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14759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14759B
CN109814759B CN201910101189.6A CN201910101189A CN109814759B CN 109814759 B CN109814759 B CN 109814759B CN 201910101189 A CN201910101189 A CN 201910101189A CN 109814759 B CN109814759 B CN 109814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touch
display area
electrode segment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11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14759A (zh
Inventor
程琳
杨佳瑶
刘昕昭
王清霞
陈敏
王笑宇
张启安
王昊深
张鹏
许孜
高转
古赐谊
黄凯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11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14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14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4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14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14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第一非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第一非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第三显示区,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第三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第一非显示区均相邻设置;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列,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排列;其中,各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的第一触控电极段和第二触控电极段,第一非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触控电极段和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第三显示区内,第一触控电极段与第二触控电极段在第一方向上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异形显示面板在全面屏化趋势中流行。但是,异形显示面板的触控均匀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第一非显示区,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第三显示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显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均相邻设置;
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其中,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的第一触控电极段和第二触控电极段,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所述第三显示区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一侧;
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通过第一触控引线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通过第二触控引线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由所述驱动芯片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所述第二触控引线由所述驱动芯片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朝向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
可选地,所述第三显示区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长度呈负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三显示区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宽度呈正相关。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电阻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电阻之和之中的最大值为R,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电阻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电阻之和之间的差值D满足:D/R≤10%。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长度小于其他触控电极段的长度。
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宽度大于其他触控电极段的宽度。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与所对应的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且至少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间隔区域与其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可选地,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的间隔区域不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3μm且小于20μm。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第三触控电极段,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分别间隔第二预设距离。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长度。
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3μm且小于20μm。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触控扫描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用于收集和检测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触控信号。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摄像头、人脸识别或者虹膜识别等装置。
在本发明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非显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间;第一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段与第二显示区中第二触控电极段在第一方向上断开;第三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段与第二触控电极段在第一方向上断开;避免在第一非显示区设置引线连接第一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段与第二显示区中第二触控电极段,以便第一非显示区窄边框化。当第一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段的电阻较大,则第三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段的电阻较大;当第二显示区中第二触控电极段的电阻较大,则第三显示区中第二触控电极段的电阻较大;当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电阻较大,则第三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电阻较大;反之亦然。于是,第一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段的电阻与第三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电阻近似平衡,第二显示区中第二触控电极段的电阻与第三显示区中第二触控电极段的电阻近似平衡,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电阻与第三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电阻近似平衡,以便第一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段、第三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触控信号均匀,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三显示区中第一触控电极的触控信号均匀,改善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200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200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3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装置,但这些装置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装置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装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装置,类似地,第二装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装置。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示意图。
在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100包括缺口、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多个触控感应电极。缺口位于显示面板100的左中部。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沿着纵向延伸。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沿着横向延伸。在靠近显示面板100左侧的区域中,触控驱动电极一分为二,位于缺口之上、缺口之下。在远离显示面板100左侧的区域中,触控驱动电极从显示面板100的上侧至显示面板100的下侧延伸。这里的触控驱动电极有长有短,触控信号不均,以致触控性能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200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3所示,显示面板200包括:第一显示区210、第二显示区220以及第一非显示区240,沿第一方向Y,第一非显示区240位于第一显示区210和第二显示区220之间;第三显示区230,沿与第一方向Y相交的第二方向X,第三显示区230与第一显示区210、第二显示区220以及第一非显示区240均相邻设置;多条第一触控电极250和多条第二触控电极260,第一触控电极250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二方向X排列,第二触控电极260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一方向Y排列;其中,各第一触控电极250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相互间隔的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第一非显示区240位于第一显示区210内的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第二显示区220中的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之间,第三显示区230内,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间隔第一预设距离D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Y上第一非显示区240位于第一显示区210和第二显示区220之间;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断开;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断开;避免在第一非显示区240设置引线连接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以便第一非显示区240窄边框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可以设置为:第一显示区21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大于第二显示区22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大,以使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小,以使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较小;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大,以使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小,以使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较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还可以设置为:第一显示区21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小于第二显示区22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小,以使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小;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大,以使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较大;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小,以使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小;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大,以使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较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还可以设置为:第一非显示区24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大;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的间隔较大,以使第一显示区210以及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电阻较小;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的间隔较大,以使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电阻较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还可以设置为:第一非显示区240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小;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的间隔较小,以使第一显示区210以及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电阻较大;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的间隔较小,以使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电阻较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则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当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较大,则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较大;当第一显示区210以及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电阻较大,则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电阻较大;反之亦然。于是,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电阻近似平衡,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近似平衡,第一显示区210以及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电阻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电阻近似平衡,以便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触控信号均匀,第一显示区210以及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的触控信号均匀,改善显示面板200的触控性能。
如图2、3所示,显示面板200还包括驱动芯片270,驱动芯片270位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远离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一侧;各第一触控电极段251通过第一触控引线280连接至驱动芯片270,各第二触控电极段252通过第二触控引线290连接至驱动芯片27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芯片270的触控驱动信号通过第一触控引线280传到第一触控电极段251,驱动芯片270的触控驱动信号通过第二触控引线290传到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以便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触控电极260电容耦合、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与第二触控电极260电容耦合,实现互容式触控功能。
如图2、3所示,第一触控引线280由驱动芯片270延伸至第一触控电极段251远离驱动芯片270的一侧并连接至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第二触控引线290由驱动芯片270延伸至第二触控电极段252朝向驱动芯片270的一侧并连接至第二触控电极段25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引线280与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显示面板200的上侧连接,以便驱动芯片270的触控驱动信号通过第一触控引线280传到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第二触控引线290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显示面板200的下侧连接,以便驱动芯片270的触控驱动信号通过第二触控引线290传到第二触控电极段252,避免在第一非显示区240或者其他位置设置引线连接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以便第一非显示区240窄边框化。
如图2、3所示,第三显示区230内,第一触控电极段251沿第一方向Y的长度与所连接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长度呈负相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可以设置为:第一触控引线280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连接,第一触控引线280的长度较大,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较大,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小,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小;显示面板200还可以设置为:第一触控引线280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连接,第一触控引线280的长度较小,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较小,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较大,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当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较大,则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小。当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较小,则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于是,各个相连的第一触控引线280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之和差别较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230内,第一触控电极段251沿第二方向X的宽度与所连接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宽度呈正相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可以设置为:第一触控引线280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连接,第一触控引线280的宽度较大,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较小,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沿第二方向X的宽度较大,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显示面板200还可以设置为:第一触控引线280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连接,第一触控引线280的宽度较小,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较大,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沿第二方向X的宽度较小,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小。当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较大,则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小。当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较小,则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于是,各个相连的第一触控引线280与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之和差别较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与所连接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之和之中的最大值为R,各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与所连接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之和之间的差值D满足:D/R≤1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与所连接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之和之间的差值D较小,驱动芯片270的触控驱动信号通过各第一触控引线280传到各第一触控电极段251时相差无几,各第一触控引线280、各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触控驱动信号比较均匀。
如图2、3所示,沿第一方向Y,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长度小于其他触控电极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小于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这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小,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这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高电阻的第一触控引线280连接,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低电阻的第一触控引线280连接;这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所连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之和,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所连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之和,差别较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X,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宽度大于其他触控电极段的宽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大于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这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大,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较小,这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低电阻的第一触控引线280连接,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高电阻的第一触控引线280连接;这条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所连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之和,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所连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之和,差别较小。
如图2、3所示,各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所对应的各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且至少一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之间间隔区域与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第二方向X排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之间间隔区域与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所对应的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第二方向X排列,这个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长度与其他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长度不同,两个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不同,两个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之差用于补偿所连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之差,各个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所连的第一触控引线280的电阻之和差别较小。此外,至少一个间隔区域与其他间隔区域不沿第二方向X排列;间隔区域交错设置,四周紧邻触控区域,相对四周的触控区域较小;于是,间隔区域对触控性能的影响较小,避免所有间隔区域沿着第二方向X排列过长影响触控性能。
如图2、3所示,任意相邻两条第一触控电极25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间隔区域不沿第二方向X排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条第一触控电极250中的两个间隔区域不沿第二方向X排列,避免相邻的两个间隔区域沿着第二方向X排列;每个间隔区域交错设置,每个间隔区域四周紧邻触控区域,每个间隔区域相对四周的触控区域极小,以使间隔区域对触控性能的影响极小。
如图2、3所示,第一预设距离D1大于3μm且小于20μ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一预设距离D1大于3μm,确保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电性绝缘、互不影响;另一方面,第一预设距离D1小于20μm,避免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间隔过大影响触控性能。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显示面板200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25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5所示,各第一触控电极250还包括第三触控电极段253,沿第一方向Y,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位于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之间;沿第一方向Y,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与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之间分别间隔第二预设距离D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三显示区230中,在第一方向Y上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位于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之间,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与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在第一方向Y上断开,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与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在第一方向Y上断开。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与第一非显示区240对应,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对应,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与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对应。于是,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与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的电阻平衡,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与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电阻平衡,以便第一显示区21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第二显示区220中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一触控电极250和第二触控电极段252的触控信号均匀。
如图4、5所示,沿第一方向Y,第三触控电极段253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第一非显示区240的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三触控电极段253在第一方向Y上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第一非显示区240的长度,以便第三显示区230中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与第一非显示区240对应。
如图4、5所示,任意相邻的两条第一触控电极250中,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第二方向X排列,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和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第二方向X排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第一触控电极250中的间隔区域,包括第一触控电极段251和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之间的间隔区域、第二触控电极段252和第三触控电极段253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第二方向X排列,避免相邻的两个间隔区域沿着第二方向X排列;每个间隔区域交错设置,每个间隔区域四周紧邻触控区域,每个间隔区域相对四周的触控区域极小,以使间隔区域对触控性能的影响极小。
如图4、5所示,第二预设距离D2大于3μm且小于20μ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第二预设距离D2大于3μm,确保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三触控电极段253电性绝缘、互不影响,确保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与第三触控电极段253电性绝缘、互不影响;另一方面,第二预设距离D2小于20μm,避免第一触控电极段251与第三触控电极段253在第一方向Y上间隔过大影响触控性能,避免第二触控电极段252与第三触控电极段253在第一方向Y上间隔过大影响触控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50为显示面板200提供触控扫描驱动信号,第二触控电极260用于收集和检测显示面板200中的触控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50与第二触控电极260电容耦合。触控芯片向第一触控电极250发送驱动信号。由于第一触控电极250与第二触控电极260的电容耦合,当第一触控电极250存在驱动信号时,第二触控电极260存在感应信号。触控芯片对第二触控电极260检测感应信号。触控芯片根据驱动信号、感应信号确定第一触控电极250与第二触控电极260的电容耦合。当触摸事件靠近第一触控电极250、第二触控电极260时,第一触控电极250与第二触控电极260的电容耦合变化,虽然驱动信号不变,但是感应信号变化。触控芯片根据驱动信号、感应信号变化确定第一触控电极250与第二触控电极260的电容耦合变化,进而判断触摸事件。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300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一种显示装置300包括显示面板200。显示装置300是智能手机或者其他显示装置。显示面板200如上所述,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非显示区240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摄像头、人脸识别或者虹膜识别等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第一非显示区,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第三显示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显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以及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均相邻设置;
多条第一触控电极和多条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其中,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间隔的第一触控电极段和第二触控电极段,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所述第三显示区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一侧;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通过第一触控引线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通过第二触控引线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
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由所述驱动芯片延伸至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所述第二触控引线由所述驱动芯片延伸至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朝向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长度呈负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内,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宽度呈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电阻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电阻之和之中的最大值为R,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电阻与所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电阻之和之间的差值D满足:D/R≤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长度小于其他触控电极段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的宽度大于其他触控电极段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与所对应的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且至少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间隔区域与其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的间隔区域不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大于3μm且小于2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第三触控电极段,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位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之间分别间隔第二预设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的长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段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段之间的间隔区域不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3μm且小于2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触控扫描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用于收集和检测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触控信号。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对应的区域设置有摄像头、人脸识别或者虹膜识别装置。
CN201910101189.6A 2019-01-31 2019-01-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814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1189.6A CN109814759B (zh) 2019-01-31 2019-01-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1189.6A CN109814759B (zh) 2019-01-31 2019-01-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4759A CN109814759A (zh) 2019-05-28
CN109814759B true CN109814759B (zh) 2022-04-12

Family

ID=66606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1189.6A Active CN109814759B (zh) 2019-01-31 2019-01-3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147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2371B (zh) * 2020-12-15 2024-01-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655903B (zh) * 2021-08-05 2023-12-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3209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设备
DE102017107512A1 (de) * 2016-07-29 2018-02-01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ierte Berührungssteuerungsanzeigetafel und Berührungssteuerungsanzeigevorrichtung
CN107894862A (zh) * 2017-11-29 2018-04-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628497A (zh) * 2018-05-04 2018-10-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补偿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1142B (zh) * 2017-09-11 2020-06-0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3209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设备
DE102017107512A1 (de) * 2016-07-29 2018-02-01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Integrierte Berührungssteuerungsanzeigetafel und Berührungssteuerungsanzeigevorrichtung
CN107894862A (zh) * 2017-11-29 2018-04-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628497A (zh) * 2018-05-04 2018-10-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补偿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14759A (zh) 2019-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1243B2 (en) Flexibl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folding angle of flexible touch display panel
US9811207B2 (en) Array substrate, in-cell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US9557849B2 (en) Touch panel and input recognition device using the touch panel
US10942591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599273B2 (en)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electrode blocks connected by bridg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8147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007384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CN11261237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70322440A1 (en) Array Substrate Having A Touch Function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116243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9917964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101146098B1 (ko) 채널분할형 센서패턴을 구비한 터치 스크린
CN108513653B (zh) 触摸屏及具有触摸屏的终端设备
CN108181541B (zh) 触控面板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8369472B (zh) 电极异常处理方法、装置、触摸屏及电子终端
US11379074B2 (en) Pad electrode part and touch sensor therewith
CN109828690B (zh)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984451A (zh) 电容式触控模块
CN209514585U (zh) 一种触摸屏
US10216329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TWM486811U (zh) 感應層電路結構
US11366535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gular-shaped touch electrode and irregular-shaped touch electrode with same area
WO2017197840A1 (zh) 一种触摸屏感测图案及电容式触摸传感器
CN107026640A (zh) 运用逻辑电路控制的电容式触控感应器件
CN107422917B (zh) 一种触摸电极及驱动方法、触摸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