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1802A - 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1802A
CN109841802A CN201711213905.7A CN201711213905A CN109841802A CN 109841802 A CN109841802 A CN 109841802A CN 201711213905 A CN201711213905 A CN 201711213905A CN 109841802 A CN109841802 A CN 109841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sodium
phosphate
vanadium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39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琼
张华民
易红明
李先锋
凌模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12139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1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1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1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具体是采用PH值调控NVPF合成纯度,即通过调节PH值大小,调控NVPF成相过程中晶体表面自由能和吸附能,促进原材料分子吸附到晶体表面结晶成相,从而提高物质纯度的方法。通过PH值优化获得的高纯度碳包覆NVPF材料所组装成的钠离子电池的有效比容量得到大幅提高,接近理论比容量128mAh g‑1,并且倍率性能优异,在40C的高倍率下比容量仍能保持95.6mAh g‑1。

Description

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Na3V2(PO4)2F3合成方法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Li资源储量有限、分布集中等特点,其在电动车、移动式电源等领域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受到了限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按现在的Li资源消耗速率,全球Li资源仅能维持~60年。目前碳酸Li的价格也有很大波动,平均价格已经从2015年的4万每吨提高至2017年9月的16万元每吨。这种情况下,需要寻找合适的资源取代Li离子电池中的Li或者作为Li离子电池的补充。元素周期表中,Na与Li位于同一主族,物理化学性质相近。在地壳中,Na的储量非常丰富,是Li的421倍。并且Na分布广泛,价格便宜。这些特点使得NA取代Li成为可能。除此之外,用NA取代Li的优势还包括,其无资源限制,可规模化;其负极采用铝箔而非铜箔,没有过放电问题;可以沿用成熟的锂离子电池现有生产工序,可行性高。当然,由于Na的半径比Li大,质量比Li重,其组装的Na离子电池较Li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而对于大规模储能应用来说,能量密度要求并不是特别突出。因此,这就使得钠离子电池技术成为大规模储能应用的一种新的选择。
目前钠离子电池技术研究热点,集中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粘结剂四方面。正极材料是限制钠离子电池容量的关键之一。在众多的正极材料中,聚阴离子型Na3V2(PO4)2F3(NVPF)是一种钠快离子导体,单斜结构,在2-4.5V的电压区间,具有三个充放电平台,平均电压平台接近3.9V,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128mAhg-1)、较好电化学可逆性,是一种非常具有竞争力和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目前,溶胶-凝胶法是合成NVPF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合成纯度并不高,限制了其有效比容量发挥,使得电池比容量与理论比容量偏差较大。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提高NVPF的合成纯度对提高其有效比容量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碳包覆Na3V2(PO4)2F3(NVPF)高纯度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具体是采用PH值调控NVPF合成纯度,即通过调节PH值大小,调控NVPF成相过程中晶体表面自由能和吸附能,促进原材料分子吸附到晶体表面结晶成相,从而提高物质纯度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
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按Na、V、P、F摩尔比为3:2:2:3称量钠盐、钒源、磷酸盐和氟盐,同时称取适量碳源;
2)若为五价钒源,则将钒源与还原剂混合,加入溶剂a溶解,在50-90℃温度下加热搅拌成均匀混合溶液;还原剂的用量是以等于其恰好将五价钒源V5+完全还原为V3+的化学计量比加入;
若钒源为正三价,无需加入还原剂,直接加入溶剂a溶解制得混合溶液即可;
3)将步骤1)称量好的钠盐、磷酸盐、氟盐和碳源加入步骤2)溶液中,同时加入溶剂b调节溶液的PH值,搅拌形成溶胶A;
4)将溶胶A在真空温度为60-80℃下旋蒸0.5-2h,形成凝胶B;
5)将凝胶B在100-150℃下真空干燥5-20h,形成电极材料前驱体C;
6)将前驱体C在惰性气氛中经200-400℃条件下预烧结2-6h、600-900℃高温烧结4-20h,即得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
优选条件为:将前驱体C在惰性气氛中经300-350℃条件下预烧结4-5h、700-800℃高温烧结7-9h,即得高纯度Na3V2(PO4)2F3
所述的钠盐为醋酸钠、氯化钠、硝酸钠、氟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五价钒源为偏钒酸铵、五氧化二钒中的一种或二种混合,所述三价钒源为磷酸钒、三氧化二钒中的一种或二种混合;所述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铵、磷酸钾和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的氟盐为氟化铵、氟化钠、氟化钾和氟化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或,优选物质组合一:所述的钠盐为氟化钠,所述钒源为偏钒酸铵,所述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铵、所述的氟盐为氟化钠;
或,优选物质组合二:所述的钠盐为氟化钠,所述钒源为磷酸钒,所述磷酸盐为磷酸钒,所述的氟盐为氟化钠;
或,优选物质组合三:所述的钠盐为氢氧化钠,所述钒源和磷酸盐为磷酸钒,所述的氟盐为氟化铵。
所述的还原剂为草酸、抗坏血酸、甲醛、乙醛、正丁醛、柠檬酸、蔗糖、苹果酸、乙二酸、己二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a为水、乙醇、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1:(10~20)。
步骤3)中所述的溶剂b为水、乙二胺、丁胺、吡啶、氨水、抗坏血酸、柠檬酸、苹果酸、乙二酸、己二酸、甲酸、乙酸、硫酸、氢氟酸、三氯乙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加入溶剂b的量调节溶液PH值在2.5~6.0范围之内,优选PH2.5-4。
步骤1)中所述的碳源为草酸、抗坏血酸、甲醛、乙醛、正丁醛、柠檬酸、蔗糖、苹果酸、乙二酸、己二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碳源质量为五价钒源、钠盐、磷酸盐、氟盐和碳源总质量的10-30%。
步骤6)中惰性气氛为氮气和/或氩气。
所述碳包覆NVPF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
将所制备的碳包覆NVPF化合物作为正极,金属钠片作为负极,玻璃纤维膜作为隔膜,溶质为1MNaClO4,溶剂EC和DEC混合物(体积比1:1),添加剂为质量分数为2%的FEC作为电解液,铝箔作为集流板,通过CR2016扣式壳体按照正极壳体、集流体、正极电极、电解液、隔膜、电解液、负极电极、负极壳体的顺序依次叠放压紧组装成钠离子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PH值调控碳包覆NVPF的合成纯度,即通过改变PH值大小,调控NVPF成相过程中晶体表面自由能和吸附能,促进原材料分子吸附到晶体表面结晶成相,从而提高物质纯度。通过优化合成过程中PH值获得的高纯度碳包覆NVPF所组装成的钠离子电池的有效比容量大幅提高,接近理论比容量128mAhg-1,并且倍率性能优异,在40C的高倍率下比容量仍能保持95.6mAhg-1。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2和对比例1的XRD图
图2为实施例1、2和对比例1的钠离子电池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纯度定性比较方法:通过碳包覆NVPF的XRD中杂质峰多少及杂质峰强度相对大小,即通过XRD中杂质峰的峰面积与纯相NVPF的峰面积的百分比比较不同PH值得到的碳包覆NVPF的纯度,杂质峰峰面积越小,所获得的碳包覆NVPF纯度越高;反之纯度越低。
实施例1:(PH=3.2)
按摩尔比为3:2:2称量氟化钠(既做氟源,也做钠源)、偏钒酸铵和磷酸二氢铵的质量,还原剂和碳源均选柠檬酸为例,首先将偏钒酸铵、柠檬酸按摩尔比1:1(其中柠檬酸中38.83%为还原剂,61.17%为碳源)和25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并经水浴锅加热(80℃)配置成混合均匀的蓝色溶液,将称量好的氟化钠、磷酸二氢铵加入上述蓝色溶液中,同时加入草酸调节溶液PH值为3.2,并保持搅拌,形成溶胶。再将溶胶在真空条件下,经75℃旋蒸1小时,形成凝胶。随后,将凝胶置于13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形成Na3V2(PO4)2F3前驱体。前驱体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先经350℃预烧结5h,再经750℃高温烧结8h,冷却后即获得纯度为X的碳包覆NVPF。将碳包覆NVPF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钠片作为负极,玻璃纤维膜作为隔膜,溶质为1MNaClO4,溶剂EC和DEC混合物(体积比1:1),添加剂为质量分数为2%的FEC作为电解液,铝箔作为集流板,通过CR2016扣式壳体按照正极壳体、集流体、正极电极、电解液、隔膜、电解液、负极电极、负极壳体的顺序依次叠放压紧组装成钠离子电池。
实施例2:(PH=5.7)
按摩尔比为3:2:2称量氟化钠(既做氟源,也做钠源)、偏钒酸铵和磷酸二氢铵的质量,还原剂和碳源均选柠檬酸为例,首先将偏钒酸铵、柠檬酸按摩尔比1:1(其中柠檬酸中38.83%为还原剂,61.17%为碳源)和25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并经水浴锅加热(80℃)配置成混合均匀的蓝色溶液,将称量好的氟化钠、磷酸二氢铵加入上述蓝色溶液中,同时加入草酸调节溶液PH值为5.7,并保持搅拌,形成溶胶。再将溶胶在真空条件下,经75℃旋蒸1小时,形成凝胶。随后,将凝胶置于13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形成Na3V2(PO4)2F3前驱体。前驱体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先经350℃预烧结5h,再经750℃高温烧结8h,冷却后即获得纯度为Y的碳包覆NVPF。将碳包覆NVPF作为正极材料,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组装钠离子电池。
对比例1:(PH=7.4)
按摩尔比为3:2:2称量氟化钠(既做氟源,也做钠源)、偏钒酸铵和磷酸二氢铵的质量,还原剂和碳源均选柠檬酸为例,首先将偏钒酸铵、柠檬酸按摩尔比1:1(其中柠檬酸中38.83%为还原剂,61.17%为碳源)和250ml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并经水浴锅加热(80℃)配置成混合均匀的蓝色溶液,将称量好的氟化钠、磷酸二氢铵加入上述蓝色溶液中,同时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值为7.4,并保持搅拌,形成溶胶。再将溶胶在真空条件下,经75℃旋蒸1小时,形成凝胶。随后,将凝胶置于13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形成Na3V2(PO4)2F3前驱体。前驱体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先经350℃预烧结5h,再经750℃高温烧结8h,冷却后即获得较纯度为Z的碳包覆NVPF。
由图1实施例和对比例1的XRD图对比可以看出,PH值为3.2时,杂质峰面积占纯相NVPF峰面积的0.05%;PH值为5.7时,杂质峰面积占纯相NVPF峰面积的1%;PH值为7.4时,杂质峰面积占纯相NVPF峰面积的4%;即NVPF的纯度随着PH值的降低而增加;这主要是由于PH值越低,溶液酸度越高,合成NVPF晶体的过程中,表面自由能增加,原材料分子吸附能降低,原料更容易吸附到晶体表面结晶,NVPF成相纯度增加。相反,若溶液呈碱性,合成NVPF晶体的过程中,表面自由能降低,原材料分子吸附能增加,原料不易吸附到晶体表面结晶,NVPF成相纯度变差。
相应的,PH值越小,NVPF纯度越高,所组装的钠离子电池的初始容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见图2,PH值为3.2时,初始比容量由对比例的91.5mAhg-1提高到127.5mAhg-1,在40C的高倍率下仍能维持95.6mAhg-1(对比例为25.6mAhg-1);PH值为5.7时,由于纯度有所降低,初始比容量由对比例的91.5mAhg-1提高到120.8mAhg-1,在40C的高倍率下容量为65.8mAhg-1(对比例为25.6mAhg-1)。

Claims (9)

1.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
2.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按Na、V、P、F摩尔比为3:2:2:3称量钠盐、钒源、磷酸盐和氟盐,同时称取适量碳源;
2)若为五价钒源,则将钒源与还原剂混合,加入溶剂a溶解,在50-90℃温度下加热搅拌成均匀混合溶液;还原剂的用量是以等于其恰好将五价钒源V5+完全还原为V3+的化学计量比加入;
若钒源为正三价,无需加入还原剂,直接加入溶剂a溶解制得混合溶液即可;
3)将步骤1)称量好的钠盐、磷酸盐、氟盐和碳源加入步骤2)溶液中,同时加入溶剂b调节溶液的PH值,搅拌形成溶胶A;
4)将溶胶A在真空温度为60-80℃下旋蒸0.5-2h,形成凝胶B;
5)将凝胶B在100-150℃下真空干燥5-20h,形成电极材料前驱体C;
6)将前驱体C在惰性气氛中经200-400℃条件下预烧结2-6h、600-900℃高温烧结4-20h,即得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
优选条件为:将前驱体C在惰性气氛中经300-350℃条件下预烧结4-5h、700-800℃高温烧结7-9h,即得高纯度Na3V2(PO4)2F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钠盐为醋酸钠、氯化钠、硝酸钠、氟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五价钒源为偏钒酸铵、五氧化二钒中的一种或二种混合,所述三价钒源为磷酸钒、三氧化二钒中的一种或二种混合;所述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铵、磷酸钾和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的氟盐为氟化铵、氟化钠、氟化钾和氟化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或,优选物质组合一:所述的钠盐为氟化钠,所述钒源为偏钒酸铵,所述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铵、所述的氟盐为氟化钠;
或,优选物质组合二:所述的钠盐为氟化钠,所述钒源为磷酸钒,所述磷酸盐为磷酸钒,所述的氟盐为氟化钠;
或,优选物质组合三:所述的钠盐为氢氧化钠,所述钒源和磷酸盐为磷酸钒,所述的氟盐为氟化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剂为草酸、抗坏血酸、甲醛、乙醛、正丁醛、柠檬酸、蔗糖、苹果酸、乙二酸、己二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a为水、乙醇、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1:(10~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溶剂b为水、乙二胺、丁胺、吡啶、氨水、抗坏血酸、柠檬酸、苹果酸、乙二酸、己二酸、甲酸、乙酸、硫酸、氢氟酸、三氯乙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加入溶剂b的量调节溶液PH值在2.5~6.0范围之内,优选PH2.5-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碳源为草酸、抗坏血酸、甲醛、乙醛、正丁醛、柠檬酸、蔗糖、苹果酸、乙二酸、己二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碳源质量为五价钒源、钠盐、磷酸盐、氟盐和碳源总质量的10-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惰性气氛为氮气和/或氩气。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碳包覆Na3V2(PO4)2F3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所述碳包覆NVPF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
CN201711213905.7A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Pending CN109841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3905.7A CN109841802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3905.7A CN109841802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1802A true CN109841802A (zh) 2019-06-04

Family

ID=66880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3905.7A Pending CN109841802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180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6314A (zh) * 2020-06-04 2020-09-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三氟磷酸钒钠的制备方法
CN114824250A (zh) * 2022-01-17 2022-07-29 常州大学 多功能添加剂同步改性碳包覆氟磷酸钒钠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661A (zh) * 2008-10-17 2009-02-18 吉林大学 一种钠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4716A (zh) * 2013-11-21 2014-02-1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钠的方法
CN105140468A (zh) * 2015-06-26 2015-12-09 武汉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C的制备方法
CN106920946A (zh) * 2017-04-15 2017-07-04 三峡大学 一种氧化铝和碳复合包覆氟磷酸钒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661A (zh) * 2008-10-17 2009-02-18 吉林大学 一种钠基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4716A (zh) * 2013-11-21 2014-02-1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制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氟磷酸钒钠的方法
CN105140468A (zh) * 2015-06-26 2015-12-09 武汉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3/C的制备方法
CN106920946A (zh) * 2017-04-15 2017-07-04 三峡大学 一种氧化铝和碳复合包覆氟磷酸钒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O JIANG等: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iFePO4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rate capability by a sol-gel method",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任慧,焦清介: "《微纳米含能材料》", 30 April 201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6314A (zh) * 2020-06-04 2020-09-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三氟磷酸钒钠的制备方法
CN114824250A (zh) * 2022-01-17 2022-07-29 常州大学 多功能添加剂同步改性碳包覆氟磷酸钒钠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824250B (zh) * 2022-01-17 2024-05-03 常州大学 多功能添加剂同步改性碳包覆氟磷酸钒钠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8673B (zh) 一种Na4Fe3-x(PO4)2P2O7/C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81642B (zh) 一种掺氮碳包覆球状磷酸钒锰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4241626B (zh) 锂离子电池钒酸锂负极材料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CN111697210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多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34081B (zh) 稀土金属掺杂的钠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65421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碳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7611429B (zh) 一种富钠磷酸钒铁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0350198B (zh) 一种磷酸钠表面修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41801A (zh) 一种碳包覆NaxRyM2(PO4)3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574262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物的原位制备方法
CN103985871A (zh) 磷酸铁锂锰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511727A (zh) 一种高价阳离子掺杂的钛酸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34082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606314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三氟磷酸钒钠的制备方法
CN107978738A (zh) 一种焦磷酸锰钠/碳的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250980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Li3V2(PO4)3/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629242A (zh) 一种聚阴离子磷酸钒铁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41802A (zh) 一种碳包覆Na3V2(PO4)2F3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5101738A (zh) 一种碳包覆的铁钒双金属磷酸焦磷酸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34083A (zh) 一种磷酸钒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正极材料和应用
CN104795538B (zh) 一种固相合成含氧氟化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0620A (zh) 一种锂电池用磷酸锰铁锂/炭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810933A (zh) 一种钼掺杂氧化锌包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18968A (zh) 一种巢状v2o3包覆磷酸钒锂的锂离子正极材料
CN108134053A (zh) 钠离子电池用稀土金属掺杂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