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20583A - 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20583A CN109820583A CN201910288258.9A CN201910288258A CN109820583A CN 109820583 A CN109820583 A CN 109820583A CN 201910288258 A CN201910288258 A CN 201910288258A CN 109820583 A CN109820583 A CN 1098205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ation kit
- supporting block
- fixed ring
- fixed
- minimally invas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06010017076 F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3
- 208000010392 Bone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3044 Closed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2565 Open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7200 Bone and joint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一支撑块、第一球铰支座及第一螺纹针,第一支撑块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固定环上,第一球铰支座位于第一固定环的一侧,第一球铰支座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第一球铰支座的另一端与第一螺纹针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块、第二球铰支座及第二螺纹针,第二支撑块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固定环上,第二球铰支座位于第一固定环的另一侧,第二球铰支座的一端与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第二球铰支座的另一端与第二螺纹针可拆卸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对螺纹针的位置及姿态的调节效率,且骨折复位过程中可通过微创进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骨折复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外固定是一种通过将骨连接到体外装置以固定伤肢来治疗骨和关节损伤及矫正骨骼畸形的方法。在手术前期医生首先对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后再进行手术,由于一系列的操作经常出现骨折块复位丢失,为此增加了手术的困难程度甚至失败,需要一种结构来改善,即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中国发明专利CN204971527U公开了一种外固定架,包括两部分固定组件,两部分固定组件之间通过螺杆及关节铰链(万向节)连接,每部分的固定组件均包括固定环、滑块及螺纹针,以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骨段固定连接,手术时,通过调节关节铰链以及滑块在固定环的位置,来调节螺纹针所处的位置及姿态。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外固定架目的是骨折复位后的固定,且不是微创。其调节位置及与调节姿态的操作之间相互影响较大,导致重复劳动较多、调节复杂,进而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螺纹针位置及姿态调节复杂的技术问题,能够提高对螺纹针的位置及姿态的调节效率,且骨折复位过程中可通过微创进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一支撑块、第一球铰支座及第一螺纹针,所述第一支撑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所述第一球铰支座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侧,所述第一球铰支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球铰支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纹针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块、第二球铰支座及第二螺纹针,所述第二支撑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所述第二球铰支座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球铰支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球铰支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针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纹针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块压力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块开设有圆弧形通槽,所述第一支撑块通过圆弧形通槽套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环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一固定环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一锁紧件,以将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
作为优选,所述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及第三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及第三固定组件之间;所述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还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顺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均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相对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距离的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以沿着所述螺纹杆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接触,以带动所述螺纹杆及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同步移动,所述第一调节件通过与第二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三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相对第三固定组件距离的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沿所述螺纹杆的长度方向做远离所述第三固定组件的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环、第三支撑块及第三螺纹针,所述第三支撑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所述第三螺纹针与所述第二固定环连接,以在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沿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第三支撑块及所述第三螺纹针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螺纹针之间绕所述第二固定环的轴线间隔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螺纹针包括可与正常骨固定连接的螺纹部及光杆部,所述第三支撑块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支撑块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三螺纹针光杆部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三螺纹针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二锁紧件,以将所述第三支撑块与所述第三螺纹针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杆为多个,所述第一调节件仅连接于一个所述螺纹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节件为套筒,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以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
本发明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组件,即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环、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并且在第一固定环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球铰支座及第二球铰支座,以在当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手术时,在预置的第一固定环上分别在临近骨折的远近端分别置入第一螺纹针和第二螺纹针,继而将第一螺纹针固定于第一球铰支座上,以及将第二螺纹针固定于第二球铰支座上,继而安装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于第一固定环上,从而通过调节第一球铰支座及第二球铰支座,纠正骨折的成角移位,同时,通过调节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调节纠正旋转移位,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螺纹针位置及姿态调节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而能够提高对螺纹针的位置及姿态的调节效率,并且骨折复位过程中可通过微创进行。
2、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三组固定组件,三组固定组件通过螺纹杆固定连接,同时设置所述第一调节件,手术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能够带动中间骨沿所述螺纹杆的长度方向做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组件的运动,不影响第一螺纹针及第二螺纹针姿态的调节的同时,纠正侧方移位,如果是闭合骨折,可在此时行钢板的微创插入及固定,完成骨折的微创复位与内固定,如果是不适合一期内固定的开放骨折,此时应拧紧各组件作为外固定装置固定骨折,因此,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既能够微创、简单、快速使骨折在三维空间的移动(包括骨折的短缩、成角及旋转)得到纠正并即时固定,也能够在复位骨折后进行即时的微创内固定,进而提高了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手术的效率及成功率。
3、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相对于现有固定架,整体结构及操作简单,并且能够快速且精确地对骨段进行定位及固定。
4、通过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既能够简单、快速使骨折在三维空间的移动(包括骨折的短缩、成角及旋转)得到纠正并即时固定,也能够在复位骨折后进行即时的微创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支撑块、第一球铰支座及第一螺纹针的结构及其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第一固定组件;101、第一固定环;102、第一支撑块;103、第一球铰支座;1031、支撑座;1032、万向调节球;1033、球支承座;1034、第三锁紧件;104、第一螺纹针;105、第二支撑块;106、第二球铰支座;107、第二螺纹针;2、第二固定组件;201、第二固定环;202、第三支撑块;203、第三螺纹针;204、第四螺纹针;205、第四支撑块;3、第三固定组件;301、第三固定环;302、第五支撑块;303、第五螺纹针;304、第六螺纹针;305、第六支撑块;4、螺纹杆;5、第一调节件;6、第二调节件;7、第一锁紧螺母;8、第一锁紧件;9、第二锁紧件;10、第三锁紧件;11、第二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1)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2)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支撑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3)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4)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组件,即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环、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并且在第一固定环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球铰支座及第二球铰支座,以在当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手术时,在预置的第一固定环上分别在临近骨折的远近端分别置入第一螺纹针和第二螺纹针,继而将第一螺纹针固定于第一球铰支座上,以及将第二螺纹针固定于第二球铰支座上,继而安装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于第一固定环上,从而通过调节第一球铰支座及第二球铰支座,纠正骨折的成角移位,同时,通过调节第一支撑块及第二支撑块,调节纠正旋转移位,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螺纹针位置及姿态调节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而能够提高对螺纹针的位置及姿态的调节效率,并且骨折复位过程中可通过微创进行。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组件1、第二固定组件2及第三固定组件3,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及第三固定组件3之间,所述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还包括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顺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所述螺纹杆4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均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之间设置有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相对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距离的第一调节件5,所述第一调节件5与所述螺纹杆4螺纹连接,以沿着所述螺纹杆4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环101、第一支撑块102、第一球铰支座103及第一螺纹针104,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上,所述第一球铰支座10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的一侧,所述第一球铰支座1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球铰支座1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纹针10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还包括第二支撑块105、第二球铰支座106及第二螺纹针107,所述第二支撑块105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上,所述第二球铰支座106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球铰支座10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10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球铰支座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针107可拆卸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组件1,即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环101、第一支撑块102及第二支撑块105,并且在第一固定环10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球铰支座103及第二球铰支座106,以在当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手术时,在预置的第一固定环101上分别在临近骨折的远近端分别置入第一螺纹针104和第二螺纹针107,继而将第一螺纹针104固定于第一球铰支座103上,以及将第二螺纹针107固定于第二球铰支座106上,继而安装第一支撑块102及第二支撑块105于第一固定环101上,从而通过调节第一球铰支座103及第二球铰支座106,纠正骨折的成角移位,同时,通过调节第一支撑块102或调节第二支撑块105,调节纠正旋转移位,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螺纹针位置及姿态调节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而能够提高对螺纹针的位置及姿态的调节效率,并且骨折复位过程中可通过微创进行。
另外,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三组固定组件,三组固定组件通过螺纹杆4固定连接,同时设置所述第一调节件5,手术时,通过螺纹杆4的长度方向,调节使第二固定组件2及第三固定组件3做远离或缩短运动,纠正骨折的纵向短缩或分离移位,此过程不影响第一螺纹针104及第二螺纹针107姿态的调节的同时,纠正侧方移位,如果是闭合骨折,可在此时行钢板的微创插入及固定,完成骨折的微创复位与内固定,如果是不适合一期内固定的开放骨折,此时应拧紧各组件作为外固定装置固定骨折,因此,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既能够微创、简单、快速使骨折在三维空间的移动(包括骨折的短缩、成角及旋转)得到纠正并即时固定,也能够在复位骨折后进行即时的微创内固定,进而提高了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手术的效率及成功率。
针对第一球铰支座103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球铰支座103包括支撑座1031、万向调节球1032、球支承座1033及第三锁紧件1034,支撑座1031呈中空的套筒状,支撑座1031套接于第一螺纹针104的外部并与第一螺纹针104螺纹连接或者通过锁紧锁母锁紧,通过将支撑座1031与第一螺纹针104螺纹连接,使得第一螺纹针104能够在支撑座1031上沿直线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螺纹针104能够伸入至中间骨的内部,以起到对中间骨的固定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所述第一螺纹针104伸入至中间骨内部的力度及稳定性,保证所述第一螺纹针104与中间骨固定连接的质量;支撑座1031与万向调节球1032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万向调节球1032与球支承座1033球副配合连接,球支承座1033与第一支撑块102固定连接,第三锁紧件1034连接于球支承座1033与万向调节球1032之间,用于约束球支承座1033与万向调节球1032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在当第一螺纹针104姿态调节好后,使第一螺纹针104保持稳定,第三锁紧件1034可以为凸轮轴,凸轮轴可转动连接于球支承座1033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凸轮轴通过转动实现与万向调节球1032的挤压与松开,进而实现对万向调节球1032运动的约束的释放。
针对第二球铰支座106的结构,请参见上述第一球铰支座103,本发明对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螺纹针10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7,所述第一锁紧螺母7与所述支撑座1031压力接触,所述第一锁紧螺母7通过与所述第一螺纹针104间的自锁,避免了所述第一螺纹针104在所述第一球铰支座103上的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中间骨位置的稳定性。同理,所述第二螺纹针107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11,以此能够避免第二螺纹针107在所述第二球铰支座106上转动。
进一步,针对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及所述第二支撑块105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为开口环(如2/3环),所述第一固定环101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环101固定孔的数量为二十五个,其中存在三个所述第一固定环101固定孔分别套接于三个所述螺纹杆4的外部。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上,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开设有弧形通槽,所述第一支撑块102通过弧形通槽套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滑动配合,以此相对现有技术,能够快速且精确地调节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在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上的位置,进而提高了对骨定位及固定的效率。所述第一支撑块102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一锁紧件8,以在当确定好所述第一支撑块102的位置后将所述第一支撑块102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固定,其中,所述第一锁紧件8优选为如图1至图3所示的螺母,以通过螺纹连接,实现锁紧。同理,所述第二支撑块105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上,所述第二支撑块105开设有弧形通槽,所述第二支撑块105过弧形通槽套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撑块105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二锁紧件9,以在当确定好所述第二支撑块105的位置后将所述第二支撑块105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固定。
针对所述第一调节件5调节件对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位置的调节方式,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5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接触,以带动所述螺纹杆4及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同步移动,所述第一调节件5通过螺母与第二固定组件2固定连接。在需要调节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的位置时,松开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与所述螺纹杆4间连接的螺母,以解除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与螺纹杆4之间的固定约束,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调节件5,以使所述螺纹杆4沿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的方向(对应于图1中给的下方)运动,此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因与所述螺纹杆4固定连接而保持随所述螺纹杆同步运动。
基于上述,本发明所述第一调节件5采用上述对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位置的调节方式,是通过所述螺纹杆4带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移动的间接调节方式,相对于设置所述第一调节件5直接对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施加力以调节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位置的调节方式,无需解除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与所述螺纹杆4之间的固定约束,从而能够保证在对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位置调节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随着所述螺纹杆沿直线方向平稳运动,即不会发生姿态及运动轨迹的偏移,同时减少了对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位置调节的难度,进而提高了对四肢骨折复位的效率。
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螺纹杆4为三个,三个所述螺纹杆4呈三角形分布,所述螺纹杆4优选采用梯形螺纹传动,从而避免螺纹松动,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在所述螺纹杆4上得到稳定的固定;所述第一调节件5为具有内螺纹的圆形套筒,以此通过手动转动套筒即可实现对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位置的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件5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调节件5连接于一个所述螺纹杆4上,以此使得一个所述螺纹杆4作为驱动杆,另外两个所述螺纹杆4作为传动杆,即可实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的移动,进而提高了对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位置调节的效率,以及降低了成本。
为了实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的反向移动,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与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之间设置有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相对第三固定组件3距离的第二调节件6,所述第二调节件6与所述螺纹杆4螺纹连接,以带动所述沿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沿所述螺纹杆4的长度方向做远离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的运动。
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调节件6,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的反向移动,从而能够往复调节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的位置,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的快速且准确的定位,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四肢骨折复位的工作效率。
针对所述第二调节件6的结构及连接位置,可参照所述第一调节件5,在此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调节件6与所述第一调节件5优选为连接于位于中间的所述螺纹杆4上,以此无论调节所述第二调节件6,还是调节所述第一调节件5,均能够保证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的稳定性。
针对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的结构,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包括第二固定环201、第三支撑块202及第三螺纹针203,所述第一调节件5与所述第二固定环201接触,所述第三支撑块20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环201上,所述第三螺纹针203与所述第二固定环201连接,以在所述第二固定环201上沿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第三支撑块202及所述第三螺纹针203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以此能够保证对骨段的稳定固定,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螺纹针203之间绕所述第二固定环201的轴线间隔分布。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固定环201为开口环(如2/3环),所述第二固定环20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对应,所述第二固定环201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二十五个固定孔,存在三个所述固定孔分别套接于三个所述螺纹杆4的外部,以在所述第一调节件5与螺母的夹紧下,将所述第一固定环101固定于所述螺纹杆4上。为了提高对所述螺纹杆4位置调节的效率,所述第三支撑块202与所述第二固定环201滑动配合连接,具体请参见所述第一支撑块102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细述。所述第三螺纹针203包括可与骨固定连接的螺纹部及光杆部,所述第三支撑块202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支撑块202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三螺纹针203光杆部滑动配合连接,从而相对于螺纹连接方式,能够提高所述第三螺纹针203运动的效率,进而能够提高与骨固定连接的效率。所述第三支撑块202与所述第三螺纹针203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二锁紧件9,以将所述第三支撑块202与所述第三螺纹针203固定。所述第二锁紧件9优选为顶丝。另外还可以设置第二固定组件2中螺纹针的数量为两个,即: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还包括第四螺纹针204及第四支撑块205,第四螺纹针204及第四支撑块205均设置于第二固定环201上,第四螺纹针204与第三螺纹针203沿着第二固定环20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四螺纹针204与第三螺纹针203均指向第二固定环201的圆心,以此在保证了对正常骨稳定固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了结构,以及提高了位置调节的效率。
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包括第三固定环301、第五支撑块302、第五螺纹针303、第六螺纹针304及第六支撑块305。针对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的结构,可参见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在第二固定组件2及第三固定组件3中分别设置第三球铰支座及第四球铰支座,以分别有利于相应螺纹针的姿态调节,具体实现方式请参见上述第一球铰支座103,本发明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在不切开骨折端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调节件5及第二调节件6,解决骨折的缩短;通过第一固定组件1的第一支撑块102,配合第二支撑块105的调节解决骨折的旋转移位;通过第一锁紧螺母7或第二锁紧螺母11的调节解决骨折的侧方移位;通过第一固定组件1的第一球铰支座103及第二球铰支座106的调节解决骨折的成角移位。
此外,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手术过程中由X线透视机监测。
首先安装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及第三固定组件3,并在骨折平面处预置101环。具体为:将所述第一调节件5旋入所述螺纹杆4,继而将所述第二固定环201及第三固定环301安装于所述螺纹杆4上,将所述第三螺纹针203调节好位置后置入骨折的一端,同理将第五螺纹针303置入骨折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锁紧件9将所述第二螺纹针203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块202上,将所述第二支撑块202与所述第二固定环201固定,同理将302与301固定。继而通过上紧与所述第二调节件6配合的螺母,使所述第二固定环201、第三固定环301与所述螺纹杆4固定;
同理,在骨折长骨的两端分别置入第四螺纹针204与第六螺纹针304,并分别与第二固定环201和第三固定环301环固定。
通过螺纹杆的调节撑开第二固定环201与第三固定环301纠正骨折的短缩畸形,然后在预置的101环上分别在临近骨折的远近端分别置入第一螺纹针104和第二螺纹针107,继而将第一螺纹针104固定于第一球铰支座103上,以及将第二螺纹针107固定于第二球铰支座106上,继而安装第一支撑块102及第二支撑块105于第一固定环101上,继而将三个所述组件螺纹杆4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上,继而上紧第一锁紧件8、第二锁紧件9、第三锁紧件10及第二锁紧螺母11。
通过调节第一球铰支座103及第二球铰支座106,纠正骨折的成角移位,同时,通过调节第一支撑块102配合第三支撑块202、第四支撑块205,或者,通过第二支撑块105配合第五支撑块302、第六支撑块305的调节,纠正旋转移位,通过调节第一锁紧螺母7及第二锁紧螺母11,纠正侧方移位。如果是闭合骨折,可在此时行钢板的微创插入及固定,完成骨折的微创复位与内固定。如果是不适合一期内固定的开放骨折,此时应拧紧各组件作为外固定装置固定骨折。至此骨折的快速微创复位及固定全部完成。
Claims (10)
1.一种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组件(1),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环(101)、第一支撑块(102)、第一球铰支座(103)及第一螺纹针(104),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上,所述第一球铰支座(10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的一侧,所述第一球铰支座(1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球铰支座(1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纹针(104)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还包括第二支撑块(105)、第二球铰支座(106)及第二螺纹针(107),所述第二支撑块(105)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上,所述第二球铰支座(106)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球铰支座(10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10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球铰支座(1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针(107)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针(104)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7),所述第一锁紧螺母(7)与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压力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开设有圆弧形通槽,所述第一支撑块(102)通过圆弧形通槽套接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撑块(102)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一锁紧件(8),以将所述第一支撑块(102)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2)及第三固定组件(3),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及第三固定组件(3)之间;
所述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还包括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顺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所述螺纹杆(4)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及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均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之间设置有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相对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距离的第一调节件(5),所述第一调节件(5)与所述螺纹杆(4)螺纹连接,以沿着所述螺纹杆(4)往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5)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接触,以带动所述螺纹杆(4)及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同步移动,所述第一调节件(5)通过与第二固定组件(2)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与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之间设置有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相对第三固定组件(3)距离的第二调节件(6),所述第二调节件(6)与所述螺纹杆(4)螺纹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1)沿所述螺纹杆(4)的长度方向做远离所述第三固定组件(3)的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2)包括第二固定环(201)、第三支撑块(202)及第三螺纹针(203),所述第三支撑块(20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环(201)上,所述第三螺纹针(203)与所述第二固定环(201)连接,以在所述第二固定环(201)上沿直线往复运动,所述第三支撑块(202)及所述第三螺纹针(20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螺纹针(203)之间绕所述第二固定环(201)的轴线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纹针(203)包括可与正常骨固定连接的螺纹部及光杆部,所述第三支撑块(202)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支撑块(202)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三螺纹针(203)光杆部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支撑块(202)与所述第三螺纹针(203)之间可拆卸设置有第二锁紧件(9),以将所述第三支撑块(202)与所述第三螺纹针(203)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4)为多个,所述第一调节件(5)仅连接于一个所述螺纹杆(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5)为套筒,所述第一调节件(5)的内表面开设有内螺纹,以与所述螺纹杆(4)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8258.9A CN109820583B (zh) | 2019-04-11 | 2019-04-11 | 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8258.9A CN109820583B (zh) | 2019-04-11 | 2019-04-11 | 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20583A true CN109820583A (zh) | 2019-05-31 |
CN109820583B CN109820583B (zh) | 2024-02-13 |
Family
ID=66874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88258.9A Active CN109820583B (zh) | 2019-04-11 | 2019-04-11 | 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2058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56311A (zh) * | 2020-08-14 | 2020-11-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0医院 | 一种用于骨折复位吊桥式外固定系统 |
CN112998831A (zh) * | 2021-02-19 | 2021-06-22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一种用于创伤骨科的可调式固定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81585A (en) * | 1975-06-10 | 1977-08-03 | Tsnii Travmatol I Ortoped Im N | Apparatu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fractured bones or of bone joints |
US20040073212A1 (en) * | 2002-10-15 | 2004-04-15 | Kim Jung Jae | Extracorporeal fixing device for a bone fracture |
CN108742804A (zh) * | 2018-06-05 | 2018-11-06 | 天津大学 | 一种骨折复位的方法及用于骨折复位的并联外固定支架 |
CN109199475A (zh) * | 2018-10-13 | 2019-01-15 | 范士洁 | 肢体骨折微创复位系统 |
CN209996453U (zh) * | 2019-04-11 | 2020-01-31 |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
-
2019
- 2019-04-11 CN CN201910288258.9A patent/CN1098205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81585A (en) * | 1975-06-10 | 1977-08-03 | Tsnii Travmatol I Ortoped Im N | Apparatu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fractured bones or of bone joints |
US20040073212A1 (en) * | 2002-10-15 | 2004-04-15 | Kim Jung Jae | Extracorporeal fixing device for a bone fracture |
CN108742804A (zh) * | 2018-06-05 | 2018-11-06 | 天津大学 | 一种骨折复位的方法及用于骨折复位的并联外固定支架 |
CN109199475A (zh) * | 2018-10-13 | 2019-01-15 | 范士洁 | 肢体骨折微创复位系统 |
CN209996453U (zh) * | 2019-04-11 | 2020-01-31 |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56311A (zh) * | 2020-08-14 | 2020-11-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0医院 | 一种用于骨折复位吊桥式外固定系统 |
CN111956311B (zh) * | 2020-08-14 | 2022-06-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 一种用于骨折复位吊桥式外固定系统 |
CN112998831A (zh) * | 2021-02-19 | 2021-06-22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一种用于创伤骨科的可调式固定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20583B (zh) | 2024-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09750A (en) | External holding and reducing brace for bone fractures | |
US11779355B2 (en) | System for connecting a connect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a distractor, to a bone | |
US9532817B2 (en) | Intramedullary nail having self-retaining compression slot | |
US4644943A (en) | Bone fixation device | |
US20050203532A1 (en) | Technique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intervertebral prosthesis implantation using independent landmarks | |
CN109820583A (zh) | 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 |
JP2008519616A (ja) | 脊柱の1つの椎体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基準ブロック | |
EP0696903A1 (en) | Orthopaedic device, especially for the gradual correction of fractures | |
JP2000516105A (ja) | ギア付外部固定具 | |
GB2324038A (en) | Fracture reduction device | |
CN112773566A (zh) | 一种通用型心脏瓣膜病介入器械稳定器 | |
CN108210032A (zh) | 一种治疗四肢骨折的骨牵引复位固定装置及方法 | |
CN106137374A (zh) |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用导向装置 | |
US11918253B1 (en) | Active variable stiffness clamping device for pelvic fracture reduction robot | |
JP2012513226A (ja) | 外科用ジグ | |
CN210228601U (zh) | 一种骨折辅助复位机构 | |
CN209996453U (zh) | 微创四肢骨折三维牵引复位与固定装置 | |
CN208709978U (zh) | 截骨可调节垫片 | |
CN113693674A (zh) | 固定支架 | |
CN215651459U (zh) | 一种骨外科用辅助接骨装置 | |
CN117084751B (zh) | 一种膝关节髓内定位装置 | |
CN219306803U (zh) | 一种可调节缝合半月板手术针 | |
CN221205632U (zh) | 一种股骨骨折术中辅助复位装置 | |
CN216455492U (zh) | 一种通用型心脏瓣膜病介入器械稳定器 | |
CN218979348U (zh) | 螺旋变角度可撑开椎间植入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