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1429A -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01429A CN109801429A CN201711123024.6A CN201711123024A CN109801429A CN 109801429 A CN109801429 A CN 109801429A CN 201711123024 A CN201711123024 A CN 201711123024A CN 109801429 A CN109801429 A CN 1098014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eller
- flaky medium
- speed
- rotation speed
- preset ro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Discharge By Other Mean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薄片类介质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以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在薄片类介质以第一预设速度进入叶轮的叶片间隙的过程中,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由于此时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因此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进入叶片间隙后,叶片带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旋转的线速度小于输送装置驱动薄片类介质的后沿移动的速度,从而使得薄片类介质的后沿推动其前沿向叶片间隙的深处运动,这样,能够使得薄片类介质插入叶片间隙中更深的位置,进而改善相关技术中薄片类介质容易飞出而不能落入收纳装置或者薄片类介质在收纳装置中堆叠不整齐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片类介质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
背景技术
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点钞机等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中,设置有集积装置,用于堆积纸币、支票、有价证券等薄片类介质。相关技术中的集积装置包括收纳装置和集积机构,其中,收纳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入口,集积机构设置在入口处,用于将薄片类介质一张接一张地送进收纳装置内。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该设备包括沿薄片类介质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传送辊2′、集积机构和收纳装置6′,其中,集积机构包括叶轮,叶轮包括轮毂4′和设置于轮毂4′的外周上的多个叶片3′,该设备工作时,轮毂4′带动叶片3′以恒定速度转动,传送辊2′驱动单张薄片类介质5′移动,并将单张薄片类介质5′送入叶轮的相邻的两个叶片3′之间,叶轮转动,相邻的两个叶片3′夹持薄片类介质5′一起旋转,从而使薄片类介质5′翻转后堆叠在收纳装置6′中。
相关技术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中的叶片3′带动薄片类介质旋转时容易出现薄片类介质飞出而不能落入收纳装置6′中或者薄片类介质落入收纳装置6′中时堆叠不整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以改善薄片类介质容易飞出而不能落入收纳装置或者薄片类介质在收纳装置中堆叠不整齐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以改善薄片类介质容易飞出而不能落入收纳装置或者薄片类介质在收纳装置中堆叠不整齐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包括:叶轮,叶轮包括轮毂和设置在轮毂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叶片,相邻的叶片之间形成用于收纳薄片类介质的叶片间隙;叶轮驱动装置,叶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叶轮转动,以使叶轮运送叶片间隙中收纳的薄片类介质;收纳装置,收纳装置用于接收由叶轮运送的薄片类介质;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以第一预设速度向叶轮输送薄片类介质;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叶轮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的过程中,控制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其中,当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
优选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还包括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前检测薄片类介质的前沿的位置;控制装置还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第一预设位置位于叶轮与输送装置之间。
优选的,第一预设位置为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刚进入叶片间隙时的位置。
优选的,控制装置还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未到达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叶轮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叶轮降速,以使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叶轮的转速为第一预设转速;沿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第二预设位置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游;当叶轮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度。
优选的,控制装置还用于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后,控制叶轮提速,以使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当叶轮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速度。
优选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还包括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第二检测装置,用于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后检测薄片类介质的前沿的位置;控制装置还用于在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时,控制叶轮提速,以使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第三预设位置位于叶片间隙靠近轮毂的外周面的一端。
优选的,第二检测装置包括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和可转动的探测部件;探测部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探测部件的第一端沿叶轮的轴线方向与第三预设位置相邻设置;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没有到达第三预设位置时,第二端与第一传感器配合或分离,第一传感器发出第二指示信号;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时,薄片类介质的前沿与第一端抵靠并推动探测部件转动,第二端与第一传感器分离或配合,第一传感器发出第一指示信号;控制装置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号时,控制叶轮提速,以使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优选的,控制装置还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输送装置时,控制叶轮提速,以使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一种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应用于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包括叶轮和输送装置,叶轮包括轮毂和设置在轮毂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叶片,相邻的叶片之间形成用于收纳薄片类介质的叶片间隙,输送装置用于向叶轮输送薄片类介质,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控制输送装置以第一预设速度向叶轮输送薄片类介质;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的过程中,控制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其中,当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
优选的,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的过程中,控制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具体包括: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其中,第一预设位置位于叶轮与输送装置之间。
优选的,第一预设位置为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刚进入叶片间隙时的位置。
优选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还包括: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未到达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叶轮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叶轮降速,以使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叶轮的转速为第一预设转速;其中,沿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第二预设位置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游;当叶轮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度。
优选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还包括: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后,控制叶轮提速,以使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其中,当叶轮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速度。
优选的,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后,控制叶轮提速,以使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具体包括: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时,控制叶轮提速,以使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其中,第三预设位置位于叶片间隙靠近轮毂的外周面的一端。
优选的,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后,控制叶轮提速,以使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具体包括:在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输送装置时,控制叶轮提速,以使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以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在薄片类介质以第一预设速度进入叶轮的叶片间隙的过程中,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由于此时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因此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进入叶片间隙后,叶片带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旋转的线速度小于输送装置驱动薄片类介质的后沿移动的速度,从而使得薄片类介质的后沿推动其前沿向叶片间隙的深处运动,这样,能够使得薄片类介质插入叶片间隙中更深的位置,进而改善相关技术中薄片类介质容易飞出而不能落入收纳装置或者薄片类介质在收纳装置中堆叠不整齐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中:2′-传送辊;3′-叶片;4′-轮毂;5′-薄片类介质;6′-收纳装置;010-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100-输送装置;110-输送通道;110a-上通道板;110b-下通道板;111-输送脱离位置;112-第一预设位置;113-第二预设位置;114-第三预设位置;120-第一输送辊组件;121-第一主动辊;122-第一从动辊;130-第二输送辊组件;131-第二主动辊;132-第二从动辊;140-输送电机驱动器;150-输送电机;200-叶轮;210-叶片;210a-叶片间隙;220-轮毂;300-收纳装置;400-叶轮驱动装置;410-叶轮电机;420-叶轮电机驱动器;500-控制装置;600-第一检测装置;610-第一传感器;700-第二检测装置;710-第二传感器;720-探测部件;721-枢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中,当薄片类介质5′插入相邻的两个叶片3′之间的间隙的深度不够时,叶片3′带动薄片类介质旋转时容易出现薄片类介质飞出而不能落入收纳装置6′中或者薄片类介质落入收纳装置6′中时堆叠不整齐的问题,对此发明人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以解决该问题。
实施例1: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包括输送装置100、叶轮200、收纳装置300、叶轮驱动装置400和控制装置500。其中,输送装置100、叶轮200和收纳装置300沿第一预设方向(图3中的A方向)依次设置。叶轮驱动装置400与叶轮20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叶轮200转动。控制装置500与输送装置100和叶轮驱动装置400电连接。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的局部放大图。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上通道板110a和下通道板110b,在上通道板110a和下通道板110b之间形成沿A方向延伸的输送通道110。在靠近叶轮200时,输送通道110逐渐敞开,为叶轮200运送薄片类介质提供空间,使得薄片类介质能够在转动的叶轮200的带动下翻转进入收纳装置300。输送装置100包括沿A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输送辊组件120和第二输送辊组件130。第一输送辊组件120包括位于输送通道110内,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主动辊121和第一从动辊122,第二输送辊组件130包括位于输送通道110内,且相对设置的第二主动辊131和第二从动辊132。输送装置100还包括输送电机驱动器140和输送电机150,输送电机驱动器140与输送电机150电连接,输送电机驱动器140还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输送电机驱动器140用于根据控制装置500输出的控制信号向输送电机150提供工作电流。输送电机150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辊121和第二主动辊131传动连接,当输送电机150的输出轴转动时,第一主动辊121和第二主动辊131随之转动,第一主动辊121带动第一从动辊122转动,第二主动辊131带动第二从动辊132转动,从而驱动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110内沿A方向向叶轮200移动,并将薄片类介质送入叶轮200。
请继续参照图4,在输送通道110中具有输送脱离位置111。输送脱离位置111为第二主动辊131和第二从动辊132之间的相切位置。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110中沿A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当薄片类介质的后沿到达输送脱离位置111时,薄片类介质即脱离第二输送辊组件130,从而不能由输送装置100驱动。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叶轮200包括轮毂220,以及由轮毂220的外周面延伸出的多个叶片210,多个叶片210在轮毂220的外周的周向上等间隔设置。叶轮200沿第二预设方向(图4中的B方向)转动,叶片210的延伸方向与B方向相反。相邻的两个叶片210之间形成叶片间隙210a。叶片间隙210a用于收纳薄片类介质。当薄片类介质位于叶片间隙210a中时,薄片类介质被相邻的两个叶片210夹持住。叶轮驱动装置400包括叶轮电机410和叶轮电机驱动器420。叶轮电机驱动器420与叶轮电机410电连接,叶轮电机驱动器420还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叶轮电机驱动器420用于根据控制装置500输出的控制信号向叶轮电机410提供工作电流,以驱动叶轮电机410的输出轴转动。叶轮电机410的输出轴与叶轮200的轮毂220传动连接。当叶轮电机410的输出轴转动时,叶轮200的轮毂220带动叶片210随之转动。在叶片210转动的过程中,当叶片210的末端与下通道板110b相交时,薄片类介质逐渐进入叶片间隙210a。叶片间隙210a中的薄片类介质被两个叶片210夹持,并随叶片210旋转。当这两个叶片210转动至叶轮200的另一侧时,薄片类介质脱离叶片间隙210a,进入并堆叠在收纳装置300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可以包括多个叶轮200,多个叶轮200的轮毂220均固定套设在芯轴(图未示出)上,且沿芯轴的轴线间隔布置,叶轮电机410的输出轴与芯轴传动连接,叶轮电机410的输出轴转动时,芯轴带动多个叶轮200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在工作过程中,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以第一预设速度向叶轮200运动,且使薄片类介质逐渐进入叶片间隙210a。当输送装置100以恒定的速度驱动薄片类介质运动时,第一预设速度即为恒定值,且等于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运动的速度。当输送装置100以变化的速度驱动薄片类介质运动时,第一预设速度为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110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在薄片类介质在进入叶片间隙210a的过程中,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电机驱动器420的输出电流,使得叶轮电机410驱动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当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由于此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因此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叶片210带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旋转的线速度小于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的后沿移动的速度,从而使得薄片类介质的后沿推动其前沿向叶片间隙210a的深处运动,这样,能够使得薄片类介质插入叶片间隙210a中更深的位置,进而改善相关技术中薄片类介质容易飞出而不能落入收纳装置或者薄片类介质在收纳装置中堆叠不整齐的问题。可选的,当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的三分之二。
可以使叶轮200始终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这样即可确保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的过程中,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200的转速是变化的。只需要使薄片类介质的前沿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2后,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即可。第一预设位置112位于下通道板110b上,且位于叶轮200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这样,即可确保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的过程中,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优选的,可以使第一预设位置112为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刚进入叶片间隙210a时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位置112即为当叶片210的末端与下通道板110b相交时,下通道板110b上对应的位置。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下通道板110b上还具有第二预设位置113。沿A方向,第二预设位置11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上游。具体的,第二预设位置113位于输送脱离位置111与第一预设位置112之间。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未到达第二预设位置113时,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200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当叶轮200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度。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二预设位置113时,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200降速,以使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112位置时,叶轮210的转速为第一预设转速。这样,可以为叶轮200提供足够时间来降速。可选的,当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等于零。
在本实施例中,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600,第一检测装置600用于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前检测薄片类介质的前沿的位置。第一检测装置600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结构。例如在下通道板110b上,沿A方向依次设置两个传感器(图未示出)。其中一个传感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另一个传感器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3。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110内沿A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薄片类介质的前沿依次与两个传感器配合。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与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3的传感器配合时,该传感器向控制装置500发送信息,控制装置500根据该信息即可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此时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3。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与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的传感器配合时,该传感器向控制装置500发送信息,控制装置500根据该信息即可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此时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600包括一个第一传感器610。第一传感器610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控制装置500与输送电机150电连接。第一传感器610位于输送通道110中,用于检测输送通道110中移动的薄片类介质是否到达第一传感器610的检测位置(以下简称为第一检测位置)。在没有薄片类介质位于第一检测位置和有薄片类介质位于第一检测位置两种情况下,第一传感器610输出不同的信号。控制装置500通过检测第一传感器610输出的信号判断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是否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610为光电传感器,其包括光发生器(图中未示出)和光接收器(图中未示出),光接收器接收光发生器发射的光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当没有薄片类介质位于第一检测位置和有薄片类介质位于第一检测位置两种情况时,光接收器输出不同的信号,例如,当没有薄片类介质位于第一检测位置时,光接收器输出第一信号,当有薄片类介质位于第一检测位置时,光接收器输出第二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位置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3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第一检测位置与第一预设位置112之间的距离为D1,第一检测位置与第二预设位置113之间的距离为D2。控制装置500接收到第一传感器610发出的信号由第一信号变化为第二信号时,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此时控制装置500记录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表示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的距离。可选的,控制装置500通过记录输送电机150的转动角度记录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比如,当输送电机150为步进电机时,控制装置500通过记录输送电机150的步进次数记录输送电机150的转动角度,当输送电机150为直流电机时,控制装置500通过记录输送电机150的转动时间记录输送电机150的转动角度。当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等于D2时,控制装置500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二预设位置113,此时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200开始降速,以使叶轮200的转动速度逐渐由第二预设转速降速至第一预设转速。当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等于D1时,控制装置500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112,此时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位置113可以与第一检测位置重合,此时D2=0。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500还用于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控制叶轮200提速,以使叶轮200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并且,当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速度。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是指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叶片间隙210a深处后。这样一来,当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叶片210带动薄片类介质前沿旋转的线速度大于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后沿移动的速度,从而使薄片类介质前沿拉动薄片类介质后沿快速离开输送通道110,以快速实现薄片类介质堆积,提高了薄片类介质堆积的效率。由于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进入叶片间隙210a深处,因此相邻的叶片210能够可靠的夹持住薄片类介质,此时即便是提高叶轮200的转速,也能够避免叶轮200带动薄片类介质旋转时,薄片类介质飞出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指的是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后。第三预设位置114位于叶片间隙210a深处,这个位置可以根据薄片类介质与叶片210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设定,以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薄片类介质不飞出为准。优选的,可以设定第三预设位置114位于叶片间隙210a靠近轮毂220外周面的端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判断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是否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
方式1:
第三预设位置114与第一预设位置112之间的距离为L1。控制装置500接收到第一传感器610发出的信号由第一信号变化为第二信号时,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此时控制装置500记录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当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等于D1+L1时,控制装置500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然后,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200提速,以使叶轮200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方式2:
可以通过第二检测装置700判断薄片类介质前沿是否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第二检测装置700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第二检测装置700沿叶轮200的轴线方向与第三预设位置114相邻设置。第二检测装置700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时,向控制装置500发出第一指示信号;控制装置500根据第一指示信号控制叶轮200提速至第三预设转速。具体的,第二检测装置700包括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的第二传感器710和可转动的探测部件720。探测部件720为杆状,其通过枢接轴721与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的基架(图未示出)可转动地连接。探测部件72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枢接轴721的两侧。第二传感器710与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的基架连接。探测部件720的第二端与第二传感器710邻近设置。探测部件720的第一端从轮毂220的外周面凸出,并位于输送通道110中。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没有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时,探测部件720的第二端与第二传感器710配合,第二传感器710发出第二指示信号。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时,薄片类介质的前沿与探测部件720的第一端抵靠并推动探测部件720转动,探测部件720的第二端与第二传感器710分离,第二传感器710发出第一指示信号。控制装置500在接收到第一指示信号后,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然后,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200提速,以使叶轮200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没有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时,探测部件720的第二端与第二传感器710分离,第二传感器710发出第二指示信号;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时,薄片类介质的前沿与探测部件720的第一端抵靠并推动探测部件720转动,探测部件720的第二端与第二传感器710配合,第二传感器710发出第一指示信号。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指的是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输送装置100后,此时薄片类介质不能由输送装置100驱动。在本实施例中,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输送装置100具体指薄片类介质的后沿到达输送脱离位置111,薄片类介质即脱离第二输送辊组件130,从而不能由输送装置100驱动。由于此时薄片类介质不能由输送装置100驱动,因此薄片类介质已经位于叶片间隙210a中能够到达的最深处,此时通过提高叶轮200的速度可以使薄片类介质快速离开输送通道110。优选的,设薄片类介质的长度为L3,第一预设位置112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的距离为D3,第一检测位置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由于第一检测位置与第一预设位置112之间的距离为D1,因此,第一检测位置与脱离位置111之间的距离为D3-D1,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时,薄片类介质的后沿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的距离为L3-(D3-D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薄片类介质的后沿是否脱离输送装置100:
控制装置500接收到第一传感器610发出的信号由第一信号变化为第二信号时,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此时控制装置500记录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当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等于L3-(D3-D1)时,控制装置500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输送装置100。
可选的,当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速度的三分之四。以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为例,当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等于第一预设速度的二倍。可选的,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与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之和,等于第一预设速度的二倍,这样可以保证从薄片类介质开始进入叶片间隙210a,到薄片类介质脱离叶片间隙210a实现堆积的过程中,叶片210带动薄片类介质旋转的平均线速度与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的速度相同,从而避免被堆积的薄片类介质与从输送通道110中输送来的下一张薄片类介质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在薄片类介质以第一预设速度进入叶轮200的叶片间隙210a的过程中,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由于此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因此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叶片210带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旋转的线速度小于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的后沿移动的速度,从而使得薄片类介质的后沿推动其前沿向叶片间隙210a的深处运动,这样,能够使得薄片类介质插入叶片间隙210a中更深的位置,进而改善相关技术中薄片类介质容易飞出而不能落入收纳装置或者薄片类介质在收纳装置中堆叠不整齐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该方法可以基于实施例1中记载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实现。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的一种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控制输送装置100以第一预设速度向叶轮200输送薄片类介质。
输送装置100向叶轮200输送薄片类介质的过程,可以参照实施例1中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S02: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轮200的叶片间隙210a的过程中,控制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其中,当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叶轮200的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
可选的,在本步骤中,叶轮200始终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这样即可确保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的过程中,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
可选的,在本步骤中,叶轮200的转速是变化的。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112时,控制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其中,第一预设位置112位于叶轮200与输送装置1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位置112位于下通道板110b上,且位于叶轮200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这样,即可确保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的过程中,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优选的,可以使第一预设位置112为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刚进入叶片间隙210a时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位置112即为当叶片210的末端与下通道板110b相交时,下通道板110b上对应的位置。优选的,当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等于零。本步骤还可以包括,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未到达第二预设位置113时,控制叶轮200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二预设位置113时,控制叶轮200降速,以使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112时,叶轮200的转速为第一预设转速;其中,沿A方向,第二预设位置11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的上游。具体的,第二预设位置113位于输送装置100与第一预设位置112之间;当叶轮200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检测装置600检测薄片类介质的前沿的位置。第一检测装置600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结构。例如在下通道板110b上,沿A方向依次设置两个传感器(图未示出)。其中一个传感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另一个传感器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3。薄片类介质在输送通道110内沿A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薄片类介质的前沿依次与两个传感器配合。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与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3的传感器配合时,该传感器向控制装置500发送信息,控制装置500根据该信息即可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此时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3。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与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的传感器配合时,该传感器向控制装置500发送信息,控制装置500根据该信息即可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此时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600包括一个第一传感器610。第一传感器610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控制装置500与输送电机150电连接。第一传感器610位于输送通道110中,用于检测输送通道110中移动的薄片类介质是否到达第一传感器610的检测位置(以下简称为第一检测位置)。在没有薄片类介质位于第一检测位置和有薄片类介质位于第一检测位置两种情况下,第一传感器610输出不同的信号。控制装置500通过检测第一传感器610输出的信号判断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是否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500接收到第一传感器610发出的信号由第一信号变化为第二信号时,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检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位置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3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第一检测位置与第一预设位置112之间的距离为D1,第一检测位置与第二预设位置113之间的距离为D2。控制装置500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时,记录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表示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的距离。可选的,控制装置500通过记录输送电机150的转动角度记录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比如,当输送电机150为步进电机时,控制装置500通过记录输送电机150的步进次数记录输送电机150的转动角度,当输送电机150为直流电机时,控制装置500通过记录输送电机150的转动时间记录第一电机123的转动角度。当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等于D2时,控制装置500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二预设位置113,此时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200开始降速,以使使叶轮200的转动速度逐渐由第二预设转速降速至第一预设转速。当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等于D1时,控制装置500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112,此时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位置113可以与第一检测位置重合,此时D2=0。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请参照图6,可选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03。
S03:在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控制叶轮200提速,以使叶轮200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其中,当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速度。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是指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进入叶片间隙210a深处后。这样一来,当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叶片210带动薄片类介质前沿旋转的线速度大于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后沿移动的速度,从而使薄片类介质前沿拉动薄片类介质后沿快速离开输送通道110,以快速实现薄片类介质堆积,提高了薄片类介质堆积的效率。由于薄片类介质的前沿进入叶片间隙210a深处,因此相邻的叶片210能够可靠的夹持住薄片类介质,此时即便是提高叶轮200的转速,也能够避免叶轮200带动薄片类介质旋转时,薄片类介质飞出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指的是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后。第三预设位置114位于叶片间隙210a深处,这个位置可以根据薄片类介质与叶片210之间的摩擦力进行设定,以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薄片类介质不飞出为准。优选的,可以设定第三预设位置114位于叶片间隙210a靠近轮毂220外周面的端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判断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是否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
方式1:
第三预设位置114与第一预设位置112之间的距离为L1。控制装置500接收到第一传感器610发出的信号由第一信号变化为第二信号时,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此时控制装置500记录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当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等于D1+L1时,控制装置500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然后,控制装置500控制叶轮200提速,以使叶轮200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方式2:
可以通过第二检测装置700判断薄片类介质前沿是否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第二检测装置700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第二检测装置700沿叶轮200的轴线方向与第三预设位置114相邻设置。第二检测装置700用于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114时,向控制装置500发出第一指示信号;控制装置500根据第一指示信号控制叶轮200提速至第三预设转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薄片类介质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指的是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输送装置100后,此时薄片类介质不能由输送装置100驱动。在本实施例中,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输送装置100具体指薄片类介质的后沿到达输送脱离位置111,薄片类介质即脱离第二输送辊组件130,从而不能由输送装置100驱动。由于此时薄片类介质不能由输送装置100驱动,因此薄片类介质已经位于叶片间隙210a中能够到达的最深处,此时通过提高叶轮200的速度可以使薄片类介质快速离开输送通道110。优选的,设薄片类介质的长度为L3,第一预设位置112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的距离为D3,第一检测位置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2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由于第一检测位置与第一预设位置112之间的距离为D1,因此,第一检测位置与脱离位置111之间的距离为D3-D1,当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时,薄片类介质的后沿与输送脱离位置111之间的距离为L3-(D3-D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薄片类介质的后沿是否脱离输送装置100:
控制装置500接收到第一传感器610发出的信号由第一信号变化为第二信号时,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检测位置,此时控制装置500记录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当输送装置100的输送量等于L3-(D3-D1)时,控制装置500判定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输送装置100。
可选的,当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速度的三分之四。以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010为例,当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等于第一预设速度的二倍。可选的,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与叶轮200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之和,等于第一预设速度的二倍,这样可以保证从薄片类介质开始进入叶片间隙210a,到薄片类介质脱离叶片间隙210a实现堆积的过程中,叶片210带动薄片类介质旋转的平均线速度与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移动的速度相同,从而避免被堆积的薄片类介质与从输送通道110中输送来的下一张薄片类介质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在薄片类介质以第一预设速度进入叶轮200的叶片间隙210a的过程中,叶轮200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由于此时叶片210末端的线速度小于第一预设速度,因此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进入叶片间隙210a后,叶片210带动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旋转的线速度小于输送装置100驱动薄片类介质的后沿移动的速度,从而使得薄片类介质的后沿推动其前沿向叶片间隙210a的深处运动,这样,能够使得薄片类介质插入叶片间隙210a中更深的位置,进而改善相关技术中薄片类介质容易飞出而不能落入收纳装置或者薄片类介质在收纳装置中堆叠不整齐的问题。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轮,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和设置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叶片,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形成用于收纳薄片类介质的叶片间隙;
叶轮驱动装置,所述叶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以使所述叶轮运送所述叶片间隙中收纳的所述薄片类介质;
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用于接收由所述叶轮运送的所述薄片类介质;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以第一预设速度向所述叶轮输送所述薄片类介质;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叶轮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叶片间隙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
其中,当所述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所述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第一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叶片间隙前检测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的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
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位于所述叶轮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刚进入所述叶片间隙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未到达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叶轮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当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叶轮降速,以使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叶轮的转速为第一预设转速;
沿所述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游;当所述叶轮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时,所述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叶片间隙后,控制所述叶轮提速,以使所述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当所述叶轮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所述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第二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叶片间隙后检测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的位置;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叶轮提速,以使所述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位于所述叶片间隙靠近所述轮毂的外周面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所述输送装置时,控制所述叶轮提速,以使所述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8.一种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应用于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所述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包括叶轮和输送装置,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和设置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叶片,相邻的所述叶片之间形成用于收纳薄片类介质的叶片间隙,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向所述叶轮输送所述薄片类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输送装置以第一预设速度向所述叶轮输送薄片类介质;
在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叶片间隙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
其中,当所述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时,所述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叶片间隙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具体包括:
在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叶轮以第一预设转速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位于所述叶轮与所述输送装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刚进入所述叶片间隙时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未到达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叶轮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
当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叶轮降速,以使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叶轮的转速为第一预设转速;
其中,沿所述薄片类介质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上游;当所述叶轮以第二预设转速转动时,所述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叶片间隙后,控制所述叶轮提速,以使所述叶轮的转速由所述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其中,当所述叶轮以第三预设转速转动时,所述叶片末端的线速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叶片间隙后,控制所述叶轮提速,以使所述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具体包括:
在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前沿到达第三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叶轮提速,以使所述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位于所述叶片间隙靠近所述轮毂的外周面的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薄片类介质进入所述叶片间隙后,控制所述叶轮提速,以使所述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具体包括:
在所述薄片类介质的后沿脱离所述输送装置时,控制所述叶轮提速,以使所述叶轮的转速由第一预设转速调整至第三预设转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23024.6A CN109801429B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23024.6A CN109801429B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01429A true CN109801429A (zh) | 2019-05-24 |
CN109801429B CN109801429B (zh) | 2021-07-20 |
Family
ID=66554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23024.6A Active CN109801429B (zh) | 2017-11-14 | 2017-11-14 |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801429B (zh)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7368A (ja) * | 1986-07-18 | 1988-02-05 | Hitachi Ltd | 紙葉類集積装置 |
JP2001316013A (ja) * | 2000-05-12 | 2001-11-13 | Toshiba Corp | 紙葉類処理装置 |
US6612570B1 (en) * | 1999-06-07 | 2003-09-02 | William A. Cox | High speed stacking apparatus |
US20050212201A1 (en) * | 2004-02-16 | 2005-09-2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heet material stacking apparatus |
JP2007045533A (ja) * | 2005-08-05 | 2007-02-22 | Toshiba Corp | 紙葉類集積装置 |
EP1970864A2 (en) * | 2007-03-12 | 2008-09-17 | Hitachi-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 Bill processor |
CN101723202A (zh) * | 2008-10-31 | 2010-06-09 | 株式会社东芝 | 纸张类输送装置 |
CN202142126U (zh) * | 2011-07-05 | 2012-02-08 | 光荣电子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纸币堆叠装置 |
CN102819892A (zh) * | 2012-08-09 | 2012-12-12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柜员循环一体机及其钞票堆叠装置 |
CN103400442A (zh) * | 2013-08-05 | 2013-11-20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自助设备及其叶轮式纸币分离装置 |
CN103646466A (zh) * | 2013-12-30 | 2014-03-19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风火轮叠钞装置 |
CN204087346U (zh) * | 2014-07-11 | 2015-01-07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踢纸机构、纸币处理机和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
CN105069905A (zh) * | 2015-07-23 | 2015-11-18 |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设备终端的叠钞装置 |
CN105144251A (zh) * | 2013-05-24 | 2015-12-09 |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介质聚集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 |
CN106296980A (zh) * | 2016-07-29 | 2017-01-04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钞方法、系统以及金融自助设备 |
CN106952394A (zh) * | 2017-02-10 | 2017-07-14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金融自助交易设备及其收钞控制方法与装置 |
CN107253637A (zh) * | 2013-07-24 | 2017-10-17 | 光荣株式会社 | 纸张堆积机构以及纸张处理装置 |
-
2017
- 2017-11-14 CN CN201711123024.6A patent/CN1098014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7368A (ja) * | 1986-07-18 | 1988-02-05 | Hitachi Ltd | 紙葉類集積装置 |
US6612570B1 (en) * | 1999-06-07 | 2003-09-02 | William A. Cox | High speed stacking apparatus |
JP2001316013A (ja) * | 2000-05-12 | 2001-11-13 | Toshiba Corp | 紙葉類処理装置 |
US20050212201A1 (en) * | 2004-02-16 | 2005-09-2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heet material stacking apparatus |
JP2007045533A (ja) * | 2005-08-05 | 2007-02-22 | Toshiba Corp | 紙葉類集積装置 |
EP1970864A2 (en) * | 2007-03-12 | 2008-09-17 | Hitachi-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 Bill processor |
CN101723202A (zh) * | 2008-10-31 | 2010-06-09 | 株式会社东芝 | 纸张类输送装置 |
CN202142126U (zh) * | 2011-07-05 | 2012-02-08 | 光荣电子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纸币堆叠装置 |
CN102819892A (zh) * | 2012-08-09 | 2012-12-12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柜员循环一体机及其钞票堆叠装置 |
CN105144251A (zh) * | 2013-05-24 | 2015-12-09 |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介质聚集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 |
CN107253637A (zh) * | 2013-07-24 | 2017-10-17 | 光荣株式会社 | 纸张堆积机构以及纸张处理装置 |
CN103400442A (zh) * | 2013-08-05 | 2013-11-20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自助设备及其叶轮式纸币分离装置 |
CN103646466A (zh) * | 2013-12-30 | 2014-03-19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风火轮叠钞装置 |
CN204087346U (zh) * | 2014-07-11 | 2015-01-07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踢纸机构、纸币处理机和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
CN105069905A (zh) * | 2015-07-23 | 2015-11-18 |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设备终端的叠钞装置 |
CN106296980A (zh) * | 2016-07-29 | 2017-01-04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钞方法、系统以及金融自助设备 |
CN106952394A (zh) * | 2017-02-10 | 2017-07-14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金融自助交易设备及其收钞控制方法与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01429B (zh) | 2021-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66354B2 (en) | Device for handling single sheets, for introducing and distributing rectangular single sheets, especially bank notes, respectively into and out of a container | |
WO2018019042A1 (zh) | 一种叠钞方法、系统以及金融自助设备 | |
EP2620398B1 (en) | Sheet article separating mechanism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of | |
JP4910919B2 (ja) | 媒体表裏反転装置 | |
EP3032504B1 (en) | Financial self-service equipment and impeller type paper money separation device thereof | |
EP2301869B1 (en) | Paper sheet pick up device | |
CN103028552B (zh) | 电子标签自动检测整理收集装置 | |
US4222556A (en)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tilizing a spirally slotted stacking wheel | |
US4073487A (en) | Discharging and stacking device for flat articles | |
CN101998928A (zh) | 堆叠装置及具有该堆叠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4003219A (zh) | 纸张类取出装置及纸张类处理装置 | |
CN105447962A (zh) | 一种纸币堆叠装置 | |
CN109801429A (zh) | 一种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及薄片类介质集积方法 | |
WO2018166479A1 (zh) | 纸币集积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
CN204087346U (zh) | 踢纸机构、纸币处理机和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 |
CN207164869U (zh) | 一种纸张类积聚装置 | |
CN204117248U (zh) | 一种纸币堆叠装置 | |
CN107578531A (zh) | 一种纸张类积聚装置 | |
KR100650350B1 (ko) | 지폐 적재장치 | |
CN106127931B (zh) | 一种纸币堆叠机构 | |
US7222850B2 (en) | Transporting an essentially sheet-like element, particularly in a printing press | |
CN105731169A (zh) | 纸币暂存模块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
WO2010026647A1 (ja) | 紙葉類集積装置、紙葉類集積方法及び紙葉類集積プログラム | |
JPH03259830A (ja) | 紙葉類取扱い装置 | |
KR101930028B1 (ko) | 금융기기, 매체처리장치, 및 매체처리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