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4159A -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4159A
CN109724159A CN201910138747.6A CN201910138747A CN109724159A CN 109724159 A CN109724159 A CN 109724159A CN 201910138747 A CN201910138747 A CN 201910138747A CN 109724159 A CN109724159 A CN 109724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p tray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conditioner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387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鹏
陈良锐
张滔
康铁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387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41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4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41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换热部件包括:换热器;接水盘,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位于所述接水盘的外侧;压管卡,所述压管卡与所述接水盘连接以将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限定在所述压管卡和所述接水盘之间,所述压管卡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槽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接水盘内的第一导流部;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套设在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上,所述导流件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以将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上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根据本发明的换热部件,降低了导流过程中漏水的现象,提高了空调室内机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的冷媒管路上形成有冷凝水,冷凝水容易沿着冷媒管路流到空调室内机内部的零部件上,影响空调室内机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降低了冷凝水漏水的现象。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换热管路、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所述换热管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本体内,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分别与所述换热管路的两端连接;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在所述换热本体的下方,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位于所述接水盘的外侧;压管卡,所述压管卡与所述接水盘连接以将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限定在所述压管卡和所述接水盘之间,所述压管卡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高度高于所述接水盘的高度,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槽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接水盘内的第一导流部;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套设在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上且与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紧密贴合,所述导流件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以将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上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通过设置压管卡,压管卡与接水盘连接以将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限定在压管卡和接水盘之间,实现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的固定。另外,压管卡的上端面设置第一导流槽,导流件延伸至第一导流槽内,第一导流槽对导流件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上的冷凝水通过导流件导流至第一导流槽内,然后再导流至接水盘内,压管卡实现二级导流作用,降低了导流过程中漏水的现象,提高了空调室内机工作的可靠性。另外,压管卡同时实现导流与压管的作用,无需另外增加新的零部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压管卡之间限定出用于冷媒进管通过的第一过孔和用于冷媒出管通过的第二过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管卡的朝向所述接水盘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凹入部,所述接水盘的朝向所述压管卡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凹入部,所述第一凹入部与所述第二凹入部相对以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过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的朝向所述压管卡的外周壁设有第三凹入部,所述第三凹入部与压管卡的外周壁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过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压管卡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水盘的外边缘具有缺口,所述压管卡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限定在所述缺口的内壁与所述压管卡的外周壁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所述压管卡相对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均设有螺钉孔以使所述压管卡和所述接水盘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管卡的位于所述缺口外的所述外周壁与所述接水盘的外周壁平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流部具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接水盘的正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套设在所述冷媒进管上,所述第二导流件套设在所述冷媒出管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第一接水部,所述第一接水部套设在所述冷媒进管上,所述第一接水部的上端面具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环绕所述冷媒进管;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水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所述第二导流部内限定出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导流件包括:第二接水部,所述第二接水部套设在所述冷媒出管上,所述第二接水部的上端面具有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槽环绕所述冷媒出管;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三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水部连接,所述第三导流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所述第三导流部内限定出第三导流通道,所述第三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为橡胶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换热支架,所述换热支架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且与所述接水盘连接,所述换热本体与所述换热支架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压管卡,压管卡与接水盘连接以将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限定在压管卡和接水盘之间,实现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的固定。另外,压管卡的上端面设置第一导流槽,导流件延伸至第一导流槽内,第一导流槽对导流件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上的冷凝水通过导流件导流至第一导流槽内,然后再导流至接水盘内,压管卡实现二级导流作用,降低了导流过程中漏水的现象,提高了空调室内机工作的可靠性。另外,压管卡同时实现导流与压管的作用,无需另外增加新的零部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仰视图;
图6是沿图5中D-D线的截面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接水盘和压管卡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接水盘和压管卡的另一个角度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接水盘和压管卡的仰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压管卡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压管卡的另一个角度立体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压管卡的再一个角度立体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压管卡的俯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压管卡的主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接水盘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的接水盘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0,
换热部件100,
换热器1,换热本体11,换热管路12,冷媒进管13,冷媒出管14,
接水盘2,第二凹入部21,第三凹入部22,第一过孔23,第二过孔24,限位凹槽 25,缺口26,第一安装部27,螺钉孔271,定位柱272,
压管卡3,第一导流槽31,第一导流部32,第一导流通道321,底板322,侧板323,第一凹入部33,限位凸起34,第二安装部35,定位孔351,
导流件4,第一导流件41,第一接水部411,第二导流槽4111,第二导流部412,第二导流件42,第二接水部421,第三导流槽4211,第三导流部422,
换热支架5,顶板支架51,第一边板52,第二边板53,
风道部件200,
风道安装板201,风道件202,风道203,风机组件204,第一风轮2041,第二风轮2042,
机壳300,出风口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及空调室内机1000的换热部件100。其中空调室内机1000可以为柜机或挂机。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的换热部件100,包括换热器1、接水盘2、压管卡3和导流件4。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换热器1包括换热本体11、换热管路12、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换热管路12的至少部分位于换热本体11内,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分别与换热管路12的两端连接。冷媒可以从冷媒进管13进入,然后流入换热管路12内参与换热,换热完成的冷媒从冷媒出管14流出。
如图1和图3所示,接水盘2设在换热本体11的下方,接水盘2可以接收换热器1 上的冷凝水,避免换热器1上的冷凝水滴落到空调室内机1000内部的零部件上,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1000的正常运行。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位于接水盘2的外侧。由此,可以避免在接水盘2内设置用于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穿过的通孔,从而可以避免接水盘2漏水,保证空调室内机1000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压管卡3与接水盘2连接以将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限定在压管卡3和接水盘2之间。由此可以固定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从而提高换热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压管卡3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导流槽31,第一导流槽31的高度高于接水盘2的高度,第一导流槽3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第一导流槽31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接水盘2内的第一导流部32。导流件4套设在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上且与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紧密贴合,导流件4延伸至第一导流槽31内以将冷媒进管13 和冷媒出管14上的冷凝水引导至第一导流槽31内。
导流件4延伸至第一导流槽31内,第一导流槽31的侧壁可以对导流件4起到限位的作用,导流件4无法转动至第一导流槽31以外的位置,从而保证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上的冷凝水在导流件4的作用下导流至第一导流槽31内,避免发生漏水的情况,提高空调室内机1000工作的可靠性。另外,压管卡3的上端面设置第一导流槽31,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上的冷凝水先通过导流件4导流至第一导流槽31内,然后再导流至接水盘2内,最后通过接水盘2导流至空调室内机1000的外部,实现了三级导流,降低了冷凝水倒流过程中漏水的现象。
另外,压管卡3同时实现导流与压管的作用,无需另外增加新的零部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装配效率。此外,压管卡3同时实现导流与压管的作用,使得压管卡 3的相对体积较大,装配手感好,易于操作,整体效果美观大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的换热部件100,通过设置压管卡3,压管卡3与接水盘2连接以将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限定在压管卡3和接水盘2之间,实现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的固定。另外,压管卡3的上端面设置第一导流槽31,导流件4延伸至第一导流槽31内,第一导流槽31对导流件4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上的冷凝水通过导流件4导流至第一导流槽31内,然后再导流至接水盘2内,压管卡3实现二级导流作用,降低了导流过程中漏水的现象,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00工作的可靠性。另外,压管卡3同时实现导流与压管的作用,无需另外增加新的零部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接水盘2与压管卡3之间限定出用于冷媒进管13通过的第一过孔23和用于冷媒出管14通过的第二过孔24。由此可以提高接水盘2和压管卡3对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的限位效果,从而提高冷媒进管13 和冷媒出管14固定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换热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8、图9、图14和图16所示,压管卡3的朝向接水盘2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凹入部33,接水盘2的朝向压管卡3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凹入部21,第一凹入部 33与第二凹入部21相对以共同限定出第一过孔23。冷媒进管13可以穿设在第一过孔 23内,可以提高接水盘2和压管卡3对冷媒进管13的限位效果,从而提高冷媒进管13 固定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换热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仅压管卡3的朝向接水盘2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凹入部33,第一凹入部33与接水盘2的外周壁共同限定出第一过孔23。或者仅接水盘2的朝向压管卡3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凹入部21,第二凹入部21与压管卡3的外周壁共同限定出第一过孔23。
如图8和图10所示,接水盘2的朝向压管卡3的外周壁设有第三凹入部22,第三凹入部22与压管卡3的外周壁共同限定出第二过孔24。冷媒出管14可以穿设在第二过孔24内,可以提高接水盘2和压管卡3对冷媒出管14的限位效果,从而提高冷媒出管 14固定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换热部件100工作的可靠性。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接水盘2的朝向压管卡3的外周壁可以设有第三凹入部22,压管卡3的朝向接水盘2的外周壁可以设有第四凹入部,第四凹入部与第三凹入部22 相对以共同限定出第二过孔24。或者仅压管卡3的朝向接水盘2的外周壁设有第四凹入部,第四凹入部与接水盘2的外周壁共同限定出第二过孔24。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过孔23和第二过孔24连通。由此可以简化接水盘2 或压管卡3的结构,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和图10所示,接水盘2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凹槽25,压管卡3的外周壁上设有与限位凹槽25配合的限位凸起34。由此通过限位凹槽25与限位凸起34的配合可以起到对压管卡3的限位,提高压管卡3固定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对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固定的可靠性,同时保证压管卡3的导流效果,避免漏水,提高空调室内机1000工作的可靠性。
具体的,在图7、图11和图17所示的示例中,限位凸起34靠近所述压管卡3的下端面,限位凹槽25靠近接水盘2的下端面,且限位凹槽25的底部敞开,由此可以简化接水盘2的结构及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压管卡3的下端面设有凹槽,限位凸起 34的下端面也设有凹槽,由此在保证压管卡3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减轻压管卡3 的重量,从而有利于减轻空调室内机1000的重量,同时有利于节省材料成本。另外,该种结构有利于压管卡3的加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6所示,接水盘2的外边缘具有缺口26,压管卡3位于缺口26内,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限定在缺口26的内壁与压管卡3 的外周壁之间。由此可以避免压管卡3凸出于接水盘2,使得换热部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内机1000的体积。
具体的,如图16所示,缺口26具有相对的两个侧壁及位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底壁,相应的,压管卡3的外轮廓大体形成为正方体状,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被限定在底壁和压管卡3相应的外周壁之间。进一步地,底壁上具有第二凹入部21和第三凹入部22,第三凹入部22位于底壁和其中一个侧壁的连接处,压管卡3的与缺口26相对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凹入部33,第一凹入部33与第二凹入部21相对以共同限定出第一过孔23,第三凹入部22与压管卡3的外周壁共同限定出第二过孔24,冷媒进管13穿设在第一过孔23内,冷媒出管14穿设在第二过孔24内。
可选地,限位凹槽25位于缺口26的底壁上且邻近缺口26的远离第三凹入部22的侧壁设置,由此可以使得接水盘2和压管卡3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接水盘2具有第一安装部27,第一安装部27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缺口26的两侧,压管卡3相对的两侧均设有与第一安装部27连接的第二安装部 35。接水盘2的第一安装部27与压管卡3的第二安装部35连接,从而实现接水盘2和压管卡3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3和图16所示,第一安装部27和第二安装部35上均设有螺钉孔271以使压管卡3和接水盘2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由此不但可以简化接水盘2和压管卡3的连接结构,还可以提高接水盘2和压管卡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两个第一安装部27上均设有一个螺钉孔271,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安装部27上的螺钉孔271位于相应的第一安装部27的上方或下方中的一个位置上,位于另一个第一安装部27上的螺钉孔271位于相应的第一安装部27的上方或下方中的另一个上位置上。也就是说两个螺钉孔271位于对角的位置,由此不但可以提高接水盘2和压管卡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还可以简化接水盘2和压管卡3之间的连接方式。
例如,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两个第一安装部27上均设有一个螺钉孔271,位于图示左侧的第一安装部27上的螺钉孔271位于第一安装部27的上方,位于图示右侧的第一安装部27上的螺钉孔271位于第一安装部27的下方。
相应的,第二安装部35上设有与第一安装部27上的螺钉孔271对应的螺钉孔271。可选地,第二安装部35上的螺钉孔271为长圆形孔。由此,当第一安装部27和第二安装部35未完全对准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实现第一安装部27和第二安装部35之间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6所示,第一安装部27上设有定位柱272,第二安装部35上设有与定位柱272配合的定位孔351。定位柱272与定位孔351配合可以实现接水盘2和压管卡3之间的定位,便于实现接水盘2和压管卡3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3和图16所示,两个第一安装部27上均设有一个定位柱272,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安装部27上的定位柱272位于相应的第一安装部27的上方或下方中的一个位置上,位于另一个第一安装部27上的定位柱272位于相应的第一安装部27的上方或下方中的另一个上位置上。由此不但可以提高接水盘2和压管卡3之间定位的可靠性,还可以简化接水盘2和压管卡3之间的定位方式。
例如,在图16所示的示例中,两个第一安装部27上均设有一个定位柱272,位于图示左侧的第一安装部27上的定位柱272位于第一安装部27的下方,位于图示右侧的第一安装部27上的定位柱272位于第一安装部27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压管卡3的位于缺口26外的外周壁与接水盘2的外周壁平齐。由此可以使得换热部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例如,在图 16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安装部27位于缺口26的两端,第一安装部27低于接水盘2的外周壁,第二安装部35的外壁面与接水盘2的外周壁平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1所示,第一导流部32具有第一导流通道321,第一导流通道321的一端与第一导流槽31连通,第一导流通道321的另一端位于接水盘2的正上方。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导流槽31内的冷凝水可以顺利的导流至接水盘2 内,避免在冷凝水导流的过程中发生漏水的现象。
例如,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导流部32包括底板322和两个侧板323,两个侧板323的一端分别与底板322相对的两端连接以限定出第一导流通道321。第一导流槽31的侧壁上设有开口,第一导流通道321与开口连通。
可选地,第一导流槽31的底壁朝向第一导流部32倾斜,由此便于第一导流槽31 内的冷凝水流向第一导流通道321。即,第一导流通道321的入口端的位置为第一导流槽31的底壁的最低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流件4包括第一导流件41和第二导流件42,第一导流件41套设在冷媒进管13上,第二导流件42套设在冷媒出管14上。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分别套设第一导流件41和第二导流件42,提高了装配效率,且避免了连体接水碗难对准、不平等潜在失效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导流件41包括第一接水部411和第二导流部412,第一接水部411套设在冷媒进管13上,第一接水部411的上端面具有第二导流槽4111,第二导流槽4111环绕冷媒进管13。第二导流部412的一端与第一接水部411连接,第二导流部41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导流槽31内,第二导流部412内限定出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导流槽4111连通,第二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流槽31连通。由此,冷媒进管13上的冷凝水流道第二导流槽4111内,然后通过第二导流通道导流至第一导流槽31内,避免冷凝水在导流的过程中发生漏水的现象。
优选地,第二导流槽4111的底壁朝向第二导流通道倾斜。由此便于第二导流槽4111 内的冷凝水流向第二导流通道。即第二导流通道的入口端的位置为第二导流槽4111的底壁的最低点。
和/或,第二导流件42包括第二接水部421和第三导流部422,第二接水部421套设在冷媒出管14上,第二接水部421的上端面具有第三导流槽4211,第三导流槽4211 环绕冷媒出管14。第三导流部422的一端与第二接水部421连接,第三导流部42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导流槽31内,第三导流部422内限定出第三导流通道,第三导流通道的一端与第三导流槽4211连通,第三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导流槽31连通。由此,冷媒出管14上的冷凝水流到第三导流槽4211内,然后通过第三导流通道导流至第一导流槽31内,避免冷凝水在导流的过程中发生漏水的现象。
优选地,第三导流槽4211的底壁朝向第三导流通道倾斜。由此便于第三导流槽4211 内的冷凝水流向第三导流通道。即第三导流通道的入口端的位置为第三导流槽4211的底壁的最低点。
可选地,第一导流件41和第二导流件42为橡胶件。橡胶件的密封性较好,当第一导流件41和第二导流件42分别套设在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上时,可以提高第一导流件41和冷媒进管13之间的密封的可靠性,第二导流件42和冷媒出管14之间密封的可靠性,避免第一导流件41与冷媒进管13之间漏水,以及避免第二导流件42与冷媒出管14之间的漏水。
可选地,压管卡3为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件、HIPS(high impact polystyrene,高抗冲聚苯乙烯)件或者增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件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换热部件100还包括换热支架5,换热支架5位于接水盘2的上方且与接水盘2连接,换热本体11与换热支架5连接。由此便于实现换热器1与接水盘2之间的固定。具体的,换热支架5包括第一边板52、第二边板53和顶板支架51,顶板支架51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板52和第二边板53 的上端连接,第一边板52和第二边板53间隔开,第一边板52的第二边板53的下端分别与接水盘2连接,换热本体11相对的两端与第一边板52和第二边板53连接。
如图18和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上述换热部件100,换热部件100设在机壳300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通过设置压管卡3,压管卡3与接水盘2连接以将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限定在压管卡3和接水盘2之间,实现冷媒进管13 和冷媒出管14的固定。另外,压管卡3的上端面设置第一导流槽31,导流件4延伸至第一导流槽31内,第一导流槽31对导流件4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冷媒进管13和冷媒出管14上的冷凝水通过导流件4导流至第一导流槽31内,然后再导流至接水盘2内,压管卡3实现二级导流作用,降低了导流过程中漏水的现象,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00 工作的可靠性。另外,压管卡3同时实现导流与压管的作用,无需另外增加新的零部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风道部件200,风道部件200设在机壳300内,沿出风方向,风道部件200位于换热部件100的下游,风道部件200包括风道安装板201、风道件202和风机组件204,风道件202设在风道安装板201上,风道件202限定出风道203,风机组件204设在风道203内以驱动气流的流动。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风道件202和风机组件204均为多个,多个风道件202 和多个风机组件204一一对应。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0的出风量,提高空调室内机10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相应的,机壳300上设有与风道件202对应的多个出风口301。
更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至少一个风机组件204为对旋风机。例如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风道件202为两个,两个风道件202沿上下方向间隔开,风机组件204为两个,两个风机组件204与两个风道件202一一对应。位于上方风道件202内的风机组件 204为对旋风机。
其中,如图19所示,对旋风机包括沿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第一风轮2041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二风轮2042为轴流风轮或斜流封路,第一风轮2041将气流沿出风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与第二风轮2042将气流沿出风方向吹送时的旋转方向相反。例如,第一风轮20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二风轮2042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果第一风轮20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二风轮204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具体地,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由同一个电机驱动或者由不同电机分别驱动。
由于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为对旋风机,即第一风轮2041的叶片的倾斜方向和第二风轮2042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互为导叶,降低(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在不同的转速的情况下) 或消除(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在相同的转速的情况下)了气流切向的旋转速度(即由动压转化为静压),提高了对旋风机对空气的做功效率,并且经过两个风轮的气流均朝向出风口301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远距离送风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较之于单一的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对旋风机中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 不管是以不同的速度反向旋转还是相同的速度反向旋转,对旋风机均能够实现更远距离的送风。
其次,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在不同的转速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冷风的输送范围。因为当一个风轮以较高的转速转动且另外一个风轮以较低的转速转动时,较高转速的风轮起主导作用,基于单级轴流或斜流风机的叶片气流出口角度设计偏离旋转轴方向,使得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本身具有散风效果,因此,由相应的出风口301流出的冷风的角度范围较大,从而实现广角送风。另外,同样基于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本身具有散风效果,可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的转速,使其差速旋转,从而实现柔风感或无风感送风,避免了冷风由相应的出风口301流出后直吹用户从而给用户造成不良的体验。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无需使用带微孔的导风板即可实现柔风感或无风感送风,风量损失少。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广角送风和无风感送风,可使得其中一个风轮对应的电机不工作,另一个风轮仍朝出风口301一侧正向送风。另外,为了实现广角送风和无风感送风,也可使得其中一个风轮向机壳300内侧反向送风,另一个风轮仍正向送风。其中,“正向送风”为在风轮的作用下气流从出风口301吹出,“反向送风”为气流往机壳300 内侧吹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通过设置其中一个风机组件204 为对旋风机,可以实现远距离送风的效果,同时当第一风轮2041和第二风轮2042差速运行时,无需设置带微孔的导风板即可实现柔风感或无风感送风,风量损失小。另外,位于下方的风机组件204仅包括一个轴流风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换热管路、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所述换热管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本体内,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分别与所述换热管路的两端连接;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在所述换热本体的下方,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位于所述接水盘的外侧;
压管卡,所述压管卡与所述接水盘连接以将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限定在所述压管卡和所述接水盘之间,所述压管卡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高度高于所述接水盘的高度,所述第一导流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槽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接水盘内的第一导流部;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套设在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上且与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紧密贴合,所述导流件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以将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上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压管卡之间限定出用于冷媒进管通过的第一过孔和用于冷媒出管通过的第二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管卡的朝向所述接水盘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凹入部,所述接水盘的朝向所述压管卡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凹入部,所述第一凹入部与所述第二凹入部相对以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过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的朝向所述压管卡的外周壁设有第三凹入部,所述第三凹入部与压管卡的外周壁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压管卡的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的外边缘具有缺口,所述压管卡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限定在所述缺口的内壁与所述压管卡的外周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所述压管卡相对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的第二安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均设有螺钉孔以使所述压管卡和所述接水盘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管卡的位于所述缺口外的所述外周壁与所述接水盘的外周壁平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具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接水盘的正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套设在所述冷媒进管上,所述第二导流件套设在所述冷媒出管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
第一接水部,所述第一接水部套设在所述冷媒进管上,所述第一接水部的上端面具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环绕所述冷媒进管;
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水部连接,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所述第二导流部内限定出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
和/或,所述第二导流件包括:
第二接水部,所述第二接水部套设在所述冷媒出管上,所述第二接水部的上端面具有第三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槽环绕所述冷媒出管;
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三导流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水部连接,所述第三导流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内,所述第三导流部内限定出第三导流通道,所述第三导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三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为橡胶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支架,所述换热支架位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且与所述接水盘连接,所述换热本体与所述换热支架连接。
17.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
CN201910138747.6A 2019-02-25 2019-02-25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Pending CN1097241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8747.6A CN109724159A (zh) 2019-02-25 2019-02-25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8747.6A CN109724159A (zh) 2019-02-25 2019-02-25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4159A true CN109724159A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00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8747.6A Pending CN109724159A (zh) 2019-02-25 2019-02-25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41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4231A (zh) * 2021-08-16 2021-11-1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及空调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8670A (ja) * 1997-11-17 1999-06-02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7270402A (zh) * 2017-06-30 2017-10-2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7962899U (zh) * 2018-01-30 2018-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9558553U (zh) * 2019-02-25 2019-10-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8670A (ja) * 1997-11-17 1999-06-02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7270402A (zh) * 2017-06-30 2017-10-2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7962899U (zh) * 2018-01-30 2018-10-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9558553U (zh) * 2019-02-25 2019-10-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4231A (zh) * 2021-08-16 2021-11-16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及空调器
CN113654231B (zh) * 2021-08-16 2022-11-2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接水盘组件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1155A (zh)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AU2015413794B2 (en) Fan,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5841232B (zh) 应用于圆形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KR20120022248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3089661B (zh) 横流风扇
CN105526691B (zh) 导风组件及轴流柜机
CN105841233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送风方向方法
KR20090116522A (ko) 스탠드형 공기조화기
CN208011894U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
CN105864887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68902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4227555U (zh) 空调器
CN102102889A (zh)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CN209558553U (zh)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9724159A (zh)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522222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7327920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
CN102141270A (zh) 窗式空调器
CN208750992U (zh) 一种接水盘及风管机
CN209689031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557083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08151167A (zh) 除湿机
CN209558516U (zh)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689058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09558529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