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4391A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4391A
CN109804391A CN201780061923.XA CN201780061923A CN109804391A CN 109804391 A CN109804391 A CN 109804391A CN 201780061923 A CN201780061923 A CN 201780061923A CN 109804391 A CN109804391 A CN 109804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facility
us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19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川乔弘
岩仓宽明
泷塚清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04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3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vig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进行比以往高精度的访问判断。在由位置信息表示的用户(C)的位置包括在预先设定访问开始区域(D1)中之后,变化为不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结束区域(D2)的情况下,访问判断部(14)判断为该用户(C)访问了设施(P)。访问开始区域(D1)与访问结束区域(D2)不同。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表示用户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装置等。
背景技术
近年,一般在信息处理装置(例:便携终端)中设置:使用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定位系统来获取表示用户的位置(当前位置)的信息(位置信息)的功能。此外,提出了使用该位置信息的各种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其目的为使用位置信息确定便携终端的用户的生活时间段。具体为,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使用位置信息及该位置信息的获取时间,计算用户停留在规定区域(例:自己家区域)的时间,和该用户在规定区域之间移动的时间。并且,规定区域是指包括规定设施(例:自己家)的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4-2672号公报(2014年1月9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i)判断用户进入了规定的区域的情况以及(ii)判断该用户退出到该规定区域外的情况中的任意一个情况下,该规定的区域的宽度(大小)被设置为相同。即,专利文献1的技术以如下为前提:在用户朝向规定的设施(规定的区域内的特定位置)的情况和离开该规定的设施的情况下,用户的移动模式相同。
但是,如后述那样,认为所述移动模式不一定相同。鉴于这一点,为了高精度地进行用户是否已访问过规定的设施的判断(以下称为访问判断),可以说最好考量所述移动模式的差异(即,根据实际情况的用户的行动模式)。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旨在以比以前更高的精度进行访问判断。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表示用户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访问判断部,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已访问设施,在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开始范围之后,变化为不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结束范围的情况下,所述访问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用户访问了所述设施,并且所述访问开始范围不同于所述访问结束范围。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位置信息获取步骤,其获取表示用户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访问判断步骤,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已访问设施,所述访问判断步骤还包括:在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开始范围之后,变化为不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结束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用户访问了所述设施的步骤,所述访问开始范围不同于所述访问结束范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获得能够以比以往更高精度的进行访问判断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2的(a)至(d)分别表示图1的便携终端的访问判断的处理概要。
图3表示设施数据库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表示类型代码对应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表示访问历史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表示显示于便携终端的显示部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表示图1所示的便携终端的访问判断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便携终端的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7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1(信息处理装置)的概要。图1表示便携终端1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功能框图。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终端1,举例智能手机(便携电话)进行说明。
但是,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并不限定于便携电话。该信息处理装置也可以是便携式的任意的信息处理装置(便携终端),例如笔记本PC(PersonalComputer),平板PC或便携式电视等。进一步,如后述那样,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存储装置也可以是能够与所述便携终端连接的服务器。
(便携终端1的概要)
便携终端1包括控制部10、触摸面板50、GPS接收部60、计时器61以及存储部90。触摸面板50是输入部50a和显示部50b重叠而被一体化的部件。但是,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中,输入部50a与显示部50b也可以单独设置。
输入部50a受理用户的输入操作。作为一个例子,输入部50a通过检测物体(例:用户的手指)的接触,受理用户的输入操作(触摸操作)。显示部50b例如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显示部50b将各种信息作为图像显示。显示部50b起到通知部的作用,所述通知部用于将各种信息在视角上向用户通知(参照后述的图6)。
但是,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并不一定需要有显示部50b。例如,显示部50b也可以作为独立于该信息处理装置的部件而设置。若该信息处理装置能够与显示部50b通信,则通过后述的显示控制部16能够控制显示部50b的动作。
GPS接收部60接收来自人工卫星的作为电波发送的GPS信号,并获取表示携带便携终端1的用户的位置(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GPS接收部60将所获取的位置信息提供给控制部10(更具体为,后述的设施ID获取部11)。
计时器61用于计算当前时间。此外,计时器61也可以计算从规定的时间开始经过的时间。计时器61也可以作为专用的设备设置在便携终端1。或者,便携终端1的传感器微计算机中的计时器功能可以用作计时器61。计时器61将自身的计时结果提供给控制部10(更具体为,后述的访问判断部14)。
控制部10整体控制便携终端1的各部。可以通过由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在存储部90中的程序来实现控制部10的功能。控制部10的具体动作将后述。
存储部90用于存储由控制部10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被程序使用的数据。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说明存储部90中存储有后述的设施数据库91、类型代码对应表92以及访问历史93的情况。
但是,设施数据库91、类型代码对应表92和访问历史9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存储在可通过公知的通信技术(例:无线LA N技术)与便携终端1连接的服务器(例:云服务器)中。
此外,可以将控制部1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例:访问判断部14的功能)赋予该服务器。即,该服务器还可以用作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
并且,作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服务器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外,在应用多个服务器的情况下,每个服务器可以由相同的运营商管理,也可以由不同的运营者管理。
(便携终端1的访问判断处理的概要)
图2表示便携终端1的访问判断的处理概要的图。在说明控制部10的具体动作(访问判断的处理的具体流程)之前,先参照图2说明该处理的概要。以下,考虑用户C前往设施P(后述的访问对象候补设施),然后离开该设施P的情况。
图2的(a)示出用户C开始访问设施P的情况。具体为,图2的(a)示出用户C进入后述的访问开始区域D1(访问开始范围)的内部的情况。如图2的(a)所示,访问开始区域D1是以设施P作为中心的半径r1(以下,有时将r1称为访问开始半径)的圆形区域。并且,预先设定r1的值。即,预先设定访问开始区域D1。
如后述那样,在用户C进入访问开始区域D1的内部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判断为用户C开始了对设施P的访问。即,在满足d≦r1的条件(以下称为开始条件)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开始进行访问判断。这里,d是用户C和设施P之间的距离。以下,用户C进入访问开始区域D1的内部的时间也称为访问开始时间t1。
图2的(b)示出,在图2的(a)的状态(访问开始)之后用户C继续访问设施P的情况。具体为,图2的(b)示出用户C位于以下说明的访问结束区域D2(也称为访问结束范围)的内部的情况。如图2的(b)所示,访问结束区域D2是以设施P为中心的半径r2(以下,有时r2称为访问结束半径)的圆形区域。并且,与所述r1相同的,预先设定r2的值。即,与所述访问开始区域D1相同的,预先设定访问结束区域D2。
但是,如后述那样,r2设定为与r1不同的值。即,访问结束区域D2设定为与访问开始区域D1不同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的图4所示,r2被设定为大于r1的值。即,访问结束区域D2被设定为比访问开始区域D1宽。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区域的“宽度”(尺寸)意味着各区域的面积。
便携终端1中,在满足所述开始条件之后,用户C位于访问结束区域D2的内部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C正在访问设施P。即,便携终端1在满足d≦r2的条件的情况下(即,满足后述的结束条件为止),判断为用户C正在访问设施P。
图2的(c)示出,在图2的(b)的状态(正在访问)之后,用户C结束了访问设施P的情况。具体为,图2的(c)示出用户C退出到访问结束区域D2的外部的情况。
便携终端1在用户C退出到访问结束区域D2的外部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C结束了访问设施P。即,在满足d>r2的条件(以下称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判断为用户C结束了访问设施P。以下,用户C退出到访问结束区域D2的外部的时间称为访问结束时间t2。如上所述,开始条件及结束条件是与空间(距离)有关的判断条件。以下,将开始条件及结束条件总称为空间条件。
图2的(d)示出,访问判断中的关于时间的判断条件(以下称为时间条件)的示例的图。便携终端1计算访问结束时间t2和访问开始时间t1的差作为停留时间ts。即,便携终端1以t s=t2-t1计算停留时间ts。
并且,便携终端1在满足ts≥Tth的条件(时间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C访问了设施P。并且,Tth也称为停留时间阈值。并且,与所述r1及r2相同的,预先设定Tth的值。
如上所述,便携终端1使用空间条件(开始条件及结束条件)和时间条件这双方来进行访问判断。这里,空间条件可以表示为指示“在进入访问开始区域D1之后用户C是否已经移动退出访问结束区域D2”的条件。此外,时间条件可以表示为指示“满足空间条件的时间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的条件。
(控制部10)
如上述的图1所示,控制部10包括设施ID获取部11(位置信息获取部)、距离计算部12、设施类型判断部13(判断条件设设定部)、访问判断部14、记录控制部15以及显示控制部16。以下,说明各部的具体动作。此外,参照图3至图5说明设施数据库91、类型代码对应表92以及访问历史93的具体示例。
设施ID获取部11从GPS接收部60获取位置信息(表示用户的位置的信息)。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施ID获取部11兼具位置信息获取部的功能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单独设置设施ID获取部11和位置信息获取部。
作为示例,位置信息可以由纬度(以下,由符号“LAT”表示)和经度(以下,由符号“LON”表示)表示。即,位置信息可以是表示由纬度和经度定义的二维坐标上的点的位置的坐标。以下,将位置信息表示坐标c(LATc,LONc)的情况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设施ID获取部11从存储部90获取设施数据库91。图3表示设施数据库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设施数据库91是表示包括与每个设施ID(设施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各种信息(例:该设施的名称(设施名称)、设施类型代码(设施类型识别信息)以及该设施的坐标(位置))的表。
并且,设施ID是用于识别每个设施的识别信息。设施ID针对每个设施分配不同的编号(值)。此外,设施类型代码是用于识别每个设施的种类(也称为设施类型)的识别信息(分类代码)。设施类型代码针对每个设施类型分配不同的号码(参照后述的图4)。
设施数据库91也可以由便携终端1的制造商预先设定。或者,也可以将由与便携终端1的制造商不同的运营商提供的P 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库用作设施数据库91。
接着,设施ID获取部11对照位置信息和设施数据库91,以检索用户附近的设施。并且,设施ID获取部11获取所检测到的(作为检索结果找到)设施的设施ID等。以下,由设施ID获取部11检测到的设施也被称为访问对象候补设施。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图2的设施P(一个设施)作为访问对象候补设施进行说明。
例如,考虑设施ID获取部11作为设施P检测出坐标p1(LAT1,LON1)的设施(即,A1酒店)的情况。该情况下,设施ID获取部11参照设施数据库91,获取(i)设施P的设施ID“0001”、(ii)与该设施ID“0001”相关联的设施名[A1酒店]以及设施类型代码“01”。
作为例子,设施ID获取部11可以检索位于坐标c到规定范围以内的设施。例如,设施ID获取部11可以将以坐标c为中心且半径rm的圆形区域作为检索区域(作为设施的检索对象的区域)。rm的值可以为任意值。例如,作为rm值可以使用访问开始半径r1的多个设定值中的最大值。作为例子,如后述的图4所示,设定有访问开始半径r1的多个值的情况下,能够设定为r m=50m。
或者,设施ID获取部11也可以将坐标c到规定范围内的纬度·经度中包括的区域(矩形的区域)作为检索区域。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为了避免检索时间的增加,优选在某种程度上缩小范围的设定检索区域。
距离计算部12从设施ID获取部11获取坐标c(位置信息)、坐标p1(表示设施P的位置的信息)(以下也称为设施位置信息)。并且,距离计算部12使用坐标c和坐标p1计算所述距离d。作为一个例子,距离计算部12可通过下式计算距离d。d=sqrt{(LATc-LAT1)^2+(LONc-LON1)^2}
设施类型判断部13从设施ID获取部11获取设施P的设施类型代码。例如,设施类型判断部13获取与设施P(A1酒店)的设施ID“0001”相关联的设施类型代码“01”。
此外,设施类型判断部13从存储部90获取类型代码对应表92。如以下说明,类型代码对应表92是表示与设施类型代码(换言之、设施类型)相关联的判断参数(所述访问判断中的阈值)的表。
图4表示类型代码对应表92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在类型代码对应表92中,示出了由每个设施类型代码表示的设施类型。例如,在图4中示出,设施类型代码“01”表示设施类型“酒店”。
另外,在类型代码对应表92中,每个设施类型代码与r1(访问开始半径)、r2(访问结束半径)、Tth(停留时间阈值)以及后述的Tn(可重新判断时间阈值)相关联。即,便携终端1中,针对每个设施类型设定r1、r2、Tth以及Tn。
作为一个例子,对于设施类型“酒店”(设施类型代码“01”),设定r1=10m、r2=15m、Tth=00:30(30分钟)、Tn=12:00(12小时)的值。另一方面,对于设施类型“游乐园”(设施类型代码“02”),设定r1=50m、r2=65m、Tth=01:00(1小时)、Tn=12:00(12小时)的值。
并且,在本发明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中,可以对所有设施类型(换言之,所有设施)设定相同值的r1、r2、Tth和Tn。
但是,为了提高访问判断的精度,优选根据设施类型进行访问判断。因此,优选根据设施类型将r1、r2、Tth和Tn中的至少一个设定为不同的值。
设施类型判断部13对照设施P的设施类型代码和类型代码对应表92,判断该设施P的设施类型。例如,在设施P(A1酒店)的设施类型代码为“01”的情况下,设施类型判断部13判断为设施P的设施类型为“酒店”(对应于设施类型代码“01”的设施类型)。
并且,设施类型判断部13从类型代码对应表92获取针对所判断的设施类型设定的r1、r2、Tth和Tn的值。如上所述,设施类型判断部13可以根据设施类型设定(选择)判断参数。即,设施类型判断部13可以根据设施类型设定访问开始区域D1和访问结束区域D2的尺寸以及停留时间阈值的尺寸。如上所述,设施类型判断部13可以根据设施类型设定所述空间条件和时间条件的判断基准。
访问判断部14分别:(i)从距离计算部12获取所述距离d、(ii)从计时器61获取当前时间t。访问判断部14使用由设施类型判断部13设定的判断参数来判断用户是否已访问设施P。即,访问判断部14使用上述判断参数进行上述图2中说明的访问判断。将后述关于根据访问判断部14的判断处理的具体例。此外,访问判断部14向记录控制部15提供表示判断结果的判断结果信息。
记录控制部15控制将数据从控制部10记录到存储部90的处理。作为一个例子,记录控制部15在访问判断部14判断为“用户已访问设施P”的情况下(即,判断结果信息表示用户已访问设施P的情况),将该访问的记录作为访问历史写入访问历史93中(即,更新访问历史93)。根据记录控制部15,可以自动更新访问历史93,所以可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并且,关于记录控制部15的处理的例子也将后述。
图5表示访问历史93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5所示,在访问历史93中,记录表示每次访问的历史信息(访问日期和时间、访问设施、停留时间以及访问次数)。记录控制部15每当重新判断为访问相同设施时,对该设施的访问次数进行计数加1(co unt up)(例如,参照图5中的访问设施“A1酒店”等)。
此外,图5中的“访问次数”项目中的符号“-”表示该访问已从访问次数的计数中排除。作为一个例子,当用户通过铁路往返固定路线时,可以认为分别在前往路线和返回路线中的访问相同的站。因此,访问判断部14可以从访问判断的对象中排除访问返回线路中的站。将后述用于进行该排除的具体地判断处理。
显示控制部16控制显示部50b的动作。作为一个例子,显示控制部16可以使访问历史的至少一部分(以下,显示用历史93a)作为图像显示于显示部50b。例如,显示控制部16可以使包括在访问历史93中的今天的历史信息作为显示用历史93a显示于显示部50b。图5示出了今天的日期是“2016/9/30”时的显示用历史93a。
图6示出显示于显示部50b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地,图6示出了显示用历史93a作为图像IMG1至IMG3显示的状态。并且,图像IMG1至IMG3可以统称为图像IMG。显示控制部16基于访问历史93中的每个历史信息生成图像IMG(图像IMG1至图像IMG3)。
在图6中,图像IMG1表示显示用历史93a中的“2016/9/30 8:15”的“品川站”的访问历史。此外,图像IMG2表示显示用历史93a中的“2016/9/30 10:45”的“新大阪站”的访问历史。此外,图像IMG3表示显示用历史93a中的“2016/9/30 10:50”的“A1酒店”的访问历史。
并且,如图6所示,例如,在IMG1中示出,到品川站的访问次数是“28次”,并且从上次访问之日到今天(此次访问)为止所经过的天数是“13天”。如上所述,显示控制部16可以将(i)表示规定设施的访问次数的信息,以及(ii)表示从上次访问到规定设施的日期到今天所经过的天数的信息,包括在图像IMG中。
如上所述,通过使访问历史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图像IMG显示于显示部50b,可以在视觉上向用户通知访问历史的内容。即,可以使用户容易地确认访问历史的内容。
并且,显示控制部16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变更使显示部50b显示的图像。例如,显示控制部16可以使根据输入操作将今天以前的日期的历史信息作为显示用历史93a的一部分显示于显示部50b。或者,显示控制部16可以根据上述输入操作,使显示部50b结束显示用历史93a的显示。
(便携终端1的访问判断处理的流程)
图7表示便携终端1的访问判断处理S1至S15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以下,简单说明该处理的流程。首先,设施ID获取部11从GPS接收部60获取位置信息(表示用户的当前位置的信息)(S1,位置信息获取步骤)。
接着,设施ID获取部11通过对照位置信息和设施数据库91,检索用户附近的设施,并检测出设施P(访问对象候补设施)(S2)。并且,设施ID获取部11参照设施数据库91,并获取设施P的设施ID等(S3)。
距离计算部12使用S1中获取的位置信息和S2中获取的表示设施P的位置的信息(设施位置信息),计算距离d(用户和设施P的距离)(S4)。设施类型判断部13对照设施P的设施类型代码和类型代码对应表92,判断该设施P的设施类型(S5)。
接着,设施类型判断部13从类型代码对应表92获取针对所判断的设施类型设定的r1、r2、Tth的值(S6)。即,设施类型判断部13设定对应于设施类型的r1、r2、Tth的值。此外,S6中,设施类型判断部13还从类型代码对应表92获取Tn。
访问判断部14分别:(i)从距离计算部12获取距离d、(ii)从计时器61获取当前时间t。并且,访问判断部14使用由设施类型判断部13设定的r1,判断是否满足d≦r1(是否满足所述开始条件)(S7,访问判断步骤)。即,访问判断部14判断由位置信息表示的用户C的位置是否包含在访问开始区域D1中。
在满足d≦r1的情况下(S7中“是”),访问判断部14将当前时间t(即,满足开始条件的时间)设定为访问开始时间t1。该访问开始时间t1可以表示为由位置信息指示的用户C的位置包括在访问开始区域D1的时间。并且,访问判断部14将访问开始时间t1记录到存储部90中(S8)。另一方面,在d>r1的情况下(S7中“否”),返回S1。
在S8之后,设施ID获取部11再次获取位置信息(S9,位置信息获取步骤)。并且,距离计算部12使用S9中获取的位置信息和S2中所获取的设施位置信息,再次计算距离d(S10)。
访问判断部14再次分别:(i)从距离计算部12获取距离d、(ii)从计时器61获取当前时间t。并且,访问判断部14使用由设施类型判断部13设定的r2,判断是否满足d>r2(是否满足所述结束条件)(S11,访问判断步骤)。
即,访问判断部14判断在由位置信息表示的用户C的位置包括在所述访问开始区域D1中之后,是否变化(过度)为不包括在访问结束区域D2中。即,访问判断部14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空间条件。
在d>r2的情况下(S11中“是”),访问判断部14将当前时间t(即,满足结束条件的时间)设定为访问结束时间t2。该访问结束时间t2可以表示为由位置信息指示的用户C的位置不包括在访问结束区域D2的时间。并且,访问判断部14将访问结束时间t2记录到存储部90中(S12)。另一方面,在d≦r2的情况下(S7中“否”),返回S9。
在S12之后,访问判断部14根据ts=t2-t1计算停留时间ts(S13)。并且,访问判断部14使用由设施类型判断部13设定的Tth,判断是否满足ts≥Tth(是否满足所述时间条件)(S14,访问判断步骤)。
在ts≥Tth的情况下(S14中“是”),访问判断部14判断为用户访问了设施P。接着,记录控制部15将表示该访问的记录的历史信息写入访问历史93中(S15)。另一方面,在ts<Tth的情况下(S13中“否”),返回S1。
S15中,记录控制部15分别:(i)将访问开始时间t1表示的日期和时间写入访问历史93中“访问日期和时间”的项目中、(ii)将停留时间ts表示的日期和时间写入“停留时间”的项目中。进一步,记录控制部15将设施P的设施名称写入访问历史93中的“访问设施”的项目中。此外,记录控制部15也可以将设施P的设施ID写入访问历史93中的“访问设施”的项目中来代替设施P的设施名称(或在设施P的设施名称的基础上还将设施P的设施ID写入访问历史93中的“访问设施”的项目)。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使用空间条件及时间条件的双方来进行访问判断的情况,但在该访问判断中也可以排除时间条件。该情况下,便携终端1在满足空间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用户访问了设施P。但是,从提高访问判断的精度的观点出发,更加优选进一步使用时间条件进行访问判断。
(便携终端1的效果)
然而,如上所述,在用户从设施P离开的情况和朝向该设施P的情况中,认为用户的移动模式不一定相同。例如,可以考虑以下的模式1或模式2。
(模式1):在用户离开设施P的情况下,与朝向该设施P的情况相比,快速移动的模式。作为一个例子,考虑用户为了达到规定目的(例:观看体育比赛)而访问设施P(体育场)的例子。在该例子中,用户达到目的之后,该用户可能对离开设施P感兴趣。因此,假设用户根据模式1移动。
(模式2):在用户朝向设施P的情况下,与离开该设施P的情况相比,快速移动的模式。根据设施P的类型或用户目的,用户为了达到目的,该用户可能对快速到达设施P感兴趣。在该例子中,假设用户根据模式2移动。
如上所述,为了比以往更高精度的进行访问判断,优选考虑用户的移动模式的差异。即,优选在考虑实际情况的用户的行动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访问判断。基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1中,访问结束区域D2设定为与访问开始区域D1不同的区域。例如,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上述模式1,访问结束区域D2被设定为比访问开始区域D1宽。
但是,优选考虑上述的模式2的情况下,访问结束区域D2设定为比访问开始区域D1窄。即,可以设定为r2<r1。即,本实施方式中,在类型代码对应表92中,设定为r2≠r1即可。如上所述,在便携终端1中,访问结束区域D2和访问开始区域D1设定为不同的区域即可。这一点在后述的每个实施方式中是相同的。
如上所述,在便携终端1中,通过将访问开始区域D1和访问结束区域D2设定为不同的区域,考虑了用户的移动模式的差异。即,根据便携终端1,可以考虑实际情况的用户的行动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访问判断。因此,能够进行比以往高精度的访问判断。
此外,通常认为根据设施P的类型用户的移动模式不同。因此,如上所述,便携终端1中,优选根据设施P的类型设定访问开始区域D1以及访问结束区域D2的尺寸(更具体为,所述访问开始半径r1及访问结束半径r2的值)。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根据设施P的类型设定(变更)访问开始区域D1及访问结束区域D2。因此,可根据设施P的类型,使用适当尺寸的访问开始区域D1及访问结束区域D2,进行访问判断。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访问判断的精度。
此外,便携终端1中,也可以使用停留时间阈值Tth进行访问判断。即,可以在空间条件(关于访问开始区域D1及访问结束区域D2的尺寸的判断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时间条件(关于时间的判断条件)进行访问判断。
作为一个例子,在用户在移动中仅仅是通过设施P的情况下,所述停留时间ts比较小。如上所述,在停留时间ts比较小的情况下,认为用户想要访问设施P的可能性低。
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停留时间阈值Tth,在ts<Tth的情况下(即,认为用户想要访问设施P的可能性低的情况),可以判断为用户没有访问设施P。即,能够减少访问判断中的误判断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访问判断的精度。
此外,通常认为根据设施P的类型用户的停留时间也不同。因此,便携终端1中,优选根据设施P的类型设定停留时间阈值Tth。根据该构成,可以使用对应于设施P的类型的停留时间阈值Tth进行访问判断,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访问判断的精度。
此外,在停留时间ts过长的情况下,认为用户为了临时访问(例:工作)之外的目的而停留在设施P。因此,认为优选不将这种长时间的停留处理为对设施P的访问。
基于这一点,可以进一步设定大于所述停留时间阈值Tth的第二停留时间阈值Tth2。该情况下,在便携终端1中,所述时间条件可以被设定为Tth≦ts<Tth2。即,当停留时间ts为第二停留时间阈值Tth2以上的情况下(停留时间ts过长的情况),访问判断部14可以判断为用户没有访问设施P。并且,优选根据设施P的类型设定第二停留时间Tth2。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针对每个设施的类型设定判断参数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针对每个设施设定该判断参数。该情况下,可以预先准备表示设施ID和判断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根据该构成,即使是相同类型的设施(例:游乐园),能够对不同的设施使用单独的判断条件进行访问判断。这一点在后述的每个实施方式中是相同的。
(关于可重新判断时间阈值Tn)
然而,可以考虑用户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例如:12个小时以内或24个小时以内)重复访问相同设施的情况。例如,如上所述,当用户通过铁路往返固定路线时,可以认为分别在前往路线和返回路线中的访问相同的站。考虑这种情况,认为优选不将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的相同设施的多次访问中的每一次都处理为单独的访问(一次的访问)。
因此,通过使用上述图4的可重新判断时间阈值Tn,在设施的访问判断结束后的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使访问判断部14进行针对相同设施的访问判断。例如,考虑访问判断部14结束对设施P的访问判断,并访问判断时的访问结束时间是t2的情况。此后,假设访问判断部14开始对设施P的访问判断,并且访问开始时间是t1a。
该情况下,在Tn≦t1a-t2的情况下,访问判断部14可以终止对该设施P的访问判断。即,访问判断部14从对设施P的上次的访问判断结束后,到发生经过比可重新判断时间阈值Tn长的时间为止,可以将该设施P从访问判断的对象排除。根据该构成,即使在预定时间范围内(在可重新判断时间阈值Tn内)多次访问相同设施的情况下,可以不将第二次以后的访问处理为单独访问。
〔变形例〕
在设施ID获取部11中,在即使检测出多个访问对象候补设施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访问判断部14进行上述访问判断。以下,考虑作为访问对象候补设施检测出设施P及设施Q这两个设施的情况。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设施Q的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分别称为访问开始区域DQ1及访问结束区域DQ2。
从避免访问判断的处理的复杂化的观点考虑,优选设定为设施P的访问开始区域D1及访问结束区域D2不与设施Q的访问开始区域DQ1及访问结束区域DQ2相互重叠。
但是,设施P的访问开始区域D1及访问结束区域D2的至少一方和设施Q的访问开始区域DQ1及访问结束区域DQ2的至少一方可以部分重叠。作为一个例子,考虑访问结束区域D2与访问开始区域DQ1部分重叠的情况。该情况下,可以使访问判断部14进行例如以下两个处理中的一个。
(1):在用户进入访问开始区域DQ1的内部的情况下,即使用户停留在访问结束区域D2中,也使访问判断部14停止对设施P的访问判断,并开始对设施Q的访问判断。并且,在该情况下,对设施P的访问结束时间与对设施Q的访问开始时间一致。
(2):在用户停留在访问结束区域D2情况下,即使用户进入访问开始区域DQ1的内部,也使访问判断部14继续对设施P的访问判断,不进行对设施Q的访问判断。
〔第二实施方式〕
若基于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则如下所述。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圆形的访问开始区域D1及访问结束区域D2的例子。但是,便携终端1中,各区域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本实施方式中,以别的形状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访问开始区域D3(访问开始范围)及访问结束区域D4(访问结束范围)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8所示,访问开始区域D3及访问结束区域D4分别为矩形区域。并且,图8中,X轴为表示纬度的轴,Y轴为表示经度的轴。此外,图8的XY坐标的原点被设定在设施P的位置。
如图8所示,访问开始区域D3是以(X1,Y1)、(-X1,Y1)、(-X1,-Y1)、(X1,-Y1)的四个点作为顶点的长方形。此外,访问结束区域D4是以(X2,Y2)、(-X2,Y2),(-X2,-Y2)、(X2,-Y2)的四个点作为顶点的长方形。并且,X1、X2、Y1以及Y2都是正值。
X1及Y1分别被称为访问开始纬度及访问开始经度。此外,X2及Y2分别被称为访问结束纬度及访问结束经度。本实施方式中,在类型代码对应表92中,对每个设施类型代码(针对每个设施类型)设定X1、X2、Y1及Y2。
根据图8的访问开始区域D3及D4,本实施方式的开始条件(即,表示用户C进入到访问开始区域D3的内部的条件)由d≦sqrt{(X1^2+Y1^2)}表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束条件(即,表示用户C退出到访问结束区域D4的外部的条件)由d>sqrt{(X2^2+Y2^2)}表示。
如上所述,即使在使用矩形的访问开始区域D3及访问结束区域D4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设施P的访问判断。因此,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建筑物(例如:大楼)的形状在二维地图中显示为大致矩形状的情况比较多。基于这一点,根据设施P的类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访问开始区域D1及访问结束区域D2(圆形的区域)相比较,认为有时优选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访问开始区域D3及访问结束区域D4(矩形的区域)。
此外,根据访问开始区域D3及访问结束区域D4,只要在XY坐标(正交坐标)上进行计算即可。即,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不需要进行使用了半径的计算。由于使用了半径的计算(例:对圆形坐标的计算)可能比较复杂,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简化控制部10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便携终端1的使用形态,可以使用圆形的访问开始区域及及访问结束区域,也可以使用矩形的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
并且,便携终端1中,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每个区域的形状例如可以是椭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例:三角形或五角形)。只要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设定为不同的区域,则可以采用任意形状。各区域的形状只要能够定义封闭区域即可,其中所述封闭区域在地图上包括设施P的坐标。这一点在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是相同的。
〔第三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纬度及经度定义的二维的(平面的)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的例子。但是,便携终端1中,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也可以作为三维的(立体的)区域设定。即,也可以在纬度及经度的基础上还考虑高度来定义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区域的“宽度”(尺寸)意味着各区域的体积。
作为一个例子,考虑设施P为高层大楼中的最高层的餐厅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访问开始区域也可以是具有以设施P为中心的半径(访问开始半径)r3的球体。此外,访问结束区域可以是具有以设施P为中心的半径(访问结束半径)r3的球体。该情况下,在类型代码对应表92中,对每个设施类型代码(每个设施类型)设定r3及r4即可。
如上所述,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设定为不同的区域即可。即,设定为r3≠r4即可。在r3<r4的情况下,可以将访问开始区域设定为比访问结束区域更窄。另一方面,在r3>r4的情况下,可以将访问开始区域设定为比访问结束区域更宽。
此外,如上所述,即使是在使用三维的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的情况下,各区域的形状也不特别限定。例如,各区域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立体形状,例如椭圆球体、圆柱体、多面体(例:长方体)、锥体或锥台等。
并且,在使用三维的访问开始区域及访问结束区域进行访问判断的情况下,上述的位置信息及设施位置信息必须是表示三维空间的位置的信息(例:三维空间坐标)。作为三维空间坐标系,可以使用例如正交坐标系、圆柱坐标系、球面坐标系等任意坐标系。
作为一个例子,在GPS接收部60具备三维定位的功能的情况下,设施ID获取部11能够从SPS接收部30获取位置信息作为三维空间坐标。该情况下,记录在设施数据库91的设施位置信息被记录为表示各设施的位置的三维空间坐标即可。
但是,即使在GPS接收部60不具备三维定位功能的情况下(仅具备二维定位功能),也可以使设施ID获取部11推测高度方向的坐标。
例如,当便携终端1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气压计)的情况下,设施ID获取部11基于该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压力Ps)可以推测(计算)用户的当前位置的高度(标高)h。例如,在设施ID获取部11中,如果预先定义了表示压力Ps和高度h之间的关系的规定公式(换算公式),则可以使用换算公式根据压力P s计算高度h。
此外,根据设施P的类型,例如,可以由设施P的管理者通过无线信号提供表示高度的信息(例:表示大楼楼层数的信息)。在该情况下,设施ID获取部11可以通过获取表示高度的信息来确定用户的当前位置的高度。
〔变形例〕
并且,在便携终端1的访问判断中,优选被判断为“用户已访问”的对象即设施(以下,称为“访问对象设施”)是用户可以自觉到已访问过的设施。例如,优选地,以使用户临时通过的设施(例:移动路径上的商店)不被判断为访问对象设施的方式,设定访问判断部14的判断条件。
此外,考虑到用户的隐私,有时优选从访问对象设施中排除一些设施。因此,可以从访问对象设施中排除分配了规定的设施类型代码或设施ID的设施。
〔通过软件的实现例〕
便携终端1的控制块(尤其控制部10)可以由形成在集成电路(IC芯片)等中的逻辑电路(硬件)实现,或者可以通过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包括:CPU,其执行作为用于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者存储装置(这些被称为“记录介质”),其储存上述程序和各种数据以供计算机(或CPU)能够读取;RAM(R andom Access: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用于展开所述程序等。然后,通过计算机(或CPU)从存储介质读取上述程序并执行程序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作为记录介质,可以使用例如磁带、磁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电路等的“非暂时性有形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经由能够发送该程序的任意传输介质(通信网络,广播波等)提供给计算机。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也可以以上述程序通过电子传输来具体化、并嵌入在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式来实现。
〔总结〕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便携终端1)包括:位置信息获取部(设施ID获取部11),其获取表示用户(C)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访问判断部(14),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已访问设施(P),在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开始范围(访问开始区域D1)之后,变化为不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结束范围(访问结束区域D2)的情况下,所述访问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用户访问了所述设施,并且所述访问开始范围不同于所述访问结束范围。
如上所述,为了比以往更高精度的进行用户是否已访问设施的判断(访问判断),优选在用户离开设施的情况和朝向该设施的情况下考虑用户的移动模式的差异。
基于这一点,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中,以如上述的构成,访问开始范围和访问结束范围被设定为不同的范围(区域)。因此,在访问判断部中可以考虑到所述移动模式的差异来进行访问判断。因此,能够进行比以往更高精度的访问判断。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是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优选将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包括在所述访问开始范围的时间作为访问开始时间(t1)、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不包括在所述访问结束范围的时间作为访问结束时间(t2)、将所述访问结束时间和所述访问开始时间之差作为停留时间(ts),在所述停留时间小于预先设定的停留时间阈值(Tth)的情况下,所述访问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用户未访问所述设施。
如上所述,停留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认为用户想要访问设施的可能性低。根据上述构成,在停留时间比停留时间阈值短的情况下(即,认为用户想要访问设施的可能性低的情况),可以判断为用户没有访问所述设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访问判断的精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是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具备判断条件设定部(设施类型判断部13),其针对每个所述设施设定所述访问开始范围、所述访问结束范围及所述停留时间阈值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根据设施设定访问开始范围、访问结束范围及停留时间阈值中的至少一个。即,能够进行对应设施的访问判断。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访问判断的精度。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是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意一个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访问开始范围可以比所述访问结束范围更宽。
如上所述,作为用户的移动模式的一个例子,考虑在用户离开设施的情况下,与朝向该设施的情况相比,快速移动的模式(即,上述的模式1)。根据上述构成,可以考虑该移动模式进行访问判断。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是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意一个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访问开始范围可以比所述访问结束范围更窄。
如上所述,作为用户的移动模式的另一个例子,考虑在用户朝向设施的情况下,与离开该设施的情况相比,快速移动的模式(即,上述的模式2)。根据上述构成,可以考虑该移动模式进行访问判断。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是根据所述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优选还包括记录控制部(15),其在将所述用户已访问所述设施的历史作为访问历史(93),并且所述访问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用户已访问所述设施的情况下,更新所述访问历史。根据上述构成,可以自动更新访问历史,所以可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是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信息处理装置,优选还具备显示控制部(16),其使显示部(50b)将所述访问历史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图像(IMG)进行显示。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显示部可从视觉上向用户通知访问历史的内容。即,可以使用户容易地确认访问历史的内容。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涉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位置信息获取步骤,其获取表示用户的位置的位置信息;访问判断步骤,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已访问设施,所述访问判断步骤还包括:在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开始范围之后,变化为不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结束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用户访问了所述设施的步骤,所述访问开始范围不同于所述访问结束范围。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获得与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各方式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也可以由计算机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计算机作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具备的各部分(软件要素)进行操作从而利用计算机实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程序以及储存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附记事项〕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能够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法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附图标记说明
1 便携终端(信息处理装置)
11 设施ID获取部(位置信息获取部)
13 设施类型判断部(判断条件设定部)
14 访问判断部
15 记录控制部
16 显示控制部
50b 显示部
93 访问历史
C 用户
IMG、IMG1、IMG2、IMG3 图像
P 设施
D1、D3 访问开始区域(访问开始范围)
D2、D4 访问结束区域(访问结束范围)
t1 访问开始时间
t2 访问结束时间
Ts 停留时间
Tth 停留时间阈值。

Claims (9)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部,其获取表示用户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
访问判断部,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已访问设施,
在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开始范围之后,变化为不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结束范围的情况下,所述访问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用户访问了所述设施,
所述访问开始范围不同于所述访问结束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包括在所述访问开始范围的时间作为访问开始时间、
将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不包括在所述访问结束范围的时间作为访问结束时间、
将所述访问结束时间和所述访问开始时间之差作为停留时间,
在所述停留时间小于预先设定的停留时间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访问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用户未访问所述设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判断条件设定部,所述判断条件设定部针对每个所述设施设定所述访问开始范围、所述访问结束范围及所述停留时间阈值中的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开始范围比所述访问结束范围宽。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访问开始范围比所述访问结束范围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记录控制部,所述记录控制部中将所述用户已访问的所述设施的历史作为访问历史,
并在所述访问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用户已访问所述设施的情况下,更新所述访问历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显示控制部,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访问历史的至少一部分作为图像显示于显示部。
8.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步骤,其获取表示用户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以及
访问判断步骤,其判断所述用户是否已访问设施,
所述访问判断步骤还包括:在由所述位置信息表示的所述用户的位置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开始范围之后,变化为不包括在预先设定的访问结束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用户访问了所述设施的步骤,
所述访问开始范围不同于所述访问结束范围。
9.一种控制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发挥功能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作为所述位置信息获取部以及所述访问判断部发挥功能。
CN201780061923.XA 2016-10-07 2017-08-24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Pending CN1098043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9414 2016-10-07
JP2016199414 2016-10-07
PCT/JP2017/030253 WO2018066251A1 (ja) 2016-10-07 2017-08-24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4391A true CN109804391A (zh) 2019-05-24

Family

ID=61830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1923.XA Pending CN109804391A (zh) 2016-10-07 2017-08-24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13210A1 (zh)
JP (1) JP6744922B2 (zh)
CN (1) CN109804391A (zh)
WO (1) WO20180662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12326B2 (en) * 2018-10-18 2023-11-07 Ntt Docomo, Inc. Check-in determining device
JP6878534B2 (ja) * 2019-09-10 2021-05-26 株式会社サイバーエージェント 推定システム、推定装置、推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134156B2 (ja) * 2019-11-01 2022-09-09 株式会社サイバーエージェント 判定システム、判定方法、判定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9549A (zh) * 2010-01-26 2010-08-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记录地理位置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1128394A (ja) * 2009-12-18 2011-06-30 Mic Ware:Kk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地図情報表示装置、サーバ、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070133A (ja) * 2010-09-22 2012-04-05 Navitime Japan Co Ltd 地点履歴検索システム、地点履歴検索装置、サーバ装置、端末装置、地点履歴検索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279470A (zh) * 2003-02-19 2013-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装置、服务器装置、信息提供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95787C (zh) * 2003-09-05 2010-03-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访问场所确定装置及访问场所确定方法
JP2005321259A (ja) * 2004-05-07 2005-11-1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地図表示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003755B2 (ja) * 2007-03-29 2012-08-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情報配信方法、および、情報配信プログラム
JP5356100B2 (ja) * 2009-04-08 2013-1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589435B2 (en) * 2012-12-14 2017-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alerts, vouchers, or coupons once a plurality of geo-fences have been breached a number of times
US20140337123A1 (en) * 2013-03-15 2014-11-13 30 Second Soft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use of geofence paramet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9470A (zh) * 2003-02-19 2013-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装置、服务器装置、信息提供系统及方法
JP2011128394A (ja) * 2009-12-18 2011-06-30 Mic Ware:Kk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地図情報表示装置、サーバ、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799549A (zh) * 2010-01-26 2010-08-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记录地理位置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2070133A (ja) * 2010-09-22 2012-04-05 Navitime Japan Co Ltd 地点履歴検索システム、地点履歴検索装置、サーバ装置、端末装置、地点履歴検索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13210A1 (en) 2019-10-10
WO2018066251A1 (ja) 2018-04-12
JPWO2018066251A1 (ja) 2019-08-08
JP6744922B2 (ja)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3917B (zh) 基于地磁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及其装置
EP2687055B1 (en) Improved device location detection
US9080874B2 (en) Generating magnetic field map for indoor positioning
KR101728123B1 (ko) 지구 자기장을 이용한 동시 로컬리제이션 및 매핑
US11243288B2 (en) Location error radius determination
US10028084B2 (en) Adaptive position indicator
CN109804391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CN106461786A (zh) 室内全球定位系统
US9787557B2 (en) Determining semantic place names from location reports
CN108759835A (zh)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JP6796410B2 (ja) 測位システム
US201600656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ximity-based Social Networking
WO2020055281A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совмещенной реальности
JP2016115095A (ja) 位置情報に基づく個人識別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7765218A (zh) 信息处理装置、定位系统、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96441A (zh) 终端的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设备
US20160249173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navigating a site.
CN102884815B (zh) 确定视线中的对象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65597A (zh) 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6716065A (zh) 信息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6356030B2 (ja) 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BR112017017160B1 (pt) Método e sistema para determinar um indicador de posição
Murashko et al. Wifi-based technique for indoor positioning
KR20120059871A (ko) 무선랜 에이피의 위치 등록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