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9403A - 后保持件和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 Google Patents

后保持件和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9403A
CN109769403A CN201780048461.8A CN201780048461A CN109769403A CN 109769403 A CN109769403 A CN 109769403A CN 201780048461 A CN201780048461 A CN 201780048461A CN 109769403 A CN109769403 A CN 109769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groove
ontology
noumen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84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9403B (zh
Inventor
吴忠宰
禹承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982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80014618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013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80080536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563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4618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69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9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01R13/581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the cable clamping being achieved by mounting the separate part on the housing of the coupl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0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 B65D5/04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by folding or erecting a single blank to form a tubular body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folding opera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separate elements, to close the ends of the body the tubular body having no end 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1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shielding from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e.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suppre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ground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后保持件,该后保持件包括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本体、具有第二凹槽的第二本体、用于联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对准从而构成线缆孔的联接部分、以及肋,其中,肋设置成沿着选自第一本体的前表面与第一凹槽之间的边界和第二本体的前表面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边界中的至少一者突出。

Description

后保持件和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保持件及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背景技术
电子动力转向(EPS)装置是构造成通过确保车辆的转向稳定性并且提供车辆的快速恢复力而允许驾驶员安全驾驶的装置。EPS装置根据由车辆速度传感器、扭矩角度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等感测的操作条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驱动马达来控制车辆的转向轴的驱动。
马达包括转子和定子。线圈绕定子缠绕。绕定子缠绕的线圈的连接端部可以连接至汇流条。汇流条可以包括连接至线圈的连接端部的端子。汇流条的端子可以连接绕定子缠绕的线圈的连接端部,并且可以连接至线缆组装体。
线缆组装体可以包括连接器、线缆和后保持件。连接器连接至外部电源。线缆包括连接端子。线缆的连接端子电连接至连接器。连接器的本体具有敞开的背表面,使得线缆的连接端子可以插入到连接器的本体中。后保持件用于覆盖连接器本体的敞开的背表面。
后保持件包括供线缆穿过的线缆孔。后保持件在线缆穿过线缆孔的状态下联接至连接器的本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阻挡电磁波,可以布置管来围绕线缆的圆周。由于管的外径大于后保持件的线缆孔的直径,因此线缆应当在管配装到线缆中之后安装在后保持件中。也就是说,线缆应当在管安装在线缆中的状态下穿过后保持件的线缆孔。然而,后保持件与管之间需要间隔空间,这是因为应当定位有构造成压制端子的设施。然而,管还应当安装在位于间隔空间处的线缆部分处以阻挡电磁波。因此,安装了能够以滑动件形式扩大的管。
然而,具有这种构型的线缆组装体具有组装过程不方便并且制造成本增大的问题。特别地,在线缆组装体错误组装时难以进行再加工。
同时,线缆组装体可以包括U相、V相和W相线缆。线缆中的每根线缆具有布置在其中央部分处的芯部。芯部的外侧布置有绝缘层,并且绝缘层的外侧布置有电磁波屏蔽层。电磁波屏蔽层阻挡从线缆产生的电磁波。
然而,由于形成电磁波屏蔽层的屏蔽构件昂贵,因此马达的制造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组装过程被简化并制造成本降低的后保持件及一种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此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线缆孔与线缆之间产生间隙的后保持件及一种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屏蔽来自线缆的电磁波并降低制造成本的后保持件及一种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本发明期望解决的问题不限于上述问题,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下文可以清楚地理解上面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保持件,该后保持件包括:本体部分,该本体部分包括线缆孔;以及肋,该肋构造成从本体部分突出,其中,本体部分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彼此联接,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并且肋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至少一者延伸。
第一本体可以包括第一联接部分,并且第二本体可以包括联接至第一联接部分的第二联接部分。
第一本体的下表面和第二本体的下表面可以彼此接触,第一联接部分可以布置在第一本体的下表面中,并且第二联接部分可以布置在第二本体的下表面中。
第一联接部分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一孔,第二联接部分可以包括第二突出部和第二孔,第一突出部和第二孔可以彼此联接,并且第一孔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彼此联接。
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具有钩形形状,并且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包括与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接合的接合表面。
第一突出部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且面向彼此的一对第一钩销,并且第二突出部可以包括彼此间隔开且面向彼此的一对第二钩销。
第一本体可以包括第三联接部分,并且第二本体可以包括联接至第三联接部分的第四联接部分。
第三联接部分可以包括第三突出部和第三孔,第四联接部分可以包括第四突出部和第四孔,第三突出部和第四孔可以彼此联接,并且第三孔和第四突出部可以彼此联接。
第一凹槽可以穿过第一本体的前表面和背表面,第二凹槽可以穿过第二本体的前表面和背表面,并且肋可以从第一本体的前表面突出。
肋可以从第二本体的前表面突出。
肋可以具有筒形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组装体,该线缆组装体包括:连接器;线缆,该线缆包括连接至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以及后保持件,该后保持件联接至连接器的背表面,其中,后保持件包括本体部分并且包括肋,该本体部分包括供线缆穿过的线缆孔,本体部分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彼此联接,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肋构造成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至少一者延伸并从本体部分突出,并且肋与穿过线缆孔的线缆的连接端子接触。
连接端子可以包括构造成围绕线缆的外周表面的固定部分,并且肋可以与固定部分接触。
固定部分和肋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具有筒形形状。
肋的内径可以小于固定部分的外径。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旋转轴;转子,该转子构造成围绕旋转轴;以及定子,该定子布置在转子的外侧处,其中,定子包括线圈和连接至线圈的线缆组装体,线缆组装体包括:连接器;线缆,该线缆包括连接至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以及后保持件,该后保持件联接至连接器的背表面。后保持件包括本体部分并且包括肋,该本体部分包括供线缆穿过的线缆孔,本体部分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彼此联接,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肋构造成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至少一者延伸并从本体部分突出,并且肋与穿过线缆孔的线缆的连接端子接触。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后保持件,该后保持件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以及联接部分,该联接部分构造成联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其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中包括突出肋。
肋可以沿第一凹槽的宽度方向布置。
肋可以邻近第一凹槽的入口和出口中的至少一者布置。
肋可以沿第二凹槽的宽度方向布置。
肋可以邻近第二凹槽的入口和出口中的至少一者布置。
肋可以包括具有能够基于第一凹槽的纵向方向而改变的厚度的区域。
肋的上表面可以布置成沿第一凹槽的纵向方向倾斜。
肋可以具有从第一凹槽的入口增大至第一凹槽的出口的厚度。
肋可以包括具有能够基于第二凹槽的纵向方向而改变的厚度的区域。
肋的上表面可以布置成沿第二凹槽的纵向方向倾斜。
肋可以具有从第二凹槽的入口增大至第二凹槽的出口的厚度。
第一本体的下表面和第二本体的上表面可以彼此接触,并且联接部分可以布置在第一本体的下表面和第二本体的上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中。
联接部分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本体中的第一突出部和第一孔以及布置在第二本体中的第二突出部和第二孔,其中,第一突出部联至第二孔,并且第二突出部联接至第一孔。
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具有钩形形状,并且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包括与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接合的接合表面。
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由彼此间隔开且彼此面向的一对钩销形成。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组装体,该线缆组装体包括:连接器;线缆,该线缆包括连接至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以及后保持件,该后保持件联接至连接器的背表面,其中,后保持件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以及联接部分,该联接部分构造成联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并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中包括突出肋。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旋转轴;转子,该转子包括孔,旋转轴布置在该孔中;定子,该定子布置在转子的外侧处;以及线缆组装体,该线缆组装体联接至定子的线圈,其中,线缆组装体包括:连接器;线缆,该线缆包括连接至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以及后保持件,该后保持件联接至连接器的背表面。该后保持件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以及联接部分,该联接部分构造成联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并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在其中包括突出肋。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旋转轴;转子,该转子包括孔,旋转轴布置在该孔中;定子,该定子布置在转子的外侧处;壳体,该壳体构造成容纳转子和定子;连接器,该连接器电连接至定子;以及多根线缆,所述多根线缆布置在定子与连接器之间,其中,多根线缆包括具有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一线缆和不具有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二线缆。
第一线缆可以是一根第一线缆,并且第二线缆可以是多根第一线缆。
多根第二线缆可以是两根第二线缆,并且第一线缆可以布置在两根第二线缆之间。
马达还可以包括套管,其中,套管可以包括供第一线缆穿过的第一孔和供第二线缆穿过的第二孔,并且第一孔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孔的直径。
第一线缆还可以包括铜线、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其中,铜线、第一绝缘体、电磁波屏蔽层和第二绝缘体可以具有相同的中心,铜线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一绝缘体的外径,第一绝缘体的外径可以小于电磁波屏蔽层的外径,并且电磁波屏蔽层的外径可以小于第二绝缘体的外径。
第二线缆可以包括铜线和绝缘体,铜线和绝缘体可以具有相同的中心,并且铜线的外径可以小于绝缘体的外径。
马达还可以包括套管且可以包括有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布置在套管中以与第一线缆的电磁波屏蔽层接触。
马达还可以包括布置在壳体上侧处的支架,并且接地端子可以与支架接触。
定子可以包括定子芯和绕定子芯缠绕的线圈,其中,线圈可以连接至端子,并且端子可以电连接至线缆。
马达还可以包括套管,布置成穿过套管的线缆可以连接至连接端子,并且连接端子可以连接至端子。
有利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当出现错误组装时容易进行再处理,这是由于本体部分分成彼此联接而形成线缆孔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根据实施方式,由于线缆组装体可以在马达的端子的压制过程之后被组装,因此不需要确保构造成围绕线缆的管与后保持件之间的间隔空间,从而可以简化过程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实施方式,通过在形成线缆孔的凹槽上布置肋可以防止在线缆孔与线缆之间产生间隙。
根据实施方式,由于形成线缆孔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是分开形成的,并且设置有构造成联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联接部分,因此当发生错误组装时容易进行再处理。
根据实施方式,由于线缆组装体可以在马达的端子的压制过程之后被组装,因此不需要确保构造成围绕线缆的管与后保持件之间的间隔空间,从而可以简化过程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根据实施方式,通过仅将线缆组装体的线缆的一部分构造为包括屏蔽层的线缆来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视截面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马达的分解图。
图3是图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缆组装体的视图。
图4是图示了后保持件的视图。
图5是第一本体的侧视图。
图6是第二本体的侧视图。
图7是图示了线缆和连接端子的视图。
图8是图示了连接器的内部的视图。
图9是图示了后保持件的改型的视图。
图10是图示了肋的视图。
图11是图示了倾斜肋的视图。
图12是图示了线缆的布置结构的视图。
图13是图示了第一线缆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14是图示了第二线缆的横截面的视图。
图15是图示了套管的孔的视图。
图16是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根据以下与附图和实施方式有关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目的、特定优点和新的特征可以变得更明显。此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应以通常含义或字典含义来解释,而是应当基于下述原则被解释为与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一致的含义和概念:发明人可以适当地限定术语的概念从而以最佳的方法描述发明人的发明。另外,在描述本发明时,将省略可能不必要地使本发明的精神模糊的相关技术的详细描述。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可以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定。这些术语仅被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术语“和/或”包括多个相关联的列举项目中的一个列举项目或所有列举项目的组合。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视截面图,并且图2是图1中示出的马达的分解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可以包括旋转轴100、转子200、定子300、汇流条400、壳体500、连接器600以及线缆700。
旋转轴100可以联接至转子200。当通过电流供给发生转子200与定子300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时,转子200旋转,并且因此旋转轴100旋转。旋转轴100可以连接至车辆的转向轴以将动力传递至转向轴。
转子200通过与定子300的电相互作用而旋转。
转子200可以包括转子芯和磁体。转子芯可以被实施为呈下述形状,其中,多个板——所述多个板各自均具有薄且圆形的钢板形状——堆叠或布置成一个桶形形状。供旋转轴100连接的孔可以布置在转子芯的中央处。从转子芯的外周表面可以突出有构造成导引磁体的突出部。磁体可以附接至转子芯的外周表面。多个磁体可以以规则的间隔沿着转子芯的边缘布置。转子200可以包括罐构件(can member),该罐装构件构造成围绕并固定磁体以使得磁体不与转子芯分离,并且该罐构件构造成防止暴露磁体。
线圈可以绕定子300缠绕,以引起定子300与转子200之间的电相互作用。下面将对定子300用以缠绕线圈的特定构型进行描述。定子300可以包括具有多个齿的定子芯。定子芯可以设置有环形轭和齿,其中,线圈在朝向中央的方向上绕轭缠绕。齿可以以规则的间隔沿轭的外周表面设置。同时,定子芯可以通过堆叠多个板形成,所述多个板各自均具有薄钢板形状。此外,定子芯可以通过将多个分开的芯彼此联接或连接而形成。
汇流条400可以布置在定子300上。汇流条400可以包括呈环形模制构件的端子。此外,汇流条400的端子可以包括U相端子、V相端子和W相端子(图2中的410)。
绕定子300缠绕的线圈(图2中的310)连接至U相端子、V相端子和W相端子(图2中的410)。此外,端子(图2中的410)电连接至线缆700。
壳体500可以将转子200和定子300容纳在其中。壳体500可以包括本体510和支架520。本体510具有筒形形状。本体510可以由金属材料比如铝形成。此外,本体510的上部部分是敞开的。支架520覆盖本体510的敞开的上部部分。定子300可以位于本体510中,并且转子200可以布置在定子300中。轴承530可以布置在支架520的中央处。轴承530可以与支架520以双注射的方式模制并成一体。
连接器600连接至外部电源。
线缆700连接至连接器600。此外,线缆700电连接至定子300。套管710布置在线缆700的端部部分处。线缆700的端部部分可以容纳在套管710中。套管710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套管710布置在本体510与支架520之间,以防止异物进入马达。
在线缆700中,可以布置有提供U相、V相和W相电力的三根线缆。线缆700的端部部分中的每个端部部分均连接至连接端子(图2中的720)。连接端子720连接至端子(图2中的410)。在这种情况下,端子410连接至定子300的线圈310。
感测磁体800是联接至旋转轴100以与转子200连结并且构造成检测转子200的位置的装置。
构造成感测感测磁体800的磁力的传感器可以布置在印刷电路板900上。在这种情况下,该传感器可以是霍尔集成电路(IC)。传感器对感测磁体800中的N极和S极的变化进行感测以产生感测信号。
图3是图示了根据实施方式的线缆组装体的视图。
参照图3,线缆组装体可以包括后保持件1000、连接器600和线缆700。
后保持件1000覆盖连接器600的敞开的背表面。此外,线缆700穿过后保持件1000。连接端子610安装在线缆700的端部处。电连接至马达的连接器的端子布置在连接器600中。连接器600的背表面是敞开的,使得可以插入线缆700的连接端子610。连接器600的本体物理地连接至马达的连接器。
图4是图示了后保持件的视图。
参照图4,后保持件1000可以包括本体部分1100和肋1200。
本体部分1100可以由两个可分开的部分形成。后保持件1000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第一本体1110包括第一联接部分,并且第二本体1120包括第二联接部分。由于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联接至彼此,因此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联接至彼此。此外,第一本体1110包括第三联接部分,并且第二本体1120包括第四联接部分。由于第三联接部分和第四联接部分联接至彼此,因此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联接至彼此。
图5是第一本体的侧视图。
参照图4和图5,第一本体1110可以具有六面体形状。第一本体1110可以包括下表面1110A、前表面1110B和背表面1110C。第一本体1110可以包括第一凹槽1111。第一凹槽1111形成为穿过前表面1110B和背表面1110C。第一凹槽1111可以具有半圆筒形状。第一凹槽1111是供线缆700穿过的地方。
第一本体1110可以包括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三联接部分。
第一联接部分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1112和第一孔1113。
第一突出部1112和第一孔1113可以形成在第一本体1110的下表面1110A处。第一突出部1112可以从下表面1110A突出并且具有钩形形状。例如,第一突出部1112可以是彼此间隔开且面向彼此的一对钩销。以上是当第一突出部1112联接至第二本体1120的第二孔1123时容易弹性变形并且在第一突出部1112联接至第二本体1120的第二孔1123之后增加固定力的构型。
第二本体1120的第二突出部1122联接至第一孔1113。第一孔1113可以包括接合表面,第二本体1120的具有钩形形状的第二突出部1122与该接合表面接合。
第三联接部分可以包括第三突出部1114和第三孔1115。
第一突出部1112和第一孔1113可以相对地布置在第一本体1110的中央处。另一方面,第三突出部1114和第三孔1115可以布置在第一本体1110的外侧部处。
第三突出部1114和第三孔1115可以形成在第一本体1110的下表面1110A处。第三突出部1114可以布置在下表面1110A的一侧的端部上,并且第三孔1115可以布置在下表面1110A的另一侧的端部中。
第三突出部1114可以从下表面1110A突出并具有销形形状。第三突出部1114联接至第三孔1115。第一突出部1112和第一孔1113可以用于强力联接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并且第三突出部1114和第三孔1115可以用于使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对准。
图6是第二本体的侧视图。
参照图4和图6,第二本体1120和第一本体1110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在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尽管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是分开的,但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因此可以是可以联接的单个部件。
第二本体1120也可以具有六面体形状。第二本体1120可以包括下表面1120A、前表面1120B和背表面1120C。第二本体1120可以包括第二凹槽1121。第二凹槽1121形成为穿过前表面1120B和背表面1120C。第二凹槽1121可以具有半圆筒形状。第二凹槽1121是供线缆700穿过的地方。
第二本体1120可以包括第二联接部分和第四联接部分。
第二联接部分可以包括第二突出部1122和第二孔1123。
第二突出部1122和第二孔1123可以形成在第二本体1120的下表面1120A处。第二突出部1122可以从下表面1120A突出并且具有钩形形状。例如,第二突出部1122可以是彼此间隔开且面向彼此的一对钩销。以上是当第二突出部1122联接至第一本体1110的第一孔1113时容易弹性变形并且在第二突出部1122联接至第一本体1110的第一孔1113之后增加固定力的构型。
第一本体1110的第一突出部1112联接至第二孔1123。第一孔1113可以包括接合表面,具有钩形形状的第一突出部1112与该接合表面接合。
第四联接部分可以包括第四突出部1124和第四孔1125。
第二突出部1122和第二孔1123可以相对地布置在第二本体1120的中央处。另一方面,第四突出部1124和第四孔1125可以布置在第二本体1120的外侧部处。
第四突出部1124和第四孔1125可以形成在第二本体1120的下表面1120A处。第四突出部1124可以布置在下表面1120A的一侧的端部上,并且第四孔1125可以布置在下表面1120A的另一侧的端部中。
第四突出部1124可以从下表面1120A突出并且具有销形形状。第四突出部1124联接至第四孔1125。
第二突出部1122和第二孔1123可以用于强力联接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并且第四突出部1124和第四孔1125可以用于使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对准。
同时,当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通过上述第一联接部分至第四联接部分联接至彼此时,第一本体1110的下表面1110A和第二本体1120的下表面1110A彼此接触。此外,当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联接至彼此时,第二凹槽1121和第一本体1110的第一凹槽1111形成供线缆700穿过的线缆孔。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联接以实现线缆孔,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再处理,并且具有当出现错误组装时能够最终切换到线缆组件10的组装过程的优点。
肋1200可以布置成从形成线缆孔的第一凹槽1111和第二凹槽1121延伸。肋1200可以从第一本体1110的前表面1110B与第一凹槽1111之间的边界突出。此外,肋1200可以从第二本体1120的前表面1120B与第二凹槽1121之间的边界突出。肋1200均可以在第一本体1110和第二本体1120联接至彼此的状态下具有筒形形状。
图7是图示了线缆和连接端子的视图。
参照图7,连接端子610可以安装在线缆700的端部处。连接端子610连接至包括在连接器600中的端子。连接端子610可以包括固定部分610a,固定部分610a构造成围绕并固定线缆700的外周表面。固定部分610a可以具有筒形形状。
图8是图示了连接器内部的视图。
参照图8,肋1200与固定部分610a接触。当后保持件1000固定至连接器600时,肋1200推动固定部分610a,使得线缆700的连接端子610和包括在连接器600中的端子彼此紧密接触。
肋1200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在组装后保持件1000的过程期间当线缆700的连接端子610和包括在连接器600中的端子彼此不接触时可能出现的缺陷。
图9是图示了后保持件的改型的视图。
参照图9,根据改型的后保持件1500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510、第二本体1520和联接部分1530。
第一本体1510和第二本体1520通过联接部分1530联接至彼此。
第一本体1510可以具有六面体形状。第一本体1510可以包括下表面1510A、前表面1510B和背表面1510C。第一本体1510可以包括第一凹槽1511。第一凹槽1511形成为穿过前表面1510B和背表面1510C。第一凹槽1511可以具有半圆筒形状。第一凹槽1511是供线缆700穿过的位置。可以布置多个第一凹槽1511。
第二本体1520可以具有六面体形状。第二本体1520可以包括上表面1520A、前表面1520B和背表面1520C。第二本体1520可以包括第二凹槽1521。第二凹槽1521形成为穿过前表面1520B和背表面1520C。第二凹槽1521可以具有半圆筒形状。第二凹槽1521是供线缆700穿过的地方。可以布置多个第二凹槽1521。
尽管分别描述了第一本体1510和第二本体1520,但第一本体1510和第二本体1520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并且因此第一本体1510和第二本体1520可以是可以联接的单个部件。当第一本体1510和第二本体1520联接至彼此时,第一本体1510的下表面1510A和第二本体1520的上表面1520A彼此接触并且第一凹槽1511和第二凹槽1521对准以形成供线缆700穿过的线缆孔。
第一本体1510和第二本体1520通过联接部分1530联接至彼此。
联接部分1530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1531、第一孔1532、第二突出部1533和第二孔1534。
第一突出部1531和第一孔1532可以布置在第一本体1510处。此外,第二突出部1533和第二孔1534可以布置在第二本体1520处。
第一突出部1531和第一孔1532可以形成在第一本体1510的下表面1510A处。第一突出部1531可以从下表面1510A突出并且具有钩形形状。例如,第一突出部1531可以是彼此间隔开且面向彼此的一对钩销。以上是当第一突出部1531联接至第二本体1520的第二孔1534时容易弹性变形并且在第一突出部1531联接至第二本体1520的第二孔1534之后增加固定力的构型。
第二本体1520的第二突出部1533联接至第一孔1532。当具有钩形形状的第二突出部1533插入到第一孔1532中时,第二突出部1533与形成为第一孔1532的内壁的接合表面接合且没有移位。
第二突出部1533和第二孔1534可以形成在第二本体1520的上表面1520A处。第二突出部1533可以从上表面1520A突出并具有钩形形状。例如,第二突出部1533可以是彼此间隔开并且面向彼此的一对钩销。以上是当第二突出部1533联接至第一本体1510的第一孔1532时容易弹性变形并且在第二突出部1533联接至第一本体1510的第一孔1532之后增加固定力的构型。
第一本体1510的第一突出部1531联接至第二孔1534。当具有钩形形状的第一突出部1531插入到第二孔1534中时,第一突出部1531与形成为第二孔1534的内壁的接合表面接合且没有移位。
同时,第一本体1510和第二本体1520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包括孔1536和销1535。第一本体1510的销1535从下表面1510A突出并插入到第二本体1520的孔1536中。
第二本体1520的销1535可以从上表面1520A突出并插入到第一本体1510的孔1536中。可以布置有多个销1535和多个孔1536。
图10是图示了肋的视图。
参照图9和图10,肋1540可以布置在第一凹槽1511和第二凹槽1521中的每一者处。
肋1540从第一凹槽1511的表面突出。肋1540可以沿着第一凹槽1511的宽度方向布置。肋1540中的每个肋可以具有沿着第一凹槽的表面形成的拱形突出结构。肋1540可以邻近第一凹槽1511的入口E和出口O布置。肋1540的侧表面1541可以是弯曲表面。肋1540的上表面1542可以是平坦表面。肋1540的上表面1542与线缆700接触。
肋1540从第二凹槽1521的表面突出。肋1540可以沿着第二凹槽1521的宽度方向布置。肋1540中的每个肋可以具有沿着第二凹槽1521的表面形成的拱形突出结构。肋1540可以邻近第二凹槽1521的入口E和出口O布置。
参照图4,肋1540在第一本体1510和第二本体1520联接至彼此的状态下与线缆700接触。然而,第一凹槽1511和第二凹槽1521保持与线缆700间隔开的状态。由于肋1540在第一凹槽1511和第二凹槽1521中的每一者的入口E和出口O处与线缆700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在线缆与第一凹槽1511或第二凹槽1521之间引入异物。此外,可以防止由于线缆与第一凹槽1511或第二凹槽1521之间的间隙引起的振动的发生。
图11是图示了倾斜肋的视图。
参照图11,肋1540可以包括下述区域:该区域具有能够基于第一凹槽1511的纵向方向(图11中的x方向)或第二凹槽1521纵向方向(图11中的x方向)而改变的厚度t。例如,厚度t可以形成为从入口E增加至出口O。因此,肋1540的上表面1542布置成是倾斜的。
后保持件1500朝向连接器600移动,以在线缆700穿过线缆孔的状态下连接至连接器600。在这种情况下,线缆700从入口E朝向出口O相对地移动。因此,肋1540的倾斜上表面541改进了与线缆700的外周表面的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在肋1540与线缆700之间产生间隙。
图12是图示了线缆的布置结构的视图。
参照图12,在线缆700中,布置有提供U相、V相和W相电力的三根线缆。线缆700可以包括电磁波屏蔽层。提供电磁波屏蔽层以阻挡电场或磁场的影响,并且电磁波屏蔽层可以由以网状形状编织的铜线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三根线缆700中的一些线缆可以是包括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一线缆730,而其余线缆700可以是不包括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二线缆740。在根据实施方式的马达中,三根线缆700中的仅一些线缆由不包括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一线缆730构成,以降低制造成本。
例如,如图3所示,线缆700可以由一根第一线缆730和两根第二线缆740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线缆740可以布置在第一线缆730的两侧。因此,第一线缆730布置在两根第二线缆740之间。提供线缆700的布置结构构型以提高电磁波屏蔽效率。第一线缆730的电磁波屏蔽层吸收从与其相邻的第二线缆740产生的电磁波。因此,通过紧密地布置第一线缆730和第二线缆740,可以有利地提高电磁波屏蔽效率。当第一线缆730布置在两根第二线缆740之间时,由于两根第二线缆740布置成最靠近第一线缆730,因此可以有效地吸收从两根第二线缆740产生的电磁波。
图13是图示了第一缆线的横截面的视图。
参照图13,第一线缆730包括铜线731、第一绝缘体732、电磁波屏蔽层733、第二绝缘体734和护套层735。
铜线731是设置成使电流流动的金属部件。
第一绝缘体732覆盖铜线731以允许铜线731承受操作电压并固定铜线731。第一绝缘体732布置在铜线731的外侧处。因此,基于同中心的中心C1,铜线731的外径D1小于第一绝缘体732的外径D2。
电磁波屏蔽层733布置在第一绝缘体732的外侧处。因此,第一绝缘体732的外径D2小于电磁波屏蔽层733的外径D3。
第二绝缘体734覆盖电磁波屏蔽层733以固定电磁波屏蔽层733。第二绝缘体734布置在电磁波屏蔽层733的外侧处。因此,电磁波屏蔽层733的外径D3小于第二绝缘体734的外径D4。
护套层735布置在第二绝缘体734的外侧处。第一线缆730的前端部部分可以布置在套管710中,使得护套层735和第二绝缘体734可以被剥离并且电磁波屏蔽733可以被暴露。被暴露的电磁波屏蔽层733与接地端子(图3中的750)接触。接地端子750可以在安装套管710的过程中与支架520接触。
图14是图示了第二缆线的横截面的视图。
参照图14,第二线缆740可以包括铜线741和第三绝缘体742。第二线缆740不包括电磁波屏蔽层。第三绝缘体742布置在铜线741的外侧处。因此,基于同中心的中心C2,铜线741的外径D5小于第三绝缘体742的外径D6。
图15是图示了套管的孔的视图。
参照图15,套管710可以包括第一孔711和第二孔712。第一缆线730穿过第一孔711。此外,第二缆线740穿过第二孔71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线缆730的外径可以大于第二线缆740的外径,因为与第二线缆740不同,第一线缆730包括电磁波屏蔽层733。因此,供第一线缆730穿过的第一孔711的直径D7大于供第二线缆740穿过的第二孔712的直径D8。此外,第一孔711可以布置在两个第二孔712之间,从而与第一线缆730的位置和第二线缆740的位置相对应。
图16是对电磁波的屏蔽效果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16中的A示出了其中仅布置有不包括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二线缆740的马达中的电磁波噪音的振幅。此外,图16中的B示出了其中仅布置有包括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一线缆730的马达中的电磁波噪音的振幅。
如图16所示,测得其中仅布置有第二线缆740的马达的电磁波噪音的振幅显然大于其中仅布置有第一线缆730的马达中的电磁波噪音的振幅。
图16中的C示出了其中混合且布置有一根第一线缆730和两根第二线缆740的马达中的电磁波噪音的振幅。即使在其中混合且布置有一根第一线缆730和两根第二线缆740的马达的情况下,由于电磁波噪音的振幅被示出为小于其中仅布置有第二线缆740的马达的电磁波噪音的振幅,因此可以确认存在电磁波屏蔽效果。
特别地,如图16所示,其中混合且布置有第一线缆730和第二线缆740的马达中的电磁波噪音的振幅和其中仅布置有包括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一线缆730的马达中的电磁波噪音的振幅可以被确认为在所有频带中几乎相同。也就是说,可以确认的是:电磁波屏蔽效果在电磁波屏蔽层布置在三根线缆700中的每根线缆中的情况与电磁波屏蔽层仅布置在一根线缆700中的情况进行比较时并没有不同。
因此,通过仅将三根线缆700中的一根线缆构造为包括电磁波屏蔽层的线缆,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确保电磁波屏蔽性能。
如上所述,已经参照附图研究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
以上描述仅是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示例性描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基本特征内执行本发明的各种改变、各种改型、变化和替换。因此,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附图不用于限制,而用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并且本发明的技术精神的范围不受实施方式和附图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下面将描述的权利要求来解释,并且等同方案应当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

Claims (12)

1.一种后保持件,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
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构造成联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以及
肋,
其中,所述肋布置成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边界以及所述第二本体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边界中的至少一者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持件,其中,
所述联接部分包括联接至彼此的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
所述第一联接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中;并且
所述第二联接部分布置在所述第二本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持件,其中,
所述第一凹槽布置成穿过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和背表面;并且
所述第二凹槽布置成穿过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前表面和背表面。
4.一种后保持件,包括:
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
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以及
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构造成联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中包括突出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保持件,其中,所述肋沿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方向布置并且邻近所述第一凹槽的入口和出口中的至少一者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保持件,其中,所述肋沿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方向布置并且邻近所述第二凹槽的入口和出口中的至少一者布置。
7.一种马达,包括:
旋转轴;
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孔,所述旋转轴布置在所述孔中;
定子,所述定子布置在所述转子的外侧处;以及
线缆组装体,所述线缆组装体连接至所述定子的线圈,
其中,所述线缆组装体包括:连接器;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连接至所述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以及后保持件,所述后保持件联接至所述连接器的背表面,
其中,所述后保持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构造成联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以及肋,其中,所述肋布置成沿所述第一本体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边界以及所述第二本体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边界中的至少一者突出,并且所述肋与穿过所述线缆孔的所述线缆的所述连接端子接触。
8.一种马达,包括:
旋转轴;
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孔,所述旋转轴布置在所述孔中;
定子,所述定子布置在所述转子的外侧处;以及
线缆组装体,所述线缆组装体连接至所述定子的线圈,
其中,所述线缆组装体包括:连接器;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连接至所述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以及后保持件,所述后保持件联接至所述连接器的背表面,
其中,所述后保持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凹槽;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凹槽;以及联接部分,所述联接部分构造成联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对准以形成线缆孔,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的至少一者在其中包括突出肋。
9.一种马达,包括:
旋转轴;
转子,所述转子包括孔,所述旋转轴布置在所述孔中;
定子,所述定子布置在所述转子的外侧处;
壳体,所述壳体构造成容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电连接至所述定子;以及
多根线缆,所述多根线缆布置在所述定子与所述连接器之间,
其中,所述多根线缆包括具有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一线缆和不具有所述电磁波屏蔽层的第二线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线缆为一根第一线缆;并且
所述第二线缆为多根第二线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多根第二线缆为两根第二线缆;并且
所述第一线缆布置在所述两根第二线缆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还包括套管,
其中,所述套管包括供所述第一线缆穿过的第一孔和供所述第二线缆穿过的第二孔,
其中,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
CN201780048461.8A 2016-08-01 2017-08-01 后保持件和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Active CN109769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98211 2016-08-01
KR1020160098211A KR20180014618A (ko) 2016-08-01 2016-08-01 리어 홀더, 케이블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KR10-2017-0001349 2017-01-04
KR1020170001349A KR20180080536A (ko) 2017-01-04 2017-01-04 리어홀더, 케이블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KR1020170056355A KR102446183B1 (ko) 2017-05-02 2017-05-02 모터
KR10-2017-0056355 2017-05-02
PCT/KR2017/008313 WO2018026177A1 (ko) 2016-08-01 2017-08-01 리어 홀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9403A true CN109769403A (zh) 2019-05-17
CN109769403B CN109769403B (zh) 2021-11-12

Family

ID=6107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8461.8A Active CN109769403B (zh) 2016-08-01 2017-08-01 后保持件和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0886B2 (zh)
EP (1) EP3493376B1 (zh)
CN (1) CN109769403B (zh)
WO (1) WO20180261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9969B2 (en) * 2016-08-05 2022-03-29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ith terminal holding portion
KR102343086B1 (ko) * 2017-04-26 2021-12-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CN109256884A (zh) * 2017-10-13 2019-01-22 朱卫 一种用钛金属生产的马达外壳
CN111417273A (zh) * 2020-04-27 2020-07-14 深圳市凯至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驱动器壳体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87A (zh) * 1994-11-07 1996-12-18 汤姆森电视器件法国公司 在圆柱形孔中夹紧软性电缆的装置以及装有该装置的高压变压器
US5801465A (en) * 1995-07-03 1998-09-01 Ebara Corporation Underwater motor with water-proof connector
JP2002118947A (ja) * 2000-10-04 2002-04-19 Honda Motor Co Ltd 高電圧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JP3758104B2 (ja) * 1997-05-20 2006-03-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040408A (zh) * 2004-08-13 2007-09-19 Fci公司 电缆连接器
CN102207073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动压缩机
CN203118538U (zh) * 2013-01-25 2013-08-07 安徽吉安特种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钢铁厂用具有屏蔽耐高温的复合防溅扁电缆
WO2015099183A1 (ja) * 2013-12-26 2015-07-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リアホルダ
JP2015125889A (ja) * 2013-12-26 2015-07-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リアホルダ
JP2016084768A (ja) * 2014-10-28 2016-05-19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電動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0478A (en) * 1986-04-10 1987-09-01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Inc.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R2844104A1 (fr) * 2002-08-27 2004-03-05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Borne de contact munie d'une lame de contact elastique
US8002572B2 (en) * 2009-07-15 2011-08-23 Luxi Electronics Corp. HDMI DIY field termination products
US9331544B2 (en) * 2010-07-14 2016-05-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Brushless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2012177587A (ja) * 2011-02-25 2012-09-13 Jtekt Corp レゾル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レゾルバ付き軸受
US8449329B1 (en) * 2011-12-08 2013-05-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ble header connector having cable subassemblies with ground shields connected to a metal holder
KR102268571B1 (ko) * 2016-04-29 2021-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용 팬 모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87A (zh) * 1994-11-07 1996-12-18 汤姆森电视器件法国公司 在圆柱形孔中夹紧软性电缆的装置以及装有该装置的高压变压器
US5801465A (en) * 1995-07-03 1998-09-01 Ebara Corporation Underwater motor with water-proof connector
JP3758104B2 (ja) * 1997-05-20 2006-03-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2118947A (ja) * 2000-10-04 2002-04-19 Honda Motor Co Ltd 高電圧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CN101040408A (zh) * 2004-08-13 2007-09-19 Fci公司 电缆连接器
CN102207073A (zh) * 2010-03-30 2011-10-0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动压缩机
CN203118538U (zh) * 2013-01-25 2013-08-07 安徽吉安特种线缆制造有限公司 钢铁厂用具有屏蔽耐高温的复合防溅扁电缆
WO2015099183A1 (ja) * 2013-12-26 2015-07-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リアホルダ
JP2015125889A (ja) * 2013-12-26 2015-07-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リアホルダ
JP2016084768A (ja) * 2014-10-28 2016-05-19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電動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93376A1 (en) 2019-06-05
US10850886B2 (en) 2020-12-01
CN109769403B (zh) 2021-11-12
EP3493376A4 (en) 2019-08-07
EP3493376B1 (en) 2021-07-28
US20190202591A1 (en) 2019-07-04
WO2018026177A1 (ko) 2018-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9403A (zh) 后保持件和包括该后保持件的马达
JP5377805B1 (ja) 接続端子、接続端子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動機
JP6793659B2 (ja) ターミナル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これを含むモーター
JP5967765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構造
JP3997208B2 (ja) コネクタの固定構造
JP5682301B2 (ja)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KR102345928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N106998013B (zh) 电缆组件和具有电缆组件的电机
CN110313115A (zh) 马达
KR20190095748A (ko) 모터
JP4082259B2 (ja) 回転電機
JP5044637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EP3675294B1 (en) Rotary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JP7162602B2 (ja) モーター
JP6424792B2 (ja) コイル用導体及び回転電機
JP7405089B2 (ja) モータ
JP2004314901A (ja) 回転センサ付き回転コネクタ
JP2012182072A (ja) リードブロッ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コネクタ
JP2023509689A (ja) モータ
JP2019068682A (ja) 導線部材および駆動ユニット
JP6246416B2 (ja) 回転電機
KR102158102B1 (ko) 일체형 케이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어셈블리
JP7222475B2 (ja)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US20220181830A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and flat cable assembly for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KR200464575Y1 (ko) 모터용 고정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