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4025A -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4025A
CN109774025A CN201811648155.0A CN201811648155A CN109774025A CN 109774025 A CN109774025 A CN 109774025A CN 201811648155 A CN201811648155 A CN 201811648155A CN 109774025 A CN109774025 A CN 109774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way
stick
inclined surface
reinforcing
reinforcing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81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4025B (zh
Inventor
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Zhenhua Yimei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Zhenhua Yime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Zhenhua Yimei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Zhenhua Yime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81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4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4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4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4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4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涉及模具技术领域,通过加力棒、设置在压料部上的第一滑道及设置在上模芯上的第二滑道的结构设置,相互作用配合,仅需一套动力机构,即可一次性完成夹紧、合模作业,占用体积小,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很多模芯设计成上下分体式的,在进行上膜、下膜合模前,需要对加工件进行固定,需要多套动力机构配合才能完成夹紧合模作业,机械结构设置往往比较复杂,占用体积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夹紧合模作业需要多套动力机构带来的不足,仅需一套动力机构,即可一次性完成夹紧、合模作业,占用体积小,生产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包括上模座、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和加压装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芯、压料部和上固定板;所述上模芯、所述压料部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上模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上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加力棒;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一滑道;所述加力棒伸入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为前端,所述加力棒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后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端设置有与供所述加力棒伸出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上模芯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的高度大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缺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
其中,当所述加力棒的第一倾斜面的底部达到所述缺口时,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部与所述第三倾斜面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优选地,所述加力棒的后端向下延伸有L形支架,与所述加力棒形成匚形;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供所述L形支架伸入的第三滑道;所述L性支架的底部为第二加力棒;所述第三滑道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滑道水平方向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优选地,所述上模芯、所述压料部均通过氮气弹簧弹性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优选地,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芯、压料台和下固定部;所述压料台固定于所述下固定部上;所述压料台上设置有供所述下模芯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下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通过弹性连接机构与所述下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模芯的顶部不高于所述压料台的顶部;所述下模芯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下模芯的第四滑道;所述第三滑道设置于所述压料台上;所述第四滑道与所述第三滑道的部分重合;所述第四滑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滑道的顶部平齐;所述第四滑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高度;所述第二加力棒伸入所述第四滑道的一端为前端;所述第二加力棒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前倾斜的第四倾斜面;所述第四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五倾斜面;所述第五倾斜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三滑道连通;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长度大于第一加力棒;所述第二缺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高度;
其中,当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顶部达到所述第二缺口时,所述第四滑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滑道顶部齐平,所述加力棒尚未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接触。
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优选地,所述弹性连接机构为氮气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该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紧合模作业需要多套动力机构带来的不足,仅需一套动力机构,即可一次性完成夹紧、合模作业,占用体积小,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包括上模座1、设置于上模座1下方的下模座2和加压装置3;上模座1包括上模芯11、压料部12和上固定板13;上模芯11、压料部12与上固定板13之间弹性连接;压料部12上开设有供上模芯11穿过的第一通孔121;上模芯11设置于第一通孔121内;加压装置3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加力棒31;压料部12上开设有供加力棒31伸入的第一滑道122;加力棒31伸入第一滑道122的一端为前端,加力棒31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后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11;第一滑道122 内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311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二倾斜面1221;第二倾斜面1221 的顶端设置有与供加力棒31伸出的缺口1222;缺口1222与第一通孔121连通;上模芯上11开设有述加力棒31伸入的第二滑道111;第二滑道111内设置有与第一倾斜面311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三倾斜面1111;第一滑道122、第二滑道111 的高度大于加力棒31的高度;第一滑道122、第二滑道111水平方向设置;缺口1222的高度大于加力棒31;上模芯11、压料部12均通过氮气弹簧弹0性连接;其中,当加力棒31的第一倾斜面311的底部达到缺口1222时,第二倾斜面1221的顶部与第三倾斜面1111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方向。
将下模座2固定于工作台面上;上模座1的上固定板13固定于一个相对于工作台面固定的固定支架上;加压装置3连接气缸,在气缸的作用下水平方向移动;气缸带动加力棒31伸入第一滑道122,当第一倾斜面311与第二倾斜面 1221接触时,压料部12会在加力棒31的作用下逐渐下压至下模芯2上固定加工工件;当加力棒31穿过第一滑道122到第二滑道122内时,压料部12不再下降,第一倾斜面311触碰到第三倾斜面1111时,带动上膜芯11下滑,与下磨具完成合模,对加工件塑形;当完成合模后,气缸带动加力棒31移出第二滑道、第一滑道,上模芯11、压料部12在氮气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该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紧合模作业需要多套动力机构带来的不足,仅需一套动力机构,即可一次性完成夹紧、合模作业,占用体积小,生产成本低。
为了防止加力棒31下压压料部、下模芯及合模时的反作用力对气缸造成损伤,加力棒31的后端向下延伸有L形支架32,与加力棒31形成匚形;下模座2上开设有供所述L形支架32伸入的第三滑道222;L性支架32的底部为第二加力棒33;第三滑道221的高度与第二加力棒33的高度相同;第三滑道222水平方向设置。第三加力棒33在第三滑到222内滑动,加力棒31受到向上的压力,第三加力棒3受到向下的压力,加力棒31与第三加力棒3达到受力平衡平衡,避免了气缸轴被作用在加力棒31上的压力损坏的情况发生。
更具体地,下模座2包括下模芯21、压料台22和下固定部23;压料台22 固定于下固定部23上;压料台上22设置有供下模芯21穿过的第二通孔221;下模芯21设置于第二通孔221内,通过弹性连接机构与下固定部23固定连接;下模芯21的顶部不高于压料台22的顶部,下模芯21上设置有贯穿下模芯21 的第四滑道211;第三滑道222设置于压料台22内;第四滑道211与第三滑道 222的部分重合;第四滑道211的顶部与第三滑道222的顶部平齐;第四滑道 211的高度大于第二加力棒33的高度;第二加力棒33伸入第四滑道211的一端为前端;第二加力棒33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前倾斜的第四倾斜面331;第四滑道211内设置有与第四倾斜面331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五倾斜面2111;第五倾斜面22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缺口2112,第二缺口2112与第三滑道222连通;第二加力棒33的长度大于第一加力棒31;弹性连接机构为氮气弹簧0;
其中,当第二加力棒33的顶部达到第二缺口2112时,第四滑道211的顶部与第三滑道222顶部齐平,加力棒31尚未与第一倾斜面311接触。
当需要加工工件时,先通过气缸推动第二加力棒33的顶部达到第二缺口 2112,使得下模芯21伸出压料台22,将工件套设于下模芯21上;完成合模作业后,加力棒31先行离开第二滑到122,上模芯11复位,然后第二加力棒33 离开第四滑道,下模芯21在氮气弹簧0的作用下复位,工件被顶出。通过第二加力棒33与下模芯21的设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成型后很难取出的问题,只需收回加力棒33进行复位,工件自然被顶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和加压装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芯、压料部和上固定板;所述上模芯、所述压料部与所述上固定板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上模芯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上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方向设置的加力棒;所述压料部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一滑道;所述加力棒伸入所述第一滑道的一端为前端,所述加力棒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后倾斜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端设置有与供所述加力棒伸出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上模芯上开设有供所述加力棒伸入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一滑道、第二滑道的高度大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所述第一滑道、所述第二滑道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缺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加力棒的高度;
其中,当所述加力棒的第一倾斜面的底部达到所述缺口时,所述第二倾斜面的顶部与所述第三倾斜面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棒的后端向下延伸有L形支架,与所述加力棒形成匚形;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供所述L形支架伸入的第三滑道;所述L性支架的底部为第二加力棒;所述第三滑道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三滑道水平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所述压料部均通过氮气弹簧弹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包括下模芯、压料台和下固定部;所述压料台固定于所述下固定部上;所述压料台上设置有供所述下模芯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下模芯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通过弹性连接机构与所述下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模芯的顶部不高于所述压料台的顶部,所述下模芯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下模芯的第四滑道;所述第三滑道设置于所述压料台上;所述第四滑道与所述第三滑道的部分重合;所述第四滑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滑道的顶部平齐;所述第四滑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高度;所述第二加力棒伸入所述第四滑道的一端为前端;所述第二加力棒的前端设置有从上至下向前倾斜的第四倾斜面;所述第四滑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倾斜面倾斜方向相同的第五倾斜面;所述第五倾斜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三滑道连通;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长度大于第一加力棒;所述第二缺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高度;
其中,当所述第二加力棒的顶部达到所述第二缺口时,所述第四滑道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滑道顶部齐平,所述加力棒尚未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机构为氮气弹簧。
CN201811648155.0A 2018-12-30 2018-12-30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Active CN109774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8155.0A CN109774025B (zh) 2018-12-30 2018-12-30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8155.0A CN109774025B (zh) 2018-12-30 2018-12-30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4025A true CN109774025A (zh) 2019-05-21
CN109774025B CN109774025B (zh) 2024-03-26

Family

ID=66499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8155.0A Active CN109774025B (zh) 2018-12-30 2018-12-30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402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6909A (ja) * 1996-01-31 1997-08-12 Aisin Seiki Co Ltd 成形用金型
CN201530069U (zh) * 2009-03-26 2010-07-21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模具滑块延时退出机构
US20120183641A1 (en) * 2011-01-18 2012-07-19 Tpv Display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Mold releasing device
US20120183640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Injection mold
CN103551460A (zh) * 2013-10-30 2014-02-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件整形模具
CN204094994U (zh) * 2014-08-15 2015-01-14 宁波北仑正合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有滑块顶出机构的模具
CN206122374U (zh) * 2016-10-28 2017-04-26 重庆理工大学 内齿圈浮动式芯棒挤压模具结构
CN209699672U (zh) * 2018-12-30 2019-11-29 无锡市振华亿美嘉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6909A (ja) * 1996-01-31 1997-08-12 Aisin Seiki Co Ltd 成形用金型
CN201530069U (zh) * 2009-03-26 2010-07-21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模具滑块延时退出机构
US20120183640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Injection mold
US20120183641A1 (en) * 2011-01-18 2012-07-19 Tpv Display Technology (Xiamen) Co., Ltd. Mold releasing device
CN103551460A (zh) * 2013-10-30 2014-02-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件整形模具
CN204094994U (zh) * 2014-08-15 2015-01-14 宁波北仑正合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有滑块顶出机构的模具
CN206122374U (zh) * 2016-10-28 2017-04-26 重庆理工大学 内齿圈浮动式芯棒挤压模具结构
CN209699672U (zh) * 2018-12-30 2019-11-29 无锡市振华亿美嘉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4025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72123A (zh) 模内成型模具及其顶出机构
CN205871064U (zh) 具有自动脱模机构的汽车注塑模具
CN209699672U (zh)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CN109774025A (zh) 应用于模具的夹紧合模装置
CN211194737U (zh) 一种采用弹性定位点进行玻璃定位的汽车玻璃包边模具
CN209616256U (zh) 水口剪切装置
CN112223694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模具的顶出装置
CN204725796U (zh) 一种具有斜顶导向杆的注塑模具
CN208245674U (zh) 一种冲压模具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07359542U (zh) 一种机械脱模勾锁结构
CN203317021U (zh) 夹子组装机的成型对孔机构
CN209452659U (zh) 一种自动退料弯曲模
CN207535216U (zh) 模内成型模具及其顶出机构
CN209289708U (zh) 一种多型腔模具用的取出治具
CN210525742U (zh) 一种模具外置二次顶出机构
CN105396903A (zh) 一种管件整形机
CN208197484U (zh) 一种弹性夹取机构
CN207808233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冲压下料机构
CN206812366U (zh) 大角度卡扣的内抽斜顶模具机构
CN2873474Y (zh) 保护装置
CN203900362U (zh) 一种锻造模具
CN212979312U (zh) 一种液压轮胎硫化机卸胎机构
CN207432648U (zh) 一种注塑机余料夹持机构
CN207724714U (zh) 一种注塑机下料机构
CN212385912U (zh) 汽车仪表盘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