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6917B - 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6917B
CN109736917B CN201811629207.XA CN201811629207A CN109736917B CN 109736917 B CN109736917 B CN 109736917B CN 201811629207 A CN201811629207 A CN 201811629207A CN 109736917 B CN109736917 B CN 109736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an
combustion engine
fixed
internal combustion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92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36917A (zh
Inventor
满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Hefei Jing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6292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6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3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包括油底壳、连杆、转动轴、活塞、防护壳、排气管、进气管、曲轴和固定轴,所述油底壳为圆弧状结构,所述油底壳的内表面中间位置处通过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有所述曲轴,所述曲轴的一侧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焊接固定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的外侧壁固定有所述防护壳;油底壳的内侧壁开设凹沟槽,连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环,安装环通过连接块固定有滑轮,当连杆运动时,滑轮能够在凹沟槽内侧壁滑动,滑轮带动油底壳以及凹沟槽内的润滑油进行运动,使得油底壳与连杆之间均匀润滑,间接提高内燃机的能源高效利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汽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汽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
气缸盖中有进气道和排气道,内装进、排气门。新鲜充量(即空气或空气与燃料的可燃混合气)经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充入气缸。膨胀后的燃气经排气门、排气道和排气管,最后经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是由凸轮轴上的进、排气凸轮,通过挺柱、推杆、摇臂和气门弹簧等传动件分别加以控制的,这一套机件称为内燃机配气机构。通常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组成进排气系统。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721370944.3),公开了高效型内燃机,此专利通过让燃油、空气及润滑油先均匀地润滑曲轴连杆机构流至二导流管,以加强曲轴连杆机构之运作流畅度及使用寿命,同时燃油、空气及润滑油依序由进气管、曲轴室、导流管至汽缸室之顺序流动,能避免曲轴室、导流管或汽缸室内部发生乱流,以稳定高效型内燃机之运作效率。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原有的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在其内部添加润滑剂来提高润滑性能,虽然在连杆运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但会由于润滑的不均匀,导致润滑油在机壳内部聚集,很难清理,严重时会影响内燃机的高效工作;
2、原有的内燃机底座整体刚度较差,防震效果较差,由于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或外界施加压力较大,常常导致内燃机出现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具有润滑均匀和提高稳定性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包括油底壳、连杆、转动轴、活塞、防护壳、排气管、进气管、曲轴和固定轴,所述油底壳为圆弧状结构,所述油底壳的内表面中间位置处通过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有所述曲轴,所述曲轴的一侧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焊接固定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的外侧壁固定有所述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侧壁固定有所述排气管,所述防护壳的内侧壁靠近所述排气管的一侧固定有所述进气管,所述油底壳的外侧壁固定有固定柱,所述油底壳的底端焊接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焊接固定有连接壳,所述连接壳的内侧壁粘接固定有伸缩软管,所述连接壳的内部下表面固定有阻尼减震器,所述油底壳的内侧壁开设凹沟槽,所述曲轴的外侧壁固定有延长板,所述连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一侧焊接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有滑轮。
优选的,所述凹沟槽为圆弧形结构,且贴附于所述油底壳的内侧壁。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一侧通过轴承固定有滑轮。
优选的,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轮并列固定在所述连接块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滑轮嵌于所述凹沟槽内,且与所述凹沟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延长板与所述曲轴的弧度一致,所述延长板与所述曲轴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延长板的外表面开设凹槽。
优选的,所述阻尼减震器的数量为两个,且以底座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数量为两个,且以所述油底壳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油底壳为缺口圆形结构,所述油底壳与所述防护壳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油底壳的内侧壁开设凹沟槽,连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环,安装环通过连接块固定有滑轮,当连杆运动时,滑轮能够在凹沟槽内侧壁滑动,滑轮带动油底壳以及凹沟槽内的润滑油进行运动,使得油底壳与连杆之间均匀润滑,间接提高内燃机的能源高效利用性能。
2、底壳外侧壁的固定柱与底座内的阻尼减震器相互配合工作,固定柱能够分散连杆运动过程中对油底壳的冲击力,再通过阻尼减震器能够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内燃机内部零件受到震动而出现损伤,降低对油底壳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活塞与曲轴的连接图;
图3为本发明中油底壳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滑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连接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11、连接壳;111、伸缩软管;12、阻尼减震器;2、油底壳;21、固定柱;22、凹沟槽;3、连杆;31、安装环;32、滑轮;321、轴承;33、转动轴;34、连接块;4、活塞;5、防护壳;51、排气管;52、进气管;6、曲轴;61、延长板;611、凹槽;62、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包括油底壳2、连杆3、转动轴33、活塞4、防护壳5、排气管51、进气管52、曲轴6和固定轴62,油底壳2为圆弧状结构,油底壳2的内表面中间位置处通过固定轴62转动连接有曲轴6,曲轴6的一侧通过转动轴33转动连接有连杆 3,连杆3的顶端焊接固定有活塞4,活塞4的外侧壁固定有防护壳5,防护壳5的内侧壁固定有排气管51,防护壳5的内侧壁靠近排气管51的一侧固定有进气管52,油底壳2的外侧壁固定有固定柱21,油底壳2的底端焊接固定有底座1,底座1的一侧焊接固定有连接壳11,连接壳11的内侧壁粘接固定有伸缩软管111,连接壳11的内部下表面固定有阻尼减震器12,油底壳2的内侧壁开设凹沟槽22,曲轴6的外侧壁固定有延长板61,连杆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环31,安装环31的一侧焊接固定有连接块34,连接块34的一侧固定有滑轮32。
本实施例中:阻尼减震器12与固定柱21相互配合工作,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提高减震效果,其中阻尼减震器12的型号为TD-120KG。
本实施例中:滑轮32能够在油底壳2的内侧壁进行滑动,帮助润滑油在油底壳2内侧壁润滑均匀,其中滑轮32为304V型滑轮
本实施方案中:在内燃机工作的过程中,曲轴6与连杆3通过转动轴33 进行转动,延长板61也与曲轴6同时转动,油底壳2的内侧壁开设凹沟槽22,由于连杆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环31,安装环31通过连接块34对滑轮32 进行固定,当连杆3运动时,滑轮32能够在凹沟槽22内侧壁滑动,滑轮32 带动油底壳2以及凹沟槽22内的润滑油进行运动,使得油底壳2与连杆3之间均匀润滑,间接提高内燃机的能源高效利用性能,油底壳2外侧壁的固定柱21与底座1内的阻尼减震器12相互配合工作,固定柱21能够分散连杆3 运动过程中对油底壳2的冲击力,再通过阻尼减震器12能够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内燃机内部零件受到震动而出现损伤,降低对油底壳2的影响,通过连接壳11内的伸缩软管111能够与其他壳体相互固定,稳定连接。
具体的,凹沟槽22为圆弧形结构,且贴附于油底壳2的内侧壁;凹沟槽 22与油底壳2为相同大小的圆弧形结构,从而能够方便滑轮32进行滑动,减少机壳内部出现润滑油聚积淤堵的现象,间接提高内燃机的能源高效利用性能。
具体的,连接块34的一侧通过轴承321固定有滑轮32;由于连接块34 与滑轮32之间通过轴承321连接,从而能够方便滑轮32进行滑动,以实现提高润滑剂的润滑性能,增强润滑作用。
具体的,滑轮3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轮32并列固定在连接块34的一侧;由于滑轮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轮32能够同时在凹沟槽22内侧壁滑动,使得润滑油均匀润滑,减少机壳内部出现润滑油聚积淤堵的现象。
具体的,滑轮32嵌于凹沟槽22内,且与凹沟槽22滑动连接;由于滑轮 32与凹沟槽22内壁滑动连接,从而能够帮助油底壳2与连杆3之间通过润滑油润滑均匀,以增强内燃机内部工作时的高效性。
具体的,延长板61与曲轴6的弧度一致,延长板61与曲轴6一体成型;由于延长板61与曲轴6的弧度一致,通过延长板61能够增加与油底壳2内的润滑面积,从而帮助内燃机工作时高效运作。
具体的,延长板61的外表面开设凹槽611;由于延长板61的外表面开设凹槽611,通过凹槽611的作用,能够帮助润滑油与油底壳2内侧壁的凹沟槽 22之间的润滑效果,同时通过延长板61在凹沟槽22内壁进行转动,能够清理凹沟槽22内的润滑油聚积淤堵。
具体的,阻尼减震器12的数量为两个,且以底座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由于阻尼减震器12的数量为两个,从而防止内燃机工作时冲击过大或发生震动时,油底壳2受到影响而发生损坏,从而影响内燃机的正常运行,在内燃机工作的过程中对油底壳2产生冲击力时,此时,首先通过固定柱21将冲击力均匀散发到底座1上,其次由两个阻尼减震器12的工作,将油底壳2 两侧的冲击弱化,减小了油底壳2破损的问题,其中的阻尼减震器12主要由复位弹簧和液压杆组成,由复位弹簧自身材质的复位功能,使其降低油底壳2 带来的冲击力,并且由液压杆降低冲击力的缓冲,保证了减震过程的稳定性。
具体的,固定柱21数量为两个,且以油底壳2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设备工作过程中,由两个固定柱21向底座1施压,因而将冲击力分布均匀,减小了油底壳2一侧破损的问题,其中的固定柱2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形状为弧形状。
具体的,油底壳2为缺口圆形结构,油底壳2与防护壳5一体成型;为了保证连杆3能在油底壳2内运作,将油底壳2设为缺口圆形结构,并且与防护壳5一起压铸成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人员通过将本发明移动到使用地点,可通过连接壳11内的伸缩软管111与其他壳体进行焊接固定,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固定柱21能够分散连杆3运动过程中对油底壳2的冲击力,再通过底座1内的阻尼减震器12能够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在油底壳2的内部具有一定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也可添加润滑油,工作时曲轴6通过固定轴62与油底壳2进行固定,曲轴6与连杆3通过转动轴33进行转动,连杆3的带动活塞4进行上下运动,由防护壳5内的进气管52将燃料导入,由排气管51 导出,延长板61也与曲轴6同时转动,通过凹槽611能够帮助润滑油与油底壳2内侧壁的凹沟槽22之间的润滑效果,油底壳2的内侧壁开设凹沟槽22,由于连杆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环31,安装环31通过连接块34与轴承321 对滑轮32进行固定,当连杆3运动时,滑轮32能够在凹沟槽22内侧壁滑动,滑轮32带动油底壳2以及凹沟槽22内的润滑油进行运动,使得油底壳2与连杆3之间均匀润滑,间接提高内燃机的能源高效利用性能,在设备工作过程中,由两个固定柱21向底座1施压,因而将冲击力分布均匀,减小了油底壳2一侧破损的问题,其中的固定柱21采用塑料材质制成,且形状为弧形状,在内燃机工作的过程中对油底壳2产生冲击力时,此时,首先通过固定柱21 将冲击力均匀散发到底座1上,其次由两个阻尼减震器12的工作,将油底壳 2两侧的冲击弱化,减小了油底壳2破损的问题,其中的阻尼减震器12主要由复位弹簧和液压杆组成,由复位弹簧自身材质的复位功能,使其降低油底壳2带来的冲击力,并且由液压杆降低冲击力的缓冲,保证了减震过程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包括油底壳(2)、连杆(3)、转动轴(33)、活塞(4)、防护壳(5)、排气管(51)、进气管(52)、曲轴(6)和固定轴(62),所述油底壳(2)为圆弧状结构,所述油底壳(2)的内表面中间位置处通过所述固定轴(62)转动连接有所述曲轴(6),所述曲轴(6)的一侧通过所述转动轴(33)转动连接有所述连杆(3),所述连杆(3)的顶端焊接固定有所述活塞(4),所述活塞(4)的外侧壁固定有所述防护壳(5),所述防护壳(5)的内侧壁固定有所述排气管(51),所述防护壳(5)的内侧壁靠近所述排气管(51)的一侧固定有所述进气管(52),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2)的外侧壁固定有固定柱(21),所述油底壳(2)的底端焊接固定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侧焊接固定有连接壳(11),所述连接壳(11)的内侧壁粘接固定有伸缩软管(111),所述连接壳(11)的内部下表面固定有阻尼减震器(12),所述油底壳(2)的内侧壁开设凹沟槽(22),所述曲轴(6)的外侧壁固定有延长板(61),所述连杆(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环(31),所述安装环(31)的一侧焊接固定有连接块(34),所述连接块(34)的一侧固定有滑轮(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沟槽(22)为圆弧形结构,且贴附于所述油底壳(2)的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4)的一侧通过轴承(321)固定有滑轮(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3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轮(32)并列固定在所述连接块(34)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32)嵌于所述凹沟槽(22)内,且与所述凹沟槽(22)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板(61)与所述曲轴(6)的弧度一致,所述延长板(61)与所述曲轴(6)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板(61)的外表面开设凹槽(6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震器(12)的数量为两个,且以底座(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1)数量为两个,且以所述油底壳(2)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2)为缺口圆形结构,所述油底壳(2)与所述防护壳(5)一体成型。
CN201811629207.XA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 Active CN109736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9207.XA CN109736917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9207.XA CN109736917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6917A CN109736917A (zh) 2019-05-10
CN109736917B true CN109736917B (zh) 2020-08-21

Family

ID=6636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9207.XA Active CN109736917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691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2013C2 (de) * 1987-09-17 1996-08-01 Dancho Zochev Dipl Ing Donkov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mit Kurbelgehäuse-Ladeluftpumpen
JP2009073463A (ja) * 2007-08-31 2009-04-09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及び鞍乗型車両
JP5604976B2 (ja) * 2010-05-21 2014-10-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パン構造
CN204082332U (zh) * 2014-09-29 2015-01-07 临沂三禾永佳动力有限公司 小型四冲程汽油机
JP6471871B2 (ja) * 2016-06-13 2019-02-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6917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503741A (ja) デュアルチャンバーシリンダ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CN109882287A (zh) 转盘式内燃机
CN109736917B (zh) 一种能源利用的内燃机
CN106996346B (zh) 一种自动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活塞
CN210049963U (zh) 一种无曲柄连杆机构的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CN102777248A (zh) 二冲程柴油机
CN112855341B (zh) 一种无曲轴二冲程往复式发动机
CN105019971A (zh) 离心力转化旋转力机构
JPH03501044A (ja) 振子ピストン機関
CN104832281B (zh) 优化的节能内燃机
CN207195033U (zh) 一种活塞发动机
CN103016147A (zh) 新型内燃机发动机
CN202707223U (zh) 二冲程柴油机
TWM614077U (zh) 內燃機增壓系統
JP4625526B2 (ja) 掃気管制弁装置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CN201215031Y (zh) 侧置气门内燃机用气门油封组合件
CN201228571Y (zh) 四冲程发动机的旋转球阀配气机构
CN105089782A (zh) 直杆内燃机
TWI792235B (zh) 內燃機增壓系統
CN108590847A (zh) 曲轴顶置二冲程发动机
CN217272151U (zh) 一种柴油机泄压结构
CN214063087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内燃机摇臂总成
CN209637877U (zh) 两缸配合型四冲程同步内燃机
RU2373404C2 (ru) Механизм газо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ей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11573610U (zh) 发动机气门摇臂及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0000 No.1, Yangshan North Road, Xianlin University Town,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1, Yangshan North Road, Xianlin University Town,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4

Address after: 230000 Woye Garden Commercial Building B-1017, 81 Ganquan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JING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4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1, Yangshan North Road, Xianlin University Town,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