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3711B -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3711B
CN110943711B CN201911076624.0A CN201911076624A CN110943711B CN 110943711 B CN110943711 B CN 110943711B CN 201911076624 A CN201911076624 A CN 201911076624A CN 110943711 B CN110943711 B CN 110943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filter
parallel
tuning
reson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66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3711A (zh
Inventor
庞慰
边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766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43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43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371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1349 priority patent/WO202108847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3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3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03Networks using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706Duplex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器及电子设备,通过调谐单元电路可在发射滤波器低频端产生一个抑制零点,而且通过调节调谐单元电路中的设计参数实现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零点位置的改变,从而在特定频段满足对接受滤波器带外抑制指标的要求;该双工器,包括: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连接于天线端子,所述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串联有调谐单元电路;所述调谐单元电路包括连接在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的串联调谐电路以及连接在串联调谐电路和接收滤波器之间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的并联调谐电路,所述并联谐振电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特征计算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双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应用的发展,人们对于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数据传输速率相对应的是频谱资源的高利用率和频谱的复杂化。通信协议的复杂化对于射频系统的各种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射频前端模块,射频滤波器、双工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带外干扰和噪声滤除掉以满足射频系统和通信协议对于信噪比的要求。因此对滤波器、双工器性能的持续的改善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
射频滤波器、双工器主要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基站的射频前端,移动电话,电脑,卫星通讯,雷达,电子对抗系统等等。射频滤波器、双工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插损、带外抑制、功率容量、线性度、隔离度、器件尺寸和成本。良好的滤波器、双工器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寿命及可靠性。所以对于无线通信系统高性能滤波器、双工器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器及电子设备,通过调谐单元电路可在发射滤波器低频端产生一个抑制零点,而且通过调节调谐单元电路中的设计参数实现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零点位置的改变,从而在特定频段满足对发射滤波器带外抑制指标的要求。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双工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工器,包括: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连接于天线端子,所述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串联有调谐单元电路;
所述调谐单元电路包括连接在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的串联调谐电路以及连接在串联调谐电路和接收滤波器之间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的并联调谐电路,所述并联谐振电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
可选的,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包括串联的阻抗变换器和电感器;
或者,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包括阻抗变换器。
所述阻抗变换器为传输线或者LC移相器。
可选的,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并联的谐振器和电容器;
或者,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串联的谐振器和电容器;
或者,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谐振器。
所述谐振器为体声波压电谐振器、固态装配体声波压电谐振器或LWR谐振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双工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工器,包括: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连接于天线端子,所述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串联有调谐单元电路;
所述调谐单元电路包括串联调谐电路和并联调谐电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串联在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的阻抗变换器;所述并联调谐电路连接在两个串联的阻抗变换器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所述并联谐振电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
可选的,所述阻抗变换器为传输线或者LC移相器。
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并联的谐振器和电容器;
或者,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串联的谐振器和电容器;
或者,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谐振器;
所述谐振器为体声波压电谐振器、固态装配体声波压电谐振器或LWR谐振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发明中的双工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引入调谐单元电路,该调谐单元电路结构具有调谐参数更多,调谐范围更大的优点;
(2)本发明引入的调谐单元电路中具有谐振器,该谐振器可以加质量负载,也可以不加质量负载,使得参数调节的灵活性更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四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压电声波谐振器的电学符号;
图6(b)是压电声波谐振器的等效电学模型图;
图7是图6所示谐振器的阻抗频率特性曲线图;
图8是图2中双工器在没有调谐单元电路作用下的1GHz到2GHz范围内发射滤波器天线端的输入特性阻抗;
图9是图2中双工器在在调谐单元电路作用下的1GHz到2GHz范围内发射滤波器天线端的输入特性阻抗;
图10是示例性曲线图,其中,实线对应图2中双工器中发射滤波器的输入输出传输的频率特性曲线,虚线对应图1中双工器中发射滤波器的输入输出传输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11是图2中双工器的调谐单元电路不同传输线的电长度对应双工器中发射滤波器的输入输出传输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12是图2中双工器的调谐单元电路不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对应双工器中发射滤波器的输入输出传输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13是图2中双工器的调谐单元电路不同谐振器的面积对应双工器中发射滤波器的输入输出传输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14是图2中双工器的调谐单元电路不同电感器的电感量对应双工器中发射滤波器的输入输出传输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15是图2中双工器的调谐单元电路不同电容器的容值对应双工器中发射滤波器的输入输出传输的频率特性曲线;
图16是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固态装配体声波压电谐振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LWR谐振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的双工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双工器100包括发射滤波器101和接收滤波器102。
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1之间,将发射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天线端。更为具体而言,所述发射滤波器101包括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0、L20和L30。
所述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在TX发射端和天线端A1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在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的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以及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的上述连接构成了梯形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0、L20和L30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0、P20及P30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接收滤波器102连接在天线端A1与接收端RX之间,将接收天线端的接收波,对该接收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接收端RX。更为具体而言,所述接收滤波器102包括串联谐振器S11、S21、S31和S41,并联谐振器P11、P21、P31和P41,以及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1、L21、L31和L41。
所述串联谐振器S11、S21、S31和S41在天线端A1与接收端RX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1、P21、P31和P41在接收端RX、串联谐振器S11、S21、S31和S41的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1、S21、S31和S41以及并联谐振器P11、P21、P31和P41的上述连接构成了梯形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1、L21、L31和L41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1、P21、P31和P41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其中,天线端采用共地电感Lm1实现天线端的匹配。所述TX发射端与发射滤波器101之间连接电感L1,所述TX发射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收滤波器102之间连接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4。
如图1所示,所述双工器100的接收滤波器和发射滤波器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均通过梯形形式连接,接收滤波器和发射滤波器的天线端节点与天线之间有一个对地的并联匹配电感Lm1,实现天线端的阻抗匹配。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涉及的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双工器200包括发射滤波器201、接收滤波器202以及调谐单元电路203。
所述发射滤波器2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1之间,将发射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天线端。更为具体而言,所述发射滤波器201包括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0、L20和L30。
所述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在TX发射端和天线端A1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在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的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以及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的上述连接构成了三级T型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0、L20和L30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0、P20及P30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谐调单元电路203串联在天线端A1和接收滤波器202之间。该调谐单元电路203包括由传输线TL与电感器L0串联相接组成串联调谐电路,以及由谐振器T10与电容器C0并联相接组成并联调谐电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的一端连接到天线端A1,所述串联调谐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接收滤波器202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并联调谐电路的一端连接到串联调谐电路与接收滤波器202之间的连接点,所述并联调谐电路的另一端与接地电感L5的一端相连,所述接地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到接地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并联调谐电路和接地电感共同组成调谐电路单元203。
所述接收滤波器202连接在谐调单元电路203与接收端RX之间,将接收天线端的接收波,对该接收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接收端RX。更为具体而言,所述接收滤波器202包括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以及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1、L21和L31。
所述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在谐振单元电路与接收端RX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在接收端RX、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的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以及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的上述连接构成了三级L型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1、L21和L31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TX发射端与发射滤波器201之间连接电感L1,所述TX发射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收滤波器202之间连接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4。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3所示,所述双工器300包括发射滤波器301、接收滤波器302以及调谐单元电路303。
所述发射滤波器3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1之间,将发射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天线端。更为具体而言,所述发射滤波器301包括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0、L20和L30。
所述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在TX发射端和天线端A1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在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的各连接点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以及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的上述连接构成了三级T型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0、L20和L30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0、P20及P30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谐调单元电路303串联在天线端A1和接收滤波器302之间。该调谐单元电路303包括由传输线TL组成串联调谐电路,以及由谐振器T10组成并联调谐电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的一端连接到天线端A1,所述串联调谐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接收滤波器302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并联调谐电路的一端连接到串联调谐电路与接收滤波器302之间的连接点,所述并联调谐电路的另一端与接地电感L5的一端相连,所述接地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到接地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并联调谐电路和接地电感共同组成调谐电路单元303。
所述接收滤波器302连接在谐调单元电路303与接收端RX之间,将接收天线端的接收波,对该接收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接收端RX。更为具体而言,所述接收滤波器302包括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以及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1、L21和L31。
所述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在谐振单元电路与接收端RX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在接收端RX、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的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以及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的上述连接构成了三级L型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1、L21和L31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TX发射端与发射滤波器301之间连接电感L1,所述TX发射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收滤波器302之间连接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4。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三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4所示,所述双工器400包括发射滤波器401、接收滤波器402以及调谐单元电路403。
所述发射滤波器4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1之间,将发射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天线端。更为具体而言,所述发射滤波器401包括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0、L20和L30。
所述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在TX发射端和天线端A1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在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的各连接点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以及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的上述连接构成了三级T型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0、L20和L30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0、P20及P30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谐调单元电路403串联在天线端A1和接收滤波器402之间。该调谐单元电路403包括由传输线TL组成串联调谐电路,以及由电容器C0和谐振器T10组成并联调谐电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的一端连接到天线端A1,所述串联调谐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接收滤波器402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并联调谐电路的一端连接到串联调谐电路与接收滤波器402之间的连接点,所述并联调谐电路的另一端与接地电感L5的一端相连,所述接地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到接地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并联调谐电路和接地电感共同组成调谐电路单元403。
所述接收滤波器402连接在谐调单元电路403与接收端RX之间,将接收天线端的接收波,对该接收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接收端RX。更为具体而言,所述接收滤波器402包括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以及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1、L21和L31。
所述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在谐振单元电路403与接收端RX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在接收端RX、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的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以及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的上述连接构成了三级L型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1、L21和L31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TX发射端与发射滤波器401之间连接电感L1,所述TX发射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收滤波器402之间连接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4。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四涉及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4所示,所述双工器500包括发射滤波器501、接收滤波器502以及调谐单元电路503。
所述发射滤波器5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1之间,将发射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天线端。更为具体而言,所述发射滤波器501包括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0、L20和L30。
所述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在TX发射端和天线端A1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在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的各连接点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0、S20、S30和S40以及并联谐振器P10、P20和P30的上述连接构成了三级T型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0、L20和L30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0、P20及P30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谐调单元电路503串联在天线端A1和接收滤波器502之间。该调谐单元电路503包括由传输线TL1和传输线TL2组成串联调谐电路,以及由谐振器T10组成并联调谐电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的一端连接到天线端A1,所述串联调谐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接收滤波器502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并联调谐电路的一端连接到传输线TL1与传输线TL2之间的连接点,所述并联调谐电路的另一端与接地电感L5的一端相连,所述接地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到接地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并联调谐电路和接地电感共同组成调谐电路单元503。
所述接收滤波器502连接在谐调单元电路503与接收端RX之间,将接收天线端的接收波,对该接收波进行滤波并输出至接收端RX。更为具体而言,所述接收滤波器502包括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以及匹配用的电感元件L11、L21和L31。
所述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在谐振单元电路503与接收端RX之间彼此串联连接,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在接收端RX、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的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相互并联连接。通过串联谐振器S11、S21和S31以及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的上述连接构成了三级L型滤波器。此外,电感元件L11、L21和L31被依次连接在并联谐振器P11、P21和P31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
所述TX发射端与发射滤波器501之间连接电感L1,所述TX发射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收滤波器502之间连接电感L2,所述接收端RX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L4。
图6(a)为压电声波谐振器的电学符号,图6(b)为其等效电学模型图,在不考虑损耗项的情况下,电学模型简化为Lm、Cm和C0组成的谐振电路。根据谐振条件可知,该谐振电路存在两个谐振频点:一个是谐振电路阻抗值达到最小值时的fs,将fs定义为该谐振器的串联谐振频点;另一个是当谐振电路阻抗值达到最大值时的fp,将fp定义为该谐振器的并联谐振频点;图7示出了谐振器阻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在某一特定的频率下,有效机电耦合系数越大,则fs和fp的频率差越大,即两个谐振频点离得越远。
图8所示为实施例一中不加调谐单元电路时,在1GHz-2GHz范围内TX滤波器从天线端A1看进去的阻抗特性,此时m9对应频点处的阻抗相对较小;图9为加入调谐单元电路后,TX滤波器从天线端A1看进去的阻抗特性,此时m9对应频点处的阻抗为一极大值,故加入调谐单元电路后TX滤波器低频端m9对应频点处会产生一个零点,从而使得此处频段带外抑制水平的得到明显改善,产生的零点位置可通过调谐单元电路中的参数进行较宽范围的调节,零点调谐范围在0.45f0≤f≤0.8f0,其中f0为RX滤波器对应中心频率,f为产生零点所在频点。
图10所示为图1所示现有的双工器100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涉及的双工器200的发射滤波器201插入损耗幅度-频率响应曲线图,其中虚线是本申请对现有的双工器100的发射滤波器101的插入损耗曲线,实线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双工器200的发射滤波器201的插入损耗曲线,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双工器200的发射滤波器201插入损耗曲线在1.5GHz左右会产生一个零点,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此频段处的抑制水平。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双工器200中调谐单元电路203中不同传输线TL电长度对应的发射滤波器插入损耗幅度-频率响应曲线图,即可通过调节调谐单元电路203中传输线电长度实现发射滤波器一定频段内的带外抑制度的改善。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双工器200中调谐单元电路203中不同传输线TL特征阻抗对应的发射滤波器插入损耗幅度-频率响应曲线图,即可通过调节调谐单元电路203中传输线特征阻抗实现发射滤波器一定频段内的带外抑制度的改善。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双工器200中调谐单元电路203中不同谐振器T10面积对应的发射滤波器插入损耗幅度-频率响应曲线图,即可通过调节调谐单元电路203中谐振器T10的面积实现发射滤波器一定频段内的带外抑制度的改善。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双工器200中调谐单元电路203中不同电容器C0容值对应的发射滤波器插入损耗幅度-频率响应曲线图,即可通过调节调谐单元电路203中电容器C0的容值实现发射滤波器一定频段内的带外抑制度的改善。
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双工器200中调谐单元电路203中不同电感器L0电感量对应的发射滤波器插入损耗幅度-频率响应曲线图,即可通过调节调谐单元电路203中电感器L0的电感量实现发射滤波器一定频段内的带外抑制度的改善。
在上述实施例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以及实施例四涉及的双工器中的所述谐振器T10为具有空气隙的体声波压电谐振器、具有布拉格阻抗反射层的固态装配体声波压电谐振器或LWR谐振器。
图16示出了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结构600的切面示意图,611是半导体衬底材料,601是通过刻蚀得到的空气腔,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底电极631淀积于半导体衬底611之上,621为压电薄膜材料,641为顶电极,651、652和653分别为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第一层质量负载、第二层质量负载和第三层质量负载。虚线框选区域为601空气腔、631上电极、641下电极、质量负载和621压电层的重叠区域,此区域为有效谐振区。
图17示出了固态装配体声波压电谐振器结构700的切面示意图,应用具有高声阻抗材料771、772、773、774和低声阻抗材料761、762、763交替堆叠来代替图16中的601空气腔,高声阻抗材料和低声阻抗材料的厚度为四分之一声波波长,高声阻抗材料和低声阻抗材料层叠的数目可以自由选择。751、752和753分别为固态装配体声波压电谐振器的第一层质量负载、第二层质量负载和第三层质量负载。
图18示出了LWR谐振器包含衬底1、空腔2、正极3、负极4及压电层介质,所述正负电极通过交叉插指电极连通,所述介质层位于正负电极的插指之间。此图只示出了一层的电极结构,实际上LWR谐振器立体结构为三明治结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双工器,包括: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连接于天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串联有调谐单元电路;
所述调谐单元电路包括连接在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的串联调谐电路以及连接在串联调谐电路和接收滤波器之间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的并联调谐电路;
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包括串联的阻抗变换器和电感器,或者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包括阻抗变换器;
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并联的谐振器和电容器,或者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串联的谐振器和电容器,或者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谐振器;
所述调谐单元电路中的参数使得在0.45f0≤f≤0.8f0范围内产生一个零点,其中f0表示接收滤波器对应中心频率,f表示产生零点所在频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谐振电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变换器为传输线或者LC移相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器为体声波压电谐振器、固态装配体声波压电谐振器或LWR谐振器。
5.一种双工器,包括: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连接于天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串联有调谐单元电路;
所述调谐单元电路包括串联调谐电路和并联调谐电路,所述串联调谐电路包括至少两个串联在接收滤波器与天线端子之间的阻抗变换器;所述并联调谐电路连接在两个串联的阻抗变换器的连接点与接地端之间,所述并联谐振电路与接地端之间连接有电感;
所述调谐单元电路中的参数使得在0.45f0≤f≤0.8f0范围内产生一个零点,其中f0表示接收滤波器对应中心频率,f表示产生零点所在频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变换器为传输线或者LC移相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并联的谐振器和电容器;
或者,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串联的谐振器和电容器;
或者,所述并联调谐电路包括谐振器;
进一步的,所述谐振器为体声波压电谐振器、固态装配体声波压电谐振器或LWR谐振器。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
CN201911076624.0A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943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6624.0A CN110943711B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PCT/CN2020/111349 WO2021088477A1 (zh) 2019-11-06 2020-08-26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6624.0A CN110943711B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3711A CN110943711A (zh) 2020-03-31
CN110943711B true CN110943711B (zh) 2023-10-03

Family

ID=6990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6624.0A Active CN110943711B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43711B (zh)
WO (1) WO20210884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43711B (zh) * 2019-11-06 2023-10-03 天津大学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11917392A (zh) * 2020-04-14 2020-11-10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压电滤波器及其带外抑制改善方法、多工器、通信设备
CN111628745B (zh) * 2020-05-29 2021-04-16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信号传输线和双工器、多工器、通信设备
CN112803913B (zh) * 2020-12-30 2023-04-0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超宽调节范围的可重构滤波器
CN114978085A (zh) * 2021-02-26 2022-08-30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双工器、抑制双工器高次谐振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22590A (zh) * 2021-06-30 2021-09-2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工器及其封装方法、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1681A (zh) * 2002-11-19 2005-12-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工器以及用于隔离rx频带和tx频带的方法
CN1945987A (zh) * 2005-10-07 2007-04-11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无移相器的baw双工器
CN109639255A (zh) * 2018-12-25 2019-04-16 天津大学 一种双工器
CN109713407A (zh) * 2018-11-28 2019-05-03 天津大学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3877B2 (en) * 2009-11-30 2012-06-05 Avago Technologies Wireless Ip (Singapore) Pte. Ltd. Duplexer with negative phase shifting circuit
US9899986B2 (en) * 2013-10-24 2018-02-20 Qoro US, Inc. RF diplexer
US20150295559A1 (en) * 2014-04-09 2015-10-15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xer using multiple tuned output impedances for reduced harmonic generation
CN110943711B (zh) * 2019-11-06 2023-10-03 天津大学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1681A (zh) * 2002-11-19 2005-12-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工器以及用于隔离rx频带和tx频带的方法
CN1945987A (zh) * 2005-10-07 2007-04-11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无移相器的baw双工器
CN109713407A (zh) * 2018-11-28 2019-05-03 天津大学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CN109639255A (zh) * 2018-12-25 2019-04-16 天津大学 一种双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8477A1 (zh) 2021-05-14
CN110943711A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3711B (zh) 一种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US11050412B2 (en) Acoustic filter using acoustic coupling
US8902020B2 (en) Resonator filter with multiple cross-couplings
US8063717B2 (en) Duplexer having resonator filters
CN1945987B (zh) 用于连接天线的双工器
US6982612B2 (en)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a matching circuit including a trap circuit for harmonic suppression
CN111327288B (zh) 一种体声波谐振器、超窄带滤波器、双工器及多工器
CN102265515B (zh) 双工器以及电子装置
US6803835B2 (en) Integrated filter balun
CN111342793B (zh) 带通滤波器及提高其抑制水平的方法、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CN109713407B (zh)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JPH10290108A (ja) 方向性結合器
CN115955213A (zh) 一种提升带外远端多倍频抑制的双工器
CN110089032A (zh) 滤波器和用于调节滤波器性能的方法
CN114520642A (zh) 一种提升发射频带高频隔离度的双工器
US8723615B2 (en) Non-reciprocal circuit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WO2021013571A1 (en) Saw/baw hybrid rf receiving filter, rf duplexer and rf multiplexer
CN111342806B (zh) 具有兰姆波谐振器的压电滤波器、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CN111988007A (zh) 带通滤波器和滤波器
TWI540850B (zh) 無線通訊裝置與其濾波器
CN115708317A (zh) 双工器、提高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12305276U (zh) 带通滤波器和滤波器
CN114374369A (zh) 一种基于ltcc工艺的具有低频传输零点的双工器
US20020030562A1 (en) Low-pass filter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2886945A (zh) 陷波滤波器与多频陷波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003