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7427A - 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7427A
CN109817427A CN201811257215.6A CN201811257215A CN109817427A CN 109817427 A CN109817427 A CN 109817427A CN 201811257215 A CN201811257215 A CN 201811257215A CN 109817427 A CN109817427 A CN 109817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electrode
main body
coil
coil block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72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7427B (zh
Inventor
郑珉簊
尹熙洙
李尚锺
洪丞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17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7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7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7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027/297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with pin-like terminal to be inserted in hole of printed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内部线圈和在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一端的第一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另一端的第二外电极。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同一侧的部分上。

Description

线圈组件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1月2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7-0156356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电感器(一种线圈组件)是与电阻器和电容器一起构成电子电路的代表性无源元件。随着其上形成有电子电路的电子装置被小型化,有必要使线圈组件(例如电感器)也小型化。
因此,最近开发了使用层叠方法形成的片式电感器。主要由于高频带的自谐振频率(SRF)和低电阻率,要求这样的层叠电感器在100MHz或更高的高频下可使用。
另外,为了减少装置的频率损耗,需要高品质因子Q特性。因此,存在对满足这样的高Q特性的同时可小型化的线圈组件的线圈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可满足高Q特性的小的线圈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内部线圈并且包括在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一端;以及第二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同一侧的部分上。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内部线圈并且包括在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第一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一端;以及第二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表面上。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可包括:一种线圈组件可包括:内部线圈,形状为围绕中心轴线的螺旋形,并具有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同一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主体,包围所述内部线圈;第一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所述第一端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一外表面上;以及第二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所述第二端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外电极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线的所述同一侧。
在发明内容中,未提及本公开的所有特征。参照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可更详细地理解用于解决本公开目的的各种单元。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被更加地清楚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线圈组件中包括的多个主体片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线圈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线圈组件的一个示例的仰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线圈组件的另一示例的仰视图;
图6是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组件中的形成的磁场的示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中的形成的磁场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现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夸大或程式化组件的形状、尺寸等。
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将本公开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此使用的术语“示例性实施例”不指相同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被提供以强调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定特征或特性不同的特定特征或特性。然而,在此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被视为能够通过彼此整体组合或部分组合来实现。例如,除非在此提供相反或矛盾的描述,否则在具体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一个元件即使未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被描述,也可被理解为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关的描述。
在说明书中,组件与另一组件的“连接”的含义包括通过第三组件的间接连接以及两个组件之间的直接连接。另外,“电连接”意味着包括物理连接和物理断开的概念。可理解的是,当使用“第一”和“第二”提及元件时,该元件不限于此。它们可仅用于将该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分开的目的,并且可不限制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在一些情况下,在不脱离在此阐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在此,在附图中确定上部、下部、上侧、下侧、上表面、下表面等。例如,第一连接构件设置在重新分布层上方的水平面上。然而,权利要求不限于此。另外,竖直方向指的是上述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水平方向指的是垂直于上述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竖直截面指的是沿竖直方向的平面被截取的情况,并且其示例可以是附图中所示的截面图。另外,水平截面指的是沿水平方向的平面被截取的情况,并且其示例可以是附图中所示的截面图。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为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而不限制本公开。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上下文另外解释,否则单数形式包括复数形式。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可被构造为使得与线圈的两端对应的外部端子一起形成在线圈组件的主体部分的一侧上。因此,磁通量的流动变得平顺并且电极的电阻特性的变化被显著降低,从而可提高线圈组件的Q因子特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
图1是这样的线圈组件100的示例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线圈组件中包括的多个主体片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线圈组件的主视图。
参照图1至图3,线圈组件100可包括主体部分(即,主体)110和多个外电极140。
主体部分110可大体确定线圈组件的外部形状。主体部分110可包括在其厚度T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其长度L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以及在其宽度W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主体部分110可具有如所示示例中的六面体形状,但不限于此。
考虑到线圈组件将要实现的特性,可适当地选择形成主体部分110的材料。例如,在线圈组件100应用于高频电感器的情况下,可使用陶瓷粉末等,使得使用介电材料容易形成闭合磁路。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构造主体部分110的制造方法不受特别限制。可使用各种方法作为构造主体部分110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使用如下堆叠方法:堆叠多个介电片,在每个介电片上设置用于内部线圈的导电材料,然后通过过孔将介电片彼此电连接。可选地,作为另一示例,也可使用利用介电材料等包封并填埋预先制造的螺旋形状的内部线圈的方法。
这里,如图2所示,将描述通过堆叠多个主体片111、112、113、114、115、116、117和118形成主体部分110的示例,但是也可通过利用介电材料等包封并填埋预先制造的螺旋形状的内部线圈的方法来形成主体部分110。
主体部分110可包括内部线圈120。内部线圈120的中心轴线可形成在相对于主体部分的安装表面的水平方向上,主体部分的安装表面为当线圈组件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时其上安装有线圈组件且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相对的表面,即,所示示例中的主体部分110的下表面。也就是说,如所示出的,内部线圈120可围绕相对于安装表面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轴线缠绕。因此,可显著降低安装表面与电感器中产生的磁场之间的影响。因此,可显著降低对电感的影响。
内部线圈120可在具有两端(即,一端和另一端)的同时进行缠绕。内部线圈120的一端可连接到多个外电极140中的第一外电极141,内部线圈120的另一端可连接到多个外电极140中的第二外电极142。
如图2所示,内部线圈120可包括分别形成在多个主体片111至118中的每个中的多个线圈图案121、122、123、124、125、126、127和128以及分别穿过形成在多个主体片中相邻的主体片之间的绝缘层(未示出)的一个或更多个过孔电极131、132、133、134、135、136和137。
另外,内部线圈120可包括形成在内部线圈和外电极之间的内电极图案。
例如,内部线圈120可包括:第一内电极图案121a,连接到内部线圈的一端和第一外电极141;以及第二内电极图案128a,连接到内部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二外电极142。
因此,内部线圈120的两端可分别通过第一内电极图案121a和第二内电极图案128a连接到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通过这样的内电极图案,可增大内部线圈120和外电极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作为示例,如所示出的,第一内电极图案121a的暴露形状可对应于第二内电极图案128a的暴露形状。同时,第一内电极图案121a的形状可与第二内电极图案128a的形状不同。这是为了即使第一内电极图案121a和第二内电极图案128a在不同的点或位置连接到内部线圈120并且具有不同的形状,也通过利用使主体部分110中的第一内电极图案121a和第二内电极图案128a的暴露形状彼此对应而使与外电极的接触环境形成为相同来增大质量可靠性。
同时,如图1至图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一起形成在主体部分110的一侧上。
例如,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形成在主体部分110的安装表面上,即,形成在主体部分110的下表面的一侧的部分上。例如,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在主体部分的下表面上形成在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与主体部分110的第一端表面(所示示例中的右端表面)相邻的右侧部分上。
作为示例,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形成在主体部分110的第一端表面上。
作为示例,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从主体部分110的下表面的一侧的部分和主体部分110的第一端表面突出。
同时,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彼此物理地分开。另外,在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之间可不形成外电极。
此外,线圈组件100可包括虚设外电极143。虚设外电极143可与内部线圈120电绝缘。主体部分110可包括连接到虚设外电极143的虚设图案121b、122b、123b、124b、125b、126b、127b和128b。然而,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可不形成虚设图案,或者可对虚设图案进行各种变型。
虚设外电极143可形成在与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对称的位置处。
例如,在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形成在主体部分110的安装表面(即,主体部分110的下表面的一侧的部分)上的情况下,虚设外电极143可形成在主体部分110下表面的与上述一侧的部分相对的另一侧的部分上。即,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形成在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与主体部分的右端表面相邻的右侧部分上,虚设外电极143可形成在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与主体部分的左端表面相邻的左侧部分上。
例如,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从主体部分110的下表面的一侧的部分和主体部分110的第一端表面突出,虚设外电极143可从主体部分110的下表面的另一侧的部分和主体部分110的第二端表面突出。即,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从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与主体部分的右端表面相邻的右侧部分和主体部分的右端表面突出,虚设外电极143可从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与主体部分的左端表面相邻的左侧部分和主体部分的左端表面突出。
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形成为类似于字母表中的L字母的形状。通过将外电极形成为L字母形状,可增大外电极与安装表面上的接触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
图4是根据图1中所示的线圈组件的一个示例的仰视图。
参照图4,可看出的是,连接到内部线圈120的两端的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形成在主体部分的一个端表面上,并且虚设外电极143形成在与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相对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可各种各样地形成虚设外电极143。图4示出了虚设外电极143形成为一个电极的示例。
这样的虚设外电极143可具有与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相对应的形状,并且可使线圈组件100顺利安装。
另外,由于虚设外电极143的形状或面积与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的形状或面积彼此不同,因此可准确地确定线圈组件的安装位置。
图5是根据图1中所示的线圈组件的另一示例的仰视图。
参照图5,可看出的是,连接到内部线圈120的两端的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形成在主体部分的一个端表面上,并且第一虚设外电极143和第二虚设外电极144形成在分别与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对应的位置处。
例如,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可形成在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一侧的部分上,第一虚设外电极143和第二虚设外电极144可形成在主体部分的下表面的另一侧的部分上,以面向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
例如,第一虚设外电极143可形成在相对于主体部分110的下表面的在W方向上的中心线与第一外电极141对称的位置中。第二虚设外电极144可形成在相对于主体部分110的下表面的在W方向上的中心线与第二外电极142对称的位置中。
图6是示出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组件中的形成的磁场的示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中的形成的磁场的示图。
图6所示的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组件具有朝向主体部分的两个端表面形成的内部线圈的两端,而图7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具有朝向主体部分的一个端表面形成的内部线圈的两端。
可看出的是,在如图6所示的根据对比示例的线圈组件中,磁场沿主体部分的两侧的外电极感应和分布,而在如图7所示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中,由于外电极仅朝向主体部分的一侧形成,因此沿外电极感应的磁场的大小减小,特别地,磁场朝向安装表面的中央部分强劲地形成。
这是因为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142形成为在彼此相同的侧部上彼此分开,并且第一外电极141和第二外电极之间142之间没有形成外电极。
也就是说,可通过显著减小外电极的整体面积显著减小外电极对磁通量的流动的影响,因此可平顺地执行磁通量的流动。
另外,显著减小了用作电阻器的外电极的电阻值,因此可提高线圈组件的Q特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获得针对小的电感器的高Q特性。
虽然以上已经示出并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修改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包括内部线圈,并具有在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
第一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第一端;以及
第二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第一侧的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从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第一侧的部分和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表面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虚设外电极,所述虚设外电极从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与所述第一侧的部分相对的第二侧的部分和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表面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虚设外电极与所述内部线圈电绝缘。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虚设外电极包括:
第一虚设外电极,形成在相对于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外电极对称的位置中;以及
第二虚设外电极,形成在相对于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所述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外电极对称的位置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表面相邻的所述第一侧的部分上,并且
所述虚设外电极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表面相邻的所述第二侧的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内部线圈包括:
多个线圈图案,分别形成在多个主体片上;
至少一个过孔电极,穿过形成在所述多个主体片中相邻的主体片之间的至少一个绝缘层;
第一内电极图案,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外电极;以及
第二内电极图案,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外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图案的暴露形状对应于所述第二内电极图案的暴露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图案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图案的形状不同。
10.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主体,包括内部线圈,并具有在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
第一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第一端;以及
第二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表面上的虚设外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跨越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第一侧的部分和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端表面而形成在所述主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虚设外电极跨越所述主体的所述下表面的与所述第一侧的部分相对的第二侧的部分和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端表面而形成在所述主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内部线圈包括:
多个线圈图案,分别形成在多个主体片上;
至少一个过孔电极,穿过形成在所述多个主体片中相邻的主体片之间的至少一个绝缘层;
第一内电极图案,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外电极;以及
第二内电极图案,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外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图案的暴露形状对应于所述第二内电极图案的暴露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图案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内电极图案的形状不同。
17.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内部线圈,形状为围绕中心轴线的螺旋形,并具有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同一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主体,包围所述内部线圈;
第一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所述第一端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一外表面上;以及
第二外电极,连接到所述内部线圈的所述第二端并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外电极与所述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线的所述同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虚设电极,所述虚设电极在所述中心轴线的与所述内部线圈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对的侧上设置于所述第一外表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虚设电极与所述内部线圈电绝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虚设电极,所述虚设电极设置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对的第二外表面上。
CN201811257215.6A 2017-11-22 2018-10-26 线圈组件 Active CN109817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56356 2017-11-22
KR1020170156356A KR102494320B1 (ko) 2017-11-22 2017-11-22 코일 부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7427A true CN109817427A (zh) 2019-05-28
CN109817427B CN109817427B (zh) 2024-05-17

Family

ID=66532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7215.6A Active CN109817427B (zh) 2017-11-22 2018-10-26 线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17372B2 (zh)
KR (1) KR102494320B1 (zh)
CN (1) CN1098174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96818A (ja) * 2017-11-27 2019-06-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JP7379898B2 (ja) * 2019-07-19 2023-11-15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イル部品
KR20220006200A (ko) * 2020-07-08 2022-01-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20220029210A (ko) * 2020-09-01 2022-03-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3833A (ja) * 1998-03-27 1999-10-15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電子部品
CN1737961A (zh) * 2004-08-20 2006-02-2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压粉磁芯
CN103779039A (zh) * 2012-10-17 2014-05-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型电子部件
CN105632683A (zh) * 2014-11-21 2016-06-01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贴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162317A1 (en) * 2015-12-02 2017-06-08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unit
CN107039158A (zh) * 2015-09-30 2017-08-11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287619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ommon mode fi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5111A (ja) 2001-04-05 2002-10-18 Fdk Corp 積層インダクタ
JP4010920B2 (ja) * 2002-09-30 2007-11-21 Tdk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ティブ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0165975A (ja) * 2009-01-19 2010-07-29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インダクタ
JP2012199353A (ja) * 2011-03-22 2012-10-18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102891A1 (en) * 2013-10-16 2015-04-1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hip electronic component, board having the same, and packaging unit thereof
JP6274135B2 (ja) * 2015-03-12 2018-02-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モジュール
KR101670184B1 (ko) * 2015-08-24 2016-10-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30672B1 (ko) * 2015-09-14 2020-07-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32589B1 (ko) 2016-01-19 2018-02-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906970B2 (ja) * 2017-02-03 2021-07-21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巻線型のコイル部品
JP7075185B2 (ja) * 2017-04-27 2022-05-2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3833A (ja) * 1998-03-27 1999-10-15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電子部品
CN1737961A (zh) * 2004-08-20 2006-02-22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压粉磁芯
CN103779039A (zh) * 2012-10-17 2014-05-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绕线型电子部件
CN105632683A (zh) * 2014-11-21 2016-06-01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贴装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9158A (zh) * 2015-09-30 2017-08-11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162317A1 (en) * 2015-12-02 2017-06-08 Tdk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unit
US20170287619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ommon mode fil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94320B1 (ko) 2023-02-01
US20190156977A1 (en) 2019-05-23
US11217372B2 (en) 2022-01-04
CN109817427B (zh) 2024-05-17
KR20190058926A (ko) 2019-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17427A (zh) 线圈组件
KR102464202B1 (ko) 낮은 직류 저항을 갖는 고전류 코일을 구비한 인덕터
KR101792281B1 (ko) 파워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630381B (zh) 线圈电子组件和包括该线圈电子组件的板
US20130293334A1 (en) Multilayer indu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70316870A1 (en) Common mode noise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390417B2 (en) Lamin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CN203931711U (zh) 共模噪声滤波器
CN105321655B (zh) 片式电子器件和用于安装片式电子器件的板
CN106783070B (zh) 线圈组件、具有该线圈组件的板及制造该线圈组件的方法
US20150137929A1 (en) Multilayer inductor
KR101994755B1 (ko) 전자부품
CN105825994A (zh) 电子组件
KR20170118430A (ko) 코일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010746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CN109686541A (zh) 电感器
CN109215973B (zh) 薄膜式电感器
KR20150127490A (ko) 칩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169140B2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CN105810386A (zh) 电子组件
KR20140038781A (ko) 권선형 인덕터
CN109219859A (zh) Lc器件以及lc器件的制造方法
US10937583B2 (en) Lamin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11161945B (zh) 线圈电子组件
TWI447759B (zh) 表面安裝磁性元件總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