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1955A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1955A
CN109791955A CN201780058742.1A CN201780058742A CN109791955A CN 109791955 A CN109791955 A CN 109791955A CN 201780058742 A CN201780058742 A CN 201780058742A CN 109791955 A CN109791955 A CN 109791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electrode
gate line
solar energy
secondary gat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87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佑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91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195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33Particular geometry of the gri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2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made of a particular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太阳能电池组件(1)包括各自具有第1主面和第2主面的、相邻的两个太阳能单电池(11),两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至少一个具有形成于第1主面上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11)、形成于第2主面上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21)、和形成于第2主面上的多个加强线(130),在俯视太阳能单电池(11)时,多个加强线(130)形成于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多个加强线(130)的节距(p1)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p2)不同。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光电转换装置,在推进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开发。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将无尽的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而且,与利用化石燃料进行的发电相比对环境产生的负担小而干净,因此作为新能源备受期待。
太阳能电池组件例如是在正面保护部件与背面保护部件之间多个太阳能单电池被填充部件密封的结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多个太阳能单电池矩阵状地配置。沿着行方向或者列方向的一者直线状地排列的多个太阳能单电池中相邻的两个太阳能单电池彼此利用引片配线连结而构成串。
专利文献1中提案有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太阳能单电池的受光面(正面)和背面各自形成的副栅线电极在正面看太阳能单电池时重叠。由此,能够抑制当对副栅线电极施加压力时对太阳能单电池产生的剪应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53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为了抑制剪应力,期望形成于正面的副栅线电极和形成于背面的副栅线电极的位置在太阳能单电池的主视图中设计成一致,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副栅线电极的设计中有限制。例如,上述主视图中正面的副栅线电极与背面的副栅线电极重叠,因此在设一个面(例如正面)的副栅线电极的个数为x个的情况下,需要设另一个面(例如背面)的副栅线电极的个数为x+n(x-1)个(n为0以上的整数),且设另一个面的副栅线电极的节距相对于一个面的副栅线电极的节距为1/(n+1)。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能够缓解副栅线电极的设计上的限制并且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产生的剪应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分别具有第1主面和第2主面的、相邻的2个太阳能单电池;和将上述2个太阳能单电池电连接的至少2个引片配线,上述2个太阳能单电池的至少1个具有:形成于上述第1主面上的至少2个第1主栅线电极;其在与上述至少2个第1主栅线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成于上述第1主面上的多个第1副栅线电极;形成于上述第2主面上的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在与上述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成于上述第2主面上的多个第2副栅线电极;和在与上述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交叉的方向上从上述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延伸的、形成于上述第2主面上的多个加强线,上述多个加强线在正面看太阳能单电池时形成于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多个第1副栅线电极重叠的位置,上述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与上述多个加强线交叉的位置上的上述多个加强线的节距,与上述多个引片配线之中相邻的2个引片配线的中心处的上述多个第2副栅线电极的节距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缓解副栅线电极的设计上的限制并且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产生的剪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概述平面图。
图2A是从第1主面观察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的平面图。
图2B是从第2主面观察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的层叠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列方向上的结构截面图。
图5A是用于说明用加强线构成第2副栅线电极的一部分时的条件的说明图。
图5B是用于说明用加强线构成第2副栅线电极的一部分时的条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使用附图详细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都是表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和连接方式等是一个例子,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就未在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结构要素,作为任意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各图是示意图,不是必须严密地图示的图。此外,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部件添加相同的符号。
本说明书中,“大致相同”当然包括完全相同,还是包括能够认为实质上相同的情况的意思。
(实施方式)
[1.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基本结构]
使用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基本结构的一例。
图1是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概述平面图。该图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包括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引片配线20、交叉配线30和框体50。
太阳能单电池11二维状地配置,是通过太阳光的光照射而产生电力的平板状的光伏电池。
引片配线20在太阳能单电池11上相互平行地至少配置2个,是将列方向上相邻的2个太阳能单电池11电连接的配线部件。本实施方式中,3个引片配线20将相邻的2个太阳能单电池电连接。另外,引片配线20也可以在光入射侧的面具有光扩散形状。光扩散形状是指具有光扩散功能的形状。利用该光扩散形状,能够使入射到引片配线20上的光在引片配线20的表面扩散,并将该扩散光重新配光到太阳能单电池11。
交叉配线30是连接太阳能电池串彼此的配线部件。另外,太阳能电池串是在列方向上配置的利用引片配线20连接的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集合体。另外,也可以在交叉配线30的光入射侧的面形成光扩散形状。由此,能够使入射到太阳能单电池11与框体50之间的光在交叉配线30的表面扩散,并将该扩散光重新配光到太阳能单电池11。
框体50是覆盖二维地排列有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基板的外周部的外框部件。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相邻的2个太阳能单电池11之间配置光扩散部件。由此,能够使向太阳能单电池11之间的间隙区域入射的光重新向太阳能单电池11配光,因此太阳能单电池11的聚光效率提高。由此,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1整体的光电转换效率。
[2.太阳能单电池的结构]
说明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主要的构成要素的太阳能单电池11的结构。
图2A是从第1主面观察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11的平面图。此处,将第1主面作为正面。如该图所示,太阳能单电池11在俯视图中为大致正方形。太阳能单电池11例如是纵125mm×横125mm×厚度200μm。此外,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正面上相互平行地形成有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12(第1主栅线电极)。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12分别与引片配线20重叠而接合。该图中,用虚线表示引片配线20,表示引片配线20与主栅线电极112重叠而接合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中,3个主栅线电极112形成于3个引片配线20之下。此外,在与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12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条纹状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11(第1副栅线电极)以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正面上。本实施方式中,以相同的节距p1形成有9个副栅线电极111。主栅线电极112和副栅线电极111构成正面的集电极110。
图2B是从第2主面观察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11的平面图。此处,将第2主面作为背面。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背面上相互平行地形成有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第2主栅线电极)。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分别与引片配线20重叠而接合。本实施方式中,3个主栅线电极122形成于3个引片配线20之下。此外,在与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条纹状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第2副栅线电极)以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于背面上。本实施方式中,以相同的节距p2形成有10个副栅线电极121。另外,节距p2是多个引片配线20之中相邻的2个引片配线20的中心处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如图2B所示,主栅线电极122附近的副栅线电极121折弯,因此主栅线电极122附近的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不相同。因此,将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作为该节距为相同的部位即相邻的2个引片配线20的中心处的节距p2。此外,节距p2是与图2A所示的节距p1不同的节距。主栅线电极122和副栅线电极121构成背面的集电极120。
此外,在与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多个加强线130相互平行地、以从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背面上。另外,在多个加强线130包括没有构成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的加强线130a和构成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的加强线130b,将加强线130a和130b总称为加强线130。
多个加强线130在引片配线20的宽度方向上与引片配线20重叠而接合。如图2B所示,优选多个加强线130各自的长度与至少2个引片配线20各自的宽度大致相同。另外,该大致相同还包括加强线130的长度比引片配线20的宽度长的情况的意思。此处,加强线130的长度比引片配线20的宽度长,具体而言是指在当引片配线20与加强线130接合时发生了位置偏差的情况下引片配线20不会从加强线130凸出的程度的长。
此外,多个加强线130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形成于至少一部分与形成于正面上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背面上的位置。此处,加强线130与副栅线电极111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至少一部分重叠是指例如加强线130的至少一部分与副栅线电极11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但是优选加强线130和副栅线电极111各自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叠。由此,如图2B所示,多个加强线130的节距为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的节距大致相同的节距p1。也就是说,多个加强线130的节距p1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p2不同。另外,在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背面上的位置存在形成有副栅线电极121的位置的情况下,在形成有该副栅线电极121的位置没有形成加强线130。例如图2B所示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21之中,图2B最上和最下所示的副栅线电极121的位置是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与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位置,所以在该位置没有形成加强线130。
此外,优选多个加强线130各自的宽度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各自的宽度大致相同。另外,该大致相同是还包括加强线130的宽度比副栅线电极111的宽度长的情况的意思。此处,加强线130的宽度比副栅线电极111的宽度长,具体是指在当形成加强线130时加强线130产生了移位的情况下,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加强线130与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程度的长。
集电极110和120例如能够使用将树脂材料作为粘合剂、并将银颗粒等导电性颗粒作为填料的作为热固化型的树脂型导电性膏,通过丝网印刷等印刷法而形成。例如用与集电极120相同的材料,通过丝网印刷等印刷法形成集电极120时同时形成多个加强线130。也就是说,多个加强线130与多个主栅线电极122和多个副栅线电极121一起构成集电极120。
主栅线电极112及122的宽度例如为50μm~200μm,副栅线电极111及121的宽度例如为40um~100μm。此外,引片配线20的宽度例如约为1mm。如上所述,加强线130的长度与引片配线20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加强线130的长度例如约为1mm。此外,如上所述,加强线130的宽度与副栅线电极111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加强线130的宽度例如为40um~100μm。此外,图2A和图2B中,为了说明表示有9个副栅线电极111和10个副栅线电极121,它们的个数根据用于提高受光电荷的集电效率可以为多个。
此外,如图2A和图2B所示,背面的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p2比正面的副栅线电极111的节距p1小。换言之,背面的副栅线电极121的个数比正面的副栅线电极111的个数多。也就是说,形成于背面的集电极120的面积占有率比形成于正面的集电极110的面积占有率高。此处,集电极的面积占有率是指主栅线电极和副栅线电极的总面积相对于俯视时的太阳能单电池11的面积的比例。
背面的上述电极配置的情况下,背面的集电效率增加,但是与正面相比遮光损失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11例如是受光面为正面的单面受光型,因此与背面的遮光损失的增加所产生的影响相比,背面的集电效率的增加所产生的影响更大。因此,能够提高太阳能单电池11的集电效果。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11的层叠结构的截面图。另外,该图是图2B的太阳能单电池11的III-III截面图。如图3所示,在n型单晶硅片101的主面上依次形成有i型非晶硅膜141和p型非晶硅膜142。n型单晶硅片101、i型非晶硅膜141和p型非晶硅膜142形成光电转换层,n型单晶硅片101成为主要的发电层。而且,在p型非晶硅膜142上形成有受光面电极102。如图2A所示,在受光面电极102上形成有由多个主栅线电极112和多个副栅线电极111构成的集电极110。
此外,在n型单晶硅片101的背面依次形成有i型非晶硅膜143和n型非晶硅膜144。而且,在n型非晶硅膜144上形成有受光面电极103。如图2B所示,在受光面电极103上形成有由多个主栅线电极122和多个副栅线电极121构成的集电极120。此外,在受光面电极103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线130(130a)。另外,图3中,表示有集电极110之中的副栅线电极111、集电极120之中的副栅线电极121、加强线130。如上所述,多个加强线130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形成于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位置。图3中的点划线表示多个加强线130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形成于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位置的情况。另外,图3中表示加强线130a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形成于与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位置,图3没有图示的构成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的加强线130b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也形成于与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位置。
此外,如上所述,多个副栅线电极111的节距p1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p2不同,因此虽然取决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和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的个数,但是如图3所示,多个副栅线电极121容易形成于在俯视太阳能单电池11时没有与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p型非晶硅膜142形成于n型单晶硅片101的背面侧,n型非晶硅膜144形成于n型单晶硅片101的受光面侧。
为了改善pn结特性,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11具有在n型单晶硅片101与p型非晶硅膜142或者n型非晶硅膜144之间设置有i型非晶硅膜141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11如上所述是单面受光型,n型单晶硅片101的正面侧的受光面电极102是受光面。在n型单晶硅片101产生的载流子作为光电流在正面侧和背面侧的受光面电极102及103扩散,由主栅线电极112及122和副栅线电极111及121收集。
受光面电极102及103例如是由ITO(铟锡氧化物)、SnO2(氧化锡)、ZnO(氧化锌)等形成的透明电极。另外,背面侧的受光面电极103也可以是不是透明的金属电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单电池11也可以是两面受光型。该情况下,n型单晶硅片101的正面侧的受光面电极102和背面侧的受光面电极103分别成为受光面。在n型单晶硅片101产生的载流子作为光电流在正面侧和背面侧的受光面电极102及103扩散,由主栅线电极112及122和副栅线电极111及121收集。此外,该情况下,受光面电极102及103是透明电极。
[3.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具体的结构。
图4是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列方向上的结构截面图。具体而言,图4是图1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IV-IV截面图。该图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包括太阳能单电池11、引片配线20、粘接部件40、正面填充部件70A及背面填充部件70B、和正面保护部件80及背面保护部件90。
引片配线20是长条状的导电性配线,例如是带状的金属箔。引片配线20例如能够通过将用银或者焊锡等包覆铜箔或者银箔等金属箔的正面整体而成的材料切断成规定的长度而为条状来制作。在列方向上邻接的2个太阳能单电池11中,配置于一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正面的引片配线20还配置于另一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背面。更具体而言,引片配线20的一端部的下表面沿着主栅线电极112的长度方向与一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正面侧的主栅线电极112接合。此外,引片配线20的另一端部的上表面沿着主栅线电极122的长度方向与另一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背面侧的主栅线电极122接合。由此,由在列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串成为该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在列方向上串联连接的构成。
引片配线20与主栅线电极112及122利用粘接部件40接合。也就是说,粘接部件40以主栅线电极112及122与引片配线20在俯视太阳能单电池11的情况下重叠的方式将主栅线电极112及122与引片配线20粘接。由此,引片配线20经由粘接部件40与太阳能单电池11连接。
作为粘接部件40,例如能够使用导电性粘接剂膏、导电性粘接膜、各向异性导电膜、或者导电性粘接胶带等。导电性粘接剂膏例如是使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者聚氨酯树脂等热固化型的粘着性树脂材料中而成的膏状的粘接剂。导电性粘接膜和各向异性导电膜是使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热固化型的粘着性树脂材料中而形成为膜状的材料。此外,作为粘接部件40还能够使用非导电性的粘接剂。该情况下,通过适当设计树脂粘接剂的涂敷厚度,能够在热压接时的加压时树脂粘接剂软化,使主栅线电极112及122的正面与引片配线20直接接触而电连接。
利用该构成,多个副栅线电极111及121将在太阳能单电池11生成的受光电荷集电,主栅线电极112及122形成为在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及121分别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将该受光电荷传递到引片配线20。
此外,如图4所示,在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正面侧配设有正面保护部件80,在背面侧配设有背面保护部件90。而且,在包括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面与正面保护部件80之间配置有正面填充部件70A,在包括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面与背面保护部件90之间配置有背面填充部件70B。正面保护部件80和背面保护部件90分别利用正面填充部件70A和背面填充部件70B来固定。
正面保护部件80是配置于太阳能单电池11的正面侧的保护部件。正面保护部件80保护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内部不受风雨或者外部冲击等影响,是用于确保太阳能电池组件1暴露于屋外的长期可靠性的部件。根据该观点,正面保护部件80例如能够使用具有透光性和遮水性的玻璃、膜状或者板状的硬质的具有透光性和遮水性的树脂部件等。
背面保护部件90是配置于太阳能单电池11的背面侧的保护部件。背面保护部件90是保护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背面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部件,例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膜、或者具有用树脂膜夹着Al箔而成的结构的层叠膜等。
正面填充部件70A是填充于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与正面保护部件80之间的空间的填充材料,背面填充部件70B是填充于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与背面保护部件90之间的空间的填充材料。正面填充部件70A和背面填充部件70B具有用于将太阳能单电池11与外部环境隔断的密封功能。通过配置正面填充部件70A和背面填充部件70B,能够确保假设室外设置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高耐热性和高耐湿性。
正面填充部件70A由具有密封功能的透光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正面填充部件70A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能够举出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等透光性树脂材料。
背面填充部件70B由具有密封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此处,背面填充部件70B例如被实施白色加工。背面填充部件70B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能够举出EVA等被白色加工后的树脂材料。
另外,从制造工序的简化和正面填充部件70A与背面填充部件70B的界面的紧贴性这样的观点出发,正面填充部件70A和背面填充部件70B优选为相同的材料类型。正面填充部件70A和背面填充部件70B是通过对夹着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电池串)的2个树脂片(透光性的EVA片和白色加工后的EVA片)实施层压处理(层压加工)而形成的。
[4.构成背面的副栅线电极的一部分的加强线]
接着,说明加强线130构成形成于背面的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时的条件。
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利用加强线130b构成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时的条件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5A表示利用加强线130b构成了一部分的副栅线电极121,图5B表示没有利用加强线130b构成一部分的副栅线电极121。
在副栅线电极121由加强线130b构成一部分的情况下,该副栅线电极121在图5A所示的区域A1和A2折弯,由此成为包括加强线130b的副栅线电极。另外,区域A1和A2与加强线130b所成的角度例如为45度。另一方面,在副栅线电极121不是由加强线130b构成一部分的情况下,该副栅线电极121如图5B所示成为大致直线的副栅线电极。图5B所示的副栅线电极121具有区域B1和B2,代替图5A所示的副栅线电极121所具有的区域A1和A2。
例如,在区域A1和A2的面积(区域A1的面积与区域A2的面积之和)小于区域B1和B2的面积(区域B1的面积与区域B2的面积之和)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由加强线130b构成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区域A1和A2的面积大于区域B1和B2的面积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形成没有构成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的加强线130a,没有利用加强线130b构成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
[5.效果等]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包括:相邻的2个太阳能单电池11,各自具有正面(第1主面)和背面(第2主面);和将2个太阳能单电池11电连接的至少2个引片配线20。2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至少1个具有:形成于正面上的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12(第1主栅线电极);和形成于正面上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11(第1副栅线电极),其在与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12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此外,2个太阳能单电池11分别具有:形成于背面上的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第2主栅线电极);形成于背面上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第2副栅线电极),其在与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和形成于背面上的多个加强线130,其在与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交叉的方向上从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延伸。多个加强线130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形成于至少一部分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位置。至少2个主栅线电极122与多个加强线130交叉的位置上的多个加强线130的节距p1,与多个引片配线20之中相邻的2个引片配线20的中心处的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p2不同。
由此,能够设计成多个加强线130的节距p1、即多个副栅线电极111的节距p1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p2不同。例如,在将副栅线电极111的个数设为x个的情况下,不需要使副栅线电极121的个数为x+n(x-1)个(n为0以上的整数)、且使多个副栅线电极121的节距相对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的节距为1/(n+1),能够缓解副栅线电极121设计上的限制。此外,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制造过程中的太阳能单电池11的特性评估(输出评估)的检查中,在主栅线电极112与副栅线电极111交叉的部位抵接探针,因此在主栅线电极112与副栅线电极111交叉的部位施加压力而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剪应力。此外,当引片配线20与主栅线电极112重叠地接合时,例如对主栅线电极112与副栅线电极111交叉的部位施加压力而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剪应力。与此不同,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加强线130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在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位置从主栅线电极122延伸地形成,因此能够抑制当对主栅线电极112与副栅线电极111交叉的部位施加压力时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的剪应力。这样,能够缓解副栅线电极121设计上的限制并且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的剪应力。
此外,多个副栅线电极121之中的至少1个副栅线电极121,利用形成于多个加强线130之中至少1个副栅线电极121各自的附近的加强线130b构成至少1个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
此处,副栅线电极121与加强线130的距离越短,图5A所示的区域A1和A2的面积越小。因此,至少1个副栅线电极121各自的附近是指例如区域A1和A2的面积比区域B1和B2的面积小的程度的近。由此,在区域A1和A2的面积小于区域B1和B2的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加强线130b构成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能够减少用于形成副栅线电极121和加强线130等的树脂型导电性膏的使用量。即,能够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低成本化。
此外,多个加强线130各自的长度与至少2个引片配线20各自的宽度大致相同。
如上所述,能够经由引片配线20对主栅线电极112与副栅线电极111交叉的部位施加压力。也就是说,只要形成最低限、与引片配线2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的加强线130,就能够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的剪应力。但是,在使加强线130的长度为引片配线20的宽度以上的长度的情况下,用于形成加强线130的树脂型导电性膏的使用量增加,加强线130的长度成为引片配线20的宽度以上的长度,由此导致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的剪应力的效果变差。因此,通过使加强线130的长度与引片配线20的宽度大致相同,能够减少用于形成加强线130的树脂型导电性膏的使用量,且能够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的剪应力。
此外,多个加强线130各自的宽度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各自的宽度大致相同。
如上所述,多个加强线130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形成于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位置。此时,只要形成最低限、与副栅线电极111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的加强线130,就能够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的剪应力。但是,在使加强线130的宽度长于副栅线电极111的宽度的情况下,用于形成加强线130的树脂型导电性膏的使用量增加,加强线130的宽度大于副栅线电极111的宽度,由此导致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的剪应力的效果变差。由此,通过使加强线130的宽度与副栅线电极111的宽度大致相同,能够减少用于形成加强线130的树脂型导电性膏的使用量,且能够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的剪应力。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基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太阳能电池组件1所具有的包括相邻的2个太阳能单电池11的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之中的至少1个具有多个加强线130即可。也就是说,太阳能电池组件1所具有的多个太阳能单电池11中也可以包括没有多个加强线130的太阳能单电池11。
此外,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主面作为正面且将第2主面作为背面,但是也可以将第1主面作为背面且将第2主面作为正面。
此外,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加强线130形成于单面(第2主面),也可以形成于第1主面和第2主面的两个面。该情况下,形成于第1主面的多个加强线130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形成于与多个副栅线电极121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更加抑制对太阳能单电池11产生的剪应力。
此外,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加强线130的长度与引片配线20的宽度大致相同,也可以比引片配线20的宽度短。但是,加强线130的长度优选与引片配线20的宽度大致相同。
此外,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加强线130构成集电极120,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加强线130也可以由与多个主栅线电极122及多个副栅线电极121不同的材料形成,可以不具有集电功能,可以不构成集电极120。
此外,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加强线130包括加强线130a和130b,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加强线130可以全部是加强线130a,也可以全部是加强线130b。
此外,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区域A1和A2的面积小于区域B1和B2的面积的情况下,利用加强线130b构成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在对于某1个副栅线电极121存在多个区域A1和A2的面积小于区域B1和B2的面积那样的加强线130的情况下,区域A1和A2的面积为最小那样的加强线130也可以成为构成该某1个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的加强线130b。换言之,也可以形成于最靠近该某1个副栅线电极121的位置的加强线130成为构成该某1个副栅线电极121的一部分的加强线130b。
此外,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太阳能单电池11的主视图中,在与副栅线电极111重叠的第2主面上的多个位置形成有加强线130和副栅线电极121的任一者,但是也可以是该多个位置再者没有形成加强线130及副栅线电极121任一者的位置。
此外,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太阳能单电池11的光电转换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但是不限定于此。作为太阳能单电池11的光电转换部的半导体材料,还可以使用砷化镓(GaAs)或者磷化铟(InP)等。
另外,其他,本发明还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实施方式想到的实施各种变形而得到的方式、和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任意组合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及功能而实现的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 太阳能电池组件
11 太阳能单电池
20 引片配线
111、121 副栅线电极(第1副栅线电极、第2副栅线电极)
112、122 主栅线电极(第1主栅线电极、第2主栅线电极)
130、130a、130b 加强线
p1、p2 节距。

Claims (4)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具有第1主面和第2主面的、相邻的2个太阳能单电池;和
将所述2个太阳能单电池电连接的至少2个引片配线,
所述2个太阳能单电池的至少1个具有:
形成于所述第1主面上的至少2个第1主栅线电极;
其在与所述至少2个第1主栅线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成于所述第1主面上的多个第1副栅线电极;
形成于所述第2主面上的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
在与所述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形成于所述第2主面上的多个第2副栅线电极;和
在与所述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延伸的、形成于所述第2主面上的多个加强线,
所述多个加强线在正面看太阳能单电池时形成于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多个第1副栅线电极重叠的位置,
所述至少2个第2主栅线电极与所述多个加强线交叉的位置上的所述多个加强线的节距,与所述多个引片配线之中相邻的2个引片配线的中心处的所述多个第2副栅线电极的节距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2副栅线电极之中的至少1个第2副栅线电极,利用形成于所述至少1个第2副栅线电极各自附近的加强线形成所述至少1个第2副栅线电极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加强线各自的长度与所述至少2个引片配线各自的宽度大致相同。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加强线各自的宽度与所述多个第1副栅线电极各自的宽度大致相同。
CN201780058742.1A 2016-09-26 2017-09-05 太阳能电池组件 Withdrawn CN1097919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7544 2016-09-26
JP2016-187544 2016-09-26
PCT/JP2017/031873 WO2018056043A1 (ja) 2016-09-26 2017-09-05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1955A true CN109791955A (zh) 2019-05-21

Family

ID=6169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8742.1A Withdrawn CN109791955A (zh) 2016-09-26 2017-09-05 太阳能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4384B2 (zh)
JP (1) JP6624535B2 (zh)
CN (1) CN109791955A (zh)
WO (1) WO20180560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3959A (zh) * 2021-11-23 2022-02-25 南京苏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4722B2 (ja) 2007-03-16 2012-07-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923732B2 (ja) * 2009-11-20 2016-05-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4017277A (ja) * 2010-10-27 2014-01-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699299B1 (ko) * 2011-03-29 2017-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양면 수광형 태양전지
JP2013171885A (ja) * 2012-02-17 2013-09-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メタルマスク
US9608140B2 (en) * 2013-10-30 2017-03-28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3959A (zh) * 2021-11-23 2022-02-25 南京苏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56043A1 (ja) 2019-03-28
JP6624535B2 (ja) 2019-12-25
US20190221687A1 (en) 2019-07-18
US10784384B2 (en) 2020-09-22
WO2018056043A1 (ja) 2018-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0567B1 (ko) 태양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 전지 패널
CN105874609B (zh) 具有低电阻电极的太阳能电芯的模块制造
KR101254564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EP2317566B1 (en) Solar cell module
KR101679452B1 (ko) 태양 전지,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태양 전지 시스템
CN106206812A (zh) 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EP2669954B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EP2669953A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105977328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US20230144536A1 (en) Designable shingled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636596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2244597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US2017036572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109791955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WO2017002287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2128284A1 (ja) 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812318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JP662819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2980859A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201619243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1515439B2 (en) Photovoltaic devices and photovoltaic modules
JP2011211080A (ja) 太陽電池セ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093610A (ja) 太陽電池構造体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124320A (ja) 太陽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