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3243B - 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 Google Patents

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3243B
CN109763243B CN201910180534.XA CN201910180534A CN109763243B CN 109763243 B CN109763243 B CN 109763243B CN 201910180534 A CN201910180534 A CN 201910180534A CN 109763243 B CN109763243 B CN 109763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weft
long
wefts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05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3243A (zh
Inventor
胡广生
陈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1805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3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3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3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3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3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包括若干条长经线和若干条纬线,若干条所述长经线和若干条所述纬线交织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纬线为弧形,所有所述纬线所在圆的圆心均重合,若干条所述纬线的长度沿所述长经线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加,所述长经线为直线,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之间的距离随所述纬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每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之间均设置有短经线,所述短经线为直线,所述短经线与靠近最长纬线一侧的多条纬线均接触。所述长经线、所述短经线均与所述纬线相互交织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网格状结构形成扇形,并可合围成圆台状,用于制作锥形线杆并达到大头和小头的厚度相等。

Description

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尤其涉及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纤维丝经度和纬度垂直交叉形成纤维织布,这样的纤维织布按照锥形缠绕时会形成两头粗细不等的线杆,影响线杆的稳固性,并不适用于锥形线杆。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旨在提供缠绕后能够形成大头小头厚度一致的锥形线杆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包括若干条长经线和若干条纬线,若干条所述长经线和若干条所述纬线交织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纬线为弧形,所有所述纬线所在圆的圆心均重合,若干条所述纬线的长度沿所述长经线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加,所述长经线为直线,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之间的距离随所述纬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每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之间均设置有短经线,所述短经线为直线,所述短经线与靠近最长纬线一侧的多条纬线均接触。
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中,所述长经线和所述纬线均采用聚氨酯和纤维增强体的混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体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聚酰胺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中,每相邻两条所述纬线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中,若干条所述长经线沿所述纬线的长度方向将所述纬线均分。
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中,所述短经线将位于其左右两侧所述长经线之间的纬线均分。
一种用于生产如上任意一项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设备,其包括:传送装置、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方并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经线铺丝机、纬线铺丝机和锥形芯模;所述经线铺丝机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长经线和若干条短经线;所述纬线铺丝机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纬线;所述传送装置上方还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对长经线、短经线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定位并对长经线和短经线进行导向,使若干条长经线和若干条短经线均沿弧线运动至所述锥形芯模。
所述的加工设备,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所述第一弧形导轨所在圆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所在圆同心,所述第一弧形导轨位于所述锥形芯模小头一侧,所述第二弧形导轨位于所述锥形芯模大头一侧,所述纬线铺丝机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之间。
所述的加工设备,其中,所述经线铺丝机包括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底部的若干个吐丝头以及第一切丝机,所述吐丝头和所述第一切丝机均可沿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基于如上任意一项所述加工设备的加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传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启动经线铺丝机,并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长经线和若干条短经线;
启动所述传送装置,当靠近纬线铺丝机一侧的长经线沿导向机构移动至纬线铺丝机下方时,启动所述纬线铺丝机并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纬线,使长经线、短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网格状结构;
所述网格状结构沿所述导向机构运动至与锥形芯模接触,并随锥形芯模的转动在锥形芯模上缠绕。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所述长经线、所述短经线均与所述纬线相互交织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网格状结构形成扇形,并可合围成圆台状,即形成锥形线杆,达到大头和小头的厚度相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设备的功能原理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同时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如图1所示,其包括若干条长经线1和若干条纬线2,若干条所述长经线1和若干条所述纬线2交织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纬线2为弧形,所有所述纬线2所在圆的圆心均重合,若干条所述纬线2的长度沿所述长经线1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加,所述长经线1为直线,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1之间的距离随所述纬线2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所述长经线和所述纬线均采用聚氨酯和纤维增强体的混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体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聚酰胺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以下以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竖直摆放,且最短纬线位于上方、最长纬线位于下方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每一条所述长经线1均与所有所述纬线2接触,每一条所述纬线2也均与所有所述长经线1接触,使得所有所述长经线1与所有所述纬线2相互交织成网格状结构。若干条所述纬线2的长度沿所述长经线1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加,即从上到下,所述纬线2的长度逐渐增加,最下方纬线的长度最长,最上方纬线的长度最短;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1之间的距离随所述纬线2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即从上到下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从而使得所述网格状结构形成扇形,呈扇形的所述网格状结构可合围成圆台状,即形成中空的锥形布卷,并达到该锥形布卷大头和小头的厚度相等。在该锥形布卷内铺设胶层使布卷粘接不会散开,则能够形成用于支撑电线的锥形线杆。
进一步的,位于最左侧的长经线与所有纬线2的最左端均接触,位于最右侧的长经线与所有纬线2的最右端均接触,使得当所述网格状结构合围成的圆台状结构边缘齐平。最左侧长经线从上到下向左倾斜,最右侧长经线从上到下向右倾斜。
最长纬线的圆弧半径与最短纬线的圆弧半径之差等于所述长经线1的长度,所述长经线1的长度等于所述圆台状结构的母线长度,所有所述长经线1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
所述长经线1的直径与所述短经线3的直径相等,所述长经线1与所述纬线2的直径相等,所有长经线1均位于所述纬线2的前侧或者所有长经线1均位于所述纬线2的后侧;所述网格状结构的厚度构成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厚度,所述网格状结构的厚度等于所述长经线1的直径与所述纬线2的直径之和;较佳的,所述网格状结构的厚度为1mm。
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1之间具有间隙,相邻两条所述纬线2之间具有缝隙,所述间隙和所述缝隙的宽度根据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强度来设计,所述间隙与所述缝隙的宽度越大,则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密度越小,强度越弱;所述间隙与所述缝隙的宽度越小,则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密度越大,强度越强。较佳的实施例,当使用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制成的锥形线杆使用在平原风力较小地区,且承受的电缆线较少时,便可将所述间隙与所述缝隙的宽度设计较大,此时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密度小,也可满足锥形线杆的使用需求;当使用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制成的锥形线杆使用在高山风力较强,且承受较长、较重的电缆线时,将所述间隙与所述缝隙的宽度设计较小,使得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密度大,以提升使用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制成的锥形线杆的强度。
所述网格状结构环绕成的锥形布卷中,长度最短的纬线成为锥形布卷的小头,长度最大的纬线成为锥形布卷的大头;由于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1之间的距离随所述纬线2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则该锥形布卷的小头密度大于大头密度,易造成锥形布卷上下密度不均,影响使用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制成的锥形线杆的支撑强度和稳固性。因此,本发明中每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1之间均设置短经线3,所述短经线3与靠近最长纬线一侧的多条纬线均接触,即在相邻两条长经线之间距离大的一侧增加所述短经线,增加相邻两条长经线之间距离大的一侧的密度,使得使用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制成的锥形线杆大端、小端密度相等,从而达到使用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制成的锥形线杆大端、小端厚度一致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短经线3为直线。
所有所述长经线的延长线均相交于所述纬线所在圆的圆心处。
所述短经线3的一端与最长纬线接触,所述短经线3的另一端向最短纬线方向延伸并与多条纬线均接触,即所述短经线3靠近相邻两条长经线1之间间距较大一侧,从而填补靠近最长纬线一侧相邻两条长经线1之间的间距,以增加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靠近最长纬线一侧的密度,使得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围成的锥形线杆大头与小头的密度相等,进而提升使用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制成的锥形线杆竖立起来时的稳固性和支撑强度。
较佳的实施例,每相邻两条所述纬线2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较佳的实施例,若干条所述长经线1沿所述纬线2的长度方向将所述纬线2均分;靠近最短纬线一侧,与其中一条纬线连接的所有长经线1将该条纬线均分。
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短经线3将位于其左右两侧所述长经线之间的纬线均分;靠近最长纬线一侧,与其中一条纬线连接的所有长经线和所有短经线3共同将该条纬线均分。
若干条所述纬线2中,有一条纬线与所有长经线1的中心均连接,所述短经线3的一端与该条纬线连接,所述短经线3的另一端与最长纬线连接,所述短经线3的长度为所述长经线1长度的1/2。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还包括粘胶层以及紫外阻隔压敏胶层;所述粘胶层与所述紫外阻隔压敏胶层均位于所述长经线1背离所述纬线2一侧,或者所述粘胶层与所述紫外阻隔压敏胶层均位于所述纬线2背离所述长经线1一侧,所述粘胶层与所述紫外阻隔压敏胶层位于同一侧,便于喷胶装置沿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同一侧面涂布,而无需在涂布过程中将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来回翻面。
所述粘胶层为阻燃胶粘剂层,具有阻燃作用;所述紫外阻隔压敏胶层用于阻隔紫外线,以提升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合围成的锥形线杆的自然环境中的使用寿命。
所述紫外阻隔压敏胶层的面积等于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合围成的锥形线杆的表面积,当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从左向右环绕以合围成锥形线杆时,所述紫外阻隔压敏胶层涂布在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最右侧;当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从右向左环绕以合围成锥形线杆时,所述紫外阻隔压敏胶层涂布在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最左侧。
本发明中相邻两条长经线、与该两条长经线均连接的最短纬线、与该两条长经线均连接的最长纬线四者围成的四边形为第一四边形,所述第一四边形内设置有若干条第一加强线800和若干条第二加强线900,所述第一加强线800与所述第二加强线900交叉设置,若干条所述第一加强线800相互平行,若干条所述第二加强线900相互平行,从而加强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韧性和抗拉强度。沿所述聚氨酯限位增强布宽度方向上,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线800之间距离均相等、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加强线900之间距离均相等;每一个所述第一四边形内所述第一加强线800相对于所述短经线的倾斜度均相等;每一个所述第一四边形内所述第二加强线900相对于所述短经线的倾斜度均相等。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均为直线段,且所述第一加强线800的两个端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四边形的边上,所述第二加强线900的两个端点均位于所述第一四边形的其中两边上。
基于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设备,如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传送装置4、位于所述传送装置4上方并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经线铺丝机500、纬线铺丝机400和锥形芯模5;所述经线铺丝机500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4上铺设长经线1、短经线3、第一加强线800和第二加强线900;所述纬线铺丝机400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4上铺设若干条纬线2;所述传送装置4上方还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对长经线1、短经线3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定位并对长经线1和短经线3进行导向,使若干条长经线1和若干条短经线3均沿弧线运动至所述锥形芯模5。所述锥形芯模用于缠绕所述网格状结构(即聚氨酯纤维增强布),使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在所述锥形芯模上缠绕成布卷,便于运输且便于进行后续锥形线杆的加工制作流程。
所述加工设备启动时先通过所述经线铺丝机500进行长经线1、短经线3、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的铺设,长经线1、短经线3、所述第一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铺设完成后,随所述传送装置4移动至所述纬线铺丝机400下方,所述纬线铺丝机400铺设纬线2时,长经线1、短经线3、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随所述传送装置4沿所述导向机构做弧线运动,使得纬线2与长经线1、短经线3交织成网格状结构(即为聚氨酯纤维增强布),且所述网格状结构为圆台展开面,所述网格状结构随所述传送装置4移动至所述锥形芯模5,并随所述锥形芯模5的转动在所述锥形芯模5上缠绕,从而形成大头和小头厚度相等的锥形布卷。
所述传送装置4包括闭环式传送带、主动轮、从动轮以及电机,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设置在所述闭环式传送带所形成的环内,所述电机与所述主动轮连接以通过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来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同步转动使得所述闭环式传送带运动并传送长经线1、短经线3和纬线2。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弧形导轨6和第二弧形导轨7,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所在圆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所在圆同心,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位于所述锥形芯模5小头一侧,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位于所述锥形芯模5大头一侧,所述纬线铺丝机400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之间。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的弧长,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从所述锥形芯模5的小头逆着所述传送装置4的传送方向向所述经线铺丝机500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远离所述锥形芯模5一端超出距离所述锥形芯模5最远的长经线;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从所述锥形芯模5的大头逆着所述传送装置4的传送方向向所述经线铺丝机500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远离所述锥形芯模5一端超出距离所述锥形芯模5最远的长经线,使得所有长经线1、所有短经线3、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均可沿弧线运动。
所述经线铺丝机500的运动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之间;所述经线铺丝机500铺设长经线1和短经线3时,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和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同时可以对长经线1和短经线3的始末端进行定位,使得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所在圆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所在圆的半径之差等于长经线1的长度。
所述纬线铺丝机400包括:第二支架9、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9底部的若干个纬线吐丝头以及第二切丝机,若干个所述纬线吐丝头、所述第二切丝机均可沿所述第二支架9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支架9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之间,所述第二支架9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锥形芯模5的中线轴线相交,且第二支架9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锥形芯模5的中线轴线相交形成的夹角等于相邻两条长经线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当靠近所述锥心芯模一侧的长经线运动至所述纬线铺丝机400下方时,所述第二支架9在所述传送装置4上的投影与该长经线重叠。
较佳的实施例,由于所述纬线吐丝头可在所述第二支架9上往复移动,因此,只要控制相邻两个所述纬线吐丝头之间的距离,便可铺设出满足间隔距离需求的若干条纬线。本发明中,预先设置相邻两条纬线2之间的距离(第一距离),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移动所述纬线吐丝头,使相邻两个所述纬线吐丝头之间的距离均等于所述第一距离。当远离所述锥形芯模5一侧的长经线上间隔所述第一距离并分别各个所述纬线吐丝头相对应的位置依次运动至所述第二支架9下方并与纬线吐丝头相对应时,所述第二切丝机启动并对该纬线吐丝头吐出的纬线进行切割。
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切丝机的数量与所述纬线吐丝头的数量相等,当远离所述锥形芯模5一侧的长经线移动至与所述第二支架9相对应时,根据该长经线上与纬线吐丝头相对应的点达到所述第二支架9正下方的时间依次启动对应的第二切丝机,并关闭对应的纬线吐丝头。
所述经线铺丝机500包括第一支架8、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8底部的若干个吐丝头以及第一切丝机,所述吐丝头和所述第一切丝机均可沿所述第一支架8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支架8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之间。所述第一支架8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架9,并沿所述第二支架9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第一切丝机的数量为多个,并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吐丝头一一对应。
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经线铺丝机500的工作过程如下:初始时,所述第一支架8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上方,当所述经线铺丝机500启动后,所述第一支架8沿所述第二支架9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移动,所有吐丝头均开启,同时所述吐丝头沿所述第一支架8的长度方向移动,当所述吐丝头的行程等于所述长经线1的预设长度时,与该吐丝头相对应的第一切丝机动作,切断长经线同时关闭该吐丝头,完成所述长经线1的铺设;再次开启所述经线铺丝机500,所述吐丝头沿所述第一支架8的长度方向移动至相邻两个所述长经线1之间对应位置,所述第一支架8沿所述第二支架9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移动,所有吐丝头均开启,同时所述吐丝头沿所述第一支架8的长度方向移动,当所述吐丝头的行程等于所述短经线3的预设长度时,与该吐丝头相对应的第一切丝机动作,切断短经线同时关闭该吐丝头,完成所述短经线3的铺设;同理,所述第一支架8在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和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吐丝头根据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相对于所述短经线3的倾斜度、以及预先设置的相邻两条第一加强线800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条第二加强线900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第一加强线800、所述第二加强线900铺设分别铺设完成时,使用所述第一切丝机对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进行切割,最终完成所述长经线1、所述短经线3、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的铺设。
其中,所述纬线吐丝头与所述吐丝头的结构相同,所述纬线吐丝头用于铺设纬线,所述纬线吐丝头与所述吐丝头用于铺设长经线、短经线、第一加强线和第二加强线;且所述吐丝头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吐丝头,只需要通过所述控制器700进行启动时序控制,在所述控制器700的控制下进行吐丝和停止吐丝即可,本发明对所述吐丝头的结构不再赘述。所述第一切丝机与所述第二切丝机结构相同,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切丝机,只需要通过所述控制器700进行时序控制,在所述控制器700的控制下移动,并在所述吐丝头或所述纬线吐丝头铺线完成后,将线剪断即可,本发明对所述第一切丝机、所述第二切丝机的结构不再赘述。
所述锥形芯模5位于所述传送装置4上方,所述锥形芯模5为两端开口中空筒状,所述锥形芯模5内插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与驱动电机600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600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锥形芯模5转动;所述转轴10的两端均超出所述锥形芯模5;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设备还包括与所述转轴连接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升降从而带动所述锥形芯模5升降。由于所述升降机构仅需要驱动所述转轴升和降,现有技术中通用的能够与所述转轴连接或接触后驱动所述转轴升降的升降机构均适用于本发明,故本发明中对所述升降机构的具体结构不再进行阐述。初始时,所述锥形芯模5位于最低点并与所述传送装置4相对接,使得所述网格状结构被传送至所述锥形芯模5一侧时能够与所述锥形芯模5接触并随所述锥形芯模5转动缠绕;随着所述网格状结构在所述锥形芯模5上缠绕厚度的增加,所述升降机构推动所述锥形芯模5上升,以避免对所述传送装置4产生干涉。
本发明所述加工设备还包括控制器700,如图3所示,所述传送装置4、所述经线铺丝机500、所述纬线铺丝机400、所述驱动电机600均与所述控制器700电连接。所述传送装置4、所述经线铺丝机500、所述纬线铺丝机400以及所述驱动电机600的时序控制均由所述控制器700进行控制。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中所述控制器700采用DMC21X3系列芯片。
基于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及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方法,如图3和图4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S100、传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启动经线铺丝机,并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长经线、若干条短经线、若干条所述第一加强线和若干条所述第二加强线。
具体的,初始时所述传送装置4、所述纬线铺丝机400、所述经线铺丝机500均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经线铺丝机500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上方,启动所述吐丝头,所述第一支架8沿所述纬线铺丝机400的长度方向向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移动,同时所述吐丝头沿所述第一支架8的长度方向移动,当所述吐丝头的行程等于预设长经线的长度时,该吐丝头关闭,同时对应的第一切丝机切断长经线,实现长经线在所述传送装置4上的铺设;所述第一支架8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上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移动,同时所述吐丝头开启并根据相邻两条所述短经线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短经线的位置,沿所述第一支架8的长度方向移动,当吐丝头的行程等于预设短经线的长度时,该吐丝头关闭,同时对应的第一切丝机切断短经线,实现短经线在所述传送装置4上的铺设。长经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接触,短经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接触。同理,所述第一支架8在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和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之间往复运动,所述吐丝头根据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相对于所述短经线3的倾斜度、以及预先设置的相邻两条第一加强线800之间的距离、相邻两条第二加强线900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支架8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使用所述第一切丝机对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进行切割,最终完成所述长经线1、所述短经线3、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的铺设。
S200、启动所述传送装置,当靠近纬线铺丝机400一侧的长经线沿导向机构移动至纬线铺丝机400下方时,启动所述纬线铺丝机400并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纬线,使长经线、短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网格状结构。
具体的,当长经线1、短经线3、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铺设完毕时,经线铺丝机500处于关闭状态,启动所述传送装置4将长经线1、短经线、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向所述锥形芯模5方向传送,同时长经线1、短经线3、所述第一加强线800和所述第二加强线900均沿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和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形成的弧形轨道前进;当靠近所述纬线铺丝机400一侧的长经线移动至与所述第二支架9相对应时,纬线吐丝头启动,随着长经线1和短经线3的移动,靠近所述第一弧形导轨6侧的纬线与长经线1交织、靠近所述第二弧形导轨7侧的纬线与长经线1和短经线3交织,从而形成网格状结构;当远离所述锥形芯模5的长经线与所述第二支架9相对应时,关闭纬线吐丝头,并通过第二切丝机切断纬线。
S300、所述网格状结构沿所述导向机构运动至与锥形芯模接触,并随锥形芯模的转动在锥形芯模上缠绕。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包括若干条长经线和若干条纬线,若干条所述长经线和若干条所述纬线交织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纬线为弧形,所有所述纬线所在圆的圆心均重合,若干条所述纬线的长度沿所述长经线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加,所述长经线为直线,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之间的距离随所述纬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每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之间均设置有短经线,所述短经线为直线,所述短经线与靠近最长纬线一侧的多条纬线均接触。所述长经线、所述短经线均与所述纬线相互交织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网格状结构形成扇形,并可合围成圆台状,用于制作锥形线杆并达到大头和小头的厚度相等。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条长经线和若干条纬线,若干条所述长经线和若干条所述纬线交织成网格状结构,所述纬线为弧形,所有所述纬线所在圆的圆心均重合,若干条所述纬线的长度沿所述长经线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加,所述长经线为直线,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之间的距离随所述纬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每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之间均设置有短经线,所述短经线为直线,所述短经线与靠近最长纬线一侧的多条纬线均接触;相邻两条所述长经线以及与其均连接的最短的所述纬线和最长的所述纬线围成的四边形为第一四边形,所述第一四边形内设置有若干条第一加强线和若干条第二加强线,所述第一加强线与所述第二加强线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经线和所述纬线均采用聚氨酯和纤维增强体的混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体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聚酰胺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条所述纬线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长经线沿所述纬线的长度方向将所述纬线均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经线将位于其左右两侧所述长经线之间的纬线均分。
6.一种用于生产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聚氨酯纤维增强布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送装置、位于所述传送装置上方并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经线铺丝机、纬线铺丝机和锥形芯模;所述经线铺丝机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长经线、若干条短经线、若干条第一加强线以及若干条第二加强线;所述纬线铺丝机用于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纬线;所述传送装置上方还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对长经线、短经线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定位并对长经线和短经线进行导向,使若干条长经线和若干条短经线均沿弧线运动至所述锥形芯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弧形导轨和第二弧形导轨,所述第一弧形导轨所在圆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所在圆同心,所述第一弧形导轨位于所述锥形芯模小头一侧,所述第二弧形导轨位于所述锥形芯模大头一侧,所述纬线铺丝机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轨与所述第二弧形导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铺丝机包括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底部的若干个吐丝头以及第一切丝机,所述吐丝头和所述第一切丝机均可沿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9.基于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加工设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传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启动经线铺丝机,并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长经线、若干条短经线、若干条第一加强线以及若干条第二加强线;
启动所述传送装置,当靠近纬线铺丝机一侧的长经线沿导向机构移动至纬线铺丝机下方时,启动所述纬线铺丝机并在所述传送装置上铺设若干条纬线,使长经线、短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网格状结构;
所述网格状结构沿所述导向机构运动至与锥形芯模接触,并随锥形芯模的转动在锥形芯模上缠绕。
CN201910180534.XA 2019-03-11 2019-03-11 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Active CN109763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0534.XA CN109763243B (zh) 2019-03-11 2019-03-11 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0534.XA CN109763243B (zh) 2019-03-11 2019-03-11 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3243A CN109763243A (zh) 2019-05-17
CN109763243B true CN109763243B (zh) 2020-08-11

Family

ID=66458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0534.XA Active CN109763243B (zh) 2019-03-11 2019-03-11 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32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1741B (zh) * 2021-08-05 2023-07-25 无锡百年通工业输送有限公司 钢丝绳芯管状输送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2101A (zh) * 2006-10-09 2007-03-21 天津工业大学 二维锥形壳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04074313A (zh) * 2014-06-24 2014-10-01 南京诺尔泰复合材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高强度连续复合材料纤维网格、生产线及方法
US10195818B2 (en) * 2014-08-13 2019-02-05 Integrated Composite Products, Inc. Reinforcing article
CN209722420U (zh) * 2019-03-11 2019-12-03 胡广生 一种用于锥形线杆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2101A (zh) * 2006-10-09 2007-03-21 天津工业大学 二维锥形壳体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04074313A (zh) * 2014-06-24 2014-10-01 南京诺尔泰复合材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高强度连续复合材料纤维网格、生产线及方法
US10195818B2 (en) * 2014-08-13 2019-02-05 Integrated Composite Products, Inc. Reinforcing article
CN209722420U (zh) * 2019-03-11 2019-12-03 胡广生 一种用于锥形线杆的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3243A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9237B (zh) 由高抗拉纱线构成的三维织物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4325999A (en) Bias fabric
JP4567205B2 (ja) バイアス織物、かかる織物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ための製造方法と織機
CN109763243B (zh) 聚氨酯纤维增强布加工设备及方法、聚氨酯纤维增强布
CN110127452A (zh) 绕线轴的换轴装置及全自动收卷机
CN105185872B (zh) 汇流带自动布带装置及其方法和叠焊机
US6929047B2 (en) Apparatus with a single oscillating arm, for producing a tire reinforcement from a single thread
GB2105297A (en) Winding fiber-reinforced pipe fittings
CN204676258U (zh) 一种用于三维编织机的可控增减纱的携纱器
CN106868661B (zh) 一种经编机断线捻合装置
CN113334747A (zh) 一种高质高效纤维缠绕方法
CN104792338A (zh) 全自动光纤陀螺绕线机及光纤绕线方法
CN109774188A (zh) 一种锥形线杆加工系统及加工方法
CN103696097B (zh) 一种多向织物及其织造成形方法
CN106757745B (zh) 应用于多轴向经编设备展平碳纱无捻衬入系统
CN110578203B (zh) 一种单向高速经编机
CN105880430B (zh) 一种多士炉云母板全自动绕线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212955512U (zh) 纺纱自动捻接机
CN107954269A (zh) 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
CN210177068U (zh) 一种应用于大圆机的纱线混合纱架装置
CN209797121U (zh) 导丝轮组、导丝机构及光纤收卷装置
KR102568354B1 (ko) 울타리망용 원사 정경장치
KR102568358B1 (ko) 울타리망용 원사 정경방법
CN113334745A (zh) 一种高质量多束纤维环向缠绕方法
RU2283907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матов, линия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и их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