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0504A - 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0504A
CN109830504A CN201910017356.9A CN201910017356A CN109830504A CN 109830504 A CN109830504 A CN 109830504A CN 201910017356 A CN201910017356 A CN 201910017356A CN 109830504 A CN109830504 A CN 109830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wiring
conducting
pixels
electric connection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73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173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305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30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0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可拉伸显示结构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像素模块;在所述基板上间隔排列的多条导电布线,所述导电布线包括多个弯折部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弯折部的连接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所述像素模块之间;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电连接线,每一所述电连接线电连接每个像素模块与每条导电布线。本发明中,在提高所述可拉伸结构的可拉伸量的同时,保证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称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效应速度快、工作范围宽、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诸多优点,使它在目前在众多显示设备上得到应用,例如应用于电视机和移动设备上。
柔性OLED是指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基于柔性基板制造,且在柔性基板上运行。与传统的刚性OLED相比,柔性OLED更加灵活、更轻且更薄,使得可折叠、可卷曲的显示技术成为可能。随着对柔性OLED技术的深入研究,拉伸显示技术的概念被提出。可拉伸显示技术可以使显示屏实现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弯曲,且在不影响分辨率的情况下能够将显示屏拉长,并能最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可拉伸显示技术是下一代显示技术中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
现有技术的可拉伸显示屏的性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在增加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量的同时,改善显示效果、避免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结构,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像素模块;在所述基板上间隔排列的多条导电布线,所述导电布线包括多个弯折部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弯折部的连接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所述像素模块之间;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电连接线,每一所述电连接线电连接每个像素模块与每条导电布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性能优越的可拉伸显示结构,导电布线包括多个弯折部和连接相邻弯折部的连接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像素模块之间。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的弯折程度,可以使得位于相邻像素模块之间的弯折部的长度较长,相应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时每一所述像素模块能够被拉伸的活动范围增大,因此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距离变长。并且,所述导电布线无需横跨像素模块,所述导电布线的整体长度相对增加量小,使得所述导电布线的电阻增加量小,保证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仍具有较小的RC延迟,从而减小或者避免对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显示均匀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由于每个像素模块均是通过单独的电连接线与导电布线电连接,因此即使某一像素模块与电连接线连接处发生断裂,也不会影响与该条导电布线电连接的其他像素模块的发光像素效果。因此,本发明在增加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长度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显示效果,如提高显示均匀度,减少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中的显示坏点。
另外,所述电连接线与所述连接部接触连接,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时,保证所述电连接线被拉伸的长度相对较小,减小所述电连接线的变形率,从而降低所述电连接线断裂的概率,进一步的改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显示效果。
另外,所述导电布线包括若干条第一导电布线和若干条第二导电布线,所述第一导电布线具有多个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导电布线具有第二弯折部,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图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图形相互错开,从而有利于减小所述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二导电布线之间的干扰,保证所述第一导电布线和第二导电布线传输信号的正确率,进一步的改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显示效果。
另外,所述第一导电布线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布线包括多个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布线和第二导电布线的总长度相对较小,因此所述第一导电布线和第二导电布线的总电阻小,进一步的减小RC延迟,改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显示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一种可拉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像素模块的一种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AA1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的可拉伸显示屏的性能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分析发现,参考图1,图1为一种可拉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目前可拉伸显示屏的结构主要为岛桥结构,基板上具有多个像素结构10,所述多个发光像素结构10作为岛,相邻像素结构10之间采用导线20电连接,且所述导线20还设置在所述像素结构10内,所述导线作为桥,其中,所述导线20的形状为S形,且对于同一行的多个像素结构10而言,多个所述导线20构成相互电连接的一条完整导线,对于同一列的多个像素结构而言,多个所述导线20构成相互电连接的一条完整导线。
上述可拉伸显示屏的可拉伸距离短,若要增加可拉伸距离则易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且可拉伸显示屏的显示坏点率高。分析发现,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如下:
采用上述岛桥结构的可拉伸显示屏的可拉伸距离有限,一般通过增加岛与岛之间的距离使得可拉伸距离增加,然而,导线20的长度相应会随着岛与岛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导致导线20的电阻值增大,进而造成RC延迟问题显著,所述多个像素结构10的响应速率差异性大,从而造成显示不均的问题。并且,拉伸所述拉伸显示屏时,由于每条完整导线同时连接多个像素结构10,岛导线20的连接处的应力较大,易造成岛桥连接处发生断裂的问题时,导致与该条完整导线电连接的所有像素结构10均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进而造成显示坏点率变高;此外,为了防止出现岛桥连接处发生断裂的问题,所述可拉伸显示屏的最大可拉伸距离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结构,在基板上间隔排列多条导电布线,所述导电布线包括多个弯折部以及连接相邻弯折部的连接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像素模块之间;通过单独的电连接线电连接每一像素模块与导电布线。本发明在增加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距离的同时,降低在拉伸过程中像素模块与导电布线之间发生断路的概率,且提高显示均匀性。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2,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包括:基板100;位于所述基板100上的多个像素模块101;在所述基板100上间隔排列的多条导电布线102,所述导电布线102包括多个弯折部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弯折部的连接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所述像素模块101之间;位于所述基板100上的多个电连接线103,每一所述电连接线103电连接一个所述像素模块101与一条所述导电布线102。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基板100的材料为具有弹性和延展性的材料。所述基板100的材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者聚酰亚胺(PI)。所述基板101还可以为超薄玻璃基板,超薄玻璃基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
所述基板100表面还可以设置有缓冲层(未图示)。所述缓冲层有利于防止基板100中的离子扩散至像素模块101中,有利于提高基板100与像素模块101之间的粘附性,且有利于提高基板100与导电布线102之间的粘附性。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可以为无机材料或者有机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无机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钛或者氮化钛,有机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或者聚酯类材料。
所述像素模块101用于显示发光,作为可拉伸显示结构中的岛;所述导电布线102通过电连接线103与所述像素模块101电连接,作为可拉伸显示结构中的桥。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像素模块101在所述基板100上呈阵列式分布,所述多个像素模块101包括沿X方向排列的多列像素模块101以及沿Y方向排列的多行像素模块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布线102包括多个弯折部以及连接相邻弯折部的连接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由于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的弯折程度,可以使得位于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的弯折部101的长度较长,相应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时每一所述像素模块101能够被拉伸的活动范围增大,因此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距离变长。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布线102设置在所述像素模块101的外围,因此虽然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的桥的距离增加了,但是所述导电布线102的整体长度相对增加量小,使得所述导电布线102的电阻增加量小,因此对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RC延迟效应造成的影响小,保证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仍具有较小的RC延迟,从而减小或者避免对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显示均匀性造成的不良影响。现有技术中,导电布线不仅需要设置在相邻像素模块之间,还需要设置在像素模块内,因此为了实现同等长度的拉伸量,现有技术的导电布线整体长度需要做的更长,相应RC延迟更大。
同时,通过单独的电连接线103将每个像素模块101与每条导电布线102电连接,所述电连接线103的长度较所述弯折部的长度短的多,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时,所述电连接线103与所述像素模块101连接处受到的拉伸应力相对较小,因此所述电连接线103与所述像素模块101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并且,由于每个像素模块101均是通过单独的电连接线103与导电布线102电连接,因此即使某一像素模块101与电连接线103连接处发生断裂,也不会影响与该条导电布线102电连接的其他像素模块101的发光像素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基板100表面方向上,所述弯折部的形状为弧形凸起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基板表面方向上,所述弯折部的形状还可以三角形凸起状、方形凸起状或者不规则形状凸起状。
本实施例中,每一导电布线102的所有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一致,有利于减小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整体面积,满足小型化微型化的发展需求。
所述弯折部的形状还可以为轴对称形状,所述弯折部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弯折部具有对称轴。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时,具有轴对称形状的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最高点受到的来自不同方向的拉力较平均,从而避免由于受力不均导致的弯折部断裂的问题。相邻所述像素模块101也可以相对于所述对称轴对称,使得所述弯折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的空间,增加所述弯折部的长度,从而进一步的增加所述像素模块101可活动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的减小所述导电布线102的整体长度,减小所述导电布线102的电阻值,所述连接部为直线形导线,且每一导电布线102的所有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还可以为锯齿形导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线103与所述连接部接触连接。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时,所述连接部的位移量较所述弯折部的位移量更小,因此与所述连接部接触连接的电连接线103被拉伸的长度相应较小,避免由于所述电连接线103被拉伸的长度过大而造成的电连接线103断裂的问题,保证所述电连接线103与所述像素模块101之间以及与所述导电布线102之间具有良好的电连接性能。
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线103与所述连接部相垂直。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一方面,有利于缩减所述电连接线103的长度,减小所述电连接线103的电阻值,从而进一步的改善RC延迟问题,提高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显示均匀性;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电连接线103与所述连接部垂直连接,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过程中,所述电连接线103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处受到的拉伸应力较为平均,进一步的减小所述电连接线103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处发生断裂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导电布线102与所述电连接线103之间的结合强度,进一步的降低导电布线102与电连接线103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所述导电布线102还可以与相连的电连接线103构成一体结构。
所述像素模块101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像素单元和电连接所述发光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且所述导电布线102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电连接,从而向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提供驱动信号以使所述发光像素单元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驱动信号可以为数据信号或者扫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相应的,所述多条导电布线102包括数据线或者扫描线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多条导电布线102包括数据线和扫描线作为示例。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布线还可以仅为数据线,或者仅为扫描线。
所述多条导电布线102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条第一导电布线1021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条第二导电布线1022,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之间电绝缘,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作为扫描线以向像素模块101提供扫描信号,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作为数据线以向像素模块101提供数据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以所述第一方向为Y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X方向作为示例。
有关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和第二导电布线1022的描述可参考前述对导电布线102的描述。
相应的,所述弯折部包括:构成第一导电布线1021的多个第一弯折部11a以及构成第二导电布线1022的多个第二弯折部11b,所述第一弯折部11a位于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所述第二弯折部11b位于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
所述连接部包括:构成第一导电布线1021的多个第一连接部12a以及构成第二导电布线1022的多个第二连接部12b,所述第一连接部12a连接相邻第一弯折部11a,所述第二连接部12b连接相邻第二弯折部11b。
本实施例中,所述若干条第一导电布线1021的第一弯折部11a的弯折方向相同,且所述若干条第二导电布线1022的第二弯折部11b的弯折方向相同,保证相邻行像素模块101之间的行间距较小,且相邻列像素模块101之间的列间距减小,从而在增加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距离的同时保证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整体面积较小。并且,所述第一弯折部11a在所述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图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11b在所述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图形相互错开,保证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与第二导电布线1022之间的相互干扰小,从而提高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传输扫描信号的正确率,且提高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传输数据信号的正确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2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b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b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连接部12a和第二连接部12b的总长度相对较短,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的减小所述多条导电布线102的总长度,减小所述多条导电布线102的电阻,进而进一步的减小RC延迟。
包括第一导电布线1021和第二导电布线1022的所述多条导电布线102呈弯曲的网状结构,也可以认为,所述第一连接部12a和第二连接部12b围成网状结构,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a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部12b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网状结构为方形网格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结构还可以为菱形网格结构。
每一像素模块101通过单独的电连接线103连接至所述网状结构的每一条导电布线102上。所述多个电连接线103包括:电连接所述像素模块101与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的第一电连接线1031,电连接所述像素模块101与第二导电布线1022的第二电连接线1032。
如前述对电连接线103的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线103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a接触连接,且所述第一电连接线1031还可以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a相垂直;所述第二电连接线1032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接触连接,且所述第二电连接线1032还可以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b相垂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线1031与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处于同层,所述第一电连接线1031的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的材料相同;且所述第二电连接线1032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处于同层,所述第二电连接线1032与所述第二导电不信啊1022的材料相同。
所述像素模块101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像素单元和电连接所述发光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且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和第二导电布线1022均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
本实施例中,所述像素模块101为OLED像素模块,相应的,所述发光像素单元为OLED发光像素单元。所述OLED发光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基础单元像素,基础单元像素可以为RGB像素点或其中的任意像素点,任意像素点可以为红色像素点,也可以为绿色像素点,还可以为蓝色像素点。在其他实施例中,基础单元像素也可以为CMYK像素点或其中的任意像素点。
本实施例中,以所述OLED发光像素单元包括一个RGB像素点为例。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3为图2中像素模块101的一种示意图,所述OLED发光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像素点R、绿色像素点G以及蓝色像素点B,红色像素点R的OLED发光像素单元发出红色光,绿色像素点G的OLED发光像素单元发出绿色光,蓝色像素点B的OLED发光像素单元发出蓝色光。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像素模块还可以为Micro LED像素模块,相应的所述发光像素单元为Micro LED发光像素单元,或者,所述像素模块还可以为LCD像素模块,相应的所述发光像素单元为LCD发光像素单元。
本实施例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transistor),所述薄膜晶体管具有栅极、源极以及漏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电连接所述栅极,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电连接所述源极。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布线还可以电连接所述漏极。所述薄膜晶体管电连接至所述OLED发光像素单元,并将用于驱动OLED发光像素单元的信号施加至OLED发光像素单元上。具体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接收来自第一导电布线1021的扫描信号以及来自第二导电布线1022的数据信号后,输出用于驱动OLED发光像素单元的信号。
参考图4,图4为图2中沿AA1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一种像素模块101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所述像素模块101包括薄膜晶体管和OLED发光像素单元。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
位于所述基板100上的有源层111;覆盖所述有源层111的第一绝缘层112;位于所述有源层上方的第一绝缘层112表面的栅极113;位于所述栅极113两侧的有源层111内的源区和漏区,所述源区和漏区分别位于栅极113相对的两侧;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112以及栅极113的第二绝缘层114;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14内且被所述第二绝缘层114顶部暴露出的源极115和漏极116,所述源极115和漏极116分别位于所述栅极113的两侧,所述源极115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111和第二绝缘层112且与源区连接,所述漏极116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111和第二绝缘层112且与漏区连接。
所述有源层111的材料为多晶硅或者非晶硅。本实施例中,有源层111内掺杂有P型离子,例如为B、Ga或者In。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有源层内的掺杂离子还可以为N型离子,例如为P、As或Sb。
所述第一绝缘层111为栅介质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111的材料为氧化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还可以为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或者,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还可以为高k介质材料,例如为HfO2或者Al2O3
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极113的材料为Mo。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极的材料还为其它导电材料,例如为Cu、Al、W、Au、Ag、Ni或者Pt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线1031与所述栅极113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第一电连接线1031以及所述栅极113的材料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在利用形成所述栅极113的工艺步骤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和所述第一电连接线1031,使得所述栅极113、第一导电布线1021以及第一电连接线1031构成一体结构,也就是说,所述栅极112、第一导电布线102以及第一电连接线1031的材料相同且为采用同一工艺步骤形成的,有利于提高栅极113与第一电连接线1031、第一导电布线1021与第一电连接线1031之间的结合强度。
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时,位于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的第一弯折部11a为所述像素模块101提供了较大的活动范围,所述像素模块101具有较大的可移动的距离,从而提高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距离;并且,虽然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部11a增加了向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的桥的距离,但是由于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未设置在所述像素模块10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的整体长度相对增加量小,因此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带来的RC延迟相应较小,从而减少对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响应速率造成的不良影响。
同时,对于每条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而言,每一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113均通过单独的第一电连接线1031与第一导电布线1021电连接,因此每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113与第一导电布线1021之间的电连接性能具有独立性,即使其中一个栅极113与第一导电布线1021之间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断路,也不会对其他栅极113与第一导电布线1021之间的电连接性能造成影响,其他像素模块101仍能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源区和漏区的掺杂离子为P型离子。第二绝缘层112暴露出源极115和漏极116顶部表面,例如,所述源极115和漏极116顶部与第二绝缘层112上表面齐平,或者,所述源极115和漏极116顶部高于第二绝缘层112上表面。所述源极115和漏极116的材料包括Al、Pt、Pd、Ag、Au、Ni、Mg、Nd、Ir、Cr、Mo、Ti、Cu或者W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电连接所述源极115,且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第二电连接线1032以及所述源极115的材料可以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利用形成所述源极115的工艺步骤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线1032,使得所述源极115、第二导电布线1022以及第二电连接线132构成一体结构,也就是说,所述源极115、第二导电布线1022以及第二电连接线132的材料相同且为采用同一工艺步骤形成的,有利于提高源极115与第二电连接线1032之间、第二导电布线1022与第二电连接线0132之间的结合强度。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源极、第二导电布线以及第二电连接线还可以为采用不同工艺步骤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薄膜晶体管工作模式的不同,所述第二导电布线还可以电连接所述漏极,相应的,所述漏极、第二电连接线以及第二导电布线可以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之间相互电绝缘,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之间通过设置绝缘层实现相互绝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112作为所述绝缘层,通过所述第二绝缘层112隔离所述第一导电布线1021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
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时,位于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的第二弯折部11b为所述像素模块101提供了较大的活动范围,所述像素模块101具有较大的可移动的距离,从而提高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距离;并且,虽然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11b增加了向相邻像素模块101之间的桥的距离,但是由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未设置在所述像素模块10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的整体长度相对增加量小,因此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带来的RC延迟相应较小,从而减少对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响应速率造成的不良影响。
同时,对于每条所述第二导电布线1022而言,每一个薄膜晶体管的源极115均通过单独的第二电连接线1032与第二导电布线1022电连接,因此每个薄膜晶体管的源极115与第二导电布线1022之间的电连接性能具有独立性,即使其中一个源极115与第二导电布线1022之间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断路,也不会对其他源极115与第二导电布线1022之间的电连接性能造成影响,其他像素模块101仍能正常工作。
所述第二绝缘层112作为层间介质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112的材料为氧化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还可以为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薄膜晶体管顶部表面平坦度,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112、源极115和漏极116的平坦化层117,以获得平坦化的界面基础。
所述平坦化层117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层117的材料为有机聚合物材料,例如为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者聚苯乙烯(PS)的通用聚合物、具有苯酚基团的聚合物衍生物、丙烯醛类聚合物或者聚亚酰胺类聚合物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层的材料还可以为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
所述平坦化层117内还具有贯穿所述平坦化层117厚度的连接孔118,所述连接孔118与所述漏极116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所述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TFT作为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可以为底栅型TFT。
所述OLED发光像素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平坦化层117表面的第一电极层119,所述第一电极层118与所述连接孔118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19上的像素限定层120,所述像素限定层120暴露出所述第一电极层119部分表面;位于暴露出的第一电极层119表面的中间层121;位于所述中间层121表面的第二电极层122。
所述第一电极层119作为OLED发光像素单元的阳极,并通过所述连接孔118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115或者漏极116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19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116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119的材料包括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锌、ITO(铟锡氧化物)、IZO(铟锌氧化物)或者AZO(掺杂铝的氧化锌)。
所述像素限定层120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丙烯酸树脂或苯丙环丁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中间层121为叠层结构,包括:空穴注入层(HIL,Hole Inject Layer)、位于空穴注入层上表面的空穴传输层(HTL,Hole Transport Layer)、位于空穴传输层上表面的发光层(EML,Emitting Layer)、位于发光层上表面的电子传输层(ETL,Electron InjectLayer)以及位于电子传输层上表面的电子注入层(EIL,Electron Inject Layer)。
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层可以为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三层结构,中间层还可以发光层的单层结构,或者,中间层还可以为双层结构。
所述第二电极层122作为OLED发光像素单元的阴极。所述第二电极层122的材料包括Al、Ag、Mg、Ca或者Li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电极层122的材料还可以包括ITO、IZO、ZnO或者In2O3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所述OLED发光像素单元为顶发射型发光像素单元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OLED发光像素单元还可以为底发射型发光像素单元。
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为可拉伸OLED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可拉伸结构还可以为可拉伸LCD结构或者可拉伸Micro LED结构。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与前一实施例不同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布线包括数据线或者扫描线中的一种。
参考图5,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包括:基板200;位于所述基板200上的多个像素模块201;在所述基板200上间隔排列的多条导电布线202,所述导电布线202包括多个弯折部21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弯折部21的连接部22,且所述弯折部21位于相邻所述像素模块201之间;位于所述基板200上的多个电连接线203,每一所述电连接线203电连接每个像素模块201与每条导电布线202。
有关所述基板200以及像素模块201的详细描述,可参考前一实施例的相应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像素模块201中具有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所述导电布线202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电连接,且所述多条导电布线202为扫描线,为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提供扫描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条导电布线202的弯折部21的弯折方向一致。有关所述弯折部21和连接部22的详细描述,可参考前一实施例的相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电连接线203与所述连接部22接触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线203还与所述连接部22相垂直。有关所述电连接线203的详细描述,可参考前一实施例的相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还包括:多条数据线204,每条数据线204位于至少一行或者一列像素模块201内且电连接相邻像素模块201,其中,位于相邻像素模块201之间的数据线204的形状为S形。
所述数据线204与所述导电布线202以及电连接线203相互电绝缘。为了减小数据线204与导电布线202之间的干扰问题,所述数据线204在所述基板200上的正投影图形与所述弯折部21在所述基板200上的正投影图形相互错开。为此,本实施例中,每条导电布线202沿X方向延伸设置时,所述多条导电布线202沿Y方向间隔排列,每条数据线204沿Y方向延伸设置且电连接一列像素模块201,X方向与Y方向相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条导电布线还可以为数据线,为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提供数据信号,相应的,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还包括:多条扫描线,每条扫描线位于至少一行或者一列像素模块内且电连接相邻像素模块,其中,位于相邻像素模块之间的扫描线的形状为S形。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性能优越的可拉伸显示结构,由于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像素模块之间,通过设置所述弯折部的弯折程度,可以使得位于相邻像素模块之间的弯折部的长度较长,相应在拉伸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时每一所述像素模块能够被拉伸的活动范围增大,因此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距离变长。并且,虽然相邻像素模块之间的桥的距离增加了,但是所述导电布线的整体长度相对增加量小,使得所述导电布线的电阻增加量小,因此对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RC延迟效应造成的影响小,保证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仍具有较小的RC延迟,从而减小或者避免对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显示均匀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由于每个像素模块均是通过单独的电连接线与导电布线电连接,因此即使某一像素模块与电连接线连接处发生断裂,也不会影响与该条导电布线电连接的其他像素模块的发光像素效果,因此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可拉伸量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数码相框或者导航仪等具有电视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形成上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制造方法。
所述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基板。
有关所述基板的相应描述,可参看前述实施例的相应说明。
步骤S2、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多个像素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像素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像素单元以及电连接所述发光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
其中,所述发光像素单元可以为OLED发光像素单元、Micro LED发光像素单元或者LCD发光像素单元。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具有栅极、源极以及漏极。
以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具有一个薄膜晶体管为例,形成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的工艺步骤包括:在基板上形成有源层;形成覆盖所述有源层的第一绝缘层;在所述有源层上方的第一绝缘层表面形成栅极;在所述栅极两侧的有源层内形成源区和漏区,所述源区和漏区分别位于栅极相对的两侧;形成覆盖所述第一绝缘层以及栅极的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内形成与所述源区电连接的源极,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内形成与所述漏区电连接的漏极;形成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源极以及漏极的平坦化层;形成贯穿所述平坦化层且与漏极电连接的连接孔。
以所述发光像素单元为OLED发光像素单元为例,形成所述发光像素单元的工艺步骤包括:在所述平坦化层上形成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作为OLED发光像素单元的阳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形成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暴露出部分第一电极层表面;在所述暴露出的第一电极层表面形成中间层;在所述中间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作为OLED发光像素单元的阴极。
步骤S3、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间隔排列的多条导线布线,所述导电布线包括多个弯折部以及连接相邻弯折部的连接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像素模块之间。
步骤S4、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多个电连接线,每一所述电连接线电连接一个所述像素模块与一条所述导电布线。
本实施例中,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所述电连接线以及所述导电布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条导电布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条第一导电布线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条第二导电布线,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导电布线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之间电绝缘;所述多个电连接线包括:电连接所述像素模块与所述第一导电布线的第一电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像素模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的第二电连接线。
有关所述第一导电布线、第二导电布线、第一电连接线以及第二电连接线的详细描述,可参看前述实施例的相应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导电布线与所述栅极电连接,用于为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提供扫描信号;所述第二导电布线与所述源极或者漏极电连接,用于为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提供数据信号。
为了节约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在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的工艺步骤中,同时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布线以及第一电连接线,所述栅极、第一导电布线以及第一电连接线的材料相同。具体地,形成所述栅极、第一导电布线以及第一电连接线的工艺步骤包括:形成栅极膜;在所述栅极膜表面形成第一图形层,所述第一图形层定义待形成的栅极、第一导电布线以及第一电连接线的位置和形状;以所述第一图形层为掩膜刻蚀所述栅极膜,形成所述栅极、第一导电布线以及第一电连接线;去除所述第一图形层。
相应的,在形成所述源极或者漏极的工艺步骤中,同时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布线以及第二电连接线。具体地,形成所述源极、漏极、第二导电布线以及第二电连接线的工艺步骤包括:在栅极两侧的第二绝缘层内形成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的过孔,且所述过孔暴露出源区和漏区;形成填充满所述过孔的电极层,且所述电极层还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表面;对所述电极层进行平坦化处理;在经平坦化处理后的电极层上形成第二图形层,所述第二图形层定义出待形成的第二导电布线以及第二电连接线的位置和形状;以所述第二图形层为掩膜刻蚀电极层,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布线以及第二电连接线,保留位于所述过孔内的电极层作为所述源极和漏极。
并且,由于所述栅极、第一导电布线以及第一电连接线为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的,所述栅极、第一导电布线以及第一电连接线为一体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栅极与第一电连接线之间、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一电连接线之间的结合强度,进一步的减小在拉伸过程中栅极与第一电连接线之间、第一导电布线与第一电连接线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一步的改善制造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显示效果。
本实施例中,源极与第二导电布线电连接。同样的,由于所述源极、第二导电布线以及第一电连接线为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形成的,所述源极、第二导电布线以及第二电连接线为一体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源极与第二电连接线之间、第二导电布线与第二电连接线之间的结合强度,进一步的减小在拉伸过程中源极与第二电连接线之间、第二导电布线与第二电连接线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进一步的改善制造的可拉伸显示结构的显示效果。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拉伸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像素模块;
在所述基板上间隔排列的多条导电布线,所述导电布线包括多个弯折部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弯折部的连接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所述像素模块之间;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电连接线,每一所述电连接线电连接一个所述像素模块与所述导电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线与所述连接部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基板表面方向上,所述弯折部的形状为三角形凸起状、方形凸起状或者弧形凸起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所述导电布线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电连接,所述多条导电布线包括数据线或者扫描线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导电布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条第一导电布线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条第二导电布线,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导电布线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之间电绝缘;所述多个电连接线包括:电连接所述像素模块与所述第一导电布线的第一电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像素模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的第二电连接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构成所述第一导电布线的多个第一弯折部以及构成所述第二导电布线的多个第二弯折部,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图形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图形相互错开;
所述连接部包括:构成所述第一导电布线的多个第一连接部以及构成所述第二导电布线的多个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像素单元和电连接所述发光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具有栅极、源极以及漏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布线与所述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布线与所述源极或者漏极电连接。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拉伸显示结构。
9.一种可拉伸显示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多个像素模块;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间隔排列的多条导线布线,所述导电布线包括多个弯折部以及连接相邻弯折部的连接部,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邻像素模块之间;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多个电连接线,每一所述电连接线电连接一个所述像素模块与一条所述导电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多条导电布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条第一导电布线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若干条第二导电布线,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同,且所述第一导电布线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之间电绝缘;所述多个电连接线包括:电连接所述像素模块与所述第一导电布线的第一电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像素模块与所述第二导电布线的第二电连接线;所述像素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像素单元和电连接所述发光像素单元的至少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单元;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具有栅极、源极以及漏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布线与所述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布线与所述源极或者漏极电连接;
其中,在形成所述栅极的工艺步骤中,同时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布线以及所述第一电连接线;
在形成所述源极或者漏极的工艺步骤中,同时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布线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线。
CN201910017356.9A 2019-01-08 2019-01-08 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98305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7356.9A CN109830504A (zh) 2019-01-08 2019-01-08 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7356.9A CN109830504A (zh) 2019-01-08 2019-01-08 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0504A true CN109830504A (zh) 2019-05-31

Family

ID=6686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7356.9A Pending CN109830504A (zh) 2019-01-08 2019-01-08 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30504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3475A (zh) * 2019-08-30 2019-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胶层、拉伸显示装置及光学胶层的制备方法
CN110911437A (zh) * 2019-12-06 2020-03-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驱动背板和显示面板
CN111862815A (zh) * 2020-07-29 2020-10-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1968502A (zh) * 2020-07-30 2020-11-2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WO2021008239A1 (zh) * 2019-07-17 2021-0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2396961A (zh) * 2020-11-13 2021-0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13171A (zh) * 2019-10-24 2021-04-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3035056A (zh) * 2019-12-24 2021-06-2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3270026A (zh) * 2020-02-14 2021-08-1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3782559A (zh) * 2021-09-14 2021-12-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导电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6068773A (zh) * 2023-03-06 2023-05-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及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WO2023168769A1 (zh) * 2022-03-07 2023-09-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2447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CN103730476A (zh) * 2013-12-27 201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3956364A (zh) * 2014-04-22 2014-07-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022124A (zh) * 2014-05-26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6298798A (zh) * 2015-06-04 2017-01-04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8189187U (zh) * 2018-06-13 2018-12-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拉伸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2447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CN103730476A (zh) * 2013-12-27 201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3956364A (zh) * 2014-04-22 2014-07-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022124A (zh) * 2014-05-26 2014-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6298798A (zh) * 2015-06-04 2017-01-04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8189187U (zh) * 2018-06-13 2018-12-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拉伸显示屏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1645B2 (en) 2019-07-17 2024-01-0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substrate
WO2021008239A1 (zh) * 2019-07-17 2021-01-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0473475B (zh) * 2019-08-30 2022-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胶层、拉伸显示装置及光学胶层的制备方法
US11828914B2 (en) 2019-08-30 2023-11-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ptical adhesive layer, stretchable display device and preparing method for optical adhesive layer
US11506821B2 (en) 2019-08-30 2022-11-22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ptical adhesive layer, stretchable display device and preparing method for optical adhesive layer
CN110473475A (zh) * 2019-08-30 2019-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胶层、拉伸显示装置及光学胶层的制备方法
CN112713171B (zh) * 2019-10-24 2024-05-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2713171A (zh) * 2019-10-24 2021-04-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装置
TWI768272B (zh) * 2019-12-06 2022-06-2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微發光二極體驅動背板和顯示面板
CN110911437A (zh) * 2019-12-06 2020-03-24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微发光二极管驱动背板和显示面板
CN113035056A (zh) * 2019-12-24 2021-06-2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3270026B (zh) * 2020-02-14 2023-04-18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3270026A (zh) * 2020-02-14 2021-08-1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1862815B (zh) * 2020-07-29 2022-02-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1862815A (zh) * 2020-07-29 2020-10-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1968502A (zh) * 2020-07-30 2020-11-2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2396961A (zh) * 2020-11-13 2021-0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15400B2 (en) 2020-11-13 2023-08-0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P4148490A1 (en) * 2021-09-14 2023-03-15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Conductiv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82559A (zh) * 2021-09-14 2021-12-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导电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782559B (zh) * 2021-09-14 2023-11-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导电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168769A1 (zh) * 2022-03-07 2023-09-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6068773A (zh) * 2023-03-06 2023-05-0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及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CN116068773B (zh) * 2023-03-06 2023-07-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装置及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0504A (zh) 可拉伸显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801094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0700147B2 (en) Array substra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0861920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042495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921857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0470135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006697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KR102527230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58551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09340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4789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887849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34132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470265B (zh) 像素单元以及像素阵列
CN11001859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1901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943655B (zh) 一种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
CN104253147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设备
CN107452780A (zh) Oled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655380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09448635A (zh) Oled显示面板
CN109524437A (zh) Oled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03280539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制作其的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0993562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