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0050B - 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0050B
CN109850050B CN201910145168.4A CN201910145168A CN109850050B CN 109850050 B CN109850050 B CN 109850050B CN 201910145168 A CN201910145168 A CN 201910145168A CN 109850050 B CN109850050 B CN 1098500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late
bottom plate
groove
wal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51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0050A (zh
Inventor
张杨
胡静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451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50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50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0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0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包括:底板,用于承重;行进结构;护板,沿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底板活动安装于底板上;靠板,设置于底板的尾部,与第二段平行;靠板包括首尾连接的下段和上段,上段的宽度大于下段的宽度,下段与底板连接,上段的与下段的连接的一侧设置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位于下段的两侧,两个通槽的向底板相对的一侧开口,开口处设置插销,插销的位置变动调整开口的关闭;两个通槽的位置与两个扶手的位置对应设置,用于限定两个扶手的自由端;所述下段上设置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分别用于固定膝盖和髋部。

Description

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截瘫病人康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
背景技术
截瘫是瘫痪的一种类型,脊髓颈膨大以上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为双下肢截瘫。脊柱压缩性骨折、脊髓损伤、横断性脊髓炎、脊髓肿瘤、椎骨结核和脊髓空洞症等,是造成截瘫的常见原因。
截瘫的治疗原则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和临床康复等,其中康复工程一般是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习站立或步行,站立可以预防肺炎、压疮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维持脊柱骨盆及下肢的应力负荷,防止骨质疏松的重要及有效手段。对改善心理状态也有重要作用。在骨科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并坚持进行,每日站立时间宜在2小时以上。
目前的截瘫助行器包括固定型助行器、折叠式助行器、交替式助行器、有轮助行器、附加前壁板与加高扶手助行器以及高位截瘫电动助行器,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虽然前几种助行器的结构较为简单,可以辅助截瘫病人进行站立或行走,但是病人如果想使用,必须是胸8平面以下,能够控制躯干的活动,胸8平面以上的病人由于无法控制躯干肌群,就无法继续使用。而高位截瘫电动助行器是将患者固定在助行器上,用电源驱动行进,患者难以进行自己锻炼,进而难以进行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残存肌力增强的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的训练等,而且高位截瘫电动助行器的价位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该助行器适用于上肢功能正常的截瘫病人,可以实现该部分截瘫病人的站立、助行、上肢运动等,且结构简单、较为经济。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包括:
底板,用于承重;
行进结构,包括车把、支撑杆、扭动行进车轮组件、后车轮组;支撑杆贯穿所述底板,贯穿处位于底板的头部,一端与所述车把连接,另端与所述扭动行进车轮组件连接,车把往复转向带动支撑杆往复旋转,带动扭动行进车轮组件往复扭动,与地面产生朝向预设方向的行进摩擦力;后车轮组包括至少两个车轮,设置于底板的另一侧;
扭动行进车轮组件和后车轮组至少组成三点支撑结构;
护板,沿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包括第一段、第二段、支撑结构,第一段和第二段首尾连接,且预留设定角度;第一段的另一侧设置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与底板支承面上设置的导槽配合,导向结构与第二段相对设置,导槽与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
支撑结构的一端与第一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槽活动配合;
第一段相对于底板倾斜设置,其自由端远离车把手设置,第二段与底板基本垂直;第二段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扶手,扶手铰接于第二段上;
以及,靠板,设置于底板的尾部,与第二段平行;
靠板包括首尾连接的下段和上段,上段的宽度大于下段的宽度,下段与底板连接,上段的与下段的连接的一侧设置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位于下段的两侧,两个通槽的向底板相对的一侧开口,开口处设置插销,插销的位置变动调整开口的关闭;
两个通槽的位置与两个扶手的位置对应设置,用于限定两个扶手的自由端;
所述下段上设置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分别用于固定膝盖和髋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在底板的工作面上设置导槽,护板的下方与导槽活动配合,使得护板可以在导槽中顺利滑动,调节护板与靠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将患者固定于护板与靠板之间,使截瘫患者站立。
两个扶手铰接于护板上,使用时,先将扶手落下,患者站立于底板之上,使护板沿导槽运动,调整护板与靠板之间的距离,对患者施加夹持作用力,然后将扶手向上旋起,卡合固定于靠板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中,对扶手的自由端进行限位,以提高对患者的防护效果。
护板的下段相对于底板倾斜设置,使得下段与靠板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允许患者脚的放置。
患者通过控制车把的转动带动助行器行进,除了可以使患者去往想去的方向,还可以锻炼患者的上肢肌肉和关节,更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成就感。而且安全性远高于目前常用的助行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把手与车把架体的连接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把手与车把架体的连接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支柱与导槽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盘体,2、车把架体,3、车把手,4、护板,5、夹持部件,6、扶手,7、垫层,8、靠板,9、凸缘,10、插销,11、第一把手,12、通槽一,13、下段,14、后车轮,15、底板,16、定位把手,17、导槽,18、支柱,19、扭动后车轮,20、扭动前车轮,21、挂环,22、支撑筒,23、座椅,24、挂钩,25、第一粘结片,26、第一绑带,27、槽体,28、第一弹簧,29、第二绑带,30、外层板,31、第二弹簧,32、内层板,33、卡柱,34、第二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包括:底板15、行进结构、护板4以及靠板8。
底板15,水平设置,用于承重;
行进结构,包括车把、支撑杆、扭动行进车轮组件、后车轮组;支撑杆贯穿所述底板15,贯穿处位于底板15的头部,一端与所述车把连接,另端与所述扭动行进车轮组件连接,车把往复转向带动支撑杆往复旋转,带动扭动行进车轮组件往复扭动,与地面产生朝向预设方向的行进摩擦力;后车轮组包括至少两个车轮,设置于底板的另一侧;
扭动行进车轮组件和后车轮组至少组成三点支撑结构;
护板4,沿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包括第一段、第二段、支撑结构,第一段和第二段首尾连接,且预留设定角度;第一段的另一侧设置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与底板支承面上设置的导槽17配合,导向结构与第二段相对设置,导槽17与底板15的长度方向平行;
支撑结构的一端与第一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槽17活动配合;
第一段相对于底板倾斜设置,其自由端远离车把手设置,第二段与底板基本垂直;第二段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扶手6,扶手6铰接于第二段上,使得扶手可以上下旋转;
靠板8,设置于底板15的尾部,与第二段平行;
靠板8包括首尾连接的下段和上段,上段的宽度大于下段的宽度,下段与底板连接,上段的与下段的连接的一侧设置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位于下段的两侧,两个通槽的向底板相对的一侧开口,开口处设置插销10,插销10的位置变动调整开口的关闭;
两个通槽的位置与两个扶手6的位置对应设置,用于限定两个扶手6的自由端。
在底板15的工作面上设置导槽,护板4的下方与导槽17活动配合,使得护板4可以在导槽17中顺利滑动,调节护板4与靠板8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将患者固定于护板4与靠板8之间,使截瘫患者站立。
两个扶手铰接于护板4上,使用时,先将扶手落下,患者站立于底板15之上,使护板4沿导槽运动,调整护板4与靠板8之间的距离,对患者施加夹持作用力,然后将扶手6向上旋起,卡合固定于靠板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中,对扶手的自由端进行限位,以提高对患者的防护效果。
护板4的下段相对于底板15倾斜设置,使得下段与靠板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允许患者脚的放置。护板的上段尽量竖向放置,用于固定患者的上身,防止歪倒。
患者通过控制车把的转动带动助行器行进,除了可以使患者去往想去的方向,还可以锻炼患者的上肢肌肉和关节,更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成就感。
底板的头部为行进时最早到达目的地的位置,底板的尾部为与底板的头部相对的位置。底板是为了满足支承作用,所以底板可以不用太厚,只要满足所需的支撑力即可。底板15的形状不限,建议为平板状,其上工作平面设置一平面区域,用于患者的站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实现对车把的稳固支撑,可以设置支撑筒22,支撑筒22套合于支撑杆的外侧,用设置于支撑筒22与底板15之间的支架进行固定。具体的,所述支架可以由三个弧形支杆进行支撑,三个弧形支杆与底板的三个固定点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形成三点支撑结构,三个弧形支杆与所述支撑筒的三个固定点均匀分布于支撑筒的同一截面圆周上,形成三点支撑结构。采用该种结构的支撑结构,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用料省、节约成本的作用。相比直杆,弧形支杆的支护性能更佳。
进一步的,支撑筒22与支撑杆之间采用轴承配合。以提高支撑杆旋转的流畅性。轴承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或3个,最好为3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分别位于底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可以限定支撑杆与底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支撑杆的特定区域与底板接触,并可以相对于底板可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环绕支撑杆设置,形成环状挡块。环状挡块可以对底板起到均匀的支撑作用,提高支撑杆与底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把包括盘体1、车把架体2和两个车把手3,所述盘体1的中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使用状态下,盘体1基本水平设置。车把架体2为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分别位于盘体1的两侧,连接杆包括弧形段和平直段,弧形段的一端与盘体1连接,另一端与平直段的一端连接,平直段的另一端与车把手3的端部连接。所述弧形段的设置使得平直段相对于盘体1向外延伸出一定距离。盘体1、弧形段和平直段的设置使得车把在旋转过程中有较大的力矩,克服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向前行进更为顺利。
盘体1的设置是为了提高车把与支撑杆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车把手3为圆柱形结构。车把手与所述平直段之间垂直连接。便于患者的抓握。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平直段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通槽,通槽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车把手3活动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车把手与转轴的连接段为半圆柱结构,半圆柱的半径与转轴与通槽底部的距离相等。
车把手上设置在通槽内的转轴上,且通槽的上端开口,车把手向外侧旋转,旋转至水平位置时,通槽的底部会对车把手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产生限定作用,防止车把手的过度旋转。此时,两个车把手均位于图3所示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可以显著增大把手的力矩,在行进过程中更容易。而如果遇到较窄的位置,或有阻碍的位置时,可以将两个车把手相向旋转,旋转180°后,通槽的底部会对车把手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以防止车把手的过度旋转,旋转成如图2中所示的状态,两个车把手位于两个连接杆之间,进而减少了车体的横向宽度,对顺利通过狭小或有阻碍物的地方较为有利。而之所以利用通槽的底部对车把手进行限位,是因为患者在抓握车把手的过程中,难免会对车把手施加向下或倾斜向下的作用力,将车把手水平固定,可以对患者提供较好的支撑力,更利于行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扭动行进车轮组件,与儿童扭扭车的行进原理相似,均包括两个扭动前车轮、两个扭动后车轮,四个车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支撑杆与连接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把手旋转,带动支撑杆旋转,进而带动扭动行进车轮组件通过旋转产生朝向预设方向的摩擦力,带动车体行进。如,安琦乐的儿童扭扭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护板的第二段的侧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夹持部件,夹持部件与所述靠板相对设置,内凹面为弧形,内凹方向与第二段的侧面垂直。设置内凹的夹持部件是为了更稳固地对患者产生夹持作用,防止患者身体发生倾斜,而且,提供稳固的夹持作用,可以使患者站立的时间更久,更具有安全感。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件由弹性材质制成。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在护板的第二段的侧面上设置凹槽,在夹持部件的背部设置端部膨大的凸起,可以将凸起插入凹槽中,将夹持部件固定在护板上。同样,夹持部件安装在护板上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和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扶手上套合有圆柱形垫层,圆柱形垫层由弹性材料制成。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9所示,所述靠板的下段顶部设置槽体27,插销10活动安装在槽体27中,插销10与槽体27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8,连接件的一端与插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把手11连接。使用时,抓握第一把手11,推动插销10,克服第一弹簧28弹力,使插销10向槽体内部运动,这样就打开了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下方开口,然后将两个扶手向上旋转至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部,松开第一把手,插销在第一弹簧28的推力作用下复位,将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下端开口关闭,进而将两个扶手6进行了限位。为了更好地提高限位效果,可以在凸缘9的内侧设置凹槽,使插销复位时插入凹槽内。
使用完毕后,抓握第一把手11,推动插销10,克服第一弹簧28弹力,使插销10向槽体27内部运动,这样就打开了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的下方开口,将两个扶手6向下旋转,离开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靠板8上设置有座椅。座椅可以为柔性材料,如图6所示的,座椅为中间窄、两头宽的样式,座椅的一头固定在靠板上,另一端设置挂钩,挂钩用于挂在护板内侧设置的挂环上,形成两头高、中间低的座椅。座椅还可以为硬质材料制成的座椅,在靠板上设置凹槽,座椅可折叠地设置于靠板的凹槽处。
设置座椅,是为了方便患者的短暂休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靠板8上设置有第一绑带26,第一绑带26的一端固定在靠板8的一侧,另一端设置第一粘结片25,靠板8上与第一绑带26的相对侧设置有第二粘结片,第一粘结片与第二粘结片配合。第一粘结片和第二粘结片的结构与魔术贴的结构类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结片和第二粘结片均具有一定的宽度。
第一绑带26的位置高于座椅的位置,是为了固定患者的髋部,由于不同患者的髋部周长不同,所以,将第一粘结片和第二粘结片设置为一定的宽度,可以较为灵活的调整,以进行稳固固定为原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靠板的该位置可以设置刚性的固定结构,刚性固定结构将患者的髋部环绕固定。刚性固定结构的内侧设置缓冲层,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靠板上还设置有第二绑带29,第二绑带29的位置低于座椅的位置,第二绑带29的一端固定在靠板8上,另一端设置第三粘结片,靠板8上设置第四粘结片,第四粘结片位于第二绑带的相对侧,第三粘结片和第四粘结片配合,将患者的双膝进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底板的靠近导槽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把手16、外层板30、内层板32、卡柱33、第二弹簧31和限位片,卡柱33贯穿外层板30和内层板32,卡柱33外侧与定位把手16连接,另一侧延伸至导槽17内,限位片垂直固定在卡柱33上,位于外层板30和内层板32之间,第二弹簧31套合于卡柱33上,且位于外层板30与限位片之间,限位片的直径大于第二弹簧31的直径。
当握住定位把手,将定位把手向外拉时,卡柱向外运动,卡柱的内侧向外层板和内层板之间的方向运动,将导槽打开,允许所述支柱和/或护板的通过,限位片随卡柱向外运动,压迫弹簧,使弹簧压缩,压缩的弹簧对限位片施加反向作用力,以阻止限位片过度运动,即对卡柱的运动范围进行限定,以防止卡柱运动过度。
当支柱和/或护板通过后,松开定位把手,支柱会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拦截在导槽的横截面上,起到限位作用。
进一步的,可以沿导槽的方向设置多组定位结构,在不同地方进行定位,以适应不同胖瘦的患者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结构的卡柱可以与第二导槽对应设置。卡合时,卡柱端部卡入第二导槽内,以实现更好地卡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用于承重;
行进结构,包括车把、支撑杆、扭动行进车轮组件、后车轮组;支撑杆贯穿所述底板,贯穿处位于底板的头部,一端与所述车把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扭动行进车轮组件连接,车把往复转向带动支撑杆往复旋转,带动扭动行进车轮组件往复扭动,与地面产生朝向预设方向的行进摩擦力;后车轮组包括至少两个车轮,设置于底板远离扭动行进车轮组件的一侧;
扭动行进车轮组件和后车轮组组成三点支撑结构;
护板,沿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包括第一段、第二段、支撑结构,第一段和第二段首尾连接,且预留设定角度;第一段上远离第二段的一侧设置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与底板支承面上设置的导槽配合,导向结构与第二段相对设置,导槽与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
支撑结构的一端与第一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槽活动配合;
第一段相对于底板倾斜设置,其自由端远离车把手设置,第二段与底板基本垂直;第二段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扶手,扶手铰接于第二段上;
以及,靠板,设置于底板的尾部,与第二段平行;
靠板包括首尾连接的下段和上段,上段的宽度大于下段的宽度,下段与底板连接,上段的与下段的连接的一侧设置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位于下段的两侧,两个通槽的向底板相对的一侧开口,开口处设置插销,插销的位置变动调整开口的关闭;
两个通槽的位置与两个扶手的位置对应设置,用于限定两个扶手的自由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筒,支撑筒套合于支撑杆的外侧,用设置于支撑筒与底板之间的支架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与支撑杆之间采用轴承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包括盘体、车把架体和两个车把手,所述盘体的中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车把架体为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分别位于盘体的两侧,连接杆包括弧形段和平直段,弧形段的一端与盘体连接,另一端与平直段的一端连接,平直段的另一端与车把手的端部连接;
所述平直段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通槽,通槽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车把手活动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车把手与转轴的连接段为半圆柱结构,半圆柱的半径与转轴与通槽底部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的第二段的侧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夹持部件,夹持部件与所述靠板相对设置,内凹面为弧形,内凹方向与第二段的侧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由弹性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上套合有圆柱形垫层,圆柱形垫层由弹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的下段顶部设置槽体,插销活动安装在槽体中,插销与槽体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连接件的一端与插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把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上设置有座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上设置有第一绑带,第一绑带的位置高于座椅的位置,第一绑带的一端固定在靠板的一侧,另一端设置第一粘结片,靠板上与第一绑带的相对侧设置有第二粘结片,第一粘结片与第二粘结片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片和第二粘结片均具有一定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在靠板上还设置有第二绑带,第二绑带的位置低于座椅的位置,第二绑带的一端固定在靠板上,另一端设置第三粘结片,靠板上设置第四粘结片,第三粘结片和第四粘结片配合,将患者的双膝进行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瘫病人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靠近导槽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把手、外层板、内层板、卡柱、第二弹簧和限位片,卡柱贯穿外层板和内层板,卡柱外侧与定位把手连接,另一侧延伸至导槽内,限位片垂直固定在卡柱上,位于外层板和内层板之间,第二弹簧套合于卡柱上,且位于外层板与限位片之间,限位片的直径大于第二弹簧的直径。
CN201910145168.4A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 Active CN109850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5168.4A CN109850050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5168.4A CN109850050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0050A CN109850050A (zh) 2019-06-07
CN109850050B true CN109850050B (zh) 2020-09-04

Family

ID=6689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5168.4A Active CN109850050B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5005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04062B1 (pl) * 2002-10-21 2009-12-31 Firma Ortopedyczna Medort Społka Akcyjna Urządzenie umożliwiające chodzenie osobom z paraliżem lub niedowładem kończyn dolnych
CN201597712U (zh) * 2010-01-19 2010-10-06 庞明方 立式扭扭车
CN202637851U (zh) * 2012-05-21 2013-01-02 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电动站立架
CN106137576B (zh) * 2016-08-24 2017-10-13 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站立轮椅车
CN206700616U (zh) * 2017-04-27 2017-12-05 张�杰 一种站立架
CN107669449B (zh) * 2017-11-09 2020-03-24 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帮扶机器人
CN108464918A (zh) * 2018-05-22 2018-08-31 天津科技大学 室内站立辅助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0050A (zh) 2019-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9981B2 (en) Motorized air walker and suspension system for paralyzed persons
EP2086493B1 (en) Mobilizer for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and wellness
US10870033B2 (en) Device with reciprocating upper extremity support assemblies
US20190254911A1 (en) Neckpillow
CN108837406B (zh) 一种骨科用腿部康复辅助锻炼设备
CN205598170U (zh) 一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装置
CN110916979A (zh) 一种膝关节康复训练椅
CN112043547B (zh) 用于运动康复的脚踏-手柄一体化辅助治疗设备
CN210078217U (zh) 帕金森病患者用康复椅
CN109850050B (zh) 一种截瘫病人助行器
CN210813714U (zh) 一种骨科恢复训练装置
CN109512587B (zh) 一种重症病人移动架
CN117618195A (zh) 一种具有腿部训练功能的助行机器人
CN207306810U (zh) 多功能康复轮椅
CN115154186A (zh) 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器械的辅助装置
CN214388139U (zh) 一种骨科临床用康复训练设备
CN214073989U (zh) 一种用于骨科的腿部支撑装置
CN210785052U (zh) 一种腰部修复器
CN114367083A (zh) 骨科脊柱损伤康复训练装置
CN215351826U (zh) 一种可以变换角度的康复治疗坡架
CN219963205U (zh) 用于上肢关节脱位复位及康复训练椅
CN213347714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肢体复健器
CN218739482U (zh) 适应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设备
CN206508468U (zh) 一种步伐训练器
CN214231998U (zh) 一种助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