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4505A - 配件 - Google Patents

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4505A
CN109714505A CN201811252458.0A CN201811252458A CN109714505A CN 109714505 A CN109714505 A CN 109714505A CN 201811252458 A CN201811252458 A CN 201811252458A CN 109714505 A CN109714505 A CN 109714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mera
camera lens
accessory
fuse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24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后藤孝夫
胜田治
长冈弘仁
船冈隆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1356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3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4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4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5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involving internal camera communication with the image sensor, e.g. synchronising or multiplexing SSIS control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与相机机身稳定通信的配件。配件安装于相机机身,相机机身具备多个相机侧端子、向镜头安装部的开口中央突出的相机侧突出部、设置在与相机侧突出部对应的位置的弹性部件,配件具备:第1端子,其与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1端子接触,通过与之接触来改变相机侧第1端子的电压;第8端子,其与相机侧第1时钟端子接触,被输入在从相机机身向配件的第1数据信号发送中使用的第1时钟信号;第10端子,其与相机侧第2时钟端子接触,输出在从配件向相机机身的第2数据信号发送中使用的第2时钟信号;和配件侧突出部,其由弹性部件向相机机身侧推压,第8及第10端子配置在与配件侧突出部的距离比第1端子与配件侧突出部的距离短的位置。

Description

配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件(accessory,附件)。
背景技术
已知能从相机机身(camera body)拆卸、向相机机身安装的配件(例如专利文献1)。一直以来,需要将配件以能够适当使用的状态装附于相机机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73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第1技术方案,配件是安装于相机机身的配件,所述相机机身具备多个相机侧端子、向镜头安装部的开口中央突出的相机侧突出部、和设置在与所述相机侧突出部对应的位置的弹性部件,所述配件具备:第1端子,其是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1端子接触的端子,通过与所述相机侧第1端子的接触来改变所述相机侧第1端子的电压;第8端子,其是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1时钟端子接触的端子,被输入在从所述相机机身向所述配件的第1数据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第1时钟信号;第10端子,其是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2时钟端子接触的端子,输出在从所述配件向所述相机机身的第2数据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第2时钟信号;和配件侧突出部,其由所述弹性部件向所述相机机身侧推压,所述第8端子以及所述第10端子配置在与所述配件侧突出部的距离比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配件侧突出部的距离短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相机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相机机身与更换镜头(可更换镜头)之间的电连接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命令(command)数据通信的例子的时间图(timing chart)。
图4是表示热线(hot line)通信的例子的时间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更换镜头侧观察到的相机机身的装配(mount,转接)面的主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相机机身侧观察到的更换镜头的装配面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相机系统;2相机机身;3更换镜头;21机身侧装配件(mount);22机身侧端子保持部;31镜头侧装配件;32镜头侧端子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相机系统1的构成的概况的图。相机系统1包括相机机身2和更换镜头3,更换镜头3作为能从相机机身2拆卸、向相机机身2安装的配件的例子。
更换镜头3具有镜头侧装配件31、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镜头侧控制部33、镜头侧通信部34、镜头侧存储部35、拍摄(摄像)光学系统36以及驱动部37。关于镜头侧装配件31以及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之后会详细进行说明。
镜头侧控制部33由微型计算机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镜头侧通信部34在与相机机身2之间进行后述的数据通信。镜头侧通信部34与设置于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的镜头侧端子组(后述)和镜头侧控制部33连接。镜头侧存储部35是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镜头侧存储部35与镜头侧控制部33连接。镜头侧存储部35中预先存储有镜头侧控制部33所执行的预定的控制程序等。镜头侧控制部33通过从镜头侧存储部35加载控制程序并执行程序,进行更换镜头3的控制。
拍摄光学系统36使被摄体(拍摄对象)图像成像于后述的拍摄元件27的拍摄面。拍摄光学系统36的光轴O与镜头侧装配件31以及后述的机身侧装配件21的中心位置大致一致。图1的拍摄光学系统36概略地包括透镜36a、聚焦透镜36b以及透镜36c。聚焦透镜36b是调节被摄体图像的成像位置的透镜。驱动部37与镜头侧控制部33连接,具有未图示的致动器等。驱动部37通过该致动器等,将聚焦透镜36b沿光轴方向(+Z方向、-Z方向)进行驱动。
相机机身2具有机身侧装配件21、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机身侧控制部23、机身侧通信部24、机身侧存储部25、供电部26、拍摄元件27以及检测后述的锁销(lock pin)的状态的开关(switch)28。
机身侧控制部23由微型计算机及其周边电路等构成。此外,机身侧控制部23进行机身的各种控制,但在本公开中仅记载与通信有关的部分,对于除此之外的功能进行省略。机身侧通信部24在与更换镜头3之间进行后述的数据通信。机身侧通信部24与设置于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的机身侧端子(后述)和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此外,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的一部分端子如后所述那样与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机身侧存储部25是非易失性的存储介质。机身侧存储部25与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机身侧存储部25中预先存储有机身侧控制部23所执行的预定的控制程序等。机身侧控制部23通过从机身侧存储部25加载控制程序并执行程序,进行相机机身2的控制。
供电部26具有电源,对相机机身2内以及更换镜头3进行电力供给。供电部26与设置于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的机身侧端子组(后述)和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拍摄元件27例如是CCD和/或CMOS等固体拍摄元件。拍摄元件27与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拍摄被摄体并输出拍摄信号。关于输出的拍摄信号的处理,省略说明。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的电连接的电路图。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具有LDET(B)端子、VBAT(B)端子、PGND(B)端子、V33(B)端子、GND(B)端子、RDY(B)端子、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HCLK(B)端子以及HDATA(B)端子。将上述共计11个机身侧端子总称为机身侧端子组。
LDET(B)端子是在更换镜头3的拆装检测中使用的端子。LDET(B)端子经由电阻R2与机身侧控制部23连接。在电阻R2与机身侧控制部23之间,经由电阻R1连接有从供电部26供给的电源V33,LDET(B)端子被上拉(pull up)。
VBAT(B)端子、PGND(B)端子、V33(B)端子、GND(B)端子是与供电部26连接的电源系统端子。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所供给的电力的方向。VBAT(B)端子是在向更换镜头3的电力供给中使用的端子。更换镜头3的驱动部37利用经由VBAT(B)端子所供给的电力而被驱动。与镜头侧控制部33相比,驱动部37的工作中需要较大的电压以及较大的电流,供电部26对VBAT(B)端子施加的电压最大为10V左右。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供电部26对VBAT(B)端子施加的电压称作驱动系统电压。PGND(B)端子是与VBAT(B)端子对应的接地端子。
V33(B)端子是在向更换镜头3的电力供给中使用的端子。利用由供电部26经由V33(B)端子所供给的电力,使镜头侧控制部33等工作。相比于驱动部37,镜头侧控制部33等各部分用较小的电压以及较小的电流来工作。供电部26对V33(B)端子施加的电压最大为3.3V左右。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供电部26对V33(B)端子施加的电压称作电路系统电压。GND(B)端子是与V33(B)端子对应的接地端子。
RDY(B)端子与机身侧通信部24连接。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HCLK(B)端子、HDATA(B)端子是与机身侧通信部24连接的通信系统端子。RDY(B)端子、DATAB(B)端子、CLK(B)端子、DATAL(B)端子用于后述的命令数据通信。另外,HCLK(B)端子、HDATA(B)端子与机身侧通信部24连接并用于后述的热线通信。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信号的流向。通过RDY(B)端子的电位,表示更换镜头3是否能够进行命令数据通信。DATAB(B)端子是向更换镜头3输出数据信号的端子。CLK(B)端子是向更换镜头3输出时钟信号的端子。
DATAL(B)端子是被输入来自更换镜头3的数据信号的端子。
HCLK(B)端子是被输入来自更换镜头3的时钟信号的端子。HDATA(B)端子是被输入来自更换镜头3的数据信号的端子。
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具有LDET(L)端子、VBAT(L)端子、PGND(L)端子、V33(L)端子、GND(L)端子、RDY(L)端子、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HCLK(L)端子以及HDATA(L)端子。将上述共计11个镜头侧端子总称为镜头侧端子组。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如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那样,机身侧端子与镜头侧端子电相连。具体而言,LDET(B)端子上连接LDET(L)端子,VBAT(B)端子上连接VBAT(L)端子,PGND(B)端子上连接PGND(L)端子,V33(B)端子上连接V33(L)端子,GND(B)端子上连接GND(L)端子,RDY(B)端子上连接RDY(L)端子,DATAB(B)端子上连接DATAB(L)端子,CLK(B)端子上连接CLK(L)端子,DATAL(B)端子上连接DATAL(L)端子,HCLK(B)端子上连接HCLK(L)端子,HDATA(B)端子上连接HDATA(L)端子。关于各个镜头侧端子的作用,由于与分别接触的机身侧端子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LDET(L)端子经由电阻R3而接地。当LDET(L)端子与LDET(B)接触时,LDET(B)端子的电位被下拉(pull down)。VBAT(L)端子和PGND(L)端子与驱动部37连接。在VBAT(L)端子以及PGND(L)端子之间连接有所谓的旁路电容器C1。V33(L)端子以及GND(L)端子与镜头侧控制部33等各部分连接。在V33(L)端子以及GND(L)端子之间连接有旁路电容器C2。RDY(L)端子、DATAB(L)端子、CLK(L)端子、DATAL(L)端子、HCLK(L)端子、HDATA(L)端子分别与镜头侧通信部34连接。
(命令数据通信的说明)
称如下通信为命令数据通信:在将来自机身侧控制部23的控制指令(命令)向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后,并行地收发来自机身侧控制部23的控制内容(控制数据)和来自镜头侧控制部33的响应内容(响应数据)。命令数据通信是全双工通信。命令数据通信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以及镜头侧通信部34并通过使用RDY(B)端子、RDY(L)端子、DATAB(B)端子、DATAB(L)端子、CLK(B)端子、CLK(L)端子、DATAL(B)端子以及DATAL(L)端子的数字数据通信来进行。
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以及镜头侧通信部34,通过命令数据通信向更换镜头3发送各种控制指令、控制内容,并从更换镜头3接收响应内容,由此在与更换镜头3之间收发各种信息。这里所说的控制指令例如指的是镜头信息的发送指令。从更换镜头3接收的各种信息例如指的是更换镜头3的机种(机型)信息、表示拍摄光学系统36的焦点距离等光学特性的信息等。发送给更换镜头3的各种信息例如指的是镜头的驱动量等控制内容和/或相机机身2的机种信息等。此外,控制指令中也包含聚焦透镜36b的驱动指令等。镜头侧控制部33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机身侧控制部23接收各种控制指令,从机身侧控制部23取得各种信息,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各种信息。
图3是表示命令数据通信的定时的时间图的例子。机身侧控制部23在命令数据通信开始时(T1),首先确认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表示镜头侧控制部33能否进行命令数据通信。镜头侧控制部33在处于不能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将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电位)设为高电平(H电平)。镜头侧控制部33在处于能进行命令数据通信的状态的情况下,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将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电位)设为低电平(L电平)。
在命令数据通信开始时(T1),如果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低电平(L电平),则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从CLK(B)端子输出时钟信号401。即,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CLK(B)端子以及CLK(L)端子向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时钟信号401。图3的时钟信号401的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的频率例如为8MHz。机身侧控制部23以与时钟信号401同步的方式从DATAB(B)端子输出作为控制指令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即,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DATAB(B)端子以及DATAB(L)端子向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机身侧命令信号402。图3的由DATAB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切换所示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是表示通过命令数据通信而由机身侧控制部23向镜头侧控制部33指示的控制的信号。例如,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是表示请求更换镜头3的机种信息的信号和/或表示指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的信号。
镜头侧控制部33在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接收到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时,使用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所包含的错误检测码(例如校验数据等),执行检查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有无通信错误的检查处理。之后,镜头侧控制部33将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设为高电平(H电平)(T2)。机身侧控制部23在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不进行机身侧命令信号402的发送。
镜头侧控制部33基于接收到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的指示,开始进行第1控制处理404。
镜头侧控制部33在第1控制处理404完成时,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将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设为低电平(L电平)(T3)。机身侧控制部23在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变为低电平时,从CLK(B)端子输出时钟信号405。即,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CLK(B)端子以及CLK(L)端子向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时钟信号405。
另外,机身侧控制部23在RDY(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的情况下,不进行机身侧数据信号406、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的收发。
机身侧控制部23以与时钟信号405同步的方式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从DATAB(B)端子输出机身侧数据信号406。即,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DATAB(B)端子以及DATAB(L)端子向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是表示机身侧命令信号402的控制参数的信号。例如,在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是表示指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的信号的情况下,对应的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是表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量的信号。或者,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是表示在命令数据通信中镜头侧控制部33所需的信息(相机机身的机种信息等)的信号。
另外,当CLK(L)端子被输入时钟信号405时,镜头侧控制部33以与时钟信号405同步的方式将镜头侧数据信号407从DATAL(L)端子输出。图3的由DATAL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切换所示的镜头侧数据信号407是通过命令数据通信而由镜头侧控制部33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的信号。例如,在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是表示请求更换镜头3的机种信息的信号的情况下,对应的镜头侧数据信号407是表示更换镜头3的机种信息的信号。
镜头侧控制部33在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的发送完成时,将RDY(L)端子的信号电平再次设为高电平(T4)。镜头侧控制部33基于接收到的机身侧数据信号406的指示,开始进行第2控制处理408(后述)。
在此,叙述镜头侧控制部33所进行的第1控制处理404以及第2控制处理408。例如对接收到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是请求更换镜头3的特定信息的内容的情况进行叙述。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镜头侧控制部33执行生成所请求的信息作为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的处理。在第1控制处理404中生成的镜头侧数据信号407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DATAL(L)端子、DATAL(B)端子以及机身侧通信部24被发送给机身侧控制部23。
例如对接收到的机身侧命令信号402是表示指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的信号的情况进行叙述。作为第1控制处理404,镜头侧控制部33执行生成表示如下情况的信号的处理:即接收到了表示指示聚焦透镜36b的驱动这一情况的信号。在第1控制处理404中生成的信号作为镜头侧数据信号407并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DATAL(L)端子、DATAL(B)端子以及机身侧通信部24发送给机身侧控制部23。作为第2控制处理408,镜头侧控制部33执行使聚焦透镜36b按由机身侧数据信号406指定的驱动量来驱动的处理。
镜头侧控制部33在第2控制处理408完成时,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将RDY(L)端子设为低电平(T5)。
在上述的定时T1~T5进行的通信为一次命令数据通信。在一次命令数据通信中,通过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机身侧命令信号402以及机身侧数据信号406。即,机身侧命令信号402以及机身侧数据信号406合起来构成一个控制数据。
如上,镜头侧控制部33并行地进行来自机身侧控制部23的控制数据的接收和向机身侧通信部24的响应数据的发送。也就是说,命令数据通信是所谓的全双工方式的通信。
(热线通信的说明)
作为另一个通信系统,有将数据从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向相机机身2的机身侧控制部23沿一个方向发送的通信,并将其称作热线通信。热线通信是机身侧控制部23与镜头侧控制部33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以及镜头侧通信部34并使用HCLK(B)端子、HCLK(L)端子、HDATA(B)端子以及HDATA(L)端子所进行的数据通信。机身侧控制部23通过热线通信从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取得与更换镜头3的状态有关的信息。与更换镜头3的状态有关的信息例如指的是聚焦透镜36b的位置和/或未图示的抖动修正用镜头的位置、光阑的位置等。此外,抖动修正用镜头是能够移动(驱动)以使得包含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分量的部件,光阑是能够移动(驱动)以使得变更光束通过的开口的大小的部件。该热线通信是如下的通信:在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相机机身发送了通信开始的指示时,与命令数据通信无关地(独立地),镜头侧控制部33自主地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镜头数据,直至发送来通信结束的指示为止。
图4是表示热线通信的定时的时间图的例子。镜头侧控制部33在通过命令数据通信从相机机身的机身侧控制部23接收到开始热线通信的命令时(T6),进行生成处理501。生成处理501是例如以1毫秒为采样周期取得镜头的状态并生成用于热线通信的镜头信号503的处理。当镜头信号503的生成完成时(T7),镜头侧控制部33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从HCLK(L)端子输出时钟信号502。即,经由HCLK(L)端子以及HCLK(B)端子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时钟信号502。图4的时钟信号502的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的频率例如为8MHz~20MHz。也就是说,热线通信的时钟信号502的频率与命令数据通信的时钟信号401的频率为相同程度,或更高。
镜头侧控制部33将在生成处理501中生成的镜头信号503(例如与聚焦透镜36b的位置有关的信息)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以与时钟信号502同步的方式从HDATA(L)端子输出。即,镜头侧控制部33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HDATA(L)端子、HDATA(B)端子以及机身侧通信部24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镜头信号503。图4的由HDATA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切换所示的镜头信号503是通过热线通信而由镜头侧控制部33向机身侧控制部23发送的信号。时钟信号502以及镜头信号503在定时T8结束输出。
镜头侧控制部33在到通过命令数据通信接收到镜头信号503的发送停止指示为止,每隔一定期间(例如1毫秒)重复进行一次由热线通信对镜头数据的发送。
命令数据通信和热线通信能够并行地执行一部分或者全部。即,机身侧控制部23以及镜头侧控制部33能够在进行命令数据通信时开始或者结束热线通信。另外,还能够在进行热线通信时开始或者结束命令数据通信。
如上所述,热线通信与命令通信独立地进行通信。镜头侧控制部33通过热线通信而与命令通信无关地将与更换镜头3的状态有关的信息发送给机身侧控制部23。由此,即使在命令通信期间,机身侧控制部23也能够继续掌握更换镜头3的状态。因此,机身侧控制部23能够继续掌握聚焦透镜36b的位置,所以例如能够高速地控制自动对焦。抖动修正控制和/或光阑控制也是同样的。
另外,即使在镜头侧控制部33正在进行热线通信期间,机身侧控制部23也能够在任意定时通过命令通信进行向更换镜头3的各种指示。
(镜头装配机构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系统1具备所谓卡口(Bajonett)式的镜头装配机构。以下,依次对相机机身2所具有的机身侧装配件21以及更换镜头3所具有的镜头侧装配件31进行说明。
图5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更换镜头3侧观察到的相机机身2的装配件的图。相机机身2具备图1中前述的机身侧装配件21以及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机身侧装配件21具备具有一定宽度的环状的基准面。再者,机身侧装配件21具有机身侧第1爪部29a、机身侧第2爪部29b、机身侧第3爪部29c以及机身侧第4爪部29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述四个爪部总称为机身侧爪部29。
机身侧爪部29沿着机身侧装配件21的圆形开口相互隔着间隔地配置。如图5的(a)所示,机身侧第1爪部29a配置在右上位置,机身侧第2爪部29b配置在左上位置,机身侧第3爪部29c配置在左下位置,机身侧第4爪部29d配置在右下位置。
机身侧第1爪部29a~机身侧第4爪部29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各不相同。具体而言,机身侧第1爪部29a最长,机身侧第3爪部29c第二长,机身侧第4爪部29d第三长,机身侧第2爪部29b最短。
机身侧爪部29从机身侧装配件21朝向开口的中央突出,在开口的圆周上有存在机身侧爪部29的部分和不存在机身侧爪部29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的圆周上的、机身侧第1爪部29a与机身侧第4爪部29d之间的空间40a称作机身侧第1插拔部40a。同样地,分别将机身侧第1爪部29a与机身侧第2爪部29b之间的空间40b称作机身侧第2插拔部40b,将机身侧第2爪部29b与机身侧第3爪部29c之间的空间40c称作机身侧第3插拔部40c,将机身侧第3爪部29c与机身侧第4爪部29d之间的空间40d称作机身侧第4插拔部40d。将上述四个机身侧插拔部总称为机身侧插拔部40。
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内侧设置有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具有与环状的机身侧装配件21的形状对应的圆弧状的形状。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与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并行地配置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上部,优选如图5的(a)所示那样配置在上部的中央。如上所述,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具有多个机身侧端子。在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多个机身侧端子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内侧排成一列并配置为圆弧状。如图5的(a)所示,多个机身侧端子为从右侧到最左侧配置HDATA(B)、HCLK(B)、DATAL(B)、CLK(B)、DATAB(B)、RDY(B)、GND(B)、V33(B)、PGND(B)、VBAT(B)、LDET(B)这11个端子。机身侧端子组的每个端子分别为导电性的销。机身侧端子组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而被推向-Z方向(图1)。-Z方向即指的是朝向装附于相机的更换镜头3的方向,是被摄体的方向。
机身侧装配件21具有锁销42贯通的孔。锁销42贯通的孔配置在机身侧第4爪部29d的右上。也就是说,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环状基准面上,锁销42的孔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开口内配置于机身侧第4爪部29d所在的区域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所在的区域之间。锁销42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而被推向-Z方向(图1)。
图5的(b)是从更换镜头3侧观察到的卸下了机身侧装配件21的相机机身2的装配件的示意图。在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背侧)设置有第1板簧41a。同样地,在与机身侧第2爪部29b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2爪部29b的背侧)设置有第2板簧41b,在与机身侧第3爪部29c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3爪部29c的背侧)设置有第3板簧41c,在与机身侧第4爪部29d对应的位置(机身侧第4爪部29d的背侧)设置有第4板簧41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述四个板簧总称为板簧41。板簧41将后述的镜头侧爪部向+Z方向(相机机身2侧)按压。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从相机机身2侧观察到的更换镜头3的装配件的图。更换镜头3具备图1中前述的镜头侧装配件31以及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镜头侧装配件31具备具有一定宽度的环状的基准面。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镜头侧装配件31的环状的基准面与前述的机身侧装配件21的环状的基准面相接触。再者,镜头侧装配件31在其内周具有沿光轴方向伸出的圆筒部。镜头侧装配件31沿着其圆筒部的外周相互隔着间隔地具有镜头侧第1爪部39a、镜头侧第2爪部39b、镜头侧第3爪部39c以及镜头侧第4爪部39d。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述四个爪部总称为镜头侧爪部39。
镜头侧爪部39设置在从镜头侧装配件31的圆筒部的外周朝向装配件外侧(从光轴O放射方向)突出的方向上。如图6所示,镜头侧第1爪部39a配置在左上位置,镜头侧第2爪部39b配置在右上位置,镜头侧第3爪部39c配置在右下位置,镜头侧第4爪部39d配置在左下位置。在镜头侧爪部39的背后侧(镜头侧装配件31的基准面侧)存在用于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在相机机身2上时容纳各自对应的机身侧爪部29的空间。
在镜头侧装配件31的开口内侧设置有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具有与环状的镜头侧装配件31的形状对应的圆弧状的形状。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与镜头侧装配件31的开口并行地配置在镜头侧装配件31的上部,优选如图6所示那样配置在上部的中央。如上所述,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具有多个镜头侧端子。在镜头侧端子保持部32,多个镜头侧端子在镜头侧装配件31的内侧排成一列并配置为圆弧状。如图6所示,多个镜头侧端子为从右侧起配置LDET(L)、VBAT(L)、PGND(L)、V33(L)、GND(L)、RDY(L)、DATAB(L)、CLK(L)、DATAL(L)、HCLK(L)、HDATA(L)这11个端子。镜头侧端子组分别配置为导电性的接触面朝向+Z方向(图1)露出。+Z方向即指的是透过拍摄光学系统36的被摄体光朝向拍摄元件27的方向。
镜头侧装配件31具有锁销承受部43。如图6所示,锁销承受部43配置在镜头侧第4爪部39d的左上。也就是说,锁销承受部43配置在镜头侧装配件31中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对应的部分和与镜头侧第4爪部39d对应的部分之间。锁销承受部43是在将更换镜头3装附于相机机身2时容纳锁销42的槽。该槽朝向-Z方向(图1)而设置。
当对相机机身2装附更换镜头3时,多个机身侧端子分别与对应的多个镜头侧端子物理地相接触。通过该接触,多个机身侧端子与多个镜头侧端子电相连。即,多个机身侧端子与多个镜头侧端子电导通。
(更换镜头的装附)
对向相机机身2装附更换镜头3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将更换镜头3安装于相机机身2时,首先使机身侧装配件21与镜头侧装配件31相对,将镜头侧第1爪部39a定位在机身侧第1插拔部40a的位置,将镜头侧第2爪部39b定位在机身侧第2插拔部40b的位置,将镜头侧第3爪部39c定位在机身侧第3插拔部40c的位置,将镜头侧第4爪部39d定位在机身侧第4插拔部40d的位置。然后,将镜头侧第1爪部39a插入机身侧第1插拔部40a,将镜头侧第2爪部39b插入机身侧第2插拔部40b,将镜头侧第3爪部39c插入机身侧第3插拔部40c,将镜头侧第4爪部39d插入机身侧第4插拔部40d。此时,LDET(L)端子与CLK(B)端子接触,VBAT(L)端子与DATAL(B)端子接触,PGND(L)端子与HCLK(B)端子接触,V33(L)端子与HDATA(B)端子接触。
自该状态起,使更换镜头3沿图5以及图6所示的装附方向44旋转。即,机身侧第1爪部29a进入镜头侧第1爪部39a背侧的空间,机身侧第2爪部29b进入镜头侧第2爪部39b背侧的空间,机身侧第3爪部29c进入镜头侧第3爪部39c背侧的空间,机身侧第4爪部29d进入镜头侧第4爪部39d背侧的空间。此时,多个镜头侧端子与多个机身侧端子按顺序相接触。此外,也可以并非使更换镜头3而是使相机机身2沿与图5以及图6所示的装附方向44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将镜头侧爪部39插入各自对应的机身侧插拔部40并使其沿装附方向44旋转时,例如LDET(L)端子依次与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PGND(B)端子、VBAT(B)端子、LDET(B)端子接触。例如VBAT(L)端子依次与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PGND(B)端子、VBAT(B)端子接触。例如PGND(L)端子依次与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PGND(B)端子接触。例如V33(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V33(B)端子接触。例如GND(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GND(B)端子接触。
例如RDY(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RDY(B)端子接触。例如DATAB(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接触。例如CLK(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CLK(B)端子接触。例如DATAL(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DATAL(B)端子接触。例如HCLK(L)端子依次与HDATA(B)端子、HCLK(B)端子接触。
使更换镜头3相对于相机机身2旋转预定角度,则会到达装附完成位置。在装附完成位置,对应的机身侧爪部29和镜头侧爪部39与光轴方向对向,锁销42被沿图1的-Z方向推压并进入锁销承受部43。当锁销42进入锁销承受部43时,更换镜头3无法相对于相机机身2进行用于卸下的旋转。也就是说,当机身侧爪部29以及镜头侧爪部39到达预定的装附完成位置时,机身侧装配件21与镜头侧装配件31的相对位置固定。镜头侧爪部39由板簧41推压到机身侧(图1的+Z方向)。由此,多个镜头侧端子的每一个分别与对应的多个机身侧端子的每一个接触并电相连。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机身侧爪部29以及镜头侧爪部39到达预定的装附完成位置的状态称作装附完成状态。将如下状态称作装附中状态:将镜头侧爪部39从插入到机身侧插拔部40的位置旋转直至即将到装附完成位置之前的中途的状态,或者从即将到装附完成位置之前旋转直至插入位置的中途的状态。
在装附中状态时,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被上拉,为高电平。机身侧控制部23在检测出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为高电平时,判断为没有装附上更换镜头3。机身侧控制部23在更换镜头3没有装附上时,不使供电部26进行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
在装附完成状态时,如上所述(图2)那样,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被下拉为低电平。机身侧控制部23在检测出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变为低电平时,判断为装附了更换镜头3。另外,在装附完成状态下,锁销42进入锁销承受部43,与锁销42联动的开关28(图1)被导通(ON)。机身侧控制部23在检测出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变成低电平以及开关28被导通时,使供电部26开始进行向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此外,相机机身2也可以不必具备开关28。在不具备开关28的情况下,只要在检测出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变为低电平的时间点使供电部26开始进行向V33(B)端子的供电即可。
当向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开始时,通过V33(L)端子向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供电,镜头侧控制部33开始工作。开始工作的镜头侧控制部33允许在与机身侧控制部23之间进行基于命令数据通信的初始通信。在镜头侧控制部33允许进行初始通信后,机身侧控制部23开始进行初始通信。初始通信中包含由镜头侧控制部33请求向VBAT(L)端子的电源供给的信号。当请求向VBAT(L)端子的电源供给的信号从镜头侧控制部33发送到机身侧控制部23时,机身侧控制部23向VBAT(B)端子供给电源,进行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的初始化处理。在初始化处理中,在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之间交换拍摄工作和/或调焦工作等、相机系统1的各种工作所需的信息,并将更换镜头的透镜位置移动到基准位置。
在装附完成状态时,若用户按下相机机身的未图示的解锁按钮,则锁销42从锁销承受部43退出。由此,变为可改变机身侧装配件21与镜头侧装配件31的相对位置。若用户按下未图示的解锁按钮,则与解锁按钮联动的开关28截止(OFF),机身侧控制部23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自该状态起,若使更换镜头3沿与图5以及图6所示的装附方向44相反的方向旋转,则多个镜头侧端子会以和前述相反的顺序与多个机身侧端子相接触。
此外,也可以不与解锁按钮的操作联动地停止电力供给。在该情况下,机身侧控制部23在检测到LDET(L)端子与LDET(B)端子因更换镜头3的与装附方向44相反方向的旋转而分离且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通过这样,能够削减相机系统1的部件数量。另外,也可以在检测到解锁按钮被按下和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这两方时,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或者,也可以在检测到解锁按钮被按下和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中的某一方时,机身侧控制部23使供电部26停止向VBAT(B)端子以及V33(B)端子的电力供给。
如上所述,在向相机机身安装更换镜头的过程中以及从相机机身卸下更换镜头的过程中(装附中状态),镜头侧端子会与除了应该在装附完成时对应的端子以外的机身侧端子接触。关于镜头侧端子以及机身侧端子的排列,优选使由于该装附过程中以及卸下过程中的接触所产生的不良现象(故障)较少的排列。
(考虑到噪声的端子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机身侧端子中的LDET(B)端子配置在了镜头的装附方向(图5的(a)的箭头44)的最前端。即LDET(B)端子的配置位置如上所述是在图5的(a)中的机身侧端子组的最左侧。多个镜头侧端子中的LDET(L)端子也同样地配置在了镜头的装附方向(图6的箭头44)的最前端。即LDET(L)端子的配置位置如上所述是在图6中的镜头侧端子组的最右侧。因此,到更换镜头的装附完成为止,LDET(B)端子不与LDET(L)端子以外的镜头侧端子接触。因而,在更换镜头的装附过程中,LDET(B)端子的信号电平不会错误地变为低电平,不会错误地识别镜头装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VBAT(B)端子配置在了LDET(B)端子的旁边、即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二位。将VBAT(L)端子配置在了LDET(L)端子的旁边、即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二位。这样是为了减少在镜头的装附过程中相机机身侧的VBAT(B)端子所接触的镜头侧的端子。由于施加于VBAT(B)端子的电压是比其他端子高的高电压,因此若在因相机系统1的故障等而误对VBAT(B)端子施加高电压的状况下VBAT(B)端子与VBAT(L)端子以外的端子相接触,则可能会导致该高电压预料之外地对更换镜头内的电气电路造成负担。在本实施方式中,VBAT(B)端子位于LDET(B)端子的旁边,因此在更换镜头3的装附中,多个镜头侧端子中唯有LDET(L)端子与VBAT(B)端子接触。如图2所示,LDET(L)端子经由电阻R3接地,即使万一由VBAT(B)端子施加了高电压,也不会影响相机系统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VBAT(B)端子的旁边、即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三位配置了PGND(B)端子。将PGND(L)端子配置在了VBAT(L)端子的旁边、即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三位。在连接于VBAT(L)端子的电容器C1中积蓄有从VBAT(B)端子供给的高电压电荷。在将更换镜头3沿卸下方向旋转时,VBAT(L)端子最初与PGND(B)端子接触。电容器C1所积蓄的电荷立刻从作为接地端子的PGND(B)端子排出,不会影响相机系统1的其他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PGND(B)端子的旁边、即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四位配置了V33(B)端子,并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五位配置了GND(B)端子。在PGND(L)端子的旁边、即装附方向的最前端起的第四位配置了V33(L)端子,并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五位配置了GND(L)端子。在连接于V33(L)端子的电容器C2中积蓄有从V33(B)端子供给的电压的电荷。在将更换镜头3沿卸下方向旋转时,V33(L)端子最初与GND(B)端子接触。电容器C2所积蓄的电荷立刻从作为接地端子的GND(B)端子排出,不会影响相机系统1的其他电路。
在GND(B)端子的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六位配置了RDY(B)端子,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七位配置了DATAB(B)端子,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八位配置了CLK(B)端子,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九位配置了DATAL(B)端子,进而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十位配置了HCLK(B)端子,并在其旁边即最末端配置了HDATA(B)端子。
在GND(L)端子的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六位配置了RDY(L)端子,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七位配置了DATAB(L)端子,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八位配置了CLK(L)端子,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九位配置了DATAL(L)端子,进而在其旁边、即最前端起的第十位配置了HCLK(L)端子,并在其旁边即最末端配置了HDATA(L)端子。
接着,对由各机身侧端子和各镜头侧端子构成的通信线带来的噪声影响进行说明。热线通信是在通信开始后单方面地向机身发送信息的通信,高频度地(以极短的周期反复)进行。在热线通信时,从HCLK(L)端子向HCLK(B)端子发送时钟信号。时钟信号是以短周期重复高电平和低电平的信号,因此可能会成为其他信号的大的噪声源。再者,从HCLK(L)端子向HCLK(B)端子发送的时钟信号是从更换镜头3输出的信号,因此即使误对该时钟信号附上噪声,相机机身2侧也无法识别该噪声。如此,流通于HCLK端子的信号对相机机身2而言也可能成为噪声源,导致成为相机系统1误操作的原因。作为误操作的例子,可列举出更换镜头的装附的误检测和/或将能否进行命令通信弄错等。在本实施方式中,HCLK端子配置在了远离被施加高电压的VBAT端子的位置。另外,将HCLK端子与为了表示能否进行命令通信所使用的RDY端子分开配置以使其不相邻。
另外,在HCLK端子的左右邻配置了HDATA端子以及DATAL端子。通过这样,能够抑制HCLK端子的噪声给HDATA端子以及DATAL端子以外造成的影响。
接着,如上所述,命令数据通信是在机身与更换镜头之间双方向地收发信息的通信。在命令数据通信时,从CLK(B)端子向CLK(L)端子发送时钟信号。通过CLK端子发送的时钟信号也因与前述相同的理由而可能会成为噪声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CLK端子配置在了远离被施加高电压的VBAT端子的位置。另外,将CLK端子与为了表示能否进行命令通信所使用的RDY端子分开配置以使其不相邻。另外,若使HCLK端子与CLK端子相邻,则一方时钟信号会影响另一方时钟信号并可能成为噪声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CLK端子与HCLK端子之间配置了DATAL端子。另外,在CLK端子与RDY端子之间配置了DATAB端子。即在CLK端子的两侧配置了DATAL端子以及DATAB端子。因为如此,故能够抑制由CLK端子引起的噪声对相机系统的影响。
另外,如上所述,进行命令数据通信需要判别RDY端子的电平。即RDY端子的信号电平表示能否进行命令数据的通信,因此由噪声对拍摄工作的影响较大。在此,考虑尽管是无法进行命令数据的通信的状态但机身侧控制部23由于噪声而误识别为是能够通信的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镜头侧控制部33无法接收命令数据,但机身侧控制部23会发送命令数据,且机身侧控制部23误识别为会在更换镜头中进行遵照该命令数据的控制。然而,镜头侧控制部33并没有受理命令数据,因而不会进行遵照误发送的命令数据的控制。因此,相机系统1的工作会产生障碍。为此,需要使得噪声不会附加到RDY端子的信号中。为了使得RDY端子的信号中不附加噪声,优选在RDY端子的左右邻配置流通比较稳定的信号、即每个单位时间的信号电平的变化较少的信号的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DY端子的左右邻配置了GND端子以及DATAB端子。GND端子是接地电位的端子,因此稳定,DATAB端子也是相比于CLK端子和/或HCLK端子而流通较稳定的信号的端子。因为如此,故能够抑制RDY端子的信号所受的噪声的影响。
接着,从VBAT(B)端子向VBAT(L)端子供给的电力被用于对更换镜头3的驱动部37的致动器(例如步进电机等)的驱动。因此,流通于VBAT端子的电流在该致动器驱动时和不驱动时产生大的变动。这种电流的变动成为流通于其他端子的信号的噪声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VBAT端子配置在远离命令数据通信所使用的RDY端子、DATAB端子、CLK端子、DATAL端子以及热线通信所使用的HCLK端子和HDATA端子的位置。再者,在VBAT端子与这些通信所使用的端子之间,配置了GND端子、V33端子以及PGND端子。由此,能抑制由流通于VBAT端子的电流的变动引起的噪声给数据通信造成的影响。
在此对以上说明的考虑到噪声的端子配置进行归纳。
RDY端子与成为噪声源的VBAT端子和HCLK端子均分开配置以使得不相邻。由此,能抑制由噪声对为了表示能否进行命令通信所使用的RDY端子的影响。
将成为噪声源的HCLK端子隔在HDATA端子与DATAL端子之间,将CLK端子隔在DATAL端子与DATAB端子之间。即,从装附方向的后端起依次配置HDATA端子、HCLK端子、DATAL端子、CLK端子、DATAB端子。由此,能抑制由因时钟信号引起的噪声对RDY端子等的影响。
再者,考虑噪声的影响从而隔着RDY端子将电源供给用的端子组与通信所使用的端子组分开进行了配置。详细而言是,隔着RDY端子,在装附方向的前端侧从前端侧起依次配置了作为电源供给用的端子的VBAT端子、PGND端子、V33端子、GND端子,并在装附方向的后端侧从前端侧起依次配置了作为通信所使用的端子的DATAB端子、CLK端子、DATAL端子、HCLK端子、HDATA端子。由此,能够抑制VBAT端子等的电源供给系统端子组以及HCLK端子、CLK端子等的通信所使用的端子组带给RDY端子的噪声的影响。
关于发送在热线通信中使用的时钟信号的HCLK端子和发送在命令数据通信中使用的时钟信号的CLK端子,将HCLK端子配置在了比CLK端子更远离VBAT端子的位置。其原因在于,由CLK端子向更换镜头发送的时钟信号是机身侧控制部23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输出的,而若从更换镜头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并借助HCLK(L)端子发送给相机机身的时钟信号中附加噪声,则机身侧控制部23会误识别,因此附加于HCLK端子的时钟信号的噪声给相机系统1造成的影响更大。
关于HCLK端子和GND端子,将HCLK端子配置在了比GND端子更远离VBAT端子的位置。再者,在GND端子与VBAT端子之间配置了PGND端子。由此,能够屏蔽由VBAT端子引起的对发送在热线通信中使用的时钟信号的HCLK端子的噪声。
关于CLK端子和GND端子,将CLK端子配置在了比GND端子更远离VBAT端子的位置。再者,在GND端子与VBAT端子之间配置了PGND端子。由此,能够屏蔽由VBAT端子引起的对发送在命令数据通信中使用的时钟信号的CLK端子的噪声。
(考虑到磨损的端子配置)
自此,说明对相机机身2拆装更换镜头3时的各端子的接触。
将更换镜头3安装于相机机身2时,机身侧端子与镜头侧端子逐个地相接触。从相机机身2卸下更换镜头3时也是同样的。也就是说,从机身侧端子保持部22突出的销即机身侧端子与露出的导电性的接触面即镜头侧端子逐个地被摩擦。相对于一个相机机身,会对其拆装多个更换镜头,因此相比于镜头侧端子,机身侧端子更容易磨损。尤其是位于更换镜头3的装附方向的后端侧的机身侧端子,会蹭到更多的镜头侧端子,发生更多磨擦。因此,位于后端侧的机身端子相比于位于前端侧的机身侧端子,销的前端更容易磨损。机身侧端子的磨损会影响与镜头侧端子的接触性,所以可能会导致数据通信变得不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DET(B)端子配置在了装附方向的最前端,所以LDET(B)端子的磨损最少。由此,LDET(B)端子与LDET(L)端子接触良好,误检测到更换镜头3的拆装的可能性较小。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噪声对通信的影响,将CLK(B)端子、HCLK(B)端子配置在了远离VBAT(B)端子的位置。也就是说,VBAT(B)端子配置在了装附方向的前端侧起的第二位,CLK(B)端子、HCLK(B)端子配置在了远离VBAT(B)端子的后端侧。因此,CLK(B)端子、HCLK(B)端子相比于LDET(B)端子、VBAT(B)端子,磨损变得更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了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紧旁边。即,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了比VBAT(B)端子更靠近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位置。换言之,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H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如上所述,在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背侧具有第1板簧41a,通过第1板簧41a将镜头侧第1爪部39a沿+Z方向(图1)按压。从第1板簧41a的角度来看,CLK(B)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以及HCLK(B)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也均短于VBAT(B)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另外LDET(B)端子也和VBAT(B)端子同样,CLK(B)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以及HCLK(B)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均短于LDET(B)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因为如此,故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比VBAT(B)端子以及LDET(B)端子更强力地被按压于镜头侧端子。
在镜头侧,也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了比VBAT(L)端子更靠近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位置。换言之,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H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因此,位于镜头侧第1爪部39a旁边的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在装附完成状态下通过第1板簧41a分别按压于对应的机身侧端子。另外LDET(L)端子也和VBAT(L)端子同样,在装附完成状态下CLK(L)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以及HCLK(L)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均短于LDET(L)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因为如此,故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在装附完成状态下比LDET(L)端子在更强的力的作用下按压于机身侧端子。由此,即使CLK(B)端子和/或HCLK(B)端子出现磨损也能够维持良好的接触,且时钟信号稳定,进行稳定的数据通信。另外,例如即使维持装附完成状态不变地对相机机身2和/或更换镜头3施以冲击,CLK(B)端子与CLK(L)端子的接触以及HCLK(B)端子与HCLK(L)端子的接触也保持不变。
假设即使在将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一部分开了槽的情况下,也将配置在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对向的区域内的突出部以及开了槽的部分合起来的整体设为镜头侧第1爪部。作为开槽的方法,既可以将镜头侧爪部以在圆周方向上分割成两个以上的方式开槽,也可以以将镜头侧爪部的一部分切掉的方式开槽,还可以以使镜头侧爪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径向长度变短的方式开槽。另外,镜头侧爪部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也可以在通过对应的机身侧插拔部的范围内变更。镜头侧第2爪部39b、镜头侧第3爪部39c、镜头侧第4爪部39d也是同样的。另外,圆筒部的径向厚度可适当地变更,也可以为从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部有至少一部分向内侧突出的形状。
如上所述,CLK(B)端子、HCLK(B)端子相比于LDET(B)端子以及VBAT(B)端子,磨损变得更多。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了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紧旁边。即,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了比LDET(B)端子和/或VBAT(B)端子更靠近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位置。换言之,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B)端子和/或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H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B)端子和/或VBAT(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如上所述,在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背侧具有第1板簧41a,通过第1板簧41a将镜头侧第1爪部39a沿+Z方向(图1)按压。从第1板簧41a的角度来看,CLK(B)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以及HCLK(B)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也均短于LDET(B)端子和/或VBAT(B)端子与第1板簧41a的距离。
在镜头侧,也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了比LDET(L)端子和/或VBAT(L)端子更靠近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位置。换言之,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L)端子和/或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另外H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比LDET(L)端子和/或VBAT(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内周缘的距离短。因此,位于镜头侧第1爪部39a旁边的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通过第1板簧41a分别按压于对应的机身侧端子。因为如此,故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比LDET(B)端子和/或VBAT(B)端子更强力地被按压于镜头侧端子。由此,即使CLK(B)端子和/或HCLK(B)端子出现磨损也能够维持良好的接触,进行稳定的通信。另外,例如即使维持装附完成状态不变地对相机机身2和/或更换镜头3施以冲击,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与镜头侧端子的接触也保持不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也靠近机身侧第4爪部29d。即,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了比VBAT(B)端子和/或LDET(B)端子更靠近机身侧第4爪部29d的位置。换言之,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4爪部29d的距离比VBAT(B)端子或者LDET(B)端子与机身侧第4爪部29d的距离短,另外H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4爪部29d的距离比VBAT(B)端子或者LDET(B)端子与机身侧第4爪部29d的距离短。如上所述,在机身侧第4爪部29d的背侧具有第4板簧41d,通过第4板簧41d将镜头侧第4爪部39d沿+Z方向(图1)按压。因此,位于镜头侧第4爪部39d附近的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通过第4板簧41d而比VBAT(B)端子和/或LDET(B)端子更稳定地且更强力地被按压于镜头侧端子。
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机身侧第4爪部29d也同样,以下省略)的距离指的是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一端与CLK(B)端子的直线距离,也可以用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另一端与CLK(B)端子的直线距离来规定。或者,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距离也可以用机身侧装配件21的圆周方向上的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中间位置与CLK(B)端子的直线距离来规定。HCLK(B)端子、VBAT(B)端子、LDET(B)端子等其他机身侧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距离也同样是直线距离。第1板簧41a(第4板簧41d)与机身侧端子的距离也同样是直线距离。
此外,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机身侧第4爪部29d也同样,以下省略)的距离既可以规定为机身侧装配件21的圆周方向上的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一端与CLK(B)端子间的圆弧状的距离,也可以规定为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另一端与CLK(B)端子间的圆弧状的距离。或者,前述的CLK(B)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距离也可以规定为机身侧装配件21的圆周方向上的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中间位置与CLK(B)端子间的圆弧状的距离。HCLK(B)端子、VBAT(B)端子和/或LDET(B)端子等其他机身侧端子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距离也同样是圆弧状的距离。第1板簧41a(第4板簧41d)与机身侧端子的距离也同样是圆弧状的距离。
以上对相机机身2进行了叙述,而更换镜头3也是同样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了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紧旁边。即,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了比VBAT(L)端子以及LDET(L)端子更靠近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位置。换言之,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距离比VBAT(L)端子或者LDET(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距离短,另外HCLK(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距离比VBAT(L)端子或者LDET(L)端子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距离短。镜头侧第1爪部39a被机身侧的第1板簧41a沿+Z方向(图1)按压。因此,与上述同样地,位于镜头侧第1爪部39a附近的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通过第1板簧41a而比VBAT(L)端子或者LDET(L)端子更强力地按压于机身侧端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a)所示,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了由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O的位置)与圆弧状的机身侧第1爪部29a所形成的扇形(角度50的范围)的内部。或者,将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配置在了由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O的位置)与机身侧第1爪部29a的内周侧的两端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的内部。因此,在连结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LDET(B)端子的点划线51的延长线上不存在机身侧第1爪部29a,而在连结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HCLK(B)端子的点划线52的延长线上存在机身侧第1爪部29a,在连结装配件2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CLK(B)端子的点划线53的延长线上存在机身侧第1爪部29a。由此,在装附完成状态下,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比LDET(B)端子更强力地被按压于对应的镜头侧端子。
如图6所示,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了由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O的位置)与圆弧状的镜头侧第1爪部39a所形成的扇形(角度60的范围)的内部。或者,将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配置在了由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即更换镜头3的光轴O的位置)与镜头侧第1爪部39a的外周侧的两端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的内部。因此,在连结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LDET(L)端子的点划线61的延长线上不存在镜头侧第1爪部39a,而在连结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HCLK(L)端子的点划线62的延长线上存在镜头侧第1爪部39a,在连结装配件31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与CLK(L)端子的点划线63的延长线上存在镜头侧第1爪部39a。由此,在装附完成状态下,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比LDET(L)端子更稳定地与对应的机身侧端子接触。换言之,CLK(L)端子以及HCLK(L)端子比LDET(L)端子在更强的力的作用下按压于机身侧端子。因此,即使在CLK(B)端子以及HCLK(B)端子的前端有磨损的情况下,相机机身2与更换镜头3也能稳定地进行时钟信号的通信。
也能够进行如下的变形,还能够将一个或者多个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
(变形例1)
也可以使命令数据通信或者热线通信中使用的某个端子兼备从更换镜头3向相机机身2发送电源接通(ON)信号的功能。例如对更换镜头3设置电源开关功能。更换镜头3为装附完成状态且相机系统1为电源断开状态时,供电部26也进行从V33(B)端子向更换镜头3的镜头侧控制部33的电力供给。更换镜头3的电源开关被操作时,镜头侧控制部33例如经由镜头侧通信部34向RDY(L)端子输出电源接通信号。机身侧控制部23若经由机身侧通信部24并借助RDY(B)端子检测到电源接通信号,则与设置于相机机身2的电源开关(未图示)被操作时同样地,使相机系统1从电源断开状态转变为电源接通状态。
(变形例2)
实施方式中在CLK(B)端子的装附方向的前端侧配置了DATAB(B)端子、在后端侧配置了DATAL(B)端子,但也可以将DATAB(B)端子和DATAL(B)端子的位置更换。即,也可以从装附方向的前端侧依次配置DATAL(B)端子、CLK(B)端子、DATAB(B)端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配件,列举相机的更换镜头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配件不限于更换镜头。例如也可以是装附在相机机身与更换镜头之间的、变更更换镜头的焦点距离的增距镜(teleconverter)和/或广角镜(wide converter)、近摄接圈(extensiontube)等。或者,也能够适用于使包括其他装配件标准的更换镜头在内的配件能装附于上述的相机机身的装配件的装配适配器等。即,只要是装附在相机机身的装配件上使用的配件,都能够同样地适用。在该情况下,镜头侧端子组、镜头侧爪部39、镜头侧通信部34等相当于各个配件的配件侧端子组、配件侧突出部、配件侧通信部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成了能从相机机身拆卸、向相机机身安装的配件,但上述相机机身也可以是使上述的装配件标准的更换镜头能装附到不同于上述的装配件标准的相机机身上的装配适配器,也可以构成为使上述配件能装附于该装配适配器。

Claims (13)

1.一种配件,是安装于相机机身的配件,所述相机机身具备多个相机侧端子、向镜头安装部的开口中央突出的相机侧突出部、和设置在与所述相机侧突出部对应的位置的弹性部件,所述配件具备:
第1端子,其是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1端子接触的端子,通过与所述相机侧第1端子的接触来改变所述相机侧第1端子的电压;
第8端子,其是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1时钟端子接触的端子,被输入在从所述相机机身向所述配件的第1数据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第1时钟信号;
第10端子,其是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2时钟端子接触的端子,输出在从所述配件向所述相机机身的第2数据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第2时钟信号;和
配件侧突出部,其由所述弹性部件向所述相机机身侧推压,
所述第8端子以及所述第10端子配置在与所述配件侧突出部的距离比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配件侧突出部的距离短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件,
所述配件侧突出部具有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第8端子以及所述第10端子配置在与所述接触部的距离比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接触部的距离短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件,
当所述配件安装于所述相机机身时,所述第1端子与所述相机侧第1端子接触从而改变所述相机侧第1端子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件,
具备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1数据端子接触的第7端子,
所述配件侧突出部从被插入到多个所述相机侧突出部的周方向之间的插入位置起沿所述周方向移动并移动到由所述接触部接触所述相机侧突出部的装附位置,
所述第7端子在从所述插入位置向所述装附位置移动期间,在与所述相机侧第1时钟端子和所述相机侧第2时钟端子接触后接触所述相机侧第1数据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7端子由所述相机机身输入所述第1数据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具备第9端子,所述第9端子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3数据端子接触,使用所述第1时钟信号来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第3数据信号,
所述配件侧突出部从被插入到多个所述相机侧突出部的周方向之间的插入位置起沿所述周方向移动并移动到由所述接触部接触所述相机侧突出部的装附位置,
所述第9端子在从所述插入位置向所述装附位置移动期间,在与所述相机侧第2时钟端子接触后接触所述相机侧第3数据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件,
具备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11端子接触的第11端子,所述相机侧第11端子使用所述第2时钟信号输入所述第2数据信号,
所述第10端子配置在所述第9端子与所述第11端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相机侧第1端子在从所述插入位置向所述装附位置移动期间仅接触所述第1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1端子配置在从所述插入位置向所述装附位置移动的所述配件的移动方向的最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具备与所述多个相机侧端子中的相机侧第2端子接触的第2端子、与相机侧第3端子接触的第3端子、与相机侧第4端子接触的第4端子、与相机侧第5端子接触的第5端子、与相机侧第6端子接触的第6端子、与相机侧第7端子接触的第7端子、与相机侧第9端子接触的第9端子、和与相机侧第11端子接触的第11端子,
所述第1端子在所述第1端子、所述第2端子、所述第3端子、所述第4端子、所述第5端子、所述第6端子、所述第7端子、所述第8端子、所述第9端子、所述第10端子和所述第11端子中配置在从所述插入位置向所述装附位置移动的所述配件的移动方向的最前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2端子与相机侧第2端子接触,所述相机侧第2端子供给第1电力,
所述第3端子与相机侧第3端子接触,所述相机侧第3端子是与所述第1电力对应的第1接地端子,
所述第4端子与相机侧第4端子接触,所述相机侧第4端子供给与所述第1电力不同的第2电力,
所述第5端子与相机侧第5端子接触,所述相机侧第5端子是与所述第2电力对应的第2接地端子,
所述第6端子与相机侧第6端子接触,所述相机侧第6端子检测能否进行与所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的通信,
所述第7端子与相机侧第7端子接触,所述相机侧第7端子以与所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的方式从所述相机机身向所述配件输出所述第1数据信号,
所述第9端子与相机侧第9端子接触,所述相机侧第9端子以与所述第1时钟信号同步的方式从所述配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入第3数据信号,
所述第11端子与相机侧第11端子接触,所述相机侧第11端子以与所述第2时钟信号同步的方式从所述配件向所述相机机身输入所述第2数据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配件,
所述第1端子、所述第2端子、所述第3端子、所述第4端子、所述第5端子、所述第6端子、所述第7端子、所述第8端子、所述第9端子、所述第10端子、所述第11端子沿着从所述插入位置向所述装附位置移动的所述配件的移动方向依次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
所述配件是更换镜头。
CN201811252458.0A 2017-10-26 2018-10-25 配件 Pending CN109714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5622.0A CN111343369B (zh) 2017-10-26 2018-10-25 配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7116 2017-10-26
JP2017207116A JP6455577B1 (ja) 2017-10-26 2017-10-26 アクセサリ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5622.0A Division CN111343369B (zh) 2017-10-26 2018-10-25 配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4505A true CN109714505A (zh) 2019-05-03

Family

ID=6401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5622.0A Active CN111343369B (zh) 2017-10-26 2018-10-25 配件
CN201811252458.0A Pending CN109714505A (zh) 2017-10-26 2018-10-25 配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5622.0A Active CN111343369B (zh) 2017-10-26 2018-10-25 配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1084B2 (zh)
EP (1) EP3477383B1 (zh)
JP (1) JP6455577B1 (zh)
CN (2) CN1113433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369A (zh) * 2017-10-26 2020-06-26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0201804096XA (en) 2017-05-31 2018-12-28 Canon Kk Adapter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accessory
JP6808680B2 (ja) * 2017-05-31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ウント装置、撮像装置、アダプタ装置およびアクセサリ
TWI771631B (zh) * 2017-05-31 2022-07-2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安裝設備及用於成像設備的配件
RU2747716C2 (ru) 2017-05-31 2021-05-13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Аксессуар,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на котором он может у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и система камеры
CN208401979U (zh) * 2017-05-31 2019-01-18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配件
CN113347341A (zh) 2017-05-31 2021-09-03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能够安装该配件的摄像设备及相机系统
EP3637184B1 (en) 2017-05-31 2021-1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ccessory, image pickup apparatus on which same is mountable, and camera system
RU2755029C2 (ru) 2017-05-31 2021-09-10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Аксессуар,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хвата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на котором он может у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и система камеры
JP6593499B1 (ja) * 2018-07-20 2019-10-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CN115461680A (zh) * 2020-04-09 2022-12-09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配件
JP2021167946A (ja) * 2020-04-09 2021-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アクセサリ
KR102599691B1 (ko) 2020-04-09 2023-11-08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기기 및 악세사리
WO2021206009A1 (ja) 2020-04-09 2021-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アクセサリ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7380A (ja) 2002-09-20 2004-04-15 Canon Inc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およびアクセサリー
JP2005006122A (ja) * 2003-06-12 2005-01-06 Olympus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デジタル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2009258558A (ja) * 2008-04-21 2009-11-05 Canon Inc 選択された撮影モードに応じて通信方式を切り換える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本体、交換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0237514A (ja) * 2009-03-31 2010-10-21 Nikon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レンズ
JP5041081B2 (ja) * 2010-09-06 2012-10-0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用アクセサリ、アクセサリ側マウント、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ボディ側マウント
JP5418552B2 (ja) * 2011-07-22 2014-02-19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ダプター、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アダプター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3038973A1 (ja) * 2011-09-12 2013-03-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カメラ用アクセサリ
CN103827743B (zh) * 2011-09-12 2017-03-29 株式会社尼康 可换镜头
US8693863B2 (en) * 2011-09-20 2014-04-08 Nikon Corporation Exchangeable lens
CN203037975U (zh) * 2011-09-20 2013-07-03 株式会社尼康 交换镜头
US8714844B2 (en) * 2011-09-20 2014-05-06 Nikon Corporation Intermediate adapter, camera accessory, and exchangeable lens
JP5257536B2 (ja) * 2011-09-20 2013-08-07 株式会社ニコン 中間アダプタ、アクセサリ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5705158B2 (ja) 2012-04-04 2015-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JP5955136B2 (ja) * 2012-07-05 2016-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JP5645889B2 (ja) 2012-07-20 2014-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JP5822861B2 (ja) 2012-04-04 2015-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JP5701267B2 (ja) 2012-07-20 2015-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およびカメラアクセサリ
JP6138104B2 (ja) 2014-11-05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アクセサリおよびカメラ
JP6455578B1 (ja) * 2017-10-2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JP6455577B1 (ja) * 2017-10-26 2019-01-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369A (zh) * 2017-10-26 2020-06-26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CN111343369B (zh) * 2017-10-26 2021-04-06 株式会社尼康 配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29127A1 (en) 2019-05-02
CN111343369B (zh) 2021-04-06
CN111343369A (zh) 2020-06-26
EP3477383B1 (en) 2020-12-02
JP2019078931A (ja) 2019-05-23
EP3477383A1 (en) 2019-05-01
JP6455577B1 (ja) 2019-01-23
US10831084B2 (en)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4505A (zh) 配件
CN109709752A (zh) 配件
CN109709746A (zh) 配件
CN102866559A (zh) 快门控制装置
CN104104848A (zh) 照相机、透镜单元和图像拾取系统
CN109709754A (zh) 配件
JP2022121538A (ja) アクセサリ
US10234747B2 (en) Interchangeable lens, imag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CN109709750A (zh) 配件
JP6455624B1 (ja) アクセサリ
CN109709753A (zh) 配件
JP7180360B2 (ja) アクセサリ
JP6455622B1 (ja) アクセサリ
CN109709749A (zh) 配件
CN109709745A (zh) 配件
JP7310956B2 (ja) アクセサリ、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JP6455626B1 (ja) アクセサリ
JP6455618B1 (ja) アクセサリ
JP6455619B1 (ja) アクセサリ
JP6455620B1 (ja) アクセサリ
JP6455625B1 (ja) アクセサリ
JP6508404B1 (ja) アクセサリ
JP2020003769A (ja) アクセサリ
JP2019079060A (ja) アクセサリ
JPH0656468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情報伝達方法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