盖还能使得所述泄压机构隔绝所述腔体与所述外界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身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泄压机构包括固定座、密封件及推杆组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杯身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气孔及固定孔,所述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所述推杆组件能带动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朝向远离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气孔连通所述通孔与外界环境,所述顶盖还能推动所述推杆组件,以使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朝向靠近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伸缩件及挡盖,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挡盖连接,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挡盖抵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当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时,所述顶盖与所述挡盖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活动盖及限位组件,所述活动盖套设于所述固定座上,且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及弹性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盖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条形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盖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条形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所述活动盖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时,所述限位柱能沿着所述条形孔移动,以带动所述限位块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沿所述杯身的径向移动,所述顶盖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插入的卡槽;
所述限位组件设有多组,多组所述限位组件绕所述杯身的轴线间隔设置。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的加热杯,通过触动开关控制电源接口与加热元件的通断,而且,触动开关位于外壳的容置腔和插孔形成的空间内,也即,对于该加热杯来说,触动开关为内置式开关,这样能够避免用户的意外触碰,防止加热杯干烧,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杯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加热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热杯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杯盖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加热杯的泄压机构处于密封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加热杯的泄压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泄压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所示的泄压机构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泄压机构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的泄压机构中活动盖、限位柱及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所示的泄压机构中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的泄压机构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及图4,一实施方式的加热杯10包括杯盖100、泄压机构200及杯身300,杯盖100与泄压机构200分别设于杯身300的两端,杯身300内设有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310,杯盖100除了能够防止腔体310内的液体外漏,还能够对腔体310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泄压机构200能连通腔体310与外界环境,以将液体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请结合图2及图3,杯盖100包括外壳110、加热元件120、电源接口130及触动开关140,其中,外壳110内设有独立于腔体310的容置腔111,外壳110上设有插孔114,插孔114与容置腔111连通。加热元件120设于容置腔111内,加热元件120用于加热腔体310内的液体。电源接口130设置在外壳110上,电源接口130用于外接市电。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动开关140可设置为微动开关,与加热元件120及电源接口130均电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当中,触动开关140只需要能够满足被触动而产生导通或关系的开关效果即可,其种类可不限于此;触动开关140包括面向插孔114的接触体144,接触体144被触动时,触动开关140导通加热元件120与电源接口130。
而且,触动开关140位于容置腔111与插孔114连通形成的空间内,触动开关140可以整体都位于容置腔111内,也可以部分位于容置腔111内,部分位于插孔114内,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接触体144活动穿设于插孔114。可以理解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杯10来说,触动开关140为内置式开关,电源接口130与加热元件120无论是处于导通状态还是处于断开状态,触动开关140都不会露出于外壳110,这样能够避免用户的意外触碰,防止加热杯10干烧,极大地提高了加热杯10的安全性能。
外壳110包括连接体115及导热体116,连接体115与杯身300的一端连接,导热体116与连接体115连接形成容置腔111,导热体116伸入至腔体310内,加热元件120与导热体116连接,电源接口130及触动开关140均与连接体115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115与杯身300螺纹连接,导热体116由具有导热功能的五金件制成,加热元件120通电后开始发热,并会通过导热体116将热量传递至腔体310内的液体,从而达到加热液体的目的。而导热体116伸入腔体310内,能够与腔体310内的液体充分接触,提高加热效率。
触动开关140还包括隔离件146,隔离件146包容接触体144,并用于密封插孔114,隔离件146可以整体位于容置腔111内,也可以部分位于容置腔111内,部分穿设于插孔114。电源接口130与加热元件120无论是处于导通状态还是处于断开状态,隔离件146都能密封插孔114,以防液体进入容置腔111内而造成短路现象。
进一步,杯盖100还包括电源塞150,电源塞150用于封堵电源接口130。在不需要对液体进行加热时,可以保持电源塞150封堵住电源接口130的状态,以免液体进入电源接口130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杯10的安全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杯盖100还包括温控器160,温控器160设于容置腔111内,温控器160能通过触动开关140与电源接口130电连接。温控器160主要用于控制加热元件120的加热温度,当加热温度达到预设上限时,温控器160会断开电源接口130与加热元件120,以免加热元件120温度过高而损坏,另外,在触动开关140没有触动的情况下,也即,在触动开关140没有导通加热元件120与电源接口130的情况下,温控器160是不会工作的,以避免出现电源接口130外接市电后,温控器160内就有电流流过而造成电量损耗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杯盖100还包括指示灯170,指示灯170设于外壳110上,指示灯170能通过触动开关140与电源接口130电连接。指示灯170主要起提示用户的作用,当加热元件120工作时,指示灯170亮,当加热元件120停止工作后,指示灯170灭。与温控器160同理,在触动开关140没有触动的情况下,指示灯170内没有电流通过,以节省电量。
请参考图4至图6,杯身300靠近泄压机构200的一端开设有通孔320,通孔320与腔体310连通,以供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泄压机构200内,再由泄压机构200排出。
请一并结合图7,泄压机构200包括固定座210、密封件220及推杆组件230,固定座210与杯身300连接,固定座210上设有气孔211及固定孔212,推杆组件230穿设于固定孔212,密封件220与推杆组件230连接,推杆组件230能带动密封件220相对于固定座210沿杯身300的轴向移动。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推杆组件230能带动密封件220相对于固定座210朝向远离腔体310的方向移动,以使气孔211连通通孔320与外界环境,从而,加热元件加热液体时所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通孔320和气孔211被排入外界环境中,这样能够降低加热过程中杯身300内的压力,也就不会出现液体冷却后加热杯10难以打开的情况。另外,推杆组件230还能带动密封件220相对于固定座210朝向靠近腔体310的方向移动,以使密封件220封闭通孔320,也即当排气结束后,泄压机构200还能起到密封作用,以防液体从通孔320流出。
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杯10来说,其具备了排气功能,从而可以使用较高功率的加热元件,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增大可加热的最高温度值。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320设有多个,间隔排布在杯身300上,气孔211也设有多个,绕固定孔212均匀排布,这样能够增多排气通道,加快排气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220通过与杯身300抵接的形式封闭通孔32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件220还可以通过插入至通孔320内的形式来实现封堵。
另外,为方便描述,将气孔211连通通孔320与外界环境的状态称为泄压机构200的打开状态,将密封件220封闭通孔320的状态称为泄压机构200的密封状态。
加热杯10还包括限位组件240及顶盖250,限位组件240能将顶盖250固定在固定座210上,以使顶盖250压紧推杆组件230,从而使得密封件220封闭通孔320,限位组件240还能释放顶盖250,以使推杆组件230带动密封件220朝向远离腔体310的方向移动。也即,本实施方式的泄压机构200是通过限位组件240来控制顶盖250的状态,进而调节密封件220相对于杯身300的位置,来实现泄压机构200在打开状态和密封状态之间切换。
请参考图4、图8、图9及图11,限位组件240包括限位块242及弹性件244,限位块242与固定座210滑动配合,且能相对于固定座210沿杯身300的径向移动,弹性件244的一端与限位块242抵接,弹性件244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10抵接,顶盖250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供限位块242插入的卡槽252。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泄压机构200来说,当限位块242卡入卡槽252内时,弹性件244使得限位块242具备沿杯身300的径向向内的趋势,从而限位块242能与顶盖250牢固配合,以防顶盖250松脱,而影响泄压机构200的密封性能。当需要使得泄压机构200处于打开状态时,将限位块242沿着杯身300的径向向外移动,使得限位块242与顶盖250脱离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泄压机构200还包括活动盖260,活动盖260套设于固定座210上,且能相对于固定座210旋转。限位块242上设有条形孔2422,活动盖260上设有限位柱262,限位柱262穿设于条形孔2422。活动盖260相对于固定座210旋转时,限位柱262能沿着条形孔2422移动,以带动限位块242沿杯身300的径向移动,十分方便。可以理解的是,条形孔2422在其延伸方向的轴线与杯身300的轴线互为异面直线,且两者不垂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条形孔2422与限位柱26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例如,将限位柱262设置在限位块242上,条形孔2422设置在活动盖260上。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240设有两组,两组限位组件240相对设置以实现对顶盖250的夹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240还可以设置三组以上,绕杯身300的轴线间隔设置。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在限位块242和固定座21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多个孔位,通过插销插入不同的孔位中来定位限位块242,此时,活动盖260可以省略。
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将顶盖250的一侧与固定座210转动连接,另一侧与固定座210卡接,也即,可以利用两个卡接件配合所构成的限位组件替换本实施方式中的限位块242和弹性件244。
又或者,可以使得推杆组件230与固定座210螺纹连接,通过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推杆组件230来改变密封件220相对于杯身300的位置,此时,限位组件240、顶盖250及活动盖260均可以省略。
为了防止活动盖260与固定座210脱离,活动盖260与固定座210卡接,而为了不影响活动盖260的旋转,固定座210上设有避让槽213,避让槽213沿固定座210的周向延伸,活动盖260上设有卡接件264,卡接件264穿设于避让槽2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接件264设有三个,间隔排布在活动盖260上,避让槽213与卡接件264一一对应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接件264的数目还可以是1个、2个、4个或更多个,或者,各个避让槽213可相互连通形成一环形槽。
如图6及图7所示,推杆组件230包括推杆232、伸缩件234及挡盖236,推杆232穿设于固定孔212,推杆232的一端与密封件220连接,推杆232的另一端与挡盖236连接,伸缩件234的一端与挡盖236抵接,伸缩件234的另一端与固定座210抵接。
以图4所示为观察视角,当限位组件240固定住顶盖250时,也即限位块242插入至卡槽252内时,顶盖250与挡盖236抵接,并对挡盖236施加向下的推力,使得密封件220紧紧地抵顶在杯身300上,以封闭通孔320。此时,伸缩件234处于压缩状态。当限位组件240释放顶盖250后,也即限位块242与顶盖250分离后,在伸缩件234的回复力下,挡盖236带动推杆232进而带动密封件220向上移动,使得密封件220远离杯身300,这样,通孔320便能通过气孔211与外界环境连通,以使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至外界环境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座210上设有第一凹槽214,第一凹槽214的底壁上设有第二凹槽215,第二凹槽215的内径小于第一凹槽214的内径。伸缩件234位于第一凹槽214和第二凹槽215内,气孔211与第二凹槽215连通,密封件220封闭通孔320时,挡盖236与第一凹槽214的底壁抵接。可以理解地,当泄压机构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挡盖236与第一凹槽214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为气体的流出提供了通道。另外,第二凹槽215的设计不仅为推杆组件230的安装提供了空间,还限制了气体的扩散空间,使得气体通过气孔211后能尽快排出去。
进一步,如图6及图10所示,挡盖236上设有排气孔2362,排气孔2362与气孔211连通。因此,从气孔211流出的气体还可以通过排气孔2362排出,加快了气体的排出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排气孔2362和挡盖236与第一凹槽214底壁之间的间隙两者可以择其一。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6所示,泄压机构200还包括密封圈270,密封圈270与杯身300抵接,密封圈270设有固定槽272,固定座210的部分结构位于固定槽272内,密封圈270与固定座210围合形成容纳密封件220的空腔274,空腔274与气孔211及通孔320均连通。密封圈270的设置不仅能够起到进一步防止液体泄漏的作用,还能起到将气体控制在空腔274内,加快气体排出的作用。
如图6及图11所示,顶盖250包括本体254及与本体254连接的定位柱256,推杆组件230远离密封件220的一端设有定位孔238,定位孔238用于供定位柱256插入。定位孔238与定位柱256的设置为安装顶盖250提供了指示作用,使得顶盖250快速被安装在正确的位置。当然,顶盖250的结构可根据限位组件240的形式进行更换,例如,当顶盖250与固定座210转动连接时,定位柱256和定位孔238均可省略。
值得一提的是,顶盖250还可以与杯盖100配合以实现触动开关140的触动。当需要加热元件120对液体进行加热时,通过限位组件240释放顶盖250,取下顶盖250后,将加热杯10倒置,并将杯盖100放置在顶盖250上,使得顶盖250的定位柱256穿过插孔114以触动接触体144,进而触动开关140导通电源接口130与加热元件120。此时,泄压机构200处于打开状态,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便能通过泄压机构200进入外界环境中。当加热完成后,拿起加热杯10,使得顶盖250与接触体144分离,从而触动开关140便能断开电源接口130与加热元件120,然后,再将顶盖250压紧在推杆组件230上,并通过限位组件240固定住顶盖250,此时,泄压机构200处于密封状态,用户可以翻转加热杯10,并打开杯盖100倒出液体。
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加热杯10来说,泄压机构200与杯盖100共用了顶盖250,不仅能简化加热杯10的结构,还方便用户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热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身,内设有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
外壳,设于所述杯身的一端,所述外壳内设有独立于所述腔体的容置腔,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插孔;
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所述液体;
电源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以及
触动开关,与所述加热元件及所述电源接口均电连接,所述触动开关位于所述容置腔与所述插孔连通形成的空间内,所述触动开关包括面向所述插孔的接触体,所述接触体被触动时,所述触动开关导通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电源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开关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包容所述接触体,并用于密封所述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塞,所述电源塞用于封堵所述电源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器及指示灯,所述温控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指示灯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温控器及所述指示灯均能通过所述触动开关与所述电源接口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连接体及导热体,所述连接体与所述杯身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热体与所述连接体连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导热体伸入至所述腔体内,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导热体连接,所述电源接口及所述触动开关均与所述连接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部分结构能穿过所述插孔以触动所述接触体,进而使得所述触动开关导通所述电源接口及所述加热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杯还包括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设于所述杯身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泄压机构能连通所述腔体与外界环境,所述顶盖还能使得所述泄压机构隔绝所述腔体与所述外界环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身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泄压机构包括固定座、密封件及推杆组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杯身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气孔及固定孔,所述推杆组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所述推杆组件能带动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朝向远离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气孔连通所述通孔与外界环境,所述顶盖还能推动所述推杆组件,以使所述推杆组件带动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朝向靠近所述腔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伸缩件及挡盖,所述推杆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挡盖连接,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挡盖抵接,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当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通孔时,所述顶盖与所述挡盖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还包括活动盖及限位组件,所述活动盖套设于所述固定座上,且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及弹性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盖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条形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动盖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条形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抵接,所述活动盖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时,所述限位柱能沿着所述条形孔移动,以带动所述限位块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沿所述杯身的径向移动,所述顶盖的周向侧壁上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插入的卡槽;
所述限位组件设有多组,多组所述限位组件绕所述杯身的轴线间隔设置。
CN201910244002.8A 2019-03-28 2019-03-28 加热杯 Withdrawn CN109875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4002.8A CN109875390A (zh) 2019-03-28 2019-03-28 加热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44002.8A CN109875390A (zh) 2019-03-28 2019-03-28 加热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5390A true CN109875390A (zh) 2019-06-14

Family

ID=6693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44002.8A Withdrawn CN109875390A (zh) 2019-03-28 2019-03-28 加热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53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6858A (zh) * 2019-11-15 2021-05-1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输送部件、输送装置、家用电器和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41598U (zh) * 2010-02-06 2010-11-24 孙奇 车载电热杯
JP5961946B2 (ja) * 2011-08-19 2016-08-03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電気ポット
CN206006923U (zh) * 2016-07-01 2017-03-1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装置
CN209644674U (zh) * 2019-01-29 2019-11-1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热水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41598U (zh) * 2010-02-06 2010-11-24 孙奇 车载电热杯
JP5961946B2 (ja) * 2011-08-19 2016-08-03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電気ポット
CN206006923U (zh) * 2016-07-01 2017-03-1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装置
CN209644674U (zh) * 2019-01-29 2019-11-1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热水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6858A (zh) * 2019-11-15 2021-05-1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输送部件、输送装置、家用电器和控制方法
CN112806858B (zh) * 2019-11-15 2024-02-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输送部件、输送装置、家用电器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68844A (ko) 쾌속 압력 해제 기능을 구비한 전기압력솥
CN1245131C (zh) 烹调锅
CN104654596B (zh) 电热水器
CN109875390A (zh) 加热杯
CN205286043U (zh) 一种自动泡茶的煮茶装置
CN108523625A (zh) 烹饪器具的压力控制方法
CN207384135U (zh) 压力豆浆机
CN206738616U (zh) 承压式控制电热水龙头
CN203591194U (zh) 多功能食品料理机
CN205286024U (zh) 电水杯
CN204889613U (zh) 一种电压力锅锅盖闭合检测开关
CN209219258U (zh)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气雾产生系统
CN210408079U (zh) 一种智能锅
CN104873095A (zh) 一种一体化便捷嵌入式蒸汽火锅
KR20180003570U (ko) 대형 국솥 가열용 가스버너의 가스공급장치
CN102697397A (zh) 新型双温控电水壶插座
CN204764996U (zh) 自锁压力电饭锅
CN212015294U (zh) 一种浮子阀及其锅盖
CN204467794U (zh) 电热容器用安全系统及电热水杯
CN208973396U (zh) 一种用于电加热器的重力防干烧装置
CN209826277U (zh)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103705108B (zh) 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内关闭装置
CN207019115U (zh) 一种液体燃料炉具的控制电路
CN220119433U (zh) 一种灶台自动控火器
CN207285901U (zh) 压力豆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