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1349A - 飞车娱乐用龟背 - Google Patents

飞车娱乐用龟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1349A
CN109731349A CN201910167805.8A CN201910167805A CN109731349A CN 109731349 A CN109731349 A CN 109731349A CN 201910167805 A CN201910167805 A CN 201910167805A CN 109731349 A CN109731349 A CN 109731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ature
spinal column
vehicle
column portion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678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志刚
郝丰
任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678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13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1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1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车娱乐用龟背,用于车辆的起飞和降落,包括:一起飞部,起飞部包括起飞坡以及转换凹曲线段,其中,转换凹曲线段具有凹曲线的外形,且转换凹曲线段的两端分别与起飞坡以及助跑段衔接,起飞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形成有起飞角;一龟背部,龟背部具有曲线形的凸起外形,并使得车辆与龟背部的接触角度小于车辆的前进角或离去角;一离去部,离去部具有凹曲线的外形,且离去部的两端分别与龟背部以及地面缓冲道衔接。本发明在运用中,车辆能够顺畅地驶入并飞出,增加了车辆起飞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同时,通过对龟背部的形状控制,可以规避车辆的非正常落地,保证在各种情况下,车辆均能够安全与龟背部落地接触。

Description

飞车娱乐用龟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车娱乐用龟背。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飞车体验是新兴的娱乐项目。但是目前的飞车项目受限于设施的简陋,不仅无法保证飞车的体验效果,而且由于缺乏对各种飞车情况的应对,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尤其是在汽车以不同速度进行飞车时,往往出现意外情况,无法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飞车娱乐设施简陋,无法保证体验效果,且缺乏安全性,无法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的缺陷,提供一种飞车娱乐用龟背。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飞车娱乐用龟背,用于车辆的起飞和降落,其特点在于,所述飞车娱乐用龟背包括:
一起飞部,所述起飞部包括起飞坡以及转换凹曲线段,其中,所述转换凹曲线段具有凹曲线的外形,且所述转换凹曲线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起飞坡以及助跑段衔接,所述起飞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形成有起飞角;
一龟背部,所述龟背部具有曲线形的凸起外形,并使得车辆与所述龟背部的接触角度小于车辆的前进角或离去角;
一离去部,所述离去部具有凹曲线的外形,且所述离去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龟背部以及地面缓冲道衔接。
通过本方案的运用,在起飞部,车辆能够顺畅地驶入并飞出,减少了起飞变量,有利于增加车辆起飞时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同时,在离去部,车辆也能够顺畅从龟背部驶入,增加了飞车过程的延续性。
龟背部具有曲线形的凸起外形,由此通过龟背部形状的控制,使得车辆降落时与龟背部的接触角度小于车辆的前进角或离去角。此处的前进角或离去角指的是车辆允许的前进角和离去角。
其中,允许的前进角指的是车辆前底杠的下缘和前轮底部相切的连接线所形成的面与车底平面的夹角,允许的离去角指的是车辆后底杠的下缘和后轮底部相切的连接线所形成的面与车底平面的夹角。当接触角度大于所允许的前进角和离去角会造成车辆不能正常落地,甚至导致车身与龟背部相撞。本方案中,通过对龟背部的形状控制,可以规避车辆的非正常落地,保证在各种情况下,车辆均能够正常与龟背部落地接触。
较佳地,所述龟背部具有始端以及末端,所述始端与所述起飞部衔接,所述末端与所述离去部衔接。
较佳地,所述龟背部的朝水平面的投影呈现由所述始端朝所述末端逐渐变宽的形状。通过前窄后宽的设置,使得飞车时,车辆即使有不同的起飞方向,也能够在降落时落入龟背部的末端,保证了起飞的多样性以及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龟背部的朝水平面的投影呈现扇形的形状。扇形的形状可以使得龟背部能够承接不同飞行方向的车辆。龟背部扇形区左右边缘外侧,可采用堆沙丘的方式,承接意外偏离龟背的车辆,以增加安全性。沙丘的上缘可与龟背部一致,远离龟背部方向可采用凸曲线方式逐渐下降,邻近地面处采用凹曲线方式过渡。
较佳地,所述起飞坡与所述龟背部相切,并形成有起飞点,所述起飞点为所述起飞坡的最高点。经过转换凹曲线段从水平方向速度转换为斜向的速度,车辆在起飞点处飞出,飞出后经过抛物线轨迹落在龟背部上。
较佳地,所述起飞角的大小为15-45度。
较佳地,所述飞车娱乐用龟背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支撑于所述龟背部的下方。支撑柱能够对龟背部进行支撑,保证龟背部能够承载车辆落下时产生的冲击。
较佳地,所述离去部与所述龟背部相衔接处形成有最远点,所述最远点为所述起飞点沿车辆飞行水平方向的射线与最大设计速度的运动轨迹的交点。由此使得车辆在最大速度情况下也能够安全降落在龟背部上,从而使得龟背部能够应对车辆各种速度的情况。
较佳地,所述起飞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车辆的长度。通过起飞坡的长度设置,保证车辆起飞时的角度始终是起飞角,由此减少了起飞变量,有利于龟背部的安全设计。
较佳地,所述龟背部的凸起外形形成有若干中间控制点,中间控制点即为起飞点与最远点之间、不同起飞速度的车辆飞行轨迹与龟背部的接触点。在所述中间控制点,车辆与所述龟背部的接触角度小于车辆的前进角或离去角,并满足具体车辆的其他安全控制指标。在保持安全接触角的前提下,各中间控制点均低于车辆最高轨迹线,以提供不同起飞速度下尽可能多的腾空体验。各接触点顺滑连接形成凸曲线,以提高车辆降落在龟背部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在运用中,车辆能够顺畅地驶入并飞出,增加了车辆起飞时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同时,通过对龟背部的形状控制,可以规避车辆的非正常落地,保证在各种情况下,车辆均能够安全与龟背部落地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飞车娱乐用龟背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起飞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飞车娱乐用龟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飞车娱乐用龟背,用于车辆6的起飞和降落。如图1所示,为了清楚显示整体结构,图1中用A点、B点、C点、D点、E点和F点作为各个段落的划分。
如图1和图3所示,飞车娱乐用龟背包括一起飞部1。起飞部1为图1中介于A点和C点之间的区间。起飞部1包括起飞坡12以及转换凹曲线段11。转换凹曲线段11为介于A点和B点之间的区间。起飞坡12为介于B点和C点之间的区间。
其中,转换凹曲线段11具有凹曲线的外形,且转换凹曲线段11的两端分别与起飞坡12以及助跑段(包括加速段41以及匀速稳定段42)衔接,起飞坡12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形成有起飞角θ。
如图1所示,飞车娱乐用龟背还包括一龟背部2,龟背部2为图1中介于C点和E点之间的区间。龟背部2具有曲线形的凸起外形,并通过其外形的设置使得车辆6与龟背部2的接触角度小于车辆6的前进角或离去角。
如图1所示,飞车娱乐用龟背还包括一离去部3,离去部3为图1中介于E点和F点之间的区间。离去部3具有凹曲线的外形,且离去部3的两端分别与龟背部2以及地面缓冲道5衔接。
通过上述方案的运用,在起飞部1,通过加速进入匀速行驶过来的车辆6能够顺畅地驶入并飞出,减少了起飞变量,有利于增加车辆6起飞时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同时,在离去部3,车辆6也能够顺畅从龟背部2驶入,增加了飞车过程的延续性。
龟背部2具有曲线形的凸起外形,由此通过龟背部2形状的控制,使得车辆6降落时与龟背部2的接触角度小于车辆6的前进角或离去角。此处的前进角或离去角指的是车辆6允许的前进角和离去角。
其中,允许的前进角指的是车辆6前底杠的下缘和前轮底部相切的连接线所形成的面与车底平面的夹角,允许的离去角指的是车辆6后底杠的下缘和后轮底部相切的连接线所形成的面与车底平面的夹角。当接触角度大于所允许的前进角和离去角会造成车辆6不能正常接触龟背,甚至导致车身与龟背部2相撞。本方案中,通过对龟背部2的形状控制,可以规避车辆6非正常接触龟背,保证在各种情况下,车辆6均能够正常与龟背部2接触。
如图3所示,龟背部2具有始端以及末端,车辆自始端进入,并从末端离去。其中,始端与起飞部1衔接,末端与离去部3衔接。
如图3所示,龟背部2的朝水平面的投影呈现由始端朝末端逐渐变宽的形状。通过前窄后宽的设置,使得飞车时,车辆6即使有不同的起飞方向,也能够在降落时落入龟背部2的末端,保证了起飞的多样性以及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龟背部2的朝水平面的投影呈现扇形的形状。扇形的形状可以使得龟背部2能够承接不同飞行方向的车辆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前窄后宽的设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起飞坡12与龟背部2相切,并形成有起飞点,起飞点即为图2中的C点。起飞点为起飞坡12的最高点。经过转换凹曲线段11从水平方向速度转换为斜向的速度,车辆6在起飞点处飞出,飞出后经过抛物线轨迹落在龟背部2上。
起飞角θ的大小为15-45度。在这个区间的角度中,能够保证飞行的高度和安全性的平衡,既能够保证体验,又能够减少风险。
如图1所示,飞车娱乐用龟背还包括支撑柱7,支撑柱7支撑于龟背部2的下方。支撑柱7能够对龟背部2进行支撑,保证龟背部2能够承载车辆6落下时产生的冲击。
图1中,离去部3与龟背部2相衔接处形成有最远点,最远点即为图1中的E点。最远点为起飞点沿车辆6飞行水平方向的射线与最大设计速度的运动轨迹的交点。由此使得车辆6在最大速度情况下也能够安全降落在龟背部2上,从而使得龟背部2能够应对车辆6各种速度的情况。
为了保证车辆6在飞车娱乐用龟背上的正常行驶,起飞坡12的长度不小于车辆6的长度。通过起飞坡12的长度设置,保证车辆6在起飞前能够与起飞坡12保持相同的倾斜程度,因此在起飞时的角度始终是起飞角θ,由此减少了起飞变量,有利于龟背部2的安全设计。
同时,转换凹曲线段11的曲率半径不小于车辆允许的最小正常行驶半径,即能够保证车辆轮胎能够与转换凹曲线段11接触,且车辆的其他部分不会碰到转换凹曲线段11。当然,离去部3的曲率半径也不该小于车辆允许的半径,避免与离去部3发生碰撞。
如图1所示,图中的轨迹a、轨迹b以及轨迹c分别为不同速度驶入的车辆6飞出后的抛物线。其中,轨迹c为所允许的最远距离。通过起飞角θ以及车辆6的最大速度可以获得最远点,也就是E点的位置。由此,在所有车辆6能够达到的速度区间内,车辆6都会落在龟背部2上。
如图1所示,龟背部2的凸起外形形成有若干中间控制点,中间控制点即为起飞点与最远点之间、不同起飞速度的车辆飞行轨迹与龟背部的接触点,如图1所示D点。在中间控制点,车辆6与龟背部2的接触角度小于车辆6的前进角或离去角,并满足具体车辆的其他安全控制指标。在保持安全接触角的前提下,各中间控制点均低于车辆最高轨迹线,以提供不同起飞速度下尽可能多的腾空体验。各接触点顺滑连接形成凸曲线,以提高车辆6降落在龟背部2的安全性。
本发明中飞车用的车辆6通常为具有四轮减震功能的专业娱乐用车,可以提供落地后的减震效果。
本发明在运用中,车辆能够顺畅地驶入并飞出,增加了车辆起飞时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同时,通过对龟背部的形状控制,可以规避车辆的非正常落地(即接触龟背),保证在各种情况下,车辆均能够安全与龟背部落地接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飞车娱乐用龟背,用于车辆的起飞和降落,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车娱乐用龟背包括:
一起飞部,所述起飞部包括起飞坡以及转换凹曲线段,其中,所述转换凹曲线段具有凹曲线的外形,且所述转换凹曲线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起飞坡以及助跑段衔接,所述起飞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形成有起飞角;
一龟背部,所述龟背部具有曲线形的凸起外形,并使得车辆与所述龟背部的接触角度小于车辆的前进角或离去角;
一离去部,所述离去部具有凹曲线的外形,且所述离去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龟背部以及地面缓冲道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车娱乐用龟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龟背部具有始端以及末端,所述始端与所述起飞部衔接,所述末端与所述离去部衔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车娱乐用龟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龟背部的朝水平面的投影呈现由所述始端朝所述末端逐渐变宽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车娱乐用龟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龟背部的朝水平面的投影呈现扇形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车娱乐用龟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飞坡与所述龟背部相切,并形成有起飞点,所述起飞点为所述起飞坡的最高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车娱乐用龟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飞角的大小为15-45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车娱乐用龟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去部与所述龟背部相衔接处形成有最远点,所述最远点为所述起飞点沿车辆飞行水平方向的射线与最大设计速度的运动轨迹的交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车娱乐用龟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飞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车辆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车娱乐用龟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龟背部的凸起外形形成有中间控制点,在所述中间控制点,车辆与所述龟背部的接触角度小于车辆的前进角或离去角,各中间控制点均低于车辆允许的最高速度对应的轨迹线,各中间控制点顺滑连接形成凸曲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车娱乐用龟背,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车娱乐用龟背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支撑于所述龟背部的下方。
CN201910167805.8A 2019-03-06 2019-03-06 飞车娱乐用龟背 Pending CN1097313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7805.8A CN109731349A (zh) 2019-03-06 2019-03-06 飞车娱乐用龟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67805.8A CN109731349A (zh) 2019-03-06 2019-03-06 飞车娱乐用龟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1349A true CN109731349A (zh) 2019-05-10

Family

ID=66369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67805.8A Pending CN109731349A (zh) 2019-03-06 2019-03-06 飞车娱乐用龟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134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71904A (ko) * 2004-01-05 2005-07-08 우일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차선 다층 도색공법 및 그 장치
CN2722984Y (zh) * 2004-03-05 2005-09-07 钟云川 蹦极飞车平台
US20050261812A1 (en) * 2004-05-18 2005-11-24 Airbus France Method and device for guiding an aircraft on landing
CN201147636Y (zh) * 2008-02-03 2008-11-12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玩具车跑道的飞车坡道结构
CN106198056A (zh) * 2016-08-31 2016-12-07 盐城朝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汽车性能展示平台
CN107300473A (zh) * 2017-07-24 2017-10-27 盐城朝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性能展示装置
CN209752174U (zh) * 2019-03-06 2019-12-10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飞车娱乐用龟背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71904A (ko) * 2004-01-05 2005-07-08 우일엔지니어링 주식회사 차선 다층 도색공법 및 그 장치
CN2722984Y (zh) * 2004-03-05 2005-09-07 钟云川 蹦极飞车平台
US20050261812A1 (en) * 2004-05-18 2005-11-24 Airbus France Method and device for guiding an aircraft on landing
CN201147636Y (zh) * 2008-02-03 2008-11-12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玩具车跑道的飞车坡道结构
CN106198056A (zh) * 2016-08-31 2016-12-07 盐城朝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汽车性能展示平台
CN107300473A (zh) * 2017-07-24 2017-10-27 盐城朝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性能展示装置
CN209752174U (zh) * 2019-03-06 2019-12-10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飞车娱乐用龟背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28548C2 (ru) Система концевых крылышек,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и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A2748875C (en) Forward swept winglet
US20180178903A1 (en) Spin resistant aircraft configuration
CA1306478C (en) Boomerang
US11603181B2 (en) Supporting wing structure for an aircraft, and aircraft having such a supporting wing structure
CN110322733A (zh) 一种侧向跑道保护区到达起飞窗建立方法
CN109731349A (zh) 飞车娱乐用龟背
CN111077903B (zh) 一种基于窗口决策的高容错性的天钩回收方法
US20220066472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return method, devic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storage medium
CN209752174U (zh) 飞车娱乐用龟背
CN105438486A (zh) 一种机身尾部保护系统
CN110308738A (zh) 用于控制飞行器的轨迹的方法和系统及飞行器
RU2747587C1 (ru) Способ посадки беспилотного вертолета на движущееся судно
CN206050070U (zh) 一种能够快速下降的多旋翼飞行器
RU2537869C1 (ru) Кордовая пилотажная модель самолета
CN109263918A (zh) 一种倾转旋翼固定翼飞机
Scher Effect of 40 Degree Sweepback on the Spin and Recovery Characteristics of a 1/25-scale Model of a Typical Fighter-type Airplane as Determined by Free-spinning-tunnel Tests
CN209677182U (zh) 无人机药箱和无人机
CN109263914A (zh) 一种多旋翼的垂直起降飞机
WO1991000757A1 (en) Returning flying ring toy and improved airfoil
JP3197614B2 (ja) 投てき用具
CN114872883A (zh) 一种飞翼式布局飞机的尾旋改出方法
Balázs et al. The galactic distribution of open clusters of different ages and the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spiral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