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9289B -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9289B
CN109769289B CN201910103492.XA CN201910103492A CN109769289B CN 109769289 B CN109769289 B CN 109769289B CN 201910103492 A CN201910103492 A CN 201910103492A CN 109769289 B CN109769289 B CN 1097692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enhanced transmission
loss value
channel lo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34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9289A (zh
Inventor
余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34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92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9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9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和用户设备,用于根据信道损耗值所在的范围来确定增强传输机会配置。这样基站和用户设备可以根据信道损耗值在合适的时频资源和功率配置上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省了功率消耗。

Description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计算、执行和通信能力的各种设备,获取物理世界的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网络。一般认为,物联网的第一个阶段称为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即实现机器之间的自由通信。对于通信网络(比如,移动蜂窝网络)而言,它所承担的这种通信业务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项目是近年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这种以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为核心的技术在20MHz频谱带宽上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并且能够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LTE系统的性能优势带来很多好处,现在已经有很多的M2M设备可以充分利用LTE网络的优点,其中,一种是利用LTE的高速度和低延迟特性可以立即带来性能提升的M2M设备,另一种是对连接要求较低的M2M设备。
基于LTE的低成本MTC用户设备的研究主要考虑针对MTC设备的引入而需要对 LTE网络及空中接口进行增强或优化,其中覆盖问题是运营商关心的关键问题之一。例如,MTC用户设备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智能仪表,智能仪表是被安装在住房的地下室中,或是被金属外壳隔离。在这种情况下,MTC用户设备会比普通用户设备经历更加严重的路径损耗,比如路径损耗额外增加20dB。严重的路径损耗会使得MTC用户设备的功率消耗(PowerConsumption)增大。另外,考虑到MTC用户设备通常是由电池供电,功率消耗的增大会使得电池寿命减短,不利于设备的维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能够降低功率消耗,优化资源配置。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包括: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前,还包括: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其中所述传输类型表示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传输格式,所述信息类型表示信息的属性或者类别。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确定所述信道损耗值所在的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根据所述信道损耗值所在的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传输类型;根据所述传输类型和所述信息的信息类型确定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包括:根据所述传输类型,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所述信息的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的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或者,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的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和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 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将所述传输类型发送给用户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根据所述传输类型确定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根据所述传输类型确定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通过RRC专用信令,和/或物理层专用信令将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中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为: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期望的覆盖增强。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重复传输次数M;扩频传输倍数M;时间传输间隔簇大小M;聚合级别L;调制方式;编码方式;随机接入前导传输格式;功率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类型属于以下类型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物理信道类型集合;信号类型集合;消息类型集合。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前,还包括: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其中所述传输类型表示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传输格式,所述信息类型表示信息的属性或者类别。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所述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所述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还包括: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确定所述信道损耗值所在的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包括:根据所述传输类型,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所述信息的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的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或者,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的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和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传输类型。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通过RRC专用信令,和/或物理层专用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中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重复传输次数M;扩频传输倍数M;时间传输间隔簇大小M;聚合级别L;调制方式;编码方式;随机接入前导传输格式;功率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信息类型属于以下类型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物理信道类型集合;信号类型集合;消息类型集合。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其中所述传输类型表示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传输格式,所述信息类型表示信息的属性或者类别。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所述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所述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信道损耗值所在的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损耗值所在的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传输类型;根据所述传输类型和所述信息的信息类型确定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类型,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所述信息的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的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或者,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的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和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将所述传输类型发送给用户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根据所述传输类型确定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三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通过RRC专用信令,和/或物理层专用信令将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其中所述传输类型表示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传输格式,所述信息类型表示信息的属性或者类别。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所述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所述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信道损耗值所在的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类型,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所述信息的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包括: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的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或者,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的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和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传输类型。
结合第四方面及上述实现方式,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通过RRC专用信令,和/或物理层专用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示意性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 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等。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称之为终端(Terminal)、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该用户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等,例如,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 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本发明并不限定。为描述方便,下述实施例将以基站eNB和用户设备UE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也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其它实体之间(如终端和终端)的通信。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代表的意思是发送和/或接收。信息可以是以下物理信道、信号、消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随机接入响应消息、随机接入响应应答 Msg3消息、竞争解决消息、系统信息、寻呼消息、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单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广播或组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公共参考信号CRS、解调参考信号DMRS、专有参考信号DRS、同步信道SCH、物理广播信道PBCH等。相应的,信息类型可以是上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1的方法可以由基站执行。
101,根据与用户设备UE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
与UE之间的信道损耗值为与UE之间的路径损耗的度量值,可以是任意能够度量通信质量、信道质量、服务质量QoS的值或信息。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UE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UE期望的覆盖增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不同的UE由于地理位置、所处的环境、产品实现等不同,在同一个小区内的不同UE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会存在不同。因此,基站和不同UE之间的信号可靠发送或者接收所需要的覆盖增强值不同,即UE期望的覆盖增强值不同。对于信道损耗较大,期望覆盖增强较大的UE,可以通过重复、扩频、传输时间间隔捆绑TTI bundling、低码率编码结合低阶调制等牺牲资源的方式,也就是增强传输机会来实现覆盖增强。
一个增强传输机会包含了信息重复或扩频传输所占用的时间和/或频率资源的大小及位置,信息在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时间和/或频率上的M次重复传输或者M倍扩频调制,接收侧将一个增强传输机会中M次重复传输或者M倍扩频调制的信号进行M倍的信息叠加或者M倍的解扩,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其中,M可以根据UE和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对应确定,或者根据UE和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并且,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控制信道的增强,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或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的聚合级别或范围、调制编码方式、功率配置等方法来进行信息的增强。
增强传输机会配置能够具体地配置增强传输机会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因为增强传输机会需要更多的时频资源来获得更好的覆盖和传输可靠性,所以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其中,非增强传输机会在时间上只包括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信息在非增强传输机会上不能实现多个TTI内的能量累加。增强传输机会在时间上包含多个TTI,信息在增强传输机会上可以实现多个TTI内的能量累加,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一般来说,信息的重复传输,或扩频传输,或TTI bundling通常是按照整数倍数进行的,所以增强传输机会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的大小也通常是非增强传输机会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大小的倍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中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102,根据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经过增强处理的信息,例如经过 M次重复或者M倍扩频调制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以及覆盖增强。其中,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控制信道,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或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的聚合级别或范围、调制编码方式、功率配置等方法来进行信息的增强。同时,因为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是根据信道损耗值所确定的,对于较高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多的时频资源,对于较低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少的时频资源,从而实现了时频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省功率消耗。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的方法由基站执行。图2为图1的一个更加具体的实施例,给出了图1中确定信道损耗值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以及将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下发的具体方法。
201,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可以通过系统预先定义的方式,为基站配置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具体地,可以预定义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以及传输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其中传输类型表示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传输格式,信息类型表示信息的属性或者类别。
信道损耗值区间的划分也可以是系统预先定义的,可以在一个大的取值范围里设定多个信道损耗值,从而将大的取值范围划分为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例如:在0dB到20dB的取值范围里取5dB、10dB、15dB,将取值范围划分为0dB到5dB、6dB到10dB、11dB 到15dB和16dB到20dB。应理解,本发明中的信道损耗值区间划分方法不限于此。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表1示意了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信道损耗值区间与传输类型一一对应,传输类型与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一一对应,从而,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
表1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966191310000101
表1中的区间划分仅为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三个区间。传输类型中的重复传输次数和/或扩频因子M1,M2,M3互不相同,且M1<M2<M3。其中,扩频因子是进行扩频调制的扩频倍数。传输类型不限于重复传输和扩频调制,还可以包括以下的一种或者多种:TTIbundling、扩频码索引、控制信道元素CCE或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聚合级别或范围、调制编码方式、功率配置等。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包括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包含在该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如果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包括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该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则传输类型实际上可以不定义;此时,只存在信道损耗值区间与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后,可以根据每个信道损耗值区间的权重来确定能够保证信息传输可靠性的传输类型。其中,信道损耗值区间的权重可以根据信道损耗值区间的边界值或平均值来确定,例如,6dB到10dB的区间的权重可以是6dB或10dB或8dB。应理解,信道损耗值区间的权重的确定不限于上述方法。信道损耗值区间的权重越大,所对应的传输类型的重复传输次数越多,和/或扩频因子的长度越长,和/或聚合等级越高,和/或TTIbundling大小越大等,反之亦然。
在不考虑信息类型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能够保证信息传输可靠性的传输类型能够得知所需占用的时频资源的大小和位置。并且结合上述信道损耗值区间的权重来确定合适的功率配置。根据时频资源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功率配置来确定增强传输机会,从而确定出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考虑到信息类型,不同信息类型的信息传输可以应用相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表2示意了信息类型x、信息类型y、信息类型z的信息传输采用相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2信道损耗值区间、信息类型、传输类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966191310000111
应理解,表2中的区间划分,仅为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三个区间。信息类型x、信息类型y、信息类型z仅为一个示例性的划分,信息类型的个数不限于三个。可扩展地,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也可以有以上对应关系。即: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包括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包含在该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如果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包括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该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则传输类型实际上可以不定义;此时,只存在信道损耗值区间与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信息类型可以属于以下类型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物理信道类型集合;信号类型集合;消息类型集合。其中,物理信道类型集合可以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单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广播或组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同步信道SCH、物理广播信道PBCH等。信号类型集合可以包括:公共参考信号CRS、解调参考信号DMRS、专有参考信号DRS等。消息类型集合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消息、随机接入响应应答Msg3消息、竞争解决消息、系统信息、寻呼消息等。
本实施例中,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与表1 中三者的对应关系相同。对应关系的确定方法也可以参考表1,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考虑到信息类型,不同的信息类型可以应用不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表3示意了信息类型x、信息类型y、信息类型z的信息传输采用不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3信道损耗值区间、信息类型、传输类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1966191310000112
Figure BDA0001966191310000121
应理解,表3中的区间划分,仅为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三个区间。信息类型x、信息类型y、信息类型z仅为一个示例性的划分,信息类型的个数不限于三个。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包括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包含在该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如果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包括的全部内容都包含在该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中,则传输类型实际上可以不定义;此时,只存在信道损耗值区间与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信息类型可以属于以下类型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物理信道类型集合;信号类型集合;消息类型集合。其中,物理信道类型集合可以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单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广播或组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同步信道SCH、物理广播信道PBCH等。信号类型集合可以包括:公共参考信号CRS、解调参考信号DMRS、专有参考信号DRS等。消息类型集合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消息、随机接入响应应答Msg3消息、竞争解决消息、系统信息、寻呼消息等。
本实施例中,每个信息类型都有特定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之间的对应关系。系统需要为不同的信息类型分别单独配置不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还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相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可以对应于不同的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202,向用户设备发送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在确定了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和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后,将上述对应关系发送给用户设备。具体地,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还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从而能够在UE端建立起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
更具体地,实际的发送方式可以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如系统信息块SIB或主信息块MIB)、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和/或传输类型发送给用户设备。其中,信道损耗值区间与传输类型和信息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发送顺序确定,或通过标号来确定。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不考虑信息类型的情况下,以下伪代码示例了通过RRC 广播信令将增强传输机会(Enhanced Transmission Occasion;ETO)配置给UE:
ETO-ConfigCommon::={SEQUENCE(SIZE(1..ETONumber))OF ETOInfo
ETOInfo::={SEQUENCE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T
第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
}
上述伪代码中,ETO-ConfigCommon没有指示信息类型,即本实施例中不考虑信息类型。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的信息类型都可以应用相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ETONumer指示了增强传输机会的个数,等价的,指示了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即基站向UE下发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过程中,同时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也下发给了UE。ETOInfo当中具体地配置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之间的时间间隔,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和时间长度,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和大小,以及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ETOInfo中可以包括上述配置项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类似地,可以将传输类型也发送给UE,从而在UE端建立起步骤201中表1所示的一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考虑信息类型的情况下,以下伪代码示例了通过RRC 广播信令为信息类型x、信息类型y、信息类型z配置相同的增强传输机会:
ETO-ConfigCommon_x_y_z::={SEQUENCE(SIZE(1..ETONumber))OF ETOInfo
ETOInfo::={SEQUENCE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T
第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
}
上述伪代码中,ETO-ConfigCommon指示了信息类型x、信息类型y、信息类型z,即本实施例中考虑信息类型,为多个不同的信息类型配置相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ETONumer指示了增强传输机会的个数,等价的,指示了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即基站向UE下发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过程中,同时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也下发给了UE。ETOInfo当中具体地配置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之间的时间间隔,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和时间长度,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和大小,以及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ETOInfo中可以包括上述配置项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类似地,可以将传输类型也发送给UE,从而在UE端建立起步骤201中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考虑信息类型的情况下,以下三段伪代码分别示例了通过RRC广播信令为信息类型x、信息类型y、信息类型z分别配置增强传输机会: ETO-ConfigCommon_x::={SEQUENCE(SIZE(1..ETONumber))OF ETOInfo
ETOInfo::={SEQUENCE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T
第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
}
ETO-ConfigCommon_y::={SEQUENCE(SIZE(1..ETONumber))OF ETOInfo
ETOInfo::={SEQUENCE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T
第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
}
ETO-ConfigCommon_z::={SEQUENCE(SIZE(1..ETONumber))OF ETOInfo
ETOInfo::={SEQUENCE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T
第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
}
上述三段伪代码中,ETO-ConfigCommon分别指示了信息类型x、信息类型y、信息类型z,即本实施例中考虑信息类型,为多个不同的信息类型配置不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ETONumer指示了增强传输机会的个数,等价的,指示了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即基站向UE下发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过程中,同时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个数也下发给了UE。ETOInfo当中具体地配置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之间的时间间隔,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和时间长度,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和大小,以及每一个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ETOInfo中可以包括上述配置项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类似地,可以将传输类型也发送给UE,从而在UE端建立起步骤201中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
因此,本发明中信息传输的方法能够通过系统预定义的方式在基站侧配置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在较高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使用较多的时频资源和较大的功率来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在较低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使用较少的时频资源和较小的功率,使得时频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降低了系统实现复杂度,并且节省了功率消耗。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的方法由基站执行。图3为图2的一个更加具体的实施例,给出了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并且进行信息传输的具体方法。
301,确定信道损耗值所在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
首先确定与UE间的信道损耗值,具体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信道损耗值可以是由基站测量得到的,也可以是由UE测量得到并且上传给基站的,例如: 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UE 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UE期望的覆盖增强等。
基站确定了信道损耗值后,在系统预先定义的多个信道损耗值范围中确定包括该信道损耗值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例如,结合步骤201中信道损耗值区间的划分例子,假设信道损耗值为3dB,则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为0dB到5dB。
302,确定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根据步骤201中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信息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信息类型是待传输信息自带的属性或者类别。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不考虑信息类型的情况下,可以参照步骤201中的表1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例如,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为:A dB<信道损耗值≦B dB,相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为增强传输机会配置2。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考虑到信息类型的情况下,可以参照步骤201中的表2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表1和表2中的信道损耗值区间和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相同。即,可以为不同的信息类型配置相同的增强传输机会。例如,对于不同的待传输信息的信息类型x和y,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为:信道损耗值≦A dB,相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为增强传输机会配置1。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考虑到信息类型的情况下,可以参照步骤201中的表3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即,可以为每种信息类型分别配置不同的增强传输机会。因此,在确定增强传输机会之前,除了确定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还需要确定待传输信息的信息类型。其中,信息类型可以由基站来确定,也可以通过UE上传给基站。例如,确定待传输信息的信息类型为x,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为:BdB<信道损耗值,相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为增强传输机会配置x3,如果待传输信息的信息类型为y,相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为增强传输机会配置y3。
303,根据传输类型,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
首先,基站通过上述步骤302中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所对应的传输类型。然后,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经过增强处理的信息,例如经过M次重复,或者M倍扩频调制,或M倍TTI bundling的信息,在M倍时间宽度或者M倍频率宽度的资源上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以及覆盖增强。其中,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控制信道,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或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的聚合级别或范围、调制编码方式、功率配置等方法来进行信息的增强。其中,不同的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传输类型。
同时,因为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是根据信道损耗值所确定的,对于较高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多的时频资源和较高的功率,对于较低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少的时频资源和较低的功率,从而实现了时频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省功率消耗。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的方法由基站执行。图4为图1的另一个更加具体的实施例,给出了非系统预定义方式的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的具体方法。
401,根据信道损耗值或信道损耗值所在的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传输类型。
首先确定与UE间的信道损耗值,具体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信道损耗值可以是由基站测量得到的,也可以是由UE测量得到并且上传给基站的,例如: 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UE 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UE期望的覆盖增强等。
基站确定了信道损耗值后,可以根据信道损耗值的大小来确定能够保证信息可靠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M,或扩频倍数M,或TTI bundling数,或CCE/eCCE聚合级别,或调制编码方式,或功率配置,或扩频码索引。即,确定合适的传输类型。
或者可以划分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信道损耗值所在的区间。根据信道损耗值区间的权重来确定能够保证信息可靠传输的重复传输次数M,或扩频倍数M,或TTIbundling数,或CCE/eCCE聚合级别,或调制编码方式,或功率配置,或扩频码索引。即,确定合适的传输类型。其中,信道损耗值区间的权重可以根据信道损耗值区间的边界值或平均值来确定,例如,6dB到10dB的区间的权重可以是6dB或10dB或8dB。应理解,信道损耗值区间的权重的确定不限于上述方法。信道损耗值区间的权重越大,所对应的传输类型的重复传输次数越多,和/或扩频因子的长度越长,和/或TTI bundling大小越大,和/或聚合等级越高等等,反之亦然。
402,根据传输类型和信息的信息类型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根据传输类型,可以确定信息传输所需要占用的时频资源的大小。根据信息的信息类型,可以确定信息传输所需要占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另外,还可以根据信道损耗值来确定传输所需要的覆盖增强,从而确定信息传输所需要的功率。通过上述一种或多种方法,可以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即,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 /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中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信息类型可以属于以下类型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物理信道类型集合;信号类型集合;消息类型集合。其中,物理信道类型集合可以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单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广播或组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同步信道SCH、物理广播信道PBCH等。信号类型集合可以包括:公共参考信号CRS、解调参考信号DMRS、专有参考信号DRS等。消息类型集合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消息、随机接入响应应答Msg3消息、竞争解决消息、系统信息、寻呼消息等。
403a,向用户设备发送根据传输类型确定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通过RRC专用信令,和/或物理层专用信令将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发送给用户设备。例如,以RRC专用信令为例,在不考虑信息类型的情况下,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可以表示为以下伪代码的形式来进行发送:
ETO-ConfigDedicated::={SEQUENCE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T
第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
可选地,在考虑到信息类型的情况下,RRC专用信令的伪代码格式可以参考图2中步骤202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403b,根据传输类型,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
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经过增强处理的信息,例如经过 M次重复,或者M倍扩频调制,或者M倍TTI bundling的信息,在M倍时间宽度或者 M倍频率宽度的资源上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以及覆盖增强。其中,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控制信道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或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的聚合级别或范围、调制编码方式、功率配置等方法来进行信息的增强。其中,不同的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传输类型。
403a和403b两个步骤执行方式有以下几种:执行403a,不执行403b;或者不执行403a,执行403b;或者执行403a,执行403b。其中两个步骤执行顺序不分先后。
因为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是根据信道损耗值所确定的,对于较高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多的时频资源和较高的功率,对于较低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少的时频资源和较低的功率,从而实现了时频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省功率消耗。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5的方法由用户设备UE执行。
501,根据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
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为与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的度量值,可以是任意能够度量通信质量、信道质量、服务质量QoS的值或信息。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UE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UE期望的覆盖增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不同的UE由于地理位置、所处的环境、产品实现等不同,在同一个小区内的不同UE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会存在不同。因此,基站和不同UE之间的信号可靠发送或者接收所需要的覆盖增强值不同,即UE期望的覆盖增强不用。对于信道损耗较大,期望覆盖增强较大的UE,可以通过重复、扩频、TTI bundling、低码率编码结合低阶调制等牺牲资源的方式,也就是增强传输机会来实现覆盖增强。
一个增强传输机会包含了信息重复,或扩频传输,或TTI bundling所占用的时间和/ 或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在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时间和/或频率上的M次重复传输或者M倍扩频调制,接收侧将一个增强传输机会中M次重复传输或者M倍扩频调制的信号进行M倍的信息叠加或者M倍的解扩,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并且,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控制信道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或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的聚合级别或范围、调制编码方式、功率配置等方法来进行信息的增强。
增强传输机会配置能够具体地配置增强传输机会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因为增强传输机会需要更多的时频资源来获得更好的覆盖和传输可靠性,所以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其中,非增强传输机会在时间上只包括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信息在非增强传输机会上不能实现多个TTI内的能量累加。增强传输机会在时间上包含多个TTI,信息在增强传输机会上可以实现多个TTI内的能量累加,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一般来说,信息的重复传输,或扩频传输,或TTI bundling通常是按照整数倍数进行的,所以增强传输机会所占用的时频资源的大小也通常是非增强传输机会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大小的倍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增强传输机会中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502,根据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首先,UE需要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所对应的传输类型。然后,根据传输类型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经过增强处理的信息,例如经过M次重复或者M倍扩频调制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以及覆盖增强。其中,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控制信道,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或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的聚合级别或范围、调制编码方式、功率配置等方法来进行信息的增强。同时,因为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是根据信道损耗值所确定的,对于较高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多的时频资源,对于较低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少的时频资源,从而实现了时频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省功率消耗。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6的方法由UE执行。图6为图5的一个更加具体的实施例,给出了图5中确定信道损耗值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具体方法。
601,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在上述图5步骤501根据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前,可以在UE端先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方法有两种:获取预先配置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或接收基站发送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系统预先定义的方式,为UE配置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具体地,可以预定义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以及传输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UE可以在本地获取系统预先定义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传输类型表示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传输格式,信息类型表示信息的属性或者类别。信息类型可以属于以下类型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物理信道类型集合;信号类型集合;消息类型集合。其中,物理信道类型集合可以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PCFI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ICH、单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广播或组播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同步信道SCH、物理广播信道PBCH等。信号类型集合可以包括:公共参考信号CRS、解调参考信号DMRS、专有参考信号DRS等。消息类型集合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消息、随机接入响应应答Msg3消息、竞争解决消息、系统信息、寻呼消息等。
信道损耗值区间的划分也可以是系统预先定义的,可以在一个大的取值范围里设定多个信道损耗值,从而将大的取值范围划分为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例如:在0dB到20dB的取值范围里取5dB、10dB、15dB,将取值范围划分为0dB到5dB、6dB到10dB、11dB 到15dB和16dB到20dB。应理解,本发明中的信道损耗值区间划分方法不限于此。
上述对应关系可以参照步骤201中的实施例,尤其是表1、表2、表3。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接收基站发送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和/或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从而能够在UE端建立起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实际的接收方式可以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如系统信息块SIB或主信息块MIB)、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接收基站发送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和/或传输类型。其中,信道损耗值区间与传输类型和信息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发送顺序确定,或通过标号来确定。
更具体地,例如通过RRC专用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伪代码格式可以参照图2中步骤202的几种RRC信令伪代码的格式,此处不再赘述。
602,确定信道损耗值所在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
首先确定与基站间的信道损耗值,具体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UE确定了信道损耗值后,在多个信道损耗值范围中确定包括该信道损耗值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例如,结合步骤601中信道损耗值区间的划分例子,假设信道损耗值为3dB,则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为0dB到5dB。
603,确定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根据步骤601中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信息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信息类型是待传输信息自带的属性或者类别。
具体的确定方法可以参照图3中步骤302,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中信息传输的方法能够通过系统预定义或基站下发的方式在UE侧配置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同的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不同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在较高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使用较多的时频资源和较大的功率来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在较低的信道损耗值区间使用较少的时频资源和较小的功率,使得时频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降低了系统实现复杂度,并且节省了功率消耗。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7的方法由UE执行。图7为图5的另一个更加具体的实施例。
701,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首先确定与基站间的信道损耗值,具体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信道损耗值可以是由基站测量得到的,也可以是由UE测量得到并且上传给基站的,例如: 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UE 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UE期望的覆盖增强等。
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基站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方法可以参考图3或者图4,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可以通过RRC专用信令,和/或物理层专用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以RRC专用信令为例,在不考虑信息类型的情况下,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可以表示为以下伪代码的形式:
ETO-ConfigDedicated::=
{SEQUENCE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T
第一个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
可选地,在考虑到信息类型的情况下,RRC专用信令的伪代码格式可以参考图2中步骤202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702,根据传输类型,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
首先,UE可以通过接收基站下发的方式来确定传输类型,然后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经过增强处理的信息,例如经过M次重复,或者M倍扩频调制,或M倍TTI bundling的信息,在M倍时间宽度或者M倍频率宽度的资源上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以及覆盖增强。其中,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控制信道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或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的聚合级别或范围、调制编码方式、功率配置等方法来进行信息的增强。其中,不同的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传输类型。
因为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是根据信道损耗值所确定的,对于较高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多的时频资源和较高的功率,对于较低的信道损耗值使用较少的时频资源和较低的功率,从而实现了时频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省功率消耗。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800,可以具体执行上述图1中实施例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800可以具体包括第一确定模块801、传输模块802。
第一确定模块801用于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传输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基站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900,可以具体执行上述图2、图3、图4中实施例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900可以具体包括第二确定模块901、第一确定模块902、传输模块 903。
第二确定模块901,用于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第一确定模块902,用于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传输模块9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其中第二确定模块901是可选的,基站900在执行上述图2或图3中的方法时需要第二确定模块901,基站900在执行上述图4中的方法时不需要第二确定模块901。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基站900执行上述图2中的方法。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系统预先定义的方式,为基站配置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具体地,可以预定义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以及传输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其中传输类型表示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传输格式,信息类型表示信息的属性或者类别。具体的对应关系参照上述图2中步骤201的表1、表2、表3,此处不再赘述。
传输模块903具体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在确定了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和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后,将上述对应关系发送给用户设备。具体地,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并且向用户设备发送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从而能够在UE端建立起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
更具体地,实际的发送方式可以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如系统信息块SIB或主信息块MIB)、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将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信息和传输类型发送给用户设备。其中,信道损耗值区间与传输类型和信息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发送顺序确定,或通过标号来确定。具体发送方法可以参照但不限于图2中步骤202给出的RRC广播信令的例子。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基站900执行上述图3中的方法。
第一确定模块902具体用于:确定信道损耗值所在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首先确定与UE间的信道损耗值,具体的确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信道损耗值可以是由基站测量得到的,也可以是由UE测量得到并且上传给基站的,例如: 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UE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UE 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UE期望的覆盖增强等。其中,传输模块903可以用于接收UE上传的信道损耗值。基站确定了信道损耗值后,在系统预先定义的多个信道损耗值范围中确定包括该信道损耗值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可以根据第二确定模块901中预先定义的对应关系,具体地,可以参照上述图3中步骤302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传输模块903具体用于,根据传输类型,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经过增强处理的信息,例如经过M次重复,或者M倍扩频调制,或M倍TTI bundling的信息,在M倍时间宽度或者M倍频率宽度的资源上进行传输,从而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以及覆盖增强。其中,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控制信道还可以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或增强的控制信道元素eCCE的聚合级别或范围、调制编码方式、功率配置等方法来进行信息的增强。其中,不同的信息的增强处理方法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传输类型。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基站900执行上述图4中的方法。
具体地,可以先由传输模块903接收UE发送的信道损耗值。第一确定模块902具体用于:根据信道损耗值所在的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传输类型;根据传输类型和信息的信息类型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具体的确定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图4中步骤401和步骤402,此处不再赘述。之后传输模块903具体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根据传输类型确定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和/或根据传输类型,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具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图4中步骤403a和步骤403b。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1000,可以具体执行上述图5中实施例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1000可以具体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001、传输模块1002。
第一确定模块1001用于根据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传输模块1002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1100,可以具体执行上述图6或图7中实施例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1100可以具体包括第二确定模块1101、第一确定模块 1102、传输模块1103。
第二确定模块1101,用于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第一确定模块1102,用于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传输模块11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其中第二确定模块1101和第一确定模块1102是可选的,用户设备1100在执行上述图6中的方法时需要第二确定模块1101或第一确定模块1102,用户设备1100在执行上述图7中的方法时不需要第二确定模块1101和第一确定模块1102。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用户设备1100执行上述图6中的方法。
第二确定模块1101用于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可以通过系统预先定义的方式,为UE配置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具体地,可以预定义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以及传输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类型相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传输类型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所对应的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息类型中的每一个信息类型一一对应。第一确定模块1102 具体用于在第二确定模块1101获取预先定义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传输类型表示信息传输所采用的传输格式,信息类型表示信息的属性或者类别。
或者,可以由传输模块1103接收基站发送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并且接收基站发送的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从而能够在UE端建立起信道损耗值区间、传输类型和增强传输机会配置的对应关系。具体接收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图6中步骤601,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确定模块11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信道损耗值所在的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具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图6中步骤602和步骤603,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用户设备1100执行上述图7中的方法。
可以由传输模块1103向基站发送用户设备测量的信道损耗值。传输模块1103也可以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具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图7中步骤701,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传输模块1103可以根据传输类型,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具体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图7中步骤702,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中的用户设备能够使得每个信道损耗值所在的范围对应每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这样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所在的范围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节省了功率消耗。
图1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1200,可以具体执行上述图1到图4以及图8和图9中实施例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1200可以具体包括处理器1201和收发器1202。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收发器1202用于根据处理器1201确定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201还可以用于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具体的确定方法参照上述图2中步骤201,此处不再赘述。收发器1202还可以用于发送处理器1201确定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和/或传输类型,具体的发送方法参照上述图2 中步骤202,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收发器1202还可以用于接收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处理器1201还可以用于确定由收发器1202接收的信道损耗值所在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201还可以用于根据信道损耗值所在的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传输类型;根据传输类型和信息的信息类型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收发器1202可以具体用于根据传输类型,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
图1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1300,可以具体执行上述图5到图7以及图10和图11中实施例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1300可以具体包括处理器1301和收发器1302。
处理器1301用于根据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确定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收发器 1302用于根据处理器1301确定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传输信息。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301还可以用于确定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具体的确定方法参照上述图6中步骤601,此处不再赘述。收发器1302还可以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和/或传输类型,具体的接收方法参照上述图6中步骤 601,此处不再赘述。处理器1301还具体用于:确定信道损耗值所在的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中的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确定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收发器1302还可以用于:向基站发送与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根据传输类型,在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所述信息的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发送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包括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在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
与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包括:
根据传输类型,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所述信息的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重复传输次数;扩频传输倍数;时间传输间隔簇大小;聚合级别L;调制方式;编码方式;随机接入前导传输格式;功率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用户设备发送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为: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期望的覆盖增强。
8.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包括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在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
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包括:
根据传输类型,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所述信息的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重复传输次数;扩频传输倍数;时间传输间隔簇大小;聚合级别L;调制方式;编码方式;随机接入前导传输格式;功率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基站接收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为: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期望的覆盖增强。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以下步骤:
向用户设备发送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包括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值在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
与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包括:
根据传输类型,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所述信息的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重复传输次数;扩频传输倍数;时间传输间隔簇大小;聚合级别L;调制方式;编码方式;随机接入前导传输格式;功率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用户设备发送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还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
20.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损耗为: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路径损耗;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期望的覆盖增强。
22.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以下步骤:
从基站接收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其中,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大于非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宽度,所述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与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所述多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包括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值在所述第一信道损耗值区间;
与所述基站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信息的传输,包括:
根据传输类型,在所述第一增强传输机会配置所配置的增强传输机会上进行所述信息的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重复传输次数;扩频传输倍数;时间传输间隔簇大小;聚合级别L;调制方式;编码方式;随机接入前导传输格式;功率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基站接收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广播信令、RRC专用信令、RRC组播信令、媒体接入控制MAC的控制元素CE信令、物理层信令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从所述基站接收多个增强传输机会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还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每一个信道损耗值区间对应的传输类型。
27.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传输机会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间隔;
增强传输机会的时间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起点;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频率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占用的时间资源大小和/或位置;
增强传输机会中的信息传输所采用的功率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损耗为:与所述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测量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或者所述用户设备期望的覆盖增强。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8-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103492.XA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9769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3492.XA CN109769289B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80009620.0A CN105052044B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201910103492.XA CN109769289B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CT/CN2012/084679 WO2014075270A1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9620.0A Division CN105052044B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9289A CN109769289A (zh) 2019-05-17
CN109769289B true CN109769289B (zh) 2021-10-15

Family

ID=5073049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3468.6A Active CN109756966B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201910103492.XA Active CN109769289B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201280009620.0A Active CN105052044B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3468.6A Active CN109756966B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9620.0A Active CN105052044B (zh) 2012-11-15 2012-11-15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9769798B2 (zh)
EP (2) EP2913939B1 (zh)
CN (3) CN109756966B (zh)
WO (1) WO20140752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13939B1 (en) * 2012-11-15 2018-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US20150078188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hannel design with coverage enhancements
US10506607B2 (en) 2014-06-02 2019-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of multi-hop capabilities and routing on a per link basis
WO2016045017A1 (zh) * 2014-09-24 2016-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和非连续传输的方法
US10104645B2 (en) * 2014-10-09 2018-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method of devices with different path loss
WO2016120419A2 (en) * 2015-01-30 2016-08-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aging enhancement for low complexity user equipment and/or user equipment in coverage enhancement mode
ES2959502T3 (es) * 2015-06-23 2024-02-26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de envío de información de control y método de detección, estación base y equipo de usuario
CN107370558B (zh) * 2016-05-13 2020-09-18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发送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US10070393B2 (en) * 2017-01-30 2018-09-04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of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US11051180B2 (en) 2017-11-15 2021-06-29 Arris Enterprises Ll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nfigurable antenna-pattern group
CN111629439B (zh) * 2019-02-27 2023-06-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和消息处理装置
KR20220002578A (ko) * 2019-04-30 2022-01-06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참고 신호의 송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WO2021174494A1 (zh) * 2020-03-05 2021-09-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增强上行覆盖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71487B (zh) * 2020-03-10 2021-12-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ue、基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77472A1 (en) * 2004-12-29 2006-07-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control of aggregating wireless voice communications
CN102160431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和无线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1056A (en) * 1979-07-16 1981-04-07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Equalizing signal combiner
US6014606A (en) * 1996-10-07 2000-01-11 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Cockpit weather information system
US20030225492A1 (en) * 2002-05-29 2003-12-04 Cope Gary G. Flight data transmission via satellite link and ground storage of data
JP4349050B2 (ja) * 2003-09-24 2009-10-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GB0406664D0 (en) * 2004-03-24 2004-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7512714B2 (en) * 2004-08-31 2009-03-3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ARS messages over a TCP/IP data communication link
US20070112576A1 (en) * 2005-11-16 2007-05-17 Avery Robert L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maintenance and materials for commercial aircraft fleets with fleet-wide benchmarking data
EP1833203B1 (en) * 2006-03-07 2011-06-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Overhead reduct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60851B1 (en) * 2006-09-30 2019-07-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ce distribution and process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57564B2 (en) * 2007-06-19 2016-05-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paramet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KR20100037883A (ko) * 2008-10-02 2010-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스케줄링 우선순위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FR2938676B1 (fr) * 2008-11-18 2011-01-21 Eads Europ Aeronautic Defence Procede de reconnaissance de motifs sequentiels pour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s messages de pannes
CN101772171B (zh) * 2009-01-06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组资源分配方法
CN101860947B (zh) * 2009-04-10 2012-12-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多载波上行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WO2010127026A1 (en) * 2009-04-28 2010-11-0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electronic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981967B1 (en) * 2010-08-18 2015-03-17 The Boeing Company Aircraft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CN102739371B (zh) * 2011-04-01 201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收集方法及装置
CN102740468A (zh) * 2011-04-02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配信道资源的方法、基站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331331A (zh) * 2011-06-20 2012-01-25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飞机机载氧气性能检测方法
GB2498588B (en) * 2012-01-20 2014-08-20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CN102665284B (zh) * 2012-04-13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业务传输调度方法和终端
EP2913939B1 (en) * 2012-11-15 2018-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US9318024B1 (en) * 2013-10-04 2016-04-19 Satcom Direct, Inc. MyFlight—An automated service for real-time aircraft 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atus
EP3160847B1 (en) * 2014-06-26 2018-08-15 Bombardier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in the maintenance of aircraft and other mobile platfor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77472A1 (en) * 2004-12-29 2006-07-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control of aggregating wireless voice communications
CN102160431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和无线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xtended Coverage Mode for LTE;Motorola Mobility;《3GPP TSG RAN WG1 #71 R1-125148》;20121103;1-3 *
LTE coverage enhancements;3GPP;《3GPP TR 36.824 V11.0.0》;20120630;5-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02086C0 (en) 2023-12-27
US10645677B2 (en) 2020-05-05
US20200245299A1 (en) 2020-07-30
EP3402086A1 (en) 2018-11-14
US20170374650A1 (en) 2017-12-28
US9769798B2 (en) 2017-09-19
EP2913939A1 (en) 2015-09-02
EP2913939A4 (en) 2015-11-18
US20190268881A1 (en) 2019-08-29
US20150249971A1 (en) 2015-09-03
US11134476B2 (en) 2021-09-28
EP2913939B1 (en) 2018-04-18
CN109769289A (zh) 2019-05-17
CN109756966B (zh) 2023-09-29
CN105052044B (zh) 2019-02-26
CN105052044A (zh) 2015-11-11
EP3402086B1 (en) 2023-12-27
WO2014075270A1 (zh) 2014-05-22
US10314014B2 (en) 2019-06-04
CN109756966A (zh)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9289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58813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exchange
KR102581625B1 (ko) 협대역 lte 동작을 위한 방법 및 프로시저
US959666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0266433B (zh) 物理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1901787A (zh) 为增强覆盖模式ue处理上行链路传输冲突的系统和方法
WO2017026435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063883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evolved node-b and methods for operation in a coverage enhancement mode
CN102783236A (zh)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2016506180A (ja) 無線接続時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品質指示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EP298330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1324060B2 (en) U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ENDC dual connection device
CN114375034A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功率控制装置
KR20150042689A (ko) 랜덤 액세스 응답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3916867A (zh) 一种确定控制信道容量的方法和装置
KR20230044497A (ko) 물리적 업링크 공유 채널 상에서의 msg3 및 msga 송신들의 통달범위 향상
WO2016033989A1 (zh) 信息传输方法、用户侧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KR20150044366A (ko)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4108022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mode 2 resource (re-)selection for packet delay budget limited scenario
KR101875252B1 (ko)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앰블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150128285A (ko) 단말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잉여전력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63501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24514131A (ja) 処理能力が制約されたシナリオにおいてマルチrtt測位を改善するためにprsとsrsとの関連付けを定義すること
CN118044273A (zh) 用于经复用传输的侧行链路功率控制
KR20140134208A (ko)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