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4468A - 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4468A
CN109844468A CN201780063590.4A CN201780063590A CN109844468A CN 109844468 A CN109844468 A CN 109844468A CN 201780063590 A CN201780063590 A CN 201780063590A CN 109844468 A CN109844468 A CN 109844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sensor
load
beam shape
plate por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35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脇昌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Mitsu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nebeaMitsu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ebeaMitsumi Inc filed Critical MinebeaMitsumi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844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44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52Weighing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e.g. furni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27Weigh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02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wheeled or rolling bodies, e.g. vehi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44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weighing pers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1/00Details of weighing apparatus
    • G01G21/22Weigh pans or other weighing receptacles; Weighing platf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负载检测器(100)具备悬臂支承在支承台(11b、12b)上的梁形负荷传感器(21、22)和连结于上述梁形负荷传感器的载置部(30)。上述载置部具有供受检体载置的载置板(P30、P31、P33、P34、P35、P36)和将上述受检体从地板面向上述载置板上引导的坡部(SL)。上述坡部的前端(SLT)能够绕与上述载置板垂直的第1垂直轴或者与上述坡部垂直的第2垂直轴转动且/或能够在上述载置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包括坡部的载置部的负载检测器、以及包括该负载检测器的负载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在床检测,检测对医院、护理设施等的床施加的负载来判断在床上是否存在患者、受助生活的住宿者。检测负载的负载检测器能够配置于各种位置,例如能够配置在床的支承腿之下。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安装有应变仪的悬臂梁部和安装于该悬臂梁部的基端部的载置板部的负载检测器,作为能够配置在床腿之下的负载检测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29020号
在床等重物中,为了不抬起该重物而能够使其移动,往往设置有脚轮,但很难说使用了脚轮的重物的移动就是容易的。特别是,对设置在床的4条腿之下的4个脚轮进行操作,将该4个脚轮同时载置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种负载检测器的载置板部就是繁琐的作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受检体容易地载置于载置部的负载检测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负载检测器,其具备悬臂支承在支承台上的梁形负荷传感器、和连结于上述梁形负荷传感器的载置部,其中,
上述载置部具有供受检体载置的载置板、和将上述受检体从地板面向上述载置板上引导的坡部,
上述坡部的前端能够绕与上述载置板垂直的第1垂直轴或者与上述坡部垂直的第2垂直轴转动且/或能够在上述载置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在第1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也可以是,上述坡部包括:第1板部,其在与上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于上述载置板的一侧;和第2板部,其位于第1板部的与上述载置板相反的一侧并具有上述前端,第1板部能够绕转动轴转动,上述转动轴设置于第1板部的上述载置板侧的端部且在上述载置板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第2板部以上述前端能够绕第2垂直轴转动且/或能够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接于第1板部。
在第1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也可以是,第2板部以上述前端能够绕第2垂直轴转动且能够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接于第1板部。
在第1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也可以是,上述载置部还包括杆,其从第1板部向比上述转动轴靠上述载置板侧延伸,并位于上述载置板的上方。
在第1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也可以是,在上述载置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对上述杆进行收容的凹部。
在第1方式的负载检测器中,也可以是,上述梁形负荷传感器包括: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其通过悬臂支承在第1支承台上,而具有自由端;和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其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对置配置,通过悬臂支承在第2支承台上,而具有自由端,上述载置部还具有连结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的第1连结部、和连结于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的第2连结部,上述载置部设置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与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的上述自由端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的上述自由端位于相反侧,上述载置部的第1连结部在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的上述自由端侧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连结,上述载置部的第2连结部在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的上述自由端侧与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负载检测系统,其对床上的受检者的负载进行检测,其中,
上述负载检测系统具有:
第1方式的多个负载检测器,它们配置于床腿之下;和
控制部,其连接于上述多个负载检测器,基于上述负载检测器的输出对上述受检者的负载进行计算。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检测器,能够将受检体容易地载置于载置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所包括的载置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着IV-IV线对图3所示的坡部进行了剖切的剖视图。
图5表示在载置部载置脚轮的情形,图5的(a)表示载置前的情形,图5的(b)表示载置后的情形。
图6的(a)~图6的(c)表示坡部的第2板部在宽度方向上直线移动的情形。
图7的(a)、图7的(b)表示坡部的第2板部转动的情形。
图8是表示载置部向负荷传感器安装的安装位置与载置部上的受检体的优选的载置位置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使用1个梁形负荷传感器的负载检测器中的、载置板上的受检体的载置位置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载置于载置部的受检体的位置与载置部向负荷传感器安装的安装位置之间的在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距离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1变形例的载置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2变形例的载置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变形例的载置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4变形例的载置部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5变形例的载置部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载置部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5,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负载检测器100是配置于床腿部BL(图5)的下方并对床上的受检者(受检体)的负载进行检测的负载检测器。
如图1、图2所示,负载检测器100主要具有:第1基部11、第2基部12;梁形的第1负荷传感器21、梁形的第2负荷传感器22,它们分别连结于第1基部11、第2基部12;以及带坡部SL的载置部30,其被第1负荷传感器21、第2负荷传感器22支承于第1负荷传感器21、第2负荷传感器22之间。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梁形的第1负荷传感器21、梁形的第2负荷传感器22的梁延伸的方向设为负载检测器100的前后方向,将载置部30的坡部SL所存在的一侧设为前侧。另外,将第1负荷传感器21、第2负荷传感器22的梁对置的方向设为负载检测器100的宽度方向。将供负载检测器100设置的面称为地板面。
第1基部11是配置于地板面上并对第1负荷传感器21进行悬臂支承的部件,具有:平板部11a,其平面形状呈与第1负荷传感器21大致相同形状的矩形;和支承台部11b,其从平板部11a的一端向上方突出。因此,支承台部11b的顶面11bt位于比平板部11a的顶面11at靠上方。
在支承台部11b的顶面11bt形成有2个螺纹孔Th。在支承台部11b经由螺钉T和螺纹孔Th固定有第1负荷传感器21。
第2基部12也具有与第1基部11相同的形状,具有平板部12a和支承台部12b。第2基部12与第1基部11分离规定距离,并与第1基部11对置(在该例子中,平行地)配置,但第1基部11的支承台部11b配置为与第2基部12b反向。即,支承台部11b与第1基部11的平板部11a连接的位置和支承台部12b与第2基部12的平板部12a连接的位置是互为相反侧。在支承台部12b经由螺钉T和在支承台部12b的顶面12bt形成的螺纹孔Th固定有第2负荷传感器22。
第1负荷传感器21是梁形的负荷传感器,具有:棱柱形状的应变体21s,其具有贯通孔h;和应变仪21g,其安装于应变体21s。第1负荷传感器21将在应变体21s产生的形变检测为应变仪21g的电阻值的变化,由此检测施加于第1负荷传感器21的负载。
应变体21s是由铝、铁等金属形成的长条棱柱。在应变体21s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h。贯通孔h具有:2个圆形孔hc,它们的剖面形状为圆形;和矩形孔hr,其将2个圆形孔hc在长边方向上连结,且剖面形状为大致矩形。在应变体21s中的位于贯通孔h的上方和下方的部分划分出上下方向的厚度因存在贯通孔h而变薄的薄壁部21th。
应变体21s的后端经由在后端附近设置的螺纹孔Th和螺钉T固定于第1基部11的支承台部11b。由此,应变体21s将后端作为固定端21s1、将前端作为自由端21s2,悬臂支承于第1基部11(支承台部11b)。
在应变体21s的自由端21s2附近的下表面21sd经由螺钉T和螺纹孔Th固定有载置部30。即,应变体21s(第1负荷传感器21)在自由端21s2附近将载置部30支承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应变仪21g在应变体21s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1个1个地分别安装于应变体21s的上表面21st和下表面21sd。另外,应变仪21g经由未图示的导线与外部的控制部连接。
第2负荷传感器22具有与第1负荷传感器21相同的构造,具有:棱柱形状的应变体22s,其在中央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h;和2个应变仪22g,它们安装于应变体22s的薄壁部22th。第2负荷传感器22与第1负荷传感器21分离规定距离,并与第1负荷传感器21对置(在该例子中,平行地)配置。
应变体22的前端经由在上述前端设置的螺纹孔Th和螺钉T固定于第2基部12的支承台部12b。由此,应变体22s将前端作为固定端22s1、将后端作为自由端22s2,悬臂支承于第1基部12(支承台部12b)。
在应变体22s的自由端22s2附近也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2个螺纹孔Th。在应变体22s的自由端22s2附近的下表面22sd经由螺钉T和螺纹孔Th固定有载置部30。即,应变体22s(第2负荷传感器22)在自由端22s2附近将载置部30支承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若观察与应变体21s的配置关系,则应变体22s的固定端22s1、自由端22s2在负载检测器100的前后方向上位于与第1负荷传感器21的应变体21s的自由端21s2、固定端21s1分别相同的位置。即,应变体21s和应变体22s相互对置,并且沿相同方向延伸,但它们的自由端相对于固定端的朝向互为相反。另外,支承应变体21s的支承台部11b和应变体22s的自由端22s2在前后方向上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支承应变体22s的支承台部12b和应变体21s的自由端21s2在前后方向上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载置部30是在使用负载检测器100检测负载时对脚轮CT等受检体进行载置的计量盘。如图3所示,载置部30具有主体部30M和以能够转动或者能够枢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30M的引导部30G。
主体部30M具备供受检体载置的矩形形状的板部(载置板)P30、在3个方向上包围板部P30的壁部W、以及设置于壁部W的第1连结部C1、第2连结部C2。此外,将相对于板部P30载置后述的受检体的一侧作为主体部30M、板部P30的上侧(上方),将其相反一侧作为主体部30M、板部P30的下侧(下方)。
在板部P30的上表面设置有俯视呈大致コ字形(大致U字形)的凹部R30。凹部R30形成为在俯视时コ字(U字)的开口部位于板部P30的长边方向的一侧(不存在壁部W的一侧)。
在板部P30的一对短边中的未设置有壁部W的短边,在中央部设置有长方体状的轴支承部S。在轴支承部S设置有向板部P30的短边方向两侧突出的凸起B。
壁部W设置为与板部P30正交,包括:第1长壁WL1、第2长壁WL2,它们沿着板部P30的各长边延伸;和短壁WS,其沿着板部P30的一个短边延伸,将第1长壁WL1、第2长壁WL2连接。
第1长壁WL1、第2长壁WL2的与短壁WS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超过板部P30突出。以下,将第1长壁WL1、第2长壁WL2的突出部分别称为第1突出部WL1p、第2突出部WL2p。
在第1突出部WL1p的、朝向与板部P30所存在的一侧相反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呈与板部P30平行的板状的第1连结部C1。第1连结部C1经由螺钉T和螺纹孔Th在第1负荷传感器21的应变体21s的自由端21s2附近固定于应变体21s的下表面21sd(图1、图2)。
在短壁WS的、朝向与板部P30所存在的一侧相反一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呈与板部P30平行的板状的第2连结部C2。第2连结部C2是将短壁WS的延伸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矩形形状,长边方向的一端部超过第2长壁WL2突出。第2连结部C2经由设置于该突出部的螺纹孔Th和螺钉T在第2负荷传感器22的应变体22s的自由端22s2附近固定于应变体22s的下表面22sd(图1、图2)。
如图8所示,短壁WS配置为与短壁WS接触并载置于板部P30的脚轮CT(图8中的脚轮CT由包括旋转轴的水平面的剖面形状示出)的重心位于将第1连结部C1向第1负荷传感器21连结的中心点A1与第2连结部C2向第2负荷传感器22连结的中心点A2相连的线段L上或者其附近。这样配置的理由后面进行叙述。
引导部30G包括:坡部SL,其将地板面上的脚轮CT向板部P30上引导;和杆部LV30,其从坡部SL向坡部SL的与前端SLT相反的一侧延伸。坡部SL包括矩形形状的第1板部SL1、和设置于第1板部SL1的短边方向的一侧的第2板部SL2。
第1板部SL1是短边方向的一端侧形成为较薄的平板,例如由金属形成。在形成为较薄的部分设置有沿第1板部SL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狭缝s。在第1板部SL1的短边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俯视呈矩形的切口部n,在对切口部n进行划分的一对对置面分别设置有凹孔c。
第2板部SL2是被平行延伸的一对直线缘和将该一对直线缘的各端部彼此连接的一对曲线缘划分的大致椭圆形的平板,例如由金属形成。在第2板部SL2的上表面设置有从一方的曲线缘朝向另一方的曲线缘延伸的引导槽g。引导槽g的深度和宽度随着从一方的曲线缘朝向另一方的曲线缘而变小。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2板部SL2在一对直线缘对置的方向的中央部且在未设置有引导槽g的曲线缘的附近,经由安装于第2板部SL2的下表面的金属制的连结销cp与第1板部SL1的狭缝s能够移动地连结于第1板部SL1。利用这样连结的第1板部SL1和第2板部SL2,构成将脚轮CT等受检体向板部P30上引导的坡部SL,第2板部SL2的设置有引导槽g的曲线缘成为坡部SL的前端SLT。前端SLT虽位于比第1突出部WL1p、第2突出部WL2p的前端靠前方,但并不限定于此。第1板部SL1的不成为较薄的区域的上表面与第2板部SL2的上表面也可以配置为共面。
通过使连结销cp沿着狭缝s滑动,能够使第2板部SL2和前端SLT沿着第1板部SL1的长边方向(负载检测器100和板部P30的宽度方向)线性移动。另外,通过使连结销cp绕其中心轴x(图4)旋转,能够使第2板部SL2和前端SLT绕与第1板部SL1垂直的中心轴(第2垂直轴)x转动。
杆部LV30具有:第1臂部AM1和第2臂部AM2,它们连接于坡部SL的第1板部SL1的设置有切口部n的长边的各端部;和矩形部(接触部)RC,其在与坡部SL相反的一侧连接于第1臂部AM1和第2臂部AM2,杆部LV30俯视时呈大致コ字形(大致U字形)。
板部P30的轴支承部S的凸起B嵌合于坡部SL的切口部n的凹孔c,由此,引导部30G相对于主体部30M连结为能够绕将凸起B与凹孔c连结的转动轴X30转动。引导部30G构成为坡部SL比杆部LV30重,从而构成为比凹孔c靠前侧(前端SLT侧)的重量重于后侧(杆部LV30侧)的重量。因此,只要不对杆部LV30施加负载,则引导部30G就以转动轴X30为中心沿前端SLT向下方下降的方向旋转,从而前端SLT与地板面接触。此外,代替构成为坡部SL侧的重量重于杆部LV30侧的重量,也可以设置利用弹簧、磁铁等将前端SLT向地板面方向施力的机构。
这里,在主体部30M的板部P30设置的凹部R30的俯视形状与引导部30G的杆部LV30的俯视形状大致相等。因此,在引导部30G相对于主体部30M转动,而使引导部30G的杆部LV30与主体部30M的板部P30接触时,杆部LV30配置于凹部R30内(图5的(b))。另外,此时,杆部LV30的上表面也可以与板部P30的上表面共面。
接下来,针对负载检测器100的使用方法,将检测对象为床上的受检者,在载置部30载置有在床腿部BL(图5)的下端部安装的移动用的脚轮CT的情况列举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该情况下,脚轮CT也是检测对象(受检体)。
在进行使用了负载检测器100的负载检测的情况下,首先,将脚轮CT载置于载置部30的主体部30M的板部P30上。在板部P30未载置脚轮CT的状态(图5的(a))下,坡部SL的前端SLT位于凭借坡部SL的自重而与地板面F接触的第1位置。
在该状态下,使用引导部30G使位于载置部30的前方的脚轮CT向板部P30上移动。这里,在脚轮CT处于板部P30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情况下,如图6的(a)所示,仅通过使脚轮CT从前方向后方滚动,就能够将脚轮CT容易地载置于板部P30上。另外,在脚轮CT向板部P3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的情况下,如图6的(b)、图6的(c)所示,使坡部SL的第2板部SL2在宽度方向上滑动而对引导槽g与脚轮CT进行对位。之后,仅通过使脚轮CT从前方向后方滚动,就能够将脚轮CT容易地载置于板部P30上。这样,通过使第2板部SL2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滑动,能够容易地进行引导槽g与脚轮CT的对位。另外,通过使第2板部SL2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滑动,能够缩小第2板部SL2本身的宽度,从而能够缩小负载检测器100整体的尺寸(无需将负载检测器100不必要地增大)。
另外,也存在脚轮CT的行进方向与前后方向不一致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图7的(a)、图7的(b)所示,在使第2板部SL2绕轴x旋转,而使引导槽g延伸的方向与脚轮CT的行进方向一致之后,使脚轮CT朝向引导槽g滚动。在脚轮CT在坡部SL上滚动的期间逐渐变更脚轮CT的行进方向,由此能够将脚轮CT容易地载置于板部P30上。
由于在地板面F与前端SLT之间不存在阶梯差,所以脚轮CT容易搭乘在第2板部SL2上,能够一边被引导槽g在宽度方向上引导,一边在第2板部SL2上向斜上方移动。接下来,脚轮CT能够通过第1板部SL1的上表面到达主体部30M的板部P30的前端、即转动轴X30上。至该时刻为止,引导部30G的姿势不发生变化。
接下来,若到达了板部P30的前端、即转动轴X30上的脚轮CT越过转动轴X30并朝向短壁部WS移动,则脚轮CT搭乘在引导部30G的杆部LV30的矩形部RC上,将矩形部RC向下方按压。由此,引导部30G以转动轴X30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引导部30G的杆部LV30收纳在主体部30M的板部P30的凹部R30内(图5的(b))。在脚轮CT与短壁WS接触的时刻,脚轮CT停止,载置结束。
在该状态下,坡部SL的前端SLT向与地板面分离的第2位置摆动,坡部SL整体位于与地板面分离的第2位置。另外,由于通过板部P30和杆部LV30的上表面划分出平坦面,脚轮CT位于该平坦面上,所以无需担心因板部P30的上表面与矩形部RC的上表面之间的阶梯差而产生脚轮CT的移动,引起测量误差等。此外,也可以在将脚轮CT载置于载置部30上之后,将脚轮CT锁定来防止脚轮CT滚动。
床上的受检者的负载经由床的腿部BL、脚轮CT、以及载置部30传递至支承载置部30的第1负荷传感器21的应变体21s、第2负荷传感器22的应变体22s。在被传递有负载的应变体21s、22s分别产生形变,应变仪21g、22g将该形变检测为电阻值的变化。检测到的电阻值的变化经由导线(未图示)向在外部、第1基部11或者第2基部12设置的控制部(未图示)输出。通过在控制部实施运算处理,能够对受检者的负载进行检测。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中,对使用第1负荷传感器21和第2负荷传感器22对载置部30进行2点支承的理由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中,如图8所示,载置部30的主体部30M经由第1连结部C1、第2连结部C2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1负荷传感器21的应变体21s的自由端21s2、第2负荷传感器22的应变体22s的自由端22s2附近,载置部30的主体部30M在以最短距离将连结的中心点A1、A2相连的线段L上最难挠曲。因此,通过在线段L上配置床的脚轮CT,能够在抑制了载置部30的挠曲的影响的状态下,对床上的受检者的负载进行检测。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的载置部30的主体部30M的短壁WS配置为与短壁WS抵接的脚轮CT的重心位于线段L上或者其附近。因此,能够将脚轮CT稳定地配置在线段L上或者其附近,从而对受检者的负载稳定且正确地进行检测。
另外,与在1个梁形负荷传感器的端部安装载置板的负载检测器(以下,称为单负荷传感器型负载检测器)相比,本发明的负载检测器100能够对负载稳定且正确地进行检测。参照图9所示的单负荷传感器型负载检测器900对其理由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梁形负荷传感器LC的端部安装有载置板PT的单负荷传感器型负载检测器900中,偏置误差(取决于载置板上的受检体的载置位置而产生的检测误差)在检测对象的载置位置pn处于梁形负荷传感器LC与载置板PT的连结位置A0的附近的情况下比较小,但随着载置位置pn远离连结位置A0而变大。这是因为,随着载置位置pn在梁形负荷传感器LC的长边方向上与连结位置A0分离,以在梁形负荷传感器LC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为中心的、大小与分离距离相应的弯矩作用于梁形负荷传感器LC的应变体,由于该弯矩导致的形变,在梁形负荷传感器LC的应变仪产生偏置误差。另外,随着载置位置pn在梁形负荷传感器LC的宽度方向上与连结位置A0分离,绕在梁形负荷传感器LC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轴的、大小与分离距离相应的扭转力矩作用于梁形负荷传感器LC的应变体,由于该扭转力矩导致的形变,在梁形负荷传感器LC的应变仪产生偏置误差。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中,如图10所示,若将载置在载置部30的主体部30M的板部P30上的检测对象的载置位置PN与连结的中心点A1的在长边方向上的距离设为xP1,将载置位置PN与连结的中心点A2的在长边方向上的距离设为xP2,则xP1与xP2的合计在主体部30M的板部P30上的大致整个区域成为恒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中,即使载置位置PN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在第1负荷传感器21产生的弯矩引起的偏置误差、与由在第2负荷传感器22产生的弯矩引起的偏置误差的合计也始终大致恒定(相对于检测对象的重量的规定的比例的值)。因此,例如,通过实施在控制部(未图示)中将第1负荷传感器21与第2负荷传感器22的检测值相加,且减去相对于检测值具有恒定的比例的值作为偏置误差等的处理,能够在实际除去由弯矩引起的偏置误差的影响的状态下对检测对象的负载稳定地进行检测。
另外,如图10所示,若将在主体部30M的板部P30上载置的检测对象的载置位置PN与连结的中心点A1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yP1,将载置位置PN与连结的中心点A2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yP2,则yP1与yP2的合计在主体部30M的板部P30上的大致整个区域成为恒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中,即使载置位置PN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由在第1负荷传感器21产生的扭转力矩引起的偏置误差、与由在第2负荷传感器22产生的扭转力矩引起的偏置误差的合计也始终大致恒定(相对于检测对象的重量的规定的比例的值)。因此,通过实施与在弯矩时相同的处理,能够在实际除去由扭转力矩引起的偏置误差的影响的状态下对测量对象的负载稳定地进行检测。
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的效果总结如下。
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所具有的载置部30具有主体部30M与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0M绕水平轴转动的引导部30G,在将作为受检体的脚轮CT等滚动体导入主体部30M上时,能够使用前端SLT与地板面F接触的坡部SL。另外,坡部SL由第1板部SL1与能够相对于第1板部SL1转动和直线移动的第2板部SL2构成,因此能够根据需要使第2板部SL2移动来变更前端SLT的位置和方位,从而调整为适于脚轮CT的搭乘的状态。因此,能够将相对于载置部30能够以各种方式配置的脚轮CT容易地导入坡部SL上,而与脚轮CT的配置的方式无关。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所具有的载置部30而言,在使作为受检体的脚轮CT等滚动体向主体部30M上移动时,将引导部30G的杆部LV30朝向主体部30M按压而使引导部30G转动(摆动),由此,坡部SL的前端部SLT与地板面F分离。而且,只要滚动体存在于主体部30M上,就能维持坡部SL与地板面F分离的状态。因此,在将检测对象载置于主体部30M上而进行的负载检测中,不会产生由引导部30G与地板面F的接触导致的测量误差。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所具备的载置部30而言,来自脚轮CT等滚动体的负载的大部分施加于板部P30,仅来自脚轮CT等滚动体的负载的一部分经由杆部LV30的矩形部RC施加于引导部30G。因此,能够避免朝向转动轴X30的随时间变化的负荷而防止凸起B、凹孔c等部件破损。此外,优选将凹部R30的深度(板部P30的上表面相对于凹部R30的底面的高度)设定为比杆部LV30的厚度大。在该情况下,在杆部LV30的下表面与凹部R30的底面之间产生间隙(游隙),来自脚轮CT等滚动体的负载仅施加于板部P30,因此能够更加减少朝向转动轴X30的负荷。
在第1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中,载置部30的引导部30G的杆部LV30的第1臂部AM1、第2臂部AM2也可以在坡部SL的第1板部SL1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附近连接于第1板部SL1。另外,也可以省略第1臂部AM1、第2臂部AM2的任一方。臂部的数量和配置能够以载置的滚动体不会经由臂部将不需要的负载施加于引导部30G的方式进行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器100中,也能够代替载置部30,而使用具有如下形状的载置部。
图11示出第1变形例的载置部31。第1变形例的载置部31除以下3点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载置部30相同,即:引导部31G的杆部LV31是不具有开口的矩形平板、在主体部31M的板部P31代替俯视时呈大致コ字形的凹部R30而设置有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凹部R31、以及引导部31G通过使设置于坡部SL的凸起B与在主体部31M的壁部W设置的凹孔c嵌合而能够绕旋转轴X31转动地连结于主体部31M。
图12示出第2变形例的载置部32。第2变形例的载置部32除以下1点之外与第1变形例的载置部31相同,即:在主体部32M的板部P32的俯视呈矩形的凹部R32内设置在板部P32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圆弧状的槽G1,并在引导部32G的杆部LV32设置与槽G1对应的形状和配置的圆弧状的槽(移动限制部)G2。载置于板部P32上的脚轮CT嵌入槽G2而被限制移动。
图13示出第3变形例的载置部33。第3变形例的载置部33主要在以下2点与载置部30不同,即:引导部33G的杆部LV33是配置于主体部33M的下方的俯视呈矩形的部件、和主体部33M的板部P33是具有开口部OP的平板。引导部33G通过使从设置于杆部LV33的轴支承部S突出的凸起B与在主体部33M的板部P33设置的切口部n的一对凹孔c嵌合,而能够以转动轴X33为中心转动地安装于主体部33G,杆部LV33配置于开口部OP的下方。载置于板部P33上的脚轮CT嵌入开口部OP并将杆部LV33下压,由此,使坡部SL的前端SLT与地板面F分离。
图14示出第4变形例的载置部34。第4变形例的载置部34除以下3点之外与载置部30相同,即:引导部34G不具有杆部、在主体部34M的板部P34的上表面不形成有凹部、以及具有将坡部SL的前端SLT向上方施力的施力部件。施力部件具体是包围从轴支承部S突出的凸起(未图示)而配置的扭簧(未图示)。在将脚轮CT载置于板部P34上时,利用脚轮CT将前端SLT向地板面F下压,从而使前端SLT与地板面F接触。
图15示出第5变形例的载置部35。第5变形例的载置部35除坡部SL一体固定于板部P35之外与第4变形例的载置部34相同。在具有第5变形例的载置部35的负载检测器100中,坡部SL的前端SLT在将脚轮CT向坡部SL上移动时、脚轮CT载置于板部P35上时(即负载检测中),均始终与地板面F分离。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6对负载检测器100所具备的载置部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载置部36除以下2点之外与第4变形例的载置部34相同,即:坡部SL由1张弯曲板构成、和坡部SL经由设置于其下表面的连结销cp与设置于板部P36的狭缝s连接于主体部36M。
通过使连结销cp沿着狭缝s滑动,能够使坡部SL和前端SLT沿着负载检测器100和板部P36的宽度方向直线移动。另外,通过使连结销cp绕其中心轴x旋转,能够使坡部SL和前端SLT绕与板部P36垂直的中心轴(第1垂直轴)x转动。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也能够采用如下变形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也可以采用将第2板部SL2进一步分割为具有前端SLT的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后侧板部相对于第1板部SL1连结为能够在负载检测器100的宽度方向上直线移动,前侧板部相对于后侧板部连结为能够进行以与后侧板部垂直的轴为中心的转动。根据这种结构,前侧板部的前端SLT也能够相对于板部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且能够绕与第2板部SL2垂直的轴转动。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将坡部SL进一步分割为具有前端SLT的前侧板部和后侧板部的相同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也可以省略狭缝s。在该情况下,第2板部SL2(在第2实施方式中为坡部SL)能够仅进行绕连结销cp的中心轴x的转动。或者,例如也可以形成如下结构:通过在宽度方向上设置2个连结销cp等,第2板部SL2(在第2实施方式中为坡部SL)仅进行在负载检测器100的宽度方向上的滑动移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也可以将狭缝s变更为不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槽部。在该情况下,连结销cp的头部以能够防止连结销cp从槽部脱落的方式保持于该槽的内部。作为将第2板部SL2(在第2实施方式中为坡部SL)连接为能够转动和直线移动的方法,能够采用其他任意的方法。
另外,为了提高第1板部SL1与第2板部SL2之间的滑动性(在第2实施方式中,是坡部SL与板部P36之间的滑动性),也可以在第1板部SL1与第2板部SL2对置接触的部分设置由聚四氟乙烯(PTFE)等润滑性的材料形成的衬垫。另外,也可以将连结销cp设为由树脂制得。
坡部SL的前端SLT侧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曲线缘,能够设为直线缘等其他任意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载置部30~36中,第1连结部C1和第2连结部C2也可以在对角线方向上隔着板部P30~P36配置即可,而并非一定配置于板部P30~P36的对角线上。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载置部30~36所具有的第1连结部C1未必需要安装于第1负荷传感器21的应变体21s的自由端21s2附近。第1连结部C1安装于比第1负荷传感器21的应变体21s的长边方向中央靠自由端21s2侧即可。另外,也能够将第1连结部C1安装在比第1负荷传感器21的应变体21s的薄壁部21th靠自由端21s2侧的任意位置。第2连结部C2向第2负荷传感器22的应变体22s的安装也相同,安装在比第2负荷传感器22的应变体22s的长边方向中央靠自由端22s2侧即可。
也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载置部30~36作为图9所示那样的单负荷传感器型负载检测器900的载置部来使用。在该情况下,例如,无需载置部30~36的主体部30M~36M的第1连结部C1、第2连结部C2,将负荷传感器LC的前端部固定连接于短壁WS。另外,也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载置部30~36作为日本特开2005-300368所示那样的具有3个负荷传感器传感器的负载天平的测定盘来使用。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载置部30~36也可以分别不具有壁部W。
在第1实施方式、第1变形例~第3变形例的载置部30、31、32、33中,利用引导部30G、31G、32G、33G的坡部SL的自重使前端SLT向与地板面F接触的位置移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对坡部SL的前端SLT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部件(扭簧、板簧、磁铁等)设置在各载置部的主体部30M、31M、32M、33M与引导部30G、31G、32G、33G之间。或者,也可以在坡部SL设置砝码,由此使坡部SL的前端SLT向下方移动。
在负载检测器100中,第1负荷传感器21与第2负荷传感器22平行对置,但第1负荷传感器21与第2负荷传感器22也可以以具有小于5°左右的角度的方式对置。
也能够代替脚轮CT,而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负载检测器使用于任意的滚动体。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17对第3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系统500进行说明。
负载检测系统500主要具有4个负载检测器100与控制器CONT。4个负载检测器100与控制器CONT通过布线进行连接。
在使用负载检测系统500时,在4个负载检测器100的载置部30之上,分别载置在床BD的4条腿安装的脚轮CT(图5的(b))。由此,4个负载检测器100分别对经由床BD的腿所施加的床BD上的受检者的负载的一部分进行检测。
连接于4个负载检测器100的控制器CONT进行如下处理:负载计算处理,在该处理中,将来自各负载检测器100的第1负荷传感器21的输出与来自第2负荷传感器22的输出相加,并减去相当于偏置误差的规定值;和负载合计处理,在该处理中,将由各负载检测器100检测出的负载相加。另外,也可以通过控制器CONT进行其他任意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系统使用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载置部30的负载检测器100,因而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载置部30相同的效果。特别是,能够容易地进行如下作业:使第2板部SL2根据脚轮CT的位置和姿势进行移动,从而使4个脚轮CT大致同时地分别载置于4个负载检测器10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系统中,负载检测器10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4个,可以为3个以下,也可以为5个以上。另外,负载检测器100也可以代替载置部30而包括第2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的载置部31、32、33、34、35、3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负载检测系统中,也可以不通过布线而通过无线将来自负载检测器100的输出发送至控制器CONT。另外,也可以在控制器CONT连接有用于对由控制器CONT求出的负载进行显示的显示器、用于基于求出的负载进行规定的报告的报告机。
只要维持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考虑的其他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使在用于将脚轮导入载置部的坡部的前端侧设置的可动板根据脚轮的位置和姿势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将脚轮等受检体容易地载置于载置部上。因此,在将本发明在医院、护理设施等中使用时,能够利用较少的人员容易地将负载检测器配置在床等之下,能够有助于提高医疗、护理的效率。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第1基部;12...第2基部;21...第1负荷传感器;22...第2负荷传感器;30、31、32、33、34、35、36...载置部;30M、31M、32M、33M、34M、35M、36M...主体部;30G、31G、32G、33G、34G、35G...引导部;100...负载检测器;500...负载检测系统;BD...床;C1...第1连结部;C2...第2连结部;CT...脚轮;SL...坡部;SL1...第1板部;SL2...第2板部;LV30、LV31、LV32、LV33...杆部;P30、P31、P32、P33、P34、P35、P36...板部;W...壁部。

Claims (7)

1.一种负载检测器,其具备悬臂支承在支承台上的梁形负荷传感器、和连结于所述梁形负荷传感器的载置部,其中,
所述载置部具有供受检体载置的载置板、和将所述受检体从地板面向所述载置板上引导的坡部,
所述坡部的前端能够绕与所述载置板垂直的第1垂直轴或者与所述坡部垂直的第2垂直轴转动且/或能够在所述载置板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所述坡部包括:第1板部,其在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位于所述载置板的一侧;和第2板部,其位于第1板部的与所述载置板相反的一侧并具有所述前端,
第1板部能够绕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轴设置于第1板部的所述载置板侧的端部且在所述载置板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第2板部以所述前端能够绕第2垂直轴转动且/或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接于第1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第2板部以所述前端能够绕第2垂直轴转动且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接于第1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所述载置部还包括杆,所述杆从第1板部向比所述转动轴靠所述载置板侧延伸,并位于所述载置板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在所述载置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对所述杆进行收容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检测器,其中,
所述梁形负荷传感器包括: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其通过悬臂支承在第1支承台上,而具有自由端;和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其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对置配置,通过悬臂支承在第2支承台上,而具有自由端,
所述载置部还具有连结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的第1连结部、和连结于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的第2连结部,所述载置部设置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与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之间,
在前后方向上,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的所述自由端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的所述自由端位于相反侧,
所述载置部的第1连结部在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的所述自由端侧与第1梁形负荷传感器连结,所述载置部的第2连结部在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的所述自由端侧与第2梁形负荷传感器连结。
7.一种负载检测系统,其对床上的受检者的负载进行检测,其中,
所述负载检测系统具有: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负载检测器,它们配置于床腿之下;和
控制部,其连接于所述多个负载检测器,基于所述负载检测器的输出对所述受检者的负载进行计算。
CN201780063590.4A 2016-10-25 2017-10-18 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 Pending CN1098444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8375 2016-10-25
JP2016208375A JP6320482B2 (ja) 2016-10-25 2016-10-25 荷重検出器、及び荷重検出システム
PCT/JP2017/037658 WO2018079364A1 (ja) 2016-10-25 2017-10-18 荷重検出器、及び荷重検出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4468A true CN109844468A (zh) 2019-06-04

Family

ID=62024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3590.4A Pending CN109844468A (zh) 2016-10-25 2017-10-18 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7639B2 (zh)
EP (1) EP3534123B1 (zh)
JP (1) JP6320482B2 (zh)
CN (1) CN109844468A (zh)
WO (1) WO20180793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51086B1 (en) * 2018-07-11 2021-06-29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t-home monitoring of an individual
JP7412866B1 (ja) 2023-07-07 2024-01-15 株式会社エー・アンド・デイ スロープを備える体重計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6856A (en) * 1990-11-20 1992-02-11 Flintab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ighing a wheel supported load
DE19930414B4 (de) * 1999-07-02 2006-02-16 Soehnle-Waagen Gmbh & Co. Kg Waage für ein Krankenbett
CN2788157Y (zh) * 2005-03-29 2006-06-14 伍德常 医用传感器
CN101147179A (zh) * 2005-03-24 2008-03-1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床负载检测器
JP4120094B2 (ja) * 1999-05-25 2008-07-16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計量装置
US7589288B2 (en) * 2007-12-13 2009-09-15 Metal Industries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re Wheel lift weight measurement structure and bed balance thereof
US7628410B2 (en) * 2007-05-04 2009-12-08 Innovative Product Achievement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cart, such as a cart with one or more fixed wheels, into an enclosure
JP4943785B2 (ja) * 2006-09-08 2012-05-30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ベッドの荷重検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9020B1 (zh) 1969-10-18 1973-09-06
US3961675A (en) * 1975-05-01 1976-06-08 Vernon Harold Siegel Portable housing for weighing systems
US5367129A (en) 1993-01-07 1994-11-22 Lahl Jr Clarence G Bowling ball total weight/top weight scale
US5414225A (en) * 1993-05-07 1995-05-09 Garfinkle; Moishe Mobility-disabled portable weighing device
DE19952729C1 (de) * 1999-10-26 2001-05-23 Seca Gmbh Bettwaage
US6380496B1 (en) * 2000-08-25 2002-04-30 Cardinal Scale Manufacturing Company Apparatus for weighing wheeled or wheel-supported loads
JP4002905B2 (ja) 2004-04-13 2007-11-0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荷重スケ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荷重スケールシステム
JP4109230B2 (ja) 2004-08-17 2008-07-0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ロードセルセンサの検知出力処理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る電子秤
JP4879620B2 (ja) 2005-03-24 2012-02-2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ベッドの荷重検出器
US20090051549A1 (en) 2005-03-24 2009-02-26 Showa Denko K.K Bed load detector
CA2604279A1 (en) * 2005-04-14 2006-10-19 Soehnle Professional Gmbh & Co. Kg Wheel suspender and weigh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wheel suspender
BRPI0616723A2 (pt) * 2005-10-05 2011-06-28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aparelho de nivelamento e pesagem de aeronaves integrado, e métodos para uso
WO2007066638A1 (ja) * 2005-12-06 2007-06-14 Showa Denko K.K. ベッドの在床状況検出装置
US8279057B2 (en) 2006-06-19 2012-10-02 Showa Denko K.K. Method of detecting presence of subject on bed
US7763813B2 (en) * 2006-11-02 2010-07-27 Innovision Devices, Llc Easy mount base for mobility scale
US20080105469A1 (en) * 2006-11-02 2008-05-08 Domel Douglas R Battery powered mobility scale with wireless display
US7381910B1 (en) * 2007-04-13 2008-06-03 Anodyne Medical Devices, Llc Sensor frame for generating a weight signal of a curved object
CN201068294Y (zh) 2007-07-11 2008-06-04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台架箱端部结构
CN201163214Y (zh) 2008-01-02 2008-12-10 吴剑 便于整车称取的台秤
US8504323B2 (en) * 2010-07-15 2013-08-06 Scott Anthony Coradi Emergency patient medication system
WO2014175376A1 (ja) 2013-04-26 2014-10-30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荷重検出機能付きベッド及びベッド用荷重検出器
US20150122555A1 (en) 2013-11-06 2015-05-07 Lilypad Scales, Inc. Portable and configurable low-profile scale
JP6082487B2 (ja) 2015-06-12 2017-02-15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荷重検出器及び荷重検出システム
JP6097966B1 (ja) * 2016-03-16 2017-03-22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荷重検出器、及び荷重検出システム
JP6300883B1 (ja) 2016-10-28 2018-03-28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荷重検出器、荷重検出用キット、及び荷重検出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6856A (en) * 1990-11-20 1992-02-11 Flintab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eighing a wheel supported load
JP4120094B2 (ja) * 1999-05-25 2008-07-16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計量装置
DE19930414B4 (de) * 1999-07-02 2006-02-16 Soehnle-Waagen Gmbh & Co. Kg Waage für ein Krankenbett
CN101147179A (zh) * 2005-03-24 2008-03-1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床负载检测器
CN2788157Y (zh) * 2005-03-29 2006-06-14 伍德常 医用传感器
JP4943785B2 (ja) * 2006-09-08 2012-05-30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ベッドの荷重検出器
US7628410B2 (en) * 2007-05-04 2009-12-08 Innovative Product Achievement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cart, such as a cart with one or more fixed wheels, into an enclosure
US7589288B2 (en) * 2007-12-13 2009-09-15 Metal Industries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re Wheel lift weight measurement structure and bed balanc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34123A4 (en) 2020-06-24
JP2018072006A (ja) 2018-05-10
WO2018079364A1 (ja) 2018-05-03
US10677639B2 (en) 2020-06-09
US20190250026A1 (en) 2019-08-15
EP3534123A1 (en) 2019-09-04
EP3534123B1 (en) 2021-10-13
JP6320482B2 (ja) 2018-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0480A (zh) 载荷检测器和载荷检测系统
CN108780002A (zh) 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
CN103196411B (zh) 扫描型探针显微镜的探针形状测定方法
CN109844468A (zh) 负载检测器以及负载检测系统
US7721452B2 (en) Shape measuring apparatus for eyeglasses
CN207066302U (zh) 一种外圆检测装置
CN109923382A (zh) 负载检测器、负载检测用套件、以及负载检测系统
EP3177906B1 (en) Automatic transverse strain extensometer architecture
CN204142167U (zh) 垂直测量装置及百分表装置
KR101886257B1 (ko) 표면 프로파일 측정 장치를 이용한 표면 프로파일 측정 방법
CN106969711B (zh) 直线位移测量装置
JP6798135B2 (ja) 脈波検出装置及び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CN211178294U (zh) 柱体平整度检测装置
CN106018272A (zh) 脱落检测仪
CN108061499B (zh) 一种圆跳度检测装置
TWI631352B (zh) Measuring system
CN116519094B (zh) 一种液体流量计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JP4430383B2 (ja) 眼鏡枠形状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クランプ部材
CN106247884A (zh) 一种硬质卡片尺寸检测装置
KR20240029432A (ko) 교량용 탄성받침의 변형량 측정장치
TWI598075B (zh) 坐姿體前彎檢測器系統及其方法
CN110514122A (zh)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微阵列盖片二维检测方法及装置
JPH039209A (ja) 位置決め装置
CN109556486A (zh) 检测装置
CN109470175A (zh) 缸孔网纹角度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