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8116A - 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8116A
CN109798116A CN201910271122.7A CN201910271122A CN109798116A CN 109798116 A CN109798116 A CN 109798116A CN 201910271122 A CN201910271122 A CN 201910271122A CN 109798116 A CN109798116 A CN 109798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face
face
hill
exploitation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11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8116B (zh
Inventor
乔建永
王志强
王树帅
苏泽华
黄鑫
罗健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to CN2019102711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98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8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8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8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8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领域,尤其涉及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开采。结合井工开采煤柱回收工作面回采模式的限定、在上山或大巷两侧及同一层位布置回采巷道的工作面之间的护巷煤柱无法回收,错层位内错式巷道布置需要跳采等问题,发明了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内完全无煤柱的方法。该方法中,工作面采用内错式巷道布置方式,采区或带区两翼的工作面贯通上山或大巷,采用充填和支架沿空留巷交替协同进行,工作面设备在相邻、接续工作面就近搬迁。该方法实现了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开采,提高了矿井回采率;加快了搬家速度,改善了目前煤柱回收的限定模式及错层位内错式跳采的回采顺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领域,尤其涉及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回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井田按照煤层赋存条件基本以分区式和分带式为主,在采区和带区内布置工作面时,上山和大巷两侧均需留设保护煤柱,如在采区内进行回采,一般需要采用上行式开采,在采区边界最后一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对上山保护煤柱进行回收;如在带区内进行回采,一般采用带区前进式,在井田边界最后一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进行大巷保护煤柱的回收。如果采用常用的采区下行式或带区后退式,则很难实现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的回收。
按照常规,即便采用上山内工作面的上行式或带区前进式开采,在开采最后一个工作面后回收煤柱时,一般上山或大巷两侧的保护煤柱无法回收,也即仍然存在一定的煤炭损失。
按着传统工作面回采巷道在同一层位布置的方式,工作面之间一般要留设20米左右的区段(带间)护巷煤柱,此煤柱将成为永久性丢失煤柱,造成大量的煤炭损失。而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巷道布置方式,则取消了区段间的护巷煤柱,增加煤炭产量;但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巷道布置方式的双翼采区,工作面要进行跳采,为实现人工假顶形成保留时间。
综述,现有的煤柱回收工作与采区或带区工作面在衔接上局限性强,仅最后一个工作面开采完毕才能进行煤柱回收工作,且要求采用上行式或者前进式开采模式,不具普遍性;工作面与上山或大巷之间的保护煤柱、在同一层位布置回采巷道的工作面之间的护巷煤柱难以回收,而影响矿井回采率;此外,错层位内错式巷道布置的回采方案,在正常回采期间,要进行跳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矿井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局限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a、采区或带区在上山或大巷的两翼开采。
b、区段的回采巷道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布置方法,进风巷布置沿巷道底板布置,回风巷沿巷道顶板布置,接续工作面的进风巷布置在上一工作面回风巷与底板之间的三角煤体内,即内错上一工作面的回风巷。
c、在上山或大巷一侧开采第一个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工作面直接与上山或大巷贯通,贯通位置即为停采线,从停采线位置向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最外侧开切眼逐架搬迁液压支架,在工作面停采线随着支架逐架外运进行充填形成沿空留巷。
d、在第一个工作面开采与设备回撤及充填期间,另一翼第二个工作面正常进行开采,开采至上山或大巷位置时,实现无煤柱贯通,利用液压支架作为巷旁强化支护体,形成新型沿空留巷。
e、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开切眼设备安装结束后,待另一翼的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形成后,开始进行煤柱回收工作。
f、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时,第二个工作面从上至下逐架撤出液压支架,搬至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开切眼。
g、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接续工作面靠采空区侧停止开采,设备搬家至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
h、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设备搬至原上山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停采位置,而撤架位置重复进行充填沿空留巷工艺。
i、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重复液压支架作为强化支护的沿空留巷技术,待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过逐架回撤至同翼再下一个接续工作面。
j、重复之前工艺流程,形成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的双翼交替协同回采工艺。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优选地,适用于采区或者带区工作面回采巷道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布置方式,两翼工作面顺序开采时,其中一翼无煤柱贯通上山或大巷后形成充填沿空留巷,另一翼无煤柱贯通上山或大巷后利用液压支架强化支护形成沿空留巷,采区或带区回采工作面与煤柱回收工作面依次顺序开采,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强化沿空留巷在两翼交替进行。
具体的,a、采区或带区在上山或大巷的两翼开采。
b、区段的回采巷道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布置方法,进风巷布置沿巷道底板布置,回风巷沿巷道顶板布置,接续工作面的进风巷布置在上一工作面回风巷与底板之间的三角煤体内,即内错上一工作面的回风巷。
c、在上山或大巷一侧开采第一个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工作面直接与上山或大巷贯通,贯通位置即为停采线,从停采线位置向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最外侧开切眼逐架搬迁液压支架,在工作面停采线随着支架逐架外运进行充填形成沿空留巷。
d、在第一个工作面开采与设备回撤及充填期间,另一翼第二个工作面正常进行开采,开采至上山或大巷位置时,实现无煤柱贯通,利用液压支架作为巷旁强化支护体,形成新型沿空留巷。
e、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开切眼设备安装结束后,待另一翼的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形成后,开始进行煤柱回收工作。
f、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时,第二个工作面从上至下逐架撤出液压支架,搬至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开切眼。
g、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接续工作面靠采空区侧停止开采,设备搬家至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
h、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设备搬至原上山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停采位置,而撤架位置重复进行充填沿空留巷工艺。
i、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重复液压支架作为强化支护的沿空留巷技术,待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过逐架回撤至同翼再下一个接续工作面。
j、重复之前工艺流程,形成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的双翼交替协同回采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上山或大巷两翼均不存在保护煤柱,且相邻工作面之间不必留设护巷煤柱,矿井回采率高。
(2)保护煤柱回收工作面与上山或大巷两翼回采工作面交替进行,内错式巷道布置的工作面不必跳采,矿井顺序衔接,避免出现孤岛工作面引发动力灾害事故。
(3)设备直接从上山或大巷搬至煤柱工作面或开切眼,搬家速度快。
(4)改善了目前采区上行式或带区前进式最后一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回收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的限定模式,也改良了传统错层位内错式巷道布置回采方式中工作面需要跳采的开采顺序,可应用于更常用的采区下行式与带区后退式,且不受工作面开采顺序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双翼采区或带区最后一个工作面末采与煤柱回收工作面衔接布置及煤柱损失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步,在双翼采区或带区内的工作面内,进行错层位内错式回采巷道布置,取消传统阶段内的工作面之间的护巷煤柱。
第二步,在上山或大巷双翼布置的一侧开采第一个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工作面直接与上山或大巷贯通,贯通位置即为停采线,从停采线位置向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最外侧开切眼逐架搬迁液压支架,在工作面停采线随着支架逐架外运进行充填形成沿空留巷。
第三步,在第一个工作面开采与设备回撤及充填期间,另一翼第二个工作面正常进行开采,开采至上山或大巷位置时,实现无煤柱贯通,利用液压支架作为巷旁强化支护体,形成新型沿空留巷。
第四步,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开切眼设备安装结束后,待另一翼的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形成后,开始进行煤柱回收工作。
第五步,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时,从上至下逐架撤出液压支架,搬至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开切眼。
第六步,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接续工作面靠采空区侧停止开采,设备搬家至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
第七步,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设备搬至原上山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停采位置,而撤架位置重复进行充填沿空留巷工艺。
第八步,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重复液压支架作为强化支护的沿空留巷技术,待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过逐架回撤至同翼再下一个接续工作面。
第九步,重复之前工艺流程,形成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的双翼交替协同回采工艺。

Claims (11)

1.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a、采区或带区在上山或大巷的两翼开采。
b、区段的回采巷道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布置方法,进风巷布置沿巷道底板布置,回风巷沿巷道顶板布置,接续工作面的进风巷布置在上一工作面回风巷与底板之间的三角煤体内,即内错上一工作面的回风巷。
c、在上山或大巷一侧开采第一个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工作面直接与上山或大巷贯通,贯通位置即为停采线,从停采线位置向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最外侧开切眼逐架搬迁液压支架,在工作面停采线随着支架逐架外运进行充填形成沿空留巷。
d、在第一个工作面开采与设备回撤及充填期间,另一翼第二个工作面正常进行开采,开采至上山或大巷位置时,实现无煤柱贯通,利用液压支架作为巷旁强化支护体,形成新型沿空留巷。
e、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开切眼设备安装结束后,待另一翼的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形成后,开始进行煤柱回收工作。
f、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时,第二个工作面从上至下逐架撤出液压支架,搬至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开切眼。
g、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接续工作面靠采空区侧停止开采,设备搬家至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
h、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设备搬至原上山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停采位置,而撤架位置重复进行充填沿空留巷工艺。
i、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重复液压支架作为强化支护的沿空留巷技术,待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过逐架回撤至同翼再下一个接续工作面。
j、重复之前工艺流程,形成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的双翼交替协同回采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采区或带区在上山或大巷的两翼开采,为交替充填与液压支架形成沿空留巷技术创造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区段的回采巷道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布置方法,进风巷布置沿巷道底板布置,回风巷沿巷道顶板布置,接续工作面的进风巷布置在上一工作面回风巷与底板之间的三角煤体内,即内错上一工作面的回风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在上山或大巷一侧开采第一个工作面,开采结束后,工作面直接与上山或大巷贯通,贯通位置即为停采线,从停采线位置向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最外侧开切眼逐架搬迁液压支架,在工作面停采线随着支架逐架外运进行充填形成沿空留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在第一个工作面开采与设备回撤及充填期间,另一翼第二个工作面正常进行开采,开采至上山或大巷位置时,实现无煤柱贯通,利用液压支架作为巷旁强化支护体,形成新型沿空留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中,上山或大巷保护煤柱开切眼设备安装结束后,待另一翼的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形成后,开始进行煤柱回收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f中,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液压支架强化支护沿空留巷时,从上至下逐架撤出液压支架,搬至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开切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g中,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至接续工作面靠采空区侧停止开采,设备搬家至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h中,第二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设备搬至原上山保护煤柱回采工作面停采位置,而撤架位置重复进行充填沿空留巷工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中,第一个工作面同翼接续工作面末采贯通上山或大巷后,重复液压支架作为强化支护的沿空留巷技术,待煤柱回收工作面推过逐架回撤至同翼再下一个接续工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j中,重复之前工艺流程,形成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的双翼交替协同回采工艺。
CN201910271122.7A 2019-04-04 2019-04-04 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 Active CN109798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1122.7A CN109798116B (zh) 2019-04-04 2019-04-04 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1122.7A CN109798116B (zh) 2019-04-04 2019-04-04 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8116A true CN109798116A (zh) 2019-05-24
CN109798116B CN109798116B (zh) 2022-04-01

Family

ID=66563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1122.7A Active CN109798116B (zh) 2019-04-04 2019-04-04 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9811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2322A (zh) * 2019-07-02 2019-09-1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特厚煤层沿空留巷的巷道布置方法
CN110714762A (zh) * 2019-11-20 2020-01-2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厚煤层放顶煤采空区残留煤体的往复式二次快速回采方法
CN114961728A (zh) * 2022-06-20 2022-08-3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冲击地压与瓦斯综合防治的采区无煤柱开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7308A (zh) * 2007-09-13 2008-05-28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薄煤层高效综采工艺
CN101526001A (zh) * 2008-11-26 2009-09-09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湖煤矿 薄煤层综采对拉工作面采煤工艺
CN103089279A (zh) * 2013-01-15 2013-05-08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多巷顺槽巷间薄煤柱加固的方法
CN103147760A (zh) * 2013-03-15 2013-06-12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部冒落群赋存条件下大型水平矿柱采矿方法
CN103266893A (zh) * 2013-05-08 2013-08-2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无煤柱采煤方法在下保护层开采中的应用
CN103953344A (zh) * 2014-04-30 2014-07-30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
CN105065001A (zh) * 2015-07-31 2015-11-1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的沿空掘巷开采方法
CN107725053A (zh) * 2017-11-08 2018-02-23 山东科技大学 适用于缓倾斜煤层的采区自留巷无煤柱开采方法
US20180195386A1 (en) * 2014-11-13 2018-07-12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arallel digging, mining and filling operation coal min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verlaying strata fracture and surface subsidence
CN109209382A (zh) * 2018-10-23 2019-01-15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无煤柱无掘巷z型工作面回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7308A (zh) * 2007-09-13 2008-05-28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薄煤层高效综采工艺
CN101526001A (zh) * 2008-11-26 2009-09-09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湖煤矿 薄煤层综采对拉工作面采煤工艺
CN103089279A (zh) * 2013-01-15 2013-05-08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多巷顺槽巷间薄煤柱加固的方法
CN103147760A (zh) * 2013-03-15 2013-06-12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底部冒落群赋存条件下大型水平矿柱采矿方法
CN103266893A (zh) * 2013-05-08 2013-08-2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无煤柱采煤方法在下保护层开采中的应用
CN103953344A (zh) * 2014-04-30 2014-07-30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向进路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
US20180195386A1 (en) * 2014-11-13 2018-07-12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arallel digging, mining and filling operation coal min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verlaying strata fracture and surface subsidence
CN105065001A (zh) * 2015-07-31 2015-11-1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的沿空掘巷开采方法
CN107725053A (zh) * 2017-11-08 2018-02-23 山东科技大学 适用于缓倾斜煤层的采区自留巷无煤柱开采方法
CN109209382A (zh) * 2018-10-23 2019-01-15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无煤柱无掘巷z型工作面回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2322A (zh) * 2019-07-02 2019-09-1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特厚煤层沿空留巷的巷道布置方法
CN110714762A (zh) * 2019-11-20 2020-01-2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厚煤层放顶煤采空区残留煤体的往复式二次快速回采方法
CN114961728A (zh) * 2022-06-20 2022-08-3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冲击地压与瓦斯综合防治的采区无煤柱开采方法
CN114961728B (zh) * 2022-06-20 2022-12-1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冲击地压与瓦斯综合防治的采区无煤柱开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8116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8860B2 (en) Equipment system for no-roadway no-coal-pillar retained roadway mining method
CN109798116A (zh) 实现双翼布置工作面的采区或带区完全无煤柱的方法
CN105221179B (zh) 一种高瓦斯矿井y型通风方法
CN110130899B (zh) 全矿区无煤柱留设无巷道掘进采煤方法
CN207004567U (zh) 与沿空留巷相结合的煤矿充填开采巷道
CN105952453B (zh) 长壁前进式煤层工作面机械化无巷开采成套设备
CN102587960A (zh) 一种高瓦斯煤层回采工作面巷道的布置方法
CN109236363A (zh) 一种短壁块段式充填采煤方法
CN103206215A (zh) 一种预控顶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CN109209382A (zh) 无煤柱无掘巷z型工作面回采方法
CN102418525B (zh) 软煤层长壁大采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末采方法
CN109252860A (zh) 一种薄煤层连采机高度机械化开采方法
CN111255455B (zh) 一种煤矿井田不划分采区无掘巷无煤柱开采及施工方法
CN105134212A (zh) 一种三软厚煤层巷道沿顶掘进综放开采保证回采率的方法
CN111997614B (zh) 前进式综采工作面绕行薄煤带的方法
CN104863599B (zh) 综采工作面同步扩帮安装方法及支护系统
CN110080772A (zh) 缓倾斜中厚矿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回采进路布置方法
CN115387844A (zh) 突出煤层工作面始采区域超前预抽防突方法
CN114592866A (zh) 一种膏体局部充填的遗煤资源采区全采方法
CN109882176A (zh) 末采充填及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双翼交替协同回采方法
CN113482611A (zh) 一种交替上升连续回采厚大破碎矿体采矿方法
CN107620608B (zh) 一种地下充填矿山采区布置装置及方法
CN110454187B (zh) 一种提高平硐开拓矿井煤炭资源采出率的巷道布置方法
CN206429263U (zh) 一种综采面顺槽不空顶超前支护支架
CN107120117A (zh) 一种无损采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