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6865A -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6865A
CN109866865A CN201711252396.9A CN201711252396A CN109866865A CN 109866865 A CN109866865 A CN 109866865A CN 201711252396 A CN201711252396 A CN 201711252396A CN 109866865 A CN109866865 A CN 109866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operated
motor vehicle
shaft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523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6865B (zh
Inventor
涂斌
嵇鑫健
卜春轶
陈召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523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668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66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6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6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6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其中,非机动车脚踏包括:主体部;第一检测部,设置在主体部上用以对主体部进行检测并发出检测信号;通讯部,与第一检测部通讯连接以将检测信号发送至非机动车的驱动装置。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非机动车的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越来越普及,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按照欧盟、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法规,电动自行车必须要脚踩助力(即智能型电动自行车)方可归类为非机动车管理。电动自行车一般包括车身、可枢转地设置在车身两侧的自行车曲柄、连接两个自行车曲柄的中轴以及设置在自行车曲柄上的脚踏。对于上述智能型自行车而言一般需要在其中轴上装配助力传感器,以达到起步助力,骑行省电的要求。上述结构虽然能够满足起步助力,骑行省电的要求,但是具有以下几个缺点:
1、助力传感器的安装复杂,需要将自行车中轴采用专用工具全部拆卸,再将助力传感器组装上去,同时还需要后加工相关过线孔,不适用一般用户更换。
2、助力传感器的装配精度要求高,装配误差大的话会导致测得的数据不准确,导致不能实现起步助力,骑行省电的目的。
3、助力传感器的装配精度要求高,一般需要配合与助力传感器配套的中轴。这导致成本较高。
4、由于中轴处的装配空间较小,因此无法拓展多余的其他功能,导致集成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非机动车的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脚踏,包括:主体部;第一检测部,设置在主体部上用以对主体部进行检测并发出检测信号;通讯部,与第一检测部通讯连接以将检测信号发送至非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部检测主体部的形变量,检测信号包括形变量信号。
进一步地,主体部包括中轴,第一检测部设置在中轴上以检测中轴的形变量。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部为应变片。
进一步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壳体,包括相互枢转连接的脚踏转轴座和脚踏支撑,中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脚踏转轴座上,中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脚踏支撑上。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脚踏转轴座和脚踏支撑共同围成壳体的容纳腔,中轴容纳在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脚踏转轴,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上;第二检测部,设置在中轴与脚踏转轴之间用以检测脚踏转轴的转速,第二检测部与通讯部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检测部包括设置在中轴上的霍尔传感器以及设置在脚踏转轴上的磁力部,霍尔传感器与磁力部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中轴包括杆部以及安装部,杆部的第一端与壳体连接,杆部的第二端通过安装部安装在壳体上,霍尔传感器设置在安装部的靠近脚踏转轴的一侧。
进一步地,安装部为安装板,霍尔传感器包括霍尔板以及设置在霍尔板上的磁编码器,安装板的远离杆部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以安装霍尔板的第一安装凹槽。
进一步地,磁力部为磁铁,脚踏转轴的靠近中轴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以安装磁铁的第二安装凹槽。
进一步地,壳体与脚踏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脚踏转轴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周围设置有向壳体内部延伸的第一安装筒以及向壳体外部延伸的第二安装筒,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套设在脚踏转轴上并位于第一安装筒内,第二轴承套设在脚踏转轴上并位于第二安装筒内。
进一步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自锁装置,设置在壳体上,自锁装置具有与脚踏转轴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与脚踏转轴分离的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自锁装置包括锁芯以及锁销,锁销可伸缩地设置在锁芯上,当自锁装置位于锁定位置时,锁销与脚踏转轴配合,当自锁装置位于解锁位置时,锁销与脚踏转轴分离。
进一步地,脚踏转轴的靠近中轴的端部设置有卡接件,以防止脚踏转轴轴向窜动。
进一步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定位装置,与通讯部通讯连接以将位置信号发送至外部设备。
进一步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供电装置,与非机动车脚踏内的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以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部为应变片,应变片设置于杆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包括:车身;非机动车脚踏,设置在车身上,非机动车脚踏为上述的非机动车脚踏;驱动装置,设置在车身上,驱动装置接收非机动车脚踏的通讯部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响应于检测信号控制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力。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非机动车脚踏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检测部。当用户踩踏非机动车脚踏时,第一检测部获得检测信号,然后通过通讯部将上述检测信号发送至非机动车的驱动装置,以便于非机动车的驱动装置调整输出的驱动力,从而实现起步助力,骑行省电的要求。此外,上述非机动车脚踏还具有以下几点优点:第一、由于脚踏的装配精度要求低,因此能够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实现起步助力,骑行省电的目的。第二、由于脚踏的装配精度要求低,因此避免更换其他与之配合的部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非机动车的成本高的问题。第三、如果用户想要改装,将自行车改为带有助力装置的自行车时,只需将原有的脚踏卸下,安装上上述脚踏即可,具有无需布线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非机动车脚踏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非机动车脚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非机动车脚踏的除去了第一盖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非机动车脚踏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非机动车脚踏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非机动车的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脚踏转轴座;111、第一安装筒;112、第二安装筒;12、脚踏支撑;13、第一盖板;14、第二盖板;20、第一检测部;30、通讯部;40、中轴;41、杆部;42、安装部;421、第一安装凹槽;50、脚踏转轴;60、第二检测部;61、霍尔传感器;611、霍尔板;612、磁编码器;62、磁力部;70、定位装置;80、供电装置;90、轴承;91、第一轴承;92、第二轴承;100、自锁装置;101、锁芯;102、锁销;110、警示装置;120、卡接件;130、车身;14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脚踏,包括主体部、第一检测部20以及通讯部30。其中,第一检测部20设置在主体部上用以对主体部进行检测并发出检测信号。通讯部30与第一检测部20通讯连接以将检测信号发送至非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非机动车脚踏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检测部20。当用户踩踏非机动车脚踏时,第一检测部20获得检测信号,然后通过通讯部30将上述检测信号发送至非机动车的驱动装置,以便于非机动车的驱动装置调整输出的驱动力,从而实现起步助力,骑行省电的要求。此外,上述非机动车脚踏还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第一、由于脚踏的装配精度要求低,因此能够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实现起步助力,骑行省电的目的。
第二、由于脚踏的装配精度要求低,因此避免更换其他与之配合的部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非机动车的成本高的问题。
第三、如果用户想要改装,将自行车改为带有助力装置的自行车时,只需将原有的脚踏卸下,安装上上述脚踏即可,具有无需布线的优点。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部20检测主体部的形变量,检测信号包括形变量信号。当用户踩踏非机动车脚踏时,主体部会产生相应的形变量。踩踏的力越大,形变量越大,通讯部30将上述形变量发送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根据形变量的大小调节其输出的驱动力,这使得用户在踩踏起来非常轻松。例如在骑行至上坡路段时,用户会向脚踏施加更大的力,此时主体部的形变会更大。当第一检测部20检测到相应的形变量后,通过通讯部30将检测值发送至外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根据检测值的大小调节驱动力,当接收到的检测值变大时,驱动装置会相应增大输出的驱动力。随着驱动力的增大,非机动车的速度也会更快,从而实现助力的目的。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除了可以通过检测主体部的形变量来控制外部的驱动装置的驱动力的大小以外,还可以通过直接检测主体部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控制外部的驱动装置的驱动力的大小。当然,上述控制外部的驱动装置的驱动力的大小的检测因素也不限于此。只要是该检测因素的变化量与用户脚踏时的力的变化量有一定的数学关系即可。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包括中轴40,第一检测部20设置在中轴40上以检测中轴40的形变量。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部20为应变片。具体地,当人踩踏脚踏支撑时,中轴40会产生相应的弯曲形变,通过在中轴上贴应变片来检测中轴40的变形量可换算出人在骑行中对脚踏施加的力,方可转换为力矩检测,反馈给电机加速或是减速。上述结构简单,反馈效果好。此外,上述结构易于安装,且生产成本低。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应变片为两片,分别贴在中轴40的两端,上述结构使得应变量的检测更加准确。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壳体10,包括相互枢转连接的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中轴4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脚踏转轴座11上,中轴4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脚踏支撑12上。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两个优点:第一、由于中轴4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脚踏转轴座11上,中轴4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脚踏支撑12上,因此用户在踩脚踏时,脚与脚踏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大,避免用户使用时觉得硌脚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用户体验。第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相互可转动的连接,因此当中轴40受到外力而形变时,不会受到壳体10的影响,其形变量的测量会较为准确,从而进一步实现起步助力,骑行省电的目的。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之间通过转轴140连接,脚踏转轴座11与脚踏支撑12均为U型壳体。脚踏转轴座11的开口处相对设置有第一转轴安装孔,脚踏支撑12的开口处具有与第一转轴安装孔对应的第二转轴安装孔。安装时,将两个U型壳体的开口相对安装。优选地,脚踏支撑12的宽度大于脚踏转轴座11的宽度,安装时将脚踏转轴座11插入脚踏支撑12内直至第一转轴安装孔与第二转轴安装孔对应为止。最后再将转轴140插入,这样脚踏转轴座11与脚踏支撑12就可以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了。上述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40包括带有头部的钉部以及设在钉部尾部的盖部。当安装转轴时,先将钉部插入至第一转轴安装孔与第二转轴安装孔内,然后将盖部安装在钉部尾部,最终有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13和第二盖板14,第一盖板13、第二盖板14、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共同围成壳体10的容纳腔,中轴40容纳在容纳腔内。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两个优点:第一、由于第一检测部20、通讯部30等电子元件均能够隐藏在容纳腔内,因此外界的尘土,水汽不容易进入至非机动车脚踏内,从而保证脚踏内电子元器件的寿命。第二、第一盖板13和第二盖板14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与用户的脚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3和第二盖板14通过粘接的手段分别粘在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的上侧和下侧。
进一步优选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一盖板13与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的连接处以密封第一盖板13与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之间的间隙。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汽进入至脚踏内,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二盖板14与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的连接处以密封第二盖板14与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之间的间隙。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汽进入至脚踏内,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密封部可以是密封圈,密封圈可以由硅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盖板13和第二盖板14上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凸起或凹部,以防止用户在踩踏脚踏时发生打滑现象。
为了能够测得用户踩踏的快慢(非机动车行进的速度和骑行状态),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脚踏转轴50以及第二检测部60。其中,脚踏转轴50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10上。第二检测部60设置在中轴40与脚踏转轴50之间用以检测脚踏转轴50的转速。上述结构简单,通过检测脚踏转轴50的转速即可得出非机动车行进的速度。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部60包括设置在中轴40上的霍尔传感器61以及设置在脚踏转轴50上的磁力部62,霍尔传感器61与磁力部62对应设置。具体地,磁力部62具有磁场,由于用户在蹬踏脚踏时,脚踏转轴50在旋转,因此磁力部62周围的磁场也随之旋转。通过霍尔传感器61来检测磁场的旋转位置,用以判断脚踏转轴的旋转速度来测算自行车骑行速度以及骑行状态。上述结构简单,测量方便、精准。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轴40包括杆部41以及安装部42,杆部41的第一端与壳体10连接,杆部41的第二端通过安装部42安装在壳体10上,霍尔传感器61设置在安装部42的靠近脚踏转轴50的一侧。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杆部41的第一端通过螺母锁在脚踏支撑12上,安装部42上设置有安装孔,壳体10上设置有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的安装筒,紧固件穿过安装部42安装孔和安装筒以将安装部42固定在壳体10上。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42为安装板,霍尔传感器61包括霍尔板611以及设置在霍尔板611上的磁编码器612,安装板的远离杆部41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以安装霍尔板611的第一安装凹槽421。具体地,磁编码器612能够检测磁场的旋转位置。
如图2所示,应变片设置于杆部4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述结构使得应变片的力矩更加准确。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应变片为两片,两片应变片分别贴在杆部41的两侧。上述结构能够检测应变轴的变形量,从而换算出人在骑行中对脚踏施加的力,进而可转换为力矩检测反馈给驱动装置(电机)加速或是减速。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磁力部62为磁铁,脚踏转轴50的靠近中轴40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以安装磁铁的第二安装凹槽。上述结构简单,使得非机动车脚踏的结构更加紧凑。优选地,磁铁过盈压入安装凹槽内或通过其他紧固件安入安装凹槽内。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与脚踏转轴50之间设置有轴承90,壳体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脚踏转轴50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周围设置有向壳体10内部延伸的第一安装筒111以及向壳体10外部延伸的第二安装筒112,轴承90包括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第一轴承91套设在脚踏转轴50上并位于第一安装筒111内,第二轴承92套设在脚踏转轴50上并位于第二安装筒112内。上述结构使得脚踏转轴50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10上。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自锁装置100,设置在壳体10上,自锁装置100具有与脚踏转轴50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与脚踏转轴50分离的解锁位置。当用户需要离开非机动车时,可以将自锁装置100调至锁定位置,此时自锁装置100与脚踏转轴50配合以使脚踏转轴50无法正常转动,从而起到锁定非机动车的作用。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自锁装置100包括锁芯101以及锁销102,锁销102可伸缩地设置在锁芯101上,当自锁装置100位于锁定位置时,锁销102与脚踏转轴50配合,当自锁装置100位于解锁位置时,锁销102与脚踏转轴50分离。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脚踏转轴50的靠近中轴40的端部设置有卡接件120,以防止脚踏转轴50轴向窜动。具体地,卡接件120为卡簧,卡簧套设在脚踏转轴50的靠近中轴40的端部。此外,脚踏转轴50上设置有台阶结构。当安装脚踏转轴50时,先将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分别装入第一安装筒111和第二安装筒112内。然后将脚踏转轴50穿入安装孔内,接着,在脚踏转轴50的伸入壳体10内的一端上套设有卡簧,台阶结构位于壳体10的外侧。卡簧能够限制脚踏转轴50轴向窜动,台阶结构能够防止第二轴承92从第二安装筒112内脱出。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定位装置70,与通讯部30通讯连接以将位置信号发送至外部设备。上述结构能够随时随地记录所在的位置及路径。此外,定位装置70和自锁装置100均可以实现防盗功能。优选地,上述定位装置70为GPS定位模块。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供电装置80,与非机动车脚踏内的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以提供电能。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PCB板,通讯部30、定位装置70以及供电装置80均集成在PCB板上。由于空间允许,还可以在PCB板上集成其他功能模块以丰富脚踏的功能,例如在PCB板上安装蜂鸣警报器模块以实现报警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霍尔传感器61还包括连接导线,连接导线跨设在安装板上,连接导线的一端与霍尔板611连接,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警示装置110。上述结构用于夜晚骑车警示,提高安全性能。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警示装置110为反光板,反光板为两片,分别设置在壳体10的两侧。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警示装置110不限于反光板,还可以为LED灯,或自发光的装置。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讯部30为蓝牙通讯模块。
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非机动车包括车身130、非机动车脚踏以及驱动装置。其中,非机动车脚踏,设置在车身130上,非机动车脚踏为上述的非机动车脚踏。驱动装置设置在车身130上,驱动装置接收非机动车脚踏的通讯部30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响应于检测信号控制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力。由于非机动车脚踏具有装配精度要求低,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具有其的非机动车也具有上述优点。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身130上设置有曲柄,曲柄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在车身130上,曲柄的另一端与非机动车脚踏的脚踏转轴50固定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曲柄的另一端与非机动车脚踏的脚踏转轴50通过螺纹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
第一检测部(20),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用以对所述主体部进行检测并发出检测信号;
通讯部(30),与所述第一检测部(20)通讯连接以将所述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非机动车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20)检测所述主体部的形变量,所述检测信号包括形变量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中轴(40),所述第一检测部(20)设置在所述中轴(40)上以检测所述中轴(40)的形变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20)为应变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
壳体(10),包括相互枢转连接的脚踏转轴座(11)和脚踏支撑(12),所述中轴(4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脚踏转轴座(11)上,所述中轴(4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脚踏支撑(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13)和第二盖板(14),所述第一盖板(13)、所述第二盖板(14)、所述脚踏转轴座(11)和所述脚踏支撑(12)共同围成所述壳体(10)的容纳腔,所述中轴(40)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
脚踏转轴(5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
第二检测部(60),设置在所述中轴(40)与所述脚踏转轴(50)之间用以检测所述脚踏转轴(50)的转速,所述第二检测部(60)与所述通讯部(30)通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部(60)包括设置在所述中轴(40)上的霍尔传感器(61)以及设置在所述脚踏转轴(50)上的磁力部(62),所述霍尔传感器(61)与所述磁力部(62)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40)包括杆部(41)以及安装部(42),所述杆部(41)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杆部(4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安装部(42)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霍尔传感器(61)设置在所述安装部(42)的靠近所述脚踏转轴(50)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42)为安装板,所述霍尔传感器(61)包括霍尔板(611)以及设置在所述霍尔板(611)上的磁编码器(612),所述安装板的远离所述杆部(41)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所述霍尔板(611)的第一安装凹槽(42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部(20)为应变片,所述应变片设置于所述杆部(4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部(62)为磁铁,所述脚踏转轴(50)的靠近所述中轴(40)的一端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所述磁铁的第二安装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与所述脚踏转轴(50)之间设置有轴承(90),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脚踏转轴(50)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周围设置有向所述壳体(10)内部延伸的第一安装筒(111)以及向所述壳体(10)外部延伸的第二安装筒(112),所述轴承(90)包括第一轴承(91)和第二轴承(92),所述第一轴承(91)套设在所述脚踏转轴(5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筒(111)内,所述第二轴承(92)套设在所述脚踏转轴(50)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筒(112)内。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
自锁装置(1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所述自锁装置(100)具有与所述脚踏转轴(50)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与所述脚踏转轴(50)分离的解锁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装置(100)包括锁芯(101)以及锁销(102),所述锁销(102)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锁芯(101)上,当所述自锁装置(100)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锁销(102)与所述脚踏转轴(50)配合,当所述自锁装置(100)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锁销(102)与所述脚踏转轴(50)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转轴(50)的靠近所述中轴(40)的端部设置有卡接件(120),以防止所述脚踏转轴(50)轴向窜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
定位装置(70),与所述通讯部(30)通讯连接以将位置信号发送至外部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脚踏还包括:
供电装置(80),与所述非机动车脚踏内的电子元器件电性连接以提供电能。
19.一种非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130);
非机动车脚踏,设置在所述车身(130)上,所述非机动车脚踏为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机动车脚踏;
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身(130)上,所述驱动装置接收所述非机动车脚踏的通讯部(30)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响应于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力。
CN201711252396.9A 2017-12-01 2017-12-01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Active CN109866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2396.9A CN109866865B (zh) 2017-12-01 2017-12-01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52396.9A CN109866865B (zh) 2017-12-01 2017-12-01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6865A true CN109866865A (zh) 2019-06-11
CN109866865B CN109866865B (zh) 2024-04-09

Family

ID=6691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52396.9A Active CN109866865B (zh) 2017-12-01 2017-12-01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6686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900012651A1 (it) * 2019-07-23 2021-01-23 Sisto Girardi Pedale elettronico per veicoli
US11448662B2 (en) * 2019-06-26 2022-09-20 Tsu-Te Chen Sensing device and sens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devices using the sam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7144A (zh) * 1998-07-07 2000-03-15 李书贤 电动助力车的省力助力装置
WO2002076813A1 (fr) * 2001-03-27 2002-10-03 Sunstar Giken Kabushiki Kaisha Capteur de vitesse de rotation et bicyclette servo-assistee equipee d'un capteur de vitesse de rotation
JP2010195246A (ja) * 2009-02-26 2010-09-09 Daido Signal Co Ltd 踏切警報適正化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要部装置
JP2011200062A (ja) * 2010-03-23 2011-10-06 Denso Corp 車両用発電制御装置
CN103010081A (zh) * 2012-10-23 2013-04-03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检测载重量车轴
FR3016602A3 (fr) * 2014-01-17 2015-07-24 Chun-Hsiang Liu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d'une bicyclette electrique
WO2015120644A1 (zh) * 2014-02-11 2015-08-20 苏州工业园区同盛车业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中轴力矩传感装置
US20170320539A1 (en) * 2014-10-31 2017-11-09 Taicang Rongchi Motor Co., Ltd Electric vehicle central shaft torque sensing system
CN207773362U (zh) * 2017-12-01 2018-08-28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7144A (zh) * 1998-07-07 2000-03-15 李书贤 电动助力车的省力助力装置
WO2002076813A1 (fr) * 2001-03-27 2002-10-03 Sunstar Giken Kabushiki Kaisha Capteur de vitesse de rotation et bicyclette servo-assistee equipee d'un capteur de vitesse de rotation
JP2010195246A (ja) * 2009-02-26 2010-09-09 Daido Signal Co Ltd 踏切警報適正化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要部装置
JP2011200062A (ja) * 2010-03-23 2011-10-06 Denso Corp 車両用発電制御装置
CN103010081A (zh) * 2012-10-23 2013-04-03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检测载重量车轴
FR3016602A3 (fr) * 2014-01-17 2015-07-24 Chun-Hsiang Liu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d'une bicyclette electrique
WO2015120644A1 (zh) * 2014-02-11 2015-08-20 苏州工业园区同盛车业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中轴力矩传感装置
US20170320539A1 (en) * 2014-10-31 2017-11-09 Taicang Rongchi Motor Co., Ltd Electric vehicle central shaft torque sensing system
CN207773362U (zh) * 2017-12-01 2018-08-28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8662B2 (en) * 2019-06-26 2022-09-20 Tsu-Te Chen Sensing device and sens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devices using the same
IT201900012651A1 (it) * 2019-07-23 2021-01-23 Sisto Girardi Pedale elettronico per veicoli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6865B (zh)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9167B2 (en) Crank arm, crankset, and power measuring device for an at least partially human powered vehicle or training device with a crank drive
US6557406B2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tire pressure in a pneumatic tire of a vehicle
CN109866865A (zh)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CN204279852U (zh) 一种电动助力车控制装置
CN207773362U (zh) 非机动车脚踏及具有其的非机动车
CN205059570U (zh) 感应件、感应单元、轮速传感装置以及车辆
CN205785619U (zh) 曲柄扭矩测量装置及电动自行车和智能自行车
KR20140094735A (ko) 전기자전거용 허브 모터 구조체
WO2018205713A1 (zh) 一种电动车力矩感应测量式电机及电动自行车
CN205720578U (zh) 雨刮电机电磁兼容检测的负载模拟装置
US20100156618A1 (en) Tire Monitoring System Without Battery
KR101168855B1 (ko) 파워어시스트시스템용 토크센서
CN212022870U (zh) 一种带转向总成的车体及其平衡车
CN205854362U (zh) 一种用于电动平衡车的连接装置及用于拉货的电动平衡车
CN210310744U (zh) 一种自行车中轴力矩检测装置
CN208751579U (zh) 一种安装于电动自行车中轴中间位置的传感器
WO2020042811A1 (zh)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中轴力矩传感器
CN108258842B (zh) 用于助力车的中置驱动电机系统及助力车
CN205086614U (zh) 胎压计
CN211107651U (zh) 一种带制动功能的转向盘及带有该转向盘的操控装置
CN103513052B (zh) 一种电动车的一体式测量装置
CN208333727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轮毂电机的台架试验夹持装置
CN213229019U (zh) 转向机构以及平衡车
CN205951946U (zh) 电控辅助制动装置
CN206171439U (zh) 汽车电动制动主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