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3888A - 一种合成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成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3888A
CN109833888A CN201711218003.2A CN201711218003A CN109833888A CN 109833888 A CN109833888 A CN 109833888A CN 201711218003 A CN201711218003 A CN 201711218003A CN 109833888 A CN109833888 A CN 109833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chemical catalyst
mixed solution
ammonia
catalyst
oc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80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中
孙祥
张玲
周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12180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338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33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3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光催化剂的化学组成为BixTM1yTM2zOCl,其中TM1为选自Fe,Co,Ni中的至少一种的第一过渡金属,TM2为选自Cu、Zn、Cr、Mn、Ti、V、W中的至少一种的第二过渡金属,0.5<x<1,0<y<0.5,0<z<0.5,x+y+z=1。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能够使光催化固氮在可见光条件下完成。

Description

一种合成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氨领域,涉及一种过渡金属掺杂的光催化剂及其应用,适用于 环境、能源、材料等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合成氨工业化生产仍基于高温、高压的Haber-Bosch方法(N2+3H2→2NH3),该法使用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在500℃左右和20-50MPa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世界每年用于合成氨所消耗的能量约占世界能耗的1%,特别是通过烃的水蒸气重整得到氢气 过程中,数以千万吨计的CO2作为副产物排放入大气,增加了环境负担。这一结果主要是由 氮气的化学性质和工业上采用的催化剂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氮气分子在常温常压下非常 稳定,氮氮三键键能高达945.37kJ·mol-1,在同核双原子分子中最大,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才 能活化氮氮三键。其次,工业上主要采用铁基催化剂,这类催化剂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才能激 活氮气的活化位点,不但对设备要求较高,并且运行成本较大。铁基催化剂容易中毒,对原 料气体的纯度要求很苛刻,建造额外的气体净化装置也提高了实用成本。
与之相比,通过光催化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合成氨反应更具有吸引力。光催化固氮是 利用光能通过半导体光催化剂将氮气转化为氨的一种新的催化技术,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 光生载流子的寿命和提高光催化固氮效率,是有待解决的重要科学和技术问题。目前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1.需要提高光催化剂对光的吸收,加强光生载流子的迁移效率,使迁移到表 面的表面电子/空穴具有更强的氧化还原性;2.需要在光催化材料表面构建稳定的N2活化位 点;3.NH3的生成需要配合质子(H+)与电子耦合转移,一般光催化体系则选择利用空穴牺 牲剂提供,然而从应用角度而言,添加牺牲剂或溶剂,增加了反应成本并带来“三废”排放 及治理等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活性光催化合成氨的催化剂以及构建 温和、低能耗的光催化合成氨材料体系和应用。
在此,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氨的光催化剂,所述光催化剂的化学组成为BixTM1yTM2zOCl,其中TM1为选自Fe,Co,Ni中的至少一种的第一过渡金属,TM2为 选自Cu、Zn、Cr、Mn、Ti、V、W中的至少一种的第二过渡金属,0.5<x<1,优选0.5<x <0.7,0<y<0.5,0<z<0.5,x+y+z=1。
本发明的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通过掺杂两种过渡金属TM、TM2,可以提高 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用于合成氨时能增强氮气的吸附和活化,实现多电子还原氮气过程延缓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促进H2O分子的分解。其最高合成氨性能可达到1.3mmol/g·h。相对于铁掺杂体系的合成氨效率(0.3mmol/g·h)提升了四倍。两种过渡金属掺杂相对于铁单掺杂,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特别是第二种TM2过渡金属的掺杂有利于使催化剂产生热电子提高氮气还原效率。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能够使光催化固氮在可 见光条件下完成,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较佳地,所述光催化剂的形貌为纳米片,粒径为5~300nm。
本发明中,第一过渡金属TM1为Fe,Co,Ni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Fe,Co,Ni中的 任意一种。由于过渡金属掺杂后能够于Bi离子形成Bi-O-TM1并实现金属-金属间的电荷转 移(MMCT机制),从而TM1可以起到提高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受到光生电子还原的 Fe3+离子能够增强氮气的吸附和活化、实现多电子还原氮气过程等作用。
较佳地,0.2<y<0.4。
本发明中,第二过渡金属TM2为Cu、Zn、Cr、Mn、Ti、V、W中的至少一种,优 选TM2为Cu、Zn、Cr、Mn、Ti、V、W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Mn、Cr、Zn中的任意一 种。由于TM2存在多个价态既可以作为电子的捕获中心,又能够成为空穴的捕获中心,因 此TM2可以起到延缓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促进H2O分子的分解等作用。
较佳地,0<z<0.1。
本发明中,所述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按照化学计量比将Bi源、含有TM1的盐、含有TM2的盐、水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通过酸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在1~3之间;以及
将pH值在1~3之间的混合溶液于120~200℃保温2~24小时,得到所述光催化剂。
本发明的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未使用贵金属,可降低成本。而且,本发明的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简单,无需加热煅烧。此外,本发明的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材料组分简单、廉价易得、实施过程简单、能耗较低、无二次污染,是一种可持续性较高的绿色环保合成工艺。
较佳地,所述Bi源为硝酸铋和/或氧化铋。
较佳地,所述混合溶液中铋离子浓度为0.01~0.2M。
本发明中,所述含有TM1的盐为TM1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卤化物中的至 少一种,优选为TM1的卤化物,更优选TM1的氯化物。
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溶液中TM1离子的浓度为0.001M~0.1M,优选为 0.001M~0.02M。
本发明中,所述含有TM2的盐为TM2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卤化物中的至 少一种,优选为TM2的卤化物,更优选TM2的氯化物。
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溶液中TM2离子的浓度为0.001M~0.05M,优选为 0.001M~0.01M。
另一方面,本发明反还提供一种合成氨的方法,即、上述光催化剂在合成氨中的应用,包括:在光源照射下,通入N2/H2O混合气体,利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 催化剂,使得通入的H2O和N2发生反应形成NH3
由于能够光激发下将水分解为氧气和H+离子,因此本发明的合成氨过程中无需添加 牺牲剂。通过掺杂多化学价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实现载流子的分离,多价态的过渡金属离子既 能够作为电子的捕获中心也能够作为空穴的捕获中。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 能够使光催化固氮在可见光条件下完成。与不含有TM2组分的光催化剂相比,本发明的含 有TM2组分的光催化剂的氨产率显著提高,可以使合成氨产率提高4倍以上,并且含有 TM2组分的光催化剂有更长的荧光寿命。且而,本发明在催化剂的制备与合成氨过程中不 产生任何污染,是一种可持续性较高的绿色环保合成工艺。
较佳地,所述N2/H2O混合气体的N2/H2O的摩尔比为(10~100):1,流速为100~200ml/分钟。
较佳地,所述光源的照射功率为200~500W。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水热制备的BixTM1yTM2zOCl的XRD衍射图谱;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水热制备的BixTM1yTM2zOCl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水热制备的BixTM1yTM2zOCl的透射电子显微镜;
图4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BixTM1yTM2zOCl合成氨的产量-时间图;
图5是有TM2组分(实施例1)和无TM2组分(对比例1)的光催化剂的合成氨效率对比 图;
图6是有TM2组分(实施例1)和无TM2组分(对比例1)的光催化剂的荧光寿命对比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下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 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一种合成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制氨工艺。使用Bi源和含有过渡金属的盐为原料配置混合溶液,120~200℃反应合成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其 中TM1为Fe,Co,Ni中的至少一种过渡金属,TM2为Cu、Zn、Cr、Mn、Ti、V、W中的 至少一种过渡金属。Bi元素所占的化学计量比x范围为0.5<x<1,在满足x+y+z=1的范围 内TM1、TM2所占化学计量比任意。利用上述体系合成氨的方法包括利用上述光催化剂, 在光源照射下,通入N2/H2O混合气体,使其与光催化剂反应生成NH3。本发明材料组分简 单、廉价易得、可见光利用率高,同时适合宏量制备,具有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中,0.5<x<1,优选0.5<x<0.7;0<y<0.5,优选0.2<y<0.4;0<z<0.5,优选0<z<0.1,三者满足x+y+z=1。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制备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的方法以及使用该催化剂合成氨。
首先,按照化学计量比将Bi源、含有TM1的盐(TM1盐)、含有TM2的盐(TM2 盐)、水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溶液。本发明中,Bi源可采用硝酸铋、氧化铋等可溶于水的Bi 源。混合溶液中铋离子浓度为0.01~0.2M,优选0.1~0.15。铋离子浓度为0.01~0.2M时, 具有合成产物分散性好、表面缺陷丰富的优点。
本发明中,TM1为过渡金属Fe,Co,Ni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Fe,Co,Ni中的任意 一种。混合溶液中TM1离子的浓度为0.001M~0.1M,优选0.001~0.02M,更优选 0.001~0.005M。TM1离子浓度为0.001M~0.1M时,具有可均匀分散在材料晶格内,不易 团聚的优点。
本发明中,TM2为过渡金属Cu、Zn、Cr、Mn、Ti、V、W中的至少一种,优选 TM2为Cu、Zn、Cr、Mn、Ti、V、W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Mn、Cr、Zn中的任意一 种。混合溶液中TM2离子的浓度为0.001M~0.05M,优选0.001~0.01M,更优选0.001~ 0.005M。TM2离子浓度为0.001M~0.05时,具有可均匀分散在材料晶格内,不易团聚的优 点。本发明中,可以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混合Bi源、TM1盐、TM2盐,以使其完全溶解, 磁力搅拌的时间可以为1~2h。此外,本发明中,含有TM1的盐和含有TM2的盐可以是不 同的盐,也可以是同一种盐,换而言之,亦可将Bi源、含有TM1和TM2的盐、水混合得 到混合溶液。该情况下,上述混合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范围也适用。
接着,加入酸(例如盐酸)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从而调控晶体的晶面,并使 (110)晶面暴露。具体地,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在1~3之间。酸的浓度为0.01M~0.1M 之间,由此可以确保材料合成后不发生团聚并易于回收。
接着,将pH值在1~3之间的混合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降温。具体地,将混合溶液于120~200℃保温2~24小时。本发明中,可以采用水热的方式制备该光 催化剂。水热反应温度为120~200℃时,确保合成产物为纯相。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形貌为纳米片,粒径为5~300nm,优选5~20nm。本发明的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的粒径为5~300nm时,具有较 大的比较面积并且能够分解水的优点。
本发明的光催化剂能够用于固氮合成氨,接下来,说明使用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合成氨。具体地,利用该光催化剂合成氨的过程可以包括:利用上述光催化剂(例如将光催化剂分散在反应器里),在光源照射下,通入N2/H2O混合气体,使其与光催化剂反应生成NH3。N2/H2O混合气体中N2/H2O的摩尔比可以为(10~100):1。N2/H2O混合气体的流 速可以为100~200mL/分钟,优选150~200mL/分钟。所述光源的照射功率可以为200~ 500W。
本发明针对光催化固氮合成氨这一特定催化过程的不同反应历程,包括:氮气的激 活、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水分子的解离和氨的生成,设计出多组分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及其催化和合成氨体系。本发明所涉光催化剂中的TM1、TM2组分协同作用,其在合成 氨中可以产生如下效果:提高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氮气的吸附和活化、实现多电子还原氮气过程、延缓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促进H2O分子的分解等。由于制备的材料能够在光 照射下分解水产生有活性的H+离子和氧气,本发明的合成氨过程中无需添加牺牲剂。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合成出具有光催化合成氨功能的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避免使用贵金属;
本发明在合成氨的过程中避免了牺牲剂的添加;
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能够使光催化固氮在可见光条件下完成,使其具有更 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在催化剂的制备与合成氨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是一种可持续性较高的绿色环保合 成工艺。
下面进一步例举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同样应理解,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 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 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示例具体的工艺参 数等也仅是合适范围中的一个示例,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文的说明做合适的范围内 选择,而并非要限定于下文示例的具体数值。
实施例1
具有光催化固氮功能的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加入1.5mmol的硝酸铋、0.5mmol氯化铁(TM1)以及0.5mmol的氯化锰(TM2)溶 于35ml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通过磁力搅拌器实现均匀搅拌,直至其完全溶解;
(2)配置1M的盐酸溶液,并用其将上述溶液的pH值调节至2左右;
(3)将混合溶液转移至水热釜中,于150℃下保温4h,最后降温,得到粉体样品;
(4)清洗样品并保存。
对实施例1所制得Bi0.6Fe0.2Mn0.2OCl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经XRD表征,所得Bi0.6Fe0.2Mn0.2OCl光催化剂无明显杂相,见图1;经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所制得的Bi0.6Fe0.2Mn0.2OCl存在可见光响应的能力,其禁带宽度在1.9eV左右,见图2。其透射电子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形貌如图3所示,Bi0.6Fe0.2Mn0.2OCl为纳米片,其颗粒大小为30nm左 右。
对实施例1中所制得的Bi0.6Fe0.2Mn0.2OCl光催化剂进行合成氨表征
实验步骤包括:1.将实施例1中制得的光催化剂50mg分散在反应器中。2.向反应器中通入 N2/H2O混合气体,气体流速为200mL/分钟,N2/H2O的摩尔比为100:1,通入的气体总量 为9L。3.使用500W氙灯照射反应器中的光催化剂,使其发生光催化反应。4.以0.2mmol 酸性溶液作为NH3的吸收液,按照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对NH3浓度检测。从图4可以看 出,氨产率表现出线性增加,其产率为1.2mmol/g·h。
对比例1
不含有TM2组分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中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1)加入1.5mmol的硝酸铋、1mmol氯化铁(TM1)溶于35ml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通过磁力 搅拌器实现均匀搅拌,直至其完全溶解;其余步骤不变。
向对比例1中所制得的Bi0.6Fe0.4OCl进行合成氨表征,除光催化剂为Bi0.6Fe0.4OCl以 外,其余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一致。有无TM2组分的光催化剂的合成氨效率对比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含有TM2组分的光催化剂的氨产率为75μmol/h,而不含有TM2组 分的光催化剂的氨产率为15μmol/h,可见TM2组分使原光催化剂的合成氨产率提高了4倍 左右。对比两者的荧光寿命图谱(图6)可以发现,含有TM2组分的光催化剂有更长的荧 光寿命,说明了载流子复合程度的降低。
实施例2
具有光催化固氮功能的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加入1mmol的硝酸铋、0.1mmol FeCl2以及0.02mmol的MnCl2溶于35ml去离子水 中,在室温下通过磁力搅拌器实现均匀搅拌,直至其完全溶解;
(2)配置1M的盐酸溶液,并用其将上述溶液的pH值调节至2左右;
(3)将混合溶液转移至水热釜中,于150℃下保温4h,最后降温,得到粉体样品;
(4)清洗样品并保存。
对实施例2中所制得的Bi0.6Fe0.2Mn0.2OCl光催化剂进行合成氨表征
实验步骤包括:1.将实施例1中制得的光催化剂50mg分散在反应器中。2.向反应器中通入 N2/H2O混合气体,气体流速为200mL/分钟,N2/H2O的摩尔比为100:1,通入的气体总量 为9L。3.使用500W氙灯照射反应器中的光催化剂,使其发生光催化反应。4.以0.2mmol 酸性溶液作为NH3的吸收液,按照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对NH3浓度检测。检测结果,氨产 率表现出线性增加,其产率为1.1mmol/g·h。
实施例3
具有光催化固氮功能的BixTM1yTM2z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加入1.5mmol的硝酸铋、0.1mmol NiCl2(TM1)以及0.05mmol的CrCl3溶于35ml去 离子水中,在室温下通过磁力搅拌器实现均匀搅拌,直至其完全溶解;
(2)配置1M的盐酸溶液,并用其将上述溶液的pH值调节至2左右;
(3)将混合溶液转移至水热釜中,于150℃下保温4h,最后降温,得到粉体样品;
(4)清洗样品并保存。
对实施例3中所制得的Bi0.6Co0.3Cr0.1OCl光催化剂进行合成氨表征
实验步骤包括:1.将实施例1中制得的光催化剂50mg分散在反应器中。2.向反应器中通入 N2/H2O混合气体,气体流速为200mL/分钟,N2/H2O的摩尔比为100:1,通入的气体总量 为9L。3.使用500W氙灯照射反应器中的光催化剂,使其发生光催化反应。4.以0.2mmol 酸性溶液作为NH3的吸收液,按照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对NH3浓度检测。检测结果,氨产 率表现出线性增加,其产率为0.6mmol/g·h。

Claims (9)

1.一种用于合成氨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剂的化学组成为BixTM1yTM2zOCl,其中TM1为选自Fe, Co, Ni 中的至少一种的第一过渡金属,TM2 为选自Cu、Zn、Cr、Mn、Ti、V、W中的至少一种的第二过渡金属,0.5<x<1,0<y<0.5,0<z<0.5,x+y+z=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剂的形貌为纳米片,颗粒大小为5~300 nm。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化学计量比将Bi源、含有TM1的盐、含有TM2的盐、水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溶液;
通过酸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在1~3之间;以及
将pH值在1~3之间的混合溶液于120~200 ℃保温2~24小时,得到所述光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i源为硝酸铋和/或氧化铋;
所述混合溶液中铋离子浓度为0.01~0.2M。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TM1的盐为TM1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卤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TM1的氯化物;所述混合溶液中TM1离子的浓度为0.001M~0.1 M。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TM2的盐为TM2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卤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TM2的氯化物;所述混合溶液中TM2离子的浓度为0.001M~0.05 M。
7.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催化剂在合成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光源照射下,通入N2/H2O混合气体,利用所述光催化剂,使得通入的H2O和N2发生反应形成NH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N2/H2O混合气体的N2/H2O的摩尔比为(10~100):1,流速为100~200ml/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照射功率为200~500W。
CN201711218003.2A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合成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9833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8003.2A CN109833888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合成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8003.2A CN109833888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合成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3888A true CN109833888A (zh) 2019-06-04

Family

ID=66881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18003.2A Pending CN109833888A (zh) 2017-11-28 2017-11-28 一种合成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3388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2007A (zh) * 2009-07-14 2009-12-1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可见光响应的磁性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
CN103920510A (zh) * 2014-05-06 2014-07-16 阜阳师范学院 Mn-Bi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11293A (zh) * 2014-10-31 2015-04-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氯氧化铋-钛酸铁铋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1517A (zh) * 2015-10-30 2016-01-20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Fe掺杂卤氧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US9592495B2 (en) * 2013-12-24 2017-03-14 Denso Corporation 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CN107282077A (zh) * 2017-06-29 2017-10-24 福州大学 一种光催化固氮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2007A (zh) * 2009-07-14 2009-12-1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可见光响应的磁性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
US9592495B2 (en) * 2013-12-24 2017-03-14 Denso Corporation 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CN103920510A (zh) * 2014-05-06 2014-07-16 阜阳师范学院 Mn-BiOCl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11293A (zh) * 2014-10-31 2015-04-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氯氧化铋-钛酸铁铋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1517A (zh) * 2015-10-30 2016-01-20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Fe掺杂卤氧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282077A (zh) * 2017-06-29 2017-10-24 福州大学 一种光催化固氮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Photocatalytic coproduction of H2 and industrial chemical over MOF-derived direct Z-scheme heterostructure
Zhong et al. One-step facile synthesis and high H 2-evolution activity of suspensible Cd x Zn 1− x S nanocrystal photocatalysts in a S 2−/SO 3 2− system
Meng et al. A rapidly room-temperature-synthesized Cd/ZnS: Cu nanocrystal photocatalyst for highly efficient solar-light-powered CO2 reduction
Wang et al. Synthesis of Mn-doped ZnS microspheres with enhanced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Yang et al. A novel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for water splitting hydrogen production
CN110449176A (zh) 一种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Guo et al. Enhancement of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t supported potassium niobate (Pt-KNbO3) by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agent (Er3+: Y3Al5O12) for hydrogen evolution from aqueous methanol solution
Shi et al.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LaFeO3 with doping Mn3+ ions and modifying Pd2+ ions for photoreduction of CO2 into CH4
CN104759287A (zh) 一种铁掺杂的二氧化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Fan et al. Regulating the stability and bandgap structure of BiOBr during thermo-transformation via La doping
CN111790412B (zh) 还原二氧化碳产制碳化合物的方法
CN109225222A (zh) 一种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应用
Lu et 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catalysts (CuO, MoS2 and Pt) on hydrogen production of Er3+: YAlO3/NaTaO3 by visible-light-induced methanol splitting
Tang et al. A ball milling method for highly dispersed Ni atoms on g-C3N4 to boost CO2 photoreduction
CN107308967A (zh) 一种光催化分解甲酸制氢助催化剂、光催化体系及分解甲酸制氢的方法
Wang et al. One-step synthesis of novel Ni-doped Cu2 (OH) 3F Fenton-like catalyst driven by visible light: Single activity and synergistic effect enhanced by bimetallic cooperation
Chang et al. Cu2O/UiO-66-NH2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mmonia borane hydrolysis
Chen et al. Effects of cocatalysts on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La doped Cd2TaGaO6 photocatalyst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from 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Molla et al. Anion-controlled sulfidation for decoration of graphene oxide with iron cobalt sulfide for rapid sonochemical dyes removal in the absence of light
Zeng et al. Fe (III)-C3N4 hybrids photocatalyst for efficient visible-light driven nitrogen fixation
CN114471658A (zh) 一种温度调控双功能原子级分散金属的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Yang et al. Designing “Core–Shell” Insoluble‐SiW11Fe@ δ‐Bi2O3 Z‐Scheme Heterojunction for Photo‐Driven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 and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Oxygen toward Nitrogen Reduction
CN109482193A (zh) 一种二元掺杂铁酸铋非均相光Fenton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Bhavani et al.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facil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studies of spinel Mn–Co aluminate nano-catalysts
Sun et al. Dual Z-scheme TCN/ZnS/ZnIn2S4 with efficient separation for photocatalytic nitrogen fix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