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43752B - 一种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43752B
CN109743752B CN201910084535.4A CN201910084535A CN109743752B CN 109743752 B CN109743752 B CN 109743752B CN 201910084535 A CN201910084535 A CN 201910084535A CN 109743752 B CN109743752 B CN 1097437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ctor
relay
time slots
time slot
symb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45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43752A (zh
Inventor
葛培新
刘锋
姜晓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845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437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43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3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43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43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方法包括:中继对应的第二数量M个天线,且每一个节点均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传输总时隙为:4M+2N,中继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根据总时隙,确定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且在第一时隙内,中继通过在6N个时隙内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向量符号;中继利用第一数量个天线在连续的4个时隙内,发送4个六阶符号。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现有技术在快衰落信道中无法获取瞬时CSIT,无法利用信道状态信息,对所发送的消息进行预编码,本发明利用干扰对齐以及物理层网络编码PLNC技术,解决了在快衰落信道下,只能获取延迟的CSIT,来利用延迟CSIT多阶段传输并解码期望消息。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单向传输的信道模型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实 际业务需求,双向中继通信模型的研究得到了重视。无线中继技术具有拓展信 号传输距离,降低功耗,提高系统吞吐量的功能。目前,中继技术已经成为现 代移动通信技术(如5G)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以基站为中继的双向通信模型 也适用于蜂窝系统。
其中,有一种有效的增大双向中继系统以及传输方法,基于双向中继协议, 实现了两个时隙内完成两组用户终端交换的多天线X型双向传输系统。同时, 通过采用信号对齐技术,对中继节点和用户节点进行联合预编码设计,使系统 的自由度最大化,提升系统性能。
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多址发送时隙,所有用户将待发送的信道进行 预编码,并同时将预编码后的信息流发送给中继节点;该中继节点接收信号, 并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解码;在广播时隙,先进行中继-用户 联合预编码设计,然后该中继节点把预编码后的信号广播给所有用户;以及用 户对所有接受的信号进行解调,并根据自己在上个时隙所发送的信号,提取出 所需要的信号。通过该发明,实现了在两个时隙内完成两组用户终端信息交换 的多天线X型双向传输系统。
但是该系统的发明以及传输方法设计的是基于具有即时信道状态信息的情 况,在无线信道中,只有在慢衰落信道中发送端才能得到即时的CSIT,而在快 衰落信道中,由于信道变化太快,难以获得即时的CSIT,只能获得延时的CSIT。 因此,这种传输方案存在着缺陷,在快衰落信道中,很难实现。
同时,考虑到该发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对称的双向X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 性。在实际传输系统中,往往还存在着非对称X系统。因此,这也是该发明存 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解 决现有技术在快衰落信道中无法获取瞬时CSIT,无法利用信道状态信息,对所 发送的消息进行预编码、且信道为双向对称的中继信道,X信道还存在着非对称 的情形,利用干扰对齐以及物理层网络编码(PLNC)技术,进行多时隙联合设 计传输方案,解决了在快衰落信道下,只能获取延迟的CSIT,来利用延迟CSIT 多阶段传输并解码期望消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 括:
获取终端每个节点所对应的第一数量N个天线,中继对应的第二数量M个 天线,且每一个节点均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其中,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确定在下行链路的传输总时隙,其中,所 述传输总时隙为:4M+2N,其中,N为第一数量,M为第二数量;
中继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根据所述总时隙,确定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 且在所述第一时隙内,中继通过在6N个时隙内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向量符号;
所述中继利用第一数量个天线在连续的4个时隙内,发送4个六阶符号, 其中,每一个六阶符号均为六个二阶符号的随机和。
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用户数量为5的情况下,所述中继通过在6N个时隙内 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向量符号的具体表达,包括: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21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22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23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24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25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26
其中k=1,2,…N,q6k-5~q6k均为所述中继处理后的PLNC向量,si j,k代表sj,k的第i个元素。
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且不大于第一数量的二倍情况 下,所述步骤(S2)包括:
用户对根据接收信息的前M-N行构造出二阶向量,并对对所有时隙内的二 阶符号堆叠为一个长度为N(M-N)的大向量;
将大向量切割成长为N的小向量;
在第一个阶段传输结束后,在连续4个时隙内分别用矩阵组成4个六阶符 号传输;
用户解码出所有的二阶符号,并依据二阶符号,解码出MAC阶段所有符号。
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数量大于二倍的第一数量,且不大于三倍的 第一数量情况下,所述步骤(S2)包括:
根据所收到的消息的前M-2N项解码出PLNC向量,并构建出二阶向量:
根据所接收到的消息,堆叠成6个长N2的大的第一向量、堆叠成6个长度 为N(M-2N)的大的第二向量,在前4N个时隙,中继用N个天线发送第一向量, 在后4(M-2N)个时隙传输第二向量。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效信号的具体表达包括:在所述第二数量大于三 倍的第一数量,且不大于四倍的第一数量情况下,所述步骤(S2)包括:
根据终端所收到的消息,构建二阶符号;
根据接收消息的前M-3N项解码PLNC向量;
将所有的二阶符号拆分为长度为N的小的第三向量、第四向量和第五向量:, 在第一个4N个时隙传输第三向量,在第二个4N个时隙传第四向量,在4(M-3N) 个时隙传输第三向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快衰 落信道中无法获取瞬时CSIT,无法利用信道状态信息,对所发送的消息进行预 编码、且信道为双向对称的中继信道,X信道还存在着非对称的情形(中继两 侧用户数不相等的情况),利用干扰对齐以及物理层网络编码(PLNC)技术, 进行多时隙联合设计传输方案,解决了在快衰落信道下,只能获取延迟的CSIT, 来利用延迟CSIT多阶段传输并解码期望消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效果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通过另外 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基于不同观点 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 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 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 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所示,本发明时候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终端每个节点所对应的第一数量N个天线,中继对应的第二数 量M个天线,且每一个节点均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其中,第二数量大于第一 数量;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确定在下行链路的传输总时隙,其 中,所述传输总时隙为:4M+2N,其中,N为第一数量,M为第二数量。
(S2)中继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根据所述总时隙,确定第一时隙和第二 时隙,且在所述第一时隙内,中继通过在6N个时隙内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向量符 号;所述中继利用第一数量个天线在连续的4个时隙内,发送4个六阶符号, 其中,每一个六阶符号均为六个二阶符号的随机和。
本发明的X信道是针对非对称情形的(中继两侧交互的用户不相等),其模型图 如图1所示。在系统内,左右两侧终端相互发送消息,通过中继进行数据交互。 终端每个节点都有N个天线,中继有M个天线。系统的所有节点包括中继工作 在全双工模式下,系统分为MAC阶段与BC阶段传输,这两个阶段所有的节点都 有延迟CSIT。MAC和BC阶段都有多个时隙,在MAC阶段通过中继解码出来的消 息只能在下一个BC阶段传输,任意两个终端只能通过中继进行信息交互而不能 直接通信。将MAC阶段用户k发送给用户j的所有数据记为向量sj,k。在MAC阶 段,由于没有即时的CSIT,信号空间对齐无法运用,因此发送的符号没有经过预编码,在中继处解码。在BC阶段,中继通过利用延迟CSIT进行回溯干扰对 齐以及物理层网络编码进行多段传输MAC阶段收到的消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XC信道传播准则和期望消息中,用户1, 2,3通过中继给用户4和5分别发送的消息记为s1,4s1,5、s2,4s2,5、s3,4s3,5。同时用 户4和5通过中继给用户1,2,3发送的数据符号分别记为s4,1s4,2s4,3、s5,1s5,2s5,3
系统自由度定义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51
其中,P为总发射功率,RP为系统的可达和速率。在本文中,由于在高信噪 比下噪声对自由度没有影响,因此忽略所有的噪声。
双向中继网络的自由度由MAC阶段和BC阶段的最小自由度值:
η=min{ηMACBC} (2)
在这种中继处天线大于终端的情况下,BC阶段采用两个阶段传输,为充分 利用每个阶段的天线,考虑在4M+2N个时隙传输所有的12MN个数据符号(其中 第一个阶段6N个时隙第二个阶段4(M-N)个时隙)。
MST方案结合了PLNC与回溯干扰对齐,利用延迟CSIT在多个时隙内重 构和对齐PLNC符号,本发明实施例中出现符号的物理意义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
代表sj,k的第i个元素,sj,k在MAC阶段被中继解码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2
表示一个长度为k2-k1+1的向量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3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4
是长为k2-k1+1的向量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5
其中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6
代表异 或操作;
q表示中继每时隙发送长M的PLNC向量;
k阶符号表示包含k个用户共同信息的符号;
(6)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7
表示在t时隙中继到用户k的信道状态矩阵;
(7)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8
记为第k个用户在t时刻的接收信号。
在M≤N的情况下:
由于中继具有M个天线,没有即时CSIT,没有经过预编码所能达到的最大 的自由度为M。经过MAC阶段结束后,中继将所有的消息分配到各个对应终端, 此时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BC阶段传输。中继将对发的消息采用PLNC,例 如,以第一个时隙为例,在中继处传输q1向量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9
第一个时隙后用户1和4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0
由于终端用户的天线大于发送端天线数,因此对此情形,选取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1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2
前M行,分别记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3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4
求逆后与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5
相乘即可解出q1,同 理也可以可以求出q4。由于在MAC阶段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6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7
是用户1与4的自发消息, 用户1和4可以按下列操作恢复期望消息: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618
每个时隙对用户对{1,5},{2,4},{2,5},{3,4},{3,5}进行相同的异或操作, 便可以在每个用户终端解码恢复出期望消息,所以每个时隙能恢复2M个期望消 息: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71
由于中继只有M个天线,所以在MAC阶段所能达到的最大的自由度为M, 根据公式(2)综合两个阶段的自由度的最小值可以得到
ηMST=M (7)
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可以知道,当天线配置为M≤N的时候,能达到的自由 度为M。
由于中继处的天线小于终端天线,在MAC阶段之后的BC广播阶段,中继 可以看成是发送端,发送端发送的天线小于接收端天线的情况下,可以经过终 端直接求逆就可以解码出消息。
中继通过在6N个时隙内传输的向量符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72
其中k=1,2,…N,q6k-5~q6k均为中继处理后的PLNC向量,用于在BC阶段 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整个系统传输过程中设计在情形二和情形三时采用 MST方案。通过多个时隙的干扰重组与干扰对齐,并结合物理层网络编码(PLNC) 的方案来提升本非对称X信道系统的自由度。
情形1,N<M≤2N
第一阶段:
通过第一个时隙的传输,去构建二阶符号。例如,在时隙6k-5时,终端1, 终端4,终端3接收到的消息表示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1
通过选取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2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3
的前M-N行,记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4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5
由于所有的节点 均存在延迟全局的CSIT,因此,由用户1和用户4组成的用户对可以在1个时 隙之后获取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6
如果中继能够将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7
传输给用户对{1,4},那么用户1可以按 如下方式解码出消息: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8
同样,用户4也可以用其本身接收到的向量与用户3截取的接收向量,以 及其本身的信道系数与用户3截取的信道系数按照上述相同的方式解码出 PLNC向量: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9
在解出PLNC向量后,用户对{1,4}再与自发向量进行异或操作,即可把期 望消息解码出来,对用户对{1,4}的二阶符号按下列构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10
通过截取用户3的第6k-5个时隙的前M-N行,用于辅助用户对{1,4}进行解 码PLNC向量。同理,对于用户对{1,5}、{2,4}、{2,5}、{3,4}、{3,5}分别选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11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12
的前M-N行构造出二阶向量: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813
因此,共有6N(M-N)个二阶符号,把用户对所有时隙内的二阶符号堆叠为一 个长度为N(M-N)的大向量U1,4,U1,5,U2,4,U2,5,U3,4,U3,5。为了在第二阶 段让所有终端天线都充分使用,将大向量切割成长为N的小向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91
其中,l=(1,…,M-N),重构后的二阶向量将用于第二个阶段进行传输,且 保证了第二个阶段每个用户的N个天线能全部使用。
第二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传输结束后,在连续4个时隙内分别用P1~P24矩阵组成4个六 阶符号传输: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92
其中l=(1,2,…M-N),P1~P24矩阵均为满秩矩阵并且事先在每个节点都已知。 下面以用户1为例,消息将通过下列式子解码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93
由于P1~P24在所有的节点均是已知的,且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94
对于用户1来说是本身自信 息,所以用户1可以使用按下述解码出所有的二阶符号: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095
因此,用户1可以解码出所有的二阶符号。同理根据同样的解码方式,其 余的用户对也可以解码出所有的二阶符号。依据二阶符号,可以解码出MAC阶 段所有符号。在两个阶段结束后,当系统的天线配置为时N<M≤2N,BC阶段的 自由度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1
情形二,2N<M≤3N
第一阶段:
第6k-5时隙,终端所收到的消息如下: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2
通过选取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3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4
的前M-2N项记作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5
如果中继能够把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6
以及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7
传给{1,4},那么用户1能够按下面式子解出q6k-5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8
同理,用户4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把q6k-5解码出来,经过与其自发消息的异 或操作,就可以得到期望消息。
因此,按同样的操作去构建出二阶向量: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9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10
堆叠成6个长N2的大的向量U1,4,U1,5,U2,4,U2,5,U3,4,U3,5,然后在把这6个向量拆成长度为N的小向量分 别记作: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11
其中l=(1,2,…,N)。
然后将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012
堆叠成6个长度为N(M-2N)的大的向量,将二阶符号按公式(14)分割为长N的向量使用户利用所有的天线接 收分别记作: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1
其中l=(1,2,…,M-2N)。
第二阶段:
类似于情形1,在前4N个时隙,中继用N个天线发送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2
其表达 式和如下公式(19)一样,但是l={1,2…N},在后4(M-2N)个时隙传输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3
其表达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4
其中l′={1,2…M-2N}。通过公式(20)、(21)即可解码出所有的二阶符号。因此 所达的自由度同式(22)相同。
情形三,3N<M≤4N
第一阶段:
在这种情形下,根据公式(15)给出的终端所收到的消息,构建二阶符号。选 取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5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6
的前M-3N项记作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7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8
如果中继能够将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9
传给{1,4},那么用户1和4就会解出q6k-5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10
把产生的所有6N(M-N)二阶符号按照上述重组二阶符号的方案,将所有的二 阶符号拆分为长度为N的小的向量: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11
长度为N的向量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12
和 长度为N的向量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13
其中l=(1,2,…N),l′=(1,2,…N),l″=(1,2,…M-3N)。
第二阶段:
同理,前4N个时隙传输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14
接着4N个时隙传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15
最后4(M-3N) 个时隙传输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116
通过公式(19)、(20)、(21),便可解码出所有的二阶符号, 同样,能够得到公式(22)表示的自由度,在此不做赘述。
经过上述三种情况的分类,可以知道当天线配置为N<M≤4N时,使用PLNC 编码,利用延迟的CSIT分两个阶段传输,能达到的自由度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21
在M>4N的情况下:
根据上述多段传输理论,用户对{1,4}需要解码出期望消息,用户2,3,5 最多只能提供3N额外的方程,这种情形下分析过程与M=4N时一致。这种情 形下的自由度可以直接通过中继使用M′=4N根天线得到。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22
因此,结合在MAC阶段的最大自由度M,根据公式(2)、(6)、(22)、(24)整 理归纳出具有延迟CSIT的非对称双向X信道采用MST方案的自由度: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23
因此,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分段传输方案设计过程中,第一个阶段是 中继在连续的几个时隙内,将MAC阶段收到的消息广播出去,然后终端将接收 到的消息进行干扰重组。第二个阶段是将干扰重组后的消息,进行求逆,把所 有的干扰重组消息均解码出来,即每一个接收端都能知道这些干扰重组后的消 息,能解码出中继在BC阶段所发送的所有消息。解决现有技术中,解决现有技 术在快衰落信道中无法获取瞬时CSIT,无法利用信道状态信息,对所发送的消 息进行预编码、且信道为双向对称的中继信道,X信道还存在着非对称的情形 (中继两侧用户数不相等的情况)。本发明利用干扰对齐以及物理层网络编码(PLNC)技术,进行多时隙联合设计传输方案,解决了在快衰落信道下,只能 获取延迟的CSIT,来利用延迟CSIT多阶段传输并解码期望消息。
性能分析
在归一化自由度分析中,了更直观的看出自由度随天线配置变化趋势,将 自由度做归一化处理。令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24
为归一化天线数,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25
为归一化自由度,提 出的MST方案的归一化自由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31
本模型中,根据Vaze证明的有延迟的CSIT的K用户BC信道自由度的上 界,不采用PLNC的BC阶段得出的自由度上界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32
由于MAC阶段的最大自由度为M,可以写出本模型具有延迟CSIT而不采 用PLNC的自由度的上界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33
根据归一化假设,该归一化Vaze界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34
若本模型采用TDMA方案,其BC阶段可以看成是发送端有M个天线,每 个接收端有N个天线的MIMO广播系统,因为发送端没有瞬时CSIT,故其自 由度为:
ηTDMA=min(M,N) (35)
同样地,可得TDMA方案归一化自由度为:
Figure BDA0001961329010000135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上述理论结果,采用Matlab对三种方案进行性能比较。 如图3所示,横坐标为归一化天线数,范围从0到6,覆盖了所提MST方案的 三个区间;纵坐标代表了归一化自由度。通过在m文件中编程并运行,获得了 相关计算结果,三种方案的归一化自由度的变化趋势见图3中三条曲线。
通过图3中对MST方案以及TDMA方案和Vaze提出不采用PLNC延迟 CSIT的Vaze上界的对比,可知:当归一化天线数不大于1时三种方案具有相 同的归一化自由度,且与归一化天线数相等;当归一化天线数大于1时,TDMA 方案具有固定的归一化自由度1,Vaze界性能居中,所提MST方案的性能最高。 由图2及公式(1)可知,当归一化天线数大于4时,所提MST方案具有固定的归 一化自由度8/3。而Vaze上界在当归一化天线数大于5的时候具有固定的归一 化自由度300/137。当在归一化天线数大于5的时候,可以发现MST方案采用 PLNC编码可以实现比Vaze的上界高21.8%的复用增益,同时相对于TDMA方 案自由度提升了166.7%。因此本文方案通过结合PLNC的方法,在具有延迟CSIT 的非对称双向X信道中能够显著提升信道的空间复用增益。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 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 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 要求所涵盖。

Claims (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终端每个节点所对应的第一数量N个天线,中继对应的第二数量M个天线,且每一个节点均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其中,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确定在下行链路的传输总时隙,其中,所述传输总时隙为:4M+2N,其中,N为第一数量,M为第二数量;
(S2)中继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根据所述总时隙,确定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且在所述第一时隙内,中继通过在6N个时隙内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向量符号;所述中继利用第一数量个天线在连续的4个时隙内,发送4个六阶符号,其中,每一个六阶符号均为六个二阶符号的随机和;
在用户数量为5的情况下,所述中继通过在6N个时隙内传输的数据对应的向量符号的具体表达,包括:
Figure FDA0003487079790000011
Figure FDA0003487079790000012
Figure FDA0003487079790000013
Figure FDA0003487079790000014
Figure FDA0003487079790000015
Figure FDA0003487079790000016
其中k=1,2,…N,q6k-5~q6k均为所述中继处理后的PLNC向量,
Figure FDA0003487079790000017
代表sj,k的第i个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且不大于第一数量的二倍情况下,步骤(S2)包括:
并进行解码,获得解码后的PLNC向量;
用户对根据接收信息的前M-N行构造出二阶向量,并对所有时隙内的二阶符号堆叠为一个长度为N(M-N)的大向量;
将大向量切割成长为N的小向量;
在第一个阶段传输结束后,在连续4个时隙内分别用矩阵组成4个六阶符号传输;
用户解码出所有的二阶符号,并依据二阶符号,解码出MAC阶段所有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数量大于二倍的第一数量,且不大于三倍的第一数量情况下,所述步骤(S2)包括
根据所收到的消息的前M-2N项解码出PLNC向量,并构建出二阶向量:
根据所接收到的消息,堆叠成6个长N2的大的第一向量、堆叠成6个长度为N(M-2N)的大的第二向量,在前4N个时隙,中继用N个天线发送第一向量,在后4(M-2N)个时隙传输第二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数量大于三倍的第一数量,且不大于四倍的第一数量情况下,所述步骤(S2)包括:
根据终端所收到的消息,构建二阶符号;
根据接收消息的前M-3N项解码PLNC向量;
将所有的二阶符号拆分为长度为N的小的第三向量、第四向量和第五向量,在第一个4N个时隙传输第三向量,在第二个4N个时隙传第四向量,在4(M-3N)个时隙传输第三向量。
CN201910084535.4A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通信方法 Active CN109743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4535.4A CN109743752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4535.4A CN109743752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3752A CN109743752A (zh) 2019-05-10
CN109743752B true CN109743752B (zh) 2022-04-22

Family

ID=66366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4535.4A Active CN109743752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437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6727A (zh) * 2020-01-21 2022-09-30 哲库科技有限公司 下行链路协议对齐和解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622A (zh) * 2008-01-11 2009-07-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在双向中继网络中信道估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566018A (zh) * 2017-09-02 2018-0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多小区mimo‑imac的延迟csit干扰对齐方法
CN108933621A (zh) * 2017-05-26 2018-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3741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lti-user MIMO systems with Imperfect CSIT and ARQ
EP3054636B1 (en) * 2013-10-04 2020-07-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622A (zh) * 2008-01-11 2009-07-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在双向中继网络中信道估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8933621A (zh) * 2017-05-26 2018-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566018A (zh) * 2017-09-02 2018-01-0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多小区mimo‑imac的延迟csit干扰对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hievable degrees of freedom of MIMO two-way X relay channel with delayed CSIT;Qingyun Li等;《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20160607;第2页第34行-第4页第2行,第6页第1行-第8页第12行,图1 *
CSIT对无线MIMO网络自由度的影响;周璐娜等;《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1231;全文 *
无线通信中干扰对齐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李青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702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43752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undarath et al. NULLHOC: a MAC protocol for adaptive antenna array based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in multipath environments
Lee et al.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MIMO Y channel: Signal space alignment for network coding
Lin et al. A new wireless network medium access protocol based on cooperation
TWI493913B (zh) 具有可配置的空間時頻編碼的無線通訊設備及其使用方法
Tandon et al. On X-channels with feedback and delayed CSI
WO2012122810A1 (zh) 一种实现协同预编码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07141B (zh) 多用户mimo中继系统的信息传输方法
Law et al. General-rank transmit beamforming for multi-group multicasting networks using OSTBC
Du et al. Semi-blind receivers for multi-user massive MIMO relay systems based on block Tucker2-PARAFAC tensor model
CN109743752B (zh) 一种通信方法
Kurniawan et al. Low complexity MIMO-SCMA detector
CN107959520B (zh) 一种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时隙干扰对齐方法
Sun et al. Degrees of freedom of asymmetrical multi-way relay networks
Lee et al. Signal space alignment for an encryption message and successive network code decoding on the MIMO K-way relay channel
Sheldon et al. The Gaussian broadcast channels with a hard deadline and a global reliability constraint
CN102421068A (zh) 基于分组的无线通信
WO2011035728A1 (zh) 协作中继系统中预编码方法、通信装置和中继装置
Wyrembelski et al. MIMO Gaussian bidirectional broadcast channels with common messages
Samavat et al. Delay–interleaved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s
Tian et al. Signal space alignment and degrees of freedom for the two-cluster multi-way relay channel
Lin et al.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for random access wireless networks
Tourki et al. Channel and delay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asynchronous cooperative diversity
Lv et al. Combining cooperative diversity and network coding in uplink multi-source multi-relay networks
Su et al. Optimal diversity‐multiplexing tradeoff of MIMO multi‐way relay channel
We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th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 decode-and-forward mode with a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sche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