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8555B - 导电型材和导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电型材和导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8555B
CN109728555B CN201811238097.4A CN201811238097A CN109728555B CN 109728555 B CN109728555 B CN 109728555B CN 201811238097 A CN201811238097 A CN 201811238097A CN 109728555 B CN109728555 B CN 1097285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groov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end side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380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8555A (zh
Inventor
亨里克·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go Verwaltung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ago Verwaltung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391488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72855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go Verwaltungs GmbH filed Critical Wago Verwaltung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728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8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5Details, e.g. end pieces or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08Joints for connecting non cylindrical conduits, e.g.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34Supporting elements displaceable along a guiding element
    • F21V21/35Supporting elements displaceable along a guiding element with direct electrical contact between the supporting element and electric conductors running along the guiding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6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coupling devices, e.g.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型材,其具有电绝缘的型材元件(2a,2b),型材元件具有彼此并排平行地沿型材元件(2a,2b)的纵向延伸方向(L)延伸的槽(4a,4b)。所述槽(4a,4b)由一对槽侧壁(5)限界并且具有槽底(6)。导电型材具有电导线(3),电导线容纳在型材元件(2a,2b)的所述槽(4a,4b)中并且彼此并排平行地沿型材元件(2a,2b)的纵向延伸方向(L)延伸。型材元件(2a,2b)在端侧上具有突起部(7)。所述突起部(7)由槽侧壁(5)或由一组槽侧壁(5)形成,并且构成用于伸入邻接的型材元件(2a,2b)的端侧上的凹进部(8)中,所述一组槽侧壁具有位于其之间的槽(4a,4b)。

Description

导电型材和导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型材,其具有电绝缘的型材元件,所述型材元件具有彼此并排平行地沿型材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的槽,所述槽通过一对槽侧壁限界并且具有槽底,并且所述导电型材具有电导线,电导线容纳在型材元件的槽中并且彼此并排平行地沿型材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导电装置,其具有多个沿纵向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导电型材。
背景技术
这种导电型材被用于能够借助于电连接插头沿着导电型材在任意位置处分接用于用电器的电能和/或经由电导线的接触建立用于通信目的的数据连接。这种导电型材例如插入金属承载型材中。分接插头随后插到导电型材上,以便接触插入槽中的电导线。以这种方式,灯例如能够在任意位置处简单地被接触并且装配在承载型材上。
EP 1 284 033 B1公开一种具有导电型材的用于灯的汇流排系统。为了也实现在两个承载轨道之间的接口上的接触,设有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具有相应于导电型材的槽的、导槽状的凹部,各一个金属连接器插入所述凹部中。可将要彼此连接的金属线从两侧连接在所述金属连接器上。金属连接器形成可经由导槽状凹部接近的接触面。这种具有金属连接器的、由不导电的材料构成的连接元件将两个承载轨道的导电型材之间的空隙封闭并且确保,在汇流排系统的整个长度上能够将灯模块自由地固定,因为金属连接器在过渡区域中形成用于灯模块的连接触点的接触面。
要在压铸法中低成本地制造的导电型材由至少两个彼此接合的金属线保持元件构成,所述金属线保持元件由不导电的材料构成,所述金属线保持元件具有用于容纳金属线的槽。金属线保持元件在其端部区域中构成为,使得其在彼此接合时以位于其端部上的突起部重叠地相互交错接合,使得所述金属线保持元件在两个金属线保持元件之间的连接区域中形成相应于槽的且朝向接触侧敞开的通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改进的导电型材和一种改进的导电装置,其中在两个依次设置的导电型材之间的过渡部中即使在塑料材料中出现长度变化时也确保前述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所述目的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导电型材以及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导电装置实现。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描述。
提出的是,型材元件具有在端侧上的突起部,其中突起部由槽侧壁或由一组槽侧壁形成,并且构成用于伸入在邻接的型材元件的端侧上的凹进部中,所述一组槽侧壁在其之间具有槽。因此,将突起部理解为槽侧壁的和一组槽侧壁的沿型材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的延长部。相反,凹进部是槽侧壁的或一组槽侧壁的缩短部或者是槽宽的加宽部,使得突起部能够容纳在凹进部中。
现在当导电型材沿纵向延伸依次设置时,型材元件的突起部于是能够在一个端侧上伸入沿纵向延伸方向邻接于其的型材元件的凹进部中。突起部的至少一个槽侧壁在此将凹进部的缩短的或变窄的槽侧壁继续延伸。即使在依次设置的型材元件之间存在槽侧壁之间的缝隙,从在由所述槽侧壁限界的槽中的导线直至下一电导线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变长,因为缝隙首先一次性在突起的槽侧壁的长度上继续延伸,以便随后以横向缝隙到达相邻的电导线。
导电型材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型材与宽度相比是相对长的,也就是说所述导电型材的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导电型材的长度是沿纵向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沿槽的和容纳在其中的电导线的纵向延伸方向的尺寸。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这也适用于型材元件。导电型材的长度至少是导电型材的宽度的五倍,或长是宽的至少十倍。电导线在此在导电型材的整个长度上或在导电型材的长度的至少主要部分上,例如在导电型材的长度的至少80%上容纳在槽中。槽能够在导电型材的长度上具有一个或多个中断部,在所述中断部中导线也不由槽或槽侧壁包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型材元件在一个端部上具有第一端侧并且在沿型材元件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上具有第二端侧。导电型材或型材元件可连续地彼此紧靠放置,其方式在于:一个型材元件的第一端侧与相邻的型材元件的第二端侧彼此紧靠地放置,使得能够形成型材元件的根据用户选择的任意长度的装置进而能够形成任意长度的导电装置。为了该目的,在第一端侧上的突起部和/或凹进部构成为在型材元件的第二端侧上的突起部和/或凹进部的配合件。
因此,在导电装置中,设有多个沿纵向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导电型材。由于在一个导电型材的端侧上的突起部伸入到邻接的导电型材的端侧上的凹进部中,即使由于热影响导致型材元件的长度改变,也确保遵循所需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在此,电导线分别插入依次设置的型材元件的彼此对齐的槽中。
型材元件能够分别在沿纵向延伸方向彼此相反置的端侧上具有突起部和/或凹进部。因此,相同构造的型材元件能够彼此靠紧地排列。
型材元件能够在端侧上分别交替地具有突起部和凹进部。由此即使相邻的电导线在共同的平面上设置,也保持在所述相邻的电导线之间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足够大。
彼此并排的槽能够分别彼此高度错开地设置。以这种方式,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再进一步以高度错位来增大。高度错位是沿到槽中的伸入方向从槽的敞开的上侧向槽底观察相邻的槽的槽底的或相邻的电导线的间距尺寸。
第一组槽能够以其槽底展开第一平面。分别设置在第一组的两个槽之间的第二组槽以其槽底展开第二平面。第一和第二平面于是彼此高度错开地设置。也就是说,所述槽横向于型材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观察交替地高度错开。因此,相邻的槽交替地具有不同的深度,使得相邻的电导线交替地高度错开地设置。
与突起部相反置地,在型材元件的端侧上能够存在从型材元件的相反置的端侧的凹进部。也就是说,型材元件的槽侧壁在端侧上相对于相邻的端侧壁突出并且在相对置的端侧上相对于所述相邻的槽端侧壁缩进。因此,相同的结构类型的型材元件能够成排地依次设置,使得型材元件的突起部伸入邻接的型材元件的凹进部中,而型材元件不必不同地构成或侧向错开。
槽能够分别通过在相应的槽处的长边上的在一个端侧上较长的、突出的第一槽侧壁和通过在同一槽的相对于第一槽侧壁较短的槽侧壁限界。这具有如下优点,槽侧壁分别能够用于对右侧和左侧相邻的槽限界。因此,型材元件的结构宽度能够进一步减小。在电导线之间于是存在具有槽侧壁的绝缘壁厚度的仅一个槽侧壁。尽管如此,通过彼此交错接合的槽侧壁的突起部和凹进部,确保所需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以提供长度补偿可行性。此外,改善手指保护,其中横向接缝通过接片式突出的槽侧壁跨接并且仅从一侧接合到承载电导线的槽中。
然而也可考虑的是,槽的槽侧壁在端侧上成对地突出。所述由两个槽侧壁和位于之间的槽构成的槽装置于是相对于相邻的槽装置进而相对于相邻的槽的槽侧壁在所述端侧上更长。因此,槽装置形成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伸入邻接的型材元件的缩回的槽装置中。
型材元件能够在端侧上以底板终止。形成突起部的槽侧壁在此能够从底板沿型材元件的纵向延伸方向伸出。因此,所述槽侧壁伸展超出底板的终端侧的端棱。然而也可考虑的是,形成凹进部的槽侧壁沿纵向延伸方向在底板前终止,也就是说底板的终端侧的端棱边伸出超过形成凹进部的槽侧壁。然而,底板的端棱也能够限定型材元件的端侧,其中在端侧上优选交替地存在伸出超过底板的端棱的突起部和具有在底板的端棱前终止的槽侧壁的凹进部。
当突起的槽侧壁伸入邻接的型材元件的相对应的凹进部中时,借助于这种底板提供引导部和支承部。因此,彼此交错接合的、依次设置的型材元件通过相应的底板在一个平面上(水平地)定向。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根据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示出导电装置的立体分解视图,所述导电装置具有两个导电型材和电导线;
图2示出图1中的在具有插入的电导线的插接的状态中的导电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3示出图2中的具有插在一起的导电型材的导电装置的示图;
图4示出图1中的导电装置的向右倾斜地观察的立体视图;
图5示出图4中的在插接的状态中的导电装置的示图;
图6示出图5中的在插在一起状态中的导电装置的示图;
图7示出在插接的状态中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8示出图7中的具有插入的电导线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9示出图3中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10示出图9中的具有通过长度错位而增大的间距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11示出图9中的具有通过长度错位而减小的间距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12示出导电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13示出图12中的在插接的状态中具有插入的电导线的导电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14示出图13中的在插在一起的状态中的导电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15示出图12中的导电装置的向右倾斜地观察的立体分解视图;
图16示出图15中的在插接的状态中的导电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17示出图16中的不具有插入的电导线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18示出图16中的具有插入的电导线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19示出图18中的在插在一起的状态中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20示出图19中的具有通过长度补偿而增大的间距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21示出图19中的具有通过长度补偿而减小的间距的导电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两个电绝缘的型材元件2a、2b的导电装置1的立体分解视图。所述型材元件2a、2b长度减小地示出,其方式在于:所述型材元件沿着其纵向延伸方向L被切断。型材元件2a、2b相应于要容纳的电导线的数量具有多个槽4。每个槽通过一对槽侧壁5限界,所述槽侧壁沿相应的型材元件2a、2b的纵向延伸方向L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B彼此并排平行地设置。此外,每个槽4在底部通过槽底6限界,所述槽底由型材元件2a、2b的绝缘材料形成。槽4在与相应的槽底6相对置的侧上敞开并且以这种方式形成沟道,电导线3插入所述沟道中。
清楚的是,槽4交替地高度错开。因此,直接彼此并排的槽4从敞开的接触侧或从示出的上侧向槽底6观察具有不同的深度。在此,第一组槽4a以其槽底6展开第一平面E1。第二组槽4b以其槽底6展开第二平面E2,第二组槽分别设置在第一组的两个槽4a之间并且具有比槽4a更大的槽深度,其中第一和第二平面E1、E2彼此高度错开地设置。与第二平面E2相比,第一平面E1在此更靠近型材元件2a、2b的接触侧或上侧地设置。两个平面E1、E2优选彼此平行地定向。
清楚的是,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两个彼此并排的槽4具有共同的槽侧壁5。
清楚的是,型材元件2a、2b在其未剖开的端侧S1上具有导槽状的突起部7。所述突起部7由彼此相对置的槽侧壁5的延长部和槽底形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导槽状的突起部以相对于槽侧壁较小的高度构成。所述突起部7构成为,以便伸入在第二型材元件2b的相邻的端侧S2上的相对应的凹进部8中,所述第二型材元件沿成排的纵向延伸方向L在第一型材元件2a旁边设置。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相比于在第二平面E2之内交替地位于所述槽4a之间的、具有从接触侧起更深的槽底6的槽4b,在平面E1之内仅在槽4a上的突起部7和相对应的凹进部8设有较小的槽深度。
清楚的是,突起部7伸出于位于其旁边的槽4b的长度和型材元件2a的绝缘材料壳体的长度。
还可看到的是,凹进部8朝向型材元件2b的端侧S2在所述端侧S2之前,也就是说在型材元件2b的底板9的端侧端部(=端棱)前终止。因此,设有凹进部8的槽更短或在凹进部8的区域中扩宽,以便槽4a通过相对应的突起部7继续伸展或者通过这种突起部7容纳在凹进部8中。
图2示出图1中的现在具有插入的电导线3的导电型材1的立体视图。清楚的是,电导线3作为导电的棒元件插入槽4a、4b中并且在那可选地锁定进而防止掉出。电导线3在此在至少两个沿纵向延伸方向L成一排地彼此并排设置的型材元件2a、2b上延伸。两个型材元件2a、2b在此仍然一直彼此间隔开,使得突起部7与凹进部8间隔开。
还清楚的是,插入更深的槽4b中的电导线3展开位于更深处的平面E2,沿槽4a、4b的高度的方向,该平面与以较小的深度插入槽4a中的电导线的平面E1间隔开。由此确保足够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即使这些下部的电导线3不在突起部7中引导。
从图3中能看到现在插在一起的状态中的导电型材1的示图。在此清楚的是,现在突起部7部分地伸入相对应的凹进部8中,以便以这种方式使具有较小的槽深度的槽4a继续伸展。通过所述突起部7及其伸入到凹进部8中,尤其相对于在更深的槽4b中的更深的、相邻的电导线3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与电导线3在不具有引导部的气隙中的自由的设置方式相比,足够地增大。
清楚的是,型材元件2a、2b沿纵向延伸方向L匹配地设置。为此,存在彼此重叠的侧壁部段10a、10b或10c、10d。也能够存在高度方向H彼此邻接的侧壁部段10d、10e,所述侧壁部段在插接状态中法向于型材元件2a、2b的支承平面,也就是说沿高度方向H彼此相叠的定位。
型材元件2a、2b能够在其相反置的端侧S1、S2上不同地构成,使得在端侧S1上例如存在突起部7并且在相反置的端侧S2上存在凹进部8。以这种方式,型材元件2b能够以其第一端侧S1安置到相同的型材元件2b的第二端侧S2上。
此外,槽4a与型材元件2a、2b的端侧S1上的突起部7相反置地具有在同一型材元件2a、2b的相反置的端侧S2上的凹进部8。
也可考虑的是,型材元件2a、2b在彼此并排的槽中具有在端侧S1、S2上交替的突起部7和凹进部8。在彼此并排的槽4a、4b不是高度错开的,而是具有同一槽深度的情况下,这尤其是有利的。
图4示出导电型材1的向右倾斜地观察的立体视图。在此两个型材元件2a、2b也沿型材元件2a、2b的纵向延伸方向L彼此并排地成一排地设置。型材元件2a、2b还具有不同深度的两组槽4a、4b,其中彼此并排的槽4a、4b分别彼此高度错开地设置。
对于较平坦的组的槽4a、4b而言,还设有突起部7,所述突起部导槽状地构成为彼此相对置的槽侧壁5和槽底6的延长部。在相邻的型材元件2b的相对置的端侧S2上,具有较小的槽深度的槽4a具有凹进部8。所述凹进部8通过槽4b的宽度的增大或槽侧壁5的间距的增大来形成,其中槽侧壁5仍然保持原状。第二型材元件2b的槽4a、4b在与第一型材元件2a相对置的端侧S2上终止,其中在型材元件2b的与接触侧相对置的下侧上,底板9相对于型材元件2b的和其槽侧壁5的端侧端部突出。
清楚的是,相邻的槽4a、4b分别共有槽侧壁5,所述槽侧壁将两个槽4a、4b彼此分开,即使相邻的槽分别对此附加地还彼此高度错开。
图5示出导电型材的立体视图,其中所述导电型材在插接的状态中具有现在插入的电导线3。
图6示出图5中的现在处于插在一起的状态中的导电型材1。在此,导槽状的突起部7部分地伸入邻接的型材元件2b的相关联的槽4a的凹进部8中。从第二型材元件2b的突出的底板9伸出的侧壁部段10b、10d在此与第一型材元件2a的沿宽度方向略微缩进的侧壁部段10a、10c重叠。因此,两个型材元件2a、2b的位置和方位彼此对齐地定向和保持。型材元件2b的底板9在此从下方接合相对置的型材元件2a,在所述型材元件中底板9接合到在背离接触侧的下侧上的端侧凹部13中。清楚的是,容纳在较平坦的槽4a中的第一组电导线3现在以从侧面和从下面不可接近的方式在型材元件2a、2b之间的缝隙的区域中容纳在导槽状的突起部中。相反,在较深的第二组槽4b中的位于其下方的电导线3通过侧壁部段10b、10d防止接触。在这些相邻的电导线3之间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通过容纳在凹进部8中的突起部7是足够大的。
图7示出图1至6中的导电装置1的俯视图,所述导电装置具有彼此间隔开的型材元件2a、2b,而不具有电导线。清楚的是,例如由塑料材料构成的电绝缘的型材元件2a、2b具有彼此并排平行地槽4a、4b,所述槽沿型材元件2a、2b的纵向延伸方向L延伸。清楚的是,相邻的槽4a、4b分别通过槽侧壁5彼此隔开。
第一组槽4a通过导槽状的突起部7延长。第二组较深的槽4b不具有这种突起部。第一和第二组的槽4a、4b沿宽度方向B交替地变换,使得每隔一个槽4a具有突起部7。
还可看到的是,在第二型材元件2b的与第一型材元件2a相对置的端侧S2上,第一组具有较小的槽深度的槽4a在凹进部中终止,使得在凹进部8中的宽度或跨度与同一槽4a的邻接的槽宽度相比和与位于旁边的第二组的槽4b的相邻的部段相比增大并且被适配用于容纳导槽状的突起部7。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有槽4a、4b在型材元件2a的底板9前终止,所述底板用作为用于相邻的型材元件2a的支承件。侧壁部段10b、10d从所述底板9伸出。图8示出图7中的导电装置1的俯视图,所述导电装置现在具有插入的电导线。清楚的是,电导线3分别插入依次设置的型材元件2a、2b的彼此对齐的槽4a或4b中。相邻的电导线3在此不仅通过高度错位足够地彼此间隔开。更确切地说,突起部7结合凹进部8确保,在相邻的电导线3之间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足够大的。
这在图9中的插在一起的状态中的导电装置1的俯视图中能够看到。清楚的是,两个彼此并排设置的型材元件2a、2b仍然一直通过缝隙11彼此间隔开。尽管如此,在较平坦的槽4a中的第一组电导线3在缝隙的区域中通过导槽状的突起部7和相应的导槽状的突起部8侧向地和向下地包围。
还清楚的是,电导线3在其整个长度上从上方可通过槽4a、4b的开口接近,使得可以通过分接插接连接器的插接实现分接接触(Abgriffkontakt)。
当型材元件2a、2b通过冷作用收缩时,如在图10中所描述,那么型材元件之间的缝隙11增大(与图9中的示图相比)。在公差极限之内,导槽状的突起部7在此一直仍然部分地容纳在凹进部8中,使得容纳在导槽状的突起部7的电导线相对于相邻的电导线是足够电绝缘的。
跨接缝隙11的突起部7在此也确保安全的手指保护防止在缝隙11的区域中意外地接触导线3。这不仅适用于朝向接触侧的第一平面E1的、容纳在突起部7中的导线3,而且适用于在缝隙11中裸露地位于背离接触侧的下部的平面E2之内的导线,因为突起部7沿宽度方向的间距小,使得防止接触这些导线。
在图11的俯视图中可见的是,型材元件2a、2b通过热影响进一步膨胀。在两个型材元件2a、2b的彼此邻接的端侧S1、S2之间的缝隙在此进一步减小并且如示出那样近似完全消除。在此,导槽状的突起部7现在几乎完全地伸入相邻的型材元件2b的相关联的凹进部中。
因此,突起部7到凹进部8中的引导能够实现,彼此并排设置的型材元件2a、2b以缝隙11彼此间隔开地设置,以便由此针对公差范围之内的膨胀实现长度补偿。
图12示出导电装置1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视图。在此,多个型材元件2a、2b也沿纵向延伸方向L成一排地依次设置。这两个型材元件2a、2b还长度缩短地示出。为了将型材元件2a、2b的近似无限的序列依次设置,型材元件2a、2b在端侧上具有如下设计方案,其如同在第一型材元件2a的右侧的与第二型材元件2b相对置的端侧S1上所示出的那样,并且在相反置的端侧上具有如下实施方案,如同其在第二型材元件2b的左侧的与第一型材元件2a相对置的端侧S2上所示出的那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7由槽侧壁5的延长部构成。同一槽4a、4b的另一槽侧壁与突起部7相比缩短并且在型材元件2a的主体的端侧上终止。
另一型材元件2b的相对置的端侧S2具有缩短的槽侧壁5,以形成凹进部。在此,交替地,每隔一个槽侧壁5缩短以形成凹进部8。相邻的槽4a、4b在此共有共同的侧壁5。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又设有较平坦的槽4a和较深的槽4b。较平坦的和较深的槽4a、4b交替地变换,并且以其相应的槽底6展开两个相对于彼此高度错开地定向的平面。
此外,针对具有在第二型材元件2b的端侧S2上的底板9和侧壁部段10a、10b、10c、10d、10e的型材元件2a、2b的设计方案能够参照前述实施例。
在图中还可见,槽侧壁5具有沿纵向延伸L延伸的肋片12。所述肋片用于夹紧电导线3并且用于锁定进而防止掉出。尽管如此,电绝缘的型材元件2a、2b相对于插入的电导线可沿纵向延伸方向L移动。
图13中能看到导电装置1在组装的状态中在预先锁止位置中的立体视图。清楚的是,突起部7形成用于插入较平坦的槽4a中的电导线3的侧壁。此外,突起部7在下侧部分地从下方接合所插入的电导线并且随后形成槽底6的至少一部分,以便将电导线3部分地与相邻的电导线3绝缘。
图14示出图13中的导电装置1,其现在处于插在一起的状态中具有期望缝隙11,所述期望缝隙确保在型材元件2a、2b的长度伸长时的进一步的公差补偿。可看到的是,通过延长的槽侧壁5形成的突起部7现在伸入邻接的型材元件2b的自由空间中并且与相邻的槽侧壁5成一排。在突起部7和位于一排中的槽侧壁5的端棱之间同样存在缝隙。至相邻的电导线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然而还是足够大的,因为所述电导线高度错开地容纳在更深的槽4b中。此外,实现电导线3的侧面的接触防护,因为槽侧壁覆盖沿观察方向在前部的、外部的电导线3。在另外的相对置的侧上在侧壁上相邻的电导线3相反放置得更深并且通过型材元件2b的侧壁部段10b防止从外部接触。以这种方式确保必要的手指保护。
跨接缝隙11的突起部7在此也确保安全的手指保护防止在缝隙11的区域中意外地接触导线3。这不仅适用于朝向接触侧的第一平面E1的、容纳在突起部7中的导线3,而且适用于在缝隙11中裸露地位于背离接触侧的下部的平面E2之内的的导线3,因为突起部7沿宽度方向B的间距小,使得防止接触这些导线3。
图15向右侧观察地示出图12中的导电装置1的立体分解视图。在此清楚的是,凹进部8通过缩短相应的侧壁5实现。还可见的是,突起部7不仅由槽侧壁5的延长部形成,而且也由一部分的槽底6的突出部形成。伸入凹进部8中的突起部7以这种方式补充相邻的型材元件2b的槽侧壁5的在凹进部8中相应地缺少的突出部。
图16示出图15中的处于组装的状态中的导电装置1的立体视图。在此可见的是,第二型材元件2b的每隔一个槽侧壁5缩短以形成凹进部8。
以相应的方式,第一型材元件2a的每隔一个槽侧壁5延长以形成突起部7。
这从图17中的导电装置1的俯视图中还更清楚。可见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结构宽度由此减小,使得槽侧壁5同样地用于两个相邻的槽4a、4b并且在突起部7的和相应的凹进部8的区域中仅所述槽侧壁5的壁厚与槽底的一部分共同地被利用。
在图18中的具有插入的电导线3的俯视图中清楚的是,相邻的电导线3通过槽侧壁5和作为槽侧壁的延长部的突起部7彼此分开。此外,通过高度错开来确保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图19示出图12至18中的现在处于插在一起的状态中的导电装置1的俯视图。在此,这两个型材元件2a、2b还彼此间隔开缝隙11。突起部7以槽侧壁5的延长部的形式在此在端侧上伸入相邻的型材元件2b的凹进部8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用作为紧接着的槽侧壁的延长部,即使在第二型材元件2b的所述槽侧壁5和突起部7之间是缝隙。通过相邻的电导线的高度错开,也就是说通过交替地高度错开地将电导线设置在槽4a、4b中来确保遵循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图20示出图19中的导电装置1的俯视图。在此,型材元件6的长度通过冷却与图19中的实施方式相比而收缩,由此增大了缝隙11的缝隙宽度。突起部7在此一直仍然搭接邻接的型材元件2b并且在槽4a、4b的端部上延伸并且突起部7梳状地接合到交替地在相邻的没有缩短的侧壁5之间的间隙中,以便确保充分的搭接。
图21示出图19和20中的导电装置1,其现在处于如下状态中,其中型材元件2a、2b的长度伸长通过热影响增大。在型材元件2a、2b之间的缝隙11在此减小至,使得突起部7在第二型材元件2b的槽侧壁5中近似无缝隙地继续伸展。
可选地,可考虑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使得在端侧上突起部7和凹进部8相互变换。因此,槽侧壁5能够在形成突起部7的情况下延长并且同一槽4a、4b的邻接的第二槽侧壁5相对于型材元件2a、2b的主体的期望端棱缩短,以形成凹进部。相应的对称的构成方案于是在第二型材元件2b的或同一型材元件2a的相对置的端侧上在相反置的侧上存在,使得型材元件2a、2b理论上能够以无尽的长度依次排列。

Claims (12)

1.一种导电型材,其具有电绝缘的型材元件(2a,2b),所述型材元件具有彼此并排平行地沿所述型材元件(2a,2b)的纵向延伸方向(L)延伸的槽(4a,4b),所述槽由一对槽侧壁(5)限界并且具有槽底(6),并且所述导电型材具有电导线(3),电导线容纳在所述型材元件(2a,2b)的所述槽(4a,4b)中并且彼此并排平行地沿所述型材元件(2a,2b)的纵向延伸方向(L)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元件(2a,2b)在端侧上具有突起部(7),其中所述突起部(7)构成为一组槽侧壁(5)的延长部,并且构成用于伸入邻接的型材元件(2a,2b)的端侧上的凹进部(8)中,其中所述一组槽侧壁具有位于其之间的槽(4a,4b),其中所述槽(4a,4b)在与相应的槽底(6)相对置的侧上敞开,其中所述突起部(7)是导槽状的突起部,所述导槽状的突起部由彼此相对置的槽侧壁(5)的延长部和所述槽底(6)形成,并且电导线(3)容纳在所述导槽状的突起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元件(2a,2b)在沿纵向延伸方向彼此相反置的端侧上具有突起部(7)和/或凹进部(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元件(2a,2b)在端侧上分别交替地具有突起部(7)和凹进部(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彼此并排的所述槽(4a,4b)分别彼此高度错开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第一组槽(4a)以其槽底(6)展开第一平面,并且分别设置在第一组的两个槽(4a)之间的第二组槽(4b)以其槽底(6)展开第二平面,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彼此高度错开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与在所述型材元件(2a,2b)的一个端侧上的突起部(7)相反置地,在所述型材元件(2a,2b)的相反置的端侧上存在凹进部(8)。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一个槽(4a,4b)的槽侧壁(5)在端侧上成对地突出并且相对于在该端侧上的相邻的槽(4b)的槽侧壁(5)更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元件(2a,2b)在端侧上以底板(9)终止,其中形成所述突起部(7)的槽侧壁(5)沿所述型材元件(2a,2b)的纵向延伸方向(L)伸出所述底板(9)的端侧的端部,和/或形成所述凹进部(8)的槽侧壁(5)沿纵向延伸方向(L)在所述底板(9)的端侧的端部前终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型材的和/或所述型材元件(2a,2b)的长度大于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元件(2a,2b)在一个端部上具有第一端侧,而在沿所述型材元件(2a,2b)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上具有第二端侧,其中所述型材元件(2a,2b)能够连续地彼此紧靠放置,其方式在于:一个型材元件(2a,2b)的第一端侧与相邻的型材元件(2a,2b)的第二端侧彼此紧靠地放置,使得能够形成型材元件(2a,2b)的根据用户选择的任意长度的装置进而能够形成任意长度的导电装置(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侧上的突起部(7)和/或凹进部(8)构成为在所述型材元件(2a,2b)的所述第二端侧上的突起部(7)和/或凹进部(8)的配合件。
12.一种导电装置(1),其具有多个沿纵向延伸方向(L)依次设置的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型材,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型材元件(2a)的端侧上的突起部(7)伸入到邻接的型材元件(2b)的端侧上的凹进部(8)中,并且电导线(3)分别插入依次设置的型材元件(2a,2b)的彼此对齐的槽(4a,4b)中。
CN201811238097.4A 2017-10-27 2018-10-23 导电型材和导电装置 Active CN109728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25267.3 2017-10-27
DE102017125267.3A DE102017125267A1 (de) 2017-10-27 2017-10-27 Stromführungsprofil und Stromführungsanord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555A CN109728555A (zh) 2019-05-07
CN109728555B true CN109728555B (zh) 2022-08-26

Family

ID=63914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38097.4A Active CN109728555B (zh) 2017-10-27 2018-10-23 导电型材和导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77794B1 (zh)
CN (1) CN109728555B (zh)
DE (1) DE1020171252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9252B3 (de) * 2019-07-16 2020-10-08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Verbinder für Stromführungsprofile mit eingelegten elektrischen Leitern mit durchgängiger Abgriffmöglichkeit
DE102019126931A1 (de) * 2019-10-08 2021-04-08 Zumtobel Lighting Gmbh Stromschiene für Leuchten oder elektrische Einheiten
DE102020104128A1 (de) 2020-02-18 2021-08-19 Zumtobel Lighting Gmbh Stromschienenbauteil zum Bilden einer länglichen Stromschiene
WO2022117280A1 (de) * 2020-12-04 2022-06-09 REHAU Industries SE & Co. KG Bausatz für ein stromschienensystem
DE202020106998U1 (de) 2020-12-04 2022-03-18 REHAU Industries SE & Co. KG Bausatz für ein Stromschienen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9047A (ja) * 1997-09-08 1999-03-30 Denkoushiya:Kk 配線ボックス等の取付け具
CN104682287A (zh) * 2013-11-28 2015-06-03 空客直升机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引导和/或保护电缆装置的线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69779A (en) * 1940-01-06 1942-01-13 Pierce John B Foundation Electricity conductor unit
FR61514E (fr) * 1951-02-05 1955-05-12 Prises de courant automatiques
US4022967A (en) * 1975-11-28 1977-05-10 Midland-Ross Corporation Clamping holder for busbars
DE3811457A1 (de) 1988-04-06 1989-10-19 Loh Kg Rittal Werk Sammelschienensystem mit haltern und strom-sammelschienen-abschnitten
DE19807792C2 (de) * 1998-02-19 2000-01-27 Mannesmann Ag Verbinder für zwei aufeinanderfolgende Schleifleitungsteilstücke
DE10025647A1 (de) 2000-05-24 2001-11-29 Zumtobel Staff Gmbh Stromschienensystem
DE10025648B4 (de) 2000-05-24 2010-04-08 Zumtobel Lighting Gmbh Stromschienensystem
US7205477B1 (en) * 2006-07-07 2007-04-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using strip line conductors for surface wiring
DE102007026907A1 (de) * 2007-06-11 2008-12-18 Wampfler Aktiengesellschaft Mehrpolige Schleifleitung
CN101425651B (zh) * 2008-08-14 2011-09-28 江苏南自通华母线有限公司 照明母线接头器
MX2010006582A (es) 2009-06-14 2011-01-10 Norman R Byrne Ensamble de distribucion de energia modular con multiples circuitos.
DE102009034792A1 (de) * 2009-07-25 2011-01-27 Demag Cranes & Components Gmbh Anordnung zum Verbinden von zwei aufeinander folgenden Schleifleitungsschienen
BR112012027027A2 (pt) * 2010-04-22 2016-07-19 Universal Electric Corp barra de barramento de encaixe de pressão melhorada e caminho de barramento empregando a mesma
DE102010032383B4 (de) 2010-07-27 2012-05-10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tromschienenverbinder und Stromschienensystem mit mindestens zwei benachbarten Stromschienen und einem Stromschienenverbinder
DE102012007083B4 (de) * 2012-04-11 2013-12-12 Hoffmeister Leuchten Gmbh Stromschiene
CN104868280B (zh) * 2015-06-12 2017-03-22 相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连接系统
DE102015114741B4 (de) * 2015-09-03 2018-08-30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teckverbinder und Set aus Steckverbinder und Verbinderteil
DE202015106730U1 (de) 2015-12-10 2017-03-13 Electro Terminal Gmbh & Co Kg Stecker für Durchgangsverdrahtung
DE102016015767B4 (de) * 2016-07-29 2022-09-29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chutzkappe und Set aus Metalltrog und Schutzkapp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9047A (ja) * 1997-09-08 1999-03-30 Denkoushiya:Kk 配線ボックス等の取付け具
CN104682287A (zh) * 2013-11-28 2015-06-03 空客直升机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引导和/或保护电缆装置的线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77794A1 (de) 2019-05-01
DE102017125267A1 (de) 2019-05-02
EP3477794B1 (de) 2020-04-22
CN109728555A (zh)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8555B (zh) 导电型材和导电装置
RU2659815C2 (ru) Штекер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EP2824767B1 (en) Busbar connec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Electr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bubar connection system
CN109728463B (zh) 导电型材连接器和导电装置
AU2013206689B2 (en) Electrical crimp contact device
RU2012128581A (ru) Системный штекерный разъем
RU2006124747A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сеть для изолированных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проводников
ATE329390T1 (de)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für die datentechnik
US8968011B2 (en) Power track
CN103972748A (zh)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用于该组件的电连接器
CN107026333B (zh) 用于轨装式接线端子的横向连接器
CN109728451B (zh) 分接式插接连接器
RU2013113959A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муфта для токоведущей шины
CN112242634A (zh) 用于导电型材的连接器以及导电装置
US9246259B2 (en) Joint connector
US4775324A (en) Electrical terminal assemblies
CN107078417B (zh) 接线盒
CN105900296A (zh) 用于导通一定数目个电气信号的导通电桥
US9515440B2 (en) Multiport terminal with current bars
CN110021844B (zh) 导电型材
CN109980587A (zh) 导电型材
CN210468317U (zh) 导电型材和分接式插接连接器
US1044698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231315B2 (en) Electrical spike connector
KR890013836A (ko) 커넥터 제조용 오버모울드형 전기접촉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