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0732A - 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0732A
CN109790732A CN201780058940.8A CN201780058940A CN109790732A CN 109790732 A CN109790732 A CN 109790732A CN 201780058940 A CN201780058940 A CN 201780058940A CN 109790732 A CN109790732 A CN 109790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ortion
handle
lock core
movable part
operat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89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迈克尔·莱茵
伯恩德·赖芬博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f Huelsbeck and Fuerst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Huf Huelsbeck and Fuerst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f Huelsbeck and Fuerst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Huf Huelsbeck and Fuerst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9790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7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90Manual override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6Lock cylinder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3Handles creating a completely closed wing surfa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7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活动部件(100)的,特别是门的把手装置(1),所述把手装置设计成具有用于操作活动部件(100)的把手部分(10)和载体元件(20),把手部分(10)能在静止位置(I)和工作位置(II)间运动地支承在所述载体元件上,其中在静止位置(I)中,把手部分(10)能设置成以外表面(10a)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表面平齐,其中在工作位置(II)中,把手部分(10)能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中的开口(101)中移出,其中把手部分(10)在工作位置(II)中是能操作的,以便打开活动部件(100),并且其中载体元件(20)具有用于把手部分(10)的第一支承部位(21)和第二支承部位(22)。

Description

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立装置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活动部件的把手装置,所述活动部件特别是门,所述把手装置设计成具有用于操作所述活动部件的把手部分和载体元件,所述把手部分能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地支承在所述载体元件上,在静止位置中,所述把手部分能够设置成以外表面与活动部件的外侧是表面平齐的,在工作位置中,把手部分能从活动部件的外侧中的开口中移出,所述把手部分在工作位置中是能操作的,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并且载体元件具有用于把手部分的第一支承部位和第二支承部位。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方法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相应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辆的活动部件、特别是门的具有表面平齐的把手部分的把手装置原则上是已知的。为了将这种把手装置固定在活动部件上,多数情况下使用载体元件,所述把手部分能在至少两个位置之间运动地支承在所述载体元件上,即一个静止位置和一个工作位置,在静止位置中,把手部分能设置成以外表面与所述活动部件的外侧是表面平齐的,而在工作位置中,所述把手部分能从所述活动部件的外侧中的开口中移出,从而在工作位置中能操作所述把手部分,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为了能运动地支承所述把手部分,在载体元件上在朝向把手部分的端侧上设有第一支承部位和第二支承部位。在这种把手装置中,通常在两个支承部位的区域中没有位置来安装用于机械地操作机动车辆的锁系统的机械式应急锁芯。因此存在这样的风险,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在发生事故时,当机动车辆的电子设备失灵时,既不能自动地也不能机械地使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解锁。此时,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不能及时开展急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活动部件、特别是门的把手装置,所述把手装置至少部分地克服了至少一个上面所述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提供一种紧凑的把手装置,所述把手装置能确保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实现更好地、更为可靠地操作机动车辆的锁系统。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提出了一种具有主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尤其是具有特征部分的特征的把手装置以及一种具有独立方法权利要求的方法。本发明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得出。在从属的装置权利要求和方法权利要求中列举了本发明的优选改进方案。针对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公开的特征这里同样也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反之亦然。
这里,所提出的把手装置可以用于机动车辆的不同活动部件,如例如驾驶员侧的车门和副驾驶侧的车门以及后部的车门,或者用在行李箱门或行李箱盖上。紧急情况例如是指事故、电子设备失灵、短路、危险的侧翻位置(Seitenlage)、过高的加速度或类似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重要的是,能机械地解锁所述活动部件,以便例如使救援人员或急救人员能够进入车辆内室。
为此,本发明设置了至少在紧急情况下用于对所述活动部件进行机械解锁的锁芯,所述锁芯能够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发生机械的作用连接,这里锁芯在第一支承部位和第二支承部位之间支承在载体元件上。
本发明的构思这里在于,在这样的把手装置中也提供用于对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进行机械式紧急解锁的锁芯,在所述把手装置中,在载体元件上在用于把手部分的第一支承部位和第二支承部位处不存在设置锁芯的位置。出于这个原因,在本发明中,所述机械锁芯设置在表面平齐的把手部分的把手区域中,就是说,设置在把手部分的两个支承部位之间。由此,提供了一种把手装置,所述把手装置设计得较为紧凑,但仍具有高可靠性,这种把手装置使得可以可靠地对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进行机械式的紧急解锁。为了能较为容易地将应急钥匙导入所述锁芯中,所述锁芯可以相对于门的外侧倾斜设置,从而应急钥匙能够以1mm的最小间隙在处于拉动位置中的把手部分的旁边经过。所述锁芯可以隐藏在处于静止位置中的把手部分的后面。为了使锁芯露出并使得能从外部接近所述锁芯,例如通过对把手部分上的传感器元件进行操作从静止位置朝工作位置的方向可以松开所述把手部分,或者使所述把手部分可以转移到中间位置中,在所述中间位置中,所述把手部分可以通过第一次拉动运动而能转移到操作位置中。在把手部分的所述工作位置中,可以通过应急钥匙操作所述锁芯,以便使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解锁。接着,把手部分可以通过第二次拉动运动打开门。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本发明有利地实现了对机动车辆的锁系统的更好的、更可靠的操作。由此在紧急情况下确保了,能够及时地开展急救工作。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定,所述锁系统可以构造成无钥匙启动系统(Keyless-Go-System)或无钥匙进入系统(Keyless-Entry-System)。根据这两个备选方案,相应的传感器、例如非接触式的接近传感器,如例如电容式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可以集成到把手部分中。此外可以设想的是,用于所述锁系统的具有相应的用于身份查询的发送和接收单元的安全系统可以完全或部分地集成在所述把手装置中。此时有利的是,当已经验证了用户的权限时,这种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机械的锁芯即可对车门进行锁定和/或解锁。此后,这种锁系统自动将把手部分转入操作位置,以便能够通过在把手部分上进行拉动来打开所述活动部件。由此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自动化的锁系统。在这种锁系统中可以设定,锁系统在紧急状态下自动解锁所有活动部件或者说所有车门。但如果这种锁系统的电子设备或能量供应失灵,则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应急解锁的机械锁芯。因此实现了这样的优点,即,尽管发生了事故或能量中断,借助于本发明仍提供了以备用方式、特别是机械地操作机动车辆的锁系统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定,所述锁芯可以定位成,使得在把手部分的静止位置中,所述锁芯可以被把手部分遮盖并且可以是从外部无法接近的。此外,所述锁芯可以是这样支承的,使得在把手部分的工作位置中,可以使所述锁芯由把手部分露出并且所述锁芯可以是能够从外面操作的。为了将把手部分从静止位置朝工作位置的方向松开,首先可以操作优选在端侧位于把手部分右端上的传感器元件,例如压力传感器,从而接着通过拉动而能将把手部分转移到操作位置中。在把手部分的工作位置中,可以有利地使锁芯露出并且能够通过应急钥匙操作锁芯,以便使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解锁。接着,可以通过进一步在把手部分上进行拉动来打开门。由此,提供了这样的把手装置,所述把手装置在把手部分的静止位置中可以满足在外观设计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方面的高要求,而在把手部分的操作位置中所述把手装置可以实现机械式地操作机动车辆的锁系统和直观地操纵所述活动部件,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定,所述锁芯可以倾斜于活动部件的外侧支承,特别是支承在所述载体元件上。由此可以确保,尽管缺少位置,甚至在把手部分的工作位置中,也可以特别是在把手部分和锁芯之间将应急钥匙不受干扰地导入锁芯中。在此,所述应急钥匙同样可以倾斜于所述活动部件的外侧被引导,有利地在把手部分旁边经过,优选是沿着锁芯的转动轴线被引导。由此紧急救助人员能够简单且方便地将应急钥匙导入锁芯中,特别是以足够的运动自由度,甚至是用于修正运动的运动自由度来进行导入。
此外可以设想,所述锁芯可以具有相对于基本上垂直于活动部件的外侧分布的水平线成至少20°、特别是至少25°的角度延伸的转动轴线。这里已经证实有利的是,在角度为至少20°时,可以提供足够的位置,以便能够不受干扰地将应急钥匙导入锁芯中,特别是在把手部分旁边经过地导入。对于约25°的角度,可以为了将应急钥匙导入锁芯提供良好的运动自由度,而不会在以倾斜位置将锁芯安装在载体元件上时出现困难。
此外,本发明可以设定,所述锁芯可以这样定向,使得应急钥匙在插入锁芯时能够以至少1mm、特别是至少2mm的间隙被引导在处于工作位置中的把手部分旁边经过。这里有利的是,所述应急钥匙在插入锁芯时不会接触把手部分并且不会刮伤把手部分。借助于正确设置的间隙,可以确保在锁芯在载体元件上过于倾斜的支承与应急钥匙向锁芯中良好的可导入性之间实现折中。在存在至少2mm的间隙时,可以实现充分的运动自由度,以便在插入锁芯时对应急钥匙的导入方向进行适配调整或修正。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定,所述锁芯可以这样定位,使得在操作锁芯时应急钥匙能够实施至少1°至180°的转动运动。此时所述锁芯可以这样定位,使得应急钥匙可以以扁平侧在处于工作位置中的把手部分旁边经过并且应急钥匙在已插入的位置中才能转动。由此,为了解锁锁系统,紧急救助人员有利地不需要对锁芯实施整圈的转动。这可以使得门的开启过程变得容易并且使得可以更为快速地实施救助。锁芯至少1°至180°的转动有利地就足以例如通过传动装置实现对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进行稳定的操作。由此,有利地不需要在活动部件的外侧中的开口中使锁芯的整个前侧露出,而只需要使其一部分露出。因此可以在锁芯的转动轴线和水平线之间提供更大的角度,以便改进锁芯的可接近性。由此也可以扩大用于将应急钥匙插入锁芯的间隙,以便为应急钥匙提供更多的运动自由度。
此外本发明可以设定,所述锁芯可以这样定位,使得所述锁芯能够用于解锁机动车辆的锁系统,特别是只能用于解锁机动车辆的锁系统。就是说,所述锁芯仅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对锁系统进行解锁,但可以不是设计成用于正常运行中。在正常运行中,当机动车辆中的所有电子系统和/或传感器都正常工作时,本来就没有使用所述锁芯来对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进行锁定和/或解锁的必要。因此,可以简化所述锁芯、机动车辆的锁系统并且特别是将所述锁芯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连接的传动装置的构成方式。由此同样可以改进、特别是简化把手装置的构造。由此可以将把手装置设计得更为紧凑。
此外,本发明可以设定,把手部分优选与第二支承部位相邻地具有传感器元件,以便检测用户、特别是紧急救助人员的激活操作。这里可能有利的是,所述传感器元件可以构造成无源的。此外可以设想,所述传感器元件可以构造成无源传感器,例如电容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感应式传感器、NFC传感器或LDC传感器。利用与第二支承部位或把手部分的第二端部或右端部相邻的传感器元件,可以提供对把手部分的直观操作,因为用户大多是在把手部分的右端进行抓握。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定的是,把手部分可以这样固定在载体元件上,使得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的激活操作而能够从静止位置朝工作位置的方向释放把手部分,以便能够通过在把手部分上的拉动将把手部分转移到工作位置。由此可以实现这样的优点,即,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例如通过锁定元件机械地释放把手部分,以便使其转移到工作位置中。通过检测用户例如通过按压、优选在右侧在把手部分上进行的按压而进行的激活操作,可以确保的是,能够通过有意识的激活操作释放所述把手部分,以便使其转移到工作位置中。
此外,可以设有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在机动车辆的正常运行中能够将把手部分保持在静止位置中和/或能够建立把手部分与驱动装置的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使把手部分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这里有利的是,在机动车辆的正常运行中,所述锁定元件可以处于锁定位置中,在所述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可以确保,能够符合功能地操作把手部分,特别是能够自动地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驱动把手部分。在紧急情况下,锁定元件可以转移到释放位置中,在所述释放位置中,锁定元件可以从静止位置朝工作位置的方向释放所述把手部分和/或可以松开把手部分与驱动装置的连接,从而可以使把手部分为机械式地转移到工作位置中做好准备。
所述传感器元件有利地可以与所述锁定元件处于作用连接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检测用户的激活操作而从静止位置朝工作位置的方向松开把手部分。换而言之,传感器元件可以与锁定元件处于作用连接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检测用户的激活操作而将锁定元件从锁定位置转移到释放位置,在锁定位置中,所述锁定元件能够将把手部分保持在静止位置中和/或能够建立把手部分与驱动装置的连接,而在所述释放位置中,锁定元件可以从静止位置朝工作位置的方向释放所述把手部分和/或可以松开把手部分与驱动装置的连接。由此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检测到紧急救助人员的有意识的激活操作,并且可以实现锁定元件能够从静止位置朝工作位置的方向释放所述把手部分和/或能够松开把手部分与驱动装置的连接。由此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当机动车辆的电子设备失灵时,能够实现机械地将把手部分从静止位置转移到工作位置。
此外,所述把手部分可以这样支承在载体元件上,使得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的激活操作而能够将把手部分从静止位置转移到中间位置,在所述中间位置中可以释放把手部分,以便使其向工作位置中转移。中间位置可能是有利的,由此可以防丢失地将把手部分保持在所述活动部件上。这里可以设想的是,在中间位置中,所述活动部件可以仍是保持关闭的。只有当紧急救助人员抓握处于中间位置的把手部分时,把手部分才能转移到工作位置中,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可以借助于锁芯机械地对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进行解锁,此后可以打开所述活动部件。由此可以实现有意识地、分步地并且可靠地操作把手装置。
所述把手部分有利地在静止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实施倾翻运动,特别是向外的倾翻运动。由此可以实现的是,把手部分在中间位置中不会过多地突出于所述活动部件的外侧,从而即使在缺少位置时也能可靠地使把手部分转移到中间位置中。
此外,可以设有传动装置,以便在即使是在载体元件上处于倾斜位置中的锁芯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之间建立作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特别是可以构造成自锁的。所述传动装置可以有利地使得,锁芯可以以倾斜位置固定在载体元件上并且仍可以具有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的稳定的机械作用连接。自锁的传动装置是有利的,由此可以将锁芯或锁系统保持在解锁状态下并且防止其意外地返回到锁定状态。
此外,所述传动装置可以具有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特别是设置在锁芯的转动轴线上。此外可以设想,所述从动齿轮可以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作用连接。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并且以有利的手段在锁芯和机动车辆的锁系统之间提供机械的作用连接。
此外可以设想,所述驱动齿轮和/或从动齿轮可以相互成至少20°、特别是至少25°的角度地设置。由此可以实现锁芯或驱动齿轮的转动轴线与从动齿轮的从动轴线之间成斜角的布置形式。因此,锁芯可以倾斜于所述活动部件的外侧设置并且仍可以实现向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进行可靠的作用传递。这里可以设想的是,驱动齿轮和/或从动齿轮可以分别具有锥形的齿部,从而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的齿的接触面即使在成锐角的情况下也能整面地发生接触。由此能够以高效率实现作用传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一种根据方法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对用于机动车辆的活动部件、特别是门的把手装置进行紧急操作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把手装置可以如上面所述的那样构成。这里,所述把手装置设计成具有用于操作活动部件的把手部分和载体元件,所述把手部分能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地支承在所述载体元件上,在静止位置中,所述把手部分能够设置成以外表面与活动部件的外侧是表面平齐的,在工作位置中,把手部分能从活动部件的外侧中的开口中移出,所述把手部分在工作位置中是能操作的,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并且载体元件具有用于把手部分的第一支承部位和第二支承部位;还具有用于至少在紧急情况下解锁所述活动部件的锁芯,所述锁芯能够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发生机械的作用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用户在把手部分上的激活操作,以便从静止位置朝工作位置的方向松开把手部分,
b)握住把手部分,
c)在把手部分上进行拉动,以便将把手部分转移到工作位置,
d)将应急钥匙导入锁芯,以便使所述活动部件解锁。
通过检测用户例如通过优选在右侧在把手部分上的按压进行的激活操作,可以确保,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激活操作来释放把手部分,以便使其转移到工作位置中。通过在把手部分上进行抓握和拉动可以舒适地将把手部分转移到工作位置中。在把手部分的工作位置中,可以有利地使锁芯从把手部分的把手区域露出,所述锁芯此前在把手部分的静止位置中是被把手部分的把手区域遮挡的。最后可以借助于应急钥匙操作锁芯,以便机械地使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解锁。因此,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能直观地且简单地操作机动车辆的锁系统。由此,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确保,能够及时开展急救。此外,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实现了相同的前面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描述的优点。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完整地引用前面的描述。
此外,本发明可以设定,在步骤a)中,可以检测用户通过在把手部分上的按压、特别是在第二支承部位附近的按压进行的激活操作。按压有利地可以通过无源的传感器元件检测到,所述无源的传感器元件不必通电并且即使在机动车辆的电子设备失灵时也可以操作。这里可以设想的是,传感器元件可以设计成无源传感器,例如电容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感应式传感器、NFC传感器或LDC传感器。利用与第二支承部位或与把手部分的第二端部或右端部相邻的传感器元件,可以实现对把手部分的直观操作。
此外所述方法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步骤:
a1)松开将把手部分保持在静止位置中和/或建立把手部分与驱动装置的连接的锁定元件,所述驱动装置在正常情况下使把手部分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运动。
为此可以设定,锁定元件在机动车辆的正常运行中可以处于锁定位置中,在所述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可以确保,能够符合功能地操作把手部分,特别是可以自动地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驱动把手部分。在紧急情况下,锁定元件可以转移到释放位置中,在所述释放位置中,锁定元件可以从静止位置朝工作位置的方向释放把手部分和/或可以松开把手部分与驱动装置的连接,以便使把手部分为机械式地转移到工作位置中做好准备。
此外所述方法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步骤:
a2)使把手部分从静止位置转移到中间位置,在所述中间位置中,释放把手部分,以便使其向工作位置中转移,
在步骤a2)中,所述把手部分特别是可以从静止位置向中间位置中实施倾翻运动,特别是向外的倾翻运动。在中间位置中,把手部分可以有利地可靠地保持在所述活动部件上。在把手部分的中间位置中,所述活动部件可以仍是保持关闭的。只有当紧急救助人员在步骤b)中在处于中间位置的把手部分上进行抓握时,把手部分才能在步骤c)中通过拉动转移到工作位置中,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可以在步骤d)中机械地对机动车辆的锁系统进行解锁,此后可以通过在把手部分上的进一步拉动最终打开所述活动部件。此外可以设想,可以弹簧弹性地朝中间位置对把手部分进行加载,以便在从静止位置中松开把手部分之后使其自动弹起和/或摆动和/或翻转到中间位置中。
此外所述方法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步骤:
e)在把手部分上进行拉动,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
由此使得紧急救援人员能够进入车辆内室,以便能开展紧急救助。
方法步骤a)至d),优选方法步骤a)至e)可以依次地执行。由此可以逐步地且可靠地打开所述活动部件,这甚至可以在机动车辆的偏斜位置中进行,而不存在活动部件意外弹出的风险。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措施和特征由下面的说明以及所绘制的附图得出。在附图中,用多个实施例示出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用虚线示出的把手部分处于静止位置中,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把手部分处于工作位置中,
图3用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侧视图,其中把手部分处于工作位置中,
图4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透视图,其中把手部分处于中间位置中,以及
图4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透视图,其中把手部分处于工作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对于相同的技术特征即使对于不同的实施例也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活动部件100、尤其是门100的把手装置1。这里为了简单起见没有示出整个机动车辆。把手装置1设计成具有特别是表面平齐的、用于操作所述活动部件100的把手部分10和载体元件20,把手部分10能在静止位置I和工作位置II之间运动地支承在所述载体元件20上。
在图1中,把手部分10示意性地用虚线示出,此时,所述把手部分10处于静止位置I中。在静止位置I中,把手部分10能够以外表面10a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表面平齐地设置。
下面,在图2中示出处于工作位置II中的把手部分10。在工作位置II中,把手部分10能够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中的开口101中移出,此时,处于工作位置II中的把手部分10是能操作的,以便通过拉动Z2或者通过第二次拉动Z2打开活动部件100。
此外,图1示意性示出,在载体元件20上设有第一支承部位21和第二支承部位22,把手部分10能在静止位置I和工作位置II之间运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位上。在传统的把手装置中,通常在两个支承部位21、22的区域中没有位置用来安置用于机械地操作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的机械式应急锁芯。尽管在载体元件20上的两个支承部位21、22处缺少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仍使得至少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对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进行机械解锁。根据本发明的锁芯30这里在第一支承部位21和第二支承部位22之间设置在载体元件20上,优选倾斜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设置。
所述锁芯30在把手部分10的静止位置I中隐藏在把手部分10的把手区域后面。出于这个原因,把手部分10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由此可以显露出锁芯30在载体元件20上在第一支承部位21和第二支承部位22之间的位置。由此,可以提供一种把手装置1,所述把手装置1在把手部分10的静止位置I中能够满足对于外观设计和空气动力学性能的高要求。
在把手部分10的工作位置II中,锁芯30由把手部分10露出,如图2中示出的那样。在把手部分10的工作位置II中,可以通过例如由紧急救助人员随身携带的应急钥匙31操作锁芯30,以便能使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解锁并且此后能打开所述活动部件100。由此,可以提供一种把手装置1,所述把手装置1在把手部分10的工作位置II中能够实现简单地操作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以及直观地操纵所述活动部件100,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
此外图2还示出,锁芯30可以倾斜于门100的外侧100a设置,以便能够较为容易地将应急钥匙31导入锁芯30中,有利地在工作位置II中的把手部分10旁边经过,并且优选在把手部分10和应急钥匙31之间有至少1mm的间隙S的情况下导入。尽管即使在把手部分10的工作位置II中在把手部分10和锁芯30之间也缺少位置,但锁芯30的倾斜支承仍使得应急钥匙31能不受干扰地导入锁芯30中。这里,应急钥匙31同样可以倾斜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优选沿锁芯30的转动轴线D导入。
锁芯30的倾斜位置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意味着,锁芯30的转动轴线D可以与基本上垂直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分布的水平线H成至少20°、特别是至少25°的角度α延伸。在存在这样的角度α时,有利地可以在工作位置II中的把手部分10和锁芯30之间提供足够的位置,以便能够无干扰地、有利地在把手部分10旁边经过地将应急钥匙31导入锁芯30中。以约25°的角度α可以提供良好的用于将应急钥匙31导入锁芯30的运动自由度以及实现锁芯30在支承元件20上的简单安装,甚至是以这种倾斜的位置安装。
此外,所述锁芯30可以这样定向,使得应急钥匙31在插入锁芯30时可以以至少1mm、特别是至少2mm的间隙S在工作位置II中的把手部分10旁边经过。这种间隙S有利地可以确保,应急钥匙31在导入锁芯30时不会接触把手部分10并且不会划伤把手部分。这里,间隙S可以设置成,使得紧急救助人员能够方便地在把手部分10旁边导入应急钥匙31,但不必使锁芯30倾斜地安装在载体元件20上,这种安装会是难以进行的。借助于所设置的间隙S,由此可以在应急钥匙31向锁芯30中的良好可导入性与锁芯30在载体元件20上的过于倾斜支承之间实现折中。就约为2mm的间隙S而言,甚至可以有利地在将应急钥匙31导入锁芯30时确保能实现足够的用于修正运动的运动自由度。
此外,如图1和2示出的那样,锁芯30可以这样支承在载体元件20上,使得为了操作锁芯30可以允许锁芯30的锁芯芯体进行至少1°至180°的旋转运动。这里,锁芯30的前侧30a一部分可以部分地隐藏在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的下面,并且只有另一部分通过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中的开口101显露出来。通过这样支承锁芯30,可以在锁芯30的转动轴线D与水平线H之间设置较大的角度α,以便改善锁芯30的可接近性。因此也可以扩大把手部分10与锁芯30之间的用于将应急钥匙31插入锁芯30的间隙S,以便向紧急救援人员提供更多运动自由度。锁芯30至少1°至180°的转动优选足以实现例如经由传动装置G对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的稳定操作,所述传动装置G在下面在图3中示出。这里可以设想,应急钥匙31可以以扁平侧31a插入锁芯30中,此时,最终在插入位置中可以转动应急钥匙31,优选转动至少1°至180°。这里可以设想,所述锁芯30可以仅设计成用于解锁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由此,锁芯30和传动装置G设计成用于仅在紧急情况下而不是在正常运行中对锁系统102进行解锁,由此可以将把手装置1设计得更为简单和紧凑。
图3示出传动装置G,所述传动装置G能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发生机械的作用连接。这里可以设想的是,所述传动装置G可以构造成自锁的。这里,传动装置G具有驱动齿轮G1,所述驱动齿轮G1设置在锁芯30的转动轴线D上并且能与锁芯30的锁芯芯体一起转动。此外,驱动装置G还具有从动齿轮G2,所述从动齿轮G2能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发生作用连接。这里可以设想,驱动齿轮G1和从动齿轮G2可以相对于彼此以相同的至少20°、特别是至少25°的角度α设置。由此可以在锁芯30的转动轴线D或驱动齿轮G1的转动轴线与从动齿轮G2的输出轴线之间提供一种成斜角的布置形式。因此,锁芯30可以相对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以倾斜的位置设置,并且仍能实现向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的可靠的作用传递。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驱动齿轮G1和从动齿轮G2可以分别具有锥形的齿部32、33,从而驱动齿轮G1和从动齿轮G2上的齿的表面在啮合时能整面地相互发生接触,以便以高效率实现从锁芯30向锁系统102的作用传递。
图1、4a和4b进一步示出,在把手部分10上,优选与在载体元件20的第二支承部位22相邻地可以设有传感器元件11,以便检测用户、特别是紧急救助人员的激活操作、有利地是按压。传感器元件11有利地可以构造成无源的,例如构造成电容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感应式传感器、NFC传感器或LDC传感器。由于用户已经习惯于通常在右端抓握不同的把手部分10,与第二支承部位22相邻的传感器元件11可以实现对把手部分10的直观操作。
图4a示出把手部分10,所述把手部分10处于中间位置III中,在所述中间位置III中,把手部分10例如由锁定元件23释放,以便转移到工作位置II中。这里可以设想,锁定元件23在机动车辆的正常运行中可以将把手部分10保持在静止位置I中和/或可以建立把手部分10与驱动装置40的连接,如用图4a中的虚线箭头示出的那样。在正常情况下,驱动装置40可以用于,在静止位置I与工作位置II之间自动地驱动把手部分10。在紧急情况下,锁定元件23可以从静止位置I朝工作位置II的方向释放把手部分10和/或松开把手部分10与驱动装置40的连接,从而把手部分10可以特别是独立地翻转和/或摆动和/或弹起进入中间位置III。这里可以设想的是,可以使把手部分10朝工作位置II的方向或朝中间位置III的方向预紧,例如可以借助于未示出的弹簧元件来预紧。
为了使把手部分10转移到中间位置III,用户、例如紧急救助人员首先可以在第一步骤a)中在传感器元件11上进行按压,所述传感器元件11可以与锁定元件23是作用连接的。此后,可以通过锁定元件23释放把手元件10,如上面已经描述的那样。被释放的把手部分10可以向外从图1的静止位置I朝图4a的中间位置III实施倾翻运动K。
在所述中间位置III中,把手部分10略微突出于活动部件的外侧100a,从而紧急救助人员可以在第二步骤b)中在把手部分10上进行抓握,并且在第三步骤c)中在把手部分10上进行拉动,以便实施中间位置III与工作位置II之间的第一次拉动运动Z1,并且由此可以使把手部分10从中间位置III转移到工作位置II。
在图4b中示出的工作位置II中,锁芯30已露出,从而紧急救助人员在第四步骤d)中可以用应急钥匙31操作锁芯30,以便能机械地使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解锁。
此后,当锁系统102已经解锁时,活动部件100可以通过在把手部分10上进行的第二次拉动运动Z2被打开。由此借助于本发明就实现了一种对把手装置1有意识的、逐步的并且谨慎的操作,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100。
前面对各实施形式的说明仅在示例的范围内描述了本发明。当然,只要在技术上是合理的,本发明的各单个特征可以自由地相互组合,而不会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 把手装置
10 把手部分
11 传感器元件
20 载体元件
21 第一支承部位
22 第二支承部位
23 锁定元件
30 锁芯
30a 前侧
31 应急钥匙
31a 扁平侧
32 锥形的齿部
33 锥形的齿部
40 驱动装置
D 转动轴线
G 传动装置
G1 驱动齿轮
G2 从动齿轮
H 水平线
K 倾翻运动
Z1 拉动、第一次拉动运动
Z2 拉动、第二次拉动运动
α 角度
100 活动部件、机动车辆的门
100a 外侧
101 开口
I 静止位置
II 工作位置
III 中间位置

Claims (17)

1.用于机动车辆的活动部件(100)的把手装置(1),所述活动部件(100)特别是门,所述把手装置(1)具有:
用于操作所述活动部件(100)的把手部分(10),
和载体元件(20),所述把手部分(10)能在静止位置(I)和工作位置(II)之间运动地支承在所述载体元件(20)上,
在静止位置(I)中,所述把手部分(10)能够设置成以外表面(10a)与所述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是表面平齐的,
在工作位置(II)中,把手部分(10)能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中的开口(101)中移出,
所述把手部分(10)在工作位置(II)中是能操作的,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100),
并且载体元件(20)具有用于把手部分(10)的第一支承部位(21)和第二支承部位(22),
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至少在紧急情况下对所述活动部件(100)进行解锁的锁芯(30),所述锁芯(30)能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发生机械的作用连接,所述锁芯(30)在第一支承部位(21)和第二支承部位(22)之间支承在载体元件(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系统(102)构造成无钥匙启动系统或无钥匙进入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30)定位成,使得在把手部分(10)的静止位置(I)中,所述锁芯(30)由把手部分(10)遮盖并且从外部是无法接近的,
所述锁芯(30)特别是支承成,使得在把手部分(10)的工作位置(II)中,使所述锁芯(30)由把手部分(10)露出并且所述锁芯(30)是从外可操作的。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30)倾斜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支承,
所述锁芯(30)特别是具有相对于基本上垂直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分布的水平线(H)成至少20°、特别是至少25°的角度(α)延伸的转动轴线(D)。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30)这样定向,使得应急钥匙(31)在插入锁芯(30)时能够以至少1mm、特别是至少2mm的间隙(S)被引导在处于工作位置(II)中的把手部分(10)旁边经过。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30)这样定位,使得应急钥匙(31)在操作锁芯(30)时能够实施至少1°至180°的转动运动,
所述锁芯(30)特别是这样定位,使得所述锁芯(30)能够用于解锁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特别是只能用于解锁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把手部分(10)优选与第二支承部位(22)相邻地具有传感器元件(11),以便检测用户、特别是紧急救助人员的激活操作,
所述传感器元件(11)特别是构造成无源传感器,例如电容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感应式传感器、NFC传感器或LDC传感器。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把手部分(10)这样固定在载体元件(20)上,使得通过检测到用户的激活操作能够从静止位置(I)朝工作位置(II)的方向松开把手部分(10),以便能够通过在把手部分(10)上进行拉动(Z1)将把手部分(10)转移到工作位置(II)。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有锁定元件(23),用于将把手部分(10)保持在静止位置(I)中和/或用于建立把手部分(10)与驱动装置(40)的连接,以便在静止位置(I)和工作位置(II)之间驱动把手部分(10),
优选所述传感器元件(11)与所述锁定元件(23)处于作用连接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检测用户的激活操作从静止位置(I)朝工作位置(II)的方向松开把手部分(10)。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分(10)这样支承在载体元件(20)上,使得通过检测用户的激活操作能够将把手部分(10)从静止位置(I)转移到中间位置(III),在所述中间位置(III)中,释放把手部分(10),以便向工作位置(II)中转移,
并且所述把手部分(10)特别是在静止位置(I)和中间位置(III)之间实施倾翻运动(K),特别是向外的倾翻运动。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设有传动装置(G),以便在锁芯(30)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之间建立机械作用连接,
所述传动装置(G)特别是构造成自锁的。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G)具有驱动齿轮(G1)和从动齿轮(G2),所述驱动齿轮(G1)特别是设置在锁芯(30)的转动轴线(D)上,
所述从动齿轮(G2)特别是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作用连接,
优选所述驱动齿轮(G1)和/或从动齿轮(G2)相互成至少20°、特别是至少25°的角度(α)地设置。
13.用于对用于机动车辆的活动部件(100)的把手装置(1)进行紧急操作的方法,所述活动部件(100)特别是门,所述把手装置(1)特别是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装置,其中所述把手装置(1)设计成具有:
用于操作活动部件(100)的把手部分(10),
载体元件(20),所述把手部分(10)能在静止位置(I)和工作位置(II)之间运动地支承在所述载体元件(20)上,
在静止位置(I)中,所述把手部分(10)能够设置成以外表面(10a)与所述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是表面平齐的,
在工作位置(II)中,把手部分(10)能从活动部件(100)的外侧(100a)中的开口(101)中移出,
所述把手部分(10)在工作位置(II)中是能操作的,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100),
并且载体元件(20)具有用于把手部分(10)的第一支承部位(21)和第二支承部位(22),
以及用于至少在紧急情况下解锁所述活动部件(100)的锁芯(30),所述锁芯(30)能够与机动车辆的锁系统(102)发生机械的作用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用户在把手部分(10)上的激活操作,以便从静止位置(I)朝工作位置(II)的方向松开把手部分(10),
b)握住把手部分(10),
c)在把手部分(10)上进行拉动(Z1),以便将把手部分(10)转移到工作位置(II),
d)将应急钥匙(31)导入锁芯(30),以便使所述活动部件(100)解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检测用户通过在把手部分(10)上的按压、特别是在第二支承部位(22)附近的按压而进行的激活操作。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步骤:
a1)松开将把手部分(10)保持在静止位置(I)中和/或建立把手部分(10)与驱动装置(40)的连接的锁定元件(23),所述驱动装置(40)在正常情况下使把手部分(10)在静止位置(I)和工作位置(II)之间运动。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步骤:
a2)使把手部分(10)从静止位置(I)转移到中间位置(III),在所述中间位置(III)中,释放把手部分(10),以便使其向工作位置(II)中转移,
在步骤a2)中,所述把手部分(10)特别是从静止位置(I)向中间位置(III)中实施倾翻运动(K),特别是向外的倾翻运动。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步骤:
e)在把手部分(10)上进行拉动(Z2),以便打开所述活动部件(100),特别是方法步骤a)至d),优选方法步骤a)至e)依次地执行。
CN201780058940.8A 2016-10-12 2017-08-17 把手装置 Pending CN1097907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19423.9A DE102016119423A1 (de) 2016-10-12 2016-10-12 Griffvorrichtung
DE102016119423.9 2016-10-12
PCT/EP2017/070875 WO2018068930A1 (de) 2016-10-12 2017-08-17 Griff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0732A true CN109790732A (zh) 2019-05-21

Family

ID=5965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8940.8A Pending CN109790732A (zh) 2016-10-12 2017-08-17 把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68239A1 (zh)
EP (1) EP3526430A1 (zh)
CN (1) CN109790732A (zh)
DE (1) DE102016119423A1 (zh)
WO (1) WO20180689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761913T3 (es) * 2017-05-16 2020-05-21 U Shin Italia Spa Control de manilla al ras
JP6957390B2 (ja) * 2018-03-09 2021-11-02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08547523A (zh) * 2018-07-06 2018-09-18 伟速达(中国)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隐藏式汽车外门把手组件
EP4108872A1 (en) * 2021-06-24 2022-12-28 U-Shin France Vehicle opening element handle assembly
FR3129170A1 (fr) * 2021-11-15 2023-05-19 Akwel Vigo Spain Sl Agencement de verrou pour ouvr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8262B2 (en) * 2000-03-30 2004-03-02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Access system for a vehicle
KR101281793B1 (ko) * 2012-02-16 2013-07-04 평화정공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잠금장치
CN103711388A (zh) * 2012-10-09 2014-04-09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车门的开门装置及带有该开门装置的机动车辆的车门
CN203835084U (zh) * 2014-04-09 2014-09-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隐藏式车门把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804105U1 (de) * 1998-03-11 1999-07-15 Ewald Witte Gmbh & Co Kg Griff für Türen, Heckklappen von Kraftfahrzeugen o.dgl.
DE102014113495A1 (de) * 2014-09-18 2016-03-24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107793A1 (de) * 2014-12-08 2016-06-09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griff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8262B2 (en) * 2000-03-30 2004-03-02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Access system for a vehicle
KR101281793B1 (ko) * 2012-02-16 2013-07-04 평화정공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잠금장치
CN103711388A (zh) * 2012-10-09 2014-04-09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车门的开门装置及带有该开门装置的机动车辆的车门
CN203835084U (zh) * 2014-04-09 2014-09-17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隐藏式车门把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19423A1 (de) 2018-04-12
WO2018068930A1 (de) 2018-04-19
US20190368239A1 (en) 2019-12-05
EP3526430A1 (de) 2019-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0732A (zh) 把手装置
US10584526B2 (en) Priority driven power side door open/close operations
EP1402139B1 (en) Closure control apparatus comprising a latch arrangement
DE4403655C2 (de) Elektronisches System für ein motorangetriebenes Fahrzeug
EP2566746B1 (de) Antriebseinheit mit sperrmechanismus und verfahren zur sperrung einer antriebseinheit
US20100071424A1 (en) Electric lock for open-close body
US9260080B2 (en) Electric vehicle service disconnect lock
EP3567192B1 (de) Mobiles schloss
CN104285022A (zh) 机动车门锁
CN111801478B (zh) 用于电子锁定系统的锁装置、电子锁定系统及方法
CN1480615A (zh) 锁紧装置
CN101402349B (zh) 副钥匙收纳装置
CN110682809A (zh) 解锁插入机动车的充电插座中的充电插头的系统和方法
EP3702561B1 (en) Vehicle door opening assembly
CN215883902U (zh) 一种电动车坐垫用复合锁
EP1029756B1 (de) Elektronisches Zündstartschlos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07120277A (ja) 車両用ヒンジ型ドア小開装置
KR20180008973A (ko) 차량용 트레이 장치
CN110499970A (zh) 门锁离合控制系统及汽车
CN217444252U (zh) 一种有钥匙启动和无钥匙启动的连接组件
CN220849242U (zh) 一种头盔锁及电动车
CN218347149U (zh) 一种头盔锁具和两轮车
EP4130414A1 (en) A method, a system and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front compartment lid of a vehicle
US20230258029A1 (en) Flush door handle with movable shutter
AU3011301A (en) Device for remotely unlocking locks, especially in a mot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