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7793A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7793A
CN109717793A CN201811256400.3A CN201811256400A CN109717793A CN 109717793 A CN109717793 A CN 109717793A CN 201811256400 A CN201811256400 A CN 201811256400A CN 109717793 A CN109717793 A CN 109717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eparation chamber
separation
electric
reception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64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7793B (zh
Inventor
品川直子
真野文树
大下悟
阿部裕介
郑胜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17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7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7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7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11),能够不使分离出的尘埃向下游侧流动而持续吸引力。电动吸尘器具备电动送风机和将通过电动送风机的动作吸入的尘埃从空气中分离捕集的集尘部。集尘部具备吸入筒(25)、分离室(28)、导入部(30)、排出口(32)、收容室(35)和通风口(33)。吸入筒(25)形成为具有开口41的筒状,电动送风机所产生的负压从内侧经由开口(41)作用于外侧。分离室(28)包围吸入筒(25)地形成,分离尘埃。导入部(30)向分离室(28)导入含尘空气。排出口(32)将由分离室(28)分离出的尘埃的一部分排出。收容室(35)收容从排出口(32)排出的尘埃。通风口(33)将收容室(35)和收容室(35)的上游侧连通。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备电动送风机和将通过电动送风机的动作而吸入的尘埃从空气中分离捕集的集尘部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电动吸尘器的集尘部,已知有利用离心力将尘埃分离捕集的所谓旋风集尘部。这样的旋风集尘部在筒状的吸入筒的周围形成有圆形状的分离室,与分离室连通地形成有集尘室。另外,在吸入筒设有与电动送风机的吸入侧连通的开口。并且,通过电动送风机的负压吸入的含尘空气被导入分离室,含尘空气在分离室内环绕,由此,比较大的尘埃即粗尘被离心分离,被集尘室捕集。另外,未被离心分离的比较小的尘埃即细尘穿过开口,经由位于下游侧的过滤器等而被捕集。
通过电动送风机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经由开口从吸入筒的内侧作用于分离室内。因此,若在分离室内环绕的含尘空气所包含的粗尘附着于开口而覆盖开口,则吸引的持续性受损。因此,希望抑制粗尘向开口的附着,确保吸引的持续性。此时,有如下结构:设置将集尘室和集尘室的下游侧连通的通风口,将离心分离出尘埃后的空气从集尘室进一步向下游侧引入,从而使尘埃有效地堆积在集尘室,抑制尘埃积存在吸入筒的开口附近而使吸引持续。但是,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分离到集尘室内的尘埃的一部分会从通风口向下游侧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其能够不使分离到收容部中的尘埃向下游侧流动而使吸引力持续。
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具备电动送风机和将通过电动送风机的动作而吸入的尘埃从空气中分离捕集的集尘部。集尘部具备吸入筒、分离室、导入部、排出口、收容部和通风口。吸入筒形成为具有开口的筒状,电动送风机所产生的负压从内侧经由开口作用于外侧。分离室包围吸入筒而形成,分离尘埃。导入部向分离室导入含尘空气。排出口将在分离室分离出的尘埃的一部分排出。收容部收容从排出口排出的尘埃。通风口将收容部和收容部的上游侧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不使分离到收容部中的尘埃向下游侧流动而使吸引力持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含尘空气的流动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由上述的电动吸尘器的分离室分离出的尘埃的移动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的电动吸尘器的含尘空气的流动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由上述分离室分离出的尘埃的移动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的电动吸尘器的风路结构的说明图。
图6表示上述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6中,11表示电动吸尘器。作为电动吸尘器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使用者直接把持而使用的所谓的手持式电动吸尘器。
并且,电动吸尘器11具备吸尘器主体12。另外,虽未图示,但电动吸尘器11具备电源部。并且,电动吸尘器11具备电动送风机14。另外,电动吸尘器11具备控制部。并且,电动吸尘器11具备电源开关、即作为设定单元的设定按钮16。另外,电动吸尘器11也可以具备使用者把持的手柄17。并且,电动吸尘器11具备集尘部18。另外,以下,以电动吸尘器11的使用状态为基准来说明箭头U、D所示的上下方向、箭头FR、RR所示的前后方向、箭头L、R所示的左右方向。
吸尘器主体12收容有电源部、电动送风机14、控制部等。吸尘器主体12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前后方向形成为长条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部使用电池。电池使用可更换的一次电池或通过充电而可反复使用的二次电池。另外,也可以代替电池而使用具备与商用交流电源等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导线的导线卷轴装置。
电动送风机14通过来自电源部的供电而动作,通过该动作使集尘部18产生吸入尘埃的负压。电动送风机14可以根据电源部而使用交流的装置或直流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送风机14使用无刷电动机风扇。
控制部通过由来自电源部的供电而生成的电源进行动作,控制电动送风机14等的动作。控制部使用微机。
设定按钮16用于在控制部设定电动送风机14的动作的接通断开、或者电动送风机14的吸引力的强弱或动作模式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17配置于吸尘器主体12。手柄17沿着前后方向形成为长条状。本实施方式的手柄17沿着吸尘器主体12的长度方向配置。手柄17是使用者能够把持的粗细,形成为具有能够把持的长度。另外,手柄17不是必须的结构。
集尘部18将通过电动送风机14的动作而吸入的尘埃从空气中分离捕集。集尘部18也可以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2能够装卸。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部18配置在吸尘器主体12的前端部,但也可以内置于吸尘器主体12。如图5所示,集尘部18大致具备集尘部主体21和罩22。另外,集尘部18具备过滤器部23。并且,如图1至图5所示,在集尘部主体21具备吸入筒25。另外,在集尘部主体21具备外壁26。进而,在集尘部主体21具备底面部27。另外,在集尘部主体21具备分离室28。进而,在集尘部主体21具备回流室29。另外,在集尘部主体21具备导入部30。进而,在集尘部主体21具备分离罩31。另外,在集尘部主体21具备排出口32。进而,在集尘部主体21具备通风口33。另一方面,罩22覆盖集尘部主体21而配置。因此,在集尘部主体21与罩22之间形成作为收容部的收容室35。另外,在罩22,与收容室35独立地形成有吸入部36。
集尘部主体21具备从含尘空气中分离出尘埃的一部分、即作为比较大的尘埃的粗尘的功能。由集尘部主体21分离出的粗尘从排出口32向收容室35排出而积存于收容室3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集尘部主体21中,被分区有导入部30、分离室28及回流室29和收容室35。
吸入筒25成为集尘部主体21中的含尘空气的回旋的中心。吸入筒25形成为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圆筒状或大致圆筒状。吸入筒25沿上下方向具有轴向地配置。吸入筒25配置在分离室28及回流室29的中央或大致中央。另外,吸入筒25具有作为连通孔的开口41。并且,吸入筒25具有环绕阻止部42。
开口41形成于吸入筒25的外侧面即外周面。开口41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开口41形成为上下方向长的狭缝状。另外,开口41在吸入筒25的周向上等间隔或大致等间隔地分离配置。开口41遍及吸入筒25的周向整体配置。开口41与电动送风机14的吸入侧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41与从吸入筒25的内部向过滤器部23的上游侧连通的风道部44连通。因此,开口41经由过滤器部23而与电动送风机14的吸入侧连通。因此,构成为,经由开口41,电动送风机14所产生的负压从吸入筒25的作为内侧的中心轴C侧作用于位于外侧的分离室28及回流室29。另外,开口41也可以在环绕阻止部42也形成。在环绕阻止部42,开口41等间隔或大致等间隔地分离配置。
环绕阻止部42阻止分离室28中的含尘空气向回流室29的直接环绕。本实施方式的环绕阻止部42将分离室28和回流室29隔断。环绕阻止部42是形成为壁状的环绕阻止壁。环绕阻止部42是吸入筒25的一部分朝向排出口32的作为一个缘部的右缘部延伸而形成的。环绕阻止部42位于吸入筒25的前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绕阻止部42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另外,环绕阻止部42相对于吸入筒25的中心轴C位于与导入部30的下游端侧相反的一侧。即,环绕阻止部42位于分离室28的下游端侧。另外,环绕阻止部42的排出口32侧的端部即前端部比分离罩31向外侧延伸。
风路部44将分离室28及回流室29与电动送风机14的吸入侧连通。风路部44从吸入筒25的内侧起经由分离室28及回流室29的下部、直至分离室28的后部地形成于集尘部主体21。
外壁26包围吸入筒25而配置,与吸入筒25之间形成分离室28。外壁26相对于吸入筒25位于后方或向导入部30的相反侧远离的位置。另外,外壁26形成为圆筒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壁26形成为大致半圆筒状。另外,外壁26相对于吸入筒25形成为同轴状或大致同轴状。而且,外壁26相对于吸入筒25从作为一侧方的左方至作为另一侧方的右方而配置。此外,外壁26的一部分位于与导入部30的下游端即后端对置的位置。另外,外壁26的上端部相对于吸入筒25的上端部25a位于下方。
底面部27构成分离室28的底部。本实施方式的底面部27构成排出口32的下缘部。底面部27位于比吸入筒25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包围吸入筒25的周围而配置。底面部27形成为沿着圆弧弯曲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部27形成为C字状。另外,底面部27与外壁26邻接地形成。即,外壁26从底面部27的外缘的位置立起而形成。另外,底面部27与导入部30的底面连续。而且,底面部27从作为导入部30侧的分离室28的上游侧趋向作为排出口32侧的分离室28的下游侧而逐渐向上方倾斜。
分离室28与电动送风机14的吸入侧连通,从含尘空气分离粗尘。本实施方式的分离室28是直径为5~10cm左右的小型分离室。分离室28形成为沿着圆弧弯曲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分离室28形成为C字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分离室28以相对于含尘空气的导入方向折回的方式形成。分离室28的侧部由吸入筒25、外壁26和分离罩31划分,下部由底面部27和导入部30划分,上部由分离罩31划分。进而,分离室28构成为,通过底面部27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逐渐向上方倾斜,从而风路截面积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逐渐变窄。
回流室29将收容室35与分离室28的上游侧连通。本实施方式的回流室29使从分离室28经由排出口32通往收容室35的含尘空气从收容室35向分离室28回流。回流室29与分离室28相邻地形成在吸入筒25与分离罩31之间。由回流室29和分离室28构成内室45。内室45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状,形成在分离罩31与吸入筒25之间。内室45具备分离室28和回流室29。另外,回流室29的侧部由吸入筒25和分离罩31的另一侧部即右侧部划分,下部由导入部30划分,上部由分离罩31划分。回流室29相对于分离室28,与分离室28的上游侧的位置连通。
导入部30向分离室28导入含尘空气。导入部30相对于分离室28位于前方。另外,导入部30在相对于集尘部主体21安装有罩22的状态下与吸入部36气密地连接。导入部30形成为沿着分离室28的切线方向延伸的管状或管道状。导入部30具有构成顶面的作为上表面部的顶部、即导入顶部30a。另外,导入部30具备吸入口46和导入口47。
导入顶部30a配置在比分离室28的顶部低的位置。导入顶部30a的导入部30的上游侧即前侧向回流室29的前方突出,并且导入部30的下游侧即后侧延伸至分离室28。导入顶部30a以覆盖含尘空气的上侧的方式配置在回流室29至分离室28之间。本实施方式的导入顶部30a形成回流室29的下部。另外,导入顶部30a在回流室29的位置被分离罩31覆盖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离罩31的内部,吸入筒25的与排出口32相反侧的另一侧部即右侧部的比导入顶部30a的前端靠基端侧的部分成为回流室29。
吸入口46构成导入部30的上游端,吸入含尘空气。吸入口46在将罩22安装于集尘部主体21的状态下相对于吸入部36气密地连接。
导入口47构成导入部30的下游端,向分离室28导入含尘空气。导入口47构成分离室28的上游端。在内室45中,从导入口47到排出口32的部分被划分为分离室28,其他部分被划分为回流室29。
吸入筒25、外壁26、底面部27以及导入部30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筒25、外壁26、底面部27以及导入部30成为一体而构成主体部48。
分离罩31覆盖吸入筒25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划分分离室28及回流室29的顶部及侧面部、以及排出口32。分离罩31由合成树脂制成。另外,分离罩31形成为有盖圆筒状。即,分离罩31具备顶面部31a。另外,分离罩31具备圆筒面状的侧面部31b。而且,分离罩31具备构成排出口32的一部分的切缺部31c。另外,分离罩31也可以相对于主体部48分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罩31也可以被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48转动。分离罩31也可以具备作为被安装部的被轴支承部31d。
顶面部31a构成分离室28和回流室29的顶部。顶面部31a形成为圆形板状。顶面部31a与吸入筒25的上端部25a接近,具有1mm以下的间隙,优选接触地配置。因此,分离室28和回流室29的上下方向的大小由从底面部27到吸入筒25的上端部25a的高度规定。
侧面部31b形成为圆筒面状,与外壁26一起构成分离室28的外周侧面部,在外壁26的前方即导入顶部30a的上方构成回流室29的外周侧面部。侧面部31b通过与外壁26的上部连续,从而形成与外壁26为同一面或大致同一面的圆筒面。侧面部31b与顶面部31a的外周缘连续地形成。
切缺部31c是将分离罩31的从顶面部31a到侧面部31b的位置切缺而形成的。切缺部31c形成排出口32的上缘部和两缘部。切缺部31c是利用相对于分离罩31的轴向平行或大致平行且沿着环绕阻止部42的虚拟面、以及与该虚拟面交叉的虚拟面,将分离罩31的前侧一侧(左前部)切缺为大致L字状而形成的。切缺部31c形成在分离罩31的左侧。
被轴支承部31d是相对于主体部48安装分离罩31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轴支承部31d使分离罩31沿前后方向转动。被轴支承部31d突出设置于侧面部31b,被轴支承于轴支承部49。轴支承部49能够形成于主体部48的任意位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导入部30的上部的导入顶部30a。
排出口32将由分离室28分离出的尘埃的一部分即粗尘向收容室35排出。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口32为分离室28与收容室35的边界。排出口32由环绕阻止部42、外壁26以及分离罩31的切缺部31c和底面部27划分。
通风口33将收容室35与比收容室35靠含尘空气的气流的上游侧的位置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口33使空气从收容室35经由回流室29向位于比收容室35靠含尘空气的气流的上游侧的位置的分离室28的上游侧回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口33在分离罩31开口。另外,通风口33在分离罩31的顶面部31a开口。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风口33形成为微细的孔,并开口有多个。各通风口33形成为圆孔状。各通风口33的大小设定为粗尘不能通过、而粉尘垃圾程度的细尘及微细尘能够通过的大小。本实施方式的通风口33的大小形成为离心分离出的粗尘不向回流室29逆流的程度的大小,例如直径2mm左右的大小。通风口33相互等间隔或大致等间隔地分离。另外,通风口33将收容室35与回流室29连通。通风口33相对于吸入筒25配置在与排出口32相反侧的侧部。通风口33形成为沿着顶面部31a的周向的列而配置,该列在顶面部31a的径向上形成有多个。
图5所示的罩22能够相对于吸尘器主体12的前端部装卸。罩22覆盖集尘部主体21。罩22覆盖导入部30和分离罩31的外侧。另外,如图6所示,在罩22形成有凹部51。凹部51是为了在将罩22从吸尘器主体12取下时使用者从两侧捏住罩22而形成的。凹部51形成于罩22的两侧部。
图1所示的收容室35收容从排出口32排出的尘埃即粗尘。收容室35是被划分在罩22与分离室28的分离罩31之间的空间部。导入部30及分离罩31位于收容室35内。收容室35将罩22的作为端部的后端部形成为丢弃开口。即,收容于收容室35的粗尘能够通过将罩22从集尘部主体21取下而被从开口的罩22的端部向外部丢弃。
吸入部36是将含尘空气向集尘部18的导入部30吸入的主体吸入口。吸入部36位于集尘部18的前端部。也可以在吸入部36连接有延长管或吸入口体等风路体。
过滤器部23捕集未被分离室28分离的含尘空气中的尘埃、即作为比较小的尘埃的细尘。过滤器部23在集尘部18中位于比分离室28和回流室29靠下游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部23能够相对于图5所示的风路部44的下游端装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部23具备密封部件54。密封部件54构成为相对于图5所示的风路部44将过滤器部23的周缘部密封,并且与罩22的内表面压接而封闭间隙。密封部件54具有将收容室35密闭的功能。另外,过滤器部23能够配置在吸入筒25的开口41等图5所示的风路部44的任意位置。
接着,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动作。
首先,对电动吸尘器11的清扫动作的概略进行说明。电动吸尘器11为,通过在能够从电源部供电的状态下操作设定按钮16,从而控制部使电动送风机14动作。通过由电动送风机14的动作产生的负压,尘埃与空气一起被吸入集尘部18。因此,使用者把持手柄17将电动吸尘器11搬运到所希望的位置,将地面等被清扫面的尘埃吸入集尘部18。而且,被吸入集尘部18的尘埃被集尘部主体21分离并被捕集在收容室35中,并且被过滤器部23捕集。分离出尘埃的空气进一步被吸入电动送风机14,在冷却电动送风机14等之后被排出。
更详细而言,通过电动送风机14的动作而产生的负压作用于过滤器部23、风路部44、分离室28、导入部30、吸入部36。因此,尘埃与空气一起从吸入部36被吸入。从吸入部36吸入的含尘空气从导入部30的吸入口46向分离室28、沿着分离室28的切线方向被从导入口47导入。
然后,在分离室28内,含尘空气如图1、图3中的箭头A1所示,基本上沿着外壁26以及分离罩31的侧面部31b的内表面在吸入筒25的周围以折回的方式回旋流动,一部分被吸入各开口41,剩余的其他部分如图1、图3中的箭头A2所示,从排出口32通往收容室35之后,从通风口33向回流室29回流,在与回流室29连通的分离室28中再次合流。因此,含尘空气中的、重量较大的粗尘通过在分离室28中回旋时的离心力而被从空气流分离,并且,到达了排出口32的粗尘如图2、图4中的箭头A3所示,被从收容室35向通风口33回流的含尘空气引入到收容室35,不积存在排出口32附近而被分离捕集到收容室35。此时,由于含尘空气通过分离室28的底面部27的倾斜而被节流,从而在维持流速的状态下流动,因此,粗尘不降低速度地被从排出口32向收容室35投入。另外,分离室28的含尘空气被环绕阻止部42限制为不在吸入筒25的周围环绕一周以上就流入收容室35,由此,粗尘不会在吸入筒25的周围环绕多次,而是立即被投入到收容室35,不易粘在吸入筒25的周围,不易堵塞开口41。
这样,粗尘基本上从导入口47朝向排出口32侧流动,从而从吸入筒25的导入口47通过排出口32侧的位置、即本实施方式为吸入筒25的后侧至左侧的位置。因此,与从吸入筒25的后侧至左侧地位于分离室28的开口41a相比,粗尘基本不通过的、位于相对于导入口47而言与排出口32侧相反的一侧即吸入筒25的右侧的回流室29的开口41b,例如面向导入顶部30a的开口41b,更不易粘有粗尘。因此,即使在开口41a因尘埃的附着而开始堵塞的情况下,开口41b依然难以产生堵塞,因此,通过从开口41b吸入更多的含尘空气,能够进一步使吸引持续。
而且,吸入到开口41的空气中包含的、未被分离室28分离的细尘在空气经过风路部44时被过滤器部23捕集,从而大致全部的尘埃被分离捕集。
被分离捕集了尘埃后的空气被向电动送风机14吸入,对电动送风机14等发热的部件进行冷却后,向吸尘器主体12的外部排出。
当清扫结束时,通过操作设定按钮16,控制部使电动送风机14停止。集尘部18的收容室35、过滤器部23所捕集的尘埃能够通过将集尘部18从吸尘器主体12取下、取下罩22及过滤器部23而根据需要丢弃。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由于利用通风口33使收容室35与收容室35的上游侧的回流室29连通,因此,含尘空气从分离室28经由收容室35向回流室29回流。因此,通过从收容室35经由通风口33回流的气流将从分离室28向排出口32移动的尘埃向收容室35内有效地排出,因此尘埃不易附着于吸入筒25的开口41,能够不使分离到收容室35中的尘埃向下游侧流动而使吸引力持续。
另外,由于通风口33使空气在与吸入筒25的开口41接近的位置、即相对于吸入筒25而言与排出口32相反的一侧的侧部、即含尘空气的气流的靠上游侧回流,因此能够确保风速,能够更高效地将由分离室28分离出的尘埃引入收容室35。
接着,参照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风口33形成于导入部30。通风口33将收容室35与比收容室35靠上游侧的导入部30连通。
通风口33在导入部30的比分离罩31靠外方(前方)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本实施方式的通风口33在导入部30的上部、以及作为排出口32侧的一侧部即左侧部分别各形成有多个。因此,通风口33将收容室35与内室45的外部连通。另外,通风口33形成为相对于导入部30而与比吸入口46靠下游侧且比导入口47靠上游侧的位置连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流室29不是必须的结构。
并且,通过电动送风机14的动作而产生的负压作用于过滤器部23、风路部44、分离室28、导入部30、吸入部36。因此,尘埃与空气一起从吸入部36被吸入。从吸入部36吸入的含尘空气从导入部30的吸入口46向分离室28、沿着分离室28的切线方向被从导入口47导入。在分离室28内,含尘空气基本上沿着外壁26以及分离罩31的侧面部31b的内表面在吸入筒25的周围以折回的方式回旋流动,一部分被开口41吸入,剩余的其他部分从排出口32向收容室35通过后,从通风口33向导入部30回流,再次被从导入部30向分离室28导入。因此,含尘空气中的、重量较大的粗尘因在分离室28中回旋时的离心力而被从空气流分离,并且,到达了排出口32的粗尘被从收容室35向通风口33回流的含尘空气吸引到收容室35,不积留在排出口32附近而被分离捕集到收容室35。
这样,通过通风口33,收容室35与收容室35的上游侧的导入部30被连通,因此,含尘空气从分离室28经由收容室35向导入部30回流。因此,从分离室28向排出口32移动的尘埃通过从收容室35经由通风口33回流的气流而被向收容室35内有效地排出,因此尘埃不易附着于吸入筒25的开口41,能够不使分离到收容室35的尘埃向下游侧流动而使吸引力持续。
另外,由于通风口33在远离分离室28的位置、具体而言为内室45的外部的位置使空气回流,因此不易因该回流扰乱分离室28的气流,不易降低分离室28的分离性能。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吸尘器11,能够对应于各种电动吸尘器11来使用,例如,使用者拉拽而在地面上一边行驶一边清扫的卧式吸尘器,在吸尘器主体12的下部直接连接吸入口体的立式吸尘器,或者自主行驶(自行)的扫地机器人式吸尘器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利用通风口33将对由分离室28分离出并从排出口32排出的尘埃进行收容的收容室35与收容室35的上游侧连通,从而使含尘空气从分离室28经由收容室35向收容室35的上游侧回流。因此,从分离室28向排出口32移动的尘埃通过从收容室35经由通风口33回流的气流而被向收容室35内有效地排出,因此尘埃不易附着于吸入筒25的开口41,能够不使分离到收容室35的尘埃向下游侧流动而使吸引力持续。
结果,不需要如使含尘空气从收容室35向其下游侧流动的情况那样、与过滤器部23另外独立地配设用于从收容室35向其下游侧捕集尘埃的过滤器等,能够简化结构,并且不需要除去附着在过滤器上的尘埃等维护而能够提高维护性,并且不会产生由过滤器的堵塞引起的吸引力的持续性的降低。
另外,通过使通风口33为微细的孔,能够防止粗尘从收容室35经由通风口33回流到收容室35的上游侧,并且,如果是微细的尘埃则能够通过通风口33,因此,通风口33不易被微细的尘埃堵塞,能够廉价地形成抑制了因通风口33的堵塞而引起的从收容室35向收容室35的上游侧的空气回流的结构。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具备电动送风机和将通过该电动送风机的动作而吸入的尘埃从空气中分离捕集的集尘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部具备:
吸入筒,形成为具有开口的筒状,所述电动送风机所产生的负压从内侧经由所述开口作用于外侧;
分离室,包围所述吸入筒地形成,分离尘埃;
导入部,向所述分离室导入含尘空气;
排出口,排出由所述分离室分离出的尘埃的一部分;
收容部,收容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尘埃;以及
通风口,将所述收容部和所述收容部的上游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口将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导入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部具备回流室,该回流室与所述分离室连通,配置于所述吸入筒的周围的一部分,
所述通风口将所述回流室与所述收容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口由多个微细的孔形成。
CN201811256400.3A 2017-10-27 2018-10-26 电动吸尘器 Active CN109717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8440A JP6918679B2 (ja) 2017-10-27 2017-10-27 電気掃除機
JP2017-208440 2017-10-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7793A true CN109717793A (zh) 2019-05-07
CN109717793B CN109717793B (zh) 2021-09-03

Family

ID=66295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6400.3A Active CN109717793B (zh) 2017-10-27 2018-10-26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8679B2 (zh)
CN (1) CN10971779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2497A (ko) * 2001-10-18 2003-04-26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케이싱용 분리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집진케이싱
CN1524485A (zh) * 2003-02-28 2004-09-01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电动吸尘器
CN101044962A (zh) * 2006-03-31 2007-10-03 东芝泰格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201333002Y (zh) * 2008-12-25 2009-10-28 杭州春兰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用多级旋风除尘装置
CN201920659U (zh) * 2010-12-17 2011-08-10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
JP2011177294A (ja) * 2010-02-26 2011-09-15 Toshiba Corp 塵埃分離集塵容器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202136278U (zh) * 2011-06-16 2012-02-08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式吸尘器尘杯
JP2012029705A (ja) * 2010-07-28 2012-02-16 Toshiba Corp 塵埃分離集塵容器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3027446A (ja) * 2011-07-27 2013-02-07 Panasonic Corp 電気掃除機
CN206381132U (zh) * 2016-08-28 2017-08-08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用垃圾箱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32497A (ko) * 2001-10-18 2003-04-26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케이싱용 분리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집진케이싱
CN1524485A (zh) * 2003-02-28 2004-09-01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电动吸尘器
CN101044962A (zh) * 2006-03-31 2007-10-03 东芝泰格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CN201333002Y (zh) * 2008-12-25 2009-10-28 杭州春兰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真空吸尘器用多级旋风除尘装置
JP2011177294A (ja) * 2010-02-26 2011-09-15 Toshiba Corp 塵埃分離集塵容器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2029705A (ja) * 2010-07-28 2012-02-16 Toshiba Corp 塵埃分離集塵容器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201920659U (zh) * 2010-12-17 2011-08-10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
CN202136278U (zh) * 2011-06-16 2012-02-08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旋风式吸尘器尘杯
JP2013027446A (ja) * 2011-07-27 2013-02-07 Panasonic Corp 電気掃除機
CN206381132U (zh) * 2016-08-28 2017-08-08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用垃圾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7793B (zh) 2021-09-03
JP6918679B2 (ja) 2021-08-11
JP2019080616A (ja) 2019-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69561U (zh) 空气过滤组件、吸尘器及其组合件
US10117551B2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JP6411794B2 (ja) 電気掃除機
CN101073480B (zh) 真空吸尘器
JP2016042921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6015975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6047221A (ja) 塵埃集塵部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17055834A (ja) 電気掃除装置
EP1493373A1 (en) Bagless vacuum cleaner with helical passageway
JP5362889B1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4901569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6707341B2 (ja) 電気掃除装置
JP6670602B2 (ja) 電気掃除装置
CN209153418U (zh)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CN109717793A (zh) 电动吸尘器
JP2005131135A (ja) 電気掃除機
CN205548457U (zh) 手持旋风式吸尘装置
JP2014023782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7104335A (ja) 電気掃除装置
CN208839278U (zh) 过滤组件
CN208957982U (zh) 旋风分离器及过滤组件
CN208957983U (zh) 导风单元及过滤组件
JP5840809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KR101208493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JP2014033971A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