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5792B - 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5792B
CN109735792B CN201811624181.XA CN201811624181A CN109735792B CN 109735792 B CN109735792 B CN 109735792B CN 201811624181 A CN201811624181 A CN 201811624181A CN 109735792 B CN109735792 B CN 109735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furnace body
belt
conveying
processing furn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41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35792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IL BLUE OCEAN PETROLEUM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Huazh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Huazhu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Huazh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241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57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5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5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35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5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包括进料输送带、加工炉体、第一输送带、风循环机构、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出料输送带、第四输送带、隔板和密封机构;本发明将加工炉体内部的预热、加热、强渗及冷却的各个分段采用垂直的方式设置,利用网格状的输送带输送,可有效的减小整体的占地面积,便于加热炉整体的移动和运输;在各个下落的通孔的两侧通过密封带对通孔进行封盖,确保在工件下落时对各个分段进行密封,减少各个腔体内部的相互影响;在各个分开的腔体两侧通过输送管道配合循环风扇进行连通,加强内部炉风的流动,同时可通过打开密封门的方式为加工炉体内部的燃烧加热提供空气。

Description

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背景技术
向钢件表面同时渗入碳、氮的化学表面热处理工艺;以渗碳为主,渗入少量氮;因碳氮共渗工艺早期采用过氰盐或含氰气氛作为渗剂,故又称“氰化”;按共渗介质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及固3类。
目前的加热炉由于分为各个段进行处理,因此体积较大,移动和运输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目前的加热炉各个分段之间通常相互连通,在处理时各个分段之间在加工时相互影响,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其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将加工炉体内部的预热、加热、强渗及冷却的各个分段采用垂直的方式设置,利用网格状的输送带输送,可有效的减小整体的占地面积,便于加热炉整体的移动和运输。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在各个下落的通孔的两侧通过密封带对通孔进行封盖,确保在工件下落时对各个分段进行密封,减少各个腔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在各个分开的腔体两侧通过输送管道配合循环风扇进行连通,加强内部炉风的流动,同时可通过打开密封门的方式为加工炉体内部的燃烧加热提供空气;另外可对炉风进行过滤净化,另外还可改变风向,进而使风尽可能的吹向物件,加大对物件的处理面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使得接头的开口较少,避免水渗入,操作人员在将电缆插装完毕后,可拉动挤出机构,便可使得防水胶储存室内的防水胶排出,从而填满内环体与电缆之间的缝隙处,隔绝外界空气,从而起到有效的防水效果,并且防水胶还可使得电缆的端部与线管内壁连接更为牢固,减少磨损的情况;通过观察窗能够方便安装人员观察电缆的插入状态,使得接线操作更为便捷,方便在合适的位置拧紧锁紧机构对电缆进行限位,提高安装效率;封闭机构能够对观察窗顶部进行封堵,从而避免连接螺钉锈蚀,还可避免雨水通过螺孔渗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包括进料输送带、加工炉体、第一输送带、风循环机构、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出料输送带、第四输送带、隔板和密封机构,所述进料输送带连通在所述加工炉体的侧部顶端,所述加工炉体的内部通过三个所述隔板隔成四个空腔部分,所述加工炉体与所述隔板形成的四个空腔的外侧设有进行炉气循环的所述风循环机构,所述隔板与所述加工炉体的内部分别放置网格状结构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带和所述第四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料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端部的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较低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所述隔板端部的通孔连通,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较低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三输送带的另一端与第三个所述隔板端部的通孔连通,所述第四输送带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带较低一端的底部,所述第四输送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料输送带;所述通孔的两端设有对其面积进行控制的所述密封机构。
具体的,所述加工炉体的侧部转动连接有炉盖,且所述炉盖与所述加工炉体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180°。
具体的,所述加工炉体的侧部开设出料口,且所述出料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输送带和第四输送带连通。
具体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挡板、螺杆、横杆、密封带、固定盒、发条弹簧和转轴,所述固定盒固定于所述通孔的两端,且所述固定盒的内部通过所述发条弹簧连接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缠绕软质结构的所述密封带,且所述密封带的端部固定所述横杆;所述横杆滑动连接于所述通孔的内部,且所述横杆的侧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杆;所述横杆的侧部固定所述挡板。
具体的,所述横杆采用顶部为敞开的“口”字形结构,且所述横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螺杆;所述横杆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挡板。
具体的,所述风循环机构包括输送管道、循环风扇和出风管,所述输送管道设有四个,且所述输送管道分别连通在所述加工炉体与所述隔板形成的空腔侧部;所述输送管道的端部连通所述循环风扇,且所述循环风扇通过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加工炉体连通;所述输送管道的侧部转动连接密封门。
具体的,所述输送管道的内部插入净化机构,且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把手、外框和净化板;所述外框由上而下插入到所述输送管道的内部,且所述外框的内部固定净化板;所述外框的顶部固定所述把手。
具体的,所述净化机构还包括接料盒,所述接料盒设置于倾斜的所述净化板的底部;所述接料盒卡合安装于所述输送管道的底部。
具体的,所述出风管的内部设有换向机构,且所述换向机构包括出风嘴、转动柄和软接板;所述软接板连接于所述循环风扇的侧部,且所述软接板的侧部连接呈“V”字形结构的所述出风嘴;所述出风嘴的侧部固定所述转动柄,且所述转动柄贯穿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管。
具体的,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关于第一个所述隔板对称,且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关于第二个所述隔板对称;所述第三输送带与所述第四输送带关于第三个所述隔板对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将加工炉体内部的预热、加热、强渗及冷却的各个分段采用垂直的方式设置,利用网格状的输送带输送,可有效的减小整体的占地面积,便于加热炉整体的移动和运输。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在各个下落的通孔的两侧通过密封带对通孔进行封盖,确保在工件下落时对各个分段进行密封,减少各个腔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在各个分开的腔体两侧通过输送管道配合循环风扇进行连通,加强内部炉风的流动,同时可通过打开密封门的方式为加工炉体内部的燃烧加热提供空气;另外可对炉风进行过滤净化,另外还可改变风向,进而使风尽可能的吹向物件,加大对物件的处理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密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风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风循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出风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输送带,2、加工炉体,21、炉盖,22、出料口,3、第一输送带,4、风循环机构,41、输送管道,411、密封门,42、循环风扇,43、出风管,44、净化机构,441、把手,442、外框,443、净化板,444、接料盒,45、换向机构,451、出风嘴,452、转动柄,453、软接板,5、第二输送带,6、第三输送带,7、出料输送带,8、第四输送带,9、隔板,91、通孔,9a、密封机构,91a、挡板,92a、螺杆,93a、横杆,94a、密封带,95a、固定盒,96a、发条弹簧,97a、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包括进料输送带1、加工炉体2、第一输送带3、风循环机构4、第二输送带5、第三输送带6、出料输送带7、第四输送带8、隔板9和密封机构9a,所述进料输送带1连通在所述加工炉体2的侧部顶端,所述加工炉体2的内部通过三个所述隔板9隔成四个空腔部分,所述加工炉体2与所述隔板9形成的四个空腔的外侧设有进行炉气循环的所述风循环机构4,所述隔板9与所述加工炉体2的内部分别放置网格状结构的所述第一输送带3、所述第二输送带5、所述第三输送带6和所述第四输送带8,所述第一输送带3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料输送带1,所述第一输送带3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9端部的通孔91连通;所述第二输送带5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3较低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二输送带5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所述隔板9端部的通孔91连通,所述第三输送带6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较低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三输送带6的另一端与第三个所述隔板9端部的通孔91连通,所述第四输送带8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带6较低一端的底部,所述第四输送带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料输送带7;所述通孔91的两端设有对其面积进行控制的所述密封机构9a。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加工炉体2的侧部转动连接有炉盖21,且所述炉盖21与所述加工炉体2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180°;所述加工炉体2的侧部开设出料口22,且所述出料口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输送带7和第四输送带8连通;通过出料输送带7和进料输送带8能够实现物料的进出,提高输送效率。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密封机构9a包括挡板91a、螺杆92a、横杆93a、密封带94a、固定盒95a、发条弹簧96a和转轴97a,所述固定盒95a固定于所述通孔91的两端,且所述固定盒95a的内部通过所述发条弹簧96a连接所述转轴97a;所述转轴97a的外侧缠绕软质结构的所述密封带94a,且所述密封带94a的端部固定所述横杆93a;所述横杆93a滑动连接于所述通孔91的内部,且所述横杆93a的侧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杆92a;所述横杆93a的侧部固定所述挡板91a;所述横杆93a采用顶部为敞开的“口”字形结构,且所述横杆93a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螺杆92a;所述横杆93a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挡板91a,为了便于实现对横杆93a的移动和固定,通过密封机构9a能够对炉体进行有效的密封,避免热量散出。
具体的,如图1-4所示,所述风循环机构4包括输送管道41、循环风扇42和出风管43,所述输送管道41设有四个,且所述输送管道41分别连通在所述加工炉体2与所述隔板9形成的空腔侧部;所述输送管道41的端部连通所述循环风扇42,且所述循环风扇42通过所述出风管43与所述加工炉体2连通;所述输送管道41的侧部转动连接密封门411;通过风循环机构4能够进行热风循环。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输送管道41的内部插入净化机构44,且所述净化机构44包括把手441、外框442和净化板443;所述外框442由上而下插入到所述输送管道41的内部,且所述外框442的内部固定净化板443;所述外框442的顶部固定所述把手441,为了实现对循环的烟气进行净化。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净化机构44还包括接料盒444,所述接料盒444设置于倾斜的所述净化板443的底部;所述接料盒444卡合安装于所述输送管道41的底部,为了实现对净化产生的灰尘进行收集。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出风管43的内部设有换向机构45,且所述换向机构45包括出风嘴451、转动柄452和软接板453;所述软接板453连接于所述循环风扇42的侧部,且所述软接板453的侧部连接呈“V”字形结构的所述出风嘴451;所述出风嘴451的侧部固定所述转动柄452,且所述转动柄452贯穿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管43,为了改变进入风的方向。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输送带3与所述第二输送带5关于第一个所述隔板9对称,且所述第二输送带5与所述第三输送带6关于第二个所述隔板9对称;所述第三输送带6与所述第四输送带8关于第三个所述隔板9对称,为了便于实现对输送工件的移动,同时减小整体的体积。
将加工炉体2内部的预热、加热、强渗及冷却的各个分段采用垂直的方式设置,利用网格状的输送带输送,可有效的减小整体的占地面积,便于加热炉整体的移动和运输;在各个下落的通孔91的两侧通过密封带94a对通孔91进行封盖,确保在工件下落时对各个分段进行密封,减少各个腔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在各个分开的腔体两侧通过输送管道41配合循环风扇42进行连通,加强内部炉风的流动,同时可通过打开密封门411的方式为加工炉体2内部的燃烧加热提供空气。具体的有:
(1)隔板9将加热炉体2分成四个空腔,分别预热、加热、强渗及冷却腔体,打开炉盖21,根据需要处理工件的长度,拉动横杆93a使两个横杆93a对通孔91的两侧进封盖,使通孔91暴露处的长度大于工件的长度两倍,旋转螺杆92a进行固定,而后将需要加热的热源置于隔板9与加工炉体2形成的空腔内部,对需要预热、加热及强渗的空腔内部进行供热。
(2)将需要进行处理的工件置于进料输送带1的中心处,而后打开进料输送带1、第一输送带3、第二输送带5、第三输送带6、第四输送带8和出料输送带7,使工件在进料输送带1的带动下进入到第一输送带3的中心处,对工件进行余热,并通过风循环机构4带动内部炉风的循环,而后在第一输送带3的带动下由第一个隔板9的通孔91落入到第二输送带5表面,进入到第二个空腔的内部进行加热,于此同时通过风循环机构4加强内部空气的流动,通过第二输送带5由第二个隔板9通过通孔91下落到第三输送带6上,对工件进行强渗,而后进入到第四输送带8上,在运输中通过风循环机构4的吹动进行冷却,而后通过出料输送带7进行输出。
(3)在使用风循环机构4时,循环风通过净化机构44时,可对循环的风利用净化板443进行过滤,同时过滤后的废物在倾斜的净化板443上由于重力作用下滑进入到接料盒444的内部,实现对过滤物进行收集;旋转转动柄452可使软接板453发生旋转,进而实现改变出风嘴451的出风角度,即可完成改变风向,进而使风尽可能的吹向物件,加大对物件的处理面积。
本发明将加工炉体2内部的预热、加热、强渗及冷却的各个分段采用垂直的方式设置,利用网格状的输送带输送,可有效的减小整体的占地面积,便于加热炉整体的移动和运输;在各个下落的通孔91的两侧通过密封带94a对通孔91进行封盖,确保在工件下落时对各个分段进行密封,减少各个腔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在各个分开的腔体两侧通过输送管道41配合循环风扇42进行连通,加强内部炉风的流动,同时可通过打开密封门411的方式为加工炉体2内部的燃烧加热提供空气;另外可对炉风进行过滤净化,另外还可改变风向,进而使风尽可能的吹向物件,加大对物件的处理面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

1.一种用于渗碳或碳氮共渗的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输送带(1)、加工炉体(2)、第一输送带(3)、风循环机构(4)、第二输送带(5)、第三输送带(6)、出料输送带(7)、第四输送带(8)、隔板(9)和密封机构(9a),所述进料输送带(1)连通在所述加工炉体(2)的侧部顶端,所述加工炉体(2)的内部通过三个所述隔板(9)隔成四个空腔部分,所述加工炉体(2)与所述隔板(9)形成的四个空腔的外侧设有进行炉气循环的所述风循环机构(4),所述隔板(9)与所述加工炉体(2)的内部分别放置网格状结构的所述第一输送带(3)、所述第二输送带(5)、所述第三输送带(6)和所述第四输送带(8),所述第一输送带(3)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料输送带(1),所述第一输送带(3)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9)端部的通孔(91)连通;所述第二输送带(5)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3)较低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二输送带(5)的另一端与第二个所述隔板(9)端部的通孔(91)连通,所述第三输送带(6)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较低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三输送带(6)的另一端与第三个所述隔板(9)端部的通孔(91)连通,所述第四输送带(8)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三输送带(6)较低一端的底部,所述第四输送带(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料输送带(7);所述通孔(91)的两端设有对其面积进行控制的所述密封机构(9a);
所述加工炉体(2)的侧部转动连接有炉盖(21),且所述炉盖(21)与所述加工炉体(2)之间的旋转角度为0°-180°;
所述加工炉体(2)的侧部开设出料口(22),且所述出料口(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输送带(7)和第四输送带(8)连通;
所述密封机构(9a)包括挡板(91a)、螺杆(92a)、横杆(93a)、密封带(94a)、固定盒(95a)、发条弹簧(96a)和转轴(97a),所述固定盒(95a)固定于所述通孔(91)的两端,且所述固定盒(95a)的内部通过所述发条弹簧(96a)连接所述转轴(97a);所述转轴(97a)的外侧缠绕软质结构的所述密封带(94a),且所述密封带(94a)的端部固定所述横杆(93a);所述横杆(93a)滑动连接于所述通孔(91)的内部,且所述横杆(93a)的侧部螺纹连接所述螺杆(92a);所述横杆(93a)的侧部固定所述挡板(91a);
所述横杆(93a)采用顶部为敞开的“口”字形结构,且所述横杆(93a)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螺杆(92a);所述横杆(93a)的另一端固定所述挡板(91a);
所述风循环机构(4)包括输送管道(41)、循环风扇(42)和出风管(43),所述输送管道(41)设有四个,且所述输送管道(41)分别连通在所述加工炉体(2)与所述隔板(9)形成的空腔侧部;所述输送管道(41)的端部连通所述循环风扇(42),且所述循环风扇(42)通过所述出风管(43)与所述加工炉体(2)连通;所述输送管道(41)的侧部转动连接密封门(411);
所述输送管道(41)的内部插入净化机构(44),且所述净化机构(44)包括把手(441)、外框(442)和净化板(443);所述外框(442)由上而下插入到所述输送管道(41)的内部,且所述外框(442)的内部固定净化板(443);所述外框(442)的顶部固定所述把手(441);
所述净化机构(44)还包括接料盒(444),所述接料盒(444)设置于倾斜的所述净化板(443)的底部;所述接料盒(444)卡合安装于所述输送管道(41)的底部;
所述出风管(43)的内部设有换向机构(45),且所述换向机构(45)包括出风嘴(451)、转动柄(452)和软接板(453);所述软接板(453)连接于所述循环风扇(42)的侧部,且所述软接板(453)的侧部连接呈“V”字形结构的所述出风嘴(451);所述出风嘴(451)的侧部固定所述转动柄(452),且所述转动柄(452)贯穿并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管(43);
所述第一输送带(3)与所述第二输送带(5)关于第一个所述隔板(9)对称,且所述第二输送带(5)与所述第三输送带(6)关于第二个所述隔板(9)对称;所述第三输送带(6)与所述第四输送带(8)关于第三个所述隔板(9)对称;
将加工炉体(2)内部的预热、加热、强渗及冷却的各个分段采用垂直的方式设置,利用网格状的输送带输送,可有效的减小整体的占地面积,便于加热炉整体的移动和运输;在各个下落的通孔(91)的两侧通过密封带(94a)对通孔(91)进行封盖,确保在工件下落时对各个分段进行密封,减少各个腔体内部的相互影响,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在各个分开的腔体两侧通过输送管道(41)配合循环风扇(42)进行连通,加强内部炉风的流动,同时可通过打开密封门(411)的方式为加工炉体(2)内部的燃烧加热提供空气。
CN201811624181.XA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Active CN109735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4181.XA CN109735792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4181.XA CN109735792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5792A CN109735792A (zh) 2019-05-10
CN109735792B true CN109735792B (zh) 2020-12-08

Family

ID=66361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4181.XA Active CN109735792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5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4836B (zh) * 2022-04-11 2024-04-12 田茂林 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49000U (zh) * 2015-09-01 2015-12-09 唐山亚捷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渗碳或碳氮共渗的加热炉
CN205481017U (zh) * 2016-04-06 2016-08-17 湖南民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抑制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未燃烧物的焚烧系统
CN105964518A (zh) * 2016-07-12 2016-09-28 浙江兜兰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式自动烘干固化装置
CN108411095A (zh) * 2018-03-29 2018-08-17 重庆市青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钢丸回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3724A (ja) * 2001-12-14 2003-07-03 Daido Steel Co Ltd 熱処理炉
CN102174668B (zh) * 2008-07-24 2014-11-05 易普森国际有限公司 金属工件热处理用的甑式炉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49000U (zh) * 2015-09-01 2015-12-09 唐山亚捷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渗碳或碳氮共渗的加热炉
CN205481017U (zh) * 2016-04-06 2016-08-17 湖南民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抑制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未燃烧物的焚烧系统
CN105964518A (zh) * 2016-07-12 2016-09-28 浙江兜兰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式自动烘干固化装置
CN108411095A (zh) * 2018-03-29 2018-08-17 重庆市青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钢丸回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5792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14010A (en) Industrial exhaust ventilation system
CN109735792B (zh) 一种渗碳、碳氮共渗加热炉
US4791735A (en) Method for drying or cooling particulate materials, and an arrangement in a mixing machine
US20210108796A1 (en) Pyrolysis apparatus
KR101412129B1 (ko) 배관 내면 코팅장치
CN108639708A (zh) 一种单晶冰糖冷却输送机
KR102365040B1 (ko) 축사 내부의 열원을 이용하여 열교환 가능한 축사용 공기 순환 장치
CN109696059A (zh) 一种回收高温固体料余热的装置
CN211111753U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生物干化处理发酵箱
CN111004907B (zh) 一种等温正火炉的炉温控制系统
CN209416043U (zh) 一种工业电阻炉
JP6274753B2 (ja) ハウジングおよび該ハウジング使用の冷却機械
RU241825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коренного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US3105863A (en) Heat treating apparatus
JP3774794B2 (ja) 連続拡散処理装置
CN218797746U (zh) 带加热烘干功能的化学清洗槽
JP2014234289A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板およびベルトコンベア機構
RU2005105463A (ru)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теплообменных труб аппаратов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компрессорных станций магистральных газопроводов
CN220892916U (zh) 一种用于隧道窑的通风装置
CN114608336B (zh) 一种富氧侧吹炉熔炼低品位重金属固废的烟气处理系统
CN116287649B (zh) 一种微电机轴抑制热变形的等温热处理装置
FI113800B (fi)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pölykasvannaisten poistamiseksi metallurgisen uunin yhteydessä
CN218673036U (zh) 一种网带式烘干机
US441258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exhaust gas streams containing suspended particles
CN219663292U (zh) 方便清灰的吸附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9

Address after: Room 711k, block C, future Technology Plaza, 138 Xiuzhou Avenue, Xincheng street,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xing Huazhu Electr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9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16 military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Zhou Junm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8

Address after: Room 1410-B, Block B, Floor 14, Huizhongli 103,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CHINA OIL BLUE OCEAN PETROLEUM TECHNOLOGY, Inc.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711k, block C,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138 Xiuzhou Avenue, Xincheng street,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00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Huazhu Electronic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