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3407A -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3407A
CN109713407A CN201811432730.3A CN201811432730A CN109713407A CN 109713407 A CN109713407 A CN 109713407A CN 201811432730 A CN201811432730 A CN 201811432730A CN 109713407 A CN109713407 A CN 109713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tor
duplexer
coupling branch
branch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327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3407B (zh
Inventor
庞慰
蔡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tianjin) Microsystems Co Ltd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tianjin) Microsystems Co Ltd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tianjin) Microsystems Co Ltd,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tianjin) Micro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3273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3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3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40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1257 priority patent/WO202010852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3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3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该双工器包括天线端、接收端、发射端、连接在天线端与发送端之间发送滤波器、连接在天线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第一耦合支路、第二耦合支路和第三耦合支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第二耦合支路和第三耦合支路来抵消双工器的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信号泄露。本发明通过额外支路产生的耦合和相位变化,来抵消接收和发射端之间的信号泄露,极大的改善了隔离度,并且通过耦合和对抵消信号的频率,幅度的控制,可以实现对于不同频点和不同泄露信号能量的隔离度改善,对于不同的架构和不同的频段的产品都有较好的隔离度改善效果和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通信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设备支持的频段的逐渐增加,各频段间的干扰日益严重,因此为了提高通信的质量和抗干扰能力,高性能双工器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特别是随着无线通信系统朝着多功能、多频段、多协议的方向发展,这对无线通讯设备中的射频前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在射频通信领域,薄膜体声波双工器(Film Bulk Acoustic Wave Resonator,FBAR)以其小尺寸、高滚降、低插损的特点,越来越引起重视,市场份额持续增加。目前,射频通信系统对高性能系统要求的持续增加,双工器的性能对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在收发一体的系统中,双工器收发端的隔离度决定了信号之间的干扰程度,改善隔离度不仅能大大降低干扰,更能减少外围元件的使用。但谐振器的品质因数的限制和其他的一些电学损耗导致了隔离度难以进一步提升,成为通信系统性能持续提升的瓶颈,因此改善双工器的隔离度性能需求日益迫切。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如何抵消收发端信号的泄露,改善双工器的隔离度的问题,尚缺乏有效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通过额外支路产生的耦合和相位变化,来抵消接收和发射端之间的信号泄露,极大的改善了隔离度,并且通过耦合和对抵消信号的频率,幅度的控制,可以实现对于不同频点和不同泄露信号能量的隔离度改善,对于不同的架构和不同的频段的产品都有较好的隔离度改善效果和适用性。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包括天线端、接收端、发射端、连接在天线端与发送端之间发送滤波器以及连接在天线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所述天线端和发射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耦合支路,所述天线端和接收端之间连接有第二耦合支路,所述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耦合支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第二耦合支路和第三耦合支路来抵消双工器的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信号泄露。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分别包括多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并联在相邻两个第一谐振器的互联节点上的第二谐振器,以及一端与第二谐振器连接,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的电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耦合支路和第二耦合支路分别为谐振器、电感、电容、串联的谐振器和电容或者串联的谐振器和电感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其中,最中间的第一谐振器的两端并联有多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相邻两个第二谐振器的互联节点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第一谐振器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谐振器的两端并联有多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相邻两个第二谐振器的互联节点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和多个无源射频元件,
或者,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多个串联的无源射频元件,并联在其中两个相邻无源射频元件的互联节点上的第二谐振器,以及一端与第二谐振器连接,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的电感器;
或者,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和多个无源射频元件,并联在第一谐振器与其中一个无源射频元件之间的互联节点上的第二谐振器,以及一端与第二谐振器连接,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的电感器。
进一步的,双工器的发射端TX与第一耦合支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感,双工器的接收端RX与第二耦合支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感,双工器的天线端ANT通过第四电感接地。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双工器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双工器的TX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中与多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电感/电容发送耦合信号至双工器的ANT端;
双工器的ANT端通过第二耦合支路中与多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电感/电容发送耦合信号至双工器的RX端;
双工器的TX端通过第三耦合支路中谐振器组合或谐振器不同形式的组合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抵消双工器的TX和RX端之间的信号泄漏。
本发明以现在谐振器性能为基础,通过额外的耦合支路来内部抵消双工器的收发端信号的泄露,极大的改善了隔离度,并且通过耦合和对抵消信号的频率,幅度的控制,可以实现对于不同频点和不同泄露信号能量的隔离度改善,对于不同的架构和不同的频段的产品都有较好的隔离度改善效果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施例一梯形结构双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梯形结构双工器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一梯形结构双工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二梯形结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三梯形结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四梯形结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五梯形结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抵消支路(粗线)和双工器收发端(细线)的相位图;
图9是双工器的天线端隔离度的改善效果图;
图10是双工器的接收端隔离度的改善效果图;
图11是双工器的发射端隔离度的改善效果图;
图12是双工器的隔离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施例一梯形结构双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一梯形结构双工器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该双工器包括第一耦合支路、第二耦合支路、第三耦合支路、天线端ANT、接收端RX、发射端TX、连接在天线端与发送端之间发送滤波器以及连接在天线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即图1中的谐振器11、12、13、14,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中,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例如图1中谐振器15和电感L11串联,电感L11一端接地,并且谐振器11和12的连接点c与谐振器15连接。
所述第一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发射端TX之间,并联在发送滤波器的两端,所述第一耦合支路包括与上述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图中a点和b点)并联的谐振器1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滤波器的结构与发送滤波器结构相似,即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接收端RX之间,并联在接收滤波器的两端,所述第二耦合支路的结构与第一耦合支路的结构类似,即包括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并联的谐振器。
所述第三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发射端TX和接收端RX之间,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三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即图1中的谐振器17、18、10,其中,第二个第一谐振器的两端(图中d点和f点)并联有两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两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的互联节点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L3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双工器的发射端TX与第一耦合支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感L1,双工器的接收端RX与第二耦合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感L2,双工器的天线端ANT通过第四电感L4接地;第二电感L2与电感L12之间存在耦合M1,第三电感L3与电感L22之间存在耦合M2。
本实施例提出的双工器通过耦合支路和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调节,抵消接收端RX和发射端TX相互之间的信号泄露,以此来改善隔离度。
本实施例中,谐振器为空气腔结构的FBAR或者在下电极下具有衬底反射层的SMR结构。
本实施例中,谐振器或谐振器组合为耦合元件,耦合元件可以单芯片或者在TX或RX芯片上集成实现。
图3是梯形结构双工器的工作原理图,实线箭头是TX端的泄露信号,虚线箭头是通过多重耦合支路来在各个端口抵消泄露信号,通过耦合的调整,对作用频点和幅度均可调节,来针对不同的频率以及不同性能的双工器配置化的改善,使不同的系统均可达到较好的性能。所述梯形结构双工器的工作原理具体为:
TX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发送耦合信号至ANT端,TX端通过第三耦合支路的谐振器组合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ANT端通过第二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从TX端到ANT端,RX端到ANT端分别采用谐振器来耦合,TX和RX端采用谐振器组合来耦合,在ANT端口、RX端口抵消泄漏信号,改善隔离度。
本实施例一提出的双工器通过三个耦合支路产生的耦合和相位变化,来抵消接收端RX和发射端TX之间的信号泄露,三个耦合支路还可通过调节抵消信号的幅度以及相对位置,来实现不同泄露能量和特定频点泄露信号的消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如图4所示,该双工器包括第一耦合支路、第二耦合支路、第三耦合支路、天线端ANT、接收端RX、发射端TX、连接在天线端与发送端之间发送滤波器以及连接在天线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中,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所述第一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发射端TX之间,并联在发送滤波器的两端,所述第一耦合支路包括与上述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并联的电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滤波器的结构与发送滤波器结构相似,即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发射端RX之间,并联在发送滤波器两端,所述第二耦合支路的结构与第一耦合支路的结构类似,即包括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并联的电容。
所述第三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TX和RX端之间,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三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其中,第二个第一谐振器的两端并联有两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两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的互联节点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本实施例中,谐振器为空气腔结构的FBAR或者在下电极下具有衬底反射层的SMR结构。耦合支路中谐振器实现形式包括和RX芯片集成,和TX芯片集成,和TX/RX共同集成或者单芯片封装集成。所述的谐振器可以是具有空气隙的体声波压电谐振器(FBAR),具有布拉格阻抗反射层的固态装配体声波压电谐振器(SMR),或是具有交趾换能结构的声表面波压电谐振器(SAW)。
本实施例中,电容为耦合元件,耦合元件可以是集成元件或者分立元件,包含片上和片外。电容大小在1fF-100fF之间。
本实施例二双工器的工作原理具体为:
TX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电容发送耦合信号至ANT端,ANT端通过第二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电容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TX端通过第三耦合支路的谐振器组合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从TX端到ANT端,RX端到ANT端分别采用电容来耦合,TX和RX端采用谐振器组合来耦合,在ANT端口、RX端口抵消泄漏信号,改善隔离度。
本实施例二提出的双工器以现在谐振器性能为基础,通过额外的耦合支路来内部抵消双工器的收发端信号的泄露,极大的改善了隔离度,并且通过耦合和对抵消信号的频率,幅度的控制,可以实现对于不同频点和不同泄露信号能量的隔离度改善,对于不同的架构和不同的频段的产品都有较好的隔离度改善效果和适用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如图5所示,双工器包括第一耦合支路、第二耦合支路、第三耦合支路、天线端ANT、接收端RX、发射端TX、连接在天线端与发送端之间发送滤波器以及连接在天线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中,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所述第一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发射端TX之间,并联在发送滤波器的两端,所述第一耦合支路包括与上述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并联的电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滤波器的结构与发送滤波器结构相似,即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发射端RX之间,并联在发送滤波器两端,所述第二耦合支路的结构与第一耦合支路的结构类似,即包括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并联的电感。
所述第三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发射端TX和接收端RX之间,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三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其中,第二个第一谐振器的两端并联有两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两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本实施例中,谐振器的结构为空气腔结构的FBAR或者在下电极下具有衬底反射层的SMR结构,包含上电极,下电极和压电层以及衬底反射层。
本实施例中,电感为耦合元件,耦合元件可以是集成元件或者分立元件,包含片上和片外。电感的大小在1pH-100pH之间。
本实施例三提出的双工器的工作原理具体为:
TX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谐振器并联的电感发送耦合信号至ANT端,ANT端通过第二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谐振器并联的电感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TX端通过第三耦合支路的谐振器组合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从TX端到ANT端,RX端到ANT端分别采用电感来耦合,TX和RX端采用谐振器组合来耦合,在ANT端口、RX端口抵消泄漏信号,改善隔离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提供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如图6所示,该双工器包括第一耦合支路、第二耦合支路、第三耦合支路、天线端ANT、接收端RX、发射端TX、连接在天线端与发送端之间发送滤波器以及连接在天线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中,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所述第一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发射端TX之间,并联在发送滤波器的两端,所述第一耦合支路包括与上述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并联的谐振器/电容/电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滤波器的结构与发送滤波器结构相似,即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发射端RX之间,并联在发送滤波器两端,所述第二耦合支路的结构与第一耦合支路的结构类似,即包括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并联的谐振器/电容/电感。
所述第三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TX和RX端之间,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第一谐振器和第二电容,其中,第一谐振器的两端并联有两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两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本实施例四提出的用梯形结构双工器的工作原理具体为:
TX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发送耦合信号至ANT端,ANT端通过第二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TX端通过第三耦合支路的谐振器和电容组合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从TX端到ANT端,RX端到ANT端分别采用谐振器来耦合,TX和RX端采用谐振器和电容组合来耦合,在ANT端口、RX端口抵消泄漏信号,改善隔离度。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提供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如图7所示,该双工器包括第一耦合支路、第二耦合支路、第三耦合支路、天线端ANT、接收端RX、发射端TX、连接在天线端与发送端之间发送滤波器以及连接在天线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中,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所述第一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发射端TX之间,并联在发送滤波器的两端,所述第一耦合支路包括与上述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并联的谐振器/电容/电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滤波器的结构与发送滤波器结构相似,即包括四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每两个相邻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天线端ANT和发射端RX之间,并联在发送滤波器两端,所述第二耦合支路的结构与第一耦合支路的结构类似,即包括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两端并联的谐振器/电容/电感。
所述第三耦合支路连接在双工器的TX和RX端之间,所述第三耦合支路由谐振器不同的组合形式组成,如图7中(a)所示,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无源射频元件、第一谐振器和第二无源射频元件;如图7中(b)所示,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两个串联的单一无源射频元件,两个串联的无源射频元件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如图7中(c)所示,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无源射频元件、第一谐振器和第二无源射频元件,其中,第一谐振器和第二无源射频元件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如图7(d)所示,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无源射频元件、第一谐振器和第二无源射频元件,第一无源射频元件和第一谐振器之间的互联节点上并联有第二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的另一端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节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源射频元件可为谐振器、电容或电感。
本实施例五提出的梯形结构双工器的工作原理具体为:
TX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发送耦合信号至ANT端,ANT端通过第二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ANT端通过第三耦合支路中谐振器的不同组合形式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从TX端到ANT端,RX端到ANT端采用谐振器来耦合,TX和RX端采用谐振器的不同组合形式来耦合,在ANT端口、RX端口抵消泄漏信号,改善隔离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双工器实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TX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电感/电容发送耦合信号至双工器的ANT端;从TX端到ANT端,采用谐振器/电感/电容来耦合;
ANT端通过第二耦合支路中与四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电感/电容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从RX端到ANT端采用谐振器/电感/电容来耦合;
TX端通过第三耦合支路中谐振器组合或谐振器不同形式的组合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从TX和RX端采用谐振器的不同组合形式来耦合,在TX端口、RX端口抵消泄漏信号,改善隔离度。
本实施例提出的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的效果如图8、9、10和11所示。图8是抵消支路(粗线)和双工器收发端(细线)的相位图,图9、10和11是双工器的天线端、接收端和发射端的改善效果图,粗线为改善后效果,细线是改善前效果,并且插损没有恶化。
图12是双工器的隔离度曲线,通过对耦合支路频率和耦合幅度的控制,来调节在不同频点隔离度的改善以及改善的幅度。三种粗细的线分别代表不同的隔离度改善的情况。
本发明以现在谐振器性能为基础,通过额外的耦合支路来内部抵消收发端信号的泄露,极大的改善了隔离度,并且通过耦合和对抵消信号的频率,幅度的控制,可以实现对于不同频点和不同泄露信号能量的隔离度改善,对于不同的架构和不同的频段的产品都有较好的隔离度改善效果和适用性。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包括天线端、接收端、发射端、连接在天线端与发送端之间发送滤波器以及连接在天线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接收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端和发射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耦合支路,所述天线端和接收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耦合支路,所述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耦合支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第二耦合支路和第三耦合支路来抵消双工器的接收端和发射端之间的信号泄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结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分别包括多个串联支路上的第一谐振器,并联在相邻两个第一谐振器的互联节点上的第二谐振器,以及一端与第二谐振器连接,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的电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结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支路和第二耦合支路分别为谐振器、电感、电容、串联的谐振器和电容或者串联的谐振器和电感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结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多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其中,最中间的第一谐振器的两端并联有多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相邻两个第二谐振器的互联节点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结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第一谐振器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谐振器的两端并联有多个串联的第二谐振器,相邻两个第二谐振器的互联节点连接有电感器,电感器的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结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和多个无源射频元件,
或者,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多个串联的无源射频元件,并联在其中两个相邻无源射频元件的互联节点上的第二谐振器,以及一端与第二谐振器连接,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的电感器;
或者,所述第三耦合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和多个无源射频元件,并联在第一谐振器与其中一个无源射频元件之间的互联节点上的第二谐振器,以及一端与第二谐振器连接,另一端与地平面连接的电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梯形结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双工器的发射端TX与第一耦合支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感,双工器的接收端RX与第二耦合支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感,双工器的天线端ANT通过第四电感接地。
8.一种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双工器的TX端通过第一耦合支路中与多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电感/电容发送耦合信号至双工器的ANT端;
双工器的ANT端通过第二耦合支路中与多个串联的第一谐振器并联的谐振器/电感/电容发送耦合信号至双工器的RX端;
双工器的TX端通过第三耦合支路中谐振器组合或谐振器不同形式的组合发送耦合信号至RX端,抵消双工器的TX和RX端之间的信号泄漏。
CN201811432730.3A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Active CN109713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32730.3A CN109713407B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PCT/CN2019/121257 WO2020108528A1 (zh) 2018-11-28 2019-11-27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32730.3A CN109713407B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3407A true CN109713407A (zh) 2019-05-03
CN109713407B CN109713407B (zh) 2021-02-26

Family

ID=66254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32730.3A Active CN109713407B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3407B (zh)
WO (1) WO202010852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3711A (zh) * 2019-11-06 2020-03-31 天津大学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WO2020108528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天津大学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CN111431505A (zh) * 2020-04-07 2020-07-17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和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CN112543012A (zh) * 2020-12-09 2021-03-23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电路和复用双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CN112952314A (zh) * 2021-01-28 2021-06-11 北京航天微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声波双工器和电子装置
WO2021143517A1 (zh) * 2020-01-15 2021-07-22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多通道滤波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90699B1 (ko) * 2006-09-07 2008-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듀플렉서
CN101128977A (zh) * 2005-02-28 2008-02-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电滤波器以及使用该压电滤波器的双工器和通信装置
CN102055430A (zh) * 2009-01-27 2011-05-11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滤波器、双工器和通信模块
CN1945987B (zh) * 2005-10-07 2011-06-01 安华高科技无线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天线的双工器
CN102318188A (zh) * 2007-08-23 2012-01-11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滤波器、分波器以及包括分波器的模块、通信设备
CN103141031A (zh) * 2011-02-23 2013-06-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阻抗变换电路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3281050A (zh) * 2013-06-17 2013-09-04 天津大学 薄膜体声波滤波器
CN102265515B (zh) * 2008-12-26 2014-07-09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双工器以及电子装置
US20150180450A1 (en) * 2011-01-26 2015-06-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Antenna duplexer
CN103107794B (zh) * 2011-11-04 2016-03-23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双工器、滤波器和通信模块
CN107342749A (zh) * 2017-06-05 2017-11-10 锐迪科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带通滤波器
CN107534433A (zh) * 2015-05-08 2018-01-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
US20180152191A1 (en) * 2016-11-29 2018-05-3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Filters including loop circuits for phase cancel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02207A1 (de) * 2014-02-20 2015-08-20 Epcos Ag Abstimmbarer Duplexer
CN109713407B (zh) * 2018-11-28 2021-02-26 天津大学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8977A (zh) * 2005-02-28 2008-02-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电滤波器以及使用该压电滤波器的双工器和通信装置
CN1945987B (zh) * 2005-10-07 2011-06-01 安华高科技无线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天线的双工器
KR100790699B1 (ko) * 2006-09-07 2008-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듀플렉서
CN102318188A (zh) * 2007-08-23 2012-01-11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滤波器、分波器以及包括分波器的模块、通信设备
CN102265515B (zh) * 2008-12-26 2014-07-09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双工器以及电子装置
CN102055430A (zh) * 2009-01-27 2011-05-11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滤波器、双工器和通信模块
US20150180450A1 (en) * 2011-01-26 2015-06-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Antenna duplexer
CN103141031A (zh) * 2011-02-23 2013-06-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阻抗变换电路以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3107794B (zh) * 2011-11-04 2016-03-23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双工器、滤波器和通信模块
CN103281050A (zh) * 2013-06-17 2013-09-04 天津大学 薄膜体声波滤波器
CN107534433A (zh) * 2015-05-08 2018-01-0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
US20180152191A1 (en) * 2016-11-29 2018-05-31 Skyworks Solutions, Inc. Filters including loop circuits for phase cancellation
CN107342749A (zh) * 2017-06-05 2017-11-10 锐迪科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带通滤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赵坤丽: "S波段窄带带通BAW滤波器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8528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天津大学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CN110943711A (zh) * 2019-11-06 2020-03-31 天津大学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10943711B (zh) * 2019-11-06 2023-10-03 天津大学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143517A1 (zh) * 2020-01-15 2021-07-22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多通道滤波器
CN111431505A (zh) * 2020-04-07 2020-07-17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和多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CN112543012A (zh) * 2020-12-09 2021-03-23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电路和复用双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CN112543012B (zh) * 2020-12-09 2022-03-15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复用双工器以及通信设备
CN112952314A (zh) * 2021-01-28 2021-06-11 北京航天微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声波双工器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8528A1 (zh) 2020-06-04
CN109713407B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3407A (zh)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KR101116941B1 (ko) 필터, 듀플렉서, 통신 모듈
US7339445B2 (en) BAW duplexer without phase shifter
KR100777451B1 (ko) 박막 벌크 음향 공진기 필터 및 듀플렉서
CN108023570A (zh) 多工器
JP5322087B2 (ja) 周波数分岐回路
CN101018070B (zh) 双工器
KR20110070891A (ko) 평면 안테나의 조정을 위한 임피던스 조정 회로
WO2006118039A1 (ja) アンテナ共用器
KR102312057B1 (ko) 멀티플렉서
WO2006040927A1 (ja) 分波器
WO2020125208A1 (zh) 带通滤波器及提高其抑制水平的方法、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WO2006040923A1 (ja) 分波器
CN111342806B (zh) 具有兰姆波谐振器的压电滤波器、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CN211701998U (zh) 弹性波装置、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15955257A (zh) 一种高隔离度的压电声波双工器
CN107508019B (zh) 双工器
Zhou et al. Design of GSM/DCS dual-band bulk acoustic wave coupled resonator filter with unified input
JPH0410718A (ja) 送受信機用フィルタ
CN210927578U (zh) 一种双工器
US20230283260A1 (en) Notch filter and multi-frequency notch filter
KR100402067B1 (ko) 이중모드 공진기 결합형 표면탄성파 필터
CN115347910B (zh) 调整多工器电路的方法和多工器、通信设备
CN209517080U (zh) 复合多工器
CN115102523A (zh) 一种高隔离度双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