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8068A -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8068A
CN109728068A CN201910152812.0A CN201910152812A CN109728068A CN 109728068 A CN109728068 A CN 109728068A CN 201910152812 A CN201910152812 A CN 201910152812A CN 109728068 A CN109728068 A CN 109728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escent device
transistor
pixel circuit
anod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28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8068B (zh
Inventor
刘丽媛
熊志勇
李侠
竺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28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8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8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8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复位传导结构的设置,可以在发光器件的发光阶段,将相邻的发光器件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从而避免因载流子迁移至其它发光器件中而导致的子像素偷亮的问题出现,提高显示效果;同时,通过对复位传导结构的设置,还可以在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向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该像素电路利用第一电压信号对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实现对发光器件的阳极的复位,在保证发光器件的正常发光的同时,提高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和电致发光显示器,其中,液晶显示器,顾名思义包括液晶,若要实现显示功能需要借助于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源,所以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非自发光的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则与液晶显示器不同,电致发光显示器是一种自发光的显示器,无需背光模组,所以电致发光显示器可以制作的更薄更轻,并且,电致发光显示器在显示对比度等方面同样有着较大的优势。
其中,对于电致发光显示器而言,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且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三种不同颜色(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中均设置有电连接的发光器件和像素电路。然而,在只需要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发光,而不需要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发光时,因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高于红色和绿色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所以很容易出现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偷亮的问题,从而导致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下降。
那么,如何避免子像素偷亮的问题出现,提高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以避免子像素偷亮的问题出现,提高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像素电路、以及分别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的发光器件和复位传导结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复位传导结构;
所述复位传导结构用于:在所述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向对应电连接的所述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该所述像素电路利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阶段,将从相邻的所述发光器件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阵列基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采用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阵列基板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在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复位传导结构向对应电连接的所述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该所述像素电路利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
在发光阶段,所述复位传导结构将从相邻的所述发光器件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对复位传导结构的设置,可以在发光器件的发光阶段,将相邻的发光器件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从而避免因载流子迁移至其它发光器件中而导致的子像素偷亮的问题出现,提高显示效果;同时,通过对复位传导结构的设置,还可以在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向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该像素电路利用第一电压信号对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实现对发光器件的阳极的复位,在保证发光器件的正常发光的同时,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蓝色、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单元中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着图2中的n-n’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4为沿着图2中的n-n’方向所示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5为沿着图2中的n-n’方向所示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与图6对应的载流子的迁移过程;
图9为沿着图2中的m-m’方向所示的剖视图;
图10为沿着图2中的m-m’方向所示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1为与图7对应的载流子的迁移过程;
图12为沿着图2中的m-m’方向所示的第三种剖视图;
图13为沿着图2中的m-m’方向所示的第四种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复位传导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具体的像素电路、发光器件和复位传导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像素电路,20-发光器件,30-复位传导结构,40-初始化模块,50-阳极复位模块,60-数据写入模块,70-发光控制模块,80-存储模块,Md-驱动晶体管,21-阳极,22-阴极,23a-空穴传输层,23b-电子传输层,23-载流子传输层,24-发光层,X0-第一电压信号线,M1-第一晶体管,M2-第二晶体管,M3-第三晶体管,M4-第四晶体管,M5-第五晶体管,M6-第六晶体管,C1-第一电容,S1-第一扫描信号线,S2-第二扫描信号线,REF-参考信号线,N1-第一节点,N2-第二节点,N3-第三节点,DATA-数据信号线,EMIT-发光控制信号线,VDD-第一电源信号线,VSS-第二电源信号线,F-显示面板,F1-阵列基板,F2-对向基板,TFT-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复位和初始化表示相同的含义,可以互换使用。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阵列基板中一般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中均设置有电连接的发光器件和像素电路。在发光器件中,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其中,不同发光器件中的阳极相互独立设置,不同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同样也相互独立设置,彼此之间不会连接,而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阴极一般为整层设置,也就是说,不同发光器件中的空穴传输层是相互连接的,同样地,不同发光器件中的电子传输层,以及不同发光器件中的阴极也是相互连接的,此时,可以将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称之为公共层。
然而,在制作公共层时,若采用载流子迁移率较小的材料制作而成时,需要增加阳极和阴极两端的电压,以保证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满足要求,但如此会增加阵列基板的功耗,不利于节能化设计。若采用载流子迁移率较大的材料制作而成时,虽然无需增加阳极和阴极两端的电压,避免了功耗增加,但却提高了载流子横向迁移能力,导致其它子像素偷亮的问题出现,从而导致显示效果下降。
具体地,在只需要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发光,而不需要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发光时,因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高于红色和绿色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如图1所示,将发光亮度为0.1nit时对应的电压为启亮电压,进行对比后发现,蓝色子像素单元中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要大于红色和绿色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如此使得在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器件发光时,载流子通过公共层可以横向迁移至相邻的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单元的发光器件中;由于红色和绿色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的启亮电压较小,较少的载流子就能使得发光器件发出微弱的光,即产生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偷亮,从而导致显示效果下降。
此外,像素电路是与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的,在发光器件发光之前,需要对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以保证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满足要求,即发光器件正常发光,因此,对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用以在避免子像素偷亮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发光器件的阳极的复位,从而提高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参见图2至图7所示,其中,图3为沿着图2中的n-n’方向所示的剖视图,图4为沿着图2中的n-n’方向所示的另一种剖视图,图5为沿着图2中的n-n’方向所示的又一种剖视图,且图3至图5中用一个晶体管TFT表示像素电路10,但这并不说明像素电路10仅包括一个晶体管TFT,图6和图7为像素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可以包括:像素电路10、以及分别与像素电路10电连接的发光器件20和复位传导结构30,任意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0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复位传导结构30;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复位传导结构30用于:在像素电路10的初始化阶段,向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0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该像素电路10利用第一电压信号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在发光器件20的发光阶段,将从相邻的发光器件20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复位传导结构30的设置,可以在发光器件20的发光阶段,将相邻的发光器件20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从而避免因载流子迁移至其它发光器件20中而导致的子像素偷亮的问题出现,提高显示效果;同时,通过对复位传导结构30的设置,还可以在像素电路10的初始化阶段,向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0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该像素电路10利用第一电压信号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实现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的复位,在保证发光器件20的正常发光的同时,提高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器件20和像素电路10可以为一一对应设置,而复位传导结构30与发光器件20可以为多对一结构设置,如图5中实线框a所示,实线框a中表示2个复位传导结构30与一个发光器件20对应设置。如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发光器件20中的载流子迁移至相邻的发光器件20之中,从而有效避免偷亮的问题出现,提高显示效果。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复位传导结构30、发光器件20、以及像素电路10可以为一一对应设置,如图3至图5中实线框b所示,其中实线框b中表示一个复位传导结构30与一个发光器件20对应设置。如此,在避免因载流子迁移至相邻的发光器件20中而导致的子像素偷亮的问题出现,以及实现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的复位的同时,可以较大程度地简化阵列基板的结构,降低阵列基板结构的复杂度。
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器件20和复位传导结构30之间的位置设置关系可以如图4和图5所示,图中仅示出了三个发光器件20,以及多个复位传导结构30,其中,相邻的发光器件20之间可以有两个复位传导结构30,还可以设置有一个复位传导结构30。如此,通过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0之间设置的复位传导结构30,可以将从相邻的发光器件20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以避免迁移出来的载流子迁移到其他发光器件20,从而有效避免偷亮的问题出现。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器件20和复位传导结构30之间的位置设置关系还可以如图3所示,图中仅示出了三个发光器件20,以及三个复位传导结构30,其中,发光器件20和复位传导结构30交替设置。如此,在避免产生偷亮问题出现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因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0之间设置有多个复位传导结构30引起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0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导致的显示分辨率下降,从而有效提高显示效果。
在实际情况中,对于像素电路10而言,如图6和图7所示,可以包括驱动晶体管Md,为了保证发光器件20的正常发光,在发光器件20的发光阶段之前,需要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的阳极均进行初始化。因目前通常采用相同的信号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初始化,使得初始化效果较差,导致发光器件20的发光失常,从而导致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下降。
基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像素电路10可以包括:初始化模块40、驱动晶体管Md、以及阳极复位模块50;
初始化模块40分别与参考信号线REF和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电连接,初始化模块40用于:在像素电路10的初始化阶段,将参考信号线REF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使得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进行初始化;
阳极复位模块50分别与复位传导结构30和发光器件20的阳极电连接,阳极复位模块50用于:在像素电路10的初始化阶段,将复位传导结构30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发光器件20的阳极,使得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
其中,参考信号与第一电压信号可以设置为不同信号,也就是说,在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初始化或复位时,采用的是不同的信号,而非相同的信号。
如此,在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进行初始化时,可以避免因信号过小引起补偿不足而导致的亮点问题出现,在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时,避免因信号过大引起复位效果差而导致暗态不暗的问题出现,即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信号分别对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初始化或复位。从而可以根据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的阳极的初始化要求的不一致,采用不同的信号进行初始化,在提高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和发光器件20的阳极初始化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初始化过程操作的灵活性。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包括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的信号源,其中,复位传导结构30可以与信号源电连接。如此,可以使得复位传导结构30上具有第一电压信号,进而使得在像素电路10的初始化阶段,复位传导结构30可以将该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0中,从而使得该像素电路10可以利用该第一电压信号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实现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的复位操作。
具体地,由于第一电压信号不同于参考信号,所以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的信号源不同于用于提供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线REF,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关于信号源的设置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在第一电压信号为与发光器件20的阴极具有相同电压的信号时,信号源可以为发光器件20的阴极,也就是说,第一电压信号为发光器件20的阴极上的阴极电压信号,此时复位传导结构30可以与发光器件20的阴极电连接,如图6所示。
此时,复位传导结构30具体用于:在像素电路10的初始化阶段,将发光器件20的阴极提供的阴极电压信号传输至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0中,以使该像素电路10利用阴极电压信号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参见图6所示;在发光阶段,将从相邻的发光器件20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至发光器件20的阴极,如图8所示。
当然,在发光阶段,为了能够将从相邻的发光器件20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至发光器件20的阴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复位传导结构30可以与发光器件20的阳极同层设置,如图3至图5所示,如此,不仅有效避免偷亮的问题出现,还可以降低阵列基板的制作难度,以及降低制作成本。
具体地,参见图8所示,其中,左边的发光器件20表示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器件20,右边的发光器件20表示红色子像素单元R中的发光器件20,因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器件20的启亮电压较大,所以在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器件20点亮后,其中的载流子(如空穴)通过横向迁移,向相邻的红色子像素单元R中迁移(如箭头所指示),并迁移至复位传导结构30;又因复位传导结构30与发光器件20的阴极电连接,通过复位传导结构30将从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器件20迁移出的载流子导出至红色子像素单元R中发光器件20的阴极,从而有效避免了红色子像素中发光器件20偷亮的问题出现,提高了显示效果。
此外,为了实现复位传导结构30与发光器件20的阴极电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有两种方式,如方式1和方式2:
方式1、如图9所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沿着图2中的m-m’方向所示的剖视图,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发光器件20的阳极21所在膜层与发光器件20的阴极22所在膜层之间的载流子传输层23,其中,该载流子传输层23可以包括位于发光层24与阳极21所在膜层之间的空穴传输层23a,以及位于发光层24与阴极22所在膜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23b,并且空穴传输层23a和电子传输层23b是整面地设置在阵列基板之上的,同阴极22的结构类似,如图9所示。因复位传导结构30与阳极21同层设置,且复位传导结构30对应的区域为非显示区域,所以复位传导结构30可以与载流子传输层23直接接触,换句话说,复位传导结构30与载流子传输层23中的空穴传输层23a直接接触。
也正是由于空穴传输层23a和电子传输层23b是整面地设置在阵列基板之上的,所以载流子传输层23与复位传导结构30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重叠区域,其中,该第一重叠区域可以理解为复位传导结构30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形成的区域。
具体地,若载流子传输层23的制作材料为具有非导电功能的有机材料时,因载流子传输层23不具有导电功能,且复位传导结构30与载流子传输层23直接接触,所以此时载流子传输层23可以具有镂空结构K,且该镂空结构K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重叠区域重叠,也就是说,该镂空结构K对应复位传导结构30设置,且在制作阴极22时阴极22的制作材料可以填充至镂空结构K内,从而使得复位传导结构30可以与阴极22直接接触实现电连接,在通过复位传导结构30向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0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即阴极22电压信号)的同时,还可以将从相邻发光器件20迁移出的载流子导出至阴极22,提高显示效果。
方式2、如图10所示,图10为沿着图2中的m-m’方向所示的另一种剖视图,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发光器件20的阳极21所在膜层与发光器件20的阴极22所在膜层之间的载流子传输层23,其中,该载流子传输层23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分别与阳极21和复位传导结构30直接接触的空穴传输层23a,以及与阴极22直接接触的电子传输层23b,并且电子传输层23b是整面地设置在阵列基板之上的,同阴极22的结构类似,而对于空穴传输层23a,与复位传导结构30直接接触的空穴传输层,以及与阳极21直接接触的空穴传输层为不同的空穴传输层,也就是说,同一个空穴传输层23a不会同时与阳极21和复位传导结构30相接触,如图10所示,这就使得阳极21中的载流子无法通过载流子传输层23(即空穴传输层23a)传输至复位传导结构30,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子像素偷亮的问题出现,提高了显示效果。
如此,若载流子传输层23的制作材料为具有导电功能的有机材料时,说明该载流子传输层23具有导电功能,即空穴传输层23a和电子传输层23b均具有导电功能,此时通过载流子传输层23可以实现复位传导结构30与阴极22的电连接,通过复位传导结构30向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0提供第一电压信号(即阴极22电压信号),以完成对阳极21的复位操作。
同时,因同一个空穴传输层23a不会同时与阳极21和复位传导结构30相接触,使得空穴传输层23a无法像阴极22那样整面设置,在载流子传输层23具有导电功能的情况下,使得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20的阳极21不会通过空穴传输层23a形成电连接,从而保证各发光器件20可以正常发光,避免彼此之间的干扰。
说明一点,在载流子传输层23具有导电功能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发光器件20可以正常发光,可选地,可以如图10所示,通过发光层24将空穴传输层23a与电子传输层23b间隔开,如此,可以避免因空穴传输层23a与电子传输层23b直接接触且均具有导电作用而影响发光层24的发光情况,从而保证发光器件20可以正常发光,保证正常显示。
显然,不管是上述方式1,还是方式2,只要能够实现复位传导结构30与对应发光器件20的阴极22电连接即可,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并不限定。
情况2:第一电压信号除了可以是阴极电压信号之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信号还可以为不同于发光器件20的阴极电压的信号,如图7所示,也就是说,用于提供第一电压信号的信号源不是发光器件20的阴极,而是阵列基板中的第一电压信号线X0,即信号源为第一电压信号线X0,且复位传导结构30可以与第一电压信号线X0电连接。
此时,复位传导结构30具体用于:在像素电路10的初始化阶段,将第一电压信号线X0提供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10中,以使该像素电路10利用第一电压信号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参见图7所示;在发光阶段,将从相邻的发光器件20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至第一电压信号线X0,参见图11所示。
例如,参见图11所示,左边的发光器件20表示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器件20,右边的发光器件20表示红色子像素单元R中的发光器件20,因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器件20的启亮电压较大,所以在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器件20点亮后,其中的载流子(如空穴)通过横向迁移,会向相邻的红色子像素单元R中迁移(如箭头所指示),并迁移至复位传导结构30;又因复位传导结构30与第一电压信号线X0电连接,通过复位传导结构30将从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器件20迁移出的载流子导出至第一电压信号线X0,从而有效避免了红色子像素中发光器件20偷亮的问题出现,提高了显示效果。
具体地,发光器件20的阴极电压一般为-3V,而此时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可以为-4±1V或-7±1V,其中,在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为-4±1V时,可以在阵列基板上新增加一条用于提供-4±1V的电压信号的信号线,以实现复位传导结构30的功能。或者,在第一电压信号的电压为-7±1V时,因阵列基板上设置有高电位信号线VGH和低电位信号线VGL,且低电位信号线VGL一般为-7±1V,所以此时第一电压信号线X0可以为低电位信号线VGL,如此可以使用阵列基板中原本就存在的信号线而无需新增加信号线,从而在简化阵列基板的结构的同时,可以降低制作成本。
可选地,在设置第一电压信号线X0时,为了便于制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信号线X0可以与驱动晶体管Md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如图12所示,图12为沿着图2中的m-m’方向所示的第三种剖视图,且图中的TFT表示像素电路中的其中一个晶体管,且该晶体管TFT中各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驱动晶体管Md相同,所以在第一电压信号线X0可以与驱动晶体管Md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时,同时也说明第一电压信号线X0可以与晶体管TFT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此时第一电压信号线X0与复位传导结构30通过过孔实现电连接,如此,可以在制作栅极的同时制作出第一电压信号线X0,从而简化阵列基板的制作难度,降低制作成本。
或者,第一电压信号线X0可以与驱动晶体管Md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如图13所示,图13为沿着图2中的m-m’方向所示的第四种剖视图,图中示出的仍然是TFT表示像素电路中的其中一个晶体管,且该晶体管TFT中各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驱动晶体管Md相同,所以在第一电压信号线X0可以与驱动晶体管Md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时,同时也说明第一电压信号线X0可以与晶体管TFT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又或者是第一电压信号线X0可以与位于驱动晶体管Md中的栅极所在膜层和源/漏极所在膜层之间的膜层(未给出图示),再或者是其他膜层,只要第一电压信号线X0与复位传导结构30不在同一膜层,第一电压信号线X0需要与复位传导结构30通过过孔实现电连接,并且,只要能够可以简化制作难度,降低制作成本即可,在此并不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初始化模块40可以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S1电连接,源极与参考信号线REF电连接,漏极与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电连接;
阳极复位模块50可以包括第二晶体管M2,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S1电连接,源极与复位传导结构30电连接,漏极与发光器件20的阳极电连接;
驱动晶体管Md的源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漏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
也就是说,通过在复位传导结构30与发光器件20的阳极之间设置第二晶体管M2,在像素电路10初始化阶段,该第二晶体管M2处于导通状态,可以将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发光器件20的阳极,实现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的复位;在发光器件20的发光阶段,该第二晶体管M2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第一电压信号不会传输至发光器件20的阳极,所以此时不会对发光器件20的发光造成影响,同时发光器件20中的载流子在横向迁移时迁移到了复位传导结构30中,而不会迁移到相邻的发光器件20,所以避免了偷亮的问题出现,从而大大提高了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像素电路10还可以包括:数据写入模块60、发光控制模块70、以及存储模块80;
数据写入模块60包括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电连接,源极与数据信号线DATA电连接,漏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电连接,源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漏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三节点N3为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与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之间的节点;
发光控制模块70包括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电连接,源极与第一电源信号线VDD电连接,漏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电连接,源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漏极与发光器件20的阳极电连接;
存储模块80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连接于第三节点N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VDD之间;
发光器件20的阴极与第二电源信号线VSS电连接。
如此,可以保证像素电路10的正常工作,准确有效地控制发光器件20的发光状态,从而实现显示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M1至第六晶体管M6,以及驱动晶体管Md的类型均相同,即第一晶体管M1至第六晶体管M6,以及驱动晶体管Md可以均为P型晶体管,或均为N型晶体管。
其中,在第一晶体管M1至第六晶体管M6,以及驱动晶体管Md均为P型晶体管时,在栅极输入低电位信号时,则晶体管处于开启状态,在栅极输入高电位信号时,则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或者,在第一晶体管M1至第六晶体管M6,以及驱动晶体管Md均为N型晶体管时,在栅极输入高电位信号时,则晶体管处于开启状态,在栅极输入低电位信号时,则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采用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阵列基板实现;方法包括:
在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复位传导结构向对应电连接的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该像素电路利用第一电压信号对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
在发光阶段,复位传导结构将从相邻的发光器件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
下面结合图15所示的结构,以及图16所示的时序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驱动过程进行说明。
说明一点,在本实施例中,以各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
初始化阶段,如t1阶段,S1=0,S2=1,Emit=1。
因S1=0,所以第一晶体管M1开启,将参考信号线REF输入的参考信号传输至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即第一节点N1),为驱动晶体管Md的栅极进行初始化,且第三节点N3的电位为参考信号的电位(用Vref表示)。因S1=0,所以第二晶体管M2也开启,将第一电压信号线X0传输至复位传导结构30的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发光器件20的阳极,对发光器件20的阳极进行复位。并且,在此阶段中,第一电容C1处于充电阶段。
数据写入阶段,如t2阶段,S1=1,S2=0,Emit=1。
因S1=1,所以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均截止。因S2=0,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均开启,使得第一节点N1的电位为数据信号的电位(用Vdata表示),因第四晶体管M4开启,使得第三节点N3与第二节点N2的电位相同,此时驱动晶体管Md处于二极管状态,电荷从第一节点N1流向第三节点N3,并为第一电容C1充电,且第三节点N3的电位从Vref变化至Vdata-Vth时,驱动晶体管Md截止,Vth为驱动晶体管Md的阈值电压。
发光阶段,如t3阶段,S1=1,S2=1,Emit=0。
因Emit=0,所以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开启,使得第一节点N1的电位为第一电源信号的电位(用VVDD表示),此时因驱动晶体管Md的源极与栅极之间的压差(即第一节点N1与第三节点N3之间的压差)为VVDD-(Vdata-Vth)且大于Vth,所以驱动晶体管Md的第一节点N1与第二节点N2导通,由于第六晶体管M6也处于开启状态,所以发光器件20的阳极的电位在此阶段为VVDD,使得发光器件20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像素电路10的结构不完全相同的其它结构的像素电路以及与其它结构像素电路相对应的驱动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8所示,可以包括显示面板F;其中,该显示面板F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且该显示面板F可以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阵列基板F1,以及与阵列基板F1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F2,如图17所示。具体地,该对向基板F2可以为封装基板。
在具体实施时,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如图18所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阵列基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像素电路、以及分别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的发光器件和复位传导结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复位传导结构;
所述复位传导结构用于:在所述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向对应电连接的所述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该所述像素电路利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在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阶段,将从相邻的所述发光器件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传导结构、所述发光器件、以及所述像素电路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复位传导结构与所述发光器件交替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初始化模块、驱动晶体管、以及阳极复位模块;
所述初始化模块分别与参考信号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初始化模块用于:在所述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将所述参考信号线提供的参考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使得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初始化;
所述阳极复位模块分别与所述复位传导结构和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阳极复位模块用于:在所述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将所述复位传导结构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使得对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
其中,所述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不同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用于提供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信号源,所述复位传导结构与所述信号源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具有相同电压的信号;
所述信号源为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
所述复位传导结构具体用于:在所述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将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提供的阴极电压信号传输至对应电连接的所述像素电路中,以使该所述像素电路利用所述阴极电压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在所述发光阶段,将从相邻的所述发光器件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至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传导结构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同层设置;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所在膜层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所在膜层之间的载流子传输层,所述载流子传输层与所述复位传导结构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重叠区域;
所述载流子传输层的制作材料为具有非导电功能的有机材料;
所述载流子传输层具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重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传导结构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同层设置;
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所在膜层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所在膜层之间的载流子传输层,所述载流子传输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阳极和所述复位传导结构直接接触的空穴传输层,以及与阴极直接接触的电子传输层,与所述复位传导结构直接接触的空穴传输层,以及与所述阳极直接接触的空穴传输层为不同的空穴传输层;
所述载流子传输层的制作材料为具有导电功能的有机材料。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不同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电压的信号;
所述信号源为第一电压信号线;
所述复位传导结构具体用于:在所述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提供的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对应电连接的所述像素电路中,以使该所述像素电路利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在所述发光阶段,将从相邻的所述发光器件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至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4±1V或-7±1V。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中的栅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
或,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线与所述驱动晶体管中的源/漏极同材质且同层设置。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源极与所述参考信号线电连接,漏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阳极复位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源极与所述复位传导结构电连接,漏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漏极与第二节点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控制模块、以及存储模块;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源极与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漏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漏极与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三节点为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的节点;
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源极与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漏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漏极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存储模块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之间;
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与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14.一种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实现;所述方法包括:
在像素电路的初始化阶段,复位传导结构向对应电连接的所述像素电路提供第一电压信号,以使该所述像素电路利用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对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进行复位;
在发光阶段,所述复位传导结构将从相邻的所述发光器件迁移出来的载流子导出。
CN201910152812.0A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728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2812.0A CN109728068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2812.0A CN109728068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068A true CN109728068A (zh) 2019-05-07
CN109728068B CN109728068B (zh) 2020-10-30

Family

ID=66300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2812.0A Active CN109728068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806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9103A (zh) * 2019-06-28 2019-10-0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27976A (zh) * 2020-07-10 2020-09-04 上海视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2116897A (zh) * 2020-10-15 2020-1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方法
CN113327550A (zh) * 2021-06-16 2021-08-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3539130A (zh) * 2021-07-19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4038360A (zh) * 2021-08-06 2022-02-11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背板检测电路、背板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3050165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98420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140A (zh) * 2014-06-09 2014-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70301289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ixel circuit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7945737A (zh) * 2017-11-27 2018-04-2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补偿电路、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06595A (zh) * 2018-06-26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方法、显示面板
CN109215569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4140A (zh) * 2014-06-09 2014-09-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70301289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ixel circuit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7301839A (zh) * 2016-04-15 2017-10-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CN109215569A (zh) * 2017-07-04 2019-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945737A (zh) * 2017-11-27 2018-04-2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补偿电路、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06595A (zh) * 2018-06-26 2018-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方法、显示面板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9103A (zh) * 2019-06-28 2019-10-0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088235B2 (en) 2019-06-28 2021-08-10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for improving display effect
CN111627976A (zh) * 2020-07-10 2020-09-04 上海视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1627976B (zh) * 2020-07-10 2024-04-16 上海视涯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2116897A (zh) * 2020-10-15 2020-1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方法
CN113327550A (zh) * 2021-06-16 2021-08-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3539130A (zh) * 2021-07-19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4038360A (zh) * 2021-08-06 2022-02-11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背板检测电路、背板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23050165A1 (zh) * 2021-09-29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98420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068B (zh) 2020-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8068A (zh) 一种阵列基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898887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显示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779385B (zh) 显示装置
CN106415702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589505B2 (en) OLED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850270B (zh) 触控模组的驱动方法、驱动电路、触控模组、面板和装置
CN11003413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0555385C (zh) 发光显示器
CN107452331A (zh)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7591124A (zh) 像素补偿电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4867441B (zh) 一种像素电路、显示装置及显示驱动方法
CN106023889B (zh)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720102B2 (en) Driv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CN108807466A (zh) 显示装置
CN10955967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像素电路、电子装置
CN108630146B (zh) 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07648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64869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46459A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16488A (zh) 一种像素电路、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96818B (zh) 显示装置及其像素电路、驱动方法
CN106157896A (zh) 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968631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59692A (zh) 显示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8950B (zh) 像素阵列、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Road, Dongyi Industrial Park,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