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8870A - 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8870A
CN109778870A CN201910093928.1A CN201910093928A CN109778870A CN 109778870 A CN109778870 A CN 109778870A CN 201910093928 A CN201910093928 A CN 201910093928A CN 109778870 A CN109778870 A CN 109778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steel
steel pipe
foundation pit
foundation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39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印长俊
龚航里
龙勇齐
李飞
李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939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88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8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88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包括:(1)沿主体结构外墙设计界限外3~5m施工布置第一排空心钢管,其插入深度为基坑设计深度的1/3~1/2,并对空心钢管外边缘区进行硬化处理;(2)沿第一排空心钢管内侧区域进行上部基坑开挖,随开挖及时进行锚固支护,上部基坑开挖深度小于空心钢管的插入深度;(3)沿上部基坑底部靠近主体结构方向0.4~1m左右施工布置第二排空心钢管,其插入至基坑底部以下,并在两排空心钢管的错位处喷射一层混凝土,沿第二排空心钢管内侧区域进行下部基坑开挖,随开挖及时进行锚固支护;(4)沿基坑底部开设排水槽,并在基坑四角或者坑边每隔一段距离布设集水井。按照该方法进行基坑支护能达安全、快速、高效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由于上部荷载大,大多采用补偿性基础,一般设置多层地下室以利于建筑物的稳定,但这样就导致了基础埋深大,基坑开挖深,在降水较多,土质较软的沿海冲淤平原等地,土层内含有大量淤泥和细沙,土质松软,若防渗水和排水措施不够充分合理,基坑内的雨水蓄积后极易造成支护桩等支护结构的松动,从而造成基坑坍塌等事故。现有基坑支护普通采用钻孔灌注桩墙,坑内设置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因而提高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较好地控制了基坑变形,基坑事故大为减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按照该方法进行基坑支护能达安全、快速、高效施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1)沿主体结构外墙设计界限外3~5m施工布置第一排空心钢管,第一排空心钢管插入深度为基坑设计深度的1/3~1/2,并对空心钢管外边缘区进行硬化处理;
(2)沿第一排空心钢管内侧区域进行上部基坑开挖,当上部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随开挖及时进行锚固支护,继续下挖至上部基坑底部,上部基坑开挖深度小于空心钢管的插入深度;
(3)沿上部基坑底部靠近主体结构方向0.4~1m左右施工布置第二排空心钢管,第二排空心钢管插入至基坑底部以下位置,并在两排空心钢管的错位处喷射一层混凝土作为支撑梁结构,沿第二排空心钢管内侧区域进行下部基坑开挖,当下部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随开挖及时进行锚固支护,施工至基坑设计深度底部,上部基坑、下部基坑形成近似“h”形支护体系;
(4)沿基坑底部开设排水槽,并在基坑四角或者坑边每隔一段距离布设集水井。
进一步地,步骤(2)、步骤(3)中进行锚固支护时,锚索桩沿相邻空心钢管中间竖向间隔均匀布置,沿锚索桩的自由段挂有一层双向钢筋网,将锚索桩自由段与双向钢筋网连接牢固后沿其表面喷射一层混凝土,沿混凝土表面在锚索上焊接梯形台座,采用槽钢、加强肋板、锚头承压板和锚具锁紧锚索桩端部。
进一步地,其中槽钢采用两块背靠背形式布置,并在槽钢中各放置一块加强肋板。
进一步地,相邻空心钢管的间距为350~500mm,隔两排钢管桩沿其竖向间隔2m左右钻孔安装锚索桩。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钢管每隔100cm左右设置有出浆孔,并向空心钢管中注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通过出浆孔与周围岩土层形成强度更高的水泥土结构。
进一步地,上部基坑开挖深度至第一排空心钢管长度的1/2左右位置处。
进一步地,第二排空心钢管插入至基坑底部至少2m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将深基坑分上、下两部分,且两部分基坑支护体系近似“h”形,上部基坑插入第一排空心钢管,下部基坑插入第二排空心钢管,避免一次布置较长钢管桩的施工难度,且两排钢管桩之间的上下错位能达相互支撑作用;上、下两部分基坑随开挖及时进行锚固支护,沿其表面挂双向钢筋网并喷射一层混凝土,以达支护、防渗等目的;基坑底部开设排水槽和集水井,可有效对基坑底部积水进行排出,保证基坑底部不受积水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体系的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体系中锚索安装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1—边缘硬化区、2—空心钢管、3—内水平支撑梁、4—双向钢筋网、5—排水沟、6—集水井、7—锚索桩、8—梯形台座、9—槽钢、10—加强肋板、11—锚头承压板、12—锚具、13—主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某超高层建筑物基础施工开挖15m深基坑。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深基坑的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沿主体结构13外墙设计界限外4m第一次施工布置第一排空心钢管2,相邻空心钢管2的间距为350~500mm,所述空心钢管2竖向每隔100cm开设出浆口,该排空心钢管2的插入深度为7m,并沿空心钢管2外边缘区域喷射一层60mm厚的C20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形成边缘硬化区1;沿空心钢管2内侧区域进行上部基坑开挖,上部基坑开挖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上部基坑开挖深度为5m,分两次开挖,每开挖2.5m在其中部每间隔两排空心钢管2钻孔安装锚索桩7,沿锚索桩7的自由段挂双向钢筋网4,将锚索桩7自由段与双向钢筋网4连接牢固后沿其表面喷射一层混凝土,沿混凝土表面在锚索上焊接梯形台座8,采用槽钢9、加强肋板10、锚头承压板11和锚具12锁紧锚索桩7端部,其中槽钢9采用两块背靠背形式布置,并在槽钢9中各放置一块加强肋板10,然后向空心钢管2内注入混凝土,待喷射的混凝土强度的达设计强度的70%后,继续下挖至上部基坑底部,这样即完成了上部基坑开挖及支护。
待上部基坑支护喷射的混凝土强度达100 %后,紧沿上部基坑边缘靠近主体结构13方向0.8m位置第二次施工布置第二排空心钢管2,空心钢管2插入下部基坑底部以下2m,将两排钢管桩的错位处喷射一层厚为60mm的C20混凝土作为内水平支撑梁3,待混凝土强度达100 %后,进行下部基坑开挖,以2.5m为限,随开挖进行锚固支护,其方式与上部基坑锚固支护方式一致,待喷射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继续下挖至下部基坑底部,这样即完成了下部基坑开挖并支护。
当基坑全部开挖结束后,沿基坑底部开设排水槽5,排水槽5边缘离开坑壁边脚0.5m,排水槽5底面比相应的基坑开挖面低0.2m,底宽为0.3m,纵向坡度为0.2%,并在基坑四角或者坑边每隔30m布设集水井6,集水井6底比相应的排水槽5低0.2m,集水井直径为1.0m,坑内积水经过三级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在前述说明书与相关附图中存在的教导的帮助下,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想到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因此,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修改和其它实施方案被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尽管本文中使用了特定术语,它们仅以一般和描述性意义使用,而不用于限制。

Claims (7)

1.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1)沿主体结构外墙设计界限外3~5m施工布置第一排空心钢管,第一排空心钢管插入深度为基坑设计深度的1/3~1/2,并对空心钢管外边缘区进行硬化处理;
(2)沿第一排空心钢管内侧区域进行上部基坑开挖,当上部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随开挖及时进行锚固支护,继续下挖至上部基坑底部,上部基坑开挖深度小于空心钢管的插入深度;
(3)沿上部基坑底部靠近主体结构方向0.4~1m左右施工布置第二排空心钢管,第二排空心钢管插入至基坑底部以下位置,并在两排空心钢管的错位处喷射一层混凝土作为支撑梁结构,沿第二排空心钢管内侧区域进行下部基坑开挖,当下部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随开挖及时进行锚固支护,施工至基坑设计深度底部,上部基坑、下部基坑形成近似“h”形支护体系;
(4)沿基坑底部开设排水槽,并在基坑四角或者坑边每隔一段距离布设集水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步骤(3)中进行锚固支护时,锚索桩沿相邻空心钢管中间竖向间隔均匀布置,沿锚索桩的自由段挂有一层双向钢筋网,将锚索桩自由段与双向钢筋网连接牢固后沿其表面喷射一层混凝土,沿混凝土表面在锚索上焊接梯形台座,采用槽钢、加强肋板、锚头承压板和锚具锁紧锚索桩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槽钢采用两块背靠背形式布置,并在槽钢中各放置一块加强肋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空心钢管的间距为350~500mm,隔两排钢管桩沿其竖向间隔2m左右钻孔安装锚索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钢管每隔100cm左右设置有出浆孔,并向空心钢管中注入混凝土,使得混凝土通过出浆孔与周围岩土层形成强度更高的水泥土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部基坑开挖深度至第一排空心钢管长度的1/2左右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排空心钢管插入至基坑底部至少2m以下。
CN201910093928.1A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97788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3928.1A CN109778870A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3928.1A CN109778870A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8870A true CN109778870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3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3928.1A Pending CN109778870A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88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8453A (zh) * 2022-09-19 2022-12-30 孔庆强 一种深基坑高低跨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3358A (zh) * 2013-10-12 2014-02-26 姚攀峰 一种多平台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143961U (zh) * 2017-07-07 2018-03-2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结合高压旋喷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水结构
CN108999199A (zh) * 2018-10-12 2018-12-14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式基坑支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3358A (zh) * 2013-10-12 2014-02-26 姚攀峰 一种多平台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143961U (zh) * 2017-07-07 2018-03-2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结合高压旋喷技术的基坑支护挡水结构
CN108999199A (zh) * 2018-10-12 2018-12-14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式基坑支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段政彬等: "h型双排桩复合锚杆支护结构分析",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8453A (zh) * 2022-09-19 2022-12-30 孔庆强 一种深基坑高低跨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3828A (zh) 一种大断面深基坑围护桩及预应力锚索支护施工技术
CN106013171B (zh) 一种深基坑侧壁的半刚性半柔性支护结构和方法
CN212866028U (zh) 河道边污水管网结合桩板式挡墙布置结构
CN110778328B (zh) 穿越滑坡体的黄土隧道进洞口段施工方法
CN106869151A (zh) 一种桥梁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13174958A (zh) 一种劣质地况下临近道路基坑施工方法
CN109736884B (zh) 一种紧邻隧道暗河涌水的处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575355A (zh) 一种土护降施工方法
CN110905529B (zh) 穿越滑坡体黄土隧道施工方法
CN110821512B (zh) 穿越滑坡体的黄土隧道进洞口段预加固及开挖施工方法
CN112983461A (zh) 坡积体中偏压隧道洞口的施工方法
CN109778870A (zh) 一种深基坑的支护体系施工方法
CN115198790B (zh) 一种既有路堤直立挡墙加固支护方法
CN207828994U (zh) 一种排水及回灌施工结构
CN215406119U (zh) 一种高大边坡光面支护结构
CN205804366U (zh) 一种渣沟结构
CN205804383U (zh) 一种旋流池止水帷幕
CN201351279Y (zh) 圆形深基坑支护
CN110792440B (zh) 一种穿越黄土冲谷的富水黄土隧道施工方法
CN113136854A (zh) 双排桩支护与扶壁侧墙结合的分离式闸室系统
CN106013168A (zh) 一种渣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20266625U (zh) 一种注浆片石挡墙墙身注浆加固结构
CN216839459U (zh) 一种基坑内毗邻深浅基坑垂直式变截面构造
CN214883521U (zh) 一种分离式闸室结构
CN218175758U (zh) 逆作法施工的矩形渠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