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53182B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53182B
CN109753182B CN201811637162.0A CN201811637162A CN109753182B CN 109753182 B CN109753182 B CN 109753182B CN 201811637162 A CN201811637162 A CN 201811637162A CN 109753182 B CN109753182 B CN 1097531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area
display panel
area
theore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71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53182A (zh
Inventor
陈明玉
杨阳
吕博嘉
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371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3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53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3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53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531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显示区包括实际显示区、理论显示区;实际显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中心,理论显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中心,实际显示区位于二个所述理论显示区之间;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基板、设置于实际显示区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边框区以及理论显示区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第一触控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理论显示区朝向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弯折。本申请提供可触控的弯折的“无边框”显示面板,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有效降低静电击伤的风险,降低触控走线的形变,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长足发展,全面屏产品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追求极致的屏占比成了面板行业的趋势。然而,受制于现有的工艺和技术,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左右两侧需要设置驱动电路、信号走线、封装部等非显示区域,无法做到真正的“无边框”。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将显示面板侧面进行弯折达到视觉上窄边框的解决方案,然而这种解决方案无法做到真正的“无边框”,而且其仅仅是将现有刚性显示面板的触控解决方案直接应用到上述侧面弯折的柔性显示面板中。因此,市面上一直缺乏“无边框”显示面板的触控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实际显示区、理论显示区;所述实际显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中心,所述理论显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中心,所述实际显示区位于二个所述理论显示区之间;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基板、设置于所述实际显示区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至少设置于所述理论显示区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理论显示区朝向所述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弯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至少设置于所述理论显示区的多条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框区包括可弯折边框区,所述显示区位于二个所述可弯折边框区之间;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可弯折边框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折边框区朝向所述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弯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论显示区中的弯折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可弯折边框区中的弯折曲率半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论显示区中的弯折曲率半径大于1毫米并且小于5毫米;所述可弯折边框区中的弯折曲率半径大于3毫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图案化的金属层;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第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图案化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图案化的第二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三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理论显示区、所述可弯折边框区未设有无机绝缘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是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是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是触控感应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是触控驱动走线。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应用于边缘弯折的“无边框”显示面板,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显示区包括实际显示区、理论显示区;实际显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中心,理论显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中心,实际显示区位于二个所述理论显示区之间;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基板、设置于实际显示区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边框区以及理论显示区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第一触控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理论显示区朝向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弯折。设计实际显示区和理论显示区,并将触控走线设置在理论显示区,可以有效避免触控走线的静电击伤,并且使得触控走线更加靠近实际显示区,使得触控走线位于弯折区域的长度变短,形变量降低,提升了触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摊平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弯折时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弯折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摊平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触控电极,但这些触控电极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触控电极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触控电极,类似地,第二触控电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触控电极。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的一种方式是将显示区进行弯折来实现窄边框。然而这种做法无法实现“无边框”。下面详细说明,现有技术的弯折显示面板将柔性的显示模组贴合到设置开口区的玻璃盖板(开口区用于透光,开口区的外围是油墨区)由于显示面板在贴合到玻璃盖板的时候会出现的对位的公差,因此如果原始的柔性显示模组的显示区设置的和开口区设置的大小完全相同时,则出现对位偏差之后就会遮挡住一侧的显示区,而另一侧的显示区和油墨区之间就会出现缝隙。因此,这种显示面板在设计的时候就会使显示区小于玻璃盖板的开口区。这样即使出现对位偏差也仅仅是左右的缝隙不一样大,而不会出现遮挡显示区的情况发生。因此,现有技术的侧面弯折的柔性显示面板无法做到真正的“无边框”。上述侧面弯折的柔性显示面板的触控解决方案就是将触控走线设置在非显示区。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摊平后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弯折时的正视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NA,显示区包括实际显示区AA、理论显示区TAA;实际显示区AA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中心,理论显示区TAA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中心,实际显示区AA位于二个理论显示区TAA之间;理论显示区TAA朝向柔性基板40的非出光侧弯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设置实际显示区AA和理论显示区TAA就是用于解决前面所述无法实现真正“无边框”的问题。请参考图2,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30。盖板30设置有油墨区31,以及开口区32。实际显示区AA和理论显示区TAA都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同时已经蒸镀有发光单元,只要输入数据电压信号都能够发光。该柔性显示面板与盖板30贴合之后,理论显示区TAA为显示区被油墨遮住的区域,实际显示区AA为显示区中位于开口区32的区域。贴合完成之后重新定义数据线,驱动芯片只向实际显示区AA输出数据信号,不向理论显示区TAA输送数据信号,理论显示区TAA不用于显示。本实施例使用上述方式使得显示区的面积和盖板的开口区一样大,这样当油墨区31足够窄的时候就可以实现“无边框”显示。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基板40、设置于实际显示区AA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至少设置于理论显示区TAA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110;第一触控电极11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触控走线21与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11;理论显示区TAA朝向远离第一触控电极11的一侧弯折。现有技术触控显示面板窄边框的一种解决办法是将触控走线设置在显示区,然而触控走线设置在显示区会和像素电路之间产生寄生电容,而触控信号是脉冲信号,通过寄生电容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而本申请是将触控走线设置在理论显示区TAA,理论显示区虽然设置像素电路和发光器件但是理论显示区TAA最终不用于显示,因此不会对显示面板的实际显示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按照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最外围边框区NA,静电击伤最容易从显示面板的四周对显示面板进行破坏,本申请将第一触控走线21设置于理论显示区TAA可以防止静电击伤,确保触控的稳定性。又一方面,为了实现无边框,显示区的边缘要进行弯折,按照现有技术将第一触控走线21设置在显示区的外侧会使得第一触控走线21沿着弯折方向的长度比较长,形变量大,容易出现第一触控走线21断裂。而应用本实施例,降低了第一触控走线21沿着弯折方向的长度,降低了第一触控走线21的形变量,避免发生断裂的风险,提升触控的稳定性。
请继续请参考图2,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油墨层33,油墨层33位于油墨区31且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1远离所述柔性基板40的一侧。
请进一步参考图3和图5,图3是图1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互容式的触控显示面板为例,图5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摊平后的俯视示意图;
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11,第一触控电极1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块110。属于同一触控电极11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110相互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线1100电连接。
包括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12,第二触控电极12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块120。属于同一触控电极12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块120相互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线1200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第二触控走线22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12连接。第二触控走线22包括位于显示面板下台阶的第二触控走线22和至少位于理论显示区TAA的多条第二触控走线22;
如图5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对于横向的每一第一触控电极11通常在左右边框分别引出第一触控走线21,也就是每个第一触控电极的左端和右端都设置信号线,这样可以使得信号量在左侧和右侧比较均匀。而通常情况下对于竖向的第二触控电极12则设置单通道,也就是在靠近触控IC(图中的touch IC)的位置设置第二触控走线22。这是由于现有的从远离触控IC的位置设置第二触控走线需要从左右边框区域进行绕线,这会增加边框的宽度,因此现有技术对于第二触控电极12通常只设置单通道。这样就会导致对于第二触控电极12在远离触控IC的位置其信号量偏低,从而出现触控失灵的现象。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将需要从左右边框绕线到触控IC的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都至少部分设置在理论显示区TAA,在不增加边框宽度并且不影响显示区显示的同时通过多条第二触控电极12远离触控IC一侧绕线设计,增设了第二个通道,提升了触控精度。
进一步的,第一触控电极11是触控感应电极RX,第二触控电极12是触控驱动电极TX,第一触控走线21是触控感应走线,第二触控走线22是触控驱动走线。按照本实施例将每个触控感应电极RX的两端各通过一条第一电极走线21连接到触控IC实现触控感应电极的双通道,以2R表示;同样的将每个触控驱动电机TX的两端各通过一条第二电极走线22连接到触控IC实现触控驱动电极的双通道以2T表示。本实施例可以实现2T2R的设计,提升触控检测的精度。
请继续参考图2,边框区NA包括可弯折边框区,显示区位于二个可弯折边框区之间;可弯折边框区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侧,可弯折边框区朝向所述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弯折。第一触控走线21、第二触控走线22设置于所述可弯折边框区NA。
只有当非显示的边框区弯折到显示面板的侧面或者非出光面的时候才能“看不到”边框区。因此,本实施例中边框区为可弯折边框区可弯折边框区朝向柔性基板40远离第一触控电极11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弯曲,这可以将非显示的边框区域从视觉上消失。进一步的,本申请的显示区有实际显示区AA和理论显示区TAA组成,显示区都具备显示的能力。当显示面板与盖板贴合后位于油墨区的部分被设置成理论显示区,最终不进行显示。因此,本申请的理论显示区TAA的作用是让显示面板和盖板贴合过程中出现偏差也能够让整个显示区覆盖盖板30的开口区32。因此,理论显示区TAA的宽度与公差相关。随着工艺的提升公差控制能力提升之后理论显示区TAA的宽度变窄,无法容纳所有的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因此本申请可以将部分第一触控走线21和部分第二触控走线22设置在可弯折边框区NA。进一步的,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优先设置于可弯折边框区NA靠近理论显示区TAA的一侧。位于可弯折边框区NA的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应该尽量避免时钟信号线、扫描驱动电路;时钟信号一直在跳变可能影响触控走线上的触控信号;扫描驱动电路控制着显示面板像素数据的写入,影响扫描驱动电路会影响数据信号的写入呢能造成显示不良因此需要尽量避免和触控走线交叠。由于固定电位信号不发生跳变因此可以和固定电位信号交叠;而发光控制电路仅仅控制发光管是否打开不影响数据信号的写入因此可以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可以和发光控制电路交叠。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4,图4是图2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弯折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理论显示区TAA中的弯折曲率半径R1小于所述可弯折边框区中的弯折曲率半径R2。弯折的曲率半径越大其弯折的程度越小,相反的弯折的曲率半径越小其弯针的程度越大。在理论显示区TAA设置的是不用于显示的像素电路,因此弯折的曲率半径小一点即使破坏了理论显示区的像素电路也不会造成显示问题,而可弯折边框区NA设置的是驱动电路,电源走线和封装挡墙。驱动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和电容,弯折的曲率半径过小导致弯折程度过大,一方面,会导致电容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因为形变而发生变化,其实际电容的容值偏离设计值;晶体管的沟道和栅极之间的栅极绝缘层的厚度也发生变化使得晶体管的参数也偏离设计值。另一方面,过度的形变可能导致磨蹭破裂,电路发生短路故障或者整个电路的实效。而对于封装挡墙由于弯折曲率半径过小可能导致膜层之间剥离,封装实效。因此,本实施例设置理论显示区TAA弯折的曲率半径小于可弯折边框区NA的曲率半径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可选的,理论显示区TAA中的弯折曲率半径大于1毫米并且小于5毫米;曲率半径小于1毫米则理论显示区TAA的像素电路以及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容易遭到破坏,而弯折曲率半径大于5毫米则会导致显示面板过于的厚,影响显示装置的厚度,也为显示装置的组装带来难度。可弯折边框区NA中的弯折曲率半径大于3毫米。可弯折边框区NA的曲率半径大于3毫米以确保驱动电路的电容和晶体管参数影响较小,并且保持封装的有效性。又由于可弯折边框区NA位于显示面板的末端,因此其可以接近为平直的非弯曲状态,其曲率半径可以接近于无限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图6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第一触控走线21、第二触控走线22位于图案化的金属层;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54、第二有机绝缘层55,第一触控走线21、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2位于第一有机绝缘层54与第二有机绝缘层55之间。下面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40,设置于柔性基板40上的驱动层,显示层,显示层包括实际显示层41a和理论显示层41b;这里所说的实际显示层41a是指贴合后实际显示的区域AA中设置的像素电路以及发光器件;而理论显示层是指贴合后理论显示区TAA中设置的像素电路以及发光器件。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柔性基板40上的封装挡墙42,以及设置于封装挡墙上的柔性封装层43。封装挡墙42和柔性封装层43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封装,避免水汽和氧气进入显示面板内部。柔性显示面板制作完柔性封装层43之后为了防止触控层形成的工艺中的高温和溶剂对封装层破坏,在柔性封装层43的表面做一层保护层51和54。现有技术中的保护层一般是无机保护层,但是无机保护层的耐弯折性能不好,因此在可以将保护层54设置有有机绝缘层,而保护层51设置为无机绝缘层,这样可以使得理论显示区的耐弯折性能更好。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保护层51和保护层54都为有机绝缘层在同一到工艺形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以第一触控电极块110和第二触控电极块120均为氧化铟锡(ITO)透明电极块,电极块之间通过金属架桥连接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本实施例中,在形成了保护层之后形成架桥金属1100,同时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和架桥金属同一道工艺形成;在架桥金属层上形成绝缘层52,覆盖层52可以是有机绝缘层也可以是无机绝缘层。接着在绝缘层52上形成第一触控电极块110和第二触控电极块120。第二触控电极块120通过同层的ITO连接,而第一触控电极块110通过架桥金属1100连接。最后在第一触控电极块110和第二触控电极块120上形成覆盖层53。覆盖层用于避免触控电极腐蚀和贴合过程中的擦伤。而在理论显示区,第二有机绝缘层55覆盖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当绝缘层52或者是覆盖层53中至少有一层是有机绝缘层时,第二有机绝缘层55可以和绝缘层52或者是覆盖层53同一道工艺形成。或者第二有机绝缘层53使用单独的工艺形成。例如在形成完覆盖层之后恰好在理论显示区形成了凹槽,通过喷墨打印形成有机绝缘层55。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保护在第一有机绝缘层54和第二有机绝缘层55之间,避免了触控电极的腐蚀和擦伤。同时有机绝缘层能够缓解弯曲应力,避免走线因为弯折而受到损害。
进一步的,理论显示区TAA、可弯折边框区NA未设有无机绝缘层。缓解弯曲应力,避免弯折对这两个区域元器件的损害。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图7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走线21位于图案化的第一金属层,第二触控走线22位于图案化的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柔性基板40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或者,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进一步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有机绝缘层58,所述第三有机绝缘层58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1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22之间。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本申请以触控电极为网格金属为例。显示面板的形成工艺与上一个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做赘述。形成完柔性封装层43之后先形成架桥金属1100和第一触控走线21,第一触控走线21和架桥金属1100同一道工艺形成。然后形成绝缘层56和第三有机绝缘层58。绝缘层56用于将实际显示区AA中的架桥金属1100与第二触控电极块120绝缘开。第三有机绝缘层58将理论显示区的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绝缘开。当绝缘层56是有机绝缘层时,第三有机绝缘层58可以和绝缘层56同一道工艺形成。当绝缘层56并非有机绝缘层时可以在形成绝缘层56后形成的凹槽通过喷墨打印形成第三有机绝缘层58。接着在绝缘层56和第三有机绝缘层58上设置第一触控电极块110,第二触控电极块120和第二触控走线22,这三者使用同一道工艺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触控电极块110和第二触控电极块120是金属网格(metal mesh)的结构。属于同一第二触控电极12的第二触控电极块120之间通过与之同一道工艺的金属连接起来,属于同一第一触控电极11的第一触控点击块110通过架桥金属1100连接起来。最后在第一触控电极块110,第二触控电极块120和第二触控走线22上形成覆盖层57和覆盖层59。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走线21和第二触控走线22之间设置有第三有机绝缘层58,使得两者在保持绝缘的同时弯折的应力被第三有机绝缘层释放,起到保护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的作用。进一步的,覆盖层59也可以为有机覆盖层,进一步释放应力,保护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
进一步的,理论显示区TAA、可弯折边框区NA未设有无机绝缘层。缓解弯曲应力,避免弯折对这两个区域元器件的损害。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专职包括前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如图8所示的蜂窝式移动电话1000、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显示器、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装置所包括的显示面板,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应用于边缘弯折的“无边框”显示面板,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显示区包括实际显示区、理论显示区;实际显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中心,理论显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中心,实际显示区位于二个所述理论显示区之间;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基板、设置于实际显示区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设置于边框区以及理论显示区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第一触控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理论显示区朝向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弯折。设计实际显示区和理论显示区,并将触控走线设置在理论显示区,可以有效避免触控走线的静电击伤,并且使得触控走线更加靠近实际显示区,使得触控走线位于弯折区域的长度变短,形变量降低,提升了触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实际显示区、理论显示区;所述理论显示区为所述显示区中不用于显示的区域;
所述实际显示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中心,所述理论显示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中心,所述实际显示区位于二个所述理论显示区之间;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基板、设置于所述实际显示区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至少设置于所述理论显示区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理论显示区朝向所述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多个第二触控电极、至少设置于所述理论显示区的多条第二触控走线;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区包括可弯折边框区,所述显示区位于二个所述可弯折边框区之间;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可弯折边框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折边框区朝向所述柔性基板远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论显示区中的弯折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可弯折边框区中的弯折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论显示区中的弯折曲率半径大于1毫米并且小于5毫米;
所述可弯折边框区中的弯折曲率半径大于3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图案化的金属层;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第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图案化的第一金属层,
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图案化的第二金属层;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
或者,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三有机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论显示区、所述可弯折边框区未设有无机绝缘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远离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是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是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一触控走线是触控感应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是触控驱动走线。
13.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1811637162.0A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753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7162.0A CN109753182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7162.0A CN109753182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3182A CN109753182A (zh) 2019-05-14
CN109753182B true CN109753182B (zh) 2022-03-15

Family

ID=6640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7162.0A Active CN109753182B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531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7803A (zh) * 2019-07-07 2019-08-30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周边区宽度的电容触摸屏
CN112447099B (zh) * 2019-09-03 2022-1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的组装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352531B (zh) * 2020-02-27 2024-02-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28111B (zh) * 2020-06-30 2022-09-1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927619B (zh) * 2021-01-29 2022-08-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滑卷显示装置
CN113515203B (zh) * 2021-04-16 2022-09-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38136A (zh) * 2021-12-09 2022-03-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30898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5167698A (zh) * 2022-06-08 2022-10-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5828645B (zh) * 2023-02-21 2023-07-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屏幕参数的确定方法和确定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444A (zh) * 2014-10-15 2015-01-28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全透明无边框触摸屏
CN106951125A (zh) * 2017-03-30 2017-07-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656643A (zh) * 2017-09-26 2018-02-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8182881A (zh) * 2017-12-20 2018-06-1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56799B2 (en) * 2014-05-02 2020-05-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444A (zh) * 2014-10-15 2015-01-28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全透明无边框触摸屏
CN106951125A (zh) * 2017-03-30 2017-07-1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656643A (zh) * 2017-09-26 2018-02-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08182881A (zh) * 2017-12-20 2018-06-1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53182A (zh) 2019-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318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0691263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93882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866782B2 (en) Display device
US9606390B2 (en)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929576B (zh) 集成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设备
JP6080316B2 (ja) 表示装置
US20120127095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a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panel
US20180032193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2457907B1 (ko) 표시 장치
US11398611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1266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1320109B1 (ko) 평판 표시장치용 인-셀 터치 패널
KR101705357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센서 내장형 표시장치
US20130181921A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with touch panel
US970313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with built-in touch panel having a narrow flexible wiring substrate
CN215679319U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US11275474B2 (en) Electronic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060603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55481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KR20200049321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28983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160367A1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305463B1 (ko)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2388802B1 (ko) 터치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